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秦國治粟內史
-
2 # 南朝居士
如果諸侯王沒有軍隊,或者封國小,沒造反的實力,那基本上不可能造反,從而可以保全。
如果諸侯王封國大,軍隊人數多,有造反的實力,那基本上造反可以肯定的,即使皇帝的親兒子,親兄弟,都會造反的。
對於劉邦來說,分封諸侯王是權宜之計,不得已而為之,接著就是削藩了,削藩得隱蔽,不能讓別人覺得你是削藩,不然聯合起來,劉邦隨時可能被打翻船的。
張敖的封國是趙國,他是張耳的兒子,是劉邦的女婿,劉盈的岳父,張耳是信陵君的門客,劉邦年輕時,跟著張耳混過。
而且,張耳一直都是一方諸侯,非常獨立的,只是楚漢戰爭時,跟著劉邦(實際是跟著韓信),這種跟著,類似於劉備跟著曹操,雖然是手下,但是相對獨立,
所以,劉邦分封天下時,分封了張耳,張耳死後,張敖繼位。
張敖是趙王,他顯然是有造反的實力,但是相對弱點,這是削藩時排在前面的,
這時候他有兩個選擇,要麼造反,要麼束手就擒,削爵做列侯,跟韓信一樣,
他有沒有造反的想法呢?肯定有過,但是估計是不敢的,也不敢聯絡其他諸侯,所以沒有實施。
他手下的貫高謀刺劉邦,他應該也是知道的,但是應該沒表態,根本就不需要表態。
最後被削爵,下場算是比較好的,看看其他人,要麼夷其三族,要麼剁成肉泥。
-
3 # 愛鏟史的貓
說到張敖,或許不熟歷史的人對於這個名字也不熟,但如果我說韓信,相信大家都很熟。他們兩個有關係嗎?嚴格來講也沒啥關係,我想說的是張敖韓信等都是漢初封的異性王,只不過韓信是靠軍功自己獲得了爵位,而今天要說的張敖,是靠父親襲爵王位,是個官二代。
張敖,趙王張耳之子,張耳死後承襲爵位成為新趙王,他的王后就是高祖獨女魯元公主,這個魯元公主的媽可不得了,就是後來的呂后。按說這個新趙王,同時又是當朝皇帝的女婿,不應該造反呀,可他偏偏造反了,這讓人很疑惑,可能他自己也疑惑。來,我們看看他為啥造反吧。
被老丈人坑的張敖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從平城回朝經過趙國,張敖脫去衣服,戴上袖套,從早到晚的親自服務劉邦的飲食起居,可謂將子婿的禮儀做到極致,我想張耳如果在場也會流淚。然而,在歷史上有著無賴之名的劉邦呢,四仰八叉的,估計還翹著二郎腿,對張敖是罵罵咧咧,毫無仁慈關愛。張敖的相國貫高,本是張耳的門客,是個豪爽的人。看到了這一切便對張敖說:“都說秦朝末年時期天下紛亂,有能力的人就能做王,現在劉邦這麼對你,我們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張敖一聽可嚇壞了,咬破手指對天發誓:“我張敖對高祖皇帝衷心擁護,如父子般,你們也不要傻事呀!”可見,張敖並不是想要造反之人。
公元前199年,劉邦再次經過趙國,這次張敖將自己的小妾趙姬送給了劉邦,劉邦好也就真接受了並臨幸了,後來這個趙姬懷孕生下了劉長,但劉邦並沒有將她帶回宮的意思,還是留在了張敖的別宮,至於原因嘛,可以參見呂不韋和秦始皇的關係來看。
被屬下坑的張敖如果說張敖的不滿或者說別人以為張敖應該不滿是被劉邦坑出來的,那麼將造反事實落實到張敖身上的就是他的下屬,趙相貫高。前面說到張敖血指對天發誓說忠於劉邦,那麼貫高放棄了嘛?沒有,他籌謀在高祖經過的柏地埋伏武士刺殺,誰知劉邦預知到危險改道。這件事第二年被告發,張敖因謀反罪下獄,後被貶為宣平侯,這真的是下屬的坑才是真坑。
造反原因從上面來看,張敖並沒有主動要造反,這彷彿劉邦在逼迫張敖作出反抗,因為異性諸侯王始終沒被劉邦所信任,張敖如此,韓信如此。同時,娶了魯元公主的張敖,從政治聯絡上來看已經被認為是呂后的陣營,必須打壓才能藉機敲打呂后勢力。
-
4 # 經典守望者
趙王張敖謀反事件是漢初的一樁冤案,是在劉邦剪除異姓王的背景下,劉邦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
高祖劉邦對於子女家人的情感極為涼薄,彭城大敗後,劉邦將為了更快的逃跑將子女推下馬車。《漢書》雲:“漢王道逢孝惠、魯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二子。滕公下收載,遂得脫。”高祖在楚漢對峙於鴻溝時,項羽威脅要烹殺劉邦之父劉太公,劉邦直言“分吾一杯羹”。這樣的性格在劉邦登基之後也沒有改變,當時的漢匈關係緊張,劉邦打算聽從近臣劉敬的建議將長女魯元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但是呂后卻沒有統一,劉邦不得已將後宮家人子嫁給單于。呂后隨即把魯元公主嫁給了趙王張敖,劉邦對於這件事也是非常不滿。
