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曉偉

    你這個問題太廣泛了,現在導彈制導的方式有很多。

    我按照武器裝備的作戰功能分類。

    陸對陸導彈,這一類主要有反坦克導彈、單兵行動式精確打擊導彈、各種型別的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

    反坦克導彈和單兵攜帶的點穴導彈通常採用紅外製導,這類導彈接受環境中的熱輻射進行攻擊,其中普通紅外導彈是根據目標的溫度與環境的溫度差進行目標識別,而紅外成像是根據溫度差進行成像,後者更精確不容易被幹擾。

    洲際彈道導彈是採用的慣性制導+星光,洲際彈道導彈不會採用所謂的GPS作為主要制導方式,因為洲際導彈通常搭載核彈頭要求萬無一失,GPS訊號一被幹擾你的核導彈就全廢,這樣的話在核戰爭中會被團滅,所以目前的洲際導彈都是採用高精度的陀螺儀來修正慣性制導的誤差,包括星光制導也是為慣性制導修正誤差的,洲際彈道導彈是以慣性為主要制導方式的導彈。

    巡航導彈目前都是前段慣性制導,中段無線電指令制導(可以隨時變更攻擊目標類似於遙控),末端通常採用光電制導。光電制導包括可見光制導(靠彈頭攜帶的攝像頭進行圖片比對)紅外成像制導(依靠不同的溫度進行成像的裝置)鐳射制導(透過引導員或者光電吊艙發射的鐳射反射的光斑進行目標標定)GPS制導(透過全球衛星定位訊號確定目標位置)。

    陸對空導彈,這一類導彈包括單兵行動式防空導彈、近距野戰防空導彈、中距野戰防空導彈、區域遠端防空導彈、反導導彈……。

    陸對空的導彈是通常採用雷達制導,由於技術的進步至少也是半主動雷達制導或者主動雷達制導,半主動雷達制導就是需要雷達對目標進行間斷照射引導導彈,主動雷達制導就是雷達把導彈引導到距離飛機很近的地方,然後導彈彈載雷達開機捕捉目標。

    陸對艦導彈,這種導彈通常採用雷達制導,一般裝備岸艦導彈部隊作為海上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

    空對空導彈,通常包括了超視距空空導彈(主被動雷達制導)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紅外製導)。

    空對地導彈,這種基本上就是射程遠近的區別,一般採用可見光、紅外製導,部分可以進行人工迴路控制提高精度。

    空對艦導彈,這種導彈基本上都是採用雷達制導,因為空艦導彈射程遠所以不適合光電系統制導,透過雷達照射到艦艇上的回波進行定位。

    艦對空導彈,這種導彈一般也是雷達制導的,類似於海紅旗9都是採用主動雷達制導。

    艦對艦導彈,這種導彈跟空對艦一樣的,也是採用了雷達制導。

    艦對陸導彈,這種通常是遠端巡航導彈,一般末端是GPS進行制導,GPS是包括北斗的不要以為這個GPS是美國的GPS,定位原理就是地球上空兩個衛星的位置是已知的,然後測量兩個衛星到接收端的訊號時間,這樣就能確定兩條直線,兩點一線就能確定一個點,但是裝置有誤差所以需要更多的衛星來提高精度。

  • 2 # 知書老人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概括起來主要有六種。

    1 尋的式制導

    尋的式(又稱自動尋找式)制導系統是透過彈上的導引系統(導引頭或尋的頭)感受目標輻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動形成控制命令並跟蹤目標,導引制導武器飛向目標。這種制導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長)可分為(微波)雷達尋的、紅外尋的、毫米波尋的、電視尋的和鐳射尋的制導;若按彈上安裝的導引系統可分為主動尋的、半主動尋的和被動尋的制導。

    目前,世界上多數導彈和一部分空地導彈都採用這種制導方式。它比較適合攻擊短距離目標。主動式雷達尋的制導具有"發射後不用管"的優點,能從任何角度攻擊目標,精度很高,但易受電子干擾;毫米波制導雖然具有制導系統強、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但作用距離短。目前,世界各國發展較多的是鐳射雷達尋的制導。

