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釣魚人老高
-
2 # 啊峰愛釣魚
野釣,怎麼找釣位,該如何有效的去找,這一直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那麼到底該如何尋找適合垂釣的位置?這裡,我也說說平常在垂釣過程中的一些經歷吧!而這樣的釣位,基本也算是一些魚道所在吧,下面我就說上一說!
一,河道釣位尋找!河道,釣魚人比較喜歡的釣點,因為河道存在著許多的便利之處,也是最為常見的野釣水域!那麼河道的釣位該怎麼找?
河道釣位第一選擇,縱橫交錯的岔口位置。因為河道本就四通八達,那麼在這基礎上,多河交匯點才是最佳選擇!河道第二位置選擇,浮草較多的位置,窩點選擇浮草邊上,要麼就是河道整治得人工花壇邊上!河道第三位置選擇,主流中的各灣子,以及河道邊的樹蔭邊,凡是落葉容易積累之地!二,水庫釣位選擇!野釣中,庫釣絕對會是一個非常舒服的選擇,而水庫的釣位同樣也是頭疼的,畢竟水面過大,而且地形複雜,不過水庫也同樣比較好找,因為基本都是通的!
-
3 # 大別山小農人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其實也適用於釣魚領域,水裡本來沒有魚道,魚遊多了就形成了魚道,魚道是個什麼東西?就像我們在陸地上走的馬路,魚在水裡也會按一定的路線進行巡遊,而這些路線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也可能是長久不變的。而作為釣魚人,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在為魚獲而發愁,如果能找到魚道的話,在魚道上面釣魚,那麼魚獲肯定非常好,不管怎麼釣都能中魚。也就是有的釣友經常會遇到的情況,總會有那麼一兩個釣友魚獲是非常好的,可能就是找到魚道了,那麼釣魚怎麼找魚道呢?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根據魚的趨安全性找魚道魚的趨利避害特徵:自然水域的魚,是處於食物鏈的底端,雖然能捕食其它微生物或者小蝦米等動物,但也是有天敵的,比如一些猛禽,水裡的動物,甚至是陸地上的動物都能捕捉到魚類。而且現在隨著人類的不斷影響,也在威脅這魚類的生存空間,所以魚類對安全的意識是有增無減,尤其是體型大的魚,在平時巡遊或者覓食的時候,總是顧及安全問題,就算是到嘴的食物也會去試探一下的。那麼根據這種情況,就要找魚認為是安全的地方,應該就是魚道了,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找深淺結合處:就是淺水處和深水處的過度地帶,一般食物都是存在淺水處的,深水處即使有食物,也會被眾多的魚類吃掉,因為深水處更安全,魚也都會呆在這裡。所以魚往淺水處遊走覓食的時候,都是會沿著深淺結合的地方走,這樣既能找到吃的,又能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時間游到深水處躲避,兩全其美,所以深淺結合處就是常見的魚道了。
找有坎的地方:這種地形通常在水庫,或者山地丘陵地帶的水域比較常見,也是長時間才能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會有很長的路線,魚也會藉著這個坎,游到其它地方覓食或者巡遊。但是這個坎對魚來說也是有安全等級之分的,從陸地上來說,一般水裡的坎,一道坎是在淺水處,對魚來說比較危險,而二道坎,水深合適,對魚來說也比較安全,那麼就會成為它的魚道。而更深的坎雖然安全,但是沒有吃的。
找不平之處:如果是一些平原水庫,或者是一些常見的野塘,沒有這麼多的高低落差,水底地形地勢也比較單一,那麼就要找不平的地方,比如:水底有坑窪的地方,即使是一處亂石堆,甚至是一塊大石頭,也會為魚類提供安全的屏障,那麼就會有可能成為魚道的一部分。
二、根據魚的趨溫性找魚道低溫中趨正常溫度:一般在冬季或者早春仲春的時候比較常見,就是在晴天的時候,本來氣溫和水溫是比較低的,但是在陽光的照射下,水溫逐漸上升,那麼魚就會感知到這一變化,就會紛紛游到溫度高的地方。但是這並不是屬於高溫的情形,而是屬於正常的溫度,因為魚的適宜生存溫度就是在十幾度至二十幾度之間。而如果能在水中找到這樣的水溫層,就等於找到了魚道了,但是有時候在表層可能釣不到魚,因為魚可能不開口或者感知到危險的存在。
趨高溫的情況:對於一些淡水魚種而言,它們也是喜歡高溫的,比如:草魚,鰱鱅,或者黑魚等,就要在盛夏的時候作釣,條件允許下,還要在正午高溫的時候出釣才好釣。草魚在夏季的生長速度是最快的,而高溫也會使得水中的浮游生物,藻類迅速生長,那麼鰱鱅就會不斷的吸食,黑魚也會在正午時分瘋狂捕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釣友寧願曬黑,也要去路亞黑魚。
趨低溫的情況:某些淡水魚類還是比較適應低溫的,這裡的低溫主要是相對的低溫,而不是冬季的低溫。比如:鯰魚就屬於此類,因為它們的眼睛已經退化了,主要是透過觸角來捕食生存,它們對光線非常敏感,在白天的時候也不願意活動,所以就在夜晚的時候捕食,但是晚上相對溫度就低。所以可以尋找一些溫度低的地方,光線暗的地方下杆釣鯰魚,這裡就是它們的魚道了。
