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吾魚
-
2 # 中關村綠谷生態農業產
以華融帶您瞭解以色列高科技領域(二)
以色列技術行業一覽表
替代能源
電信
新媒體
軟體
電子
生命科學
農業科技
水技術
汽車
替代能源— —主要領域
太陽能
以色列的地理條件是太陽能技術開發的原動力:日照時間充足,50% 國土面積位於乾旱帶,缺少石油資源;另外,由於擁有各類科研機構和研發中心,學術界與產業界間又有著強大的協同效應,萬事俱備,成就了太陽能技術發展的沃土。
風力/渦輪技術
吹向阿拉瓦(Arava)沙漠廣闊高原的地中海風,為以色列利用大自然風力創造了絕佳條件。儘管中國的風力發電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但政府和眾多商業機構已在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新技術和新解決方案的誕生,將進一步推動這一新興能源的利用。另外,到2020 年,新建風電場提供的電力將有望佔到全國可持續能源供電總量的25%。
能源效率
由於以色列燃料依賴進口,而且為了避免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能源效率一直是以色列舉國關注的問題。幾十年中,以色列政府、高校科研人員以及商業機構通力合作,教育以色列人民節約能源,並不斷推出各種創新解決方案,使得民用、工業領域都湧現出大量節能技術。
生物燃料與廢能
能源作物是指甘蔗等為生物能燃料生產而專門種植的農作物。作為該領域領先者的以色列,一直在尋找可以輔助或用於大規模生物燃料生產的植物物種。
生物能是一種從廢料等有機物料中提取的、用於替代礦物燃料的可再生資源。廢料可以被轉換成其它型別的能源如瓦斯或燃油。以色列政府與商業機構在生物能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包括固體廢料生物能研究、生物能蒸汽製造設施等。
軟體 - 主要領域
企業軟體
企業軟體主要使用者為金融機構、政府以及零售連鎖商店;以色列軟體業可為IT 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管理工具以及應用效率最佳化等領域提供領先解決方案。
IT 安全
以Check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 網際網路防火牆創新技術為代表的以色列IT安全產業已為企業周邊、企業資產和企業網路保護做出突出貢獻。
儲存與資料中心
在當今世界,隨著數字資訊量的快速增長,高效資料儲存需求不斷增加,促使以色列公司開發出新型儲存技術。
雲計算
雲計算透過網際網路提供商務與消費服務,被視作IT 市場中的下一場革命。目前從事雲計算行業的以色列軟體公司已超過150 家。
服務商
以色列擁有100 多家系統整合、IT 諮詢、IT 本地化服務、IT 外包和問答服務的IT 服務商。
生命科學 - 主要領域
醫療裝置
以色列文化中特有的獨創性在這一兼具科學知識與創新工程的領域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鐳射技術到外科裝置,本國均在開發中取得突破性成功。可移植治療裝置和一次性治療裝置構成了醫療裝置中最大的兩個分支。
醫療衛生 IT
以色列在醫療衛生IT 應用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在以色列的初級護理醫生中,使用計算機儲存病歷的比率達到了驚人的100%。通訊技術的廣泛發展為醫療衛生IT、遠端醫療解決方案的開發與測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事衛生醫療IT 產品開發的公司多達70 多家。
生物技術與醫藥
魏茲曼科學研究所、以色列理工學院以及其他優秀研究機構中的科學家們,攜手中國強大的醫藥生物業,使以色列生物技術產業過去十年的年增長率達到了17%。作為世界生物醫藥領域公認的領先國家,以色列在癌症、多發性硬化、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及其它疾病的治療方面均有突破性療法誕生。以色列一直走在幹細胞研究的最前列,擁有超過20 家活躍的幹細胞公司。
-
3 # 湘平古珍郵館
要了解以色列的科技,先得了解其歷史。
以色列是個位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國家,是世界三大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是個地球上絕佳的風水寶地。1918年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地區,1922年巴勒斯坦分裂成東(現約旦)西(猶太人聚居地)兩地。重點來了,這個西巴勒斯坦(猶太人聚居地)地區於1948年擺脫英國獨立成以色列。現在知道為什麼以色列科技那麼強了吧?
大家好!
