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元前

    主要原因長得醜,長得醜並不是主演原因。三國時期,有很多“名士”都是誇誇其談,很多都是假的“名士”。

    龐統曾經在地方當官時,做的並不好。而當時孫權、周瑜都是日理萬機,孫權手下也並不缺人才,並沒有劉備“求賢若渴”的勁頭兒,自然不會去關注一個其貌不揚的“名士”,而且龐統還是一個言過其實的“名士”。

    也許,很多人都是透過外貌上來看一個人是否有才華,可能是因為龐統太過樸實,所以,在龐統年少時並不出名。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龐統在二十歲的時候,遇到了司馬徽,並且兩人成了忘年交。

    兩人交談之後,司馬徽認為龐統日後肯定能成為有名的謀士,於是他對龐統說:“南州士子再沒有一人可以與龐統相比。”後來,龐統也確實成了“名士”,司馬徽也算是龐統的伯樂了吧。

    龐統還是非常注重道德修養的,他對老人、小孩的發展也是十分的看重。

    後來,龐統參軍後,仕途也並不順利。剛開始,龐統在周瑜身邊只是一個幕僚,後來周瑜死了,他才被魯肅發現,並推薦給孫權。但是,孫權因為龐統的相貌太過醜陋,並不打算收龐統為謀士。之後,龐統被諸葛亮帶回了蜀國,幾經週轉,龐統終於來到了劉備的麾下效力,和諸葛亮一起成劉備麾下的軍師中郎將。

    剛開始,龐統面見劉備時,身上帶了兩封推薦信:一封是魯肅寫的;另一封是諸葛亮寫的。但是,劉備見到龐統時,也是非常嫌棄龐統的樣貌,於是,直接把龐統直接打發到了耒陽縣,做了一個七品芝麻縣官。

    但是,龐統剛上任不久,就有人舉報他不務正業、翫忽職守。於是,劉備派張飛前來檢視。龐統確實和舉報人說的一樣,但是,龐統當著張飛的面在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就把所有的政事全部處理完了。

    縱觀龐統這一生,雖然他很有才學,隨後也得到了劉備的賞識,但是,他一身的傲氣卻始終蓋不住。後來他死在了落鳳坡。

  • 2 # 中行偃1

    答:根據《三國志·龐統傳》記載,龐統雖然在東吳有著非常好人脈,但是,他並沒有在東吳任過職。

    龐統一直都是在荊州南郡,公元209年,周瑜擊退駐守在南郡的曹仁,曹操為了製造孫劉聯軍之間的矛盾,假天子之名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龐統時為周瑜功曹。

    “性好人倫,勤於長養。”龐統生性注重倫理關係,勤奮奉養父母。因此,他在護送周瑜喪事到吳國時,包括陸績、顧劭、全琮等人都慕名而來請求龐統給予他們評判。龐統知道他們的來意,於是都給予了恰當的評定,他們非常認可地和龐統結交,都回去了,龐統西歸,回到了荊州。

    劉備佔據荊州,領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說明龐統沒有離開荊州,去東吳就是給周瑜送終!出了一趟差而已,很快就回到荊州覆命了,怎麼能得到東吳的重用呢?而且,他在東吳還算是一個客人,最多是給慕名而來的朋友們捧捧臭腳罷了……

    孫權會用一個捧臭腳的人嗎?龐統說:“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

    真不行✋!你龐統沒教育好別人,倒是被別人先給教育了,本來就是一個善人的龐統,教育來、教育去,自己也成了多數的惡人。

    龐統:“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兵。”劉備:“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話說的不好,快點出去。”劉備:“剛才我們的討論是誰的過失?”龐統:“你我兩人共同的過失。”劉備:“……”劉備不要臉到家了!他把自己當成周武王了?

    我納悶的是,這個時候龐統的大道理為什麼不擺出來呢?繼續助長你的正道呀!難道龐統沒給他自己評判一下嗎?當他為虎作倀的時候,一支正道上的利箭已經搭在了弦上!

