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士底獄3
-
2 # 狄飛驚
題目言過其實了,唐太宗李世民確實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並將齊王妃、弟媳楊氏納入後宮,但他並沒有強佔太子妃鄭觀音。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除掉李建成、李元吉
唐高祖李淵與其正妻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四子李玄霸是隋唐演義中李元霸的原型,但真實的李玄霸早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則一直追隨父親李淵建立唐朝,在唐朝開國過程中都立下汗馬功勞。
李淵稱帝后不久就把李建成立為太子,作為皇儲的李建成無疑是合格甚至優秀的,史書記載李建成“寬簡仁厚”,很有才能,深得李淵喜愛,也得到眾多開國功臣的擁戴。
如果不是李世民這個弟弟,李建成必定能順利接班,成長為優秀的大唐二世祖。
但他偏偏遇到了李世民,一個才能與他不相上下,厚黑權術更勝一籌的弟弟。
大唐開國過程中,李世民的功勞不在李建成之下,單論軍功甚至更有過之,他的天策上將軍府籠絡了一大堆文臣武將,對李建成構成威脅,而李淵也有意無意抬高李世民的地位,讓李世民這個天策上將軍隱隱與皇太子分庭抗禮,卻也因此埋下了兄弟鬩牆的禍根。
大唐初定天下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上升,雙方都視彼此為最大勁敵,展開激烈的明爭暗鬥,但李建成作為太子身在明處,對政治鬥爭的殘酷性缺乏深刻認識,他只想壓制李世民,卻沒想到自己這個弟弟竟不顧手足之情,突然發難,在玄武門之變中將自己格殺。
權力之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沒有脈脈溫情,古來為爭奪皇儲之位手足相殘者大有人在,但李建成身為皇長子,皇儲之位來的名正言順,他自己沒有過錯。李世民為一己私利發動玄武門之變,殘忍殺害兄弟,並逼迫父親李淵退位,這種手段確實為人不齒。
李世民霸佔弟媳齊王妃李氏,善待了太子妃鄭觀音李建成、李元吉各有五個兒子,玄武門之變時,最大的剛剛成年,最小的還在學走路。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斬草除根,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十個兒子,還把他們從宗室中除籍,連宗室身份都給剝奪了,真可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李世民甚至準備將李建成的幾十名親信幕僚一併幹掉,在手下的勸告下才打消這個念頭。
相比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兒子的下場,二李的妻妾和女兒們幸運得多。
1、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出身北朝望族滎陽鄭氏。
李世民對鄭觀音十分尊重,讓她在長樂門居住,撫養自己未成年的兩個女兒,還把鄭觀音的兩個女兒都封為縣主,鄭觀音篤信佛教,與世無爭,一人孀居五十年,一直活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才薨於長樂門內,享年78歲。
2、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出身高貴,是隋觀王楊雄侄孫女。
史料記載,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是位天生麗質的美女,李世民對她覬覦已久,便在玄武門之變後將楊氏納入後宮,而不是像對待鄭觀音那樣一人孀居在宮外。
李世民十分寵愛楊氏,楊氏在宮內生活二十年,為李世民生下曹王李明,而李明是李世民最後一個兒子,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李世民對楊氏的厚愛,其正宮皇后長孫氏去世後,李世民甚至想要冊楊氏為皇后,但考慮到楊氏的特殊身份,加上魏徵等人反對,才未能得償所願。
李世民強佔弟媳,為今人不齒,但在當時並非大過。
一方面,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統,風氣開放,一定程度仍保留少數民族“收繼婚”(哥哥娶弟媳,弟弟娶嫂子)風俗,加之儒家三綱五常的倫理體系尚未取得統治地位,李世民將楊氏納入後宮在當時不算什麼驚世駭俗之舉。
另一方面,古代女性缺乏獨立地位,被視為男性附庸,一旦政治鬥爭失利,女眷往往被視作一種“財產”,不是罰沒為官妓,便是充作宮奴,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相比而言,李世民對待嫂子鄭氏、弟媳楊氏的舉動還是十分人性,這或許是對兄弟的一種補償吧!
