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靈毓秀饒

    我的書房是一間房。書是成套的。我喜歡一套一套買。也有單行本,如墨菲定理。成套的有清華課程,北大課程,四大各著,中國古典文學,國學,詩詞大匯,外國詩歌,外國小說,西歐小說,、美國文學,狄更斯,托爾斯泰,契訶夫,海湼,拜倫,普希金,等等藏書。從小愛書,專業是物理學,物理書太專業,不說了。愛好文學音樂和寫作,但都是業餘愛好。退了休,每天都讀書,每天都寫作。寫作直接改了錯別字就發,或發了才改錯別字,還是改不盡,請讀者諒解。∫冫

  • 2 # 玄同札記

    首先,我自己有自己的書房,存書兩千冊。

    讀書已經和吃飯一樣,家裡有廚房就要有書房。

    讀書一定要放棄功利性,這是中國教育遺留的毒害。

    閒暇的時刻,泡一杯茶,隨便拿一本書,自己翻幾頁,風翻幾頁。

    而不是著急麻慌的拿出手機,恨不得知道美華人上廁所了沒有?

  • 3 # 臣十六

    我是有書房的,但是個人認為讀書這件事,不該被圈在書房裡。

    1.書房

    因為我喜歡囤書,常常趁著打折活動一下買幾十本放著慢慢看,所以我想要書房只是因為我想我的書,能夠有一個可以被完整歸置的地方。不會想找的時候找不到,或者有某一本書乾脆被遺忘了。

    2.讀書

    讀書這件事,已經被滲透到我的生活裡了,每天總會在某些時段裡覺得沒有看書不合適。也經常看劇看著看著覺得乏味,就隨手拿起一本書來讀。

    如果我的讀書場地僅限於書房,對於我來說是很不方便的。比如我早上睜開眼就想窩在床上先看一會兒書,晚上睡前也是,那麼我的床邊就理所當然的要放幾本書……

    3.讀書生活

    有書的生活讓我感覺到了精神的富足,即使是疫情遲遲不能復工,沒有工資也不會使我焦慮。書帶給我的,是相對淡然的生活態度,這讓我在很多時候都感受到了從容和自在。

  • 4 # 愛咩咩的老羊

    我有自己的書房。大約四五個平方米。一部電腦,一桌一椅一架書。書房裡還有一個大壁櫥,我的衣服基本上就在這壁櫥裡。壁櫥下面有一抽屜,存放著戶口本、房產證、結婚證等一些重要的證件和資料。

    書房背陰,窗外有幾棵玉蘭樹。這幾天,玉蘭花已經凋謝了,枝頭綻放著新樹芽。

    我輩生不逢時,讀小學時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混了兩年,小學畢業。初中是就近入學,雖然上的是本地最好的中學,也沒有上過幾天課。後來,初中未畢業就應徵入伍了。

    我從小沒有別的愛好,就是愛讀書。小學、中學那會兒,不謙虛的說,我可能是同年級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初中時,毎次數學考試,我剛交卷,老師大多都是把我的試卷貼到教室外面的牆壁上去了。一般是滿分。語文作業,也經常被老師拿出來給大家觀賞。

    當兵了,部隊給每個人發了兩本書:《毛澤東選集》(合訂本)、《毛主席語錄》。當戰士的時候,《毛澤東選集》就通讀過好幾遍,幾篇經典的文章,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論聯合政府》、《矛盾論》、《實踐論》、《反對自由主義》、《論人民民主專政》等不知道讀過多少次。《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這老三篇至今尚能背誦。《毛主席語錄》就更是耳熟能詳。

    認真的讀這些書,也認真的改造思想,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把毛主席的教導“銘深在骨子裡,溶化在血液中,落實到行動上”。

    文化革命期間,在部隊很少能看到其他書籍。有一次,在戰友手中看到一本《唐詩選》,第一次看到“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樣的不朽詩句,那種震撼人心的視覺衝擊力真是不可言傳。