三、根據魚的趨食性找魚道趨食性的理解:人類尚且以食物為天,魚更是如此,可以說魚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為了食物而奔波,那麼有食物的地方,就會成為魚類聚集和逗留的魚道了。而這類食物,通常以天然堆積的或者經常性的臨時掉落的地方為主。
下風向的魚道:風是屬於外力的影響,它能將陸地上的食物帶到水面上,諸如草籽,有機碎屑等,都會隨著風到處跑,當風吹到水面的下風向的時候,會遇到陸地上植被的阻擋,風力減弱,攜帶物就會掉落到水面,或者風會將其它地方的食物聚集在下風向,那麼就會因食物而形成魚道。
四、根據魚的趨氧性找魚道趨氧性的理解:人類是需要呼吸的,但是水裡的魚同樣需要呼吸,只不過它呼吸的是水體中的氧氣,透過魚鰓的過濾吸收氧氣,所以水體中含氧量的多少,就決定了魚類會往哪裡遊動了,那麼魚道就在哪裡。
入水口的魚道:在一些河流或者水庫,會有一些入水口,新注入的水體會增加水中的含氧量,而且流動水體的互相融合也會增加水和空氣的接觸頻率,水體溶氧量就高。那麼魚就會往入水口處遊,一方面是能呼吸氧氣,增加活性,另一方面,也能找到更多的食物,尤其是在一些肥水水域,所以入水口便是魚道的所在。
最後總結魚道說起來的確是有點玄的東西,因為它在水裡看不見,也摸不著,但還是有一點規律可循的,因為魚的生存是受環境制約的。所以要考慮到魚對安全的顧慮,找深淺結合處,有坎的地方,水底不平的地方;根據魚的趨溫性特徵,找物件魚適合生存的水穩層;根據魚的趨食性特徵,找到食物分佈多的地方,水草區,樹下,下風向;根據魚的趨氧性特徵,找到水域的入水口處,這些都是正常的魚道所在,萬變不離其宗,即使魚情水情變化了,但是隻要把握住核心要義,就能找到魚道。
-
4 # 姚老道
什麼是魚道?釣魚領域的“魚道”概念有兩種說法:
其一,魚按照固定線路來來回回遊弋,這條固定線路就是魚道,是一條“線”。其二,魚會經常性地、高頻率地去一些固定場所遊弋,如水草區、水底障礙區等,這些“區域”叫魚道。是“面”而不是“線”!那麼,這兩種說法哪種才是真正的“魚道”呢?釣魚人對“魚道”之說存在哪些誤解?如何找到真正的魚道?
這就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從相對科學的層面解釋“魚道”、消除誤解,也正好能回答題主的問題!
科學解釋本義:水利施工建“魚道”,洄游才走“一條線”“魚道”這種說法起初並不是釣魚領域的名詞,本義與釣魚相差甚遠!
魚道:
人類的現代生產、生活行為需要修建各種水利設施,攔河大壩是最常見的水利設施之一,修建攔河大壩時需要切斷河流,開啟閘門時水流才得以恢復,這就會影響河流中定期、定向洄游的魚類。
有的魚類需要遊向上遊產卵,大壩的修建就阻斷了洄游魚類的洄游路線,對它們的種群延續產生很大影響,後來就在大壩兩側專門修建一條供洄游魚類遊過的通道,這個通道才叫“魚道”!這與釣魚領域所說的魚道相差甚遠!
魚行一條線:
不論是出於對魚類的保護還是出於研究魚類行為而做出的對魚類活動的跟蹤、觀察都顯示:洄游魚類的洄游活動才會沿固定路線遊動,而且是大規模的、前赴後繼地沿同一條路線遊、同一個方向遊動!
針對魚類的洄游活動科學界尚且不知道具體的深層原因,產卵僅是表象,即使有別的合適的產卵區域,特定洄游魚類也還是會遊向它們認定的那個地方產卵,這種大跨度的地理位置上的遷徙,魚類靠的是什麼記憶位置、標記位置、固定線路?這一切都還是爭論的話題!我們普通的淡水領域的常見淡水魚壓根兒就沒這個能力將遊動的線路固定下來!
魚溜邊:
然而,很多釣魚人會提到魚的溜邊現象,黑坑剛放的魚,若岸邊是規則“線”狀障礙物,魚就會沿這條“線”遊動,這怎麼解釋?這種行為只是短暫的,魚一旦習慣了這種水域環境,馬上就會離岸而去,並不是長期的規律!在自然水域中,魚早就習慣了水底的各種環境,便不再沿固定的水底邊緣“線”遊動,但卻會去這條“線”處覓食、躲避危險!是正常的、休閒性的遊動,會經常聚集於此,但不會在此處沿一條線遊動。
綜上:
如果釣魚領域真有魚道之說的話,第二種說法才更真實!釣魚人都知道魚有喜歡棲息的地方,有喜歡覓食的地方,這些活動區域才是我們要找的“魚道”,但是,魚在這些區域內的活動是雜亂無章的,並不會沿一條線活動。
既然魚按“區域”集中活動,找到了這些“區域”也就找到了真正的魚道下面要談的內容,釣魚人應該都很熟悉了,這些內容大都是被冠以“魚道”的知識教給大家的,說這些地方就是“魚道”,說找到了這些魚經過的線路,爆護就不難了!實際上哪裡是什麼線路,就是魚愛活動的區域罷了!
①鏵尖凸出,該區域更靠近岸邊,食物更豐富
鏵尖這種釣位被談論的最多,幾乎所有談論的出發點都是以“魚行一條線”的理論為出發點的,然而卻沒有任何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一點,生物學教授的遙感監測也沒辦法證明這一點。
沒錯,鏵尖處確實是好釣位,原因再簡單不過,鏵尖處更靠近岸邊,鏵尖處多會使水面變窄,食物更豐富,游魚相對更集中而已,別無它因!
