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問題:蜀國是否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孔明是否被神話?

      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確實有誇張神話的成分,畢竟《三國演義》一書本身就貫穿著“擁蜀漢反曹魏”的思想傾向,所以對蜀漢陣營的人物都是濃墨重彩。

      不僅是諸葛亮,包括關羽等人都有誇張神話的成分在裡面,畢竟《三國演義》是本小說。

      其中火燒赤壁與草船借箭就是最好的例子,諸葛亮在這其中唯一的作用就是與孫吳政權談判,達成聯盟,但《三國演義》偏偏將功勞悉數給了諸葛亮,這也難怪周瑜會感慨道,“既生瑜,何生亮!”。

      言歸正傳,草船借箭究竟是何人所為呢?答案是吳主孫權。

      《三國志·吳書》記載,曹操與孫權開戰,曹軍戰敗,於是堅守不出。

      吳主孫權趁著江中霧起,駕輕舟直入曹軍陣前,不但如此,更氣人的人,孫權還敲鑼打鼓,向曹操示威,意思就是我來了,你能怎麼樣?

      曹操生性多疑,擔心是誘敵之策,便不出戰。此處曹操誇讚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雖不出戰,但也得反擊啊,於是曹操命弓箭手攻擊孫權。

      過了一段時間,孫權的船因為一側中箭過多,有側翻的危險,於是孫權命人調轉船頭,讓另一側接受曹操弓箭的洗禮,等到差不多時候,孫權駕船返回。

      【其實到了今天,許多史書都有白話版本,通俗易懂,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結合正史、野史、小說一起閱讀,會很有趣的。】

  • 2 # 真源安公子

    愛他,就放開他,讓他學會獨立。劉備寵劉禪,諸葛亮慣劉禪。劉禪懦弱,無能,怕死,貪圖享受。劉備難辭其咎,諸葛亮更難辭其咎。

  • 3 # 上策視覺

    我認為前半句是對的,而後半句不對。一,劉備能建立蜀漢,諸葛亮功不可沒。

    劉備原是個志大才疏的人,他很有野心,也很有城府和忍耐力,但就是欠缺行動策略。在獲得諸葛亮輔佐之前,他兵僅有數千,將不過關張,到處去依附別人,不但流離失所,而且被曹操追殺得如喪家之犬。

    但隆中對經諸葛亮一番分析點撥,劉備如醍醐灌頂!要知道,若非遇到諸葛亮,他本打算去投奔遠在嶺南的蒼梧太守吳巨的。自此之後,劉備完全按諸葛亮的謀劃進行拓展,最終奪得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在立國過程中,雖然龐統、張飛、趙雲、張松、黃忠、魏延等都立有大功,但最具決定性的還是諸葛亮。

    二,蜀漢滅亡的鍋不能由諸葛亮來背。

    與曹操統治中原,孫權稱雄江東不同,劉備是在“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的四川,加上他取代劉璋的行為也不是那麼光明正大,因此蜀漢政權自誕生之日起內部的內耗一直都非常嚴重。另外,在關羽丟失荊州和夷陵之戰之後,《隆中對》戰略已經破產,蜀國的國土就基本侷限在益州加漢中谷地了。

    因此,國小、人少、內耗等三個原因讓諸葛亮的北伐根本不敢抱統一天下的希望,而是以攻為守,一方面利用蜀地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利用騷擾戰術,主動出擊虜掠魏地的人口和錢糧以充實國力;另一方面透過頻繁的主動進攻,來使曹魏疲於應付,組織不起大規模的反擊,以此來延長蜀漢的國祚。