-
3 # 石林97
這個說法,違背事實呀。
李世民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李建成首先忌妒李世民功高震主,千方百計的打壓李世民,甚至是想制其於死地而後快。
李世民是被逼無奈,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殺掉李建成,李元吉
,否則,必被他們所害呀。
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待這段歷史,而不能隨心所欲的憑空想向,這是不遵重歷史,我們應該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來看待歷史上的一些人物。這才是唯物主義者呀。
-
4 # 三點半雜貨鋪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和齊王,逼自己的父親李淵下位,但他卻沒有強佔太子妃,僅僅是把齊王妃楊氏納入後宮而已。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除掉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其實也是無奈之舉。李淵有四個兒子,三字李玄霸早年就夭折了,追隨李淵打下李家江山的也只有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四兒子李元吉。
李淵的兒子裡,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才能不相上下,而李世民的厚黑權術卻要比李建成厲害那麼一點點。在大唐開國的道路上,李世民立下的汗馬功勞一點也不比李建成少,還有天策上將軍府也籠絡了朝中的一幫重臣,對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構成了一定的威脅,而李淵這個人心機頗深,還提高李世民的地位,讓李世民與太子之間互相對抗,然而這也給兄弟兩個之間埋下禍端。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與日俱增,雙方都覺得對方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彼此之間還在明爭暗鬥,但是李建成始終稍遜一籌,在對政治的認識上缺乏自己的見解,一心只想壓制李世民,卻怎麼也沒有想到,李世民會不顧一切,發動玄武門之變,將自己殺害。在皇權的鬥爭中,從來都只有你死我活,自古以來不一直都是這樣嗎?在古代這種長子繼承製的時代,李建成作為大兒子,天子之位非他莫屬,他可能沒有做錯。倒是李世民為了皇權發動政變,殺兄殺弟逼父退嗎,這確實讓人感到唏噓。
如果沒有李世民,李建成一定能順利的當上天子,李建成寬厚的為人,收穫了一批自己重臣的擁護,本該順順利利的成為大唐王朝的二世祖,誰曾想遇到他的弟弟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斬草除根殺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甚至還想將他們的擁護者一併剷除,後被尉遲恭勸阻才草草作罷。在這場屠殺中,只有女眷倖免於難。那這些女眷最後怎麼樣了呢?
太子妃鄭觀音,李世民對她十分尊重,讓她在長樂門撫養自己的兩個女兒長大,之後還給她的兩個女兒封為縣主。鄭觀音與世無爭,最後在長樂門薨。
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是個天生麗質的美女,李世民對她十分的痴迷,玄武門之變後更是將楊氏納入後宮。李世民十分寵愛楊氏,而楊氏也給李世民生下了一個兒子李明。後來皇后去世,李世民甚至還想冊封楊氏為皇后,被魏徵等人阻止才放棄。
雖然李世民霸佔了楊氏,但當時儒家還不是正統思想,而李世民身上也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在一定程度上也儲存了少數名族的傳統“收繼婚”,即哥哥娶弟媳,弟弟娶嫂子的風俗。所以在當時看來,這種做法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對比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下場,李世民對待太子妃鄭觀音,和楊氏的下場還是比較人性的。
-
5 # 老蟲
雖然,李世民將他弟弟,李元吉的王妃楊氏納入後宮。但要說李世民,是色令智昏,荒淫無恥的混蛋,那就有點過。雖然,齊王妃楊氏頗有些姿色,但是對於李世民這種,後宮佳麗3000的人來說。楊氏還不足以,讓李世民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楊氏確實入了李世民的後宮,這背後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玄武門之變,看似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實際上,他是一場關隴舊貴族和新興山東新貴族的一場鬥爭。
太子李建成手下,是以關隴貴族為主,而李世民手下,是以山東新貴為主。由於李淵起兵,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援,因此在朝堂之上,主要部門都有關隴貴族把持。
而李建成在打壓李世民的同時,山東士族集團也受到關隴集團壓制。因此,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實際上,也是山東貴族的共同心願。如果不除掉李建成,山東士族可能會遭到滅頂之災。
而李元吉的王妃楊氏,他是隋朝王室,觀王楊雄的孫女。楊氏的背後,代表著前朝遺留勢力。這在唐朝前期,也是佔據一定地位的。
為了打壓關隴集團,前朝貴族勢力,也是李世民所要拉攏的物件。因此,李世民納李元吉的王妃楊氏為妃。就是要把前朝勢力收入囊中。
而關隴集團,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壯大,再加上支援李淵起兵有功。在朝堂上,實力太過龐大,甚至可以左右朝堂決策。這也是李世民,極力要打壓關隴集團的原因之一。
其實,到了李世民這個地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平衡,朝堂各方勢力的力量。所以,他將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收入後宮,絕不僅僅是因為好色的原因。
-
6 # 伶小姐
話說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然而對於弟媳卻引入房內,羞辱弟媳一事確實是非君子所為,然而唐太宗卻欣然為之。一世英名唐太宗竟然不顧時人“流言蜚語”、臣子所勸,做出令人難以啟齒、有違倫理之事究竟是因為貪色還是時勢所迫?
