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雍州刺史
-
2 # 父母年代記憶
羅藝是隋末群雄之一,武德元年(618)歸附唐朝,武德六年(623)入朝,貞觀元年(627)起兵謀反被殺。對於羅藝,很多人認為他在武德後期的政治鬥爭中站在李建成這邊。實際情況如何呢?本文就此問題詳細分析一下。
一、羅藝歸附唐朝
隋大業十二年(616),羅藝在涿郡(幽州)起兵,武德元年(618)十二月奉表歸附李唐,李唐在其轄區設立幽州總管府,下轄幽、易、平、檀、燕、北燕、營、遼等八州,任命羅藝為幽州總管,封為燕公。武德二年(619)十月,又賜羅藝姓李氏,封燕郡王。
據此看,羅藝歸附唐朝的時間是比較早的。但是,在武德四年(621)竇建德被唐朝平定之前,羅藝一直是孤懸在河北北部,與唐朝並不直接接界。竇建德被平定後,其舊部劉黑闥又相繼於武德四年(621)和武德五年(622)兩次起兵,羅藝與唐朝的直接聯絡仍然很不穩定。在此期間,羅藝均積極出兵配合唐軍平定劉黑闥叛亂。
武德六年(623)正月,劉黑闥第二次起兵被唐朝鎮壓,劉黑闥本人也被俘獲,羅藝的地盤正式與唐朝全面相接。當年二月,羅藝申請入朝,被唐朝任命為左翊衛大將軍,離開了他在河北經營多年的地盤,此後再未能返回。
羅藝劇照
二、羅藝立場辨析
武德後期,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鬥爭逐漸激烈,羅藝在這一斗爭中的立場如何呢?
很多人認為,羅藝站在李建成這一邊,理由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羅藝的部將薛萬徹在李建成手下效力。
薛萬徹劇照
第二,武德七年(624)前後,李建成曾向羅藝要過三百幽州突騎。
李建成劇照
第三,羅藝曾毆打過李世民的部下,與李世民有嫌隙。
以上幾條是否可以作為羅藝站在李建成一邊的佐證呢?我認為不能。具體分析如下:
(一)羅藝的部將同時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手下效力。
羅藝的部將薛萬徹在李建成手下效力,這不假,但是,薛萬徹的哥哥薛萬均則在李世民手下效力,而且都得到了重用。據《舊唐書》薛萬徹傳記載:
萬徹少與兄萬均隨父在幽州,俱以武略為羅藝所親待。……及太宗平劉黑闥,引萬均為右二護軍,恩顧甚至。隱太子建成又引萬徹置於左右。
可見,薛萬均和薛萬徹都是羅藝的部將,李世民平定劉黑闥第一次起兵時,要走了薛萬均,任命其為秦王府右二護軍,李建成平定劉黑闥第二次起兵時,又要走了薛萬徹,置於其左右。
在這件事情上,羅藝明顯是在一碗水端平,兩不得罪。
(二)唐高祖李淵因幽州突騎事件處罰了李建成,並很可能牽連到了羅藝。
關於幽州突騎事件,《資治通鑑》記載如下:
(李建成)又密使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發幽州突騎三百,置宮東諸坊,欲以補東宮長上,為人所告。上召建成責之,流可達志於巂州。
可見,當時李建成讓自己的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羅藝(李藝)那裡調發三百名幽州突騎,用來補充東宮長上衛士,結果被人告發了。李淵對此非常生氣,他責備了李建成,流放了可達志。
這件事情是否可以證明羅藝與李建成關係密切呢?