②坎位很陡,坎底容易沉積食物,也是避險好地方
有個二道坎理論被釣魚人談論的最多,就是很陡的坎位,坎下一馬平川,坎上水淺,往前一步是“深淵”,坎下水卻很深,認為魚會沿著坎底的一條線活動!
實際上魚是不願長期靠近坎位邊緣活動的,去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尋食物,坎底是食物最豐富的地方,岸上食物大都會被沖刷到此,坎底又比較平坦,食物會堆積在這種地方。
但是,一些枯枝爛葉,人類扔的各種垃圾也都會聚集於此,這樣的區域便會腐質豐富,很容易水質差,水底缺氧,所以魚類來此活動也都是臨時性的,不會長期聚集於此,但這個地方卻是魚類躲避危險的好地方,一旦受到驚嚇,坎底往往能躲一群魚,捕魚人應該都懂這一點。
魚會有趨邊活動的特點,這裡說的“邊”是邊緣的意思,而不是特指“岸邊”!
所以,不論是規則的還是不規則的岸邊障礙和水底障礙物的周圍都是魚類喜歡活動的區域,比如,橋墩旁,沉船旁,碎石區,枯枝木樁旁等等,都是釣魚的好釣位。
④一些區域天然就是食物豐富的地方
最出名的就是水草區,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水草區是魚類最集中活動的一個區域,即使有些魚類不喜歡待在水草中央,也會選擇離水草區不遠的區域活動!畢竟水草區食物太豐富了,水生植物、水生動物、浮游生物都很豐富。
還有就是回灣區,回灣區也是因食物豐富而出名的釣位,同時水面又相對安靜,垂釣更容易。還有一些岸上障礙區,如大樹下,莊稼旁,都是因食物而得來的好釣位。
綜上:
綜合全文,魚道是一個區域,是“面”而不是“線”,這種說法才更有實際意義,也才更容易被釣魚人接受和理解,所以,魚道之說並沒有那麼玄乎,別把它想的太複雜了。
-END-
-
5 # 小瑄釣魚
本期的問題是:“鳥有鳥道,魚有魚道”,釣魚如何找魚道?
魚類一般都會從它們的棲息區到覓食區進行往復活動,並且這種活動是有規律可尋的,其活動路線就被人們稱為“魚道”。魚道和垂釣水域的地形及魚的習性都有關係,找到魚道,並在此處設定釣點,自然容易爆護。接下來我將從魚道的特點、魚道的種類、如何尋找魚道這三點來做解答。
第一點:魚道都具有哪些特點?1.魚道一般為魚的棲息場所
不同的魚種都有自己獨特的棲息場所,比如像鯰魚和黑魚喜弱光,就愛生活在洞穴或亂石堆中,而鯉魚膽子小,就喜歡躲在雜草叢生的水底。其次季節變化也會導致魚的棲息場所發生改變,所以要找魚道,首先就要結合魚的習性及季節的特點找到魚的棲息地。
2.魚道大多在魚的攝食水域
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食物,魚為了獲得食物,它們也會從棲息的地方游到食物多的水域進行攝食,像水草比較茂盛的水域、洗菜淘米的地方、進出水口,都有可能是魚群比較密集的地方,所以魚道可能也在此處。
3.魚道一般是魚的洄游路線
魚類一般都有比較固定的洄游路線,像黃河裡的刀魚每年到了一定的季節,都會在黃河跟大海這兩邊的水域之間進行往返洄游。而河道里面的魚也有相似的洄游路線,比如水域的狹窄處,堤岸的凸起處都是魚的必經之路,也就是所謂的魚道。
第二點:魚道基本可分為哪幾類?1.明道
明道是人們一眼就能認出的魚道,比如平整河岸的凸出部位、伸向水中的半島前端、方形坑塘的腰部、野水溝渠有草的邊緣等,這些都是魚類經常活動的路線,比較容易辨認。
2.暗道
暗道是指人們在岸上無法看出的魚道,像水庫被淹沒的舊河道,江河湖水底地形變異的地段,水下的斜坡和深溝,或者是由於人工開挖,地勢不太平整的魚塘等,都可稱為暗道。
第三點:如何尋找魚道?1.根據魚種的棲息習慣找魚道
每一種魚的棲息習慣都不盡相同,即使把它們放到同一個水域中養殖,也不一定會全部混住在一起。比如黑魚、鱔魚、鯰魚這些水體底層棲息性魚類,一般就潛伏在水底的泥層中或者是洞穴裡,但草魚就是水體中下層魚類,很愛吃草,一般就喜歡棲息在水草豐茂的水域。如果要找尋目標魚的魚道,就得搞懂它們的棲息習慣,然後對症下藥。
2.根據魚食投放的位置找魚道
魚道一般在魚的攝食水域,所以我們就可以根據魚食的投放位置來尋找魚道。比如我們在一些人工養殖的魚塘旁釣魚時,就可詢問魚塘的管理人員在哪裡投放飼料,我們找到這些位置再下竿,其效果肯定不錯。其次在野外,有些釣點是老位置,很多釣魚人會在此處頻繁的打窩,這裡的食物肯定很豐富,自然是魚兒的必經之地。