  • 3 # 四川達州人

    主要原因在於孫權不喜歡。

    正史記載,赤壁大戰後,諸葛亮與龐統是親朋好友關係,推薦龐統去劉備處,但是請注意一點,龐統看不起當時依附於江東的劉備。

    真實情況也確實如此,赤壁大戰結束後劉備頂著劉琦名義(劉備劉琦合計才1.7萬軍隊,劉琦主力是一萬多)佔領荊州南部四郡,但錢糧還繼續依靠江東。周瑜始終拒絕借南郡,劉備日子很苦,哪怕孫權嫁妹妹。

    龐統到周瑜手下,擔任到功曹從事,算是核心決策圈人物,可見周瑜非常信任龐統。雅量高致的周瑜並不以龐統外貌醜陋而厭惡,魯肅等人也非常認可龐統能力。

    不久,周瑜病死,龐統送葬到江東,江東世家子弟都來結交,陸績、顧劭、全琮等名士與之交流評價後都比較認同龐統。

    但是:

    1、龐統在周瑜手下只有一年多,尚且沒有表現出獨當一面的能力。

    2、龐統是一個外鄉人,在江東這個頑固的世家社會中非常另類。

    3、周瑜死後,孫權準備清除周瑜(孫策)的影響力,對周瑜曾誇讚,魯肅推薦,江東世家推崇的龐統自然就很不喜歡。

    4、同時,荊州在劉表時期崇尚空談,龐統這個荊州人,未知是不是空談誤國?

    所以,孫權發誓不用龐統。

  • 4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沒看原文嘛,長得醜,不被顏狗孫十萬喜歡唄。這在當時並不算罪過,個子高大雄壯有長鬍子大肚子都是美男子的標誌,也是當時人才的加分項,就是後來科舉面試上也有“身”這一內容,歪瓜裂棗無人權是古代人才觀的一部分。

  • 5 # 段輝時

    《三國演義》裡有一句名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臥龍者,諸葛亮也,鳳雛即龐統,由此可見,龐統之才不亞於諸葛亮。

    可兩人的成就天差地別,出仕的際遇也大不相同。諸葛亮高臥於南陽草廬之中,得劉備三顧,方才出山;龐統主動去見孫權,話不投機,自討沒趣,悻悻而歸。

    龐統如此大才,為什麼在東吳不得重用呢?難道是他的思想太前衛了嗎?

    依我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

    一,江東多才俊。

    自古以來,江東得天地之靈氣,湖光山色秀甲天下,人才輩出。和龐統同時代的就有周瑜、魯肅、張昭、呂蒙、陸遜等。龐統在東吳,雖有才名,但並不出彩,沒有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和非常有價值的謀略,即使有,也被認為是紙上談兵。

    二,龐統持才罔眾。

    世間人,凡有大才者,往往自視甚高,性情古怪。

    龐統初時在周瑜帳下為官,不把周瑜放在眼中,平時言語多有不敬,更不會獻媚,刻意去討好周瑜,以致和周瑜沒有深交。周瑜也沒有發現龐統這塊璞玉,龐統在東吳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周瑜臨死前向孫權推薦的是魯肅,而不是龐統,就是最好的佐證。當時龐統的光芒並沒有蓋過魯肅,甚至還比不過張昭、呂蒙、陸遜等。

    三,龐統形容猥褻。

    魯肅知龐統有大才,舉薦龐統去見孫權。孫權見龐統長得濃眉厥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問龐統:“汝平身所學,以何為主?”統答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孫權曰:“公之才學,比公瑾何如?”統曰:“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孫權平生絕喜周瑜,見龐統輕之,心中大怒,於是吒退龐統,棄而不用。

    縱觀龐統一生,雖博學多才,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與管、樂,樞機可配於孫、吳,但由於自身長得形容猥褻,乃至一生命運多舛,好不容易得遇明主,又早早地殞命於落鳳坡。大才未展,客死異鄉,時也,命也。

  • 6 # 真正鱷魚不哭

    為什麼說龐統在東吳為什麼不得重用?

    東吳大將周瑜很看重龐統,對他委以重任。

    “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荊州先賢傳》“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三國志·龐統傳》《龐統傳》注引江表傳曰:先主與統從容宴語,問曰:“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統對曰:“有之。”

    可見周瑜龐統關係密切,經常共同策劃機密事宜。

    龐統如果留在東吳,應該可以得到不錯的職位,估計是他自己看不上孫權。

  • 7 # 青梅煮酒品三國

    不是龐統思想太前衛了,龐統為人質樸,不露鋒芒沒人瞭解他的才能。而且龐統喜好品評人品高低的性格也讓龐統在東吳難以發展。

    龐統曾在周瑜手下效力

    龐統曾在周瑜手下效力了一年多的時間。龐統算是個家庭主義者,在東吳為官的時候對於撫育子女、贍養老人的事非常的盡心。

    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摘自《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有此可以看出,龐統在東吳效力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傑出的貢獻或者說因為不得志對差事敷衍了事。