英雄難過美人關
公元626年,年僅24歲的李元吉死於玄武門,留下了他那貌美如花的楊氏。楊氏何人也,隋觀王楊雄侄女也,年齡與李元吉相仿,此女體態豐潤,骨子裡天生一股媚態。楊氏可謂是難得的美人,有人曾以“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風楊柳”來形容她。
楊氏不僅長得美,而且性情如水般溫柔、冰雪聰明、能詩會畫,所以能夠讓李元吉神魂顛倒,並且不顧一切娶之。楊氏堪稱是唐氏王妃中最為嬌豔的女子,所以李元吉得之如同得囊中寶物,生前對楊氏可謂是百般疼愛。
其實早在楊氏被李元吉納為妃子,以妃子身份出現在眾人面前時,許多豪門子弟對其早已蠢蠢欲動,奈何她是帝王之家李元吉的女人,所以眾人只能望而遠之。楊氏進宮後,長孫夫人因其處境和遭遇倍感同情,加上楊氏溫柔端莊,深得長孫夫人喜愛,兩人常常來往,關係極好。而楊氏在得知李元吉要借太子之手斬李世民於刀下時,曾百般勸阻,奈何李元吉心狠手辣,一意孤行。
玄武門政變後,李元吉被殺,楊氏梨花帶雨,甚是讓李世民心動。其實李世民對於楊氏也早已是蠢蠢欲動的感覺,只不過皇位未得、江山未穩而不敢輕舉妄動。現如今,李元吉已死,江山也炙手可得,令人魂消魄蕩的楊氏死了可惜,被邪念衝昏了頭腦的李世民免了楊氏的死罪,甚至對她百般安慰。
楊氏是個隨波逐流者,見李世民即將登基,對自己又如此溫柔,自然對李世民惟命是從,甚至是巴不得投其懷抱。李世民讓長孫夫人給楊氏安排了雅靜的閣院,並且囑咐長孫夫人好生相待,而他自己則隔三差五地以慰問弟媳的藉口來探望楊氏。
李世民對於楊氏是早已動了情的,但大臣們紛紛勸諫,他也不敢過早下手,至少在李元吉追隨者未被殺絕之前他是不敢動楊氏的。然而日久生情,兩人便發生了關係,數日後,李世民登基,封長孫氏為皇后,楊氏為嬪妃,為了顯示他的皇恩厚蕩,他還追封李元吉為海陵郡王。
李世民此舉讓中大臣詫異不已,但木已成舟,生米已經煮成熟飯,長孫皇后和種大臣只好作罷。唐太宗和李元吉一樣,被楊氏迷得神魂顛倒,甚至要廢長孫氏立而楊氏為後,好在魏徵百般勸阻才作罷。
拉攏北朝望族,善待鄭觀音
如果說李世民納楊氏為妃是為色,那麼他迎娶李建成的太子妃一定是為了權。太子妃鄭觀音,出生於鄭州滎陽,是北朝民門望族隋朝潭州鄭繼伯長女,16歲時嫁給李建,後成為太子妃。玄武門政變,太子和李元吉雙雙死於劍下,必定引起朝廷混亂,而當時李元吉和太子殘餘勢力未剷除完畢,如果此時殺了楊氏必定引起太子殘餘勢力憤怒。加上鄭觀音乃是名門望族,其父手握大權,若在唐朝江山未穩的情況下打起來,李世民未必有把握大獲全勝。
而李世民霸佔楊氏是真,但他沒有強佔鄭觀音,而是利用鄭觀音的特殊身份來平息北朝權勢家族的怒火,那麼善待鄭觀音乃上上策。
對於李世民強佔齊王妃一事,確實有違君子做法,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更何況這是自己親兄弟的妻子,李世民千不該萬不該與楊氏發生關係,奈何李世民風流、楊氏風騷,所以才造成了一世英名的唐太宗犯糊塗的後果。然而論人要論功過,太宗雖在兒女情長這方面違背了倫理道德,但他在位期間,曾出現過“貞觀之治”,為唐朝百年盛世、名揚天下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時至今日仍然是炎黃子孫的驕傲,在政治方面算得上真正的明君。
-
7 # 置身黑白的精彩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對於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評價,古往今來都是譭譽參半,有人說這是極其正確的選擇,否則寬厚且仁慈的秦王李世民,就會被那個奸詐無比的哥哥給暗害,歷史也不會出現貞觀之治的盛世,所以李世民這波反擊是極其之對!