在高祖誅滅異姓王的過程中,也開始處處挑釁張敖這位異姓王,經常侮辱他。史書記載:“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旦暮自上食,體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罵詈,甚慢之。”面對劉邦的咄咄相逼,趙國丞相貫高等人不堪君主受辱,陰謀造反,打算刺殺劉邦,可惜事情敗露。於是劉邦下令“逮捕高等,並捕趙王敖下獄。詔敢有隨王,罪三族。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鉗為王家奴,從王就獄。王實不知其謀。春正月,廢趙王敖為宣平侯。”
從過程上看來,這完全就是劉邦故意刁難趙王張敖,尋釁滋事,想要逼反趙王從而達到自己剪除異姓王的目的。
-
5 # 觀雪一壺酒
張敖繼任為趙王后,娶了魯元公主為妻,成為了劉邦的女婿。但是劉邦有點看不起他,路經趙國時態度傲慢,絲毫不把張敖放在眼裡。
張敖對此倒無所謂,可他的下屬貫高等人十分生氣,於是圖謀暗殺劉邦。有人到劉邦處告發,劉邦下令把張敖、貫高等人都抓起來,押送長安審理。呂后向劉邦求情,透過調查後劉邦認定張敖不知貫高等人的陰謀,就釋放了他,但也沒有再讓他當趙王而是封他為宣平侯。
張敖雖未死,卻失去了王位。我認為這也是劉邦從長遠的政治利益考慮,鞏固自己統治的一個高招。
------------------------------------------------------------
-
6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西漢初年的邯鄲城驛館裡,天已經很晚了,皇帝劉邦正在洗腳,一名年輕的侍者伏在地上服侍劉邦,臉上充滿了恭敬,一旁還有剛剛吃剩下的殘羹冷炙。可劉邦卻一臉慍色,嘟囔著罵到:“你這傢伙動作就不能麻利點?慢吞吞的像頭豬一樣,還有你給朕送的飲食,什麼玩意啊!”侍者不敢抬頭,只是嘴裡怯怯的說著:“諾,諾……”一邊緩緩退下。門外,數十人正透過聲音惡狠狠地盯著那間屋子,一陣風吹過,當晚的天氣更涼了些……
趙王張敖像
按理說,劉邦作為大漢的開國之君,對一個侍者嚴厲些在封建社會本不算什麼,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侍者可不是一般人。他叫張敖,漢初被封為趙王,是開國功臣張耳的兒子,還娶了劉邦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就是這樣一個身份如此尊貴的人卻心甘情願做侍者去伺候老丈人劉邦,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即使這樣卑躬屈膝,沒幾天,趙王張敖就被劉邦定了謀反大罪投入監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趙王張敖謀反背後又隱藏著什麼呢?
一.飛來的橫禍——一覺醒來謀反了!張敖本人在漢初沒立過什麼大功,但他的父親張耳卻為劉邦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趙王,可惜張耳因病在公元前202年去世,其子張敖承父王位,又娶了魯元公主成為劉邦的乘龍快婿,一時風光無限。
由於劉邦北上攻打匈奴歸來,路過邯鄲,他是皇帝又是張敖的岳父老泰山,為了侍奉劉邦,張敖親自穿上下人的衣服給劉邦端茶倒水,伺候的非常周到。可劉邦非但不領情,還經常辱罵張敖,張敖雖然沒有說什麼,可他手下以丞相貫高為首的大臣卻無法容忍劉邦對自己的國君如此行徑,決定在邯鄲的柏人縣驛館刺殺劉邦,說來也巧,劉邦打聽地名,認為柏人之名不祥,於是沒有按照原定計劃在柏人留宿,貫高的刺殺計劃宣告破產。
貫高、趙午等十餘人皆相謂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倍德。且吾等義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汙王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漢八年,上從東垣還,過趙,貫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漢高祖劉邦劇照
這件事很快便傳到劉邦耳中,自己的女婿居然想謀反殺死自己,劉邦感覺遭遇了奇恥大辱一般,憤怒充斥了劉邦的大腦。就這樣,毫不知情的趙王張敖一覺醒來被這飛來的橫禍打入了死牢,還背上了謀反弒君的罪名。
二.上天註定還是早有預謀?——劉邦的手段今天,我們再翻看兩千年前的這起事件,很明顯張敖是蒙上不白之冤,但劉邦的反應是否太強烈了,在這看似謀反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呢?
