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講道理沒有,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傳授一下?
6
回覆列表
  • 1 # 向1陽

     案例:虎子三歲四個月了,喜歡亂扔東西,手裡的東西隨便就扔地上,家裡的玻璃杯子都摔完了,自己喝水的杯子也是喝完就扔到地上,每次一不順她意就開始大喊大叫,最後摔東西。該怎麼辦呢,又捨不得打。

    孩子脾氣大,只是調皮嗎?

      放在手心怕涼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因為只擁有一個孩子,現代父母對孩子的愛已經到了難以言說的地步。就拿虎子來說,三歲多的兒子虎頭虎腦,簡直就是爸媽的心頭肉。可是,兒子脾氣特別大,稍稍有點不順心,就又打又鬧,對父母和外婆手腳並用,有時暴躁起來還會摔東西。明知道這樣的行為不能慣,家長卻覺得孩子還小,一時調皮,不忍心懲罰批評,只是做勢要打嚇唬嚇唬。但久而久之,發現兒子的這個壞毛病癒來越嚴重,就連嚇唬也不管用了。難道真要狠狠打罵兒子嗎? 

        像虎子這樣小小年紀就脾氣暴躁的孩子並不少見,年齡主要集中在2-10歲間。

        “若小孩子只是偶爾發發脾氣,不至於讓父母和身邊人都覺得無法控制,這類的‘發脾氣’應該說是比較正常的,也可以理解成調皮、不懂事的表現,多數是由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引起。”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多,父母家人對孩子都溺愛,孩子從小就缺乏在沒有家長看管下與同伴自由交往的機會。上幼兒園、小學之後,學習的時間又往往超過了玩耍嬉戲、交朋友的時間。原本應該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我打別人,別人也會打我”的自然規則,在大人的一味保護和容忍下,就被“不如我的意,我就要打你”的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取代了。這樣一來,自己的需要被擺在第一位,一旦不被滿足,孩子就會以拳打腳踢、摔東西等激烈的方式威脅父母和家人。患有多動症也會導致暴躁

      有一些孩子發起脾氣來歇斯底里,用難聽的話罵人,扯著嗓子吼叫,“暴力”程度甚至與成人相似,家長有時還以為是孩子“調皮”過了頭,或者跟別人學壞了,卻沒想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壞脾氣依然故我,甚至變本加厲。除了嬌生慣養的原因,鄒小兵主任說,還可能存在某種病理因素。

      “患有多動症的孩子有些會合並衝動,一旦發火就容易失去理智。另外,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是自閉症系列中程度較輕的一種)的兒童缺乏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對別人引起的影響,所以有時家長會覺得‘孩子是明知故犯或是有意作對的’,從而引起親子矛盾。患兒不容易理解別人的情緒,在備受挫折、批評和歧視的環境下生長,他們的暴躁情緒也會日益加重。

    切忌打罵,學會冷處理

      “孩子發脾氣,家長首先要找原因,看看是以前把孩子寵壞了,還是存在上述能力的缺陷,搞清楚了才能對症下藥。” 鄒小兵主任說,對於恃寵而嬌的孩子,家長應該徹底改變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忍讓。要求不合理的堅決不能答應,即使孩子發脾氣也不能理睬,還可以適當給予一些懲罰,如靠著牆角站幾分鐘,或是當天不給看動畫片。“這種冷處理的方式要堅持幾個星期,因為剛開始小孩的脾氣可能會加重,但是通常到第三個星期,他們就會慢慢安靜下來,知道父母是真正生氣了。”還要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同伴玩耍,在社會交往中形成和接受規則。

      至於那些可能存在能力缺陷的孩子,在看到他們發脾氣、多動、不聽指揮的問題時,也應該給予包容和理解。“對待這部分孩子有三個原則,一要有愛,二要花時間,三要用一致的正確方法。注意不要喋喋不休地教訓孩子,不停的嘮叨會使孩子感到厭倦;切忌‘以暴制暴’打罵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從而更難教育。”

      像這種極端的處理方式不僅不能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相反,還影響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幫助孩子糾正亂扔東西的壞習慣呢?我們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孩子喜歡將自己的物品隨便擺放,那我們就隨他去,不理不睬,裝作沒看見。等他要用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這時,我們再幫他收拾,放回原處。只有對比之後孩子才會明白,把東西擺放整齊才是最好的選擇。■ 把“壞行為”變成“好行為”