反之,就是如題所說,李世民為了奪權,誘殺太子李建成,並強行霸佔其弟媳也就是李元吉的小老婆。奪門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李世民和李建成,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但絕無誰優誰劣之分要說李淵是真的會生啊,這大兒子李建成,雖然不能上馬平天下,但是可以居家保太平,在處理政務和國事方面,表現的是可圈可點,極為優秀。秦王李世民呢,是李家奪取天下的第一功臣,能征善戰不說,還非常會搞關係(不僅能拉攏其他陣營的人,自己人策反起來也是如魚得水,比如尉遲敬德,原本是人家李建成的嫡系,硬是讓李世民發展成了自己的鐵桿)再說說李元吉,雖然影視劇中這就是個奸邪小人,但歷史上的李元吉,還是非常優秀且靠譜的,也是個猛人
好嘛,要說李淵沒能得天下還好,這三兄弟還能和平相處,可惜這李唐一不小心就成為天下之主,開闢了自己的新王朝,皇位這塊,勢必是一番明爭暗鬥。李淵也非常明白這三個兒子的情況以及派系,所以他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就是李建成
李世民不服啊,他也想當皇帝啊,所以他秘密發展自己的勢力和嫡系部隊,準備和大哥四弟好好的鬥上一鬥!
既然已經撕破臉了,那就來吧!互相亮底牌,決一死戰吧!李建成是很有能力的,在諸多皇子中,他的表現深得李淵的認可,所以毫無疑問的他也被立為了皇太子,縱使李世民軍功卓著,但也絲毫不能動搖太子的地位。但是隨著天下初定,功高蓋主的李世民,有些要和李建成分庭抗禮的意思,而李建成也十分清楚這個弟弟在想些什麼,所以倆人是各有往來,紛爭不斷
先是李建成一壺毒酒沒能要了李世民的小命(真偽有待商榷)然後李世民就暗自使勁,準備陰李建成一下,結果還真給他陰到了。原因很簡單,李建成是為太子,是在明處的,所以不好搞些小動作,而李世民不一樣,他是秦王,是躲在暗處的,所以使使陰招還是很方便的,於是玄武門之變就這麼悄麼聲的上線了
先是李世民進宮告狀,跟老爹說大哥四弟和老爹的小老婆們有一腿,李淵一聽,自然是不信,但是為了給老三個面子,自然要宣他倆入宮對質一下。建成、元吉二人聽聞此事,是有疑慮的,但是老爹叫了,也不能不去啊是吧!所以二人只帶了十幾個隨從就奔宮裡來了,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早已埋伏好的李世民,將二人就地誅殺,一點兄弟情面都沒講(此事,屬實是唐太宗永遠都無法抹去的汙點)
要說,李世民屬實是有點厚黑,手足之間相殘就罷了,斬盡殺絕就過了吧!成功幹掉大哥四弟的李世民,並沒有放過他們的家屬,為了斬草除根,他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十個兒子,還把他們從宗室中除籍,連宗室身份都給剝奪了。這波操作,可以說是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最典型代表了。這還不算完,沒殺夠的李世民甚至準備將李建成的幾十名親信幕僚一併幹掉,在手下的勸告下才打消這個念頭
要說,你這殺就殺了,別噁心人家啊,只留下人家女眷是幾個意思?先是大哥的老婆鄭觀音,李世民安排她居住於長樂門,並撫養其未成年的兩個女兒,可以說是善待。至於四弟的老婆楊氏,他的照顧就更加體貼入微了,不僅給予生活上的支援,關懷備至,甚至都一起產下了愛的結晶,甚至在後期想要冊封其為皇后
簡單來說,就是李世民看上了自己弟弟的媳婦,貪戀其美色,為了不讓輿論說自己是個好色之徒,順便也赦免了大哥的遺孀。害,你說這人,是不是有點...