3.根據魚類遷移的規律找魚道
魚類都有趨溫、趨氧、趨食的特性,為了找到更符合自己生存的水域,或者是為了繁殖產卵它們就會經常遷移。像鯽魚、鯉魚在四五月份的時候為尋找合適的產卵地就會發生遷移,而產卵之後六月份左右,鯽魚、鯉魚一般不再遷移,會在產卵地附近瘋狂攝食,接著等到七月份,由於天氣太熱,鯽魚、鯉魚都會遷移至深水。所以根據目標魚遷移的規律則可在相應的季節尋找魚道。
最後總結魚道一般具有三個特點:魚道一般為魚的棲息場所、魚道大多在魚的攝食水域、魚道一般是魚的洄游路線,其次魚道的種類基本可分為明道與暗道。要尋找魚道可從魚種的棲息習慣、魚食投放的位置、魚類遷移的規律這三個方向來尋找。
-
6 # 崀山白雲
愛好釣魚的鄉下老農說到“鳥有鳥道,魚有魚道”。筆者不知是否確有其事,現如今全民強調生態保護,打鳥不可取。那些釣公們認定,只要能看準魚道還怕釣不到魚麼?當然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有更多的休閒娛樂方式,大多數老人年輕時勞碌一輩子,等到老了,子女家庭幸福,事業有成,老人們自己可以放下肩上的擔子,輕輕鬆鬆度過老年享受時光,老年人打發時間修養保健方式有許多種:下棋、打牌,或者跟團旅遊,除此還可以選擇能考驗耐力的活動,比如釣魚。釣魚老農提醒,釣魚時先要屏聲靜氣,耐著性子靜靜坐在岸邊,等著魚兒上鉤。當然不光老年人,年輕人在煩躁的工作生活壓力之餘,也可以選擇到河邊釣魚,至於有沒有收穫能不能釣到魚,靜靜思考一番也是好的。筆者經常在河邊散步,看到不少退休老人或一兩個、或兩三人、也有單獨行動的,經常到河邊釣魚,大爺大叔們每次釣魚回家都十分高興,畢竟有免費的原生態新鮮河魚肉吃,釣魚多的話,還可以往親戚朋友家送。我驚訝於大爺大叔的垂釣技術,每次都能滿載而歸,但是大爺大叔卻笑笑:鳥有鳥道,魚有魚道,這算不了什麼,每個人細心研究一段時間後,摸清楚魚類的生活習性,想要釣不到魚都不行,關鍵是要找準“魚道”,而這魚道正是魚類固定覓食路線,找準魚道,魚兒連連上鉤咬釣。說到魚道分為自然魚道和人工魚道,尋找自然魚道就是要摸清魚類生活習性,像鯽魚,一般有水的地方就能找到鯽魚的影子,鯽魚個頭小,也比較膽小,所以鯽魚一般躲在一些有障礙物處,特別是水底有水草、樹枝等地方,以及凹凸不平處、匯水處都比較容易釣到鯽魚。草魚更喜歡在有落葉和水草多的地方,要是岸邊有深入水面的蘆葦、水草地域,這就極有可能是草魚的魚道。鯉魚本身狡猾,在水域較複雜的地方容易釣到鯉魚,像水底有深溝、離深水較近的水域就是鯉魚的魚道。說過的這幾種屬於自然魚道,接下來說人工魚道,是人類為了保護魚類生存環境,在魚類經常出現的地方為其製造供魚棲身的窩點。我們會在一些水庫邊緣,看到一些漂浮的標杆,或者是攔網,攔截水面漂浮雜物,為魚兒提供食物,長此以往,就會有魚類來覓食,久而久之就成了魚道。不過除上面所說魚道,尋找魚道還是有規律的,像“漲水找渠,退水找壑”,就是漲水時節,去淹沒的溝渠尋找魚道,;退水時節,到老河道去尋找,有這些尋找魚道知識,即使不用多少誘餌,也能讓不很老練的釣公釣到魚,不過上面說的都是比較普遍的情況,還有很多其它特殊因素影響著魚的洄游路線,例如氣溫、含氧量、食物源等等。所以垂釣者在實際操作中,要從多方面考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7 # 一筆一杆一生
鳥有鳥道,魚有魚道,釣魚人如何尋找魚道?關於這個問題,要根據天氣的不同,季節的不同,水情的不同,魚在水中的巡遊覓食路線也不同,但主要的巡遊覓食路線改變不大。
如何尋找魚道?首先你要知道魚在水中生活的習性,水中的魚和人一樣,一生都是為了吃而忙碌著。釣魚人所到一片水域,首先要環視水中有沒有水草?因為這個地方天然食物比較多,水中的魚都會在這些地方巡遊覓食,環視水中有沒有翻倒的樹木?有沒有被淹沒的灌木叢?因為這些地方,可以藏身躲避天敵,詢問水中有沒有亂石堆的地方和建築垃圾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是魚,在水中巡遊覓食時藏身和歇息的地方。水底深淺結合部和水底有溝坎的地方,都是魚巡遊的路線和藏身之所。
綜上所述,水中有天然食物的地方,有天然的庇護所,有溝坎,有堆積物,障礙物。把這些地方勾勒起來就是魚巡遊覓食的魚道,垂釣時把釣點只要設在魚巡遊的線路上,就已經事半功倍了!
