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郎神發大財行好運
-
2 # 國子監小祭酒
當然就是這樣啊~題主這個問題問到點上了,其實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在學界一直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他在太平天國即將崩潰的前夕橫空出世,靠著強大的軍事能力硬生生的讓太平天國多活了八年,人們對他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他到底是不是一個正面人物。李秀成為太平天國做了很多貢獻,也就是為反對清政府的農民起義做了很多貢獻,但是當他被曾國藩生擒以後,曾國藩讓他在牢裡寫了一封幾萬字的自述,自述裡面提到他早就想投降清朝了,只是沒辦法。
自述的內容讓他看起來像個奸詐小人,可偏偏這封自述又是被曾國藩刪減過的(曾國藩在自傳裡說他把李秀成的自述又撕又刪之後才上交的清政府)所以對於李秀成的評價就一直很有爭議。不過雖然對他的評價有爭議,但是不管是把李秀成認定為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的人都一致肯定他的軍事能力。題主這個問題巧妙的避開了這個人的爭議點,有了一個準確的答案,李秀成就是太平天國的大將之才,他的軍事能力是無可否認的。
臨危受命,守衛天京李秀成崛起於太平天國的危難時刻。眾所周知,太平天國這群領導人是典型的“有難可以同當,有福不能同享”。太平天國早期的幾個領導人主要是永安分封的“東西南北翼”五王,當然,還有一個當吉祥物的天王洪秀全。天王除了搞傳銷以外沒有什麼才能,他在五王的輔佐下打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後,把南京改為天京作為首都,建立了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以後,內訌就開始了。
西王和南王早年戰死,所以沒有參加內訌,內訌的大致過程就是東王楊秀清太強勢,只會傳銷的洪秀全壓不住,就讓北王韋昌輝把他殺了,結果北王殺上癮了把楊秀清全家還有兩萬名追隨者全殺了,天王覺得北王殺多了搞得人心惶惶,就把他處死了,翼王石達開實在看不下去了,帶走了太平天國所有的精銳人馬四處遊走,最後被曾國藩團滅。
內訌過後,太平天國頓時沒兵沒將,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時期,曾國藩的湘軍頓時在天京周圍佈置了江南江北兩個大營,把天京圍得水洩不通。曾國藩得意地斷言: “ 洪楊股匪,不患今歲不平” (曾國藩: 《致源甫 九弟》。《 曾文正公家書》卷五) 。就在這個時候,李秀成站了出來,他接管了天京的防務,大家都以為天京不能守了,只有他認為: “ 京兵雖少 , 有食有餘而各肯戰 , 固而堅穩也 ” ,別人只看到的無兵無將的困局,他卻看到了士氣和糧草。之後,李秀成主持召開了 “ 樅陽會議 ” , 與陳玉成等會師烏衣 , 合力擊潰江北大營 , 重新掌控安徽,緩和了天京的局勢。 接著 , 陳、李兩軍又在三河殲滅湘軍悍將李續賓部 , 迫使被清朝皇帝稱為 “ 威冠諸將 軍” 的李續賓上吊自殺 。 徹底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脅。先前得意的曾國藩不得不承認: “ 三河敗後 , 元氣大傷 ” , “ 大局頓壞 ”。 (曾國藩: 《復劉霞仙》,《 曾國藩書札》 卷七 ) 。