無論歷史如何評價,在我心中李世民是偉大的天可汗,是文治武功都極其卓越的優秀帝王,是貞觀之治的締造者,是大唐王朝強盛的奠基人。與此同時,他也是那個玄武門之變中,那個心狠手辣的秦王
-
8 # 史學達人
皇家當中本來就是沒有親情的,不是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嘛,無情最是帝王家。
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是這樣的,生在皇家裡的人,骨肉相殘是很常見的事情,他們就是為了奪得權利無所不用其極,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個人私慾。
生在皇家裡的人,也只有心狠手辣者,他們才能活下來。
秦朝的時候秦始皇駕崩之後,二世篡權當皇帝了 ,為了怕自己的皇位被其它兄弟姐妹窺伺,他就把所有的兄弟姐妹給殺了。尤其是公子扶蘇,他死的就太慘了,本來他才是最佳皇位繼承人。
漢朝的時候,呂后為了掌權,更是差點把劉邦的兒子們全部給殺死......。
所以說皇室當中親人之間互相殘殺的事情,真的是太過於正常的一件事了。到了唐朝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對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下手也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個人之間,也只能存活一個人,李世民要殺李建成,同樣李建成也要殺李世民。
要知道李世民的功勞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滅隋的過程中,李建成之所以能夠被立為太子,就是因為他的身份,他是老大佔了早出生幾年的便宜。若是按照功勞而言,李建成未必有李世民的功勞大。
這也是李建成忌憚李世民,要堤防李世民的原因。
李世民若是不殺李建成,李建成繼位了後,他肯定也不會放過李世民的。要知道李世民手下有很多能臣,這些能臣被幹掉之後,就是收拾李世民的時候了。
李世民不想死,他若是想要活下去,就要無所不用其極。所以,最終他殺了哥哥李建成,殺了弟弟李元吉,把對手全部給殺死了。
然後,他就勝出了,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至於說他強姦自己的弟媳,這個在古代的時候應該是不叫強姦的。要知道李世民身上流著少數民族的血液,他的母親是鮮卑人。
少數民族是有一個習俗的,父親死了兒子繼位,父親的一切都是兒子的了,至少匈奴就是保持著這個習慣的。
李世民殺了自己弟弟當了皇帝之後,娶了自己的弟媳婦,這個按照鮮卑人的習俗,實際上是不違背道德的。
後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他還娶了武則天呢,武則天本來是李世民的小媳婦。等於是李治娶了自己的小媽呀。
還有唐玄宗,他是娶了自己的兒媳婦,也就是楊貴妃......。
所以,按照當時鮮卑人的習俗,李世民娶了自己的弟媳真的不是什麼很過分的事情。況且李世民之所以娶弟媳,是因為要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他的弟媳是弘農楊氏,當時的世家大族,只有娶了楊氏,他才能拉攏整個楊氏家族,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援。
所以說李世民娶弟媳真的是沒有什麼好詬病的。只能說生在帝王家,真的是很殘忍的一件事,只有夠殘忍才能活下來。
李世民為了皇位,不是第一個殘殺自己兄弟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這樣的事情在皇家當中一直都是會上演的。
宋朝的時候趙匡胤的死,他的弟弟趙光義也是脫不了干係的。所以說成王敗寇的社會里,真的沒有什麼好詬病的。
-
9 # 不才講史
有一句話叫做無情最是帝王家!
生在帝王家,可以說是幸運,也可以說是不幸。總之,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政權奪利、殺戮......。
李世民殺了李建成這樣做就是為了能夠活下來,否則,被殺的就有可能是他。
為何要這樣說呢?
這是皇權的角逐呀,省長王侯敗者寇!
一定要清楚,當時的太子李建成,他也是在算計和打壓李世民的。李世民是開國功臣,他的身邊是有很多文臣武將的。
儘管說李建成已經是太子了,但是,他覺得自己的太子地位有點不保,甚至李世民都是可以隨時威脅到他的。
李建成也不能坐以待斃吧,他必須要除掉李世民。
所以,李建成就要對李世民下黑手,李世民身邊的武將有很多人,文臣只有房玄齡和杜如晦。
對於李建成來說,把房玄齡和杜如晦給除去,至少讓他離開李世民,也就瓦解了李世民的勢力。
所以,李建成就給李淵建議,把房玄齡杜如晦兩個人調開,讓他們別在中央了,而是到地方去做官。
李淵覺得這樣做也沒有什麼錯,畢竟大唐已經建立了,李世民身邊在留這些人也是一個隱患。
所以,房玄齡和杜如晦就被調開了。
這個情況下李世民就倒黴了,李世民身邊的將軍們,他們就開始告訴李世民若是你再不出手,等李建成把我們這些武將都給調開,到時候就是你的死期了。
李世民不得不做出抉擇,而且要狠準快!
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都是希望李世民還擊的,而且他們還說若是李世民不主動出擊,他們就要離開李世民了,他們才不會陪著李世民死。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把房玄齡和杜如晦給請來,然後,他們一起策劃了玄武門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
李世民只不過做得被李建成要狠一些快一些而已!
要說李世民這樣做,也是逼不得已把。否則,有可能被殺的就會是他。所以,皇室家裡的政權奪利這個是不好說對錯的。
考核一個帝王是不是一個偉大帝王,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主要是看他的業績,他當皇帝后百姓的生活有沒有改善?
很顯然李世民在這方面做得是不錯的,因為大唐在他的帶領下發展的越來越好了,甚至是中國歷史封建社會中不可超越的一個高峰。
百姓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幸福了。
這不就是一個明君嗎?
再說他娶了弟媳婦的這個事情,他的弟媳是楊氏。當時弘農楊氏是一個世家大族,在社會上是很有影響力的。
李世民娶了楊氏,就是為了穩固李世民的皇權,就是爭取更多的有影響力的人來支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強大。
這樣的事情對於楊氏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李世民來說也是如此。所以,雙方都沒有錯的事情,就沒有什麼好詬病的了。
當然了若是沒有殺戮會更好一些。但是,若是沒有殺戮李世民絕對是當不了皇帝的。所以,歷史就是這樣,生在皇家就是這樣殘忍!