1.死裡逃生太蹊蹺貫高他們密謀在驛站刺殺劉邦,而剛好那一天,劉邦突然問起了所在的地名,並以地名不吉利為理由突然選擇離開。當然,逃跑是劉邦的慣用伎倆,可早不問晚不問偏偏在這個時候問,劉邦才得以死裡逃生。難道老天真的那麼眷顧劉邦嗎?還是說劉邦早已知道不過找個藉口跑路呢?實在太蹊蹺了!
貫高密謀刺殺劉邦
2.行為太過反常貫高他們想殺劉邦是因為劉邦的那張臭嘴,當然劉邦平素喜歡罵人這是人盡皆知的毛病,但劉邦罵人也分場合的,劉邦就從來不罵張良,這說明劉邦雖然嘴巴不乾淨但是心裡還是非常清楚的。
漢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袒韛蔽,自上食,禮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而這次劉邦罵張敖顯然有些不合常理,張敖並沒有過失,相反還畢恭畢敬的伺候劉邦很多天,俗話說“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可劉邦卻還是經常辱罵張敖,這才導致貫高等人看不下去,有了刺殺劉邦的事件。像劉邦這樣腦子門清的人,又怎會做出如此反常的行為呢?
3.白登之圍受刺激在來邯鄲之前,劉邦剛剛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屈辱——白登之圍!在山西大同的白登山上被匈奴冒頓單于的四十萬騎兵圍困了七天七夜,最後靠陳平的美人計才換來逃出生天。雖說撿了一條命,可劉邦卻窩了一肚子火,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怒,劉邦選擇向張敖發火。可這麼多人可以發火為什麼偏偏選中了張敖呢?還不是他那頂趙王的帽子!
白登之圍示意圖
如果劉邦是有目的的針對張敖,那麼他的這些行為也就說的通了,透過這種看似不經意的舉動來達到自己早已籌謀良久的目的——戩除異姓諸侯王!
三.處理結果——劉邦私心已暴露相比於剛剛遇刺後不問緣由的抓了張敖,在此後劉邦反而處理的理智的多,要求找出張敖謀反的證據。可事實是張敖確實沒有參與謀反,劉邦卻依然剝奪了張敖的趙王之位了事。在這樣的處理結果下,劉邦的私心早已暴露!
1.殺不殺張敖無所謂,關鍵是他不能做趙王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下劉邦為什麼來邯鄲,是為了徹底平定韓王信的叛亂歸途時路過,而在解決韓王信之前,劉邦已經解決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等人,這說明劉邦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消滅異姓諸侯王(與匈奴交戰是平定韓王信事件的擴大化)。所以說雖然你張敖是功臣後代,雖然你張敖確實沒有謀反,雖然你張敖是我的女婿,可你畢竟不姓劉啊!因此,殺不殺張敖是其次,趙王你是絕對不能再做了!
