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易201601

    不是的,

    1690年清將領巴海曾帶兵巡視外興安嶺和勒拿河以南地區, 併到雅庫次克即俄東西伯利亞統治中心見戈羅文(《尼布楚條約》俄代表),面告其勒拿河與烏第河地區為大清國土,勿騷擾滋事。《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二三十年裡,俄國人在此地區小心翼翼,17世紀末18世紀初,比利時人托馬斯繪製的韃靼地圖表明勒拿河與今外興安嶺南支間東至大海的地區列為未定地區。

  • 2 # 一樹梨花壓海棠之

    謝謝邀請,是真的。後來談判過程中清廷主動放棄了一些權益,清廷當時認為東西伯利亞地區氣候嚴寒,人員稀少,對東北地區不會有大的影響,但也保住了庫頁島和尼布楚河等廣大地區。後來沙俄不斷侵略和蠶食中國領土,吞併整個西伯利亞,這是後話。打的一拳開,才能免得百拳來。

  • 3 # 牛在看你

    這個是索額圖預先的計劃,以以勒拿河和貝加爾湖為界,不過沙俄代表不同意,最後是以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反正這次談判時,康熙正在全力搞定南方,北邊不怎麼上心。

  • 4 # 史海老漁翁

    這是毫無歷史依據的編造,廢話不說,請大家自己仔細看看史書記載,看看康熙皇帝的聖諭是怎麼交代索額圖的,索額圖再怎麼獅子大張口,能比康熙交代的遠到哪裡去?

  • 5 # 地圖帝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1709.82萬平方公里,橫跨歐洲和亞洲。不過作為歐洲國家的俄羅斯,歐洲部分面積只有約400萬平方公里,亞洲部分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西伯利亞有三條由南向北最終匯入北冰洋的大河,西邊的是鄂畢河,中間的是葉尼塞河,東邊的是勒拿河。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最著名的河流是伏爾加河,但伏爾加河的長度(3692公里)在俄羅斯河流中的長度並不能排在第一位,勒拿河的長度要長於伏爾加河。 勒拿河發源於哪裡呢?咱們對貝加爾湖應該再熟悉不過了,古稱北海,就是蘇武牧羊的地方。呈彎月狀的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南部,蒙古正北方向。貝加爾湖西岸有沿湖山脈,勒拿河就發源于山的西麓,距離貝加爾湖只有10公里左右。勒拿河的源頭劃了一個弧形,然後呈西南——東北方向流淌,上游在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州境內。出了伊爾庫茨克州之後,勒拿河進入俄羅斯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境內,之後再也沒有進入第三個俄羅斯的省級行政區。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值得一說,因為這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面積約310萬平方公里,比印度還大。勒拿河進入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後,又劃了一個巨大的弧形,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的首府是以“寒冷”聞名的雅庫茨克,就位於勒拿河大轉彎處的西岸。離開雅庫茨克後,勒拿河在上揚斯克山脈以東的平原上肆意流淌,這裡人口非常稀少。 勒拿河全長約4400公里,長度排名世界第九,而第十位就是黑龍江(河流,俄羅斯稱阿穆爾河),流域面積約249萬平方公里。勒拿河分為三個部分:源頭至維季姆河入口處為上游,維季姆河口至阿爾丹河匯流處稱為中游,以下至入海口處為下游。勒拿河的入海口面積非常巨大,形成一個面積約3.2萬平方公里的鳥足狀三角洲。 勒拿河距離我國並不算遙遠,清朝稱這條大河為列拿河。勒拿河與我國有關係嗎?現在是沒有什麼關係了,但在清朝時,勒拿河卻成了清朝與沙俄之間關於劃界的重要談判內容。 清朝起家於白山黑水之間,也就是我國的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外東北)。當清朝崛起時,沙俄就不斷向西伯利亞擴張。早在後金皇太極天聰六年(明崇禎五年,1632年),沙俄就已擴張至勒拿河,修建了雅庫茨克。沙俄把雅庫茨克當成繼續向東擴張的戰略基地,這引起了清朝的強烈警惕,雙方衝突不斷。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被沙俄侵擾忍無可忍的康熙帝下令清軍反擊俄軍,這就是著名的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之戰對於清朝來說佔了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沙俄此時已摸清了清朝的實力,再單純以武力擴張是無法達到目的了,只好與清朝談判劃界,時間是1689年。圖-勒拿河三角洲 清朝派出的談判代表是赫舍裡-索額圖,索額圖的侄女孝誠仁皇后是太子胤礽的生母,是康熙朝前期名相。索額圖在談判桌與沙俄代表戈洛文針鋒相對,談判非常激烈。沙俄在雅克薩失敗的情況下依然獅子大開口,要求以黑龍江(河流)為界,以南屬清朝,以北屬俄羅斯。如果按這個標準,清朝將失去由清朝實際控制的黑龍江(河流)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地盤,清朝當然不會接受。索喀圖代表清朝說清俄的邊界應該以列拿河(勒拿河)為界,河以東屬清朝,河以西屬沙俄。如上所述,沙俄已佔據勒拿河以東大片地區,讓他們吐出吃進嘴裡的肥肉,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清朝剛打贏雅克薩之戰,士氣正盛,清朝有足夠的底氣在談判桌上與沙俄抗衡,不接受就繼續打。形勢本來對清朝有利,但清朝的死敵準噶爾開始給清朝添亂,清朝只好分出一部分精力對付準噶爾,同時又擔心沙俄會幫助準噶爾。在這種背景下,康熙帝給索喀圖下令:可以對沙俄做出一定讓步,初議時可以以尼布楚為界。如果沙俄要求過多,則退一步以額爾古納河為界。 沙俄代表戈洛文還想繼續敲詐清朝,包括使用非和平手段。即使清朝面臨準噶爾的壓力,索額圖的態度依然非常強硬,也做好了與沙俄作戰的準備。在各種壓力下,沙俄最終撐不住了,與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咱們看地圖都知道,沙俄與清朝中前期的邊界以一個“尼布楚條約待議地區”,在烏第河以南,呈東、西狹長狀。關於這個“尼布楚條約待議地區”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滿文字的待議區並不是在烏第河以南,而是包括外興安嶺以北到勒拿河的廣大地區。有學者認為滿文字的待議區才是最接近《尼布楚條約》真相的,因為在沙俄與清朝簽約第二年,也就是1690年,清朝軍隊還在勒拿河以南地區巡視。 經過清末的動盪,黑龍江(河流)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約100萬平方公里的地盤被沙俄搶走,這使得我國距離勒拿河非常的遙遠。

