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柯奕abcd

    美國沒有足夠大的助推器,俄羅斯有大的助推器但是經費不足,所以21世紀初美俄開始合作進行航天實驗。所以建造新的宇宙空間站必須要有強大的經濟做支撐。厲害了我的國

  • 2 # Yuan貓哥

    建設一個空間站需要消耗大量資源和財力還要花費很多精力開培養航天員所以對一般國家根本耗不起,像美國這樣國家也是其它國家合作建設空間站,未來我國也會與其它國家合作建設空間站

  • 3 # 玻璃魚V

    首先,即使美國經濟總量很大,但是對於太空專案的經費其實並不多,NASA每年都哭窮,而且奧巴馬政府的星座計劃也因為經費問題被取消了。光是美國一個國家對於太空專案的經費,是無法支撐整個空間站專案的。

    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經過近十餘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於1993年完成設計,至1998年才完成第一個模組的發射升空。

    加上空間站不涉及軍事目的,如果中國的空間站完成全面部署,並對美俄等國家開放,美俄等國家可以向中國申請進行太空科研專案,這樣一來就更加不需要折騰自己的空間站了。

  • 4 # 山野村人41

    我認為,建立國際空間站需要的經費巨大,一國難繼,二是科技需求複雜,三是可以瞭解中國的實力,合作可以相互瞭解,各方共贏嘛!

  • 5 # 財經耕耘客

    問的更明白一點,就是外國為什麼不再建一個地球軌道空間站?

    外國缺錢?因為沒有錢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國際空間站是大部分發達國家聯合建設的。

    國際空間站建設已經二十五年了,是人類進入地球軌道太空研究,實驗的第一次嘗試,也是美,俄,歐等國際合作的結晶,他們認為:基本上主要的地球軌道空間實驗任務也應該基本完成,所以重建的意義並不大。

    未來,估計建設外太空空間站是太空研究和試驗的方向。

  • 6 # 真的很嘛發

    首先耗資巨大,當年的國際空間站也是多國合作搞的,現在歐洲軍費砍了又砍,軍艦飛機這些現實需求更大的都縮減了更別說航天了。

    其次,人心不齊了,出資最多和核心技術的美國俄羅斯都鬧到現在這份上了還怎麼玩。要知道俄羅斯設計製造的核心艙。

    最後說的才是重點,西方做事規劃性太差,美國看蘇聯上天了,好傢伙,不管本錢,一路燒錢直飛月球,本來應該是繼續發展,在月球建立基地之類的,結果發現太燒錢了不玩了,航天科技需要的是持續慢慢投入,很多技術,也許今天很難實現,但是隨後可能就容易的多了。

  • 7 # 九疊心

    一件事即使同等操作都不能保證每次都能成功。不確定因素太多,他們現在所處的心理是見好就收了。因而才有了很多後來者居上。

  • 8 # 入凡了凡

    如果建空間站只是做一些空間實驗就不划算,中國要有新思路。比如作為中轉站,為利用月球資源做準備,從地球空間站發往月球空間站沒有時間視窗,且可以用電推飛船。在地球建好電推發動機月球空間站月球基地的裝置模組,在地球視窗期打包發往空間站再組裝發射,這樣會容易許多。現階段去火星等地意義不大,月球基地建好了再去不遲。

  • 9 # 風華

    美國建了一個低層空間站,對低層空間研究了幾十年,想研究的問題,大多數已經研究完了,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原來要在太空研究的科學專案,現在在地球上採取一些措施,也可以研究了,再建一個空間站就不是太急需的事情了。

  • 10 # 神往桃源

    西方都是發達國家,都是富國,人均收入遠超中國。但西方是藏富於民的,或者說是民富國窮,尤其是西方都是高福利社會,導致政府都缺錢,而建立空間站是一種國家行為,所以西方國家都無錢建空間站了。