-
4 # 漢水秦川
以色列以數量較小的人口、惡劣的國土資源,且處在數個敵對國家的包圍中,能有今天的發達科技和發展水平,確實令人敬佩。
以色列高科技行業主要聚集在通訊、生命科學、IT 及企業軟體服務、半導體行業。過去十年,通訊、生命科學、IT 及企業軟體服務這些行業的交易額總計佔到了六成以上。
以色列素有“創新國度”之稱,以其強大的創新能力聞達於世。每萬名就業者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超過140人,排名全球第一;人均專利申請率為1.0,世界第一,以全球0.1%左右的人口申請全球0.8%的專利總量;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企業數僅次於美國,超過歐洲國家的總和……。科技對GDP的貢獻率高達90%,高科技產業的產值和出口額分別佔全國工業總產值和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以色列憑藉全球千分之一的人口、極度有限的資源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其成功原因,學習借鑑。
一、為什麼以色列高科技行業如此的成功了?
高科技的發展,離不開資金和創業引導,以色列政府的作為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風投基金和種子基金。企業初創期間,需要資金,但沒有外來投資者,怎麼辦?以色列政府就是投資者,政府設立多種風投和種子基金,即由政府出資,從而帶動民間資本共同投入,並由此設立各種子基金,由專業化隊伍管理。這些基金涉及通訊、IT、生物製藥等多個領域,幾乎無一領域都取得正收益。
第二個方面,高科技孵化器。這成為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實用技術的一個平臺。政府為對進入孵化器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援,並提供各種專業輔導,包括公司運營、市場拓展、日常管理等諸多方面。據統計,創立孵化器專案18年來,以色列政府投入約6億美元,並引導私人投資約30億美元,60%的入孵企業在兩年後成功從市場獲得融資,有些成為以色列高科技的領軍企業。
正是在政府的積極作為下,在過去20年,以色列高科技企業蓬勃發展,並吸引來大量的海外風投資金,思科、IBM、英特爾、微軟等大型企業也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企業中,以色列企業總數僅次於美國而排第二。
可以說,沒有以色列政府的積極有效的作為,就沒有以色列高科技的今天。但難能可貴的是,以色列政府一直恪守政府的邊界,一般有四條原則:第一,共擔風險,政府從不100%投入,而是在早期即要求民間資本參與:第二,採取胡蘿蔔和大棒政策,受資助企業要獲得後續資金,必須不斷證實其按照原有計劃在推進;第三,政府幫助而不是搗亂,具體經營由企業家決定方向。第四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讓利民間資本。政府與民間資金“共擔風險,但不共享收益”,如果所投專案獲得成功,民間資本可以以成本價回購政府股權。以後,則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資金則轉身扶持新的高科技企業!
二、另有一種從文化、歷史、社會角度方式來探討以色列創新的原因
1、“吵”出來的創新。
懷疑和爭辯是猶太文明的特徵,也是今天以色列人的重要特點,“兩個猶太人往往有三種觀點”。在以色列,上到議會開會,下到日常生活,都可能“吵”的不可開交。他們認為,激烈的爭論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不同觀點在激烈的交鋒下,優劣盡顯,高下立判,取不同方案之精華形成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
在以色列社會充斥著大量的研討會、論壇、述職會、總結會等,作者參加過部分會議後發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會議上雖有對過去的總結,但更多的是對解決問題方案的討論。持有不同觀點的每一個人都會勇於亮出自己的觀點供大家討論,大量的新觀點、新想法、新方式等創新也就在這種常見的“頭腦風暴”式的爭辯、討論中產生。爭論有利於創新的前提是,以色列人真正做到了爭論本身對事不對人,在具體討論某一觀點時他們可能爭得面紅耳赤,大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意思,但他們從來不搞人身攻擊,亦不會把別人的批評放在心上,一旦意見達成一致便又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完全不會在意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放在中國,大部分的事情有領導“拍板欽定”,即使領導不表達觀點,你也抹不開面子去批評別人的觀點,根本就不存在爭論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你指出別人的不足,即使是善於的也可能遭致記恨,所有華人就學乖了,各種大會小會一開始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無需爭論,爭論出新觀點更是無從談起。
2、“亂”出來的創新。
以色列的“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猶太人流動性大,以色列人的背景“亂”。長期以來,猶太人被驅散到世界各地,流亡長達2000多年。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後,雖有大量的猶太人為了尋求種族歸宿感而移居到以色列,但仍有一半以上的猶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猶太人這種群居和散居的特點從客觀上支援了以色列的創新。