    那時候,還看過幾本書。蘇星主編的《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艾思奇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司馬遷的《史記》、《古文觀止》,當時看這些書,就像飢餓的人啃著麵包,過癮。至今難忘。

    1982年,我在軍區司令部直屬政治部幹部科幫助工作幾個月,我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要,只向幹部科長提了一個要求,到部隊院校讀書。科長姓賈,人很好,同意了。於是到上海空軍政治學校讀了一年書。有收穫。

    後來,又時興講文憑了。上海的軍校只是中專學歷,不行,還得學。沒有上大學的機會,怎麼辦?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那時候當了分隊的主官,總不能天天挾個書本在官兵面前晃悠,那也不像話啊。同樣的教材一買就是兩本,一本放在辦公室,一本放在宿舍,有空就看幾頁。弄個小本子,把基本概念都記在上面,得空就背一下。

    那個時候,精力旺盛,又忙工作,又要讀書考文憑,哪樣也沒耽誤。考了三年,竟在甘肅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政治理論專業》首屆畢業生中總分第三名,與第二名總分只差一分,政治部為我記了個三等功。這是我在部隊的唯一一個三等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魯迅全集》,定價20多元,一直想買。正好,部隊發了20多元的獨生子女獎勵,毫不猶豫地掏出來,把書買下來了。那時,老婆有點心疼,說你化那麼多錢買幾本書啊?還好,她只是說說而已,沒有堅持反對。

    過了兩年,轉業回到地方,從事新的工作,還要學。

    又熬了兩年,拿了個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學專業》文憑。以後,又參加函授學習,拿個大學本科文憑。還參加過兩年的研究生學習。

    回顧往事,年輕時求知慾最強,什麼都想學,對什麼都感興趣。精力旺盛,記憶力強。就是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錯過了受敎育的最佳時機,在數理化外語等方面幾乎是文盲。

    後來,情勢所迫,又忙了好多年的文憑,逼著自己學了一些東西,讀了一些書。

    再後來,讀書就隨便了,會看些閒書,書讀得也也少了。

    再到後來,拿起書,大多是一看就懂,一扔就忘。也有少量看不懂的,既然看不懂,就更不感興趣了。

    過去,石油工人王進喜說過這樣一句話:“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讀書好像也是這樣,缺少求知慾望,又沒有外在的壓力,書讀得也就少了。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書房除了放書以外,好像也沒有多大用處,有多少書是在書房裡讀得呢?只要想讀書,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能讀。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說:“錢思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亦篤學如此。餘因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可見,不論是今人古人,讀書斷無拘泥於書房之理。

    還有,那一架子書,到底讀過幾本?就連那套《魯迅全集》,好像一半都沒有讀完。買了書,往往就放書架上了,認為今後有的是時間,慢慢讀吧。

    現在退休了,別的不多,時間可真是有,可又讀了幾本書呢?

    1961年,吳晗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叫《有書趕快讀》。說得真是至理名言。

    有書趕快讀,乘現在身體還好,思維還清䀿,眼睛還能看見,把該讀的書儘可能的讀一遍。

  • 5 # 任微言卿

    每個人的家中都有一筆財富,也許是一筆豐厚的存款,也許是價值不菲的房產,也許是極具升值潛力的黃金翡翠、珍珠瑪瑙、古董藏品。我也有我自己的財富——我的書房,在我心中它千金難買。

    我們父子都愛看書,自小家中就有書架。幾十年下來,前前後後、零零散散、東買西湊,陸陸續續也積攢了上千本書。此前,家中由於地方狹小,一直用書桌、書架代替書房。2012年搬到新家後,家裡空間條件允許,於是乎專門騰出一間屋子作為書房也就順理成章。