  • 11 # 來看世界呀

    如果空間站建設像上嘴唇碰下嘴唇這麼簡單就好了。能滿足多個國家應用的國際空間站,體積太小可不行,由於現代發射成本還比較高,空間站體積越大,花費越高。

    目前運營著的國際空間站是多個國家聯合搞的,俄羅斯承擔了很多發射任務,2012年建成後主要的在任運輸都是俄羅斯火箭進行,美國在總體設計中起了不少作用,其他國家有技術出技術,負責一些裝置的開發,有錢出錢,前後花費十多年,才有了現在的空間站規模,將近420噸重,花掉了一兩千億美元,相當於空間站十倍重量的黃金了。SpaceX為啥要搞可重複利用的獵鷹重型火箭,就是因為總的算下來比較廉價,在未來的商業航天發射中將起到重要作用。

    空間站的執行和維護也需要花很多錢,需要不停地更新裝置,運送物資,加上空間站的軌道不少很高,受到空氣阻力、地球重力的影響,軌道也得經常修整維持。建造難,用起來麻煩,但不能沒有。所以儘管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已經“傷痕累累”,面臨著裝置老舊等問題,還時不時地出一些新毛病,參與建設空間站的國家卻總是想方設法去維修,儘可能地延長空間站的使用壽命,最然目前一些訊息說空間站到2024年就要退役墜落地球,但修修補補地再往後拖幾年也並非不可以,只是承擔的風險更大一些。

    我國之所以要搞自己的空間站,一是技術積累差不多了,二是我們主要是滿足自己的使用,不需要建設那麼大規模,花費的資金相對少得多。

  • 12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外國為什麼不再建一個空間站?

    看起來造個空間站跟買顆菜那麼容易,假如這麼簡單的話,這近地軌道上也不是隻有一個國際空間站了!我們當年也不用為了被“國際空間站聯盟”拒絕而生一肚子悶氣了!當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當國際空間站垂垂老矣,在早先發射的“曙光號”艙段快到壽命的日子裡,中國空間站建設卻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在這個新老交替的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開始的日子裡,我們來簡單瞭解下空間站是如何建起來的!

    在約400KM軌道上執行的國際空間站是16個國家一起建造於運營的,主桁架長度達到了88米,含4個太陽電池陣總寬為110米,總質量達到了440噸,主要有6個實驗艙以及2個結點艙和服務系統及運輸系統組成!國際空間站從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質子-K"號火箭把第一個艙段"曙光"號送入軌道開始,到2012年俄羅斯"黎明"號小型實驗艙被“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運送至國際空間站安裝完成,歷時14年正式建成!

    這是國際空間站建設過程的動圖,我們可以簡單瞭解下它的建設過程!下面我們從第一個艙段的“曙光號”引數來了解下空間站建設的難度!

    總質量:24.2噸

    總長度:13M

    總容積:72立方米

    獨立飛行時間:430晝夜

    如果各位不知道這個引數所表示的含義的話,我們可以簡單來對比下天宮一號的資料:

    總質量:8.5噸

    總長度:10.4M

    這樣大家就會有一個概念了,當然天宮一號是我國空間站的先行者,這並不代表我們未來的水平,但可以瞭解在全世界中國的航天水平並不低,即在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如此可以簡單瞭解這些別的國家,比如印度、巴西等這些國家統統排除在外了!單獨來了解下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為什麼不再發射一個空間站即可!

    一、單個艙段為什麼要那麼大

    為什麼“曙光號”艙段尺寸那麼大?因為一個正式執行的空間站,單個艙段的尺寸儘可能大,如此才能降低發射成本,也增加空間站內的實用空間,就像一個筒子樓很難幹大事一樣,要做出一番事業,至少要把買來的裝置裝進去,因此艙段大尺寸是趨勢!

    因此這就是第一條門檻,只有大推力火箭才能將這些艙段送上太空,那麼全球能製造大推力火箭的國家就那麼幾個,請看下圖:

    因此,LEO運載能力在20噸以下的自己玩玩還可以,但真要玩空間站還是嫩了點,因此這個要求刷下了一大波翹首以待的國家!

    二、建造與執行一個空間站的費用是多少?

    國際空間站的費用原計劃預算為500億美元,其中包括美國的研製費用276億美元,歐洲航天局36億美元,日本35億美元,俄羅斯30億美元,加拿大10億,另外還有軌道組裝費用110億美元!但從1998年建設到2018年為止,加上運營總共已經消耗了1600億美元!這應該是人類建設的單個耗資最大的人工裝置了!