          如果,孩子確實改變不了自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幫助他們稍作糾正。比如在孩子經常亂扔東西的角落,放置一個物品收納箱。這樣,孩子可以將物品堆放在箱子裡,時間長了,就會慢慢養成好習慣了。

        許多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小,他隨便亂扔物品,我們跟在後面收拾一下就好了,卻沒有明確告訴過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物品用完了,要放回原處,下次再用,就能馬上拿到”這個簡單的道理。

        只有我們與孩子共同進行家務勞動,收拾他們的小房間,孩子才會覺得開心,才願意去做家務。任務完成時與孩子一同欣賞勞動成果,鼓勵孩子繼續保持。

      爸爸媽媽的表揚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很在意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一句表揚就能激勵孩子繼續保持好的習慣,所以,哪怕孩子的進步只有一點點,我們也要及時進行表揚。

    家中隨時都要收拾得乾淨、整潔。在一個溫馨整潔的環境中,孩子是不好意思打破這種寧靜的,他們在亂扔東西之前,會三思而行。

  • 2 # 家有二寶歡樂多

    我想首先是不是家長前期引導不夠。比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會非常喜歡扔各種東西,那是他在探索手的功能與空間。很多家長在孩子這個時期總是各種限制,不是言語上的嘮叨就是行動上的制止,導致這個階段沒有過渡好。再過些時間,比如一歲半後,孩子會有一個物主意識,他開始愛惜自己的東西了,你會發現他自己的東西別人假如拿走了,會大哭直到拿回來,這個時候你就該跟他明確“你的,我的!”東西是你的,你有權做主;不是你的,那就不能強求。我是這兩個時期都抓住了,所以孩子對他自己的東西都是相當的愛惜。

    其次:孩子發脾氣了,是不是表示他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說情緒不分好壞,都得被接納。這個時候你有沒有去抱抱他,安撫他。我家孩子因為某樣東西沒被滿足,眼淚就好像在那等一樣,不用醞釀就出來了。這時,我不管生氣不生氣,都會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去抱抱他,讓他哭一下。等他也平靜了,不該滿足的,我還是不會同意,但這時候跟他說道理,他不會像前面那樣抗拒,然後你在轉移下注意力,這事也就過去了。孩子發脾氣,你也發脾氣,那就是鞭炮碰到火,能不爆炸都奇了。

    第三,我們都知道孩子愛模仿。不知道孩子身邊是否有發脾氣就扔東西的人,永遠別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

    第四,對於孩子這種行為也別總想著教育他,甚至非打即罵的。我常有這樣的感覺,你越不讓孩子乾的事情,提得次數越多,孩子反而越會幹;你就當平常事一樣不在乎,一段時間後,孩子也忘了。所以孩子扔了就扔了,你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只是假如東西壞了也別給他買新的,總得讓他自己知道扔東西的後果。次數多了,孩子也不捨得了。

  • 3 # 米小柚

    “孩子小的時候,盼著它長大,長大了一點 ,卻越來越難管理了,動不動就發脾氣、扔東西……”“孩子不聽話,一點事情不如他意就會發脾氣……”這是我周圍許多家長共同的心聲,作為家長,對於如何教育和改正脾氣暴躁的孩子非常苦惱。

    最近,親戚帶著比我家小柚小2歲的妹妹暫住一段時間,來之前小柚幾乎是一個人玩,經常覺得無聊,也會偶爾不如意發脾氣扔東西,自打得知小妹妹和阿姨一起過來可以陪他一起玩兒,就非常期待,每天都讓媽媽打電話問小妹妹什麼時候來,為此還樂了好幾天。

    終於,過完年之後,阿姨帶著小妹妹來了,見了面甚是親切。但是好景不長,兩個小盆友就開始爭玩具、爭吃的,動不動就撕扯起來,不是你哭就是她叫,攪得人心煩意亂。

    任性,愛發脾氣不完全是孩子的錯

    其實任性,愛發脾氣是小盆友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的反映,與他們身心發展的水平較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成人的態度和教育方法有關。