    在書房中,去粗取精,只留下了五六百本裝潢較為精美、年代較為現代、閱讀頻次較高的圖書有資格進櫃入住,其餘的都靜靜的裝在麻袋裡散佈在床底、倉房。我的書房,可以說最大限度的被我利用了全部價值,層層擺滿,還把一切空隙塞填。書架上不只是書,還放置了不少我購置的一些小玩意兒,擺上一個筆筒,落上一個石頭雕飾,放上幾個精緻的相框,尤為珍貴的是一個參加2000年黎巴嫩“亞洲盃”足球賽時全體中國國家隊隊員簽名的足球,作為一名足球狂熱者,當時託了關係在廣州找這些“國腳”在球上大筆一揮。滿滿一大櫃書,再有了這些小擺設裝飾,還真有一些“附庸風雅”的感覺。

    置身於書房,陶醉於讀書,猶如去打錢史記旅遊,瞭解整個人世間。我看書比較“小眾化”,特別酷愛歷史,尤其是世界史、國別史、民族史和中外歷史地理、地圖,所以歷史名著、史學專著、歷史小說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讀史,對於我來說不吝於“精神鴉片”,早已成了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只要抽空翻上幾頁,就覺得這一天充實了些。

    過去只接觸和閱讀紙質書,電子數碼時代到來後,也不能免俗,接觸了很多新的閱讀工具。最初是用ipad開始了電紙書閱讀,後期瞭解到kindle的存在,又先後購置了KP3和Oais2兩款入手。紙質書和電子書各有所長,紙質書享受紙墨飄香,並且很容易讀進去,回看或隨意瀏覽也很方便。電子書勝在方便,可以隨時隨地,並且網上資源很多,許多一次性閱讀的內容我大多用電子書來完成,而不再買紙質書。現在kindle也成了我檢驗書籍質量的一道門檻,感覺書籍內容質量優良,有收藏必要的我會在閱讀完電子版之後再選擇購入紙質書。經過幾年積累,目前攢下的電子書資源數不勝數,也許一輩子都讀不完。

    我的書房,亦是我的心靈樂園和好夥伴。有它相伴,我甘心情願地與書籍為伍,將讀書視作生命的一部分,將書當作最親密的朋友,在不斷認識、發現、感動、審美中完善我自己。我的書房,是我攀登生命的階梯,俯瞰大千世界,一覽芸芸眾生,方才發現,生活的沃野中還有這一方人間樂土讓我流連忘返。

    書與閱讀,品味和風尚,不是浮躁和逐利的當下所能“大眾化”的方式,卻愈來愈成為方向和潮流。謙謙君子、幽幽書香,千年墨客書生之氣韻,若獲傳承慶尤酣!作為“書蟲”之幸、之痴,始終不改。享受書香與品讀寂寞是一個人的戰鬥,也是一個性情的錘鍊和拓展。告別觥籌交錯,作別浮光掠影,書香之沁人心脾,陶冶性情、快哉此生!

  • 6 # 陽光無香

    我有自己的書房。

    有兩個書櫥,有辦公桌,有電腦,有鮮花,有咖啡,有天貓精靈,有健身器材。

    昨天與女兒對話,我提醒女兒,結婚婚房首先留出一間書房來。

    因為:

    1.工作之餘,坐在書房裡品一壺茶,聞一支花,看一本書,聽一首曲,心境美麗。

    2.工作之餘,坐在書房裡,寫篇日記或文章特別心靜。

    3. 做不完的工作,在家可以獨立辦公,靜靜思考。

    4.書房也可以作為會客室品茶聊天。

    自小喜歡看書,書帶來的快樂遠大於麵包,精神世界無邊際,所以一定先滿足。

    書房是滿足精神經緯度的的最佳靈藥!

  • 7 # 青花瓷如雨

    小的時候特別愛看書,但是家裡窮各種方法收集到的書,統統堆在紙箱裡,還有一個小小的書櫃裡,長大結婚有了自己的房子後我最最希望的便是有大大的堆滿書的書櫃,於是自己設計房間內部,不管哪個房間,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全部裝了放書的隔子,雖然每天忙於照顧孩子,忙於家裡家務,依然抽空看看書!每到大城市也會奔書店,淘一些好書看!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言語無味!自我感覺此言不虛!我就是最好的例證!