  • 4 # 小屋253315373

    諸葛亮被神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諸葛亮的功績也應該被肯定。

    首先是可以把借東風,火燒新野,舌戰群儒以及草船借箭等等小說中的精彩敘述,從實際生活中區分開來,這都是子虛烏有的故事。諸葛亮最大的成績,在於穩定了當時的政治局面,內抓建設,興修水利,搞運輸,促生產,對外結盟修好孫權,保持三國鼎立的態勢,執政11年間,蜀國府庫充實,百姓得到了好處,贏得了人們愛戴。儘管有五次出兵,但是對蜀國影響並不大。對魏延等人的排擠和打擊,也有著穩定全域性的政治考慮,也在和情合理的範圍內。

    諸葛亮也有缺點,主要是表現在權力慾望過重,對於蜀國深層次的社會和內部矛盾缺乏妥善處理手段,既不會分化瓦解人心,又不會打擊壓制屠殺,也就是即不夠軟,又不夠硬。而是一味利用北伐的手段,打著劉備名義,在不停的攬權和爭取各種資源,實際上激化了蜀國矛盾,併為以後埋下隱患。病危五丈原後,蜀國就一直陷於內亂邊緣。

    諸葛亮沒有好色記載,也不貪財,雖然談不到是一個清官,卻也沒有貪沒的記錄。在經濟上沒有問題,在私生活上也很檢點,這點是比較可貴的。

  • 5 # 青梅煮酒品三國

    蜀國成在諸葛亮,敗卻不在諸葛亮。至於說諸葛亮是否被神話,要看哪些方面演義中確實是神話了,但是三國志中確沒有。

    成也諸葛亮

    諸葛亮在隆中就已經和劉備制訂了蜀漢的未來發展。佔據益州手握天府之國,潛心發展。待時機成熟再揮師北上,匡復漢室。歷史走線也確實這麼發展的。

    佔據益州後,諸葛亮發展蜀漢民生、抵禦南蠻入侵、聯合東吳以險據守曹魏。蜀漢在三足鼎立時是最晚穩定下來的,這份穩定就是諸葛亮的功勞,所以說成也諸葛亮。

    敗也諸葛亮

    敗也諸葛亮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因為蜀漢的失敗不是諸葛亮一人造成的。蜀漢立國不穩的時候,曹操進攻漢中,為了生死存亡劉備率領大軍奪取漢中,雖然勝利了但是也是損失慘重;不久後關羽又丟了荊州損失了全部的荊州軍;兩年後劉備為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又損失四五萬大軍。這三場戰役才是蜀漢失敗的最大原因。

    其次就是諸葛亮以強弩之兵連續北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蜀漢經過這幾場戰役以後自保有餘,但是攻伐無力。諸葛亮並不擅長軍事奇謀,導致幾次北伐失敗。這些都是蜀國失敗的原因,並不在於諸葛亮一人。

    諸葛亮是否被神話

    我們知道的《三國演義》,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情節全部是美化的。《三國志》中,諸葛亮是一個治國的能手,而不是軍事奇才,算不上算無遺策。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有軍事奇才、算無遺策的也就荀攸、賈詡二人。

    總結:諸葛亮一人鑄就了蜀漢政權的存活,但蜀漢的失敗確是因為一個個錯誤的決斷慢慢累計而成的,並不是諸葛亮一個人的錯。而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被神話是劇情的需要,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了歷史中諸葛亮的功勞。

  • 6 # 公明淏

    諸葛是蜀漢政權的實際當政者,因此蜀漢集團的興衰繫於他一人,是不錯的。

    然而,他死於234年,蜀漢卻亡於263年。還有29年,蔣琬、費禕、姜維悉數亮相。

    蜀漢後期,姜維的北伐使得蜀漢國力耗損巨大,宦官黃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老臣張翼都開始反對姜維北伐,姜維感到壓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儲備軍資,繼續打算北伐。

    而另一方面,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黃皓,但因劉禪十分寵信黃皓而無能為力。

    這些人都是諸葛無法再控制的了,如果諸葛真的是神,我相信他的在天之靈一定會保佑他的兒子諸葛瞻撐起蜀漢集團的一片天。

    但是,他是人,無力迴天。

  • 7 # 百財85591107

    三國之爭蜀國最後失敗是歷史的必然!魏國有名義上的皇帝在手,有國家資源!而蜀國窮山惡水,面積和國力有限!諸葛孔明肯定被神化了在文學作品中!