2.贏個好名聲劉邦逮捕了刺殺的主謀貫高後,對貫高進行了嚴刑逼供。可貫高很有骨氣,咬定張敖沒有參與謀反,當然劉邦自己心裡可能更清楚。於是劉邦派貫高的同鄉洩公去探視貫高,貫高依然沒有改口。所以劉邦也就順水推舟的釋放了張敖和貫高。
一來事實如此,再追問下去也沒什麼必要了,二來劉邦素來愛才,他被貫高的精神所感動,三來釋放謀殺皇帝的人,也會使世人覺得劉邦寬宏大量,為劉邦贏得好名聲,可謂一箭三雕。
呂后這件事給了劉邦很大壓力
3.妻子和女兒的壓力張敖雖然不姓劉,可他的妻子魯元公主是呂后最疼愛的女兒(惠帝時呂后想殺齊王劉肥,劉肥賄賂魯元公主,使她向呂后求情,居然使呂后改變心意,放劉肥一條生路)。呂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強人,勢力強大,即使是劉邦也要讓她三分,另一邊劉邦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魯元公主年紀輕輕就做寡婦,而且當年彭城之戰劉邦為了逃命幾次把魯元公主踢下馬車,內心多少有些愧疚。相比於那些戰功顯赫的異姓王,張敖這個官二代沒什麼威脅,再加上妻子女兒的壓力,劉邦選擇妥協,放了張敖。
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四.天命還是巧合?——該來的謀反還是來了隨著多方因素的綜合影響,趙王張敖謀反一事最終以削爵釋放而告終。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天也覺得這次劉邦做的過分了些,於是給劉邦和他的大漢王朝帶來了真正的謀反。
原來,張敖當初為了討好劉邦,甚至把自己的嬪妃也拱手送上,好色成性的劉邦欣然接受。不久,美女因張敖謀反而受牽連被捕入獄,卻在監獄發現自己懷上了劉邦的孩子,可惜此時劉邦正在氣頭上沒有認這個孩子,美女絕望之下選擇生下孩子後自殺,那個孩子便是劉邦的第七個兒子——淮南王劉長!文帝時,劉長發動叛亂絕食而亡,武帝時,劉長之子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先後造反,劉長一支給漢朝帶來了近百年的動盪,而這一切的根源,便來自於劉邦冤枉張敖的那次小小的意外插曲!
淮南厲王長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趙王張敖美人。高祖八年,從東垣過趙,趙王獻之美人。厲王母得幸焉,有身。趙王敖弗敢內宮,為築外宮而舍之。及貫高等謀反柏人事發覺,並逮治王,盡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內……及厲王母已生厲王,恚,即自殺。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淮南王為母親報仇成為他謀反的一大推力
當然,劉邦自己可能也沒想到,自己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會為後世引發如此強烈的反應。美國科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曾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或許就是最典型的蝴蝶效應的案例吧!
結語:為了國家安定,完成自己“非劉姓而不王”的目的,拿下張敖是必須完成的一環,至於用什麼方式劉邦並不在意。所謂張敖謀反,不過是劉邦耍的一種手段,為自己後來扶植劉姓諸侯王顯得名正言順,張敖只是劉邦實現自身權力價值下又一個犧牲品罷了!
-
7 # 2許雲輝
漢初趙王張耳薨,子張敖襲爵,娶劉邦長女為王后。
公元前200年,劉邦途經趙國。張敖放低身段猶如奴僕般伺候岳父,劉邦卻流氓習氣不改,變著法兒地羞辱女婿。趙國國相貫高與趙午等老臣義憤填膺,指責張敖懦弱,欲弒劉邦洩憤,遭到張敖竭力阻止。
貫高等人依然不平,堅持為了不受辱原則殺死劉邦,並約定事成後歸功於張敖,事敗則集體承擔罪責。次年,劉邦再至趙國,鬼使神差般躲過暗殺。一年後,暗殺計劃被貫高的仇人告密,劉邦逮捕了張敖和貫高等人。
貫高與暗殺集團成員們受盡酷刑,一口咬定與張敖無關,並將詳情告知奉詔探獄的同鄉洩公。洩公回報劉邦,“上乃赦趙王。”
張敖被赦後,被封宣平侯。劉邦對張敖這些捨生忘死的部下極為讚賞,盡封高官。
概言之,張敖並未參與謀反事件且不知情,是本案受害人。貫高等人組成暗殺集團目的,也非弒君篡位,而是展現燕趙義士風骨與“君受辱臣當死”精神,所以此案最終以喜劇收場。這是一個雙贏場面:劉邦赦罪升官展現明君形象,張敖愛岳父和貫高集團敬趙王,顯示忠孝形象。
-
8 # 流年往史
張敖造反這件事,從歷史史料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明確的資訊,張敖作為劉邦的女婿而且是一個溫潤謙和之人。雖然在劉邦面前受了一些委屈和辱罵,但是他從來沒有生出一絲的反叛之心的。只不過在那個崇尚義字為先的時代,因為門客們“君辱臣死,為君分憂”的理念,謀刺劉邦未遂而受到了牽連。