    教師和父母如果平時對這類兒童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糾正,使他無所控制地發展自己的這種行為,成為他們要挾老師和父母,滿足自己某種需要的一種手段。

    重視三歲危機,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穩定情緒

    一般寶寶到了3歲以後,小盆友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有了明顯的增強,他們力圖擺脫成人的幫助,自己獨立地做事情,但是由於能力的關係,再加上孩子這時候思維上具有刻板性,片面性的特點,會出現所謂的“三歲危機。”因此,這時候的孩子就有些不好管。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穩定的情緒是很重要的。愛發脾氣,對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很不利。家長要想改掉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就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才好對症下藥。

    打罵治標不治本,往往適得其反

    孩子愛發脾氣,也是有個過程的,當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的處理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有的家長一看孩子亂喊亂鬧,就趕緊想盡一切辦法,哄勸,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應百應,過分遷就。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嘛,哄一鬨就了。

    可孩子就會認為只有這樣鬧,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把發脾氣,胡鬧作為治眼大人的手段,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壞習慣。有的父母把問題看得很簡單,解決方法也簡單,一個字“打”。其實,打的結果更壞,孩子或是表面屈眼於棍棒,或是越鬧越兇,對父母產生敵視心理。

    處理好孩子第一次發脾氣很重要

    寶寶第一次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持不予理睬的態度,專心於其它事情。或是告訴他,“什麼時候安靜下來,我才跟你講話。”漸漸地孩子會由大哭變小哭,由閉眼哭叫到睜眼看父母的反應如何,他的注意力也就會轉移到父母身上來,靜靜觀察父母做事情,漸漸忘記了撒潑。當他的情緒穩定以後,家長一定要告訴他那樣做不好,並說明為什麼不好。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了。第一次發脾氣就能被制止。

    在處理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這可以說是一場“意志與毅力”的較量。如果作父母的心軟,以後就很難再奏效。

    冷處理往往很奏效

    很多時候,當小盆友心情焦躁,亂髮脾氣時,父母在指出他的錯誤以後,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不理睬他,讓他知道發脾氣,不講道理是行不通的,是無效的。當他由於某種要求未能滿足而大發脾氣時,家長不要採取強硬態度,非要把幼兒制服。這樣就如火上加油,幼兒的脾氣會更大。爸媽應該態度冷靜,方法靈活,有時要適當給孩子留點面子,找個臺階,讓他自己下。

  • 4 # 漸漸麻麻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我們通常會覺得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是要被壓制的,但其實負面情緒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沒有經歷,怎麼能管理好情緒呢?

    你是否很接受不了孩子扔東西?如果你反應激烈,孩子也就知道對付你的辦法了。

    所以,你要先接納孩子發脾氣的情緒,對孩子的行為保持冷靜,不要讓孩子的這些行為左右你的心情。當孩子覺得這招對你沒用了,那他也會慢慢失去興趣。

    然後,你再跟孩子談心,傾聽他發脾氣的原因,引導他用其他方法發洩,並商量著設立一定規則。

  • 5 # 娜娜要努力奮鬥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於有些事表線也不一樣。

    就說發脾氣,扔東西這件事。我認為要分情況處理!

    第一種: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孩子發脾氣就扔東西了,作為家長首先要搞清楚情況,問問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是家長哪裡錯了嗎?還是自己哪裡不舒服!如果是孩子莫名其妙的亂髮脾氣,就要在他第一次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明確自己的態度!家長不能只要孩子發脾氣扔東西就無條件答應孩子的所有請求,這樣會助長孩子的脾氣,從而會導致性格取向問題!做為家長,要多觀察孩子,瞭解孩子。不能溺愛孩子!

    第二種:故意發脾氣,明知故犯。這樣的孩子,最好父母多陪伴,好好教育,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們明白有些事能做,而有些事不能做。爺爺奶奶帶孩子弊端太多,最好就是父母陪伴多一點!孩子三歲之前,很重要,也是決定他性格的重要時期!