我認為不能。
首先,李世民很可能也從羅藝那裡調發了部分部隊。
李世民
上文提到,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別從羅藝那裡要走了薛萬均和薛萬徹,但是,此二人的待遇當時是不一樣的,李建成只是把薛萬徹帶在身邊,“置於左右”,而李世民不同,他是讓薛萬均擔任秦王府右二護軍,屬於六護軍之一,地位類似於東宮六率之一,這是個帶兵的職位。而薛萬均的任務是什麼呢?“北門長上”(《冊府元龜》卷626),也就是宿衛玄武門,薛萬均本人又是一名騎兵將領,以李世民對騎兵的重視程度以及李世民給薛萬均的宿衛任務來看,李世民不太可能只是調來薛萬均這一員騎將,很可能同時調來了一批幽州騎兵,並編入秦王府右二護軍府。
騎兵
至於為什麼李世民此舉未受到李淵的責備,我推測,很可能是因為薛萬均的前任雙士洛由右二護軍出任定州總管,帶走了一批原屬秦王府右二護軍府的官兵(從後來雙士洛在定州總管任上擊敗突厥以及討伐劉黑闥的表現來看,這種推測不無道理),導致右二護軍府缺編,李世民正好從羅藝那裡要來了薛萬均以及一批騎兵,補充右二護軍府。這是出於作戰需要而進行的調動和補充,因此李淵並未責怪。
如果此說成立,則羅藝還是在搞一碗水端平的政策。
第二,李淵因為此事很可能對羅藝進行了處罰。
《資治通鑑》只記載了李淵對李建成的處罰,對於羅藝,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是,透過對羅藝舊部王詵的經歷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大致看出一點端倪。
王詵原本是羅藝時期的幽州大總管府長史(從三品),羅藝入朝後的一段時間,幽州事務實際上是由王詵負責管理,武德六年(623)五月,高開道引奚騎進攻幽州,就是王詵率軍將其擊敗的,“高開道引奚騎寇幽州,長史王詵擊破之”。但是,到了武德九年(626)六月李瑗謀反的時候,王詵僅僅是北燕州刺史(正四品下)。不但職務從大總管府長史調整為下州刺史,就連官品都下降了。我認為,王詵受到處罰並被邊緣化,很可能與幽州突騎事件有關。李建成向羅藝提出調發幽州突騎的要求時,羅藝已經入朝,因此,具體經辦此事的應該是幽州大總管府長史王詵。李淵對羅藝滿足李建成要求的表現非常不滿,流放了李建成這邊的具體經辦人可達志,同時整治了羅藝這邊的具體經辦人王詵。
幽州突騎事件,可以看做是李淵對羅藝的一次嚴重警告,警告羅藝不要與李建成走的太近。如果說在此之前,羅藝還存在著巴結李建成的想法的話,那麼,在經歷了幽州突騎事件後,羅藝必然不敢再去靠近李建成了。
(三)羅藝與李世民的關係並非勢如水火。
據《舊唐書》羅藝傳記載,“藝自以功高位重,無所降下,太宗左右嘗至其營,藝無故毆擊之”。羅藝無故毆打李世民的部下,確實造成了羅藝和李世民之間的嫌隙,特別是李淵對此事的處理方法更加讓二人的關係雪上加霜,李淵直接把羅藝給下獄了。
按說這不是李淵的風格,當年尹德妃的父親尹阿鼠的家僮毆打秦王府僚屬杜如晦,也沒見李淵進行嚴厲的處分。尤其奇怪的是,下獄一段時間以後,李淵又把羅藝給放了,不但放了,還恢復了羅藝原來的待遇,“久而乃釋,待之如初”(《舊唐書》羅藝傳)。
杜如晦
這是個什麼操作?我個人的看法,這是李淵刻意製造矛盾的操作。他把羅藝下獄,等於是告訴羅藝,因為李世民的原因,你才會這麼慘;然後又把羅藝給放了,等於是告訴羅藝,因為我李淵的仁慈,你才會重獲新生。這一抓一放,加深了羅藝與李世民的矛盾,拉近了羅藝與李淵自己的關係,同時修理了羅藝一番,讓羅藝夾起尾巴做人。據此看,李淵的這一套手段,還是比較老道的。
李淵
但是,李世民也不傻,他並不想把這種矛盾無限放大,在武德後期,李世民部下之中也有人與羅藝保持了很不錯的私人關係,此人就是劉師立。
劉師立是李世民的鐵桿心腹,深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謀劃,“太宗之謀建成、元吉也,嘗引師立密籌其事,或自宵達曙”(《舊唐書》劉師立傳),還直接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作戰,誅殺李建成有功,為此,武德九年(626)十月定功臣實封的時候,劉師立獲得實封1000戶。可以說,劉師立與李建成集團是勢不兩立的。
但是,劉師立與羅藝的私人關係卻比較好,後來羅藝謀反以後,劉師立還因此受了牽連,“及藝平,憲司窮究黨與,師立坐與交通,遂除名” (《舊唐書》劉師立傳)。
劉師立與羅藝私交較好,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羅藝絕不是李建成的黨羽,否則劉師立斷然不會與羅藝私下交往。
第二,羅藝與李世民集團並非勢如水火,雙方私下還是有交情的。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羅藝並不是李建成的黨羽。那麼,羅藝在李唐內部,究竟是如何站隊的呢?