    也存在的可能是周瑜獨攬大權,對軍隊上和政務上都是一手抓,並沒有給其他人太多的表現機會。加上龐統內斂才華不被人發現,孫權手下有很多厲害的謀士,孫權也許誤以為龐統也只是泛泛之輩。因此在龐統送回周瑜靈柩後,放任龐統西歸。

    龐統本性喜歡品評人品高低

    龐統的性格也是不受周瑜重用的原因。劉備攜龐統等人入川,在入川路上沿途郡縣都被攻克後,劉備在涪城大宴將士。劉備醉酒後說:“真是快樂極了。”龐統不顧場面直接回懟劉備:“把征服別人當成歡樂,這恐怕不是仁者之兵。”隨後被劉備逐出宴席,等待劉備醒悟後又把他請回來。劉備問剛剛的爭論是誰的失誤,而龐統卻說君臣都有失誤。這樣的性格直接的導致龐統不被重用。

    總結:龐統在東吳不受重用和他自己的性格有直接的關係。而且東吳的名士也不少,龐統在周瑜帳下又沒有傑出的表現。孫權對龐統不重用也是正常的。

  • 8 # 風去了無痕D

    龐統為何在東吳時得不到重用?與思想前衛不前衛的,真扯不上邊。唯一的解釋就是,東吳人才已趨飽和,沒位置了。

    恰如諸葛亮與劉備在隆中對策曰:孫權治下的江東,已歷三世,早已國險民附,英雄歸心。

    孫堅號稱江東猛虎,孫策又號稱小霸王,勇武韜略更勝其父,孫權有英武之姿,兼得父兄二人之烈,

    在孫氏父子三人治下,多有英雄志士慕名來投,使得東吳早已人才濟濟。龐統雖有才略,真也難顯獨到之處。然而在魯肅等人看來,也不過一州郡之才。

    所以,龐統歸入了劉備麾下之後,魯肅等非但不可惜,當聽說龐統只任了一個耒陽縣令,還要寫信向劉備推薦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由此可見,龐統在東吳,實如太平洋中一朵小浪花,不足道也。

    也不是東吳不重用,實是東吳人才太多,龐統若要在東吳獲重用,那就得按步就班,一步步的憑功績升遷上去才行。

  • 9 # 上將噯福斯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圈子不同!

    龐統是荊州人士,他結交的都是荊州士族,與江東豪族鮮有交集,更談不上什麼交情。

    龐統其實出身寒微,在講究門第出身的漢末三國時期,寒士想要出頭難度極大!文人不像武將,武將只要勇猛善戰,很容易在亂世裡殺出一番名堂,成就一番事業。比如關羽、張飛、張遼、甘寧、許褚等等。

    文人要成就功名,最需要的是有人推薦,才有可能進入各方諸侯的視野。如果沒有重量級人物推薦,想要當個一官半職勢比登天。

    龐統出身寒微,原本是沒有機會的。但是他很善於經營自己。他看清了當時時代的本質,要出頭就必須有超級人脈,沒有貴人扶持萬萬不能。沒有貴人怎麼辦,那就主動出擊找貴人。龐統隔三差五就去拜訪荊州名士司馬徽,進行親切友好的思想交流。人就是這樣,接觸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了感情。司馬徽心想這小夥子不錯呀,知道尊重長輩。一口咬定龐統是南州讀書人的頭牌。在司馬徽的大力宣揚下,龐統的名聲漸漸大了起來。

    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沒幾年,龐統就被推薦為南郡的功曹。主要是南郡太守的文秘。

    後郡命為功曹。按理說,這個官職也算不小了。但是龐統志向遠大,豈能滿足於此。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佔據南郡。龐統就當了周瑜的功曹。周瑜病逝以後,龐統把周瑜送回東吳。

    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

    據說龐統在東吳停留大半年,拜訪了很多東吳人士。顯然,他的目的是為了結交東吳豪族,尋求仕途上的突破。要不然不會放著南郡功曹不幹,在外地長期逗留。

    但是結果很不理想,龐統一無所獲。並沒有獲得孫權的重用,甚至連個一官半職都沒有賞給他。

    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是沒有重要人物推薦?其實不然。

    魯肅後來專門給劉備寫了一封信,推薦魯肅。

    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從內容看,魯肅對龐統非常欣賞。也很瞭解龐統。說明他們之間肯定有過深入交流。關係非同一般。龐統逗留東吳期間,魯肅應該是向孫權推薦過他。

    但是孫權沒有采納魯肅的建議,沒有任用龐統。為什麼呢?