-
8 # 釣魚宮少
魚道就是魚經常出沒的地方,找魚道注意以下幾點,釣魚會收穫滿滿,
①有水草的地方,水草裡會生長各種昆蟲,昆蟲是魚口的美食,魚兒會經常在這裡吃昆蟲,水草在陽臺的照射下,會產生氧氣,充足的氧氣也是魚兒所需要的,再一水草能給魚兒安全,水草成為魚兒的保護傘,所以有句常言,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
②進水口,除了水草邊還有進水口,進水口指的是水庫,江河進水的地方,所謂死魚隨波逐流,活魚逆流而上,進水處會聚集魚兒,流水也能產生氧氣,另外流水可以給魚兒帶來更多的食物,所以進入口是魚口聚集的地方!
③鏵尖,亂石堆,鏵尖就是水庫,江河,湖泊突出的地方,水底有一定的落差,魚兒會隨岸邊遊走,左右的魚兒都會在鏵尖處停留片刻,亂石堆就是水底高低不平,有大塊亂石,亂石可以躲避各種危險,所以魚兒也會選擇亂石雄,石堆還會有小魚蝦,小魚蝦也會是大個體魚的美食,所以亂石堆,鏵尖也是魚兒常居住的地方,
④岸邊有樹,水中有倒樹,有些地方岸邊有樹,樹上會開花結果,開的花,結的果實落水裡,也給魚兒提供了美食,樹上還會有蟲子,小鳥的糞便,這都可以給魚兒豐富美食,倒樹可以給魚兒抵擋天敵,這都是魚道,
-
9 # 貓了個咪260621430
鳥有鳥道,魚有魚到。要想魚獲多,釣魚人需要邊釣邊摸索,如果是活水垂釣,水流喘急可找水面開闊處的回水灣,那是魚兒棲息覓食的好地方。大水庫作釣,要找凸起處,水深3,4米,那是魚兒必經之路,在那打個窩子上不錯的選擇。黑坑作釣,長方形水面選中間,正方形水面選四角,不規則水面選凸起處,一般差不了。
-
10 # 熱風路亞
什麼是魚道?自然水域中的魚類有固定的覓食和休息路線,所謂魚道就是魚類的覓食迅遊路線。魚道與自然水域的水情和水下地貌大有關係,有的釣友說,魚道內含玄機,一般人是難以找到的。其實不然,魚道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難尋。只要掌握了魚的習性和自然水域的基本情況,也就大至找到了魚道。比如說我們經常說的釣魚要釣草,因為水草是魚覓食和躲避天敵的場所,或者說找障礙物等等等,都是根據與的習性來的。下面簡單說下各種魚類的魚道到底什麼樣,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鯉魚
鯉魚是底層魚類,食譜廣泛葷素兼進,常拱泥攝食,水底哪裡有食物那裡就有它的身影。但鯉魚生性狡猾多疑,在進食時也時刻不忘安全,經常選擇能進退自如的地方覓食。所以釣鯉魚要選水下地形複雜、離深水較近的水域,或水底深淺交界處、水底有深溝、楞坎的地方做釣點。這些地方是鯉魚喜歡聚集覓食的水域,也是鯉魚的魚道。
二、草魚
草魚是中下層魚類,喜歡在被水淹沒的淺灘草地、泛水區及水草叢生的湖泊、河道中生存。草魚進食量較大,在夏季往往要吃進自身體重三倍的食物。可以說草魚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都在為找食而奔忙。草魚對水下地形、地貌的依賴性不大,卻對岸邊有伸入水面的樹木、蘆葦、水草的水面情有獨鍾。有落葉和水草的地方都是天然窩子,這就是草魚的魚道。
三、鯽魚
鯽魚屬於中下層魚類,生性膽小,雜食。由於體型小而且膽小,經常躲避在各種障礙出。比如水草中、石頭旁邊、橋墩下。有障礙的地方都是鯽魚的藏身地點。
四、鯰魚
鯰魚屬於食肉性魚種,在水下以捕食小魚小蟲為食,哪裡有成群遊動的小魚那裡就是大口鯰魚的魚道。水庫都擔當著蓄水灌溉的功能,每年水庫放水後會出現大量灘塗,這些地方有的被農民開發利用種一茬莊稼,餘下的地方任其長滿雜草。當水庫開始蓄水時,這些地方就成了魚兒的天然糧倉,它們會成群隊來覓食、遊玩,也必然引來大口鯰,所以庫釣大口鯰就選有水淹過的農田、灘塗的地方做釣點。
五、人造魚道
人工魚道是在有魚出沒的地方定點打窩,人為地製造出有利於魚類進食的環境。受條件反射,魚兒每天都會來光顧。在一些大中型水庫岸邊,有時可見一根根標杆在漂浮,這就是人工魚道;也有的在水庫設攔網,水面的漂浮物被攔截,近處形成豐富的食物區,魚兒常來此覓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魚道。
魚的洄游路線受季節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與影響,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這就要求釣友在設釣點過程中遵循不同魚類的生存習性,尋找真正的“魚道”,巧施釣技,滿屢而歸。
-
11 # 青哥野釣
