回覆列表
  • 1 # 其哥154863384

    實話實說,我所在的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不及我的,都是些中等及普品,所以很久沒有再去了。發幾件個人私藏的與大家分享一下。

  • 2 # 大包整多籠

    我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生活了五年,我喜歡逛這裡的博物館,去探尋這個國家的歷史人文底蘊。其中馬來西亞皇家博物館與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國家紡織博物館的藏品我都非常欣賞。

    1 國家紡織博物館

    馬來的芭迪布名揚天下,你可知道它的紡織文化與歷史?坐吉隆坡雙層觀光巴士來第17站的國家紡織博物館 (National Textiles Museum)逛逛,你會大開眼界。它就在獨立廣場斜對面,裡面面藏有各種獨具一格的服裝、飾物與紡織品。 博物館設有四座主要展廳: 分別是 Budi 館、Pelangi 館、Teluk Berantai 館與 Ratna Sari 館。Pohon Budi 館展示了史前時代馬來西亞的紡織品起源,以及透過交易紡織品的發展;Pelangi 館藏有各種精選的傳統服飾,例如馬來西亞各個民族的服飾;Teluk Berantai 館展示各種濃郁馬來風情的金錦緞;Ratna Sari 館藏有各種刻有精美的名貴珠寶及個人飾物,堪稱最金碧輝煌的展廳。

    2 國家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國家清真寺近在咫尺,腳程不上五分鐘就到。博物館展出各種與伊斯蘭有關的歷史與物件,包括可蘭經、首飾服裝、武器日用品,以及超精細的世界著名清真寺模型。不看這一些,博物館建築本身也已經是一件藝術品,來到這裡,你會感嘆伊斯蘭藝術精細得如此驚人!

    3 馬來西亞國家皇家博物館

    馬來西亞皇家博物館(舊國家皇宮)在2019年122月展出蘇丹MIZAN ZAINAL ABIDIN(蘇丹米佔)的個人珍藏,我有幸去觀賞了這場盛會。舊國家皇宮原來是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的宮邸,它坐落於賽布特拉路的八打靈山,2011年11月15日搬遷至新國家皇宮,原址改為紀念性博物館,展出一些皇室藏品。蘇丹米佔是馬來西亞第十三任最高元首、登嘉樓第十六位蘇丹。來這裡你會有機會一探皇室生活的極致奢華,對馬來西亞的王室有更深入的瞭解。

    在上面的圖看過了皇室的擺設陳列,讓我繼續為大家介紹在2016年12月10日至2017年3月2日在馬來西亞皇家博物館展出的蘇丹米佔的個人珍藏。上次展出的蘇丹米佔的藏品中包括了他的勳章,他的人生各階段裡穿過的服飾,包括了他的空手道服飾,蘇丹米佔不但顏值槓槓的還有一副好身手,他的空手道級別是四段;他還參加過boy scouts(請看童子軍服飾),2009年泰國王贈給蘇丹王的禮物(925包K金),同時他也參加過飛行員的訓練,有飛行員的資格(我也拍了他的飛行員制服),令我大開眼界。

    以上三家博物館都是我之前去過的,誠意推薦給想來吉隆坡旅行的你,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序,逛博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增長見識,又可以窺探它的歷史人文色彩,我為它們打call!

  • 3 # 大福的旅行2020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這座城市,寶雞,古稱陳倉,陝西省轄地級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被譽為:炎帝故里、周秦肇基之地、青銅器之鄉!

    “看中國,來寶雞” 這一寶雞的城市形象宣傳語,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這是出自於在寶雞出土的國寶重器——“何尊”的銘文上“中國”二字首次以片語形式出現在銘文中。

    寶雞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這是全國唯一的青銅器命名的專題博物館。位於寶雞市的石鼓山上,主體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為風格獨特的平臺五鼎造型,氣勢恢宏,新穎別緻,濃縮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內涵。是西部重鎮寶雞的標誌性建築。

    寶雞是周秦文明發祥地,自漢代以來在寶雞的大地上不斷出土青銅器,數量之巨,精品之多,銘刻內容之重要,都居全國之首,也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數萬件青銅器在這裡出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而聞名於世。現在這四大國寶都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薈萃了寶雞地區出土的珍貴青銅器等文物1500多件,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文物豐富的內涵,分為“青銅器之鄉”“周禮之幫”“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大部分展出。

    館藏青銅器代表有何尊、折觥、牆盤、逨盤、秦公鎛、厲王胡簋等等,當然我們今天主要說一說該館的鎮館之寶——何尊。

    何尊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做的祭器。1963年出土於寶雞市北邊的蟠龍原上,尊高38.8cm,口徑28.8cm,重14.6kg,圓口稜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造型渾厚,工藝精美。尊底鑄有銘文12行,計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洛邑)之事。看到這個何尊的重要性了麼?稱的上“鎮館之寶”這個名號吧,還是那句話:“看中國,來寶雞!”

