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學語文家庭指導

    你說“你總覺得自己有好多事情要做,但是卻又不想去做”,這種情況我以前也遇到過。就是當好幾件事同時降臨的時候,就會心煩,都不知道先做什麼,內心想要逃避。

    後來,我想了個辦法,把要做的事情都一件一件記錄下來,然後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好完成的先後順序。然後再一件一件去完成,正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完成一件事,我就勾掉一件事,勾掉的過程還有一種成就感。

    很多時候,我們拖延,逃避問題,是因為問題的難度超過了我們的能力,這時候,要學會借力。專業的事情找專業的人去做,花點錢,省下自己的時間,還是值得的。

    要遠離拖延症,良好的身體狀態是保證。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的工作,在身體狀態不佳的時候,堅持是很困難的。我保持良好狀態的方法是晨跑,晨跑過後,一整天感覺精神充沛,有一種淡淡的興奮感,對工作中的任務更有自信去完成。

    另外,還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當情緒煩躁,覺得做什麼都沒有意義的時候,拖延症就出現了。有時候要給自己提早打個預防針,告訴自己,在各種特殊情況下,也要去完成。很多事情,只要放棄一次,再次開始的困難將是非常之大。就如跑步一樣,我連下雨還是會撐上傘,穿上雨衣去跑,要的就是這種連續性的堅持。

    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還應該養成一種知難而進的積極態度。要敢於面對困難,挑戰困難,養成一種像海鷗搏擊海浪的勇氣。每堅持一次,都是自己的一次勝利,每放棄一次,都是對自己的一次鄙視。生活中,要多做一些挑戰自己的事情,就可以鍛鍊這種勇氣和毅力。比如,我前幾年冬天洗冷水澡,當我冷水澡都能洗的時候,我發現其他很多小事情的堅持都是輕而易舉了。

    改掉拖延症,還應從早起開始,早起是一天的開始,一個早起可以給你一天的工作帶來信心。這其中的道理只有早起的人才能明白。早起可以晨跑,可以練瑜伽,可以寫作,可以看書。

    也許你的拖延者表現在很多方面,那麼先選一個最簡單的去戰勝它。我早起晨跑,也是給自己設計了循序漸進的階梯。剛開始的時候,我每天走半小時,後來變成跑半小時,現在已經能跑一小時了。

    治療拖延症,有時候,只需要有人給你當頭棒喝,你拖延是因為你缺少勇氣。

    好好罵自己一頓,然後就痛改前非,開始行動。

  • 2 # V劇情

    1.經常提醒自己,人生的時間是有限的、寶貴的

    無論是人的身體還是思想,都是年輕時更有激情、更有創造力。哪怕是去旅遊的快樂,都是年輕時感受的更好。但人的生命有限,時間短暫。每一天都要比昨天更老了。所以,趁著年輕,多做點事吧,不要把事情等老了再做。

    請牢記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生命是有限的。

    2.減少上網、玩遊戲的事情

    你有沒有感覺待在網上,時間過的特別快呀。網路世界,精彩而有魔力,有你想要的一切娛樂。很大一部分人,辦事拖延,客觀上是時間不夠,其實是主觀上先給自己開了綠燈。時間哪去了,上網、玩遊戲、看影片佔了大部分。

    所以每天給自己定一個嚴格的上網娛樂的時間,完全空閒的時候,可以適當延長一些。要知道先苦後甜,先累後玩。

    3.事先做好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做事,保證進度

    國家有五年計劃、十年計劃,公司有年度計劃、季度計劃,就連沒有意識的太陽,都是嚴格的每天早出晚歸,從不拖延。作為個人,由於沒有更多的約束,更需要給自己制定計劃,把要辦的事情放在不同的時間點,逐個擊破。有條不穩的執行,你會發現事情更容易完成了,再多也不會亂了。

    規劃好每天該做的事情,盡一切辦法當天完成。試想,今天準備吃的菜,留到明天,你還願意吃嗎

    4.辦事分清主次,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

    這是很基本的原則,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還是知而不為。重要的事情辦完了、辦好了,其他事情便會迎刃而解。拖延症的嚴重影響,大多來自重要的事情沒有處理好。加強這種意識,好好的去履行吧。

    5.抵制畏難情緒,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面對自己不熟悉、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時,人的正常反應都會有擔心害怕的感覺,這是正常的。但有些人把這種擔心給放大了,沒有自信。總想著逃避,能拖就拖,結果遲遲沒有行動。

    不要過分擔心,即使做錯了,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你要相信別人可以做到的,你也一定可以。保持自信樂觀的心態,這樣往往更容易把事情辦好。