魚道是由魚的生存習性決定的,與自然水域的水情和水下地貌大有關係。釣友們都知道,魚類為了生存、繁殖需要覓食和棲息,每天往返覓食地與棲息地都有一定的規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洄游路線,我們把這條路線稱作“魚道”。魚道,就是供魚類洄游的通道。一般來講,魚道大體上分為明、暗、陰暗相間三種情況。所謂“明”是指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魚道。如江河的“龍口”、“褲襠汊”;平整河岸的凸出部位,伸向水中的半島前端;方形坑塘的四邊,長形坑塘的腰部;野水溝渠靠近有草的邊緣等。“暗”是指人在岸上用肉眼無法看出的那一種。如水庫被淹沒的舊河道;江、河、湖水底地形變異的地段;水下的斜坡和深溝等。“明暗相間”是指若明若暗的那一類。如江河湖中深水與淺水的交界處;水庫閘口兩邊的導水壩下等。在自然水域中釣魚,每個釣友都想把釣點設在魚道上,那麼怎樣才能找到魚道呢?有的釣友說,魚道內含玄機,一般人是難以找到的。其實不然,魚道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難尋。因為人以食為天,魚也是如此。你只要掌握了魚的習性和自然水域的基本情況,也就大至找到了魚道。鯉魚的魚道
鯉魚是淡水魚類中智商較高的一種底層魚類,它吻骨發達,食譜廣泛葷素兼進,常拱泥攝食,水底哪裡有食物那裡就有它的身影。但鯉魚生性狡滑多疑,在進食時也時刻不忘安全,經常選擇能進退自如的地方覓食。所以釣鯉魚要選水下地形複雜、離深水較近的水域,或水底深淺交界處、水底有深溝、楞坎的地方做釣點。這些地方是鯉魚喜歡聚集覓食的水域,也是鯉魚的魚道。
草魚的魚道
草魚是中下層魚類,屬於智商較低的一種魚,喜歡在被水淹沒的淺灘草地、泛水區及水草叢生的湖泊、河道中生存。草魚進食量較大,在夏季往往要吃進自身體重三倍的食物。可以說草魚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都在為找食而奔忙。草魚對水下地形、地貌的依賴性不大,卻對岸邊有伸入水面的樹木、蘆葦、水草的水面情有獨鍾。有落葉和水草的地方都是天然窩子,這就是草魚的魚道。鯰魚的魚道
大口鯰魚屬於食肉性魚種,在水下以捕食小魚小蟲為食,哪裡有成群遊動的小魚那裡就是大口鯰魚的魚道。水庫都擔當著蓄水灌溉的功能,每年水庫放水後會出現大量灘塗,這些地方有的被農民開發利用種一茬莊稼,餘下的地方任其長滿雜草。當水庫開始蓄水時,這些地方就成了魚兒的天然糧倉,它們會成群隊來覓食、遊玩,也必然引來大口鯰,所以庫釣大口鯰就選有水淹過的農田、灘塗的地方做釣點。
人工魚道
人工魚道是在有魚出沒的地方定點打窩,人為地製造出有利於魚類進食的環境。受條件反射,魚兒每天都會來光顧。在一些大中型水庫岸邊,有時可見一根根標杆在漂浮,這就是人工魚道;也有的在水庫設攔網,水面的漂浮物被攔截,近處形成豐富的食物區,魚兒常來此覓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魚道。魚道受季節、氣溫、含氧量、食物源、魚種以及水情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與影響,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這就要求釣友在設釣點過程中遵循不同魚類的生存習性,尋找真正的“魚道”,巧施釣技,滿載而歸。
-
12 # 魚唇痴漢
魚道聽起來難以琢磨其實很簡單,魚道顧名思義魚巡遊的路線,從本質上理解就是野生魚類尋找食物所經過的路線,野釣尋找魚道也是從這個點上去推斷的。
比如華尖,以華尖為分界線把水分為上游和下游,水流會把上游的食物衝向下游在經過華尖處會形成一股渦流讓食物快速沉底,所以華尖下游要比上游好釣。
回水,在野河水流急的地方到處都能找到一些回水水面,河中的食物在經過回水時會慢慢沉澱,這也是魚類愛光顧的地方。
釣友們可以去找那種有飯館的,每天都有洗碗水流入江河的地方,那種地方必有大物。前提是水質不能太差。
還有一種就是湖面長有水生植物的,不是水裡是水面那種(水葫蘆除外),哪裡被昆蟲啃食的厲害就在哪裡釣,下面絕對是大體型魚最愛光顧的地方。活餌的誘惑遠大於其它食物。
當然也有一些另類的,比如某些果樹下,或者飛禽家禽愛呆的水面,總得來說,魚道就是魚類尋找食物的路線。
-
13 # 時間的流浪者wo
釣位在釣魚活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江河湖庫,還是魚塘黑坑,有時候僅僅是釣位的差別,就能決定魚獲的多少!有時候選對了釣位,釣魚就成了一半!那麼選釣位究竟選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所謂的“魚道”。古人云“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這條條大路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走的一條道。魚也是一樣,在一個水域中,有著無數條道路,但魚卻會根據其繁殖特性、覓食習慣以及在水中洄游的特性等,有一條或者幾條相對固定的路線,這就是所謂的魚道。
如果能找到一片水域中走的魚最多、魚最常走的魚道,餌料下水後,魚來魚往,只要你的餌料稍微能吸引到魚的注意力,那麼上魚還不是簡簡單單了。如果餌料味型再對路一點,吸引力再強一點,爆護不就來了嗎?魚道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玄妙,只要對魚的習性有所瞭解,就可以找到。