  • 4 # 愛遊神州

    我的家鄉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是一座罕見的建在西周虢國貴族墓地遺址上的博物館,佔地約十萬平方米,館藏文物極其豐富,是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二級博物館,AAAA級景區。

    虢國博物館共有四件鎮館之寶。

    獸叔銅盨是虢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銅器蓋口呈橢長方形,蓋面凸起,腹壁向外微鼓,兩側各有一個龍首耳,支鈕兩側都刻有云紋。器物有銘文4行33字,根據銘文內容可知是單國貴族為女兒嫁到虢國,專門製作的陪嫁品。獸叔銅盨現在仍然儲存完好,金光閃閃,基本沒有鏽蝕,是罕見的青銅文物精品。

    鎮館之寶獸叔銅盨,國家一級文物。

    鎮館之寶,國寶級玉器~龍紋白玉壁是虢國貴族墓地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此璧由極好的和田白玉精心雕刻而成,區域性呈現黃褐色,晶瑩剔透,非常溫潤。如果走進細心觀察會看到,白玉璧兩面都有流暢傳神,生動飄逸的龍紋圖案,工藝極為精細。整個玉器典雅大氣,皇家氣派十足,完全不像幾千年前的玉器。

    根據歷史文獻和青銅器上銘文推斷,此玉器為周王室賞賜給虢仲的禮物。據史書記載,周厲王時期,中國南方的淮夷叛亂襲擾周朝,周王親征,虢仲等率領軍隊奮力攻擊,最終戰而勝之,捍衛了周朝尊嚴。為了表示朝廷賞賜,作為獎賞虢仲為周天子立下的赫赫之功,虢仲故而得到如此珍貴的龍紋白玉壁。

    龍紋白玉壁屬於白玉,周朝禮制規定“天子用白玉”。據此可推斷應為皇家玉器師傅精心製作而成,且為賞賜給國家重臣,所以說工藝極為精湛,品味高雅就不足為奇了。

    龍紋白玉壁高雅華貴,氣度不凡。

    另一件館藏的玉器珍品,鎮館之寶~人龍合紋青玉璋,是虢仲墓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在考古時發現於棺木內部蓋板之上,器物還殘留有硃砂和絲質物包裹所留的痕跡。

    人龍紋玉璋。

    玉璋呈現青色,部分受沁呈黃褐色,略透明,玉質優良,形似鏟狀。玉器兩面紋理相同,上面飾有蹲姿側面人像,表情莊嚴肅穆,雙目圓睜,鼻樑高大,髮絲瀟灑飄逸。中部和下部各飾有一條龍,整個龍飾的雕刻刀法嫻熟,圖案精巧靈動,線條流暢生動,造型優美自然,不愧是西周時期玉器珍品。

    根據西周時期的玉器的特點,可以反映出當時人們對天,地和自然的理解,認為龍可以呼風喚雨,這是一種樸素的自然觀,所以說把人龍紋飾刻在玉器之上,以此來與上天溝通,象徵國君可以駕馭神通廣大的龍,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美好願望,這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真實體現。

    人龍白玉璋精細的雕刻,典雅精緻。

    虢國博物館玉器元件,鎮館之寶~六璜聯珠組玉佩是玉器上品。此玉由六件玉管,玉佩,玉璜和瑪瑙等等綴接,一共有二百多件,由胸飾和項飾兩部分連線而成。

    典雅精緻的六璜聯珠組玉佩。

    六璜聯珠組玉佩典雅精緻,色彩柔美生動,高雅秀麗,有皇家氣派。玉器由白玉和青白玉雕制而成,紋飾流暢生動,富於變化,工藝極為精巧。玉器先製成璧形,再均勻分割成相同兩塊,可稱為璜,根據此玉器可充分驗證史書所說的“半壁為璜”的說法。

    全方位的美,令人歎為觀止!