    2 遙控式制導

    遙控式制導系統是指導引系統的全部或部分裝置安裝在彈外製導站,由制導站執行全部或部分的測量武器與目標相對運動參量並形成制導指令,再透過彈上控制系統導引制導武器飛向目標。按指令傳輸方式可分為指令制導和波束制導。其中指令制導又分有線指令制導、無線指令制導和電視指令制導3種。其特點是彈上裝置簡單、成本低,如使用相控陣雷達,還可以對付多個目標。波束制導則包括雷達波束和鐳射波束制導兩種。其弱點是射程受制導站跟蹤探測系統作用距離的限制,精度隨射程增加而降低。

    3 慣性制導

    慣性制導是利用慣性測量裝置測量導彈引數的制導技術。它是一種自主式制導方式。慣性制導系統全部安裝在彈上,主要是陀螺儀、加速度表、制導計算機和控制系統。一般用於攻擊固定目標。根據慣性測量儀表在彈上的安裝方式,可分為平臺式慣性制導和捷聯式慣性制導兩種。慣性制導的優點是抗干擾性強、隱蔽效能好、不受氣象條件限制。其弱點是制導精度隨飛行時間(距離)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工作時間較長的慣性制導系統,常用其它制導方式來修正其積累的誤差。

    4 地形匹配與景象匹配製導

    地形匹配與景象匹配製導系統又稱地圖匹配和景象匹配區域相關制導。是透過遙測、遙感手段按其地面座標點標高資料繪製成數字地圖,預先存入彈載計算機內,導彈飛臨這些地區時,彈載的計算機將預存資料與實地資料進行比較,並隨時根據指令修正彈道偏差,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由於繪製地圖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轉達影象匹配、可見光電檢視像匹配、鐳射雷達影象匹配和紅外熱成像匹配製導等方式,它不受天氣影響。地形匹配製導與慣性制導配合,可大大減小慣性制導的誤差,這樣導彈就會像長著眼睛似的迂迴起伏,準確地飛向預定目標。

    5 全球定位(GPS)制導

    全球定位(GPS)制導系統屬於導航制導方式。它是利用空間導航衛星的準確定位功能為制導武器提供全天候、連續、實時和高精度的導航服務,保證制導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確的時間三維資訊。安裝GPS接收機的制導武器可以取消地形匹配製導,可以縮短制定攻擊計劃所需的時間,或攻擊非預定目標。目前,美國陸軍戰術導彈ATACMS、"聯合防區外發射武器"(JSOW)、"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等採用這種制導方式。

    6 複合制導

    複合制導又稱組合制導系統,是將各種制導方式的優長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幾段採用的多種制導方式。它是一種取長補短的辦法。目的是增大制導距離,提高制導精度和抗干擾能力。使用"一體化"的複合式制導,對系統可靠性、大容量高速度計算機、減少飛行重量等方面

  • 3 # 所謂堅強都是偽裝

    導彈的制導方式主要有6種,包括:尋的式制導,遙控式制導,慣性制導 ,地形匹配與景象匹配製導,全球定位(GPS)制導和複合制導。下面分別介紹:

    1. 尋的式制導

    原理:尋的式(又稱自動尋找式)制導系統是透過彈上的導引系統(導引頭或尋的頭)感受目標輻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動形成控制命令並跟蹤目標,導引制導武器飛向目標。

    分類:尋的制導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長)可分為(微波)雷達尋的、紅外尋的、毫米波尋的、電視尋的和鐳射尋的制導;若按彈上安裝的導引系統可分為主動尋的、半主動尋的和被動尋的制導。目前,世界上多數導彈和一部分空地導彈都採用這種制導方式。

    2.遙控式制導

    原理:遙控式制導系統是指導引系統的全部或部分裝置安裝在彈外製導站,由制導站執行全部或部分的測量武器與目標相對運動參量並形成制導指令,再透過彈上控制系統導引制導武器飛向目標。