    當然空間站不止是建設,運營耗費更多,這也是二十年來費用直線上升到1600億美元的重要原因,另原計劃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退役,但據俄羅斯航天局評估國際空間站最早的節點艙“曙光號”艙段的執行狀況良好,存在延壽的基礎,因此打算延壽到2028年,每年費用在早些年前估計是30億美元/年,但隨著近些年成本上漲等原因,這個數字只會上升不會下降!

    能經得起如此消耗的即使是美國也無力獨立承擔,因此才找了大家一起建造國際空間站!但在人心渙散的二十一世紀,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還能拉起一個國際聯盟來建造空間站嗎?當年是因為美國佔了大頭,現在的特朗普可沒那麼好說話,大家平攤,但老特要拿最大的好處,各位同意不?

    三、中國能獨立承擔嗎?

    我們可以相信,中國的空間站建設攤子不會像ISS那麼龐大,中國有自己的打算,也從自己最實用的角度出發來建設我們自己的空間站!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天宮空間站比國際空間站小得多,長期駐留人員也僅為3人,相應的建設與維護運營成本將會大大降低,但即使如此,當前其他幾個國家也難以獨立承擔!

    上圖是長征五號的效能引數,各位可以瞭解下它的LEO(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是25噸左右,基本上就是空間站這個典型艙段的運載能力為起點的!另外請注意表格末尾的典型載荷,“天和號核心艙”,這就是天和空間站的核心節點!今年年底將會迎來嫦娥五號的月面返回任務,2022年天和核心艙將發射升空!

    天和核心艙,請注意頂端的四個介面,未來將會有艙段和核心艙對接!

    各位可以參照正常人身高估測一下天和核心艙的尺寸,也可以瞭解下為什麼要用嫦娥五號才能發射,或者可以再瞭解下全球有哪幾枚火箭能發射這個核心艙段!當然不用搞腦子了,如下有引數:

    天和號核心艙:軸向長度16.6m;

    大柱段直徑:4.2m;

    小柱段直徑:2.8m;

    這個尺寸比起國際空間站第一個艙段“曙光號”的尺寸如何?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因此咱的基礎是衝著大型空間站去的,但一期的規模明顯不會太大,但這並非技術問題,而是資金投入與實際應用出發,也許未來也會採取國際合作的模式由各參與國分攤費用,而唯一不同的是這次的主考官是咱中國人自己,能不能上還得咱說了算!

    我國的科技發展紅利已經顯現,未來將會良性發展,科學、科技、應用等各個方向的大型超大型工程逐個展開,將會吸引一大批科研專家為回國效力!當然這也包括外籍科學家,可以想象在數十年後的未來,咱中國一定重回世界之巔峰,你不期待嗎?

  • 13 # 科學黑洞

    國際空間站是由6個太空機構共16個國家共同合作設計研發出的近地軌道空間站,有錢的出錢、力的出力、有想法的出想法。起初的國際空間站從設計到執行維護預計資金大約是500億美元,而直到今天國際空間站已經花掉了將近1600億美元。如果用這個錢可以建造三五十艘大型航空母艦了。巨大的財力投入不允許繼續建造國際空間站了,況且涉及到十多個國家的個人利益“分贓難免不均”,大家都在一起混了二三十年了不可能在一起去建造這“吞金機器”了。

    在當年我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國馬上就要有自己的空間站了。國際空間站預計在2024年退休,最晚不會超過2028年,因為時間推遲的越長危險性就越大。NASA的下一個大的計劃就是重反月球從而實現登陸火星的目的,投入自然是巨大的,難以再去繼續支援空間站的運行了。而我國建造的空間站只有我國自己使用,常駐航天員是三人,體積上會比國際空間站小但已經夠用。並且投入會低一些。