    6.不要太過追求完美,先行動起來

    很多人不是不願動,也不是害怕困難。而是總是事事追求完美,總想一步到位,一次性就做出最好的,總是在猶豫、想像,缺乏行動。這也是導致事情不能及時辦完的常見原因,從而降低了執行力。

    所以,在對事情大概做出計劃後,就可以行動了。在行動中,根據實際問題,結合現實作調整和改進。只有行動,才能實現一切。所以,先行動起來吧。

    7。多向高效率朋友、同事學習請教

    社會的進步需要改革創新、對外開放,我們也一樣。多向身邊辦事效率高、執行力強的人學習,多和他們溝通交流。和比你好的人學習交流,你才會進步成長。放一個小便籤在身上,隨時記錄在別人那裡學到的方法或經驗。

    堅持下去,有一天會有更多人向你學習的。

  • 3 # 小鴿子看世界

    1. 利用帕金森定律使你受益

    帕金森定律是這麼說的:

    工作會自動佔滿可以用來完成任務的所有時間。

    Effort 努力

    Time Allocated 時間分配

    More time = Less effort required (wastage of time)

    較多的時間=需要較少的努力(浪費時間)

    Less time = More effort required (effective use of time)

    較少的時間=需要較多的努力(有效地利用時間)

    你等到最後5個小時才開始寫論文或者開始研究該專案,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是因為給了你那麼多的時間。當我們面臨即將到來的最後期限時,我們的工作效率頓時變得非常驚人。

    要用人為的辦法來戰勝拖延症?那就給自己定一個嚴厲的期限。

    2. 把大任務分解成極小的任務

    我覺得,比起給自己一個假想的最後期限或者其他任何人為的動機,這是一種更有效的策略。

    我們推遲執行任務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我們想著“需要寫那篇研究論文”或者“需要計劃行程”時,這些任務實際上包含了那麼多的子任務,從而產生了一種心理過載,所以我們寧願採取阻力最小的路徑,一直拖延等待,直到帕金森定律開始發生作用。克服這一點毛病的方法是將一個任務分解成幾個小的步驟。

    如果我要“寫一篇論文”,就要把這個任務分解成下面這些步驟:

    1. 腦子裡想出5個點子,把它們寫下來。

    2. 再想出5個點子,把它們寫下來。

    3. 把這10個點子縮減為3個想法。

    4. 針對第一個想法開始廣泛瀏覽,做基礎研究,心裡做筆記。

    5. 針對第二個想法做基礎研究,心裡做筆記。

    6. 針對第三個想法做基礎研究,心裡做筆記。

    7. 挑選最有趣、最合適的主意。

    8. 針對主題找到3篇文章、論文、研究報告。

    9. 讀第一篇文章,做一些筆記。

    10. 讀第二篇文章,做一些筆記。

    11. 讀第三篇文章,做一些筆記。

    12. 複習所有的筆記。

    13. 擬定一般論題。

    14. 擬定論文大綱。

    15. 成段的寫作。

    16. 以此類推。

    如果你一步一步地走,就一點也不可怕了,做起來甚至會有行雲流水的感覺。

    想出5個主意?行,我現在就可以這樣做。要用多少時間?一分鐘?兩分鐘?沒問題。好辦的很。如果趕上我狀態不錯,我會想出7個主意。

    找到3篇文章或研究報告?啊,谷歌是我的朋友。只要我不需要同時查詢和閱讀它們?小菜一碟。

    寫一段話?行,二年級小學生都做得到。我也能做到。

    如果你想克服拖延症,就要把你的任務分解成微小的任務,這些微小的任務只需要很少的努力就能完成。這樣,就不用一口氣花10小時來做完一個專案,而只要一次用兩三分鐘完成一個微小的任務,何樂而不為?兩三分鐘,誰都可以做到。

  • 4 # 沒有魅力靠努力

    說實話,每個人都有拖延症,我自己也有拖延症,拖延症就是懶、就是為自己找藉口,想要成功,必須克服拖延症。克服拖延症要有很強的自制力,很強的成功慾望,要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比如,今天看多少頁書,慢慢地,慢慢地克服拖延症。

  • 5 # 奇堯最棒

    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應首先認識人生,清楚人生。有句話說得好:“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只有那些傻瓜才渾渾噩噩虛度時光,而那些理性的人卻在爭分奪秒地珍惜時光,絕不放過分秒在努力奮進。人有個共性:往往少年老成,中年迷茫,如果沒有奮鬥目標,去拼搏奮進,到老也無非是個沒有成熟的笨人,人世間確也有人就是這樣粗糙地虛度一生。