  • 8 # 蒙娜俊夫

    蜀國其實就是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的確諸葛亮是被神化的,但是作為蜀國前期的智囊,後期的萬人之上,他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蜀國的命運,作為後人我們沒有資格評判他的是非對錯,但是諸葛亮的功績和貢獻是不容忽視的,只是我們要平心看待罷了,三國志也好,三國演義也好,其他史料也好,我們客觀的看待,蜀國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

  • 9 # 徐文山

    蜀國的建立不是全靠諸葛亮,它的消失也不能歸罪於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但他在《三國演義》中確實被神化了。

    蜀國的初起、發展、成立、維持到最後的滅亡是伴隨著三國時代的社會發展的。它最後的消亡,包括東吳的消失,西晉的一統天下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正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絕不是一個諸葛亮能讓它興,再讓它亡的。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不是一般地被神化,魯迅先生說他被神化得近妖了。諸葛亮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但絕不是演義裡寫得那麼神奇和完美。因為作者羅貫中擁劉抑曹,老認為天下應該是劉備的,而諸葛亮一生孝忠於劉家,所以羅貫中把諸葛亮描寫成一個先知先覺無所不能的天神,直到現在民間許多老人提起他還象神一樣崇拜。

    其實縱觀諸葛亮的一生,確實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可能與蜀國的軍事勢力過弱有關,軍事上根本沒有什麼亮點。三國時代具有重要意義的“赤壁之戰”是東吳都督周瑜一手策劃的,幾乎與諸葛亮不沾邊。“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角是孫權而不是諸葛亮。

    想了解真正的三國史要看陳壽的《三國志》和廈門大學知名教授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國》等史書和史評。

  • 10 # 韓I949

    我曾去過成都拜謁過武候祠,未入大殿先見廊柱上有一付楹聯也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上聯是三顧頻頻天下計,下聯是兩朝開濟老臣心,進入大門前廊壁上有據說是嶽武穆親手書寫的前後出師表,筆力之遒勁歎為觀止,正所謂是名將賢相相得益彰,對於諸葛亮有的人褒貶不一,我是異常崇拜的歷史上十大賢相其中就有他一號,隆中對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縱談天下大事如掌上觀紋,其智慧,用兵,遑切不論,白帝城託孤先主指劉禪日此子可輔則輔之,如不可輔先生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伏地不起汗流浹背,可見其忠誠,及舌戰群儒,陣前罵死王郎可見其口才,六出祁山病危之際尚驅車巡營嘆日:再不能臨陣殺賊矣,餘每觀及此無不感嘆而流涕也。諸葛亮一生為酬三顧之恩,完人也。

  • 11 # 婷婷愛歷史

    諸葛亮不管是在三國時代,還是在現代,都被人比喻聰明絕頂、神機妙算的代名詞,同時也是蜀漢的奠基人,讓一無所有的劉備,擁有蜀漢之地。

    諸葛亮在第一次見到劉備時,就說出了三分天下,被後世稱為《隆中對》,而蜀漢從建立到滅亡只經歷了短短的43年時間,為什麼諸葛亮至死都要維護的蜀漢王朝這麼快就滅亡了呢?而蜀國是否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呢?