一方面,定居於以色列的猶太人既有來自歐美的,也有來自俄羅斯、阿根廷的,還有來自非洲、中東等地的,總之是“五湖四海、世界各地”,這些曾經生活環境不同,教育程度各異的猶太人聚集到一起相互交融、碰撞,不斷驅動創新。另一方面,散居世界各地的大量猶太人都是各個領域的社會精英,時刻關注、支援以色列的發展與創新,這些人為以色列創新既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援,也提供了良好的國際交流網路和橋樑。
其二,以色列身處中東亂局,面臨的周邊環境“亂”。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常年處於對峙之中,強敵環伺、兵源不足,致使以色列不得不全名皆兵,在加強常備軍建設的同時創造性的建立了預備役制度。以公民高中畢業後必須服兵役2-3年,退役以後每年進行幾周至幾個月的集中輪訓,這種預備役制度成為了以色列創新的一大驅動力。
一方面軍隊培養了大量的創新人才,取得了大量創新成果,並直接轉化為民用技術。另一方面軍隊聚集各方人員,形成良好的關係網路,有利於技術交流和創新。最後,作者認為也是最總要的一點是,在預備役中,今天公司的下屬可能就是明天軍中的上司,這一特點徹底打破了以色列社會的等級觀念,破除了等級制度對創新的束縛。
3、“關”出來的創新。
以色列是一個地處地中海東岸的“蕞爾小國”,實際控制的國土面積大約2.5萬平方公里,更直觀的說大約1.5個北京大小。以色列西鄰地中海,北接黎巴嫩和敘利亞,東靠約旦和巴勒斯坦,南邊是埃及,周邊被阿拉伯國家包圍。以色列宣佈建國的那一刻起,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就群起而攻之,試圖將其扼殺在搖籃中。建國的60多年來以來,以色列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打過大大小小共5次中東戰爭,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戰爭與衝突更是不勝列舉、延綿不絕。在這些戰爭中,以色列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透過戰爭擴大了國土面積,增強了軍事實力。
但是長期以來種族和宗教矛盾,常年的戰爭與衝突使得以阿矛盾越積越深,阿拉伯國家雖在軍事上難佔便宜,但他們憑藉地理位置和廣袤的土地,從交通、進出口等多方面封鎖以色列,達到抵制以色列,遏制以色列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在此背景下,以色列人更容易接受計算機、網路、軟體、通訊等領域的事物,以此來克服被敵人包圍的“幽閉恐懼症”。
這就直接促進了以色列相關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此外,這種封鎖使以色列不得不將產品出口到更遠的地方,軟體等體積小,不受距離、運費限制的知識型產品受到青睞。在全球經濟轉向知識型、技術型的背景下,以色列在這些高科技領域取得的成果,使以色列在創新上擁有完美表現。
據估計,因阿拉伯國家的制裁,對以色列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1000多億美元,但這種封鎖和制裁激勵以色列人不懈創新所帶來的好處是難以估算的,並且這種創新紅利將持續發酵,促進以色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容”出來的創新。
“容”即寬容、容納。中國有句名言“失敗乃成功之母”,創新工作更是這樣,因為創新過程中包含大量的試錯和失敗,如果不能包容相當數量的失敗,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正是寬容失敗的環境和文化造就了以色列的創新。以色列文化對“創造性的失敗”或“聰明的失敗”包容度非常高。
社會和軍隊普遍認為,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所有行動的價值都是中性點,只要所承擔的風險是理智,失敗也能使人學到東西。因此,在以色列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不被看好。正是這種對創新失敗的包容精神,降低了創新的社會負擔和成本,鼓勵廣大以色列人投身於創新、創造與創業當中。
具體到市場表現上,以色列風險資本市場發達,風險資本總量超過10億美元。2014年IMD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考慮到以色列的規模,以色列獲得風險資本的容易程度全球排名第3位,以色列人均風險投資的總量超過大部分國家,是美國的2.5倍、歐洲的30倍、中國的80倍、印度的350倍,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的阿里巴巴、百度、奇虎360等高科技公司均在以色列設立了風險投資基金。正是發達風險投資的存在,大量的初創企業能獲得高效的資金支援,企業發展的成功機率大大提高,發現具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新技術的速度加快,直接促進了以色列科技創新的發展。
5、“養”出來的創新。
“養”主要是由國家來支援、培養創新。以色列國家層面對創新的支援不遺餘力。以色列研究開發投入佔GDP比重保持在4.5%左右,全球排名第一;教育投入佔GDP比重超過10%,名列全球前茅。此外,以色列法律鼓勵資本進入和工業創新,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投資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
此外,以色列政府提供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基礎設施、完善的通訊系統、可靠的能源基礎設施、發達的交通網路來保障和提高創新效率。以色列法律透明,能有效的為創新者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規,保護商標、專利等各種知識專利。
以色列科技管理體制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在經濟部、農業部、科技部、國防部、教育部等13個主要政府部門中設立了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來推動協調全國的科技工作,支援以色列的產業創新發展。