一、魚道的種類
魚道的種類主要有三種,分別為明、暗、陰暗相間三種。明道是指我們直觀上就很容易辨認的魚的洄游路線,常見的有:江河的“龍口”、“褲襠汊”、方形黑坑四邊、長方形黑坑腰部、平整河岸的凸出部位,伸向水中的半島前端。暗道則是我們無法從直觀上就可以看的到的,通常水庫被淹沒的舊河道,江河湖水底地形有變異的地方,水下的斜坡和深溝等,都是暗道。理解了明道和暗道,明暗相間就很好理解了,即若明若暗的一類會有路線,常見的有深淺交界處,水庫閘口兩邊的導水壩下等。
二、簡單尋找魚道的方法
魚道的分類說完,我們來說說如何尋找魚道方法。尋找所釣水域水底地形的變化之處,一般情況下在溝河底部比較平整的時候尋找具有凹槽、斜坡或者是鍋狀深坑等地方。如在淺水區尋找時,應注意深坑與深溝,而在深水區域尋找時則應注意高臺與土炕,尤其需要注意坡面與平整面的交界處。
在水面較寬的河道水域尋找時,需注意水域的狹窄地段,而在平整的岸邊尋找時,則應注意凹凸之處。在遇到有多條河流交匯的情況時,應該注意河水拐彎處的深水區域,以及有兩條河流最終匯成一條河流的匯合區域。魚道的尋找方式基本上就是這些了。
找準魚道,間接性的影響著我們的垂釣效率。這個需要我們長期的聯絡總結與積累,魚道找的準。相當於找到了魚的根據地,但是不管什麼方式,都不是一成不變,還要結合實際情況。
-
14 # 我是野釣有約
這個問題是很多釣魚人關注的問題。確確實實的是存在魚道,特別是黑坑,可真實的體現出來。野釣晚秋和冬天,找到魚道,也就是魚窩,魚獲翻幾倍都不成問題,再冷的天也可以爆護,比夏天出魚都好。下面以經驗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
先說一下釣黑坑吧,在以前沒有專門開挖的平掉坑,都是趁以前的老坑作為平釣收費釣點。會有形狀不規則,水底高低不平,這樣的坑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魚道。有些位置的魚出個不停,有些地方釣幾個小時,一條也沒有,就會出現佔位置的情況,嚴重影響到釣友的數量。像這樣的老坑做為黑坑,魚道會在高處,也就是說新放的魚進去以後,魚會尋找坑裡面突出的地方,就是較高的地方圍著轉。每條魚在找到高處之後都會圍著轉幾圈,這就是魚道,只要釣最高的地方或斜坡就會不停的出魚。現在的黑坑都是新挖的,水底比較平整,魚道就沒有那麼明顯,方坑一般坑角會比較存魚。長坑一般在兩頭或者半腰。
野釣找魚道就會比較複雜一些。比如一些進水口,水底暗溝,水底暗坑,陡峭的岸邊。。。。水草茂密,要釣水草稀的地方,水裡沒草,要找水中有障礙物的地方,流水河或大面積的水域,釣陡峭的邊緣。深淺交匯處,深水釣交匯處的淺處,淺水釣交匯處的深處。上面說的這些都是魚道,在其他季節魚會不停的跑著找食物,窩子打在哪裡魚到哪裡。在冬天找到魚道出魚會非常的明顯,比如一些暗坑暗㘬,就會是冬天的魚窩。喜歡的請關注我。每天都會有釣魚選位影片,和魚獲與大家分享
-
15 # 愛釣鯽魚的老哥
魚道是指水中有草的位置,這個草所包括的內容太多,最直接的就是,直接生長在水中的泥上,從水體底部,隨著水溫的變化,慢慢的伸出水面。
這種生長在水下的水草,像是目前是冬至,水下有暗草,釣魚打窩時,窩料可以沉入水下,但釣餌並不一定能沉入水下。此時想好釣,有點困難,但也並不是沒有辦法,可以在釣點的塘埂上挖些土,直接投放到想要打窩的位置,兩三個小時後,再來此打窩,因為有大部分的泥土覆蓋在小的水草上面,等泥水清後,就在泥土上打窩,因為窩料突出,比較的明顯,不但肯上還肯上鉤。
另外就是水花生,經過整個冬天,多數也腐爛變質,只有水下還有根莖,在此人為的掏一個窩子,冬天水溫低時,鯽魚都會藏在水花生下面。這也是鯽魚最喜歡藏身的地方。
近岸有蘆葦的區域,目前都給凍死了,如果你能在蘆葦的邊緣或者在蘆葦叢中掏一個洞,這個位置是最容易藏大鯽魚的,因為這兒暖和,只要Sunny一出,水下沒有風浪,一些小的微生物也願意來此曬陽,鯽魚在此既可以享受到美食,又可以享受Sunny的溫暖。因此,這種區域也是鯽魚最喜歡藏身的地方。
另外也有岸邊有樹的水面 ,秋天時颳大風,一些枯死的樹枝也會在風力的作用下掉落在水下,鯽魚最喜歡在有枝葉的下面逗留,也喜歡啃枯死的樹枝上的快要剝落的殘渣,這些位置也可以說是鯽魚的藏身之處。
還有如農民的菜地附近,會有一些不吃的老的菜埂給扔入塘中,有的根子上還有泥土,有的直接是漂在水面,像這種有雜物的位置,也是鯽魚最喜歡呆的位置。
-
16 # 下一站的幸福4s4Z
我是一個野釣釣魚愛好者,經常會去一些比較人少的地方,河流小河溝裡面垂釣,去了一個陌生的河流如何來,判斷魚道問題,我們先要看地理環境,來找低來判斷魚道所在,如魚道橋頭兩邊是魚必經之路,就是我們說的魚道。橋頭兩邊有障礙物 ,有食物來源,又安全一般的人都不會這些這些地方釣魚,因為一不小心就魚線就會掛住,如下圖可以看出來。
-
17 # 釣魚飛飛
俗語說得好:鳥有鳥道,魚有魚道,找到它們必經之路,在那設下“埋伏”,那它們就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了,魚可以一尾一尾釣上來,爆護機率也大。