三、羅藝在李唐內部的定位
整體而言,整個李唐,以李淵為代表,對羅藝是持一種不信任態度的,武德六年(623)二月急於讓羅藝入朝就是明證。
當時,劉黑闥剛剛被平定,而幽州以北的高開道尚未平定(直到武德七年(624)才被平定),在此情況下,急於讓羅藝入朝,體現了李唐對羅藝的不信任。
當然,有人會說,羅藝入朝是他自己主動提出來的,“因請入朝”(《舊唐書》羅藝傳)。請注意,羅藝作為一個外來戶,他需要向李唐表明自己忠誠的態度,但是,對於羅藝的請求,李唐有同意和不同意兩種選擇。而單純從軍事角度分析,當時並不宜讓羅藝入朝,劉黑闥剛剛平定,萬一又有竇建德的其他舊部鬧事呢?高開道尚未平定,羅藝一走,高開道前來進攻怎麼辦(羅藝走後,高開道真的引奚人進攻了幽州)?當時突厥與唐朝的關係已經惡化,一旦突厥進攻幽州,誰來領兵抵抗?
可實際上,李唐飛快的同意了羅藝的入朝請求,這就充分說明,李唐對羅藝是極不信任的,正好抓住一個機會,趕緊把羅藝調走。
羅藝入朝後,李淵對他的基本要求是守本分,不惹事。幽州突騎事件,讓羅藝遠離了李建成,毆打李世民部下,又讓羅藝遠離了李世民。李淵的意思非常清楚,李世民和李建成哪邊都不要站,乖乖的站到我李淵這邊就可以了。
-
3 # 周朝文DMU
羅藝的領地在大唐跟突厥邊關地帶。所以,羅藝保護著隋唐時期的中原邊境,防備著突厥大軍南下。而在羅藝手下有一支特殊的騎兵部隊叫做燕雲十八騎,戰鬥力彪悍,讓突厥人聞風喪膽。
突厥人曾經闖入羅藝領地進行燒殺搶掠。後來羅藝帶領燕雲十八騎反擊,並且帶著幾千騎兵部隊在後面跟著,一行人殺入突厥腹地,把突厥一個營地幾萬人全都殺死,讓突厥聞風喪膽,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侵略羅藝地盤。
這一支燕雲十八騎,每個人穿著黑色衣服,頭戴面罩,把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兩隻眼睛,腳下穿著胡人的馬靴,馬靴裡面配有匕首,此外每個人身上揹著長弓,肩膀上有一隻兇悍的獵鷹。這支部隊因為戰鬥力強悍,曾經一段時間讓突厥人十分忌憚。
羅藝投降唐朝之後,與唐軍一起鎮壓劉黑闥軍隊,但是劉黑闥手下能人輩出,唐軍跟他們交戰佔不到多大的便宜。而且還被劉黑闥手下蘇定方等人打敗,羅藝倉皇逃脫。
據說就是在這次戰鬥當中,羅藝的燕雲十八騎被人消滅,從此以後退出了中原戰場。但是在小說中,卻說燕雲十八騎被羅成解散,因為羅藝死之後,羅成覺著燕雲十八騎太過於殘忍,所以就讓他們回家。
正史當中並沒有羅成這個人,他純粹是小說中杜撰的。而有的人提出,說羅成指的就是羅士信。說羅士信解散燕雲十八騎的說法不對,因為一來羅士信跟羅藝沒什麼關係,二來羅士信死的比羅藝要早。
史學家推測說羅藝的燕雲十八騎全部戰死在與劉黑闥的交戰當中,這個倒是很有可能。因為燕雲十八騎主要是突擊騎兵,在草原上馳騁追擊很擅長,但是在中原地區戰鬥力就大打折扣,所以如果跟劉黑闥作戰被消滅,道理上也能說得通。
而羅藝投降大唐之後,日子過得並不好,本來他在邊關的時候,手裡有兵權,那麼唐朝這些人還忌憚他,可是一旦羅藝的兵權被剝奪,加上燕雲十八騎也已經被團滅,羅藝就再也沒有什麼讓人忌憚的東西。
史書記載,李世民兄弟爭奪權力的時候,羅藝站在太子那邊,但是後來太子卻失敗了。後來李世民手下人去見羅藝,竟然被羅藝羞辱了一頓,由此可以看出羅藝真是不會做人,明明已經沒什麼權利,還不老老實實的,想要四處惹事。