    分類:遙控式制導按指令傳輸方式可分為指令制導和波束制導。其中指令制導又分有線指令制導、無線指令制導和電視指令制導3種;波束制導則包括雷達波束和鐳射波束制導兩種。

    3.慣性制導

    原理:慣性制導是利用慣性測量裝置測量導彈引數的制導技術,它是一種自主式制導方式。慣性制導系統全部安裝在彈上,主要是陀螺儀、加速度表、制導計算機和控制系統,一般用於攻擊固定目標。

    分類:根據慣性測量儀表在彈上的安裝方式,可分為平臺式慣性制導和捷聯式慣性制導兩種。

    4.地形匹配與景象匹配製導

    原理:地形匹配與景象匹配製導系統又稱地圖匹配和景象匹配區域相關制導,是透過遙測、遙感手段按其地面座標點標高資料繪製成數字地圖,預先存入彈載計算機內,導彈飛臨這些地區時,彈載的計算機將預存資料與實地資料進行比較,並隨時根據指令修正彈道偏差,控制導彈飛向目標。

    分類:由於繪製地圖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轉達影象匹配、可見光電檢視像匹配、鐳射雷達影象匹配和紅外熱成像匹配製導等方式。

    5.全球定位(GPS)制導

    原理:全球定位(GPS)制導系統屬於導航制導方式。它是利用空間導航衛星的準確定位功能為制導武器提供全天候、連續、實時和高精度的導航服務,保證制導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確的時間三維資訊。

    6.複合制導

    原理:複合制導又稱組合制導系統,是將各種制導方式的優長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幾段採用的多種制導方式。

  • 4 # 軍武資料庫

    W君簡單寫寫,儘量淺顯一些,相信您看完這篇文章即使不會成為一個導彈專家,也會成為一個導彈“知道份子”,而對導彈有一定深入的瞭解。

    說東西先得正原,咱們先說說“導彈”這個詞。

    如果說學術上的話,咱們儘量得說一點英語,理由很簡單,現代漢語受到外來語影響過於嚴重,很難準確的表意了。

    導彈這個詞——missile,在牛津辭典裡面是這樣一解釋的:“an object which is forcibly propelled at a target, either by hand or from a mechanical weapon”——“一種可以用手或者機械力強行推進到目標的武器。”

    在二戰戰場上有這麼一種東西:

    士兵們用一個長木杆,前頭綁著一枚反坦克手雷,直接舉起來跑向坦克,將反坦克手雷的引信杵到坦克上……嚴格的意義說這就是一枚“missile”。它符合了“missile”的定義:用手強行推進到目標的武器。

    其實,現代導彈(missile)這個詞彙是一個省略語,全名叫做 “guided missile”,這時又來了一個新詞:“guided”,意思是“directed by remote control or by internal equipment”(由遙控器或內部裝置指導)。將兩個詞的意思合起來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導彈的大體概念了。

    那麼二戰裝備就又來了——神風敢死隊用的櫻花自殺機是不是導彈?

    當然是了啊!這是一個由內部人員控制內部裝置利用機械力強行推進到目標(軍艦)上的武器。這是符合導彈的基本定義一的。

    那再告訴大家一件事吧——guided也是一個省略語。懶惰的外華人用了guided替代了原來的 homing guidance(歸航引導)片語。當時搞兩彈一星的時候,為了讓大夥聽得懂這是什麼玩意,不至於用“有歸航引導能力的動力投射物”把大家搞蒙,錢學森就給出了“導彈”的中文簡稱。要說這詞 根 “火車”的來源類似,就是用中文裡普遍存在的事物在前面加了一個大致的屬性。錢老的中文水準還是很高的,要是W君來命名說不定就真的叫這個東西“歸投”了,這多不雅啊!(遙想當年在課堂上老師就是這麼說過……這臭不要face的教授老雜毛W君記了他一輩子)

