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有一次朋友來家裡做客,在上餐桌之前,我特地叮囑我家寶貝要自己乖乖吃飯,不能瞎折騰。誰知,她見著人一興奮就把盤子給打碎了。
當時,我覺得實在是有失禮貌,便批評了她幾句。結果,吃完晚飯後,便看孩子急匆匆的跑進房間,隨後便見她揹著平日裡外出的小揹包,大步超門口走去。我見狀便喊住了她,可她孩子頭也不回的走。直到被我攔住後,才哭了起來,衝我說道,“我要離家出走”!
當我瞭解到她要離家出走的想法後,我並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去挽留孩子。相反,我覺得孩子這時需要一個冷靜、疏緩情緒的空間。所以,我覺得順著孩子的想法去處理這個問題,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每個人都要生氣、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特別是在受到委屈,或者大人的責備時,更是很難去理性排解自己消極的情緒。而很多孩子在這時,可能就會產生離家出走的衝動,以此來逃避問題。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一味的去阻止孩子離家出走的想法和舉動,換來的很可能是孩子更加鬧騰的表現。不僅無法緩和孩子的情緒,還會將矛盾激化。所以,我們不妨順從孩子的想法來行事。
1、“支援”孩子離家出走的想法,但要確保孩子的安全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孩子的安全都是一大重要的前提。此時孩子有小情緒,如果不尊重他的想法,矛盾可能會愈演愈烈。孩子想要離家出走,我們不妨給予“支援”。
但要讓他清楚的知道,外面是很危險的。孩子現在生氣,想要有一個獨立宣洩的空間,這是可以允許他的。但必須讓他把要去的地方提前告知父母,並且把獨自外出持續的時間約定好,得確保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安全返回家中。這樣還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可以理解他的小情緒,進而舒緩他不滿的心情。
2、引導孩子學會“走”和“回”的最佳方式
發脾氣時想要離家出走,這其實是孩子成長曆程中出現的一種很正常的心理,也是孩子不成熟的表現。這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離家家後,該如何“走”,又該如何“回”,這才是我們需要給孩子做出引導的。
首先是“走”,走去哪裡最合適呢?同學家、親戚家、爺爺奶奶家……這幾個無疑是比較好的選擇,其安全性是較有保證的;其次是“回”,怎麼回?有的孩子性格太過倔強,即使是情緒平復後,也拉不下面子來,不願意回家。所以,我們要清楚的告訴孩子,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需要他的,所以得讓他情緒發洩後,自主的回家。如果實在不行,也可以打電話讓爸爸媽媽去接他。在這點上,是一定要和孩子事先溝通、協商好的。
對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離家出走這一想法的原因,很多家長其實並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是單純認為那不過是小孩子任性而已,也沒過多的在意。而孩子之所以會喜歡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威脅”父母,往往是這些因素在作祟。
① 第一,宣洩不良情緒
孩子在與父母發生矛盾和衝突後,又無法用言語很好的溝通交流時,往往就會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並做出這個舉動。這是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正確、合理宣洩不良情緒的表現。所以,他便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告訴父母自己內心的憤怒、委屈和不滿。
② 第二,以此尋求愛和關注
不少父母在與孩子發生矛盾之後,特別喜歡採用“冷處理”的方式,覺得讓孩子自己哭鬧撒潑一會,等到他累了,就會安靜下來了,因此對孩子置之不理。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理是最為敏感的,特別是當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後,便會覺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愛和關注,也就想借著離家出走來尋求自己所需的情感。
孩子有離家出走的想法的行為,總歸來說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處理事情不當的方式誘使的。所以,孩子離家出走這事,並不絕對是一件壞事。如果把握得好,這反而是可以成為教育孩子的契機。
我們出於對孩子宣洩情緒的尊重,在安全的情況下“支援”他離家出走的行徑。等孩子情緒平復回到家後,我們要讓他認清楚一個現實,那就是矛盾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而得到解決。
此刻,自己和孩子都該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進行一番溝通和交流,並引導孩子把問題解決了才行。要讓孩子知道,他離家出走後,雖然情緒得到發洩了,但是這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習慣性逃避的壞習慣。
在讓孩子獲得尊重的基礎上,可以讓他體驗下自己離家出走宣洩情緒的感覺。但是,事後必須讓孩子明白,鬧脾氣離家出走,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一方面,這是不利於他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就是讓父母記掛和擔憂。
要慢慢讓孩子養成家庭責任意識,必須告訴孩子,家庭就是一個整體,父母和孩子誰也離不開誰,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就離家出走,讓家人為自己擔憂。只有當孩子形成了家庭責任感,才能避免孩子今後頻繁做出這種離家出走不負責任的行為。
記得之前有一次朋友來家裡做客,在上餐桌之前,我特地叮囑我家寶貝要自己乖乖吃飯,不能瞎折騰。誰知,她見著人一興奮就把盤子給打碎了。
當時,我覺得實在是有失禮貌,便批評了她幾句。結果,吃完晚飯後,便看孩子急匆匆的跑進房間,隨後便見她揹著平日裡外出的小揹包,大步超門口走去。我見狀便喊住了她,可她孩子頭也不回的走。直到被我攔住後,才哭了起來,衝我說道,“我要離家出走”!