    (去年才裝好的家,所以還沒有多少書,待我餘生慢慢添滿)

  • 8 # 朝陽0369

    讀書讓我快樂,讀書讓我更好的看清生活本來就是一場奮鬥史,不是誰隨隨便便都能成功,那是經歷了很多坎坷,磨難和辛酸淚。

  • 9 # 愛旅行在路上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而在我看來,書中自有歡樂行,書中自有知識伴,讀書就像一次旅行,帶我遊遍大江南北,古今中外;讀書又像是跟隨一位博學睿智的老師,一路教我感慨歷史的興衰,讓我隨著書中的情節或喜或悲…

  • 10 # 木子進化

    我有自己的書房,12平米左右,一張書桌,一把椅子,一排書架,還有一張簡易的小床。

    我喜歡讀書,讀的也雜,科技、歷史、小說都讀。我的藏書不多,不大的書架還沒有塞滿,但書架上的書都讀過,有的還不只一次。

    看到這裡不禁想起《陋室銘》裡的詩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書房很簡陋,但是很喜歡。忙碌了一天,當走進書房後身心一下子舒暢了。

    讀書多在晚上,等一切忙好,獨坐在書桌前,沏上一杯清茶,開啟一本書,就著檯燈,聞著淡淡的墨香,品著香茗,這種感覺很棒。讓身心得到解放,遠離喧囂,迴歸自我。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書房也不在大小、華麗,自己喜歡就好,即使沒有書房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多讀書。有人說過,人生唯有兩件事不可辜負:讀書與運動!

  • 11 # 為極簡富有的美好生活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竟然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擁有自己的書房,是指以前還是現在呢?

    如果說是以前的話,那麼讀書時代沒有,因為作為一個學生,怎麼可能又怎麼可以有自己的書房呢?很多人都是在兼具臥室書房甚至於儲物間幾合一的房間長大的吧?房間裡有一個可以放書的和放衣服二合一的櫃子(其實也可以叫做一個儲物櫃,因為存放什麼東西由自己決定,那麼這個櫃子的名稱就由什麼東西來決定了),然後還有一個可以說是含儲物櫃和抽屜的書桌。基本沒有課外書籍,也就沒有了給書籍清理打掃的麻煩。

    慢慢的就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看到那些美美的樣板間似的書房照片,也很想擁有自己的書房啊!於是也拿了一間屋準備做成書房,並且也一直這麼稱呼那間房子。一直到剛才,我也認為那是一間書房。可就在我碼這顆字的此刻,忽然意識到這不還是那個擁有書櫃,書桌以及床的房間嗎!?這不就是和學生時代的差不多麼?

    一萬點暴擊的感覺!

    好吧,往事不堪回首。

    其實現在也好不到哪去,因為真的真的的的確確的沒有一間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書房的房間。

    曾經那個被我叫做書房的房間,我是基本不會在裡面看書的。頂多就是儲存一下書籍,和其他物品。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看書得講個天時地利人和。在那間沒有什麼Sunny的房間裡,我只感到壓抑,一點也提不起看書的慾望。

    我所認為能看起書來的意境,應該是有Sunny,至少有一點像Sunny一樣的燈。有窗外,沒有密密麻麻防盜窗的窗外,或者不求有什麼綠色植物的窗外,好歹有一個乾淨的窗外(這是在給自己不讀書的理由嗎?呵!)

    現在呢?直接把書都碼到了沙發上,不僅解決了沙發太深需要靠墊的問題,有了較硬的“書牆靠墊”,還能順便解決一下緩解腰椎問題的問題。而且,想翻書的時候隨手一翻,超級方便。不是說書籍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嗎?那就一步步的爬上去!