    言而總之,不能任由孩子發脾氣扔東西,家長要的適時的阻止。具體怎麼做還是得因孩子而定。

  • 6 # 鹿媽說育兒

    當孩子發生一些“問題行為”時,這裡指扔東西的行為。家長要做的並不是打罵孩子,而是要分析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你要相信,每一個行為的出現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了原因,你才能夠對症下藥。

    在分析原因時,我們需要用到ABC原理(A是前事,即前因。B是具體的行為。C是結果,指行為出現後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分析這個行為(即扔東西)通常在什麼時候出現,在什麼地方出現,發生的時候周圍有什麼人。

    具體來說,當時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在什麼情境下孩子出現了扔東西的行為。當孩子扔了東西之後,哪些人在場,又是怎麼處理這個為題的。這分析的是A,即事情發生的前因。明白了前因之後,我們可以透過控制前因來改變這個行為。

    接下來我們分析B,即具體的行為。而這裡指的就是孩子扔東西的行為,這個行為家長也需要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到底孩子在扔哪些東西算是問題行為,扔垃圾肯定不算的。看看孩子經常扔的到底是什麼,是怎麼扔的,扔了多遠,一定要給你的問題行為下一個明確的定義,這樣解決起來才會更容易。

    其次是來分析C,即指的結果。就是當孩子扔掉東西之後,父母是怎麼處理的。是批評他,打罵他,還是置之不理,還是讓他撿起來。其實你每一種的處理方式,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孩子這個行為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所出現的頻率。

    那麼對於這個問題,我來給出幾種解決方案,以供大家參考。

    如果孩子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發脾氣、亂扔東西,那麼請帶他去看醫生。

    如果孩子是因為不喜歡某樣東西,而亂扔,那麼請把那樣東西收起來,不要出現在他面前。這個就是透過控制前因,來解決孩子扔東西行為的應用。

    如果孩子是因為心情不好而扔東西,那麼父母首先應該好好的安撫他,等情緒穩定了再跟他講道理,告訴他這樣做不對。

    如果孩子是因為好玩而故意扔東西,那麼請讓他自己撿起來,如果不願意,那麼請你手把手帶著他一起去撿。這樣他下次就明白了,如果再扔掉,他還是要去撿。當他知道事情發生的後果之後,他下次可能就不會亂扔了。千萬不要孩子亂扔東西,家長跟在後面撿,那樣孩子永遠體會不到這件事情出現的後果,那麼他這個扔東西的行為還會頻繁出現。

    我今天所講的是一個理論體系,不單單指這一個扔東西的行為,你如果掌握了,那麼以後孩子出現的任何問題行為,你都能輕鬆應對了。

  • 7 # 安然與米多

    是啊,我家孩子也是,有時候發起脾氣來真是狂躁不已。各種哭,各種鬧,甚至各種砸東西,也曾讓我頭痛。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孩子本身還不具備處理情緒的能力:

    他們會因為總是做不好某件事情而發脾氣,

    他們會因為想要好好玩卻被打斷而發脾氣,

    他們會因為被他人嘲笑而發脾氣,

    他們也會因為得不到自己的玩具而發脾氣;

    ......

    總之,在他們眼中,當他們有些難受了,有些不舒服了,他們會選擇最直接最直接的方式——發脾氣來宣洩自己的情緒,甚至用”搞破壞“的方式!

    在嬰幼兒時期,當寶寶們開始哭鬧的時候,我們總會開心地去哄哄寶寶,會不停地想他是不是餓了,是不是拉了粑粑了,是不是哪裡不舒服了,那時的我們是那麼善解人意;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已經學習了交流,學會了語言表達時,我們不再關注孩子的內在,而是去看他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其實他們還是那個嬰幼時期的他們,他們還遠遠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仍然是用哭鬧的方式來告訴你我不爽了!

    所以,當你能真正靜下來傾聽孩子的感受,或者你能輕輕地擁抱著他,他就知道:不需要發脾氣,他想要的一切都還在!