    人們常說,讀歷史可以通古今,知興衰。對個人來講了解歷史也可以增長見識,知榮辱。祖國眾多的文物精品是歷史的縮影,也是一個個珍貴的凝固的歷史瞬間。

    在旅遊體驗中,透過靜心欣賞,瞭解文物,洞察她的來龍去脈,豐富了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理解,也同時領會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精髓。每一件文物,都是無數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歷史的寶貴積澱和財富。

    每一位遊客都應該愛護文物,弘揚傳播正確的歷史觀,傳播優秀的中國歷史和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希望每一位遊客都能盡情享受旅行帶給我們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 5 # 蘭博文

    易縣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域內分佈著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北福地文化遺址、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燕下都城址、明代長城重鎮紫荊關和清西陵等多處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遺存。易縣有文化遺存300多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其中北福地史前遺址發現成果位列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2005年被聯合國命名為首批“千年古縣”。可考證的人類歷史始於8000年的北福地史前文化,隋朝開皇元年置州,十六年置縣,迄今已有1400多年;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國君擇易縣建都,史稱“燕下都”

    基本陳列為易縣通史展覽,以“易水長歌”為展覽主題,採用實物、圖版、雕塑、場景復原等展覽藝術形式,綜合運用聲、光、電等多種現代展示手段。

    基本陳列分為“先民足跡、燕都風範、郡縣之制、雄關福地、氣壯山河、夢想起航、易州流風、易州遺珍”8個部分,還設有序廳、臨時展廳和互動區域[4] 。易縣博物館位於易縣縣城西2.5公里處的易水文化產業園,其中北福地遺址單元復原6了1985年發掘文物的現場,展出了複製的刻陶面具(上圖)。據介紹,北福地遺址出土十餘件刻陶假面面具,大的與真人面部基本相同,小的10釐米左右,雕刻技法屬平面淺浮雕單面雕刻,造型風格集寫實、象徵、裝飾於一體,為史前原始藝術的精品。這是中國所見年代最早、儲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在中國同時期遺址中屬首次發現,是研究史前宗教或巫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在“燕都風範”展廳,展出了複製的宮門構件“透雕龍鳳紋銅鋪首”(上圖)。該構件1966年在燕下都遺址出土,舉世罕見,原件儲存在河北博物館,曾作為河北館的鎮館之寶向世界展示。

  • 6 # 東哥看天下

    可能很多人都還不知道,上面圖案就是成都市城市形象標識。“太陽神鳥”,一張金光燦燦的金箔就靜靜的躺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了該館的鎮館之寶。

    2001年,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的一張圓形環裝金箔,含金量接近95%。上面有複雜的鏤空圖案,分內外兩層,內層為周圍等距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圖案圍繞著內層圖案,由四隻相同的朝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四隻鳥首足前後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整個圖案似一幅現代剪紙作品,線條優美,充滿強烈的動感,富有極強的象徵意義和極大的想象空間。

    據考證金箔屬於商代晚期作品,很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太陽神鳥”很可能是鑲嵌在一件紅色漆器上的裝飾品,這一文物直接證明了古蜀人豐富的哲學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藝術創造力與想象力,也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

    許多學者研究認為,其外層4只鳥代表四鳥負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內層12道芒紋代表一年十二個月週而復始。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陽的物證。2005年8月16日,太陽神鳥圖案從全國一千多件候選標誌中脫穎而出,被國家文物局批准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並且在同年10月,含有“太陽神鳥”蜀繡製品搭載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後返回地球。

    2011年12月,太陽神鳥圖案最終被作為核心圖案,加上“成都”中英文標準字,共同組成了成都市城市形象標識,金色和赭紅色成為標識的標準色,代表永遠翱翔的動力。

  • 7 # 莉莉安旅行遊記

    我在武漢市,這裡有湖北省博物館。

    博物館共三層,館藏文物20餘萬件,近千餘件國家一級文物,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館內世界最龐大的青銅樂器曾侯乙編鐘、中國冷兵器時代的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為鎮館之寶!

    曾侯乙全套編鐘共65件,它的出士改造了世界音樂史,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越王勾踐劍鑄造精美,劍身中脊起梭,飾黑色菱形花紋。據說此劍刃薄而鋒利、毫無鏽蝕,至今寒光逼人,可將二十一張白紙劃破。

    鄖縣人頭骨化石是湖北省首次發現的最完整的頭骨化石,距今已有100萬年的歷史。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是出土於朱元璋兒子的墓中,瓶身分別繪有王羲之愛蘭圖、林和靖愛梅愛鶴圖、周敦頤愛蓮圖、陶淵明愛菊圖。

    件文物出土於朱元璋兒子的墓葬中,瓶身繪有王羲之愛蘭圖、林和靖愛梅愛鶴圖、

    文物出土於朱元璋兒子的墓葬中,瓶身繪有王羲之愛蘭圖、林和靖愛梅愛鶴圖、周敦頤愛蓮圖、陶淵明愛菊圖,故名為“四愛圖梅瓶”。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這件文物出土於朱元璋兒子的墓葬中,瓶身繪有王羲之愛蘭圖、林和靖愛梅愛鶴圖、周敦頤愛蓮圖、陶淵明愛菊圖,故名為“四愛圖梅瓶”。

    以下是四大藏品圖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人間四月芳菲盡,下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