乘勝追擊,攻破江南江北大營打完之後,李秀成徹底得到了洪秀全的信任,軍事大權都在他的手上。他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把目標放在了幹倒湘軍江南大營上。1860年初 , 李秀成開始著手解決湘軍的江南大營。 他明白不能和湘軍硬碰硬 , 於是採取了“ 圍魏救趙” 的策略 , 項率領精兵輕騎兼程直下杭州 , 引誘清兵援救。 清兵果然中計 , 之後他立即回師與陳玉成配合掃蕩江南大營。一戰之後 , 江南大營潰不成軍 , 副帥張國樑墜水 , 主帥和春自溢 ,天京之圍徹底解除了。 經過這幾次戰鬥 , 太平軍由處處被動轉為比較主動 , 在即將滅亡的前兆之下居然出現了反攻的號角。
進軍江浙 , 開拓東南太平軍獲得進軍主動權後,李秀成認為:“ 京都地臨大江南北, 原有金城湯池之固, 然必剷平南方妖穴 , 方可永奠磐石之 安。 ” (李秀成: 《致張洛行書》 )於是率軍攻下了江浙地區,把這個富庶地區拿到手後 , 一方面使太平軍獲得大量人力、 財力 、 物力資源 ; 另一方面也斷了清政府一個重要的後方補給 。 曾國藩不得不哀嘆 : 浙蘇兩省膏腆之地 盡為太平軍所有 , 窟穴已成 , 根抵已固… … 東南大局收拾愈難 。 ” ( 《 曾文正公奏 稿》 卷二十五) 江浙根據地建立以後 , 太平天國出現了一個新局面。 讓人覺得已經腐爛的太平天國可以東山再起,這一局面幾乎都是李秀成靠他強大的軍事能力和戰略思維所帶來的。
結語當然,軍事大權集於一人之手,只要這個人不是一個戰爭機器,就不可能永遠正確,李秀成後期一味重視經營江浙地區忽視了武漢、九江、安慶等地的戰略地位,使湘軍主力得以喘息也使天京一度失去屏障。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李秀成一個人不能做一個政治集團的事,太平天國的衰敗也遠不止軍事上的原因。李秀成能以一己之力給太平天國續命八年已足以證明他是太平天國的大將之才。
-
3 # 人道長隆
李秀成的一生,是比較能關心平民疾苦的,他甚至把“利人”看得比“名節”還重。他曾對人講過:“為民父母,當以全身利人為要,若僅沽名殉節,不顧禍遍蒼生,亦豈志士仁人之所忍為”。由於他平日能夠“用命散財,肯救窮人”,所以能深,得軍民之心。
1854年、1855年李秀成鎮守和州、太平郡一帶。和州城東南太陽河牛路一帶碼頭,與長江東岸採石磯相對,是當時長江兩岸的一個交通要道。千百年來,這一帶船戶把持碼頭,任情訛索,為害行人,以致“手中空虛”的人,“臨江而嘆”。李秀成來守和州,特地在太陽河牛路碼頭上,樹立一座渡船規條碑,頒佈了新的碼頭交通條例,使交通得以暢通無阻。規條碑最後一條規定“凡無錢之人,有緊急事情,務宜飛渡 ,雖系一人,亦須送去”。
李秀成在蘇南實行了有利於民生的減免政策,生活得到改善的蘇州人民在閶門外建漢白玉碑一座,上書“民不能忘”四字,來歌頌太平天國,歌頌李秀成。李鴻章攻克蘇州後,曾經查問此事,“民以減糧對”。蘇南人民對李秀成是懷著深厚的感情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蘇南還流傳著許多歌頌李秀成的民歌。有一首唱道:“春天裡百花開,忠王一到宜興來,我伲的嘴巴都笑開。夏天裡來流水長,‘哪有忠王的情義長,我伲看見忠王象見親爹孃。秋天裡來稻子黃,割下稻子打成谷,送給忠王當軍糧。冬天裡來雪茫茫,我伲一家在爐旁,說起忠王的恩情日夜都不忘。”後來李秀成帶兵從蘇州去救天京的時候,蘇南人民又唱道:“長江裡水向東流,我伲日夜都發愁。千愁萬愁不愁別,愁你一去不回頭!”
