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安說情感
-
2 # 勞斯特的萊恩
投資自己,押自己贏,我是過來人,恐怕這不由自己決定,你的成功多半源於別人對你的期待,比如家人,愛人,如果別人從不期待你,你放屁的機率是百分之一千,我放棄不起,家人對我的期待很大,也沒辦法去死,面對問題上帝賜給我一堵冰冷的牆,自己看著辦吧,所以學會了有活就幹,找事情做,嘴上說有師傅,確實師傅叫我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夠了,有人支援就行了說明我還有可能成功,怎麼辦,不能隨便辜負人家對你的期待吧,你不結婚,誰能去吃你的酒席大家都嘴饞,對吧,所以面對一堵牆吧,想好了直接去做事情
1、我覺得一個人能否悟到投資可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那麼多大人怎麼講都不明白的事,小孩怎麼能學得會啊。投資其實沒人可以幫得上你。如果你不能自己搞明白而需要到處問的話,你早晚會掉進去的。等你自己慢慢悟明白了再來也不遲。我教不了,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悟。我只能偶爾說點自己的體會,相對於說說盲人摸象自己摸到的那部分,未必就一定對。或者說只在一定的範圍內有道理。投資是一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事情,當你有一個類似於“年複合增長率20%”或whatever的目標時,你可能就要開始犯錯誤了。個人認為投資的決策過程比短期結果重要。只要你過程出錯少,最後的結果應該就會很好。比來比去很容易失去平常心,從而導致犯錯誤。設定投資目標其實就是比來比去的一個表現。呵呵,在沒雪的地方滾雪球的下場就是這樣。賺大錢當然是件很難的事情,要唔懂確實不容易,尤其是“聰明人”往往更不容易。2、價值投資就是長期投資(從長期來看一個企業),但長期投資不一定是價值投資(死抱一隻股票)。我個人認為公司的價值是會變的,因為公司是人經營的,而人是會變的,而且環境也一直在變化。不過,不是那種每天都變的那種速度而已。好的價值投資者並不是哪些沒有犯過錯誤的人。好的價值投資者的最典型特徵是從很多年的歷史來看犯錯誤(尤其是大錯)的機率很低。常勝將軍的意思是贏的比例高而已,百戰百勝則是神話。我覺得大家最好能明白什麼是思考的邏輯,什麼是思考的結果。我們要學的是老巴思考的邏輯,而老巴的錯誤只是機率上的錯誤而已。再爛的球手也有打好球的時候,再好的球手也有打爛球的時候。我們要學的是好球手是怎麼打球的。難道我們和教練說“你也有打壞球的時候”對我們有任何幫助嗎?呵呵。當好企業因為在“做對的事情”的過程中,為了“把事情做對”而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是我們買進的機會。不過,進入之前一定要看明白。芒格說平均兩年一次機會,你想水平比他們高確實有點難。如果你真知道你自己為什麼持有一隻股票,你大概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但其實大多數投資人都或多或少都是價值投資者,經常能看到深一腳淺一腳的價值投資者,可能包括自己在內。3、企業價值當然和價格是有關的,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投 資者和經營者的區別只是在誰具體經營企業(做實業比投資要容易些,因為一般而言自己更瞭解自己在做什麼。)上。如果投資者不喜歡或不信任經營者就不會成為其投資者,不然就有點亂了。老巴的做法贏面高,懂機率的話就更能理解他的做法。賣康菲石油是因為他需要錢。他的錯誤大概是買貴了。你可能還不明白機會成本的意思。我如果能更早明白巴菲特,可能更早就可以在投資上有所作為了。當然,對看不懂的人而言,早看晚看是一樣的。簡單的東西不容易啊。“作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就是簡單不容易的典型代表。其實從外人的角度來看,我無法判斷吉利的收購案或聯想的收購案對他們來講是否是件對的事情,但他們最後自己都會知道的。巴菲特說“不做不懂的東西”,同時他認為自己不懂高科技的東西,尤其是不懂高科技的“變化”,所以他就不太願意投資高科技的東西。而且他如果投的話,就會變成在做一件他自己“不懂”的事情,也就是“不對”的事情。所以說對巴菲特而言“不對”的事情並不是對所有人都不對,如果那些人是屬於確實懂的那些人的話。巴菲特也講過:如果你能看懂這些變化的話,那你就發達了。巴菲特還講過,不要用margin去投資股票,這條大概是適合所有人的,因為巴菲特的那些曾經也“很厲害”的但同時又用margin的“朋友們”最後都破產了。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很重要的一點是他能堅持不做自己認為不對的事情。在“做對的事情”的過程中,人們為了“把事情做對”是會犯很多錯誤的,這是學習的過程,一定要和做不對的事情分開來。關於併購,我可以講一個我的簡單理解。如果當有人本著“大不一定強,不大則一定不強。所以要做強則先做大。”的想法去併購的話,那結局一定是很難看的。韋爾奇的自傳裡寫過一些關於併購的原則,你有興趣可以去看看。4、“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本身有多大要重要的多。”這句話實際上是巴菲特說的。定價能力和護城河其實是一回事。老巴說相對於管理能力他更看重定價能力,其實建立強的定價能力需要的時間非常長,沒有好的管理能力根本做不到。所以他說的不矛盾。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其實是沒有期限的,慢慢琢磨下。常思長想是很重要的,你能有這個體會說明你真的想了。我說的很多東西都是講過很多年思考得出的結論,雖然未必都一定對,但多數都是蠻有道理的。“最後下場都不太好”這句話下面是躺著無數企業的,看不到這句話的意思確實有點可惜。你倒過來想也許就明白了。舉個例子,20多年前我們賣小霸王遊戲機(還沒到學習機)時,小霸王遊戲機只有兩款:紅白機和藍白機(有點像iphone的黑色和白色),對手們經常都是有好幾十款的。當時我們的銷售部門最多被質疑的問題就是款式太少。好像最後款式多的那些對手最後絕大多數都消失了,原因大概就是品種太多最後導致的問題(其實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