    說到“歸投”,其實很重要的是“歸”,最早的時候並不是想像現在一樣讓導彈追著目標屁股後面跑的。所以用了一個技術“歸航”(homing)——現在開始講硬核技術了。

    在上世紀10-20年代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掌握了兩項很重要的技術,第一個就是無人機技術第二個就是火箭技術。這兩項技術都可以用於軍事,將武器投射到很遙遠的距離上去。

    在1916年美國就搞出來了這樣的一架飛機:

    只有動力裝置,和簡單的控制裝置,可以直線飛行50公里,攜帶450公斤的炸藥墜地炸燬周圍的目標。但是在最後真正實驗的時候,這種飛行炸彈往往會飛到目標1-2公里以外爆炸,對於一真正的要打擊目標來說根本沒喲於任何有意義。

    於是到最後,這種N9“巡航導彈”一共生產了8架就沒什麼動靜了。但這個方式特別的深入人心,美國搞的最大的一次是在1941年,弄了架B-17轟炸機,裝了套遙控駕駛裝置,飛到目標附近後,飛行員跳傘,在降落傘上用遙控操縱B-17使之撞向德華人的工廠。但這件事基本上沒戰果

    到這裡就產生了一個最早的導彈制導方式——無線電遙控制導。在操作員目視範圍之內利用無線電裝置控制導彈向一個目標飛行。可是這件事還不是“歸航”。

    歸航是指給定了一個飛行器的目標方位,飛行器可以飛向這個目標方位。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如果真正做就很困難了。理由也很簡單,飛行器在大氣中飛行的時候,大氣是流動的,因此受到大氣擾動這個飛行器往往會偏離目標。為了克服大氣擾動(當然了還包括飛行器本身製造精度和工藝帶來的誤差)就需要實時的對飛行器的姿態進行測試,當飛行器偏離航線後,依據測試資料將航線修正過來。

    在二戰中,德華人在V-1和V-2導彈上都裝了一個很重要的裝置——陀螺儀。

    上圖是V-1導彈的陀螺儀,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歸航引導裝置。

    利用了陀螺的角動量守恆原理測量V-1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所受到的加速度變化。當有加速度產生的時候驅動V-1導彈上面的翼面向相反的方向轉動,這樣一導彈就可以維持在預定好的航線內飛行了。

    這就是第二種要說到的制導方式了——慣性制導。簡單的說,慣性制導就是透過測量陀螺儀角動量變化來修正導彈彈道軌跡的一種制導方式。

    但慣性制導有問題!

    這是一個陀螺,陀螺在旋轉的過程當中的確是會遵守角動量守恆定律的。但一切定律其實都是在理想的物理狀態下才有效果的。對於一角動量守恆,最重要的是陀螺和周圍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

    問題就來了,陀螺儀的框架和陀螺之間是可以儘量的做到潤滑,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讓摩擦力真的等於零。這時,陀螺儀就會擁有積累誤差。

    減小積累誤差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提高陀螺儀的轉速,將轉速提高後陀螺儀每一轉的誤差就會相對減小。當然了,這種陀螺儀的轉速是不能無限提高的。畢竟我們的宇宙裡最高的速度是光速,陀螺儀的邊緣線速度如果能達到光速,那麼這個國家也就不需要製造導彈了。

    第二種就是檢測的頻率,檢測頻率越高陀螺儀所帶來的精度誤差就越小,當然了能夠趨近於一個普朗克時間的國家也不需要製造導彈。

    在二戰的技術條件下,陀螺儀的這種誤差,在導彈飛行幾百公里以後就開始有較大的偏差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二戰中德國的V-1和V-2導彈並沒有取得太大戰果的原因呢。

    在二戰之後由於電子技術的提升,之前每秒檢測幾十次陀螺儀狀態的方式改成了每秒檢測幾千次(電晶體石英電路檢測)這就使得導彈在飛行1-2000公里以後依舊可以保持較準確的歸航精度。