但是這還不算,後來李淵派太監去看羅藝,羅藝跟太監言語不和,竟然打了起來。要知道,太監可是李淵派去的,羅藝這麼做是不給李淵面子,所以很快羅藝就被抓起來下大獄。一直到唐高宗時候,突厥屢次侵犯邊境,唐高宗想起羅藝能夠震懾突厥人,所以就想讓羅藝去幫忙防守邊關。
唐高宗讓羅藝帶了幾百人去邊關。猛地一看,這些人數的確有點少,不知道唐高宗是不是在耍著羅藝玩,還是真的覺著羅藝威名很大,去之後不用打就可以讓突厥人臣服。
不過羅藝帶著這幾百人走的時候,心裡卻是非常憋屈。於是羅藝思前想後,心裡火氣越來越大,最後竟然想帶著這幾百人叛變,投降突厥。
要知道羅藝在突厥人當中赫赫有名,如果他去投降突厥,那麼肯定受到突厥可汗高官厚祿對待。但是羅藝想投降,他手下那幾百個人可是關中人士,不會跟著他一起跑到邊關地區。所以,這些人就趁著羅藝不注意把他殺掉,一代名將就這麼死去。
-
4 # 閃電侯爵
簡單的講,就是個人野心外加形勢所迫使他造反的。
羅藝,本是隋朝將領,性情殘暴狡黠,因屢立戰功,被拜為虎賁郎將,駐守涿郡。
隋朝末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當時的涿郡因受到戰亂的波及較少,所以物阜民豐,羅藝在此囤積糧草軍械,招兵數萬,一時間涿郡成為了當時較為富庶穩定的地區,這也找來了盜賊們的侵擾搶奪,當時的留守官員虎賁郎將趙十住、賀蘭宜、晉文衍等人都抵抗不住,只有羅藝出戰才能取勝,所以羅藝的威望就越來越高。這也招來了趙十住等人的嫉恨。羅藝得知他們要叛亂的訊息,向眾人宣佈說:“我們討賊有功,城中倉庫的東西堆積得像山一樣,但卻掌握在留守官員手中,他們無心救濟百姓,無一點體恤百姓的心思。”用這些話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留守官員。羅藝藉此機會率兵回城,趁機拿下郡丞,擺開陣勢,趙十住等人畏懼羅藝,主動請降,於是,羅藝開啟府庫慰勞將士,賑濟窮困的人,境內軍民都十分擁護羅藝。於是,羅藝自稱幽州總管,統轄幽、營二州,成為東北地區一大割據勢力。同時也成了各方爭取的物件,經過一番權衡,羅藝決心投唐。
羅藝的歸順使得李淵大喜過望,封羅藝為燕郡王,賜姓李氏,從此,羅藝改名為李藝。
羅藝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先後隨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鎮壓劉黑闥起義,劉黑闥最後兵敗自殺,羅藝起了重要的作用。
後來羅藝入朝。得到了李淵的盛情接見,拜為左翊衛大將軍,羅藝志得意滿,又結交了太子李建成,被引為心腹。於是較為輕視秦王李世民,一次李世民的親信至其營中,遭到了羅藝無故的毆打,於是羅藝與李世民從此心存芥蒂。
唐太宗即位後,大封功臣,為安撫羅藝,,拜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但因羅藝曾得罪過李世民,內心惶恐不安,於是起兵造反。叛亂很快被平定,羅藝被部下所殺。
關於羅藝的造反,史書有如下記載,