    什麼是人生:精確而言,活人就意味著盡責任,人生之路上,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著,明確奮鬥目標,你在起雞叫就勤做,還有的人在不睡覺拼搏,人拼的就是意志力,骨氣,堅韌耐力,不會的,學習,不懂的,請教,虛心沒有過不去的坎,努力沒有完不成的事,‘’有志者,事竟成‘’。往往我們真正認識人生時,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半。一但我們能充分地利用人生的分分秒秒,也就等於爭取到比人生更長久的時光。

  • 6 # 吉林高速公安長春分局

    1。意識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2.把拖沓的原因一條條寫出來;

    3.一條條克服這些原因;

    4.開始做事。

    此外,放寬心,不要對事情要求太過於完美,給自己壓力的同時就可能導致“拖延”,從今天開始就行動起來吧,祝你成功!

  • 7 # 朱68170221

    既然知道犯了‘’拖延症‘’,就需立即糾正抓緊採取行動,尋找正確的檢查、治療、調理的方法、藥物、心態予以應對,使自己儘快恢復、痊癒!

    亡羊補牢或未晚,關鍵找準並採取採取最佳方法式方法對症下藥,以好的心態配合醫治為宜。

  • 8 # 夢之覺

    出現問題要分析原因:拖延分幾種情形,

    首先是自認為無關大小不想做,想等等再說,然後就忘了;

    其次是事情有些難度,為逃避困難,表面不表示而行動滯後,造成嚴重後果;

    再次就是判逆心理嚴重,不說不做....

    還有很多不同的情形,但唯一相同的是“拖延”帶來的嚴重後果和自我認知的欠缺!拖延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明白拖延帶來的後果,時刻覺察,提醒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走過“泥沼”,便是“綠洲”.!

  • 9 # 愚者思悟

    文:大頭愚

    拖延症是人類進化歷程送給我們的禮物。

    只是到了工業化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類的基因、現代社會誘因和自我評價相互作用,拖延症就像乾柴烈火遇到大風,越演越烈。

    一旦我們自己還把這種狀況妖魔化,認為是“自律失敗”、“意志力不足”的結果。

    隨之而來的壞情緒反而更傷害自己,更加拖延。

    因為真正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不僅是拖延的後果,還包括後續的“情緒稅”:

    有人是拖延之後特別自責,有很大的負罪感;

    有人是貼上標籤以後特釋放----原來是因為我有病,不治了;

    有人是放任自流,愛咋地咋地,反正我就是“Loser”。

    ... ...

    這些負面情緒,危害更大!

    其實對於“拖延”這件事,我們不是不夠理性,而是應該在感性些。

    網際網路經濟學家姜奇平寫過一篇長文,裡面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網際網路是男性還是女性?

    他認為隨著體驗化、情感化、去中心化、人工智慧化,網際網路變得越來越女性,而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也會越來越感性。

    1st 和小拖拖正確玩耍

    有人問:怎樣快速戰勝拖延症?

    答:“戰勝”這個詞本身就是“不再拖延”的大敵。

    我們應該用感性的姿勢與“小拖拖”一起玩耍:

    第一,接納它,對於拖延,最好的策略,是先接納。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從今天起,別粗暴地對自己或者別人說:“你看你又拖延了!”或者是“我的天,我又拖延了怎麼辦怎麼辦?”

    要學會鼓勵自己,對自己說:

    “哦,小拖拖,你又來啦,這次你想跟我玩什麼遊戲呀?”

    “恩,這次有進步,我馬上就發現小拖拖藏在床底下了。”

    “小拖拖,你這麼調皮,以後咱倆還能好好玩耍麼?”

    “小拖拖,不早了,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小拖拖,今天陪你玩的差不多了,我該幹自己的活了”

    … …

    等你接納了拖延症,並且學會和它一起玩耍,多理解它,多哄哄它,你就不會覺得拖延症有多麼可惡了。

    第二,得學會跟自己玩心眼兒,試著和自己講講條件

    面對拖延症,我們不能當法官,試著當個談判員,用幾次“如果… …,那麼… …”的方式對待小拖拖。

    即:

    “如果我拖延了,那麼我就好好享受拖延30分鐘。”

    這時候就徹底不要想著要做的事了,全心全意好好地玩一會,這期間,不要做任何事,就好好玩。

    “如果我玩夠了30分鐘,那麼我就好好工作20分鐘。”

    拖拖拉拉不是罪。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再從心理上“對抗”拖延,而是學會“接受”自己的做事習慣,並聰明地利用它。