  • 8 # 無敵珊寶媽

    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也是正常的,幼稚且適齡。

    1.對處於負面情緒中的孩子來說最需要陪伴,他不需要承認認可,而是需要成人知道。比如孩子想玩遙控器,成人不同意給收起來了,孩子此時會砸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成人需要說事實:寶貝想玩遙控器,媽媽把它收起來你就生氣了。讓孩子知道他現在經歷的事情和感受你懂並願意接納,即使你不統一他的行為,但是願意理解他的感受,願意傾聽和陪伴。

    2.傾聽和陪伴之後,孩子從負面情緒真的走出來了,再和他講規則。負面情緒沒消退時是基本聽不進去的。

    3.如果我們願意開啟更大的接納度,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和行為。可以給孩子準備安全的可以砸的東西,比如毛絨玩具,球類,他發脾氣是就遞給他,他砸的次數多了覺得沒勁也會停下來的,因為在他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成人的真誠接納,這種愛的力量大多數情況都能消解孩子的憤怒。

    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關於發洩情緒的繪本,如《生氣的亞瑟》《菲菲生氣了》引導孩子發洩情緒。

  • 9 # 夕媽育女

    遇到孩子發脾氣時,我們首先要跟孩子共情,然後想辦法把孩子這種壞脾氣發洩出去。之前看過一本繪本叫《生氣湯》,當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煮了一鍋湯,拉著孩子往鍋裡發洩壞情緒,孩子的心情就好了。是不是我們也可以效仿這樣的做法,找一些扔不壞,摔不壞的小東西,比如一些塑膠做的小皮球、小娃娃,然後跟孩子一起扔。邊玩邊發洩壞情緒,可能玩到最後,就成了你們之間的一個親子游戲了。

  • 10 # 幸福生活媽媽

    我兒子一歲半,有時候生氣了很煩躁,拿到什麼都扔到地上,甚至自己喜歡的車也直接扔地遠遠的,扔了還撅著嘴巴很委屈的樣子。

    很多時候,孩子這樣做,爺爺奶奶更多地覺得好玩好笑,會忍不住笑出聲。有時候我看著也會忍不住笑了。

    其實,人的大腦要到25歲左右才發育完善,大人尚且難以控制情緒,更何況小孩了。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還不會去處理,但是依舊需要發洩出來,倘若沒有得到大人及時正確地處理,就會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行為。

    大人要做的就是耐心引導,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且安撫。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情緒選擇輪,就是在孩子發脾氣壓抑的時候讓孩子選擇除了扔東西以外可以讓自己感覺變好的事情,可以是孩子平時喜歡做得事。如果孩子太小,父母要多擁抱,和孩子柔聲說話,讓孩子慢慢感覺好起來。等他們感覺好了再引導讓他們明白扔東西不對並且糾正。而且孩子再扔東西大人也不應該覺得好玩去笑,這樣孩子會覺得不被尊重不被理解。

    不管是對於大人還是小孩,只有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 11 # 陽光味道正面管教

    孩子的感受沒有對或者錯,只有行為是恰當還是不恰當。比如:感到憤怒沒關係,用憤怒作為打人的藉口就不對。孩子發脾氣,很可能是一些需求沒有表達出來。大脾氣的時候,接納孩子都情緒,允許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用合理的方式發洩出來。比如:打枕頭,打沙發,或者在屋外踢皮球……家長大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自己的積極暫停角,情緒不好就呆在那裡。

  • 12 # 巧妙媽育兒

    謝邀。首先,與寶寶共情。去理解並接納寶寶的感受,當寶寶生氣時,看護者先蹲下來抱抱,看著寶寶說:“什麼沒得到,具體原因由看護者說出來,寶寶很生氣,寶寶不高興……”,讓寶寶知道你能感受到他的感覺,同時慢慢理解生氣是人的正常情緒,是可以表達出來的。

    其次是引導。這一步不要急著去做,當寶寶在與大人的共情中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成人在共情能感受到寶寶是怎樣的,才可以幫助寶寶去學習,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生氣。他不表達,就永遠沒有修正的機會,而表達後,把自己的情緒呈現出來,就有了改變的可能性。

  • 13 # 愛宇家書

    這個時間段小孩出現摔東西幾點提示:

    1,證明自己

    丨這個時段的孩子,是想透過摔東西這種行為來獲得父母的認可,認可自己的能力,他們就會獲得成就感,

    2,好奇心

    丨孩子對未知事物需要了解和認知,這些東西摔碎時發出的聲音以及破碎時的變化,都會讓他們興奮,

    3,吸引關注力

    丨當他們有了無意摔壞東西后,大人立刻關注焦點的經歷時,對此,孩子通想到被關注時就會選擇繼續摔東西來吸引家長們的注意力,這是人的天性,小朋友更是如此。

    4,正確引導

    丨家長們要在這時段給予關注並幫助孩子建立一種鍛鍊判斷能力和自理能力,告訴孩子不能隨便摔任何東西,也要給孩子講安全常識及對東西的愛護,

    5,培養習慣

    丨要教給孩子更多釋放精力的方法,現在一家一個寶,孩子習慣被獨尊的寵愛,所以有時也會沒達到他的內心小宇宙時,就會藉機摔東西來發洩自己的小不滿,這時,家長一定要判斷出孩子的摔東西的原因,對症下藥,以免養成習慣,到大該不好管了,

    6,轉移分散法

    丨比如幫媽媽洗個小手帕,幫爸爸拿拖鞋等,協助他的年齡段做他力所能及的小家務,

    丨多多關心關注孩子,不要忽略孩子,多陪孩子,多愛孩子,孩子自然就不會透過摔東西來求家長的關注了,這也是孩子渴望愛的一種表達方式,

    丨多多陪孩子閱讀童書,陪同孩子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體驗遊戲,

    丨多多接觸小朋友,有益孩子的學習成長。

    愛孩子從小從心開始出發……

    祝小朋友茁壯成長!!

  • 14 # 保定主流

    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的來回答一下。還想開始喜歡扔東西,沒有其它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要引起你的注意。所以要在小事上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讓他隨時都能體會到爸爸媽媽的關注、關愛。大一些的孩子,有些愛扔東西,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那麼l,家長就應該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在心情不佳的時候也這樣處理過自己的行為呢?孩子的“學習力”是超強的,家長時刻都要做好以身作則的準備。

    再有,在孩子情緒不好時,家長要禁止打罵孩子,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去想方設法化解孩子內心的不愉快。育兒途中無捷徑,如此,才是一對好的爸爸媽媽該做的事情。

  • 15 # 情感心理室

    孩子發脾氣愛扔東西,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你可以抱抱他,輕輕的拍拍他的背,動作一定要溫柔,此時不能與他對抗,等他在你懷裡平靜一點了,再問他為什麼發脾氣,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他,與他共情,“我知道你很難過,但是發脾氣亂扔東西是不對的,這樣解決不了問題,有什麼話我們可以好好商量對不對”要以提問式的語氣引導孩子思考,這樣太便知道自己錯了。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亂髮脾氣自己先亂了方寸,為了阻止孩子發脾氣哭鬧,許諾孩子一堆東西,這是很不理智的行為,我們愛孩子,但愛要有界限,輕易的許諾會讓孩子變得驕縱,養成愛發脾氣的習慣,下次再發脾氣就變成要挾你的利器。

    另外,孩子發脾氣愛扔東西,家長應該檢討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習慣,孩子的行為都是在模仿大人,如果家長有發脾氣扔東西的習慣,就不能怪孩子了,家長應該先改掉自身的問題,再來教孩子,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 16 # 萌芽研究所BUD

    不知道題主家裡是不是有一個接近3-6歲的孩子,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自主意識特別強,往往事情得不到他們想要的結果之後,就容易產生挫敗感,並且非常急躁,晚一分鐘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這個“炸彈”就會即刻爆炸,表現出我們經常見到的攻擊性行為,例如說發脾氣,失控等等。

    如果從處理的方法入手,你可以選擇這麼做:

    1.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只做一件事,幫助孩子冷靜下來。

    這個階段,不要在意講道理,不要在意家裡被孩子弄得一團糟,你要幫助孩子冷靜下來,才能走到下一步。為此,你需要先深吸一口氣:我們不能輕易被孩子的節奏帶著走,我們不能亂,因為我們已經很熟悉孩子的憤怒模式了。

    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孩子冷靜下來,把他們帶離讓他們感到壓力的現場,抱緊他們,讓他們有安全感是一件很重要的行為,撫摸他們的頭,用安撫的語言去問問他,是不是現在很生氣,很傷心。就這樣過十來分鐘,孩子基本上會得到一個情緒的平靜。

    2.發完脾氣之後,等到他徹底平靜下來之後,才開始講道理。

    為什麼他不能這麼做,要給孩子詳細地分析出來,不能僅僅表示:“你以後不能亂扔東西”、“你不能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等等,你要把因果結合起來,讓孩子明白到這是一個有後果的事件,他的行為會導致什麼後果。