    我國是嫦娥工程、國際空間站、甚至是探索火星都要一起去進行,我們正在高歌猛進不用再受其他國家的制約與封閉了。

  • 14 # 浪漫的祿來福來

    個人認為阻礙國外空間站發展的第一就是經濟,不是說歐美投不起這個錢,而是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政治上各國家黨派相互拆臺,沒有形成國家共識,因此各個政黨比較謹慎,畢竟民生才是當前第一要務。經濟上還是有壓力,畢竟空間站投入不是一個短期專案,也不是一個低投入工程,一個國家獨自投入壓力大,國內預算少的情況下開展不開。第二就是急迫性不強,畢竟歐美空間站也有幾十年時間了,雖然現在處於停頓,但前期空間站多年科研,空間站能做的科研專案基本已經開展過,並取得一手資料,在突破目前沒有專案可實施,只是單獨要維持空間站意義不大。第三,空間站可能對歐美來說已經屬於過氣專案,只是在空間飛,並不支援前沿和未來的科技發展,太空專案歐美的眼光放的更遠,探索未知世界是歐美當前目標。當然,如果歐美認為空間站能為他們帶來利益,那麼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投下錢。比如美國為了一個太空望遠鏡能投入上百億美刀,而且是一個高風險專案,但這真正是前沿,美國為了科技領先是不會停下腳步。那麼我們沒有經歷太空站這個階段,就一定要拿到太空站執行管理維護第一手資料,科學沒有捷徑,所謂的無國界也是扯淡,我們要正視差距,奮起直追,至於說彎道超車這種違章操作,更多的是翻車。

  • 15 # 關注九哥

    已經玩厭了,空中飄個小屋關幾個人在裡頭,去來的費用太大,幾年下來錢花(

  • 16 # 鳥瞰人生1

    我認為空間站已經過時了,不是人家用不起,而是想玩更高階的了!可能要玩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軌道空間站。有人說大陸的空間站建成不要美國參加!真的可笑,不要說空間站才容納三人,就是有那麼大恐怕美國都不會參與。人家有十幾個國家參與玩,說技術有技術,說經驗有經驗同時參與國又多平均下來花不了多少錢!而我們單玩才危險,光財力就是無底洞,軍工上也是自產自用,這才是危險的!這幾年幾滴屁還有所增長嘛?過幾年幾滴屁只有2--3了或不增長了那多可怕?失業的增加 各種軍工的後續經費社會就會不穩定!所以眼光要看遠點不要好大喜功。

  • 17 # 使用者5370893633

    現代預言家預測:二十一世紀是亞太世紀,中國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需要中國。

    中國空間站的問世,向世人表明,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撐起一片藍天,對世界會做出較大的貢獻。

    空間站在太空是真正的金磚寶壘,投資是巨大的,美國及西方國家由於受大範圍的金融點下滑的影響,資金嚴重缺乏,對國際空間站的投資信心不足,加上參預國意見不一,因此對空間站放棄。

  • 18 # 樂善人生FJ

    美國,歐空局,俄羅斯,日本等國2021年將聯手建造月球空間站,排除中國的叄與!為什麼

  • 19 # mie2019

    個人觀點,西方不再建空間站,真的是缺錢,這不是說地方國家數字上沒錢,而是很有錢,但是這些錢都在資本家手裡,空間站的投入產出讓資本很不滿意,不願花錢,所以才缺錢。

    西方政府就是為資本家代言,過去全世界西方強國說一不二,掠奪全世界,那是富得流油,搞空間站沒問題,現在尤其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崛起,讓西方掠奪困難了,國內矛盾不能那麼輕易轉移出去了,世界經濟出狀況了,資本家閒錢就少了,誰會願意做這種投入巨大活到死都卡不到收益的事?

    停了這麼多年,再重新組織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中國獨立自主,一步一個腳印做這個,我們的計劃都是根據自己實情操作,完全耗得起,政府掌握所有資源,集中掉配,這是西方所不能比擬的。

    所以看吧,中國在航天領域一定會一騎絕塵!

  • 20 # 天一道長

    近地軌道能研究的基本差不多了,下一步是深空探測,至少要有中轉站,兩個方案一個是月球基地,一個就是新得空間站(太空港),我們是直接奔著月球基地去的,近地空間站有天宮這種規模夠用了。。。美國人現在也想搞月球基地了,說白了就是和我們搶地盤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財樹真的養不了啦,誰能告訴如何養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