張敖出身名門世家,是秦國丞相張儀的後代,秦末隨父參加陳勝、吳廣起義,曾封成都君。公元前202年,其父張耳薨逝之後,繼承了趙王的王爵。娶了劉邦的獨女魯元公主為妻,而成為了劉邦的女婿。前200年劉邦經過趙國駐留在外黃縣的時候,張敖化身為廚子,親自下廚想做頓大餐犒勞犒勞岳父。然而痞子出生的老岳父喝了幾杯之後,對張耳那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一頓狂罵。
趙國的國相貫高、趙午等人看到自家的君上,出生名門世家的一國諸侯之王,在得勢便猖狂的小痞子劉邦面前被訓得跟二孫子似的,那有一點點的王者尊嚴?正可謂是君辱臣死,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這些熱雪未冷的老臣子就規勸趙王說::“當初天下豪傑並起,有才能的先立為王。如今您侍奉陛下那麼恭敬,而陛下對您卻粗暴無禮,請讓我們替您殺掉他!張耳聽後大為的驚訝,你們怎麼能夠這麼想呢,都是因為陛下我們趙國才得以復國,澤被子孫,希望你們不要再開這樣的口了。
於是怒氣未消的十多人,就自己幹了起來。在劉邦留宿的柏人縣館舍的夾壁牆中隱藏武士,想要攔截殺死他,然而劉邦預感不妙就沒留宿走了,謀刺行動落空了。第二年,貫高的仇人知道他的計謀,就向漢高祖秘密報告貫高謀反,於是把張敖、貫高等人同時逮捕了。後來經查實張敖和這件事情確實麼有關聯,就被釋放了,然而還是被削去了王爵,被封為宣平侯。
小史有言:雖然劉邦草莽出身,放蕩不羈,但是從群雄逐鹿的秦朝末年脫穎而出,自有其過人之處,還不至於平白無故的羞辱自己的女婿。竊以為,其行為自然大有深意,聯想到後來的“非劉氏不得為王”的諭令,以及一個個的諸侯王都身死國滅的下場,劉邦是在為大漢的天下拔刺兒,是故意為之,就是為了逼反趙王而收拾他,張耳被削去趙王的爵位之後,立馬劉邦愛子劉如意就被封為了趙王。
-
9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張敖是"被造反“。
劉邦很壞!
可以說劉邦為了逼張敖造反無所不用其極,耍盡了流氓手段。張敖家不是簡單人物,門第比劉邦要高,當年秦始皇滅掉魏國之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通緝張敖的父親張耳。
因為張耳是全天下的著名人物。
有多著名?
兩次拜相秦國的大縱橫家張儀是張耳的曾祖父,後來叛秦入魏做的也是丞相,張耳家非常有號召力。張耳如果想聚兵反秦的話,登高一呼應者雲集,和劉邦在豐沛之地的號召力不可同日而語也。
劉邦的影響力只侷限在豐沛之地,張敖父親張耳的影響力在天下七國。果然,後來張耳就舉起了反秦的大旗,比劉邦還要早。
後來,張耳在劉邦和項羽的競爭中,張耳選擇了支援劉邦。
我們要明白,張耳的這個支援的分量是多麼重。一定要找個例子比較的話,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宣佈支援我黨統一中國可以做例子。
班固作《漢書》把張耳放在陳勝和項籍後面,漢朝諸侯王最前面。
所以,劉邦必須好好感謝陳耳。
張耳的一生並沒有打過什麼有名的戰爭,手下也沒有什麼人才,然而他靠著家庭顯耀,養成了卓凡見識,非常擅於站隊!
劉邦為了感激張耳緊要關頭的站隊,封了他趙王!幾乎無兵無將的張耳和韓信、英布、彭越這些戰神級別的人物平起平坐,一起封王!
這還沒有完,劉邦為了表示更重視張耳,以收天下民心,把女兒送給了張耳做兒媳婦,兩個人結成了兒女親家成了一家人。
但是,都沒用,劉邦後悔了!劉邦總感覺姓張的不如姓劉的讓人放心,尤其在張耳死後,更感覺張家是白得的富貴,“我劉邦虧大了”,劉邦心內尋思道。
於是找茬!
胡亂的罵,張敖忍;搶了張敖的女人,只睡了一晚拍屁股走了,張敖也忍了。
把劉邦氣的。
過了一年,忽然有人告發說“張敖謀反”。
於是張敖就“罪證確鑿”的謀反了!如果不是呂雉心疼閨女出力,讓貫高背鍋,張敖可就真的是“謀逆犯”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呂雉的能力!
找一個貫高,既救了女婿外孫,也照顧了老公的面子。
葭明通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把呂雉拉進來?個人觀點,貫高這種級別的“謀逆犯”不可能有機會自殺的,讓貫高自殺是為了結束此事。
漢書寫到:
賢高能自立然諾,使洩公赦之,告曰:“張王已出,上多足下,故赦足下。”高曰:“所以不死,白張王不反耳。今王已出,吾責塞矣。且人臣有篡弒之名,豈有面目復事上哉!”乃仰絕亢(吭)而死。乃仰絕亢(吭)而死。
翻譯一下的意思是:掐著自己的喉嚨把自己掐死了,怎麼可能呢?任誰也不會有這個力氣的,這不科學!