1855年秋
天京地區形勢日趨緊張。清將吉爾阿和總兵張國樑,率兵圍困鎮江,威脅天京。1856年2月,李秀成和秦日綱、陳玉成等去救咽喉之地鎮江。進兵至湯頭時,為清兵張國樑所拒。李秀成巧出奇兵,帶三千人趁黑夜越過湯頭岔河與陳玉成、吳如孝內外夾攻,重創清軍,遂解鎮江之圍。太平軍乘勝渡江至長江邊的瓜洲鎮,連破清營一百二十餘座,佔領揚州。
1856年6月
李秀成又配合石達開參加破襲江南大營的戰鬥。李秀成等進駐天京城外東北燕子磯觀音門。石達開部進佔黃馬群,把敵人切成兩半。20日,太平軍與清軍統帥向榮發生激戰,攻破孝陵衛滿、漢營寨二十餘處。楊秀清親自派人從城內策應。最後向榮敗走丹陽,自縊而死,江南大營土崩瓦解。
1858年,洪秀全恢復前期五軍主將制,李秀成為後軍主將。同年,清軍進逼天京,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主持天京解圍的戰鬥。8月,他約集太平軍各地守將在安徽樅陽召開軍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解除京圍的作戰方案。會後,陳玉成東進破廬州、克滁州。李秀成在滁州東南烏衣與陳玉成合兵擊敗清軍主力德興阿、勝保部。緊接著奔襲浦口,摧毀江北大營,敵都統德興阿部被殲一萬多人。
正當陳玉成和李秀成乘勝掃蕩蘇北戰場時,湘軍首領曾國藩在安徽發動大規模進攻。李秀成配合陳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殲敵李續賓部六千人,沉重打擊了湘軍的氣焰,穩住了長江上游的局勢。
三河大捷後
李秀成與陳玉成又合兵解六合之圍,拔清軍營盤六十餘座。在李秀成、陳玉成和清軍拚死奮戰不斷為太平天國事業立下顯赫戰功的時候,洪秀全封從香港回到天京還不到一個月、尚無尺寸之功的族弟洪仁玕為幹王,總理朝政。接著封陳玉成為英王。敵人利用這一時機,指使叛將李昭壽寄書給李秀成勸降。此信被天京戍衛部隊查獲。洪秀全得知此事十分震驚,立即採取了嚴厲的防範措施。將李秀成的母妻押當,並下令封江不準李秀成回京。此時,困守浦口的李秀成內無軍餉支兵,外無援兵相救,但仍堅持與清軍進行艱苦的戰鬥。李秀成的勇敢作戰和忠貞不渝的表現,解除了洪秀全的疑慮。洪秀全親書“萬古忠義”四字送給李秀成,並晉封為忠王,以表彰他對太平開國革命事業的忠誠和貢獻。
1860年初
李秀成在進軍杭州,攻佔安吉、長興後,突然兵臨杭州城下,嚇得杭州官紳驚慌失措,守城無策。3月19日,李秀成攻佔杭州。江南大營統帥和春果然中計,忙派總兵張玉良統兵一萬三千餘人援救杭州。清軍於23日趕到杭州城下,第二天,太平軍迅速回師,各路大軍分進合擊江南大營。天京城內太平軍也分頭出擊,連拋火罐,敵營“火藥轟處,人聲鼎沸,登時大亂。”在太平軍內外夾擊下,連破清營五十餘座,數萬清兵全部被俘。
1860年9月
洪秀全調集各路將領組織第二次西征,會攻武漢,援救安慶。陳玉成部走長江北岸從安徽入湖北,攻武昌北面。李秀成部走長江南岸,經江西入湖北,攻武昌西南。兩軍約定在1861年4月會師武漢。陳玉成在3月進抵距武漢一百六十里的黃州,因英國出面阻撓和南路軍未能按時趕到,便率主力折回安慶。而李秀成原本不想參加西征,主張守住東南新地盤,只是在洪秀全的嚴詔督責下,才不得已於10月下旬留下主力,自己帶部分兵力進入皖南。12月,大軍逼近祁門。曾國藩驚恐萬狀,“軍中皇皇,莫知為計”,忙寫下遺囑,準備後事。可惜,李秀成沒有探明敵情,誤認為祁門駐有重兵,所以就放過祁門繞道江西,這才使曾國藩虛驚一場,死裡逢生。
1861年6月
李秀成攻下武昌縣,逼近武漢。因得知陳玉成部在集賢關等處作戰失利,他徑自撤軍,退出湖北。由於李秀成對西征的消極態度,因而造成了會剿失約,武漢會師的計劃落空了。在安慶形勢十分緊張,太平軍廣大戰士艱苦的進行浴血奮戰的危急關頭,李秀成又率軍從安慶附近撤回江浙,而不回軍去協力援救。他這種不顧大局的行動,引起太平天國將領們的不滿和指責。洪仁玕在給他的信中指出,他對長江上游“棄而不顧,徒以蘇杭繁華之地,一經挫折,必不能久遠。”後來,安慶的失陷,李秀成是應負一定責任的。