    但超過了2000公里以後,陀螺儀的精度就又下來了。這時就不得不借助第三種導彈的制導方式——天文制導,天文制導是給遠端導彈所使用的一種制導方式。

    我們都知道遠端彈道導彈在發射後會很快的飛出大氣層。這時候,大氣的擾動就不會對導彈造成影響了。導彈可以沿著一個精準的拋物線進行飛行。

    但是之前在大氣層內大氣擾動所產生的誤差還是存在並且會被放大的。

    現在咱們回到生活中,玩攝影的人都知道,如果在星空下長時間曝光,會得到一個有星跡的照片:

    這裡面記錄了地球的轉動,星星的軌跡會形成不同疏密度的條紋。知道這些就夠了。

    照片中手裡拿著的這個就是一個天文制導模組。在導彈進入太空後,這個模組會高速的旋轉。這時宇宙中的恆星就會在這個模組的成像系統中形成類似於條碼的疏密條紋。這個條紋裡面是包含角度、方位資訊的。導彈的電子系統只要能確保成像的圖形和預先儲存在導彈計內的圖形相匹配(重合)就能找到自己的方位資訊。這個重合度偏差也就是要修正的引數了。

    在導彈飛出大氣層到再進入大氣層的中段飛行時間中有大把的時間進行軌跡修正。在修正自身軌跡的同時,還可以將慣性導航系統的陀螺儀資料不斷的歸零,這時,陀螺儀的精度也就又提高了。

    那麼——如果導彈不飛出大氣層有沒有高精度制導的方式呢?還是有的!

    例如戰斧導彈吧,飛行距離2400公里,超過了高精度陀螺儀慣性制導的範圍了,同時飛行高度一般的情況下是50米,又不能很好的監測恆星軌跡訊號。

    那這個東西可是貼著地球近啊!

    於是可以用遙感技術,對地形進行測試。

    衛星現在可以用對地表進行遙感測高,所以每個國家手裡其實都有一套地球表面高度的數字指紋,在規劃導彈飛行航線的時候,航線距離L和當前點的地面海拔高度就有了一個參照關係。導彈在飛行過程中直接測量地面海拔高度就可以導航了。這種導航方式就是第四種導航方式——地形匹配製導。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內宏觀的改變地表海拔。因此,這種制導方式的精度極高。透過記錄地表高度的數字地形圖和導彈的測高資料,甚至可以用讓導彈沿著複雜的航跡飛行。

    第2、3、4種制導方式是目前用的最多的打定點目標的制導方式。當然了到這裡很多人會問又沒有導彈運用GPS導航?

    還是有的,這第五種制導方式叫做衛星制導,就是利用類似於一GPS、北斗、伽利略等導航衛星進行導航等的方式。但是這種導航的方式和咱們開車開啟高德地圖不同車子每小時開到180公里就吊銷執照了!所以車子開的都不快,GPS可以用得上,但是如果在1500公里的時速下運用GPS那麼GPS的頻率是不夠的,這就會產生巨大的偏差。一般的情況下衛星導航用在導彈發射前的一瞬間,對導彈發射原點進行經緯度測量。這就是有的導彈用衛星導航的原因了——可以快速的知道自己是從哪個經緯度發射的。很多陸基移動發射平臺,類似於一我們的DF-41在發射前都會用衛星定位的方式測量自己的發射原點為位置,那如果沒有衛星訊號或者衛星訊號被幹擾了怎麼辦?