    況且這樣明目張膽的放在客廳,哪個客人不會恭維幾句呢?賺的滿滿脹脹的虛榮心,想想都好笑呢,那就暗笑一下,哈哈。

    其實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自己看見。書籍們不再雪藏於書櫃,不再落塵於一個與自己日常生活好像沒有什麼關係的房間。每天數幾十次的相遇,四目相對,眉目傳情,怎麼也能激盪起一點火花來吧?

    所謂“近朱者赤”,就是這個道理吧?

    看書的時候,一定是離不開一杯飲品的,也許是咖啡,也許是茶,也許只是一杯白開水。看書本身就像是在喝水,求知若渴,求知若渴嘛。

    現在的體會就是,書房並不是一定要有的,除非是專門的學者或者特殊的需要。普通家庭裡面其實真的沒必要,把書儲存在一個櫃子裡,僅僅把要讀的書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把它放在你每天走過的動線的位置,把它放在你的床頭,放在你的廚房,你的餐桌,把它放在你的包裡……放在你認為方便閱讀的地方,最主要的是,不要把它當成擺設,而是把它放在心裡,把隨手閱讀一下,當做習慣就好了。

    不想擁有過多的紙質書,還可以閱讀電子書。

    無論是會心一笑,還是眉頭緊鎖,又或者坦然面對,疑問釋然,這大概都是徜徉在文字中的人們所樂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其實讀過的書很少很少很少很少,見笑了。

    雖然很鄙視用PS過後的圖片,但是為了意境,就還是上吧。

  • 12 # 娉婷朵朵

    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和人們愈來愈重視精神修養的年代,書房成了我們稍作休憩的心靈小屋,我們可以在那裡將我們每日奔波而疲倦的身心稍作歇息,覓尋片刻清靜和安寧。空閒之時,捧一杯茶水,在嫋嫋墨香中享受文字帶給我們的歡快和安撫。

    我的書房就在臥室,一面牆的書櫃,剛開始還湊合放下我的書,不過隨著購買慾的不斷膨脹,書櫃已容不下我心愛的書,便借了一隅角落,將"後來者"摞在書桌下,以至棲身。我還曾為這道美麗的風景線引以為傲,在這個略顯擁擠但有書香繚繞的小天地萃取以書為伴的快樂。

    無論家有多大,都築一個小書房。為我們的心靈安一個遮蔽風雨的巢穴,平日在那裡儲蓄我們厚積薄發的力量。

  • 13 # 太行山人fan

    【我沒有書房,書卻伴我一生】

    ——我的讀書歷程

    我沒有自己的書房,但我愛讀書,我不時想起我讀書的歷程:

    一、上世紀50年代,我是在本村兒上的小學(學校在村子東頭,一~四年級為小學,五~六年級為高小,不在一個地方。),我從兒時起,也就是上小學那會兒,就對讀書有興趣,在學校裡看到別的同學有一本課外書就羨慕的不得了。在當時,大家都愛看小人書(就是《連環畫》),書中一頁一頁的畫及下邊的文字,妙趣橫生。有些《連環畫》多是分集的(就像今天的《電視連續劇》),看完這一本(是1集),還想再看下一本,只能互相借,我記得當時看過的有《岳飛傳》、《楊家將》等。

    家裡條件差,差不多都是那樣的,不能買(一本書大概是一兩毛),怎麼辦,想辦法。村子當街有一家小書店,管書店的人是我的一家子的小姨,有時我就去她那兒借書看,她有時也給我推薦,她總會有辦法啊。

    到高小那會兒,我就開始讀大書即中、長篇,多數是借的,有時也會偶爾買一兩本薄點的中篇,我記得當時讀過的有:《林海雪原》、《紅色交通線》,《青春之歌》和《野火春風斗古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直沒看到,直到初中才看到。