1861年9月
李秀成回師江西,進入浙江,12月攻克杭州。在李秀成經營蘇杭地區期間,任用了不少清朝的官僚、豪紳、團練頭子在太平軍中當官。一些地方原有的地主政權甚至照舊執政,不僅允許地主收租,而且還設局催租,保護地主的封建剝削。
1860年
李秀成在佔領蘇常地區之後,率軍直指上海。盤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結地方官紳,出資僱用美華人華爾組織洋槍隊,抵抗太平軍的進攻。李秀成在青浦一戰大破洋槍隊,“殺死鬼兵六七百人”,華爾身中五槍,狼狽逃回上海。1862年,太平軍再次進攻上海。李秀成發出佈告警告侵略者,要他們“各宜自愛,兩不相擾”,“倘不遵我王化而轉助逆為惡,相與我師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太平軍在重創英法干涉軍和洋槍隊之後,主動轉移。5月中旬,在太倉破清營三十餘座,乘勝收復嘉興。8月,在浙江慈溪戰鬥中,太平軍打死了“常勝軍”頭子華爾。由於中外反革命勢力的聯合進攻和李秀成率主力回援天京,致使蘇浙戰場轉入防禦,根據地日漸縮小。1863年12月蘇州失陷,第二年3月,太平軍從杭州突圍北撤。
1862年10月
李秀成進攻天京城外雨花臺湘軍大營。太平軍把湘軍打得暈頭轉向。李秀成部開掘地道,炸燬湘軍圍牆,太平軍衝入湘軍陣地展開肉搏戰。後來由於太平軍雲集天京,棉衣、糧食供應都遇到困難,李秀成才決定撤軍。接著,洪秀全又命他執行“進北攻南”的計劃,企圖進攻清軍後方,伺機消滅湘軍以解京圍。但由於天京告急才又回師援救。這次南北奔波,使李秀成損兵折將,銳氣大傷,失去太平軍將士數萬人。
1863年
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軍渡過長江攻安徽,企圖以進攻清軍後方迫使包圍天京的清軍撤退,由於軍中糧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圍據點接連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軍在該次出征損失慘重,“前後失去戰士數萬餘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軍亦超過10萬以上,導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隊嚴重不足僅3萬殘兵,故湘軍得增益7萬兵力圍攻天京。
蘇州失守後,天京形勢更為危急。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曾帥兵困甚嚴,濠深壘固,內少糧草,外救不來,讓城別走“的建議。但此時的洪秀全斷然拒絕了這一正確建議。自此時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一直留守天津,說明李秀成絕對是大將之才。
-
4 # 一半是火焰
首先感謝邀請,對於忠王李秀成的一生確實值得研討,太平天國這段歷史是我一直感興趣的。忠王李秀成屬將領中的後起之秀,是太平軍後期重要將領,也是軍事佈署的主要策劃者,他率領太平軍兩次攻破清軍江北大營,徹底扭轉了太平軍的不利局面,使天津和安慶轉危為安,基本上扼制了清軍進攻的勢頭,殲滅了李續賓的湘 軍,連欽差大臣、悍將德興阿也被朝廷斥責“擁兵卲伯,觀 望不前”。1860年,把洋鬼子華爾打的一敗塗地,1861年,李秀成攻克杭州又率軍攻打上海,給予英法侵略者痛擊。特別是攻破清軍江南大營,整個過程精彩,運用了“圍魏 救趙”之計,把清軍統帥和春打的一路向東逃竄,忠王李秀成一路窮追猛打,和春被逼得窮蹙自殺,這一仗把運動戰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戰果累累,大將風範,也從此樹立了他在太平軍極高的威望和地位。
蘇州忠王府