此筆是曲筆!
“張敖造反”子虛烏有! -
10 # 文史磚家
漢高帝劉邦從沛縣舉兵到建立漢朝,再到坐穩皇位,一路上經歷過太多的挫折坎坷,遭遇過數次殺身之禍,不僅建國前如此,即使稱帝后也未能避免。就兇險性而論,劉邦稱帝后面臨最嚴重的刺殺未遂事件,發生在一座名叫柏人的小城。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十二月,剛剛擺脫“白登之圍”的劉邦,帶著滿肚子的屈辱、憤懣情緒進入邯鄲城,住進趙王張敖的王宮。作為劉邦唯一的女婿,張敖從早到晚侍奉岳父的吃喝拉撒,態度極其謙卑恭順。然而,劉邦對張敖的一片孝心並不領情,而是把滿腔怒火全部傾瀉在他身上,在大庭廣眾之下將女婿罵得狗血淋頭,可謂無禮至極。
漢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禮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見《史記·卷八十九》。
原本弒君一事可以就此打住,但貫高、趙午等人都是自尊心極強、意志堅定的人物,認為自己既然深受先王張耳(張敖之父,劉邦的密友)的厚待,理應為主公洗刷屈辱,否則將無顏面對泉下的舊主。正因如此,雖然張敖表示拒絕,但貫高、趙午還是決定弒殺劉邦。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劉邦御駕親征叛將韓信(韓王韓信,非“戰神”韓信),並在東垣城將其擊潰,凱旋迴朝時,需要經過趙國的柏人縣(今河北省隆堯縣西部)。貫高等人聞訊後,即刻派遣親信在柏人縣館舍的夾壁牆中埋伏數十名刺客,只等劉邦入住館舍後,便群起而擊殺之,然後把他的屍體扔到隱蔽的地方。這項計劃看似天衣無縫,但尚未來得及實施便歸於失敗。
原來,劉邦抵達柏人縣後,原本打算入駐館舍,然而就在踏入門檻前的一剎那,突然間心頭泛起一種不祥的感覺。劉邦停住腳步,然後向侍從詢問當地的縣名,當得知名為“柏人”後,便喃喃自語道:“柏人音近‘迫人’,難道是有人想要迫害朕嗎?看來此地不宜停留。”想到此,劉邦便轉身離開館舍,匆匆趕往其他地方住宿。
(漢高祖八年)冬,上東擊韓王信餘寇於東垣,過柏人。貫高等壁人於廁中,欲以要上。上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於人也。”遂不宿而去。引文見《資治通鑑·卷十二》。
事後,劉邦派使者到邯鄲明察暗訪,以瞭解是否有人想要加害於他。說來也巧,貫高的政敵不知透過什麼途徑瞭解到刺殺計劃,遂將此事一五一十的告訴朝廷派來的使者。劉邦聞訊後無比震怒,立刻下令逮捕張敖、貫高等人進京,並對他們進行嚴審。按照劉邦的本意,他是想透過拷打貫高等人,以便坐實張敖授意他們弒君的猜測。
要說貫高的確是一位鐵骨錚錚的漢子,任憑受盡各種酷刑,也不肯誣陷主公張敖,而是把所有罪責都攬到自己身上。劉邦絕不相信張敖是清白的,於是派中大夫洩公去勸說貫高,宣告只要後者說出“實情”,一定會將他無罪釋放。貫高跟洩公是同鄉好友,在瞭解故人的來意,便將刺殺皇帝的前因後果全盤托出,並以家族性命作保障,證明張敖的的確確是清白的。
劉邦聽完洩公的彙報後,終於相信張敖沒有參與刺殺計劃,遂命人將其釋放,但卻依然廢黜他的王位,時在漢高帝九年(前198年)。事後,劉邦因為敬佩貫高敢作敢當的氣節,遂派洩公告訴他張敖已經獲釋的訊息,並打算連他一起釋放,而不再追究圖謀弒君之罪。貫高得知主公獲釋的訊息後很是欣慰,認為自己已盡到人臣的責任,就算是死也不會感到遺憾。
不過,對於皇帝赦免他的命令,貫高卻並未予以接受,而是對洩公說道:“為人臣子有了篡殺的名聲,還有什麼臉面再侍奉陛下?縱然是陛下不殺我,我的內心不慚愧嗎?”說完,貫高便仰起頭來,用手卡斷自己的咽喉而死,劉邦聞訊後甚是惋惜(詳情見《史記·卷八十九》)。“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觀貫高之行,誠不虛也!