    成也諸葛亮:確實如此

    諸葛亮出山第一步先為劉備奪取的荊州,荊州可是好地方,土地肥沃不說,而且易守難攻,只要奪取了荊州,劉備就有了立足之地,也不用再被曹操打得滿世界跑。

    有了立足之地,諸葛亮就獻計如何奪取益州,並且迫使劉璋投降,至此三分天下的勢力已經形成,並且劉備在成都稱帝。

    劉備從以前被曹操追得滿世界跑,到後來遇到諸葛亮才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並且稱帝,這一切都離不開諸葛亮的功勞,所以蜀國的建立離不開諸葛亮。

    敗也諸葛亮:並不準確

    雖然蜀國的滅亡,諸葛亮有一部分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不在諸葛亮的身上,而在於劉禪的昏庸無道,致使蜀國滅亡。

    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蜀國之後,一直都是兢兢業業,曾七次討伐魏國,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幫劉禪剷除最為強大的魏國,可是事與願違,在第七次討伐魏國時病死在五丈原,一生可謂是為蜀國勞心勞累。諸葛亮死後,蜀國在劉禪的帶領下延續了29年。

    要不是劉禪寵信宦官黃皓,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蜀國也不會滅亡,而且蜀國的地理位置是易守難攻,只要劉禪對內重用賢臣,對外堅守門戶,蜀國就絕對不會滅亡,也許還會有翻身的機會,而導致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劉禪的昏庸無道。

    諸葛亮的一生自始至終都只追隨著劉備,即使劉備死後,也想著為他的兒子剷除最大的障礙―魏國曹丕,也沒有想過貪圖富貴和享樂。

  • 12 # 三起落

    首先,諸葛亮肯定是被神化了。再說“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不完全對,前半句差很多,後半句差不多。

    一、“成也諸葛亮”,差很多

    大事非一人之力可成也,爭天下這樣的大事,更是如此。一個優秀的團隊,有拍板定調的、有搞戰略的、搞戰術的、搞後勤的、衝鋒陷陣的等等,缺一不可。劉備的智囊團中除了諸葛亮還有孫乾、麋竺、徐庶、龐統、黃權、法正等(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時,始終把麋竺列為眾臣之首),這些人負責出謀劃策,具體選哪個人的哪一條劉備說的算(一般上中下三策),定下來大方向就需要一個優秀的執行團隊去執行。劉備集團佔據巴蜀,每個人都有功勞,非要把功勞算在諸葛亮的頭上,不合情也不合理。

    二、“敗也諸葛亮”,差不多

    這裡指的敗應該是蜀漢被滅,前面說不應該把功勞全算到諸葛亮頭上,那麼也不應該把蜀漢滅亡的責任全算到諸葛亮頭上,但是諸葛亮至少要擔主要責任。

    1.劉備死後,實際上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

    劉備死後,劉禪作為蜀漢皇帝,卻能堅定不移地秉承父訓(“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支援諸葛亮執政,自己滿足於做個名義上的帝王。諸葛亮秉承遺照,作為蜀漢丞相、錄尚書事、益州牧,獨攬大權,朝政不分大小,全由諸葛亮一人說了算(“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諸葛亮出兵北伐時,仍要安排了“秉心公亮,義形於色”的賢臣董允統帥宮中宿衛(也就是說,劉禪的生命安全交給了諸葛亮)。劉禪後宮嬪妃只有十二人,想要擴充被董允毫不客氣給回絕了。

    二、諸葛亮犯了嚴重的戰略錯誤

    諸葛亮搞戰略出身卻犯了嚴重的戰略錯誤,那就是頻繁的北伐。蜀漢人口最少,土地最小,但巴蜀之地易守難攻,若固守天險、與民休息,偏安一隅,很容易;提升實力、靜待時機,入主中原未可知;可偏偏死磕最強的曹魏,最後落得個國弱民疲、任人宰割。

    人口方面,曹魏約570萬,東吳約230萬,蜀漢約90萬,蜀漢的人口約為東吳的1/3,曹魏的1/6。曹魏所佔據的是當時中國最好的區域,華北平原經過數百年的開發基礎設施完好;東吳佔據的區域在當時尚未得到充分的開發,但是河運發達、土地肥沃。蜀漢所佔據的除了四川盆地可以利用外,南部是橫斷山脈,覆蓋著原始森林,其中生活的都是像孟獲那樣的未開化的蠻族。所以說曹魏“十分天下有其七”。

