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陳茶事
-
2 # 費歐娜陳
以下內容摘自網路:
燕窩主要產地東起菲律賓西至緬甸沿海附近荒島的山洞裡,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山打根、新加坡和泰國等東南亞一帶海域及中國南海諸島居多。其中印尼由於天氣和環境最為適合燕子聚居,因此印尼燕窩品質最佳,印尼燕窩產量也最大,其次是馬來西亞。國內的兩大知名燕窩品牌同仁堂和福臨門燕窩都是來自以上產地,但是同仁堂價格最高,其中以福臨門價格最為實惠。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印尼燕窩佔全球燕窩產量的85%-90%、馬來西亞佔5%-10%、泰國3%、越南、菲律賓等地2%左右(參考香港貿易署數年的資料)。燕南大洲島上曾採到爪哇金絲燕的一個亞種,即Cfuciphagagem ani,可生產食用燕窩。短嘴金絲燕則在中國西南部及西蔵東南部有產,最早有詳細記載的著作有《本草備要》和《本經逢原》。為Swift科(Apodidae)金絲燕屬(Collocalia)的多種鳥類分泌出的唾液與其羽絨混合凝結於懸崖峭壁上,或農家屋舍而長成的巢窩,可產燕窩的金絲燕有六種。
-
3 # w一個人的天空
燕窩,沒吃過,只是聽說是燕子的巢穴,是燕子用唾液築起巢穴,燕窩是燕子在懸崖峭壁上築起巢,很難也很危險才能採摘到,所以價格也很昂貴,說是很補的一種營養保健品。
-
4 # 風靈鳥花卉
產地馬來西亞—歷史名城馬六甲
產地馬六甲(Malacca),另一個寫法是麻六甲。612年前,鄭和下西洋時期,五次駐節馬六甲,他的到來深深影響了這座城市的歷史。當地華裔佔比了40%,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華人華僑出資修建了鄭和文化館、寺廟、華人學校等。
燕窩君闖蕩江湖數百年,倍受皇權貴族的青睞,及中醫雅士的追捧;然而,時至今日,燕窩君的身世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撲朔迷離,到底是誰真正塑造了傳承古今的燕窩君,它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據史書記載,早在鄭和下西洋(即公元1405年—1433年),我們的船隊與東南亞等國進行物品交換的時候,就曾以唐朝的瓷器,換來了珍貴的上品燕窩,並把它帶回國進貢給當時的皇帝,從此華人視之為珍饈補品。
燕窩
既是燕子做的窩,說白了就是燕子分泌的唾液(口水)。它取名叫做金絲燕,屬於Swift科,是候鳥。唾液是它築巢的主要材料,偶爾會摻雜一下羽絨和及柔軟的植物纖維。是中國自古以來傳統名貴食品之一,有“東方珍品”之美稱。
家燕
有人就會問了,和我們日常所見的燕窩是一樣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平日裡我們所見的燕窩俗稱家燕、草燕,屬燕科,其所築的巢穴混合有唾液,禾草或泥巴只能說是鳥窩而非燕窩。此類“燕窩”可遮風擋雨,堅固耐用,但很明顯不能食用,也沒什麼營養價值。
主要產地
燕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分佈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東南亞一帶海域。(我們在馬來西亞走訪得知,在1997年,印尼的森林大火和大海嘯,把大量燕子的居所破壞,迫使大量的燕子飛往鄰國馬來西亞,因此福從天降,也成為燕窩輸出國。) 而且由於金絲燕對其所在的環境要求極高,恰好這裡的天氣和環境最為適合燕子聚居,因此近年來馬來西亞燕窩品質極佳,燕窩產量也很高。