-
11 # 尋根拜祖
高祖八年,劉邦從東垣(真定)返回長安。路經趙國柏人縣時,他的小心臟不安分地亂跳起來,於是下令變更了行程。這件不太起眼的小事,卻催生了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劉邦去東垣幹什麼了?找韓王信(不是韓信)算賬去了。
韓王信是戰國韓襄王的孫子,項羽冊封的諸侯之一,楚漢戰爭時他在項羽和劉邦之間反覆橫跳,不過最終還是押對了寶。項羽被滅後,劉邦將他的封地從潁川遷徙到了代地。
高祖六年,韓王信投靠匈奴,把劉邦氣得大腦短路。於是劉邦親率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人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差點把老命搭上。
白登山事件後,劉邦接納大臣婁敬的建議,與匈奴和親,計劃將自己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嫁到匈奴。結果被呂雉一頓哭鬧,只好改變主意,用宮女冒充公主糊弄鬼,卻將魯元公主嫁給了趙王張敖。
劉邦在東垣將韓王信的部將修理了一頓,卻沒有逮住罪魁禍首,只好掃興而歸。
從東垣到長安要路過女婿的封國,按照原計劃,劉邦一行將在柏人縣驛站駐蹕。可就在此時,劉邦的心臟卻莫名其妙地狂跳不止。
這一年劉邦已經57歲了,還受過重傷,估計心臟需要大修了。可那時候漢帝國窮,沒錢買CT,所以劉邦就把心跳歸結為神秘的第六感:這地方有點鬼哎!
於是他叫來隨行官員:此地叫什麼名字?答曰:柏人。
那時候,“柏”跟“迫”讀音相同,劉邦一聽恍然大悟:“柏人”就是“受迫於人”,難怪心跳得這麼厲害,傳旨,不許停留,繼續南行170裡到邯鄲駐蹕。
邯鄲是趙國的都城,女婿張敖得到報信,手忙腳亂地安排好了接駕事宜。
張敖是劉邦的好友張耳的兒子,只比劉邦小15歲,比魯元公主大了近30歲。
當年劉邦混跡江湖的時候,常常在張耳家裡一住就是幾個月,張耳管吃管住管玩,二人關係鐵得很。楚漢戰爭時,張耳投奔了劉邦,被封為趙王。
能把唯一的女兒嫁給一位“老女婿”,足見劉邦對張家父子的偏愛。
因為劉邦臨時變更行程,張敖準備得有點倉促,估計他害怕老丈人不滿意,所以他一咬牙端出了鎮山之寶,以討岳父的歡心——美女趙姬。
果然劉邦很滿意,沒有發脾氣,第二天拍屁股走人了。這件事引發的重大事件就是,第二年這位趙姬生下了皇七子劉長,並引發了一段長達幾十年皇家恩怨。
還有一件重大事件在柏人縣的驛站被揭開了蓋子。
劉邦突然改變行程,搞得趙國負責接待的官員貫高、趙午猝不及防:TND,白準備了,便宜了你劉老三!
二人一揮手,驛站夾牆裡湧出無數殺手,原來,他們計劃在這裡設計了一場針對劉邦的謀殺案!
貫高和趙午是什麼人?又為何要刺殺劉邦呢?
事情要回到一年前,也就是張敖剛剛迎娶魯元公主的那一年。劉邦也是因為韓王信的調皮搗蛋,從平城路過趙國。
中年大叔張敖喜從天降,娶了天下第一白富美,自然對劉邦感激得無以言表,此刻老丈人大駕光臨,自然得拿出孝子的姿態百般討好。
張敖是怎麼做的呢?他脫掉華服,穿上僕人的服裝,親自下廚給老丈人準備膳食:“旦暮自上食,體甚卑,有子婿禮。”
估計劉邦被韓王信的事搞得焦頭爛額,再一看女婿老樹皮的臉,和那副猥瑣的模樣,心裡一點也不爽。於是他把心中的氣都撒在了張敖頭上:“箕踞罵詈,甚慢之。”
劉邦就這副德行,別說對女婿,就是朝中重臣他也是說罵就罵,說打就打,都習慣了。可張敖的兩位國相貫高、趙午不幹了:太羞辱人了,士可殺不可辱!