    如此迴圈,估計用不了幾次迴圈你就可以做“該做”的事了。

    2nd 拖拉一點也無妨

    前面我說現在市面上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都是胡說八道,這話有點過於絕對了,我們拉回來一點。

    這幾年的“戰拖”經歷中,我還是發現了有一本書,看完之後,我覺得還是靠譜的,書名就叫《拖拉一點也無妨》,作者叫約翰·佩裡,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名哲學教授。

    在書中,佩裡教授慷慨地分享了他多年來得出的一套“戰拖”心法。

    比如:

    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難心理,調整待辦事項清單,辦成不少不那麼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

    這本書最爆棚的就是佩裡教授多年來研究的一套對付拖延症的方法。

    名字叫:“結構化拖延法”。

    這個研究成果曾經幫助佩裡教授在2011年一舉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

    這個獎專門發給那些正式發表了論文,但是特別無厘頭甚至是完全沒有價值的科研成果,說明他的觀點在當時主流美國學界心裡是特別搞笑的,因為他的解決問題的整個思路跟一般的拖延症治療方法都不一樣。

    一般都認為拖延症是個問題,你得把它解決了呀,你得變成一個勤快、不拖延的人啊。

    可“結構化拖延法”告訴人們的方法卻是:

    人類嘛,本來就不是你所構想的那樣“光榮偉大正確”的物種,人類本來就是個非理性的物種。

    那既然我拖延了,怎麼辦呢?

    佩裡教授告訴我們:那就把拖延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具體方法呢?

    你就同時找好幾件你覺得有價值的事兒,放到一起。

    比方說:

    大頭愚從第一篇文章時就講了,公司安排每位員工需要寫一份年終總結報告,我就不願意寫,我就是想拖著。

    我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那我就先接納它,然後我就開始了“你好,小拖拖”這幾篇文章的寫作,因為這篇文章也是我很久以前拖延下來的計劃任務了。

    就是說:我為了拖今天這個事,我把以前拖下來的那一個有價值的事給幹了。

    佩裡教授也舉了自己的一個例子:

    他說自己曾經欠出版社一篇稿子,就一直拖一直拖,一想到要寫這篇稿子,就頭疼。

    怎麼辦呢?

    他自己就跑到宿舍跟學生聊天。

    這就是“結構性拖延法”,精髓就在於:

    一定要把有價值的事放到一起,讓它們幾個之間互相拖。

    這樣就會“東方不亮西方亮”,畢竟是做了點有價值的事情。

    3rd 大頭愚的一點“戰拖”心得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對我“戰拖”幫助最大的方法: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自我管理工具了。

    就是:每天三件事。

    其實是和佩裡教授的“結構性拖延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是具體心法:

    第一步,寫出來

    從去年開始,我就在筆記本上每天列出我認為該做的最重要“三件事”。

    比方說:

    1、寫一篇文章或做一份方案;

    2、背5個或10個單詞;

    3、慢跑鍛鍊1小時或30個標準俯臥撐。

    每天不要多,最多就列三件事,就算不能全部完成,至少也會完成一部分。

    至少這三件事中,無論你做了哪一件,都是有價值的。

    時間長了,使我收穫巨大,至少我已經成功地把塞在自己嘴裡的“奶嘴”給拔出來了(見文章《一個讓你每天沉迷其中的陰謀》)。

    第二步,發出去

    堅持“發出去”有什麼好處呢?

    道理很簡單:裝逼就是禍,說了就要做!

    既然你把牛皮已經吹出去了,你總不好意思接連三五天都沒動作吧;

    而且一旦做了,又總忍不住要做好才能拿出手。

    這樣的事來回往返,時間一長,你也能找到自己制定計劃的節湊了。

    心態上也有了很大收穫:今日事今日畢,指哪打哪不貪多。

    第三步,養成習慣

    這個方法的實用處還在於,時間一長,它就變成了我自己的一個習慣了。

    它簡單到你會忘記它的存在,無需專門花時間、學習和記錄。

    每天三件事,寫出來、發出去、加進度!

    堅持一個月,它就會變成你的習慣!

    在每天的事情裡覺察和精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不期速成!

    講到這裡,希望你能真正的認識拖延症、接納拖延症、哄哄拖延症,愉快的和小拖拖說拜拜。

    把拖延症真正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小夥子,也希望你從此振作起來!

    你的路還長的很,也只是你人生路上一次小小的考驗,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變得更優秀!

    你若是有任何問題,也可以一起交流,大頭愚陪你一起成長,一起認知迭代!