當我瞭解到她要離家出走的想法後,我並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去挽留孩子。相反,我覺得孩子這時需要一個冷靜、疏緩情緒的空間。所以,我覺得順著孩子的想法去處理這個問題,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孩子鬧情緒想要離家出走,不妨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支援”他這麼做每個人都要生氣、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特別是在受到委屈,或者大人的責備時,更是很難去理性排解自己消極的情緒。而很多孩子在這時,可能就會產生離家出走的衝動,以此來逃避問題。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一味的去阻止孩子離家出走的想法和舉動,換來的很可能是孩子更加鬧騰的表現。不僅無法緩和孩子的情緒,還會將矛盾激化。所以,我們不妨順從孩子的想法來行事。
1、“支援”孩子離家出走的想法,但要確保孩子的安全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孩子的安全都是一大重要的前提。此時孩子有小情緒,如果不尊重他的想法,矛盾可能會愈演愈烈。孩子想要離家出走,我們不妨給予“支援”。
但要讓他清楚的知道,外面是很危險的。孩子現在生氣,想要有一個獨立宣洩的空間,這是可以允許他的。但必須讓他把要去的地方提前告知父母,並且把獨自外出持續的時間約定好,得確保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安全返回家中。這樣還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可以理解他的小情緒,進而舒緩他不滿的心情。
2、引導孩子學會“走”和“回”的最佳方式
發脾氣時想要離家出走,這其實是孩子成長曆程中出現的一種很正常的心理,也是孩子不成熟的表現。這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離家家後,該如何“走”,又該如何“回”,這才是我們需要給孩子做出引導的。
首先是“走”,走去哪裡最合適呢?同學家、親戚家、爺爺奶奶家……這幾個無疑是比較好的選擇,其安全性是較有保證的;其次是“回”,怎麼回?有的孩子性格太過倔強,即使是情緒平復後,也拉不下面子來,不願意回家。所以,我們要清楚的告訴孩子,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需要他的,所以得讓他情緒發洩後,自主的回家。如果實在不行,也可以打電話讓爸爸媽媽去接他。在這點上,是一定要和孩子事先溝通、協商好的。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對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離家出走這一想法的原因,很多家長其實並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是單純認為那不過是小孩子任性而已,也沒過多的在意。而孩子之所以會喜歡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威脅”父母,往往是這些因素在作祟。
① 第一,宣洩不良情緒
孩子在與父母發生矛盾和衝突後,又無法用言語很好的溝通交流時,往往就會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並做出這個舉動。這是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正確、合理宣洩不良情緒的表現。所以,他便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告訴父母自己內心的憤怒、委屈和不滿。
② 第二,以此尋求愛和關注
不少父母在與孩子發生矛盾之後,特別喜歡採用“冷處理”的方式,覺得讓孩子自己哭鬧撒潑一會,等到他累了,就會安靜下來了,因此對孩子置之不理。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理是最為敏感的,特別是當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後,便會覺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愛和關注,也就想借著離家出走來尋求自己所需的情感。
孩子離家出走,是教育他的最好契機孩子有離家出走的想法的行為,總歸來說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處理事情不當的方式誘使的。所以,孩子離家出走這事,並不絕對是一件壞事。如果把握得好,這反而是可以成為教育孩子的契機。
讓孩子明白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出於對孩子宣洩情緒的尊重,在安全的情況下“支援”他離家出走的行徑。等孩子情緒平復回到家後,我們要讓他認清楚一個現實,那就是矛盾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而得到解決。
此刻,自己和孩子都該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進行一番溝通和交流,並引導孩子把問題解決了才行。要讓孩子知道,他離家出走後,雖然情緒得到發洩了,但是這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習慣性逃避的壞習慣。
要慢慢讓孩子養成家庭責任意識在讓孩子獲得尊重的基礎上,可以讓他體驗下自己離家出走宣洩情緒的感覺。但是,事後必須讓孩子明白,鬧脾氣離家出走,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一方面,這是不利於他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就是讓父母記掛和擔憂。
要慢慢讓孩子養成家庭責任意識,必須告訴孩子,家庭就是一個整體,父母和孩子誰也離不開誰,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就離家出走,讓家人為自己擔憂。只有當孩子形成了家庭責任感,才能避免孩子今後頻繁做出這種離家出走不負責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