  • 6 # 鹹魚閒聊

    眾所周知,課本上一直都在強調《中俄尼布楚條約》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對外平等條約,然而這個定論是否準確其實還是有待商榷的,畢竟如果真的瞭解《尼布楚條約》的整個簽訂背景及過程的話,就一定會對這個定論有所懷疑。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條約的最終版本里對清朝與沙俄的邊界劃分是這樣的:

    黑龍江之綽爾納河,即韃靼語所稱烏倫穆河附近之格爾必齊河為兩國之界。格爾必齊河發源處為外興安嶺,此嶺直達於海,亦為兩國之界:凡嶺南一帶土地及流入黑龍江大小諸川,應歸中國管轄;其嶺北一帶土地及川流,應歸俄國管轄。惟界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諸川流及土地應如何分劃,今尚未決,此事須待兩國使臣各歸本國,詳細查明之後,或遣專使,或用文牘,始能定之。又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亦為兩國之界:河以南諸地盡屬中國,河以北諸地盡屬俄國

    以上只是條約裡關於國界劃分的規定,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部分,《尼布楚條約》有拉丁文,俄文和滿文三個版本,上面這個只是漢譯的拉丁文版本,至於其他版本,除了個別山川河流的名稱有所不同外毫無差異。

    這裡解釋一下,格爾必齊河也就是額爾必齊河,是今天位於俄羅斯境內的石勒喀河左岸支流,石勒喀河向北匯入黑龍江,是黑龍江的北源,而額爾古納河則是黑龍江的正源,也是如今中俄在內蒙古的邊境。所以《尼布楚條約》的規定就很明顯的確定了額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部邊界,但烏第河地區是兩國爭議地區,關於烏第河地區的爭議,當年的清朝是吃了大虧的,原因就是沙俄利用了清朝對兩國之間的邊境劃分及國際法相關規定的尚不瞭解,因為不在本文談論範圍之內,所以表過不提。

    但不管怎樣,兩國的邊境劃分還是以正式檔案的方式確定了下來,這也保證了兩國日後一百多年邊境的相對穩定,從這方面講,《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還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但為何很多人對該條約是否是一個平等條約的簽訂有所懷疑呢?我們繼續來看。