    -----THE END-----

  • 10 # Eva

    投資自我。

    下面講一下大多數人,如何避免下班後的拖延症。

    第一:做好規劃。 我自己本身是個喜歡列LIST的人,每天把自己的時間做一個大模組的規劃,然後一項項的去打對號。如果一旦沒有列LIST的話,怕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被王者榮耀侵蝕掉。如果你也是個自控能力跟我一樣,相對較差的話,建議你也列一個。

    第二;找到那些必須做的是事情 LIST最好的一個作用應該是告訴你自己,今天還有哪些事是應該要做而沒有做完的。

    那怎麼去選擇這些事情呢?

    ① 你需要有一個大的目標:比如三個月甚至這一年你想要達到的結果是什麼?那分割到每個月,你的小目標是什麼?然後細化到每一週,每一天甚至是每個小時。以最簡單的語言為例,共120個單元,計劃3個月背完。那你每個月要背40個,一週10個,加上迴圈反覆的記憶,一週大概是要學習10個新的,複習20—40個。為什麼複習的會多呢,因為隨著時間的反覆,每次複習的時間會逐漸減少,而語音又是一個需要不斷重複的事情,所以要增加。

    ② 時間規劃的彈性制,找到今天必須要做的事情: 事情總有輕重緩急,每天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那如何來排序呢? 找到那些不得不的事情:比如今天必須要提交的稿件與方案,今天必須要見的人等等。那這些不得不的事情,在做list的時候一定要放在前面,而這些,是除卻不可抗力元素所必需完成的。

  • 11 # 工文鍋1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夾著湍急的河流,那麼行動就是架在河上的橋樑”,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用行動來戰勝拖延,實現理想;“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句話又強調我們最好立刻行動。一直以來,我對於拖延症的認識大概也是這樣:拖延是因為自己太懶了,解決辦法是立刻行動。這種認識也沒錯,但認識到這一點,似乎對我拖延症的改善並沒有什麼用處。

    近來讀的《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一書中對拖延症的解釋與我之前理解的有一些不一樣,很有趣。作者丹·艾瑞里說,拖延症就是為了眼前的滿足而放棄長遠的目標,這是人的本性之一,是非理性的重要表現之一。從這個角度理解,拖延症的表現就不僅僅是“總是等到睡覺以前才知道功課才做了一點點”,也不僅僅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嗟嘆,而是面對眼前短暫利益失去控制的無可奈何。這包括面對漂亮衣服就衝動地花掉自己半個月的生活費,也包括被美味的蛋糕耽誤的減肥塑形計劃,也包括透支花唄滿足看似必要的消費慾望。因為受到短暫衝動的影響而偏離長期目標,帶來的危害絕不僅僅是今天該完成的事情拖到了明天,而是天長日久下迷失了方向,不知自己想要去向何方。

    是的,拖延症所包含的意義超過我們的認知,帶來的危害也比我們想象的大,一句立刻行動並不能幫助我們改善這個毛病。要想戰勝敵人,就要學會成熟的面對敵人,對拖延症也一樣。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拖延症是人類本性的一個弱點,只能無限弱化這一點,不可能完全避免,也沒有最好或最差,只有更好或更差。接受不足才是改正不足的開始,不必要因此對自己充滿嫌棄;其次,這是個不斷最佳化的過程,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能一次兩次沒做好就完全放棄。其次,我們應當設定一個自我控制的底線。這個底線是我們不可觸碰的禁區,在心裡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不能突破這一限制,比如在我們希望建立早起做事的習慣時,可以設定晚上最晚十二點必須放下手機的底線。底線的作用是儘可能減小衝動時錯誤決策的可能性。再次,讓堅持這件事儘可能的簡單。可以從兩個角做到這一點。第一,設定的目標比目前的現狀要高一點,卻也不至於高到令人望而卻步的地步。這種預先干預機制會讓我們 有更大的可能性完成目標,收穫更多的動力。第二,儘可能掃清堅持這件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比如在堅持早睡這件事的過程中,要儘量避免九點以後還和朋友外出,減少接受晚睡誘惑機會。

    最後,可以設立第三方監督機制。可以邀請自己的朋友監督自己,交給朋友100塊錢,堅持一週還給自己20塊,堅持第二週再給自己30塊,第三週堅持完剩下的五十塊完璧歸趙;也可以參加APP裡的打卡分享活動。。。總之,利用愛面子的心理讓自己不好意思違約,進而在堅持的路上走的更遠一些。

  • 12 # 彈球小姐Lydia

    我想拖延症是當代人的通病了,我曾經也多次陷入這樣的惡性迴圈,手上的ppt開了一半,先打開了電腦追劇,然後到最後一刻開始半夜趕工,第二天狀態不好又不想好好工作直到半夜才開始,深深後悔自己浪費的時間又無可奈何,一直沒辦法根治,可以說是中度拖延症患者之一了。

    不如把你要計劃的事情寫出來,學習外語?健身?然後看看你完成的情況,我想很多人都可能徘徊於20%。

    要健身,今天下雨明天聚餐後天加班一天天的一週過去了一月一年……到現在身材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戰勝拖延症呢?