    有時間讀書嗎?只能是放學或禮拜天,但大多是晚上鑽在被窩裡看書,吃飯也看。自此養成這兩樣毛病,凡吃飯、睡覺必看書,否則影響食慾和睡覺,感覺不舒服。

    農村沒有電,用一盞(用漿糊瓶)自制的煤油燈就著看書,由於長時間那樣,不注意,我小學就成了近視眼,唉!現在我發現我的最小的孫子(今年小學五)給我一樣,也是每吃飯、睡覺必看書,這我非常理解,我則不特別的制止他,我有所感,因為我小時候就是這樣。

    我喜歡上語文課,就不怕作文(有些同學對作文有些怕),我想這無不與我愛讀書,讀了大量的書有關係。

    慶幸,我在本村小學畢業後考初中時考出了好成績(估計是全學區第一或第二名),被選拔到縣裡唯一的重點中學——沙河中學。

    於是,經過許多周折,我終於在1963年(沙河那年發大水之後)步入沙河中學學習。

    那時農村家裡條件很差,人們的思想對教育孩子達不到現在的程度,對孩子上學並不重視,多數人家的孩子只上完小學就不上了(在家裡幫大人幹活)。我娘上過抗日小學,思想有些超前,為了能讓我上學,我娘曾多次找過我們本村裡的初中學校,想讓我就近上初中(本村就有初中),但人家說,國家教育改革,縣裡要保重點學校,不能在本村上學,沒辦法。

    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往學校走時的情景:是沙中的一位體育老師(鄭老師)騎著腳踏車(一百多里地)把我帶到學校的,旅途中還坐了一段馬車。由於離家遠,一年只能等到寒暑放假時才能回家,13歲孩子,來回走,要自己揹著糧食步行一百多里地去上學(那時沒有長途票車),也不知道害怕。

    我至今難以釋懷:為了讓我出去上學,我娘曾到山西我老姑家去借糧食供我上學,每想起這些,就非常難過,淚水止不住,唉!說著說著就扯遠了。

    在沙河中學,我度過了至今難以忘懷的5年(歷盡艱苦生活的磨難)。我只有一個信念:一切為了能上學唸書!

  • 14 # 社保百曉生

    你好,有自己的書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至少說明家裡的地方挺大的,還能有個房間,專門作為書房。幸運的是,當初裝修時,把家裡的次臥改成了書房。

    為什麼一定要有自己的書房呢?

    第一,獨立的空間可以讓人靜下來。看書講究的還是安靜的環境,如果太嘈雜,是沒有辦法安靜的閱讀的。讀書的過程實際上伴隨了很多的思考,獨立空間更適合一些。

    第二,專門的書房能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養成更好的閱讀習慣。

    想想為什麼上學時我們要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複習了,待在宿舍的話容易受到生活的干擾,容易分心,所以最好還是要有讀書的環境和氛圍。書房本身就有這樣的特性。在書堆裡待久了,還是更喜歡閱讀的。如果你沒有養成看書的習慣,不妨去逛逛圖書館,書店之類。也許你就會發現看書是個不錯的事情。

    讀書能夠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給自己一個書房,或者讀書角,給自己一定的空間,既能緩解生活的壓力,也能讓自己得到進步。趕緊試試吧!

  • 15 # 明辨識度

    沒有自己的書房,在學校工作的緣故,經常讀書。

    讀書無明確目的,只覺讀書時光快樂。離開繁雜之現實,問詢自我內心。

    讀經典昇華思想,看歷史借古鑑今,研科學增長知識。

    生命分分秒秒度過,擁一分安靜入懷,相對吵吵鬧鬧的無聊爭辯,如田園之於鬧市。

    前半生豔羨所謂呼風喚雨,後半生更欲思想之馳騁。前半生做事憑靠勇氣,有的是時間更不缺精力,試錯不斷實踐不止;後半生事事尋前緣,希冀為後代成長提半絲意見。

    幼時家貧無書可讀,餘生尚好以書為伴。

    過平靜的生活,做健康之凡人!