    即使是GPS被幹擾了,導彈發射人員也可以用利用幾百年來的傳統,利用六分儀快速的測出自己所在位置的經緯度。這件事並沒有什麼難度。

    剛剛說了這麼多種導彈的制導方式,其實咱們還沒有脫離打定點目標的範疇。既“從地球上的一個點打地球上另外一個點”。

    對於很多軍事移動目標(例如:坦克、飛機、軍艦)來說,它們的移動速度一般相對於導彈來說都是小兒科。這就使“歸航(homing)”這件事微妙了。如果能實時的測量目標的當前方位,那麼就可以用導彈來“追擊”目標。這對導彈的機動能力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就出現了類似於對空導彈、反艦導彈和反坦克導彈這一類可以用對應運動目標的導彈。

    其實對於這些導彈來說,打擊運動目標也是一個“歸航制導”行為。

    只不過,這時歸航座標變成了一個“變數”,需要實時的測量和實時的修正。很多人在說的早期的AIM-9響尾蛇導彈只能追尾攻擊時在說響尾蛇導彈的紅外導引頭只可以識別強紅外訊號。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意義,而類似於一早期的AIM-7麻雀雷達制導導彈其實也只能迎頭攻擊和追尾攻擊。

    這裡其實就涉及到一個導彈飛行軌跡規劃的問題了。導彈如果不能預測目標飛行方向的情況下就只能追尾攻擊,如果導彈可以預測目標運動方向的條件下,導彈的飛行路線就可以最佳化以提高射程。

    這似乎和今天的問題不太相關,就跳過去吧。

    導彈對移動目標的攻擊需要有有一個目標指示,這個指示器在紅外製導導彈面前,目標本身就是指示器。

    目標發出紅外線,紅外線制導導彈尋的目標後修正飛行方向進行攻擊。

    而在雷達制導導彈面前則是另外有一種方式:包括火控雷達照射的半主動制導導彈。

    上圖就是半主動雷達制導,飛機需要運用火控雷達一直照射目標,導彈使用雷達接收機接收目標反射的雷達波,直到歸航命中目標。

    而主動雷達制導就是導彈自己發射雷達波照射目標,自己接受目標雷達波的返回訊號。在導彈鎖定目標後直至命中目標前,都不需要額外的載機繼續火控雷達照射。完全是導彈自己尋找和跟蹤目標的行為

    其實再古老的雷達(無線電波)制導方式還無線電乘波制導。導彈後面放個接收機,地面雷達照射持續照射目標,導彈在無線電波束內飛行,不過這個制導方式很過時了。基本上現在沒有用的了。

    再有的一路邪派武功呢,就是利用鐳射器照射目標,導彈向光點飛過去。

    一般用在空地打擊和反坦克上。

    但無論是紅外製導、雷達制導還是鐳射制導,其實這幾種制導方式都是第六種方式——叫做尋的制導。從字面上就很好解釋了:自己尋找目的地的制導方式。

    其實導彈是一個很大的武器分類,裡面的制導方式還有一些,例如反輻射導彈,本身並不發出雷達波,只是依靠接受對方的無線電波輻射訊號進行定位和打擊的,按理論上說也應該算是尋的制導的一種變體。

    再有類似於陶氏反坦克導彈這樣的

    飛的時候拉光纖的導彈以及一系列的有線的無線的電視制導導彈其實都是和美國那家B-17一樣的遙控導彈系統。

    大體先就說這麼多吧,這些內容一般酒桌上聊天什麼的基本上就夠了。再往深處說就是各種複雜的公式和推導方程了,能給大家說困了。

  • 5 # 狼煙火燎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導彈的制導方式主要分為自主制導、尋的制導、遙控制導以及複合制導等四大類。

    1.自主制導:慣性制導(INS)、程式制導、地形匹配製導、星光(天文)制導、GPS制導。

    這些制導技術都是打固定目標的,比如彈道導彈就是典型的慣性制導,為了提高精度又用上了星光制導修正技術、地形匹配技術等,而現在為了機動變軌增強突防又加入了程式制導變軌。

    除了彈道導彈,以戰斧、口徑為代表的巡航導彈也只能打固定目標,巡航導彈的飛行分為前段、中段和末段,三個階段的制導方式有些區別,總得來說包含了慣性導航、GPS、地形匹配、景象匹配等,大家比較熟悉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GPS了,其實即使沒有GPS糾偏,戰斧導彈的精度恐怕也是非常高的!