-
10 # 左遷右侍郎
唐太宗李世民被稱為難得的明君,很多後世自誇的皇帝都會拿他做比較,但也就是這位唐太宗,卻也做出了殺害太子哥哥,霸佔嫂子弟媳的惡劣行徑。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為唐朝未來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朝也是從他的手中開始一步一步的發展,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盛大國。
但可惜在事業上如此賢明有為的他,在個人行為方面卻存在著鮮為人知的陰暗。正史之中就曾經記載過李世民的桃色事件,這些事件關乎於他的嫂子以及弟媳。在公元626年7月2日這一天,玄武門事變發生了,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當時的皇太子李建成,隨後在他的逼迫之下,他正式成為了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位,成為了歷史上的唐太宗。
在這次政變之中,李世民的族兄廬江王李逵是支援李建成的一員,李璦在此次事件中被李世民這邊的人成功擊殺,後來李世民把他廢為庶人,從此他不再是皇室之人。與此同時,李世民還把這一位族兄的愛妾納入了後宮之中,這件事也成為了李世民被後世所非議的一件醜聞。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也是你還是送走了這位愛妾,畢竟這算是他的一個汙點。
在玄武門事變當中,失去的不僅僅是太子李建成,還有他的四弟李元吉,這兩個人都是被李世民所殺。而且為了斬草除根,李世民在此次政變之後還殺掉了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同時,他也把李元吉的妃子楊氏納入了宮中,據說這位妃子是隋煬帝的小公主,長相十分絕美,她被李世民納入宮中之後就成為了楊淑妃。
這位楊淑妃後來還為李世民生育了第14個兒子李明,這個兒子還被冊封為了曹王。和前邊那位愛妾所不同的是,這位楊淑妃十分受李世民的寵愛,後來長孫皇后去世之後,李世民還曾經動過立她為後的想法,只是這樣的想法註定遭受了大臣的反對,其中魏徵對於他名聲的要求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魏徵的勸說之中,最打動李世民的一點就是,魏徵認為,陛下的德行堪比堯舜禹,不可以讓這樣的女子來毀壞他的名聲,不然肯定會被後世之人所詬病。其實單從個人私生活上來說,李世民本人的名聲已經算是極差了,因為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還強佔了自己嫂子和弟媳,雖然這兩個女人都不算是正經名義上的嫂子和弟媳,但是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從政治成就上來說,李世民確實是難得的明君聖主,他為唐朝的強盛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但同時他的一些為達目的決不罷休和貪圖享樂、放縱慾望的行為,卻也成為了他深受後世之人詬病的主要原因,魏徵也曾經因此多次規勸他約束自己的行為。不過在某些時候,李世民還是難得的任性,不過作為國家的最高掌權者,隨心所欲的做出一些堪稱無恥的行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
11 # 山南東道107326231
惡劣、卑鄙、無恥、骯髒……這些詞是形容失敗者的,對於成功人士,除了讚揚就是恭維。
政治鬥爭不能用常理來看待,“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爭奪最高權力,黃金家族的人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在你死我活的鬥爭中,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如果李世民慢半撇,就是他和他的兒子們以及手下的忠臣猛將被屠殺了。
不管怎麼說,大唐選擇了李世民,歷史選擇了李世民。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
12 # 未燃盡的煙25205107
在儒家思想和封建倫理道德籠罩的中國封建王朝,李世民歷來都是明君的典範,要知道李世民殺兄弒弟逼父納弟妹可是眾所周知。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李世民帝聖的地位,李世民昭陵是所有帝王陵中唯一一個享受後代王朝祭祀的帝王陵,也是明清帝王廟雷打不動的帝王。受到趙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朱棣、康熙、乾隆幾乎後世所有有作為皇帝的一致推崇。
李世民用最牛逼的文治武功,傲視所有帝王的納諫胸懷奠定了強盛,開放的唐朝基礎。【帝範】【貞觀政要】也給後世詮釋什麼是好皇帝。
現在的隋粉盯著李世民的私生活,說句實話帝王私生活都一個鳥樣,強行摸黑李世民。蚍蜉撼樹貽笑大方
-
13 # 深夜點上一隻煙
天下有德者居之。雖然太子李建成也是賢明,性格也算寬仁,但比李世民各方面還是差點。可以預見如果是李建成當皇帝,絕對沒有李世民當皇帝給唐朝帶來的作用大。寬仁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優點,有齊王李元吉瞎搗亂,李建成的寬仁就不好。