燕窩分類
按築巢地點分為洞燕、 屋燕;
洞燕是金絲燕築巢於亞熱帶雨林自然山洞、懸崖峭壁的巖壁上,巖壁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天然礦物質,天然營養成份高。
屋燕是金絲燕在人工精心搭建的燕屋裡築巢(燕屋的外牆開鑿了許多圓形小孔用於通風)。金絲燕仍是野生的,它們拒絕圈養,屋子只不過是用來吸引燕子聚居築巢的,有專人做清潔和消毒,所以及時採摘,天然、新鮮、乾淨的屋燕比洞燕更乾淨。
按燕窩形狀分為燕盞、燕角、燕條、燕碎;
按顏色分為白燕、血燕、黃燕;
血燕並非是金絲燕吐血的結果,血燕是與金絲燕食物及礦物質有關,由於洞壁上的礦物質經過長時間的滲透及洞燕本身的氧化而顏色逐漸變深,其顏色是不均勻的,血燕的顏色是澄紅或灰紅色。
黃燕導致燕窩變黃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金絲燕所吃食物的氧化程度不同、築巢環境的不同(溫度與溼度),以及採摘燕窩的時間和人工挑毛後儲存環境的不同。
在你熟悉燕窩的基本情況以後,可能你要繼續跟隨我往下面走,去探尋它的一個基本生活的常態。
人工搭建的燕屋,其周圍的環境也是非常的原生態並且沒有受到任何工業的汙染。由於近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燕窩的人群在快速增長,東南亞國家將燕窩作為支柱型產業,從而興建了“燕屋”。以達到方便採摘、及時採摘、保護金絲燕繁殖的效果。
因早期的濫採,金絲燕生存環境遭到破壞。隨著環保呼聲高漲,人們積極改變了金絲燕生存環境和燕窩採摘環境。隨後,洞燕逐漸被屋燕取代。如此一來,便形成這樣一個互利互惠的一個良性迴圈。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從西伯利亞等地飛到熱帶沿海地區繁衍後代;它們每天飛於海面和高空,有時可高達數千米,穿雲破霧,吸允雨露,吃海鮮和高空無菌綠色小昆長大的,經過消化用唾液築巢大約要20多天才能築成。所以原材料綠色無汙染,(這次有幸能看到金絲燕成群結隊的外出覓食回來)。
選擇在它們外出覓食的這個時間段裡進去燕屋一探究竟,頭頂探照燈。很大一部分吃燕窩的人都可能瞭解燕窩會有一個淡淡的發黴味道,因為燕屋裡一般常年處於陰涼並且處於潮溼的狀態,所以燕窩有黴味屬於正常現象。
燕窩的採收季節一般為每年的2月~10月。
2月~4月採收的燕窩(雨季燕窩),因雨水多,適合昆蟲繁殖,金絲燕食物充足,唾液分泌多,故燕盞完整、光澤度好、少毛、我們常稱之為“頭期燕”。
5月~10月採收的燕窩,稱之為"二期燕"、“三期燕”,此時是金絲燕的換毛期,故所築出的燕巢較為疏鬆,盞形亦不及頭期的燕盞,絨毛雜質亦較多。
每年的4月、8月、12月是金絲燕的產卵高峰期,在產卵前30天雌雄燕便開始一起築巢,待雌金絲燕產下兩個卵後,再由雌雄金絲燕共同孵育小金絲燕,大約60天后小金絲燕長大離巢,原有的窩巢對於金絲燕來說就沒什麼用了,這時便可將燕窩採摘下來,最後對燕窩進行古法手工挑毛,算是可以和大家正式的見面了。
回覆列表
燕窩,作為高檔的養生佳品,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走進了尋常百姓的生活。但是如何才能鑑別純正燕窩,這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想要買燕窩,但是怕買到假貨,只能猶猶豫豫而放棄;或者很多人買了燕窩,但是由於缺乏鑑別燕窩真偽的知識,而很可惜的買到了假貨;雖然買大品牌的燕窩比較保險,但是高額的價格,不是尋常老百姓可以承擔的。之前的經驗我有介紹過如何鑑別真偽的燕窩,應廣大的讀者的強烈要求,我這次帶大家走進燕窩的世界,揭開燕窩的神秘面紗,讓大家從燕窩的起源來了解燕窩。