    第一,龐統不是江東豪族子弟。

    東吳的文官,都是江東人士。幾乎被幾大門閥壟斷,他們是孫氏統治江東的重要基石。孫權必須考慮這些勢力。如果貿然重用一個荊州人,必然引起這些江東門閥的強烈反對,影響穩定。如果不重用,隨便給龐統安排一個小官,那就失去了招攬人才的意義,還不如不用。

    第二,龐統曾是周瑜的手下,這一點犯了孫權的忌諱。

    周瑜是東吳創始人之一,赤壁鏖兵大破曹操,威望極高。孫權頗為忌憚。所以暗中謀害了周瑜。龐統作為周瑜的功曹,關係密切。自然犯了孫權的忌諱,怎麼可能受到孫權的重用!

  • 10 # 陽光初起時

    龐統不受孫權重用,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除了他曾經為官的名聲不好,身俱古怪的相貌和自傲的性格外,還受到當時江東派系紛爭的影響,而他喜歡品評人物名聲的前衛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的發展之路。

    為官的經歷!

    據三國志記載,龐統曾在周瑜的手下擔任功曹一職,相當於縣市級的政府秘書長,他前前後後幹了有一年多時間,但是並沒有什麼傑出的貢獻,這樣的名聲傳至孫權耳中,可以說一開始對龐統就不會有好的印象。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三國志·龐統傳》

    而從後世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周瑜帳下還是初投劉備陣營,龐統都沒有以一種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他在那時候都沒有留下什麼斐然的政績,儘管這件事是出於龐統對自己大材小用的故意懈怠,但龐統也實實在在的被免官了,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桀驁思想,並不是文士的為官之道。

    古怪的相貌和自傲的性格

    史書上記載說龐統是“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這樣的長相和外貌,按照東漢時期選賢任能的用人標準,龐統和優秀人物的形象相比可謂大相徑庭,縱使龐統擁有出類拔萃的內在之美,單憑那外在的古怪怕是也難以讓孫權誠心接受。

    透過《三國演義》龐統和孫權的對話可以隱約看出,龐統在為人處世方面缺乏謙遜和謹慎,當孫權問其平生所學時,龐統說:“不必拘執,隨機應變。”孫權聽後不知所以,又問到,那你的才學比周瑜如何呢?龐統回答:“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周瑜是孫權最喜歡的將帥,而且赤壁之戰建功立業創下赫赫戰功,這時候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文士輕謾,且眼前的龐統自視甚高桀驁不馴,於是孫權就從心底鄙棄他,以為龐統不過是一個言過其實吹毛求疵的碌碌之輩。

    江東紛亂的派系之爭

    東吳地處江東,士族門閥眾多,當時孫權雖為吳主,但是文有張昭、顧雍、虞翻、陸機等眾,武有韓當、黃蓋、程普、甘寧等將,朝中還有周瑜、魯肅、呂蒙、諸葛瑾、呂範等一番眾臣,他們在江東經營日久根深蒂固,且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派系權勢,而且各士族門閥之間的明爭暗鬥從孫氏政權成立以來都未曾止息,他們對於一個陌生的外人肯定心存排斥,特別是那些賢明的人。

    而龐統實際上為人樸實,性格內斂,表面看上去也不是那種聰明的人,更不會溜鬚拍馬曲意逢迎,所以雖然胸懷才華但不容易被人發現。而孫權、周瑜都是位高權重、日理萬機的人,而彼時的江東可以說是人才齊備,並不是那麼的“求賢若渴”,如此一個出言不遜的“名士”突然躋身江東朝堂,實際上也被江東所有的派系所不容。

    為人過於剛直

    龐統思想過於剛直,據史書記載,劉備帶著龐統入川后,沿途攻克了很多郡縣,於是舉行宴會進行慶賀,酒後劉備對大家說:“這一路都很成功,真是太高興了。”這時候,龐統卻不合時宜說了句:“把征服別人當做一種快樂,這恐怕也不算什麼仁慈之師吧。”劉備一時憤怒,直接把龐統逐出了宴席,等到劉備酒醒後又把他請回來問及這場爭論的對錯時,而龐統卻大義凜然的說君臣都有失誤。

    這樣剛直的性格,縱使很有才能一時被君主所用,但實際上也很難獲得君主真心的喜歡,別說龐統不被孫權重視,就是求賢若渴的劉備,發自心底對龐統也不是那麼的喜歡,只不過迫於時局所需而無奈用之吧!