其實太平軍開始也不乏能征慣戰之將:蕭朝貴、李開芳、林鳳祥、石達開、楊秀清、韋昌輝、胡以晃、李世賢、楊輔清、洪仁玕等,他們或勇猛、或謀略、或文武雙全,可是發生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讓太平軍元氣大傷,還有許多將領戰死沙場,英王陳玉成被俘犧牲,忠王李秀成的地位一下子就凸顯出來,1859年秋天,被天王封為忠王,成為天王洪秀全的左膀右臂,在太平天國後期他和洪仁玕 撐控天國危局、使太平天國往後延續八年左右,儘管忠王李秀成多次受到洪秀全的猜忌,但他總是用實際行動來解釋這一切,讓天王放心,在太平軍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隨著形勢的的急轉而下,曾國藩湘軍對天京的不斷圍困使太平軍的處境越來越困難,局面變得非常嚴峻,為了突破清軍封鎖、忠王李秀成率領太平軍將士一直打到上海周圍,在挺進蘇南後創立根據地,之前蘇州以南地區田賦很重,再加上苛捐雜稅人民不堪重負,頒佈了許多惠民政策、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忠王李秀成洞察民情上奏天王、努力減輕農民各項賦稅,發展工商業、開放邊貿市場,使蘇南出現一片繁榮景象。
忠王李秀成也無愧於“忠王”二字。1863年,蘇州失守,天京危急。李秀成在外地準備到天京向洪秀全彙報戰況,被李世賢阻擋,主要擔心他的安全,李秀成連夜偷偷來到天京,懇求天王說:“京城 不能守,曾帥 兵困甚嚴,濠深壘固,內少糧草,外救不來,讓城 別走“。請求戰略轉移,不能死守天京,沒想到這唯一正確建議被洪秀全斷然 拒絕,後來他哭著再三勸諫又遭到洪秀全的怒斥,他本打算離開天京但城裡的百姓都哭著捥留他,李秀成只好留下來死守天京,部署防禦。公元1864年,天京的屏障天保成失陷,七萬多清軍圍攻天京城,城內能作戰的太平軍只有不到一萬人,清軍攻勢猛烈,一邊用大炮轟城牆,一邊掘地道、埋火藥、炸城牆,守城士兵傷亡殆盡,眼看天京就要失陷,李秀成領一隊人馬護著幼天王衝到城外,本來他可以脫離危險,但是他把馬讓給了幼天王,還派士兵保護,自己躲藏後被方地人出賣被俘。對天國可謂忠貞無二,在最危險的時刻不顧個人安危,能挺身而出。總結一生,可以用幾句話概括:忠王李秀成功勳卓著、胸懷坦蕩、愛惜百姓、指揮有方。是太平天國裡最有戰略眼光的一位優秀將領。
-
5 # 大山裡的幼稚鬼
李秀成是一個有爭議性的人物。一百多年以來,對李秀成的評價褒貶不一,可以說是大起大落。但李秀成又是太平天國諸多人物中最無法忽視的一個,他從基層普通士兵一直做到了太平天國的“總司令”,事蹟幾乎貫穿整個太平天國始終。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最後的擎天之柱李秀成的崛起,是在天京事變之後,1858年4月,天京以北的重鎮江浦陷落,天京再次被圍,李秀成出城組織解圍戰,顯示收復了天京的北大門江浦,之後再聯合陳玉成,於次年7月,佈置了收復皖北、恢復天京的作戰方案。陳李聯軍一路收復廬州,乘機攻破江北大營,之後又在東西葛、烏衣、小店三破德興阿,收復浦口,第二次擊潰了圍困天京的江北大營。
因為攻克江北大營,太平軍一改天京事變以來的軍事頹勢,洪秀全封賞眾臣,恢復了金田起義後實行的五軍主將制度,陳玉成和李秀成分別以陳天翼和合天翼的最高爵位出任太平天國的前軍主將和後軍主將。大約在此前後,李秀成獲洪秀全賜名,他原本的名字是叫李壽成。
除了東王楊秀清之外,在整個太平天國裡面,能夠用名與洪秀全的秀字者,也只有李秀成一個人而已。
李秀成和洪秀全的關係,可以說是太平天國後期,中央和地方權力體系摩擦、鬥爭、合作的典型代表。因為李秀成是地方上最重要的軍事將領,洪秀全代表太平天國的中樞機構,所以李秀成和洪秀全的恩怨情仇也就代表了後期太平天國權力結構的問題。
李秀成受封后軍主將後,與陳玉成有了分工,陳玉成複雜安慶和整個皖北的軍務,而李秀成負責保障皖北和天京之間的交通順暢。