  • 16 # 水木清華鄭先生

    耐煩是一種藝術,有恆是一種希望。耐煩、有恆,讀書才會通曉,修行才有成就,做人才能通達。Patience is an art, persistence is a hope. Only when you are patient and persistent, you can be proficient in reading, make achievements in spiritual practice, and be knowledgeable in life.

  • 17 # 實話常說

    能夠擁有一堆想看就看的書和一個讀書不被打擾的書房,曾經是我小時候的夢。後來家庭條件逐漸好轉,住房稍微寬敞一些,我便單獨拿出一間或闢出一個空間用作書房。幾十年間,我的家搬了數次,書房或讀書角一直都保留著。

    在屬於自己的書房讀書,心情格外放鬆。而放鬆的心情讓讀書成為一個享受。年輕時讀書,讀的是知識,是思想,是閱歷。書籍如諄諄長者,人生有長者的指引,便會如朱熹所言“艨艟鉅艦”之得“江邊春水”,保持永遠的朝氣和激情。年老時讀書,讀的是心情,是境界,是超然。書籍像人生導師,毫無功利的心性涵養,可以讓思想更加成熟而不至朽邁,讓有限的人生始終張揚著青春的活力。過去上班時,巴望著從忙亂的生活和浮躁的心境中找尋一個安靜的角落,去靜靜地讀本書,體味“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幽雅,卻往往難以實現。退休賦閒後,沒有時間相迫,了無俗事縈懷,也不需“為賦新詞強說愁”,喜歡什麼就讀什麼,高興讀多長時間就讀多長時間,去悠閒地享受過去不敢想象的奢侈。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居家隔離期間,就更有時間躲在書房裡,靜下心來多讀幾本書,不出門也不去給社會添亂。

    如今我在自己書房裡讀書的時間,每天都不少。沉靜的生活有氤氳書香相伴,讓我們的小家溫馨無比。有時候在書房讀書讀到痴迷處,竟忘掉了一切。這使我相信有文說梁漱溟在日本鬼子的炮彈轟然炸開時,仍靜坐院落中繼續讀書所言不虛。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如讀書。在社會現代化與世俗化並行、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共進、理性主義與功利主義的衝突此起彼伏的過程中,能沉下心來讀本書,那是極為難得的。

  • 18 # 水色心情r

    一 桌一椅一方几

    一 窗一屏一天地

    我的書房不大,普普通通。因為喜歡寫字,專門請木工定製了兩米多的書案和兩個大櫃子!書架上多為碑帖、毛筆和宣紙,每天在書房臨臨帖,寫寫字,在書法的筆墨濃淡、提按使轉、運筆緩急中體現自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舒緩方式!其實書房不在大,適合自己的需要便是。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書籍能帶給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有時候,一個人靜靜的沉醉在一個個深刻的哲理中,一段段美妙的文字中,遠離了喧囂是多麼愜意坦然!書房,不僅僅是一個讀書寫字的地方,更是一個能讓人沉澱下來,心情舒緩,節奏慢下來的地方。無論外界如何喧囂,進入這個小小空間,就能沉浸在獨處的世界裡。快節奏而疲憊的現代人,我們需要保持對知識的渴求,對未知的好奇,我們需要一份寧靜的空間,透過讀書來擺脫平庸!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 19 # 止足居士

    我有自己的書房,雖然比較小,不到10平方,一張書桌,兩排書櫃,伴隨我在這狹小天地度過了很多年。對我來說,讀書是一種快樂,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一種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的心靈洗禮。有時,當廢寢忘食沉浸於自己喜歡的書中,那心靈的激盪有如身臨其境一般,往往能達到忘我的境地。“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每當捧起一本心怡的書時,就好比遇到患難與共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樂在其中,孜孜不倦。“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簡單、虛靜、知足的心緒,在習慣性的生活方式下,有時能達到一種空明的程度,吉祥、幸福也就如期而至,這也許就是純粹讀書人追求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境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做飯一個多月,你想念街上的哪些小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