    諸葛亮在世時共五次北伐,後姜維又一次大舉北伐,北伐“空勞師旅,無歲不徵,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率十萬蜀中將士北伐,另外蜀國還有官吏四萬人、帶甲將士十萬二千”。我們來算一算:蜀漢共有將士和官吏24萬,老百姓只剩下66萬,平均每3.5人供養一人,10萬將士北伐至少需要30--40萬人保障後勤,可見,蜀漢的全體人民都在圍著戰爭轉,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 13 # 笑談文史生

    一提起諸葛亮,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他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為厲害的是他料事如神,智慧超群,什麼“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新野”“三氣周瑜”等等故事,歷來被人們津津稱道,再加上他重恩義,鞠躬盡瘁,儼然是一位毫無瑕疵的“完人”,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可這些都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真實歷史中的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厲害,那麼諸葛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出身於官宦世家的“諸葛野夫”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不難看出,諸葛亮的出身還是不錯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他從小接受了不錯的教育,這也為日後他與魏吳爭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這也是“諸葛野夫”的由來。在南陽躬耕時,諸葛亮沒事就讀讀《梁父吟》,與好友徐庶、崔州平、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暢談天下事,後娶妻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過著閒雲野鶴般逍遙快活的平凡日子。直到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告別這種安逸生活,從此走上了匡扶漢室,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

    二、其智近於妖的諸葛亮

    魯迅先生讀完《三國演義》後,對諸葛亮的評價是“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這裡完全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而應該是極度誇讚諸葛亮的智謀。的確,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確被作者羅貫中塑造成一個神乎其神,無所不能的“妖人”。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於是道出了後世聞名的《隆中對》,為劉備謀劃了立足荊州、西進蜀地,繼而“三分天下”的方略。這裡作者初次展現了諸葛亮的才華。劉備聽後大為讚歎,便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興復漢室。

    "光說不練假把式"。為了表現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完人”形象,作者在後面的章節裡有相繼寫了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一氣周瑜,二氣周瑜,力奪四郡,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出師北伐,空城計,收姜維,六出祁山等等故事。這樣,一個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就豐滿起來了。由於《三國演義》是小說,平民百姓都能讀得懂,再加上這些故事確實是引人入勝,帶有很強的故事性,很容易被人們口口相傳,就這樣,諸葛亮的完美形象就這樣被世人流傳了下來。

    三、理民為長,奇謀為短的諸葛亮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呢?

    正史《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評價諸葛亮時說:”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可見諸葛亮並不像所說的那麼厲害,而且他在軍事上的才能遠不如在治國上的才能。

    而在治理國家、治理少數民族事務方面,諸葛亮真的是政績斐然。如西南少數民族長期以來割據一方,常常侵襲蜀漢邊民。對於這個隱患,諸葛亮採取征討策略,於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率軍親征,一舉平定了西南地區。《三國演義》中將這一段演義成了“七擒孟獲”的故事。雖然歷史真實沒有那麼傳奇,但諸葛亮採取的一系列安撫政策,促進了民族交融,使兩地百姓都得到好處,這是不爭辯的歷史事實。

    而對於蜀國來說,能在東漢末年稱霸一方,離不開諸葛亮的貢獻,尤其劉備死後,更是由其苦苦支撐。可這種大包大攬,也壓制了其他人的成長,導致蜀中人才匱乏,最終被魏吞併。但是,無論怎樣,諸葛亮是當之無愧的一個學習典範。

  • 14 # ww3721王建文

    諸葛亮是完全懂得堅持北伐,有阻礙蜀漢經濟發展,但為完成劉備遺願而奮鬥,是一直堅持北伐為立國戰略。

    在臨死前,卻設計剷除堅持和他一樣要北伐的,權高位重的魏延,把權力交給要和平發展的蔣琬和費禕,他是躹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從沒有為自己後代,為未來著想。