    品評人物名聲的前衛思想"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三國志·龐統傳》

    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他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這樣的自詡在沒有建功立業之前,於別人的眼中自然會顯得狂妄自大,無論是君主還是眾臣都會覺得龐統輕薄自傲。

    龐統在周瑜帳下擔任功曹的時候,就喜歡品評別人的名聲,但凡被他評價的人,卻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他。龐統卻說如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衰微,善良的人少而惡行的人多,於是想以宣揚好榜樣的形式去改善世風,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

    在一個人人都喜歡誇讚的時代,世之名士不惜讚譽之詞,對人們表揚有加,必然會激勵眾人爭先恐後的表現自己,進而有利於弘揚正道,從而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在三國時期,就有這樣的想法,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很好的激勵措施,這要遠比律法制度好用,所以說彼時的龐統的思想也許過於前衛了,並不符合時代的需求。

    凡此種種,龐統沒有被孫權所重用,也是其性格和時代的必然,縱使龐統有才,但並不適合東吳的發展,於是不得不投靠劉備去了。

  • 11 # 歷史風暴

    主要和龐統性格有關!

    龐統和諸葛亮不一樣,諸葛亮雖然恃才傲物,但他經常在外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也就是說諸葛亮很願意對外宣傳自己,所以年紀輕輕就知名天下。

    不過,大家知道他,不是因為他的才華,而是都覺得他是在吹牛。所以,那個時候只有周圍幾個好友才認可諸葛亮的才華。 劉備聽徐庶說諸葛亮有才華,親自登門拜訪,諸葛亮竟然閉門不見,直到劉備三顧茅廬才答應下山輔佐。可見,諸葛亮這個人很高調,並且從不隱藏自己的的鋒芒!

    和諸葛亮不一樣,龐統很低調,雖然後世認為他和諸葛亮才華一樣,但是龐統從來沒有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一樣的人物!

    和諸葛亮只有周圍幾個好友推崇相比,龐統顯然比諸葛亮有更大的認可度。別看龐統為人很低調,可他比諸葛亮更幸運,年輕的時候就以才華聞名天下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龐統去拜訪一個叫做司馬徽的名士,當時司馬徽正在樹上採桑葉,兩個人一個在樹上一個在樹下交談,這麼一聊,司馬徽大吃一驚,他發現龐統的才學真是驚人!於是兩個人一直交談到晚上。司馬徽認為龐統應該是南州士子中一等一的人才。

    由於有司馬徽的賞識,龐統的名聲就逐漸傳開了。 所以,和諸葛亮不一樣,雖然龐統為人非常低調,他的才華卻早就被人們知曉了!

    不過,龐統的才華卻並不被諸侯知曉! 後來,龐統投奔了劉備,但劉備卻不知道龐統有多大能耐,只讓龐統以州從事身份代行耒陽縣令。龐統這麼大能耐肯定不願意只當一個縣令,可他又不說,他不說劉備也不知道,就一直讓他代理縣令。

    龐統就賭氣不理縣政,被免除官職。沒成想這訊息被吳國將軍魯肅知道了,趕緊給劉備寫信,告訴劉備龐統可是一個人才,不能把他埋沒了!

    劉備雖然不知道龐統的才華,但他對魯肅還是很認可的。既然龐統被辭退連遠在東吳的魯肅都趕緊寫信勸阻,劉備就不能不好好重視龐統這個人了。

    於是,劉備跟龐統好好談了一下,這一談不要緊,劉備大喜過望,發現龐統能耐太大了。這才開始重視龐統,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和他的親密程度僅次於諸葛亮!

    可見,龐統當時雖然在士子中聞名,卻還沒有聞達於諸侯!

    所以,當他護送周瑜的靈柩去江東的時候沒有被孫權所重視。

    當龐統後來輔佐劉備,名聲鵲起被諸侯熟知的時候,已經死心塌地跟劉備,不可能去東吳了!