其中,經濟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透過磁石計劃、技術孵化器計劃等方式,大力資助高科技領域的研發與創新活動。透過風險共擔的形式每年資助創新企業的資金超過20億美元。
-
5 # OUTMAN159416538
以色列亡國兩千年,浪跡世界,多數以做生意經商發家,後被希特勒屠殺數百萬。血的教訓比什麼都深刻,光有錢不成,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不成,沒有強大國防不成。二戰建國後吸取教訓才橫掃中東不敗的。
-
6 # 木子白丁
以色列未建國之前就是一個流浪的民族,它的足跡遍佈全球。二戰之後在中東才找到一塊落腳之地,本來可以安心生存下去但與左鄰右舍總是發生摩擦。一個彈丸之地要生存就要絞盡腦質去創造出常人沒有的東西,猶太人很聰明因此創造出了世界先進科技。但猶太人忘記希特勒對它們的屠殺,轉頭來用希掛勒那一套去對中東人,這種行為十分可憎,所以遭到全球譴責。
-
7 # 亞馬孫蝴蝶
以色列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於科技的發展貢獻相當大。自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致力於科學和工程學的研究,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以及其他技術產業上的貢獻都相當傑出。以色列的研發產業中最知名的是軍事科技產業,在農業、物理學和醫學上的研發也十分知名。
今天,全球頂尖企業,包括英特爾、IBM、微軟、惠普、雅虎、Google、昇陽微系統,在以色列都有研發中心。在納斯達克掛牌的以色列企業數目僅次於美國,超過75家,包括全球最大學名藥廠Teva,和以色列最大企業、全球網路保全產品巨擘CheckPoint軟體科技公司,以及著名的國防承包商Elbit系統。
以色列趕上全球綠色潮流,逐漸集中力量,要在乾淨科技領域開出一片天。2006年,股神巴菲特斥資40億美元買下以色列金屬大廠Iscar的80%股份,是巴菲特第一筆美國境外投資。2007年,外資為以色列經濟挹注逾一百億美元。
受美國經濟走軟影響,以色列在亞洲和東歐科技市場加強努力,2008年經濟成長率預估3.2%。以國央行表示,政府如果進一步提升勞動力,配合改善教育,每年成長率至少可保4%。
以色列對於科學和科技的發展貢獻相當重大。自從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致力於科學和工程學的技術研發,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以及其他技術產業上的貢獻都相當傑出。以色列的研發產業中最知名的是其軍事科技產業,在農業、物理學和醫學上的研發也相當知名。
總計有十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曾獲得諾貝爾獎。包括共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生物學家阿龍·切哈諾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共同獲得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晶體學家阿達·約納特,獲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材料學家丹·舍特曼;共同獲得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政治家梅納赫姆·貝京,共同獲得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政治家伊扎克·拉賓和希蒙·佩雷斯;共同獲得196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共同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共同獲得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以美雙重國籍經濟學家羅伯特·約翰·奧曼。
在研究和開發(R&D)花費指數上,以色列是第三高的國家,在科技準備(產業界在R&D上的花費、科研社群的創造力、個人電腦和網路覆蓋率)上則是第八,在科技創新上是第十一,高科技出口總額上是第十六。
-
8 # 鉛筆道
以色列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在大多數媒體中,他會出現在國際新聞的版塊,大家往往都是透過戰亂的訊息知道他,然而事實上以色列的高科技發展十分驚人,傳說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中,來自以色列企業的數量位居世界第三。
他們的高科技,除了源自猶太人的精於算計和求知慾強,還有政府的大力支援,大學的產學研結合(以色列理工學院是世界範圍內最早成立大學科技園的大學之一),以及各種風險投資基金的活躍。
世界上最早的即時通訊軟體是由以色列公司出產的。
以色列沒有石油,所以他們一直都致力於發展清潔能源,對於天然氣的充分利用讓他們預計將在2030年徹底擺脫煤炭和石油的控制,在沙漠中的太陽能發電塔能夠滿足一個城市11萬人口的需求,他們希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全國達到10%。
還有一些還處於發展階段的黑科技,例如可以實現電視上視覺識別的Smarter TV,讓觀眾真正意義上和電視實現互動,Umoove公司提供人臉追蹤和眼動追蹤功能,實現後將不止可以運用在移動遊戲當中。Infinity AR是一家打造AR SDK的技術公司,已經獲得了阿里巴巴的B輪千萬美元的融資。RideOn是一個專門用在滑雪場景當中的AR眼鏡,可以利用頭部的擺動來與眼鏡實現互動,並透過視覺識別來找到附近的隊友。Pixtier是可以用純視覺以及無人攝像頭拍攝的圖片直接拼成高精度的3D地圖,使用者可以自己創造自己的3D地圖,只需要拍攝幾張簡單的照片即可。
-
9 # 方有倉
答:1,‘吵`出來的創新!2,‘亂丶出耒的創新!