實際上,這種分工是不公平的,陳玉成負責整個皖北戰務,所以他就有機會把皖北各城的守軍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李秀成負責保障皖北和天京之間的交通,也就是鎮守著江浦、天京的北大門,地域狹小,兵力比較少。只有自己的經濟欠親兵,還有那支他招過來的靠不住的捻軍,陳玉成和李秀成之間的矛盾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攻克江北大營後,湖廣總督官文強令湘軍猛將李續賓32天深入天平天國佔領區400多里,連克潛山、桐城、舒城等皖北重鎮,直逼三河。1858年11月中旬陳玉成請求洪秀全派李秀成馳援西線,陳李再次聯軍,獲得三河大捷,全殲湘軍李續賓的5000餘人。
兩人收復失地,迫使都興阿撤兵,但是在追擊都興阿的過程中,李秀成主張穩紮穩打,而陳玉成主張趁勢反攻湖北,攻克武昌。兩人因矛盾而分兵,李秀成消極怠戰,最終導致了二郎河會戰的失利,失利之後,太平軍的攻勢受到遏制,太平軍和湘軍在長江以北又重新回到了對峙狀態。
1859年4月22日,洪秀全族弟洪仁玕到達南京,洪秀全大喜過望,20天內就給洪仁玕升了三次官,最終洪仁玕被封為幹王、京中軍事。這種啥事沒幹就直接連升三級成為幹王的情況,自然引起了功臣宿將的不滿。洪秀全不為所動,後來還是洪仁玕為了平息眾議,建議其封陳玉成為英王、蒙德恩為贊王。洪秀全當時說:
“內事不決問幹王,外事不決問英王,兩事不決問天王。”這對李秀成的心理打擊是很大的,功勞與自己差不多的人封了王,自己既沒有封王,也沒有封地,而且完全不受洪秀全的信任,只佔著滁州、來安、天長三座江北的城池,更為致命的是,李秀成駐守的三座江北城池不久後全部淪陷,因為降清之後轉投太平天國的捻軍頭目李昭壽,再一次投降了清朝。
李昭壽降清後,故意當著天京派來的監視李秀成的侍衛的面,給李秀成送來一封勸降書,按照李秀成自己的說法,此後的20天,洪秀全對他十分猜忌,不但扣留了他的老母妻兒為人質,還把中關的船隻全部封鎖起來,讓困守在一江之隔浦口的李秀成左部徹底成為背水孤軍,最終李秀成堅守浦口,沒有投降。
洪秀全為了安撫人心,親筆寫下了“萬古忠義”四個字作為牌匾送到浦口,封李秀成為忠王。
封王之後,李秀成便投入到解南京之圍的計劃。1859年1月28日,李秀成離開浦口去安徽蕪湖找他堂弟李世賢,召集皖南各路太平軍將領商討解除南京之危的戰略戰術,參加皖南會戰的各路太平軍將領很多,在會上,李秀成制定了圍魏救趙的戰術,佯攻杭州,迫使江南大營分兵營救,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對江南大營發起總攻。
洪仁玕在未知會李秀成的情況下,命令駐守在安慶的陳玉成參加圍魏救趙的戰役。當時,李秀成對於陳玉成的不約而至感到非常驚訝。從後來的戰事可以知道,這場戰鬥即便是陳玉成不參加,以其他各部的力量也能獲得勝利。但是,陳玉成兵團從安慶東進江南,讓屢受打擊的湘軍在皖北站穩腳跟並開始戰略反攻,直接導致天京西大門安慶的淪陷。
陳玉成為什麼要帶病急匆匆地從安慶趕到江南呢?史料證明,陳玉成去江南實際上是為了和李秀成瓜分地盤。
陳李聯軍攻克杭州之後,迫使江南大營分兵去救杭州,1860年5月,陳李聯軍20萬以絕對優勢對江南大營發起總攻。5月5日江南大營被擊潰,隨後陳玉成和李秀成弟弟李世賢兵入江浙,一舉攻克蘇、松、太、常、杭、嘉、湖江南的“六府一州”。
二破江南大營,使太平天國終於擺脫了長達數年的危機,並且在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擁有了富庶的江南地區,建立了以蘇州、常州、松江、鎮江為主體的蘇福省和囊括浙江地區大部分府縣的浙江天省。
然而使得基本走到崩潰邊緣的太平天國能夠迴光返照的核心人物,就是李秀成。但遺憾的是,大好局面沒有維持多久,就因為陳玉成兵團東進插一腳進來跟李秀成爭奪地盤,導致安慶地區沒有防守力量,最終失陷。
安慶的失陷,導致了兩個極其惡劣的後果,其一以湖南湖北為根據地的湘軍可以以安慶為突破口,直抵天京,動搖太平天國的統治,其二,陳玉成因此而被處死,李秀成成為太平天國最大的地方實力派,因此遭受洪秀全的猜忌,兩人在戰略上的極大分歧,以及洪秀全的瞎指揮,最終導致了此後一系列的悲劇,直接埋葬了太平天國。