    3.陪著孩子一起把東西收拾好。

    這一點非常重要,孩子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後果,收拾東西是其中一種方式。媽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收拾,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收拾。

    4.平時,需要多介紹給孩子其他發洩情緒的方法,讓他不至於只掌握扔東西這一種情緒宣洩方式。

    另外,我們要多多摸清孩子的需求,只有這樣,才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孩子幫助,瞭解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

    5.最後,尊重孩子內心的規則。

    有時候我們覺得不可理喻的事情,在孩子心目中,恰恰是他們的“規則”,這個“強迫症”在度過了3-6歲之後,就會慢慢消退,所以不必擔心孩子會不會走偏等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幫到你!

  • 17 # 是中國人就用國產

    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多買點碗和盆,讓他摔,他摔累了就不摔了,一個辦法是給他買好吃的哄哄他,一個辦法是用暴力制服他

  • 18 # 雙雙成長

    孩子發脾氣扔東西的時候,先不要去幫他拿起來,或者指責他這不可以,那是不對的,而是等他情緒慢慢降溫了之後,再一起去把東西歸位,再一起反思這種做法對不對,下次可以怎麼做。也不要在他發脾氣的時候答應他一些無理的要求。而且情緒過去後再選擇性答應。

    也就是:先重視孩子的情緒,再去整理被扔的物品(先看到人,再看到物),除非是有危險的物品,如打碎的玻璃杯這類危險物品才先去收拾好,再來關注孩子的情緒。

  • 19 # 明霏如月

    喜歡扔東西的寶寶其實不是在搞破壞,而是這個時期寶寶的年齡的特點。寶寶在反覆扔東西的過程中,不僅能得到情緒上的極大滿足和快樂,而且還能增長不少見識和經驗。寶寶在不斷的,反覆的扔東西的活動中,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物件(物體)的區別,探索自己動作會出現什麼效果和變化。寶寶會逐漸認識到扔不同的東西,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發現物體更多更新的屬性,而使寶寶對各種事物獲得更多的認識。有時候寶寶扔東西是想要和大人一起玩,以扔東西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寶寶扔東西是個必經的階段,也有很多好處,不過,在這個階段,家長也要注意:

    如果父母不能花許多時間專門為寶寶拾東西,可以讓寶寶坐在鋪有席子或墊子的地板上,讓他自己扔東西玩,教會他將扔出去的東西,自己爬過去或走過去拾起來。

    逐步教導寶寶什麼東西可以扔,什麼東西不能扔,要制止寶寶扔食物,某些玩具及易損壞的東西,但不要用訓斥的方式,以免強化寶寶這種不良的動作。

  • 20 # 暖心理

    樓主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孩子的行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有時候孩子會從父母身上的行為進行模仿,甚至是和同伴群體中進行模仿學習。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孩子生氣就愛摔東西,作為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在生氣或者平時和孩子的溝透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類似的行為舉動。如果父母有過類似的舉動那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另外就是要注意孩子的同伴群體,如果孩子的夥伴關係中存在一些情緒狀態不好甚至是行為比較極端的孩子,那也會給孩子的行為造成模仿的可能性,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平時多留意孩子的情緒和交往的小夥伴,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比較積極Sunny向上的環境。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孩子雖然年齡比較小,有些事情可能不太會溝通,甚至是缺乏溝通表達的手段,所以有時就採用最直接的情緒和行為表達。而父母作為一個成年人和大人的角色,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去引導孩子,跟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同時孩子雖然年齡小,卻也不能一味縱容他們,任由他們的做出各種隨意的行為,必要的時候不能太心軟,否則前功盡棄。所以在這個角度上,如果孩子一生氣一鬧情緒就開始摔東西,而且這種行為具有持續性,父母一定要作出表率,確保自己在生活中沒給孩子作出一個負面的模仿對方,確保夫妻溝通甚至是爭吵過程中不會出現摔東西這種糟糕的行為。而且要跟孩子多溝通,去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發現孩子的心理存在某些問題,那就要進行及時疏導,避免孩子出現其他更嚴重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戀是對的還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