3,“”關“”出來的創新!4,“容”出來的創新!
5,“養”出來的創新。
-
10 # DISHANG虛空的人生
以色列的軍事,空軍有,各式飛機,戰鬥機,攻擊機,運輸機,直升機,教練機。核武器,核彈頭,彈道導彈,衛星,電子,通訊。
以色列,海軍有,潛水艇,巡防艦,巡邏艇,巨星艇,艦對艦導彈
以色列,陸軍有,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牽引火炮,彈道發射架,各種所需要的彈藥,等等,大約1000多種。
以色列的民用高科技,覆蓋世界新興產業領域,生命科學,行動通訊,網際網路,科技金融,人工智慧家電,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包括清潔能源等科技。
所有的高階科技,尖端製造,研發創新,都是以色列人國家的自產。
以色列國家的科技與美國,俄羅斯相同並進。是世界上出口軍事武器的大國。
以色列的疆土僅有2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僅有800多萬,具有如此的科技能量,是什麼原因。
因為,以色列是“應許之地”的民族,應許之地,即巴勒斯坦,土地貧瘠荒漠,地下礦物質包括水資源匱乏,天然的地理位置無法改變。
但是,以色列民族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猶太人具有卓越的智慧,超人的經商金融智慧,天資聰慧的創造和創新研發能力。
而且,猶太民族凝聚力堅固,具有持之以恆的堅韌毅力以及忍耐力。
所以,近二百多年來200多位世界最著名的天才科學家基本都是猶太人。162名猶太人人獲若貝爾獎。
這就是“應許之地”的以色列國家。
-
11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13年以色列將國內生產總值的4.2%用於民用研究與開發,這是世界最高比率。以色列在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中排名第五。根據科學出版物產出的數量,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三。2014年,以色列在全球發表的科學文章的比例(0.9%)遠遠高於其在全球人口中的比例(0.1%)。它也是人均專利申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以色列每10000名僱員中有14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是世界上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相比之下,美國10000人中有85人,日本10000人中有83人。2012年,以色列每百萬居民中有8337名專職研究人員。相比之下,美國為3984人,南韓為6533人,日本為5195人。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得益於該國受過高等教育和技術熟練的勞動力,以及外國高科技公司和尖端研究中心的強大存在。
以色列是世界上高科技產業的主要參與者,也是世界上高科技含量最高的國家之一。1998年,特拉維夫被命名為《新聞週刊》稱為世界十大最具科技影響力的城市之一。 谷歌主席埃裡克·施密特在一次訪問中稱讚了以色列,說“以色列擁有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中心。”
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是快速發展的副產品,20世紀80年代美國矽谷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開創了當前的高科技時代。在此之前,以色列的經濟基本上以農業、礦業和第二產業如鑽石拋光和紡織品、化肥和塑膠製造業為基礎。 使以資訊和通訊技術為基礎的高技術產業在以色列生根發芽的關鍵因素是重工業、國防和航空工業的投資,催生了新技術和生產工藝。
1988年,以色列將國內生產總值的17.1%用於軍事開支。儘管這一比例到2016年已降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8%,但以色列的軍費開支仍是世界上最高的。對國防和航空航天的大量投資為以色列在醫療裝置、電子、電信、計算機軟體和硬體方面的高科技產業奠定了基礎。 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大量科學家移民到以色列,以色列工程師和科學家的數量一夜之間翻了一番,這進一步強化了以色列的高科技。1989年至2006年間,約有979000名俄羅斯猶太人及其親屬移民到以色列,而在1989年,以色列人口只有450萬。
今天,以色列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商業研究部門。僅在2013年,它就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3.49%。由於政府的激勵措施和訓練有素的人力資本,以色列已成為領先跨國公司研究中心的一個有吸引力的地點。目前有264個外國研究中心設在以色列。其中許多中心為大型跨國公司所有,這些公司收購了以色列公司、技術和專利,並透過兼併和收購將其改造成自己的當地研究設施。