這倆老頭六十多了,跟了張家父子一輩子,一身的俠義之氣。對他們來說,趙王才是自己的主子,皇帝往後排,主子受辱,僕從就該以死報之。
於是二人憤憤不平地向張敖進言:“天下有能者居之,您對他恭敬,他卻羞辱你,咱幹了他!”
張敖嚇壞了:“當年俺爹被人打丟了封地,都仰仗陛下的厚愛,我張家才有今天,你們千萬不要再說了。”
得,貫高、趙午一腔熱血為主人,主人卻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
正常情況下,他們應該就此打住,可他們竟然著了魔似的:咱主人膽小,那乾脆就不讓他參與,咱替他把事做了,成功了果實歸他,失敗了咱不連累他。
所以,他們沒敢在邯鄲行事,而是把行動地點定在了柏人。誰曾想,一場精心準備的大計,卻被“心臟早博”搞黃了。
隨著劉邦的離開,這個未遂事件本該被永遠隱藏於歷史的塵埃中了,不料第二年,貫高的一個仇人也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得知了他們的陰謀,於是事發了。
生死關頭見真章,那些參與者,或被牽連者,紛紛選擇了自殺,唯獨貫高不肯死:咱都死了,誰來替主人鳴冤?咱這麼做豈不是害了主人嗎?
於是他被打得體無完膚:“吏治榜笞數千,刺剟,身無可擊者,終不復言。”意思是身上沒有一寸完整的肌膚能夠用刑了,他卻始終一個腔調:事情就是我做的,跟趙王無關。
劉邦還是不放心,特地請貫高的好友洩公去獄中套取實情。貫高動情地說:“誰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兒?我會為了趙王,犧牲三族的性命嗎?這麼做就是因為趙王確實是被冤枉的。”
洩公的彙報感動了劉邦,於是劉邦下令赦免了趙王和貫高。
這位義士貫高又以給了後人一個巨大的驚歎號,他說:“趙王得以昭雪我就沒有遺憾啦,我以人臣之身做下謀逆之事,陛下不殺我,我也沒臉見陛下了。”
於是他在獄中自斷其喉!
從整個事件來看,趙王張敖謀反純屬冤案,他唯一的責任是沒有處置貫高和趙午。可事件的結果卻是,張敖被廢黜了趙王,看在魯元公主的份上,將他該封為宣平侯。
既然女婿白白遭受了一場冤獄,劉邦為何不但不安慰,還公然廢黜了他呢?
其實即便沒有貫高、趙午的謀反事件,劉邦也會找理由廢掉張敖,這是他臨終前最重要的大事!
謀反事件曝光於高祖六年(前198年),離劉邦駕崩僅剩三年。此時劉邦拖著病體四處征戰,目標只有一個——幹掉所有的異姓諸侯王。
當年為了打敗項羽,劉邦迫不得已以封土裂疆的代價驅使英布、韓信、彭越等人給他賣命,但國家統一以後,這種諸侯割據的模式必須改變,否則項羽的悲劇必將重演。
劉邦年近六旬,他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他去時候,孱弱的劉盈連功臣勢力都鎮不住,更何況異姓諸侯王呢?
所以,劉邦才不顧健康,拖著一身的傷痛南征北戰。如果說張敖蒙冤,韓信不冤嗎?彭越不冤嗎?英布不冤嗎?說白了,那些異姓諸侯王就是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沒有叛逆之心,他們都是被冤枉的。
但劉邦不能這麼想,這些異姓諸侯王今天想保一畝三分地,明天就會生出異心,後天就可能舉兵,因為他們有這個條件和實力。
所以,請不要拿道德衡量政治利益!
也因此,張敖早就上了劉邦的黑名單,沒有貫高事件,他也會被戴上別的罪名,乖乖地交出趙王的印璽。
回覆列表
《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充分發揮了砸缸時的機靈勁兒,先是各打五十大板——“高祖驕以失臣,貫高狠以亡君”,然後判決如下:“使貫高謀逆者,高祖之過也;使張敖亡國者,貫高之罪也。”你們倆都不是什麼善茬兒,就別爭誰是誰非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吧!還有各種說法,基本上遵循這樣一個有意思的規律:專制集權強勢時,一邊倒地罵貫高;政治相對寬鬆時,則數落幾句劉邦的不是。而公然敢為貫高叫好的,只有一個司馬遷,至於大罵劉邦的,一個也沒有。
管好自己的部下是個大事,他們可以給你黃袍加身 也可以給想死的你遞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