    蜀漢是諸葛亮透過五年多時平叛討匪才重新奪取政權,七擒孟獲,捉拿雍闓,平定成都,安定天下再得到蜀漢政權,並不是劉備把蜀漢政權完整交給他的。當時蜀漢非常混亂,山河破碎軍事力量,在劉備江東夷陵之戰失敗全軍覆沒,劉禪只有幾十人個衛兵,劉備病重無力迴天,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統一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兒子可以輔助便輔助,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

    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諸葛亮就是為這一諾,而不惜堅持北伐,屢敗屢戰。直到生命結束而止。

    蜀漢不是完全由諸葛亮締造者,卻是完全再造者。諸葛亮五年多時間用平定四川的所有叛亂局事,組建自己無當飛軍這支勁旅才贏得再建蜀漢政權穩定,有了北伐立國的基礎。

    北伐他明知不可為,又不得不為,每次北伐都半途而廢,就是這種矛盾心理作怪,而且都是虎頭蛇尾結束。第一次北伐。建光六年(228年)春開始。諸葛亮聲勢浩大張揚,走斜谷道取郿縣 ,讓趙雲鄧芝為疑兵,引魏國大將軍曹真迎戰,使得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心慌慌,反魏附蜀,關中震驚。

    曹睿令張郃率領精銳五萬去祁山,在街亭大破馬謖,諸葛亮領兵卻在祁山沒有迎戰,只遷回西縣幹家人戶返回漢中。同年冬天又出兵進陳倉,卻為魏將郝昭所阻擊,糧草不繼又退漢中,當然斬了魏將王雙 ,伏擊了追來敵人。同年,夲來上庸,房陵,西城的魏將孟達。也要叛魏歸漢。可惜諸葛亮處理不當,讓司馬懿先機用智所破,孟達被殺。好在次年諸葛亮令陳式攻武都陰平二郡,魏軍被陳式打敗,得到二郡。卻也引來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進攻蜀漢好在大雨連天,魏軍被迫撤退,否則蜀漢有滅頂之難。諸葛亮卻都全面沒有追殺。但下令魏延,吳懿進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郭淮於明溪,取得大捷。因該是打敗了司馬懿的走西城那路大軍,把司馬懿打怕。司馬懿從此在諸葛亮有了木牛運輸後,攻祁山,司馬懿都督關者將迎戰,都是非常害怕掘營自守,有了畏蜀軍如畏虎之情景。諸葛亮下令魏延,高翔,吳班大破司馬懿軍隊殺了三幹級多人,獲鎧甲五幹多付。

    把司馬懿被打得再不敢無主動接戰,但還是因為天氣多雨,李嚴運糧因難,諸葛亮還師。張郃追擊到木門中箭身亡。

    到234年,蜀軍完全在戰略上取得主動,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道,攻入渭南郿縣,與司馬懿在渭南爭糧草不利,再打北原不勝, 聲東擊西猛攻遂陽不得,才退守佔據武功五丈原。

    司馬懿堅壁清野,守營不戰,即使諸葛亮屢屢遣使邀戰,不得己送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司馬懿出戰都不行。諸葛亮也只好分兵種田。在魏國種地,打算長期對峙,但因累因氣操勞過度生病。

    在深刻反省一生時,他也開始認為北伐誤國,把堅決要北伐的本來武藝嫻熟 ,智勇雙全,胸藏韜略,腹有兵機的魏延打壓。讓和平厭戰蔣琬和費禕接班。還設計隱背魏延開會,利用魏延與楊儀水火不融矛盾尖銳的特點,臨死前讓文官長吏楊儀率軍撤退,使魏延激怒不聽,命令部下放火燒道阻軍回撤,被認為反叛家族破滅。讓蜀漢再無可戰大將。