    2.遙控制導,按傳輸方式:指令制導和波束制導

    遙控制導技術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導彈制導技術了,現在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其中指令制導又分為無線電、有線指令。目前這種技術廣泛用於小型導彈上,典型的就是反坦克導彈,比如大名鼎鼎的陶反坦克導彈、中國紅箭10反坦克導彈了,他們發射後尾巴上就不斷的放出傳輸訊號的光纖線,他的攻擊方式是再雷達發現目標後接受指令並對目標進行攻擊,甚至在無法鎖定前方目標情況下,可以先發射導彈讓導彈的電視引導頭、紅外引導頭髮現目標後,再有超控員選擇攻擊!無線電指令的缺點就是容易受到干擾,這時候導彈就成了瞎子了!

    波束制導是由地面、機載或艦載的制導站向目標發射一束定向輻射的圓錐形波束,並最總目標,導彈則依靠不斷接受這個波束訊號,並沿著波束軸線飛行目標,波束制導主要有鐳射波束和雷達波束!

    3.尋的制導: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制導方式,主要有雷達制導、紅外製導、毫米波制導、電視制導、鐳射制導等等,我先這個應該都很熟悉了。目前主流的空空導彈、反艦導彈、打移動目標的對地導彈都是採用這些制導方式。

    另外這種制導還分為主動尋的制導、半主動尋的制導、被動尋的制導 ,主動制導便是導彈自己發現鎖定目標實施攻擊,半主動就是依靠其他裝置發現目標並給導彈輸入目標訊號引導導彈攻擊,被動制導則是利用目標散射的訊號源進行捕捉並追蹤,最典型的就是紅外製導技術了!

    4、複合制導技術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導彈很多都採用複合制導方式,目的是抗干擾能力更強,比如對地攻擊就同時採用GPS定位、影象匹配技術,GPS如果定位出現偏差,那麼影象匹配可以進行糾偏,還有些則是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制導方式,比如反艦導彈巡航段就是依靠慣性制導+GPS糾偏,等飛到目標距離40公里左右時進行爬升開啟雷達搜尋目標實施攻擊!

  • 6 # 延維2

    捷聯慣導,紅外凝視,紅外陣列,紅外紫外雙模,電視制導,主/被動雷達制導,地形匹配,星光制導,鐳射導引,鐳射駕束,GPS制導……

  • 7 # 一號手

    導彈制導方式可分為三大類:雷達制導、光電制導、複合制導;

    第一類雷達制導,是指利用目標反射的雷達訊號制導導彈。比如,美國的愛國者地空導彈就是雷達制導。再比如中國產紅旗系列地空導彈等。

    第二類光電制導又分為紅外製導、電視制導、鐳射制導。

    紅外製導是利用紅外探測器捕獲和跟蹤目標自身輻射的能量來實現尋地制導的技術。比如美國響尾蛇空空導彈。再比如,中國產紅櫻六行動式導彈。

    電視制導是利用電視來控制和引導導彈飛向目標的技術。比如,美國的小牛空地導彈;AMG—142Raptor中程空地導彈。

    鐳射制導是利用鐳射獲得制導資訊或傳輸制導指令使導彈按一定的規律飛向目標的制導方式。多半用於航空炸彈和反坦克導彈技術。比如,雲箭1000—1制導炸彈等。

    第三類為複合制導,同時使用多種制導方式,目的是抗干擾能力強。比如,對地攻擊時就同時採用了GPS定位、圖相匹配技術,如果GPS定位出現偏差,圖相匹配則可以及時及時糾正。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就是典型的複合制導方式;中國產長劍—20巡航導彈等。

  • 8 # 飛天鼠215574671

    指令制導,分手動指令和自動指令,代表有紅箭73和紅箭8

    紅外製導,AIM9開創,各國初代格鬥彈都是這種

    熱成像制導,大部分先進近程空對空導彈的部分單兵反坦克導彈的制導方法

    電視制導,一開始是根據引導攝像機手動控制,後來發展成自動追蹤影象,美製小牛(幼畜)和中國的紅箭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瘦下來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