    和拖延症奮鬥多年我給大家分享下我的心得

    拖延的心態有哪些?其實大機率只有三種:

    1.事情太難了,說服自己做不了,比如健身太累,工作太忙

    2.刺激不夠,沒有及時的獎勵和目標,當然也就得過且過

    3.害怕面對後果,完美主義心態,擔心做的不好就像鴕鳥一樣逃避 其實任何一件事都存在著困難和動力,而我們拖延症就敗在了困難太大動力不足。

    所以我們要如何?提高動力減少困難,將這兩者的比例調整,刺激自己克服拖延症。 所以要做一件事不妨先調查下這件事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做一個激勵模型。

    比如要健身有哪些激勵點那就可以盡力提高,瘦了我可以怎麼樣,工作更順利,交友更多,衣服更好穿可以將維秘的模特照片貼在牆上給自己動力,同時減少阻力,運動不需要苛求一定要時間大,隨時隨地動一點就好。

  • 13 # 墨顏私語

    我有,而且我感覺是很嚴重的拖延症,我總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懶癌。

    對於克服拖延症,那真的需要很強的毅力和耐力了。首先你可以先給自己設定幾個小夢想,然後計劃出每天要做什麼,寫下來,並且設下鬧鐘,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完成,還有要給自己設定獎懲制度,完成了會怎麼樣,不完成會怎麼樣,一定要很強的那種制度,最後有個人能陪你一起最好了,畢竟2個人一起互相監督你也會很有毅力的。但是如果沒有的話,那麼自己也要堅持了。可能最開始的幾天是比較難的,但是當你連續完成20天左右自然就會成為一個習慣了,只要一直堅持就不會再犯。

    還有就是一般要麼是自己下決心改變,要麼就是自己受了什麼刺激才會有決心改變,再或者就是受了什麼影響吧!

    我是受了窮的影響,壓力過大,每天醉生夢死躺在床上的生活已經過夠了。現在是每天六點起床,洗漱,然後準備早餐,看書,參加了一個網路培訓班,每天早上7點報道學習,然後上班,碎片時間都用來跟同學交流學習的內容,下班後準備晚餐,散步,然後回來看書,複習第二天的資料了,偶爾會練練瑜伽,一般是一週2-3次,要看看自己的時間決定,很少出去參加不必要的社交,因為窮,要學習掙錢的知識。週末基本是泡在圖書館,出去買一週的食材,然後看看電影犒勞自己,做點好吃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 14 # 廈九九

    據說,80%的人都有拖延行為。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拖延。

    拖延就是把重要的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往往是最後期限)去做的不好習慣。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體表現為:對一些即將要做的事有些厭煩和逃避,這種情緒會讓你有一種轉移注意力的衝動,想用一些無關緊要但快樂的事來代替,比如打個遊戲、看個綜藝或電影。

    總之,拖延不是簡單的逃避,而是包含了一系列對即將要做的事的理解和想法、情緒和感受以及行為。所以,想要克服拖延,並不是採取行動這麼簡單(因為拖延本身就是不想行動),而是需要與拖延相關聯的一系列因素入手,針對不同因素對症下藥。

    常見的拖延行為分為三種,造成拖延的原因也有所不同,解決辦法自然不同。

    第一種,期限性拖延。

    這也是題主問題中所說的兩種極端中的第一種。這種拖延跟任務的時間節點有關。任何工作都是由時間表、工作流程和截止日期來安排的。有人會在這樣的任務上拖延,很可能是因為這個任務只有最後期限的要求,因為人類對那些看起來複雜、模糊不清、前景不明確的工作,更傾向於推遲。

    解決辦法:提早做好計劃安排,如果任務較大,就拆分成幾個小模組,明確每個模組的具體流程和完成時間。

    第二種,個人事務拖延。

    解決辦法:藉助時間管理模型,按“緊急-重要”的維度對各項事務進行劃分,多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適當減少“重要緊急”的事。