    前面說過,沙俄是一個對土地充滿慾望的國家,所以從它還是一個莫斯科公國的時候,就已經開啟了對土地的瘋狂掠奪,到了十六世紀初,沙俄的領土已經擴張到了今天的勒拿河流域,勒拿河在哪兒,就在今天的貝加爾湖的西岸,勒拿河發源於此,之後流向東北,在今天俄羅斯薩哈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轉向,然後向北流入北冰洋,勒拿河的具體流域圖如下

    第一個原因是當初清朝與沙俄代表談判的時候,清朝提出的最初兩國邊界就是貝加爾湖,勒拿河,各位試想一下,如果兩國以此為界的話,那清朝的領土就遠不止1300萬平方公里,因為整個西伯利亞東部地區都將是清朝的領土,但沙俄肯定不會同意,為何呢,這就要提到第二原因了。第二個原因是當初沙俄修建雅庫茨克的目的本就是為了在這裡建立一個繼續向東擴張,包括對當時我國外興安嶺地區以及東北地區侵佔的後方基地,雖然沙俄暫時戰敗,但為長遠計,他們絕對不能接受勒拿河成為兩國邊界,雅庫茨克城成為兩國的邊境城市。

    所以,清朝談判代表索額圖第一次提出的兩國邊境劃分被沙俄果斷拒絕了。

    之後兩國談判代表繼續就邊界問題針鋒相對,互相試探對方的底線,那麼清朝的底線又或者說康熙的底線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是很清楚的,因為在索額圖動身北上的時候,康熙就已經告知了索額圖他的底線,那就是

    今以尼布潮(楚)為界,則鄂(俄)羅斯遣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河)為界

    這就很清楚了,康熙的意思就是我們可以以尼布楚為界,如果沙俄還是不同意,我們就只能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如果沙俄還是不同意,那就沒必要談了。

    如今,小編不清楚索額圖當初面對的談判形勢如何,但可以確定的是,索額圖最終還是讓步了,原本不屬於沙俄的尼不楚地區成了沙俄領土,尼不楚位於石勒喀河與其支流的交匯處,前面提到過,石勒喀河是位於今天俄羅斯境內的黑龍江支流,隨著《尼不楚條約》的簽訂,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尼不楚地區就正式成了沙俄的領土,而這片領土原本應該屬於清朝的。

    至於索額圖讓步的原因,有傳言說是當時協助索額圖翻譯的兩名傳教士張誠和徐日升向沙俄出賣了康熙的底線,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索額圖的談判從一開始就已經處於下風且註定會讓步,至於這種傳言究竟是不是真的,其實已經無關緊要了,為何呢?因為《尼不楚條約》簽訂一百六七十年後,沙俄撕毀了《尼布楚條約》,再次出兵東北及外興安嶺地區,最終透過《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迫使清廷割讓了外興安嶺及庫頁島所有領土,這時候,即便是平等的《尼布楚條約》又有什麼意義呢?

  • 7 # 星光臥心藏膽

    明顯是後人胡編的,連這點常識都沒有。這些胡編者總是認為尼布楚條約割讓了貝加爾湖,所以應該提出以勒拿河為界,這根本就是不靠譜的事。首先,尼布楚條約簽訂於1689年,這個時候喀爾喀蒙古(外蒙古)還不屬於大清,那麼外蒙古北面的貝加爾湖何來是大清的?外蒙古於1691年透過“多倫會盟”加盟大清的,這時候尼布楚條約已經於2年前簽訂完了,況且那個時候貝加爾湖屬於布里亞特,布里亞特跟喀爾喀蒙古(外蒙古)不是一回事。中國人幾乎都不知道什麼是喀爾喀、什麼是布里亞特,什麼是韃靼、什麼是瓦剌,所以只要提到蒙古,都將這些混為一談,因為喀爾喀蒙古(外蒙古)曾經屬於大清,那麼就認為沙俄擁有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就是侵略大清土地。沙俄於1631就開始經營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地區,這還是明朝崇禎年代,五十八年以後簽訂尼布楚條約,大清拿什麼去談勒拿河?尼布楚條約簽訂兩年後,喀爾喀蒙古(外蒙古)才加盟大清,所以,尼布楚條約是公平的條約,大清沒有吃任何虧,希望不懂歷史的人就不要篡改歷史了。

  • 8 # 靜夜史

    當然真的不是真的。

    作為教科書記載的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長期以來一直是平等條約的典範,散發著互利共贏的光芒,儘管我國是實際上的受益者。