《舊唐書》:“藝性桀黠。”“羅藝歸國立功,信妖言而為叛。善始令終者,鮮矣!”說的是羅藝叛反前,曾遇一李氏女子為其看相,對他說:“您的富貴是因燕王而來,燕王的貴色將要顯揚。”羅藝信以為真於是造反。
總的來講,就是羅藝造反就是因為曾得罪過李世民,又曾是李建成的心腹,怕被皇帝所忌,再加上他本性狡黠,權力慾極強,故致使其造反,最後兵敗身死,身敗名裂。
-
5 # 峰峰說史
羅藝,看過隋唐演義的人都知道。是羅成的父親,此人武藝高強,綽號“大漠銀槍”。
羅藝不但武藝高強,而且領兵打仗也是好手,在唐高祖李淵建立大唐江山之後,羅藝主動來投奔,被李淵封為燕王,賜姓李,鎮守幽州,官職也是一位封疆大吏。後來,在唐朝與劉黑達的戰鬥中,又建立了不少戰功,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羅藝是效力太子李建成的,也就是說他是屬於李建成陣營的。這時他仗著自己的戰功,經常給李世民手下人臉色看,有點居功自傲的意思,因此與李世民相處的不好,可以說有點過節。
說起羅藝造反的時間,是在著名的玄武門事變以後,有人說羅藝造反是為李建成報仇,還有人說由於當年羅藝得罪過李世民,怕李世民會報復他,所以才造反的!其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羅藝要給李建成報仇,肯定會選擇李世民剛剛發動完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得李世民還未站穩腳跟,此時造反,機會大的多,而他造反的時間是玄武門之後的將近一年的時間,此時的李世民已站穩腳跟了。他不會去選擇這個時候造反,所以為李建成報仇的說法說不通,至於怕李世民報復,也是說不通的,因為玄武門之後,李世民量才而用,對李建成陣營的人都是既往不咎,魏徵就是很好的證明。
那麼羅藝造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確切的來說,是因為李世民在貞觀初年實行了精簡封王的政策,正是這個政策觸犯了羅藝的利益,李世民登基後為了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實行了精簡封王,當然對百姓是有好處的,但是觸犯了一些郡王們的私利,這才是羅藝造反的根本原因。
當然,最終羅藝的造反以失敗告終,因為此時的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已經是太平盛世,飽受戰爭折磨的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了下來,現在起兵造反本就不得民心。最後被自己的部下所殺投降大唐,一代梟雄就這樣身首異處,真是可悲可嘆!
-
6 # 小青峰曰史
不要搶,我來答!在漫漫歷史軌道中,唐朝可以被譽為是中國最繁榮昌盛的一個朝代,期間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文臣武將,大量人才湧現,為唐朝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想聊的這個人也是一名卓越的武將——羅藝,曾經投降於唐朝又造反於唐朝,這讓很多人對其議論紛紛,為什麼他會這樣啊?我們就一起走進羅藝,去一探究竟吧!