    第三種,簡單拖延。

    簡單拖延就是不作為,當你覺得不順手或不愉快的時候就會抗拒、退縮。這種拖延起源於瞬間的猶豫,然後就觸發了拖延的自動反應。

    解決辦法:你需要立即行動,拒絕那些瞬間的拖延衝動,找出容易做的事立即行動。

    第四種,複雜拖延。

    複雜拖延包含多重因素,往往與“自我懷疑”、“完美主義”有關,這種拖延具有多層結構,需要分拆這些層次,各個擊破。

    解決辦法:五步法:覺察-行動-調節-接納自己-自我實現1.覺察。對自己的所想所為警覺和敏銳起來,當你進入拖延模式,你要覺察到“哦,我又在拖延了!”注意去覺察自己感受到的壓力是什麼?對自己的思考(對所拖延之事的看法和認知)進行再思考,權衡利弊,再決定是否行動,如何行動。2.行動。嘗試用新想法代替拖延的想法,看看會帶來哪些觀念和情緒上的改變。當你在做某件事時,你又有一種分心的衝動,你可以堅持忍受5分鐘,看看會發生什麼。3.調節。當你在“明天再做”和“立即行動”兩種思想中痛苦糾結時,你可以比較這兩種方式,你各得到了什麼?是什麼讓你覺得可以推遲,檢視一下哪些藉口和理由能帶給你什麼?4.接納自己。你要接受真實的現實是什麼,而不是你心中的那個應該是什麼。接納自己能夠增強你的忍耐力。如果還是拖延了,好吧,承認它,不要責怪自己。不過,我能做哪些事讓自己好起來呢?如果做了,你又學到了什麼?5.自我實現。當你戰勝拖延完成任務後,會達到自我實現時所感受到的短暫的、豁達的、極樂的體驗,是人自我肯定的時刻。這時候你需要強化這種感受,激勵自己下一次繼續克服拖延。
  • 15 # 王大球390

    拖延症是現在最煩人的壞習慣之一,他掌控我們的時間,消耗我們的金錢,逐漸蠶食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自我厭棄,到最後,可能連自己都覺得我什麼都配不上,遇上喜歡的人不敢追,碰到好工作不敢爭取,沒有愛好,沒有熱情。

    我們為什麼很難擺脫像拖延症?

    因為痛苦。

    “這件事情處理起來步驟太複雜,不想動”“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的事情,歇會再弄”“我第一次做,不知道怎麼做,也怕做不好”

    事情太複雜、不擅長、麻煩、不安造成了我們的痛苦。所以我們總是要到不得不做的時候才開始行動。

    所以要怎麼操作?

    古川武士在《如何戒掉壞習慣》中,針對拖延症,提出了兩個對策來降低痛苦。

    1. 分解工作

    將工作分成一小塊,然後列出具體的操作方法,細化目標,降低痛苦等級,同時,小塊的工作也方便上手解決

    2. 分步驟行動

    不以完成狀態為目標,而是以時間為目標,將關注的中心點放在過程上。同時降低門檻,不給自己心理壓力。

    例如,一想到要給家裡做大掃除就覺得好累,但是把大掃除具體細化為各個房間,現在花10分鐘,把臥室的地板拖乾淨,這樣想起來是不是就沒那麼壓力山大?

    透過以上兩步,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拖延問題,之後的關鍵就在於執行的程度。

    另外,古川武士在《如何戒掉壞習慣》中提到,拖延症的戒斷期按照時間順序分成4個階段:禁慾期、動力缺乏期、平穩期和倦怠期。想要徹底擺脫拖延症,需要耗費1個月的時間。

    每個階段需要採取的對策請見下圖。

  • 16 # 青音約

    拖延症本身不是種病,只不過現在大部分都有這個毛病,被拖延所困擾,所以就叫拖延症。其實拖延就是種習慣,與其說怎麼治療拖延症,不如說如何改了這個習慣。拖延症的核心,是你拖延時候的感受比做事的感受好,但是這個拖著卻會讓以後更難受。比如作業拖著不寫肯定好啊,因為這個時間可以玩,但是隨著時間的臨近,未完成的任務會不斷的帶給你焦慮,讓你產生消極的心情。而且這個事總在腦子裡,佔用了很多認知力量,一想起來就難受一次。這樣反覆的來回造成了很多的消極情緒。

    要改這個習慣,除了認清拖延到底是怎麼損害我們的心情的,還要認識到,本身這不是個病,拖延是人類共有的,誰都想歇著不想幹活,所以改正習慣,不意味著非黑即白的完全摒棄拖延,適度的拖延是有益處的,我們需要的是儘量少讓拖延影響我們的重要工作學習,少產生消極情緒,少拖一會。

