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事兒
-
2 # 秋風水落
層層承包是現在工程的普遍現象,第一承包每多一層,就是上層對下一層的利潤壓縮,可以說最後一層能拿到全額工錢就很好了!
第二層層承包說明部分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他們利用手中的資源可以輕鬆的掙錢,百姓說的,掙錢的不出力,出力的不掙錢!
第三層層承包反映了當今社會下層人的艱辛,不求日進斗金,只求有活幹,能養活全家就行了!
-
3 # 賀蘭山缺
工程層層轉包一點好處都沒有,錢讓轉包者走了.!最後的承包人錢太少很難保正質量!工人工資也很難及時發放,搞不好停工扯皮!
-
4 # 手機使用者56937397121
因為我真的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應當杜絕層層承包,可是怎麼杜絕?現幹工程看看公司裡坐的都是領導,哪個不是幹活的受罪,反而到年底還不給錢!
簡單來看,轉包體現了勞動分工,擁有更多資訊優勢、社會資本以及宣傳能力強的比較優勢的人或組織更容易獲得承包專案任務,然後轉包給比較優勢弱的人或組織。同時,轉包屬於委託代理行為,層層轉包意味著多層級委託代理行為。無論是勞動分工還是委託代理都是普遍經濟現象,而且越是大的工程專案任務,越是需要眾多的參與者來共同完成,因此層層轉包是必然的行為。被禁止的層層轉包是基於相對獨立決策的經濟組織之間的層層轉包,而非組織內部的層層轉包。換句話說,組織之間的層層轉包相對於組織內部的層層轉包更容易出現目標任務的質量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個人以為,組織之間的層層轉包屬於單次博弈的多層級委託代理,因此他們之間的約束只能依靠彼此之間的契約合同,如果委託方對於代理方的資訊瞭解不充分(資訊不對稱),加之缺乏有力地動態監督約束機制,自然會出現委託方的目標任務質量得不到保障。而組織內部之間的層層轉包則是雙方的資訊不對稱沒那麼嚴重,加上組織內部個體之間達成了共同的行為規則(契約),他們之間的任務分配屬於重複多次博弈行為,因此組織內部的層層轉包行為的道德風險成本高,目標任務質量更有保證。
另外從個體行為決策來看,利用資訊租金進行轉包套利單位時間的收益往往高於自己去承擔實施的收益。層層轉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有點類似於擊鼓傳花,每傳遞一次,就會損耗一部分的利益。到最後,損耗到沒有下家願意接盤的時候層層轉包行為就會到此結束。之所以沒人繼續接盤,在於每次轉包的時候,每個個體都會評估衡量預期個人能否從這個目標任務中獲利,當然,層層轉包中的委託方為了忽悠有潛在的代理方來接盤,也會有選擇的沒有披露目標任務的不利資訊因素(比如潛在的自然風險、技術風險)誤導代理方做出錯誤的有利可圖的預期。當然組織之間的層層轉包除了合同任務考核約束以外,還有來自於法律及道德規則約束,因此才會出現層層轉包的最終接盤者在實施過程中發現自己面臨著很高的法律風險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嚴重的時候,選擇了自我舉報來降低損失,同時也是報復它的委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