一、羅藝的投降隋朝末期,軍閥混戰,社會動盪,各地勢力拔地而起,大量土地被徵用,搞的是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於是就掀起了一股農民大起義。由於這組軍隊勢力強大,糧食供給充足,團結一心,眾多賊子前來不斷騷擾,而留守的官員卻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無能為力,然而只有羅藝一人挺身而出,驍勇善戰,殺了敵軍一個片甲不留,於是其威望不斷增加,可以說是名聲大噪。自那以後,羅藝似乎有點飄飄然,心高氣傲的姿態展現無疑,藉此機會他自立為王,成為了東北地域的一大割據勢力,後來各地區的勢力都想與他聯合,拉攏關係,在他深思熟慮之後,自己也只是一個小勢力,聯合勢力也容易引起內亂,他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投降於唐朝。
聽說羅藝要歸唐的訊息,李淵那可是笑開了花,封他為燕王,並賜姓為李,從此他就叫李藝。在他的帶領下,他為唐朝創立了一次又一次的功績,成績斐然,為唐朝的穩固發展的確是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貢獻。
二、羅藝造反於唐朝隨著自己建立的功績越來越多,這羅藝似乎對自己甚是滿意,甚至是目中無人,經常以功高位重擺出一副高傲的姿態,讓人心生厭煩。自從和太子李建成結交以後,他就更加無法無天,除了皇上和太子,他好像誰都可以欺負。據說有一次秦王李世民的副將曾經到太子的宮殿,卻被羅藝阻攔,還將副將給毆打了一頓。唐高祖李淵聽說這件事之後,心裡很憤怒,再怎麼招惹也不該招惹我兒子吧?但是又礙於羅藝本身能力強,也不好對他作出什麼懲罰,只好派遣他到地方去鎮守,遠離京城。
到了忻州以後,羅藝更加猖狂了,他在那裡吃香的,喝辣的,過著帝王般的生活,為了滿足自己的個人慾望經常搜刮老百姓,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就算老百姓再恨他又有什麼用呢?他可是皇上親自封賞的人,得罪了他不就得罪了皇上嗎?慢慢地,他自己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實力超群,經常做軍事演練,似乎是早已經做好了開打的準備!
時光飛逝,政權更迭,羅藝怎麼也沒想到接替唐高祖皇帝帝位的竟然不是太子李建成,而是當初自己得罪過的秦王李世民,這這可怎麼辦呢?當初那麼對待李世民,如今他稱帝之後肯定要對我作出措施,內心恐懼不安,便試圖謀劃反叛一事。他想,與其默默等著皇帝來提自己的人頭,倒還不如大幹一場,說不定還有勝算的可能。說幹他就幹,他秘密召集地方勢力,帶領自己培養的軍隊前往京城。可是誰也不想到,一不小心走漏了風聲,反叛一事傳到了李世民的耳朵裡。那可了得?李世民立即派遣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率領軍隊前去討伐羅藝,結果顯而易見,羅藝最後憑藉反叛的罪名被誅殺了,實在是讓人惋惜感慨。
總結:歷史總是讓人感慨的,一代梟雄羅藝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亂箭射死的下場,真的是讓人感到可惜。但是無論怎麼樣,他始終是唐朝的功臣,為唐朝打下了江山,我們應該抱著辯證的態度去剖析他,給予他足夠的尊重與認可。
回覆列表
羅藝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隋唐英雄傳》中羅成的老爸,但是羅成其人只不過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一個悲情英雄罷了,而羅藝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縱觀羅藝的一生,是跌宕起伏又讓人唏噓的。因為,誠如題主所言,他投降唐朝後又最終造反了。
投降唐朝前,羅藝幹了些什麼《舊唐書》中有羅藝的一則小傳,羅藝傳中說羅藝是將門之後,他父親羅榮是大隋監門將軍。而羅藝從小就有勇有謀,但其為人卻也奸詐自傲。
都說亂世造英雄,羅藝起家的資本也是因亂世而來。當隋朝大亂以後,有糧有武器的涿郡就成了各路亂兵爭相爭奪的香餑餑。