    改變一個習慣,痛苦和堅持是免不了的。你可以從自己的工作或者學習中,每天挑一件事不去拖。這件事來了就馬上去幹。這樣養成對待事情的態度。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時間管理的inbox系統。因為很多事不是現在做的或者當下做不了,你就可以記錄在inbox裡,沒事時候拿出來看,看能做哪些,有時間就去清空這個inbox。這樣即使當下沒做的事,也不至於拖延了,只是換個時間去做。人的心理是有慣性的,習慣了不拖延,慢慢的就不需要刻意去做。

  • 17 # 笨笨脫口秀

    首先不得不說,擁有拖延症的人,極富有創造力,而且做事情的效率會很高,之前我們的偉人:馬丁路德金,發表的演講:I have a dream ,(我有一個夢想),拖到演講的時候才臨時想出來的標題。成為了曠世經典。

    拖延症給生活帶來很多困擾,一件事情拖成兩件事,兩件事堆成四件事。最後抓耳撓腮。總會在最後一刻把事情幹好。最後做事情往往時間緊,任務重,只要求完成,不追求質量。

    拖延症的潛臺詞就是不想幹,去約會遲到過嗎?玩手機猶豫過嗎?為什麼?因為想去做。另外就是對自己太仁慈了。

    我曾經也有很強的拖延症,但是現在已經完美的克服了,只遵循了亮點。第一點:立馬去做;第二點:一次性幹完,從不返工。如何做到這兩點呢?

    首先你得知道自己想要拖延的時候的想法,慢慢利用潛意識去鼓勵自己立馬去做,做完之後再去拖延,做一次之後你會有很強大的成就感促使你立馬完成。你所要做的就是立馬去做。看似簡單,實際上是需要勇氣的。

    其次,如有你有拖延症,不妨鼓勵自己,提前安排,把事情做完,比如本週,要讀一本書,總共300頁,一週讀六天,最後一天休息。相當於每天讀50頁書籍。但是你要做的就是每天讀60頁書籍。為什麼?為了以防自己在後面的時間裡拖延了,事情耽誤了。到最後你會發現,原本6天完成5天就讀完了。

    為了克服拖延症,我自己進行了常時間的艱苦鬥爭,看了很多書籍,期中推薦您看《21天克服拖延症》《戒了吧拖延症》《每天重要兩小時》等。

  • 18 # 物流者說

    你好!

    有幾個我在用的方法,分享給你:

    1、如何對抗寫作時的拖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們很多時候都把事件浪費在了文章的標題,或者是某個小故事,或者是其他的細節性的問題,如此,就會導致整個寫作的進度緩慢。

    所以,在寫作時,避免拖延的辦法就是,時刻告訴自己,完成比完美重要,如果某個細節覺得不妥,先跨過去,等寫完了初稿,再回來看。

    2、如何對抗減肥時的拖延?跟一幫人一起玩,相互監督,相互賦能!

    我當時減肥的時候,一開始主要靠意志力,靠衝勁兒,透過跑步來實現,結果沒想到,跑了3天就繳械投降了。

    3、如何對抗讀書時的拖延?試著給大家分享讀書筆記,用筆記倒逼讀書

    自己一個人讀的時候,很隨性,但是,當我跟朋友說,我要把每一本讀的書給他們分享我的心得後,就倒逼著我去看,去分析,去思考,去戰勝拖延。

    今年,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累計跑步1000公里,發文50篇,讀書36本。目前,跑步已提前完成(1112公里),寫作已經推進到第46篇,讀書完成33本。

    -作者-

  • 19 # 綠棗樹

    怎麼解決自己的拖延症?

    說到拖延症,我自己也是資深患者一枚,關於怎麼解決罷,需要個人自己的毅力,征服你自己。

    具體怎麼做,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買個手錶,戴手上,時常注意時間,將日程安排下來,寫在一個小小的手札上,隨身攜帶,給每一件事都標註好執行的時間,然後計算一下自己大概還剩下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拖延的。

    每天如此,久而久之,拖延的時間逐漸少了,直到完全沒有拖延的想法,身體也擺脫了懶惰,拖延症就沒有了。

    最後,祝你好運,治療拖延症是一個長久的意志戰,敵人就是你自己的身體,如果你贏了,那麼,恭喜你,你戰勝了自己!

  • 20 # 豬荔葉

    拖延不是異態,而是生活的常態,主動性越強,越需要創造力的任務,拖延症越常見,越無腦機械的工作,越不容易拖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夠連線上wifi但是沒有網路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