    諸葛亮盡心盡力的為蜀漢著想,不計虛榮重視實際,嚴刑峻法管理社會,極端用心治理國家,是一代大師明相,自比管仲蕭何。但不見劉邦在世,難成陳平周勃偉業。更因矛盾心理明知無結果,還要堅持,使蜀漢在北伐中,軍事力量大增後,反而而沒有戰績。都是退兵罷戰,李嚴不解,蜀人不解,現代人更不理解。說成是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

  • 15 # 清風醉史

    蜀國(應該稱漢才對)的建立,諸葛亮功不可沒,有他在,雖蜀漢貧弊,但仍能安穩存在。他活活累死之後,再無人能頂起蜀漢一片天,慢慢地走向衰亡。

    諸葛亮的事蹟被一部《三國演義》渲染得有些誇大,像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罵死王朗等等歷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但說到蜀漢的滅亡與諸葛亮有很大關係,就有點太過分了。

    獻策立國

    諸葛亮還未出山時,曾給上門求賢的劉備獻策“隆中對”,明確提出了:

    天下大勢,曹操莫可爭鋒,孫權擁有地利不可相圖;取荊州、益州作為根基,將來時機成熟一爭天下;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當天下有變時,命一上將領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主公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

    劉備聽完此策大喜過望,要知道以前劉備顛沛流離沒有個方向,終於找到大才指明出路,哪還有什麼疑慮,幹就完了。

    之後的歷史,隆中對前兩策基本實現,要不是出現了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劉備復仇心切導致的夷陵慘敗,成就霸業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是人不是神

    諸葛亮為了蜀漢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內政高手,軍事上也算一流,但只靠他自己努力,解決不了兩次慘敗遺留下來的所有問題。

    荊州的丟失,蜀漢失去了互為犄角的一塊戰略要地,同樣也意味著損失了大量的人口和財力。兩場大戰的慘敗,蜀漢失去了關羽、張飛、馬良等頂級文武重臣,還有許多基層的將領以及最為精銳好不容易積攥下來的8萬大軍。

    劉備白帝城一命嗚呼後,諸葛亮能穩定住國家局勢,並在幾年內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和人口的增長,本身就是大功一件。

    至於後世一些演義小說中誇大諸葛亮“智計無雙”的言語,只是人們對諸葛丞相的一種崇敬之心的演變,要知道在三國之後到明以前還沒出現小說時,諸葛亮無論在官方,還是在民間形象、地位都是很崇高的。

    如:晉封武興王;唐封武靈王,並賜廟封十哲之一;宋賜“英惠廟”,加號“仁濟”;元代則追封他為“威烈忠武顯靈仁濟王”;明代朱元璋欽定“帝王高”,選從祀名臣37人,漢末三國人物僅有諸葛亮一人被選中;清代不但把許多紀念諸葛亮的古祠修葺一新,供人膜拜,而且每年春秋祭禮廟時還以諸葛亮從祀。

    看完了後世對諸葛亮的尊崇,我們再來了解下三國同一時期著名英豪對他的評價:

    1、孫權“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使東西士民鹹共聞知。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

    2、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3、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總而言之,蜀漢如果沒有諸葛亮,能不能建國還是個未知數。即便劉備走運建國成功,再經歷如此慘敗的情況下,只靠“阿斗”和一幫不算出色的文武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因此說,蜀漢成於諸葛亮沒錯,但敗於諸葛亮卻是大錯特錯!

  • 16 # 徐大乎

    是的,諸葛亮的確被神化了,但是諸葛亮也確實有我們普通人不具備的頭腦和智慧,其被神化是有其道理的。第一,去除演繹的部分,就其真實歷史事實而言,絕非常人可以企及的。細細研讀一下《出師表》就會有強烈的認同感。

    第二,追求理想半生的劉備,在47歲時能放低身價三顧只有27歲的諸葛亮,如果相信歷經風霜劉備的智商和經驗的話,就該知道諸葛亮絕非等閒之輩。

    諸葛亮並非神人,但絕對是一位萬里挑一的政治和軍事奇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都有這麼多煩惱的事,如何保持一個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