李建成當皇帝,李世民手下的大部分名將下場都不會太好。李建成想當“天可汗”是不可能的。唐朝初期也很難蕩平周邊強國,唐朝可能會很像後來的宋朝,被狂虐,而且疆域也不會太大,除非又出現個唐武帝。很難出現“漢唐齊名”盛世。
至於殺兄逼父,是大汙點。但唐太宗能知恥而後勇,開創盛世,也是值得稱讚的。人都有缺點,但與國與民有利,就無愧良心,無愧華夏大地。
-
14 # 湯之銘
李世民的評價:做人有底線,壞事未做絕,儘量少殺人,保持社會民間穩定。
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上臺後,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娶了他們的老婆。個人品德十分低下,也是帝王生涯中的汙點。我們看古典小說時,會看到在地獄中李建成與李元吉找李世民索命。
李世民當皇帝后,勤政為民,能接受他人批評意見。除了貞觀政要外,作為做皇帝的教科書,其他政治上的建樹基本沒有。僅僅從治理水平上看比宋仁宗和漢文帝略差一點,甚至可能比明孝宗弘治還差一點點,四大帝王中排名可能是最後一名了。
但是李世民畢竟也是屬於集權程度較低的帝王,充分利用了文官集團的智慧治理國家,假舟可以渡江河,它比只知道君主個人抓權專制搞一言堂的帝王政治水平要高多了,屬於A級大政治家。唐初,百廢待興,不生事,為民間休生養息,不將奪權的動亂髮展到社會和民間,是正確的治理方式。選擇一個無能為力不折騰的繼承人,遠比一個偉大的領導人如隋朝楊廣好。這就是選能聽到臣下意見的,遠比選一個聰明的繼承人更少集權更能利用文官政府的集體智慧,更利於國家治理的原因。
而經過李治武則天的治理,社會經濟和人囗得到了一定的恢復,百姓吃住穿用生活條件有所提高,嬰幼兒死亡率有較大的下降。為大唐盛世的到來創造了條件。
李世民是對不起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殺人少,不將動亂髮展到民間社會,能充分發揮文官集團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因此才能被評為明君。
-
15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做大事不拘小節。任何人都有錯誤。職位越高錯誤的危害越大。
之前說過了小義和大義的區別。如果李世民小義,讓太子建成即位,那被殺的可能是自己。而且跟隨自己的一幫人都要倒黴。李世民的團隊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透過極端手段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貪戀小的義氣,就成就不了大事。殺死侄子是斷了內亂的後患。至於女人不殺也不能放出去,對於李世民來說並非貪戀女色之人。
歷史上很多事情都是不近人情。唐太宗玄武門之變。唐後代還有更亂的,宋祖宋宗燭光斧影。明成祖奪侄子皇位。成吉思汗的濫殺無辜。
對待這些人的錯誤要看到歷史人物的侷限性。他們是人不是神,並不是完美的。同時更要看他們的先進性。他們的功勞和貢獻。自古以來瑕不掩瑜。
————換個角度,你是李世民,你面對團隊建議誅殺太子建成。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
16 # 欣鳴61276164
第一,李世民奪取皇位後,建立了貞觀之治,換取了漢史的地位及榮耀。第二,說他奸母淫嫂更是無稽之談,當時風俗如此,何來強迫一說。
-
17 # 策牧銀河
至古云~勝者王侯敗者賊,能在皇室生存下去的只有一種人,殺伐果決!
皇室歷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戰場,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拿到大寶之位,阻止的人就是敵人,同時你也是別人的敵人,可以說大唐朝的半壁江山都是秦王李世民打下來的,他怎能允許給他人做嫁衣
-
18 # 房產老男孩
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用在大唐最為合適!李世民殺兇逼父而得帝位,武則天殺李唐皇室,趕走兒子當上皇帝,李隆基為保住帝位殺死太平公主,唐肅宗為保住皇位和李隆基反目等等!大唐在皇位的爭奪上,就是優勝劣汰的法則!
李世民和李建成在爭奪皇權過程中,以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失敗而告終!當然這也波及到了兩人的子女妻妾,而對其部下影響不是太大,換個主子而已。比如魏徵,跟著李世民成就了彼此的一世英名!
大唐建立初期,在朝堂上李世民的功勳無疑比李建成更大一些,更有威信,所以李世民籠絡的文臣武將都是一些厲害的角色。李建成身為太子,未來帝國的接班人,卻妄想透過陰謀詭計剝奪李世民的兵權,讓其部下,戰損在對敵征戰中。
不過這事兒還沒來得及開展就被李世民及其部將給宰了。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李世民的及其部下難逃一死!畢竟兩人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所以李世民選擇先下手為強,成為了歷史性的選擇!
李世民殺兄霸嫂,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時代,其實也是給了這些女人一條活路。雖然她們可以選擇自盡,但是並沒有,表明她們對李世民還是順從和認可的!