李秀成總結天平天國失敗原因的“天朝十誤”李秀成的才能有多強,其實從其後來總結的“天朝十誤”中,就可見一斑。實際上是“十一誤”。
李秀成認為天京失陷是主觀原因,而不是因為湘軍忠勇。
一、誤國之首,東王令李開芳、林鳳祥掃北敗亡之大誤。二、誤因李開芳、林鳳祥掃北兵敗後,調丞相曾立昌、陳仕保、許十八去救,到臨清州之敗。三、誤因曾立昌等由臨清敗回,未能救李開芳、林鳳祥。封燕王秦日昌復帶兵去救,兵到舒城、楊家店敗回。四、誤不應發林紹璋去湘潭,此時林紹璋在湘潭全軍敗盡。五、誤應東王、北王兩家相殺,此時大誤。(即天京事變)六、誤翼王(石達開)與主不和,君臣相忌,翼起猜心,將合朝文武將兵帶去,此誤至大七、誤主不信外臣,用其長兄、次兄為輔,此人未有才能,不能保國而誤。誤主不問政事。八、誤封王太多,此之大誤。九、誤國不用賢才。(李秀成說,太平天國裡面沒有讀書人。)十、誤立政無章。誤國誤命者,因十誤之由而起,而性命無涯。第六誤、第七誤、第八誤、第九誤、第十誤,實際上講的是一個文藝,即後期天平天國政局紊亂,不信外臣,封王太多,不用賢才,立政無章,各自為政。
論述太平天國失敗,李秀成的天朝十誤可概括為三大誤。
第一大誤,誤國之首,包括天朝十誤裡面的一二三四,掃北敗亡連帶的軍事失敗,西征也是掃北連帶的軍事失敗。
第二大誤,天京血案。殺楊、誅韋,翼王石達開負氣出走。
第三大誤,核心大誤。政局紊亂,後期不信外臣,封王太多,不用賢才,立政無章,各自為政。這些都是後期太平天國權力割據紊亂的表現。
李秀成對太平天國失敗原因的分析,是很精當的,也是很全面的。李秀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所寫下的天朝十誤,實際上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是血與淚的深刻總結。
從李秀成對天朝十誤的分析來看,倘若不是一誤再誤,太平天國的結局肯定是不一樣的。
而整個太平天國之中,也只有一個李秀成看出了天國之敗的問題,並且做出了深刻的總結,可見,李秀成已經不止於太平天國“大將之才”的讚譽了。
回覆列表
首先說下我的觀點,我贊同李秀成是太平天國的大將之才的這種說法。下面說理由。
列舉一下李秀成的戰績。1856年,一破江南江北大營。1858年,三河大捷,二破江北大營。1860年,二破江南大營,建蘇福省。在此期間,李秀成還率軍與外國侵略者展開激戰,敗少勝多。李秀成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通曉兵法,經常出奇兵戰勝敵軍。
天京事變爆發後,楊秀清,韋昌輝等先後都被誅殺,石達開則率部分軍隊離開天京,打算向西擴大版圖。太平天國軍隊領導人位置出現了空缺,如果沒有李秀成,可以說天國迅速就會滅亡。清政府趁天京事變的時機,迅速出兵,打算包圍天京,拿下洪秀全。
危機時刻,李秀成扛起重擔,力挽狂瀾。在他領導下,太平天國一度起死回生,中興有望。洪秀全封他為忠王,意在表彰他的忠義無雙。
等到天京被湘君攻破,曾國荃用酷刑虐待李秀成,他咬緊牙關一言不發。這件事足以說明他的頑強不屈。他在獄中寫下了自訴書,回顧了天國十大敗亡的原因。由此可見,李秀成是一個擁有覆盤習慣的人。正是這樣的好習慣幫助他打了許多勝仗。最後,曾國藩下令處死了李秀成,天國大將就此隕落。
總結一下,史書評價李秀成是太平天國的大將之才,我深表贊同。李秀成忠義無雙,外柔內剛,富有韜略。如果沒有他,天京事變後的一兩年,太平天國肯定覆滅。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優秀,打了不少勝仗,可惜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最終遺憾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