方法/步驟要講燕窩,就不得不燕屋。什麼是燕屋,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燕子居住的屋子。在東南亞一帶,投資者興建燕屋給金絲燕集體棲息、築巢、產卵、孵化,而小燕子能飛了之後,燕子就會留下燕窩。
聰明的投資者們利用先人的經驗+現在先進的科技,統一建造標準,利用研發出的聲音模擬技術和環境模擬技術用於引燕,使燕子在燕屋集體棲息、築巢、產卵、孵化。同時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對燕屋進行檢測、維護、採摘等進行管理。由此增加燕窩的產量,提高燕窩的質量。
附圖就是現代化的燕屋,簡直就是豪華別墅的趕腳。
講完了燕屋,咱們再來講下燕窩怎麼來的。燕窩是Swift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和絨羽等凝結所築的巢窩。附圖就是燕屋中的燕窩,這個可是咱到馬來西亞的燕屋中親自拍攝的,奉勸如果想要進燕屋的各位,進去前千萬要做好準備工作,這個辛酸淚啊。
一般馬來西亞那邊的燕窩商會有自家的燕屋,但是還是會從其他燕農那邊收貨,不然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收到的貨源有好有差,直接影響到加工後的燕窩質量、價格,所以燕窩商會把貨源分類,根據貨源加工成不同的燕窩產品。附圖的這種圖片可是很珍貴的,各位讀者在其他地方找不到,一般燕商業不會外傳,看到您就是賺到了,看到的各位趕緊要儲存。
大家再來看看燕窩的收貨現場,大家肯定沒有看到過。原來價格這麼高的燕窩,當初也是這麼一袋袋,一筐筐的放在一起的。有沒有屌絲變土豪的趕腳?
燕窩的加工,正規的燕窩商是有乾淨,整潔,統一的燕窩加工車間的。其實專業來講燕盞之前的燕窩應該稱為毛燕。毛燕被採摘之後,要經過甄選、浸泡、除雜、挑毛、烘乾等複雜的加工才能製成成品燕窩。附圖就是我在馬來西亞參觀一家燕窩工廠的時候拍攝的。
現在的燕窩市場上,大多有6A丶5A丶4A燕盞的叫法,其實是沿用了香港燕窩市場的叫法。香港燕窩賣家習慣用A級來訂貨。
現在市場上,正宗5A燕窩已經越來越少了。早10年前,燕窩需求量不大,很多燕屋的屋主,是一年進去摘2次,有的摘一次。燕子產蛋後再吐唾液在之前造的燕窩邊緣,這樣燕窩就會厚,盞型就會寬。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吃得起燕窩,燕屋的屋主採摘燕窩的頻率大大提高,所以現在的燕窩,越來越薄,越來越窄。有些不良的商家,就會讓工人將燕絲粘上去,增加了燕盞的寬度。附圖就是不同級別的燕窩的分類。大圓角燕窩是沒有燕座的燕窩,4A級燕窩有成人的2指到2指半寬,5A級燕窩有成人的3指左右寬,6A的燕窩的市場上看不到的,這個需要認識燕商才能訂購到。
重頭戲了,終於講到這裡了。血燕,人間一直流傳著她的傳說,關於她的起源,有各種版本,但是這些版本有99%都是假的,是謠傳。我拜訪了很多馬來西亞的燕商,詢問了很多燕農,有幸看到了真正的血燕,也瞭解到了血燕的真正來歷,雖然燕農沒有請我吃血燕,但是這個經歷非常珍貴。好了,回到正題,血燕並非是金絲燕吐血的結果,因為紅色的血紅蛋白只會被氧化成黑褐色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燕與金絲燕食物及礦物質有關。血燕只會產生於洞燕,而且只會在燕洞的最深處,燕窩礦物質含量較多,所以血燕十分稀少和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