  • 12 # 冷月鉤沉

    在筆者看來,龐統和東吳不是一路人,所以玩不到一塊兒去。

    在三國曆史上,龐統和諸葛亮是齊名的謀士,有著臥龍與鳳雛的美稱。

    既然龐統號稱鳳雛,自然有著自己過人的人本領。

    他的名氣之所以不及諸葛亮,是因為去世太早,沒有施展他的才華,就犧牲在攻打劉璋的戰爭中。

    說到鳳雛被劉備賞識,其實也是比較意外的一件事情。

    他當時在劉備陣營的耒陽做縣令,只是覺得縣令的官位太小,索性他就不理政務,整天喝酒睡覺。

    劉備因此罷免了龐統,覺得這個人長相醜陋,而且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浪子。

    這時諸葛亮向劉備說情,並且告訴劉備這個龐統不是一般人才,所以有點脾氣也是正常的,建議劉備重用他。

    劉備於是任命龐統為軍師,和諸葛亮地位相同。

    在有了龐統的協助後,劉備更加如虎添翼。

    在佔領益州的戰爭中,龐統獻給劉備上中下三計,每一個計謀都合情合理,讓劉備滿意。

    可見這個龐統也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如果不是早早陣亡,他的成就不可限量。

    那麼,這樣一個厲害的人物,為什麼在東吳沒有施展的空間,而選擇投靠了劉備呢?

    因為龐統雖然名聲在外,但他和東吳的交集非常有限。

    他自己也極少到東吳去,也沒有和東吳孫權有過溝通。

    他只是和魯肅,陸績、顧劭、全琮等人,有著比較好的交情,但這不能幫助他站穩腳跟。

    龐統和東吳唯一的交集,就是在南郡的時候,他做了周瑜的功曹,相當於私人秘書的職位。

    周瑜病死後,他護送周瑜的靈柩回到東吳。

    這個期間他也沒有和孫權有過溝通。

    不過,在演義中有過這麼一段描述。

    魯肅知道龐統的才能,所以向孫權極力推薦他。

    可是孫權認為這個人長相奇醜無比,而且對人比較傲慢,不符合他選用人才的標準,所以龐統在東吳孫權眼中,並不是一個滿意的人才。

    這一點雖然不是歷史真實存在的故事,但也能從中看出古代選用人才的標準還是比較嚴格的,不僅需要滿腹經綸,還要儀表堂堂。

    但是,筆者認為龐統不受東吳重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東吳有著嚴格的等級和圈子劃分。

    像龐統這樣一個外來人口,受到了各路人馬的排斥,他們是既不想用,也不敢用。

    加上龐統的個人性格原因,東吳和龐統沒有機會合作,這也從中看出有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龐統這匹千里馬,最終被劉備這個伯樂所賞識,而他回報給劉備的是整個益州,間接地幫助了劉備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End—

  • 13 # 小鴻哥

    龐統是荊州人,年輕時去北方見司馬徽。得到了荊州頂級名士的評價。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荊州名龐德公給龐統的評價是鳳雛。龐統年輕時並沒有入仕。我認為原因是看不上劉表。至少劉備實力太弱小,也是看不上。我認為龐統肯定不會甘於終老山野。

    公元209年在周瑜手下做郡功曹。公元210年周瑜去世時,龐統送喪至江東。當龐統西歸荊州時,江東士人紛紛相送,陸績、顧劭、全琮都趕來了。陸績、顧劭對龐統說:“待將來天下太平了,再與您一道品評天下名人才士。”他們與龐統結下深交,然後送龐統歸返。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我有一個疑問就是東吳為何沒有留下龐統委以重任。按照小這三國演議的說法因為孫權認為龐統是狂妄之士所以不用。我認為是龐統自己不留,原因跟諸葛亮一樣。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孫權的父兄就給他留下一批人才,孫權自己也收聚了一批人才。光謀士孫策就留下四位。例如張紘,孫策去江東之前把家人託付於他。張昭,孫策把孫權託付於他。魯肅就相當於劉備那邊的諸葛亮,而且魯肅還接替周瑜。所以龐統即使留在江東也是發揮有限。

    第二個原因就是龐統雖然號稱南州士之冠冕、鳳雛。但必競只是在龐德公、司馬徽等人的小圈子。當年徐庶向劉備推薦臥龍諸葛亮,劉備當時並沒有重視,在徐庶和司馬徽的推薦下,劉備才三顧茅廬。可見龐統名號雖響,遠在江東的孫權也不會知道。從三國史料中來看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急切招覽人才。經常跟某人談論一番後,覺得是人才都委以重用。

    龐統回到荊州後在劉備手下做一縣令,因為不做表面功夫被免職。這時魯肅寫信給劉備講:龐統才能不適合只做小官,應委以重任。我的疑問是為何魯肅沒有對孫權這樣講。諸葛亮也跟劉備講龐統才能非凡應重用。劉備因此見了龐統一面,雙方談論一番。劉備認為龐統是個人才。龐統因此成為劉備集團僅次於諸葛亮的人物。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唯一不打野的刺客,卻能瞬秒后羿,無視蘭陵王,後期脆皮的噩夢,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