而在面對亂軍進攻的時候,涿郡的守將——虎賁中郎將趙什柱、賀蘭誼等人卻連戰連敗,不敢再戰。而這時候,有勇有謀且善於騎射的羅藝則挺身而出,將來犯之敵打得落花流水。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聲名鵲起的羅藝自然也被趙什柱等人嫉恨起來。於是他們想要幹掉羅藝,以維護自己在涿郡的地位。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趙什柱等人還未發難,羅藝就逮住機會帶領和自己同袍一心計程車兵反殺回了涿郡。羅藝來勢洶洶,趙什柱等人自然知道羅藝想要幹些什麼。於是他們嚇得心肝兒亂顫,急急忙忙地負荊請罪發誓效忠羅藝。
而羅藝更是藉此機會,連殺了渤海太守等一票子不服自己的人,從而威震邊關。最終羅藝名頭日盛,在柳州、懷遠等地歸附之後,羅藝自封幽州總管,成了一方諸侯。
羅藝為什麼投降唐朝羅藝霸佔的幽州之地,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弒君謀逆的宇文化及,看羅藝羽翼已成便派使者來張讓羅藝跟著他幹。但羅藝也算條漢子,直接殺了宇文化及的使者,並大張旗鼓地給隋煬帝發了喪。
宇文化及在羅藝這裡碰了個硬釘子,其他志在天下的頭頭腦腦們自然心裡直樂,因為宇文化及沒能得償所願就意味著他們有機會降伏羅藝。
所以,竇建德和高開道也紛紛派人來拉攏羅藝。只是羅藝是看不起竇建德與高開道的,在羅藝眼中,這二人就是亂臣賊子,還不配讓他為之效忠。
竇建德等人不值得羅藝效忠,自然就有值得讓羅藝效忠的人,而這人就是從太原起兵的李淵父子。
按照羅藝自己的說法,他之所以會帶兵向李淵投誠,有兩點原因:其一,竇建德等人不值得他追隨。其二,李淵起兵一來與民無犯且連戰連捷,能成大事。
從羅藝的話中能看出,羅藝是心高氣傲的,他不願意屈居一般人之下。而且他押注李淵最根本的目,是因為他他覺得李淵能夠成事,如果他跟了李淵,那麼日後能夠得到的會更多。
事實上也的確如羅藝所言,李淵最終建立了大唐帝國,而戰功卓著的羅藝自己也倍受李淵信任,從而做了燕王,且被賜姓李氏。
只是,世事無常,在打敗劉黑闥之後,權勢、恩寵達到頂峰的羅藝最終卻走上了造反之路,而這則讓他耗費半生所積累起來的名望與權勢在一瞬之間煙消雲散。
人心難測,羅藝的造反因由。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在功成名就後不得瑟,也很少有人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慾望,羅藝自然也不例外。
羅藝造反造得很直接,在李世民剛剛登基後,羅藝就矯召,在豳州領導不知情的情況下帶兵佔據了豳州。只是羅藝比較悲催,造反剛開始就被反應過來的豳州統軍楊岌打了個屁滾尿流。
兵敗如山倒,羅藝在豳州屁股都沒坐穩就只能拋妻棄子,帶著幾百人突圍叛逃突厥。只是樹倒猢猻散,眼看跟著羅藝亡命天涯沒有好下場的親兵們來得乾脆,直接殺了羅藝傳首京師,以求贖罪。
羅藝的造反有些虎頭蛇尾,但是史書中給出的羅藝造反的理由其實也大有蹊蹺。這理由有兩點:
第一,羅藝在李世民還未登基的時候曾經毆打過李世民的人,所以羅藝擔心李世民報復自己從而起兵造反。
第二,羅藝的老婆對算命先生說的自己將會母儀天下的事情深信不疑,而母儀天下是需要給皇上當媳婦兒的,而李淵和李世民是不可能娶她這人老珠黃的女人的,所以為了母儀天下,她就只能攛掇自己的老公羅藝起兵造反當皇帝。
人心不可測,羅藝從來沒發現自己和老婆在內心深處竟然有著如此宏偉的野心,所以他走上了造李世民的反的斷頭路。
但話說回來,羅藝原本就是一個小算盤打的噼啪亂響的人,僅僅因為擔心李世民報復自己和老婆的蠱惑他就會真的走向謀反之路嗎?
其實仔細想來,羅藝的造反原因確實非常簡單的。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羅藝做為李淵的左膀右臂,又和李世民身後的勢力有矛盾。那麼,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執掌朝政後定然會被李世民排除在朋友圈之外。而羅藝本身又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所以他只能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