2015年,以色列政府對大學的年度撥款總額約為17.5億美元,佔其預算的50%-75%。 教師人數的增加也將降低學生與教師的比例,目標是實現大學學生與每名教師的比例為21.5,而目前為24.3,大學教師與每名學生的比例為35,而目前為38。教師職位數量的增加,以及研究和教學基礎設施的升級和競爭性研究資金的增加,將有助於以色列遏制人才外流,使國內外最優秀的以色列研究人員能夠在以色列從事學術工作,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可以在提供最高學術標準的機構從事學術工作。
-
12 # 戰爭史
在中東,因為敘利亞問題,以色列和伊朗一直在暗中較勁,甚至互下殺手偷襲對方,只是為了不撕破臉,沒有直接開打罷了。但是最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卻公開表示要在以色列弄個波斯語的網站,把以色列國內在沙漠地區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先進辦法教給伊朗。這就令人摸不著頭腦了,怎麼感覺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呀?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演示“水”的應用)
中東因為氣候的關係,大量地區處於乾旱的沙漠環境。水資源非常寶貴。在沙烏地阿拉伯就有,水比金子還寶貴的諺語,雖然誇張了點,有些言過其實。但是,海灣國家有些真的是水比油貴。畢竟那裡開採原油的成本很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卻很高。以色列這個國家很小,但是科技異常發達。廢水的回收再利用率和海水淡化,節水農業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如今向伊朗伸出橄欖枝,其實不僅僅是為了緩和兩國緊張的外交關係,更是在變相的炫耀自己的科技發達。連中東最難的難題——水的問題都能解決。那我以色列的軍事實力能差嗎?
(以色列獨特的納格馬肖特戰車)
以色列自從建國以來就不停的和周邊國家打仗,所以軍事科技想不發達都難。甚至開發出了很多在世界其它地方根本沒有的獨特武器裝備。就是因為以色列軍隊特殊的作戰需求,別人的武器買來總是不能完全滿足自己的需要。必須自行開發,才能用的得心應手。就比如使用退役的百夫長坦克改裝的納格馬肖特戰車。這種擁有重甲,火力卻很弱的玩意,其實就是個移動碉堡,這種東西在別的地方可能就是個靶子。但是在以色列卻可以有效應付零星的武裝分子。因為常年圍剿,能滲透進來的武裝分子,難以獲得大威力的武器,所以根本不需要坦克就能對付。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發動機前置,後方設立步兵倉的梅卡瓦坦克,比如袖珍如導彈艇的護衛艦。
(SAAR-72是以色列研發的新式輕型護衛艦的一個方案,該艦排水量只有區區800噸)
最近,以色列又折騰出了黑科技,一款能夠從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接走傷員的無人直升機。這對於人口稀少,兵源寶貴的以色列無疑是個重要的好訊息。據媒體報道,這款無人機和普通的無人機外形上就大為不同、其自重1噸,在100裡的作戰半徑內可以運載900斤的物資,最高能飛5000多米。這樣算來一天時間,就能運6噸的物資到戰場需要的地方。因為是無人機,可以執行危險人物,或者去普通直升機去不了的狹小複雜區域,然後運送士兵、平民或者是其它重要的物資。這種無人機一旦大規模裝備以色列軍隊,那對特種作戰和城市作戰都將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可以說是在城市內形成一張飛行網路,比直升機更好用。
(以色列的戰場救援無人機,看起來就不一般)
其實,不管是援助伊朗解決水資源的方案,還是展示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向全世界表面,我以色列可不是好惹的!以色列這個名字還有個意思就是——和神靈搏鬥的人!當然,以色列真正的殺手鐧是有美國當靠山,這一點,還沒打就已經形對敵人巨大的壓力了。請支援毅品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回覆列表
以色列獨戰群狼,科技不發達難以招架呀。美國設定以色列的目的也不是非要以色列的科教發達,美國也沒什麼心思管以色列的科技發達不發達,只要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打著,美國就會很高興。美國的發達的科技以及地位是以色列存在的前提。電腦,數碼,液晶等實用科技都是美國發明的。以色列與日本一樣,就是在實用性方面予以深加工而贏得口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