李世民在玄武門政變後默許部下殺死侄兒也是給他們一個交代,所謂斬草除根在帝王時代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則養虎為患,終成大禍!
當然,無論怎麼說這些都是李世民私生活裡的汙點,也無需洗白!更何況瑕不掩瑜,李世民的政績未歷代統治者所敬仰!
滅突厥,打高句麗,同樣是打高句麗未盡全功,甚至可以說是失敗了,隋煬帝卻亡國了;但是李世民勵精圖治在打高句麗後並沒有因此而引發大規模農民起義而亡國,相反,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帝國的國力是冉冉升起,讓周邊民族和國家為之傾倒!稱之為天可汗!
李世民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既善用民力建設國家,又善於休養生息,唐朝人口從唐初的180萬戶恢復到380萬戶左右。文臣武將能夠人盡其能,物盡其才,如此開明的君主,開明的社會風氣也是歷代罕見的。
李世民個人私生活問題比起豐功偉績來說,確實不值得一提!
很多人喜歡拿隋煬帝和李世民來對比,二人是一個級別的嗎?一個是亡國暴君級別的敗家子,一個是治世明君!
-
19 # 莫遇559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對君主我們只好用君主的標準來評價他,那麼,殺兄殺子,都只能算是小節了。
李世民最大的貢獻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用最小的代價迅速結束內戰。第二個,就是用極小的代價迅速贏得外戰。這兩個,每一個都非等閒之輩所能企及。
內戰一旦開始,若非有英明之君應時而崛起,就可能曠持日久地持續下去,這對國家和人民的傷害極其巨大。李世民是天生的戰術天才,他總是能以很少的兵力迅速打贏戰役,而且是打殲滅戰,不是打擊潰戰。你可以對比一下曹操,曹操動輒出動幾十萬大軍,打上一年半載,好不容易打贏了,卻打成了擊潰戰。幾十萬大軍對峙上幾個月,周圍的百姓不勝其擾,人丁星散。曹操曾經感嘆漢末華人口損失之大,他自己不善戰,其它的軍閥更不善戰,大家主要是打消耗戰,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對外戰爭,李二小子贏的更精彩。他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代價打敗了東突厥,一舉解決了唐朝的外患問題。有人說他贏的幸運,這裡頭的確有幸運的成分,但主要原因還是他善戰。
當然,驕兵必敗,李世民對高麗的戰爭進行的很不順利,取得的教訓怕是多過成效。高麗人拒絕野戰,堅持防守,讓李世民幾乎無計可施。勞師遠征,自己又準備不足,碰一鼻子灰是難免的。
後人平價李世民,往往少談軍事,多談內政,認為他胸襟開闊,善於納諫,治國有方,等等。在我看來,這是嚴重過譽了。李世民的內政雖無大過,但是乏善可陳。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對於奠基一個偉大的國家,更缺少最起碼的深謀遠慮。
唐繼隋,開科舉。天下士人紛紛前來應試,李世民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褠中矣。這話說的輕佻而且短視。讀書人紛紛應試入仕,擠佔了原本屬於關隴士民的位置,可是,這些讀書人只會讀書寫詩,不能上馬提刀;他們或許是才人,但絕非英雄。這個惡果幾十年後就顯露出來了。安祿山提兵造反,幫助唐家守天下的,是石壕吏和被石壕吏所驅使的老翁老媼們。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幫不上什麼忙。杜甫應該屬於所謂的褠中英雄之一,但是,面對兇惡的石壕吏,他一聲也不敢吭。
河朔軍兵為什麼甘心情願跟隨安祿山造反?國家開科取仕,他們感到自己已經被拋棄了。
說起來,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崇文抑武傳統,也是從李二小子這裡開始的。崇文抑武之後,中原兵將,就很少再有打出塞外的膽氣了。
-
20 # 不羨鴛鴦只羨仙10
李世民獲取皇位的過程的確為人們所不齒,也是其一生的汙點,但李世民很有作為,開創了大唐盛世的基石,確為一代名君,唐朝最偉大的皇帝。如果李建成即位,不可能達到李世民的成就。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李世民多次違反傳統稽核史官的記載,肯定修改了對自己不利的史料。至於霸佔兄弟們的老婆,對有胡人血統的李家而言,當時是極其正常的。逼父退位,應該是有的,因為李淵當時正值壯年,太上皇當了九年,正常情況應該不會主動退位。
其實對於老百姓來說,誰接班當皇帝是皇家的內部事務,只要對百姓好,大家過上好日子就行了,正統不正統有又何干?
回覆列表
噁心,他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大唐,惠及多少百姓,就現在世界都知道,咋就不說呢。儒真她媽的酸臭不堪,皇帝之子,生來就是為爭奪權利的犧牲品,怪你蠢怪你生在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