以下幾個地方是最藏魚的,找到這樣的地方,我們在那開釣準沒錯:
一:閘口
二:草叢
三:雜物
①閘口
一般閘口處是最藏魚的,我釣魚也喜歡在閘口處,一直收穫還不錯,畢竟閘口處水也深,食物也多,魚就愛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在魚多的地方開釣,釣到它們機率就大了,連竿、爆護也是有機會的,這裡就是所謂的魚道。
②草叢
一般有草叢的地方也是最藏魚的,草叢可以給魚兒提供藏身的地方,可以躲避“天敵”,其次草叢還能提供大量食物給魚兒享用,比如水草的莖,水草上的昆蟲等,這些食物都是魚兒愛吃的,可以藏身,食物又豐富的地方,魚兒自然就喜歡生活在那,我們在這樣的地方開釣,魚獲肯定會好的,草叢就是魚道。
一般有雜物的地方也是最藏魚的,雜物能提供魚兒的藏身,並提供食物,這點和草叢是一樣的,我們只需要在雜物邊下杆,魚兒嗅到食物的味道,它們就會出來覓食了,自然就能釣到它們,爆護也是有機會的,所以雜物多的地方,也是魚道。
總結:魚道是指魚兒的必經之處,就像人類的公路一樣,每天進出都需要經過那裡,我們釣魚想要魚獲好,在魚道處開杆是最明智的,各種連竿,爆護也正常,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了,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的觀看,喜歡的記得點贊,評論,關注哦。
回覆列表
魚道即魚遊弋的通道,不難想象,如果將釣點設定在魚的必經之路,連竿、爆護不是不可能的。回到釣友的問題“鳥有鳥道,魚有魚道,釣魚如何尋找魚道”為準確、全面地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魚道的特點
2、釣魚如何快速、準確地著底魚道
3、幾種常見魚的魚道
魚道的特點字面意思理解,魚道是魚活動、遊弋的路徑,簡單、明瞭,實際中魚道是極其複雜的,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影響因素多:魚道短時間看是有規律可選,長時間而言是不斷變化的,而這正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而至。比如食物因素,只有環境適應,魚是時刻處於覓食狀態的,因此食物在哪裡,魚就會到哪裡,位置不同,魚道自然有區別;比如溶氧量,各個水層的溶氧量並不相同,常見的入水口的水域由近至遠,溶氧量逐漸減少,魚都有趨氧的特點,也會逐氧而至。除此之外,包括水溫、安全性、障礙物等等因素。
魚道隨環境變化:正因為影響魚道的因素多,所以魚道是不多變化的。比如漲水後,魚道整體向外延伸;落水後,整體向內收縮。再比如水溫適宜,魚道也向外擴張;水溫降低,則向內收攏。並且白天與夜晚的魚道也並不相同,夏季夜晚魚群活躍,特別是大魚,警惕性也逐漸減低,魚道範圍也由內向外擴張。
釣魚如何快速、準確地著底魚道上文之所以介紹魚道的特點,可指導釣魚人更快、更準確地找到魚道。
找水底地形變化處:如果水底多是光滑、平整的平低,多找有凹凸,有土坎,有緩坡的深坑處,魚通常在周圍遊弋;如果水底複雜多變、溝壑眾多,稍微有些平坦的水底,這種情況下,魚多在附近遊動。
根據深淺找魚道:水淺的水域,找深坑;水深的水域,找高臺、凸起。不管是由淺變深,還是由深至淺,深淺交接的位置是魚的必經之路,將釣點設定在這裡常用不錯的魚情。
根據水面變化找遇到:水面突然變窄或者突然變寬,兩者交接的位置,常有魚群的聚集。比如最經典的鏵尖位置,鏵尖即向水面凸起的部位,直接將釣點相遠處延伸,不管是魚從左遊向右邊,還是由右至左,鏵尖兩側及前方是必要經過的地方,自然是垂釣的好釣點。再比如河道突然變寬,接著又變窄,形成一段寬闊水域,而兩側的介面處是魚進出的門口,也是設定釣點的理想位置。
在三叉口處找魚道:如果大河與支河的交接位置,一般水面較大,是魚進出兩河的位置,容易聚集魚群,也是不錯的好釣點。如果是兩河彙集成一條河,則交接的位置是遇到,不過此時最好是選擇不走水的時候垂釣。
幾種常見魚的魚道鯽魚的魚道:與其他魚相比,鯽魚謹慎,但活動範圍廣,即可在遠離岸邊在深水區,也能在近岸淺水區,通常沿著凸起,水底雜物較多的水域遊動,像一些雜草面積的水域,經常看到在各個水草之間穿行。
鯉魚的魚道:相比鯽魚,鯉魚要狡猾得多,選擇的遇到通常有較強的隱蔽性,對水深有一定要求。像深淺交接的地方、緩坡、水底溝壑眾多的水域,通常是鯉魚尋找遊弋的水域,這與鯉魚的覓食習性也有一定的關係。
草魚的魚道:草魚食量大,大部分時間處於攝食狀態,所以像枝葉多、水草多的水域常有草魚活動的痕跡,而草魚的遊弋路徑也多隨水草等食物的分佈有關。
寫在後面魚道對垂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恰當的釣點面臨的較大的魚群密度,自然垂釣就容易。但實際操作中,遠比這複雜得多,所以不能只依靠魚道、釣點,對打窩誘魚,餌料選擇、線組搭配等仍要同樣的重視,相信這樣會有不錯的漁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