    但隨著時光的斗轉星移,某些別有用心的磚家叫獸開始站在俄國角度大做文章甚至大放厥詞,將《尼布楚條約》形容為堪比《南京條約》更早的不平等條約,並煞有介事地畫出了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失去的土地,說300萬、500萬甚至1000萬甚至1200萬平方公里的都有,反正睜眼說瞎話不用負法律責任,什麼能讓人亢奮說什麼。

    而反過來再看看明朝的“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與之一比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見了明朝都不好打招呼。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雖然明朝名將藍玉在1392年降服了哈納出後在法理上繼承了元朝的遼陽行省,後明成祖朱棣於1411年設定了奴兒干都司,但這樣的羈糜統治機構並沒有實際主權,所謂的衛所也都是當地少數民族充任,是否臣服全看明朝國力。而即便如此,奴兒干都司也只存在了25年。剩下的時期,明朝統治力基本維持在東北南部地區,包括黑龍江流域甚至西伯利亞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真正意義上的化外之地。

    直到1643年沙俄侵入黑龍江燒殺搶掠,1685年康熙皇帝著手反擊沙俄,中原王朝才真正將統治力延伸到這裡。

    雖然兩次雅克薩之戰都大獲全勝,但康熙掣肘於當時西北地區準噶爾汗國的巨大威脅,於是決定在東北邊界問題上見好就收。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清軍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前後圍城超過九9個月,俄軍最終只剩下66人,最終迫使沙俄政府與清朝進行邊界談判。

    在勝利無望的情況下,沙俄終於扭扭捏捏地派出以戈洛文為代表的使團前往尼布楚進行邊界談判。

    關於邊界談判,雖然清朝代表團外交經驗遠不及沙俄,但仍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據理力爭並堅決維護主權。欽差大臣索額圖除了對俄方代表戈洛文要求以黑龍江為界南北劃分清俄邊界的做法予以駁斥,還提出以貝加爾湖至勒拿河一線東西劃分清俄邊界,要求沙俄 退到勒拿河以西地區,這是清朝要求以勒拿河為界的歷史出處。

    但這個出處並不是領導康熙皇帝的指示,而是索額圖的“以彼之道還彼之身”,既然沙俄能夠獅子大開口,在打敗仗的情況下都這麼理直氣壯地將邊界劃入清朝境內,那麼作為勝利者的清朝有什麼理由不以牙還牙,將邊界也劃到俄羅斯境內呢?況且當時的西伯利亞自古以來也不是沙俄的土地,出高價是為對方殺價留下足夠空間,清朝和沙俄代表團都採用了同樣的做法。

    所以所謂的“以勒拿河為界”的說法,不是清朝的國家意志,而是談判大臣索額圖對沙俄方面的“回敬”,畢竟當時的清朝作為漁獵民族出身的農耕帝國,雖然重視東北權益,但對東北廣大地區的地籍資料也是一片空白,所以在談判中只能使用俄國提供的做過手腳的地圖,陷入了巨大的被動。

    而且因為清朝缺乏專業的外交翻譯人才,所以只能指派葡萄牙裔傳教士徐日升和法裔傳教士張誠充當清朝代表團的翻譯,而他們也吃裡扒外地向戈洛文洩露了清朝大量的談判底線,這讓清朝損失了大量權益。

    所以,技術上的短板已經註定了清朝不可能將勒拿河作為談判底線。說難聽點,當時的索額圖根本就不知道勒拿河中下游的走向等一系列水文資料。雖然當時的沙俄也不甚清楚,但一系列猛烈的開拓必然比清朝更加熟悉西伯利亞,將邊界劃在這裡既會給沙俄可趁之機,也會牽制清朝兵力,不符合清朝的根本利益。

    所以清朝在尼布楚談判中的真正底線是:

    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為清朝之地,不能拱手送給俄國人。

    而因為此時的沙俄勾結噶爾丹不斷入侵喀爾喀蒙古,給清朝西北造成了巨大麻煩,於是急於確定東北邊界的康熙不得不選擇再度讓步,從貝加爾湖退到尼布楚再退到額爾古納河,最終在1689年9月7日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清朝對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在內廣大領土的主權。

    很多人將《尼布楚條約》視為清朝的所謂失敗,根源在於他們將西伯利亞預設為清朝的土地,但實際上這是典型的強詞奪理。雖然清朝作為漁獵民族出身相比於長城以南的農耕文明有更靠北的生存範圍,但外興安嶺以北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漁獵和遊牧民族也不曾染指的化外之地,將其視為故土無疑是非常荒謬的。

    在清朝,一個令所有人膽寒的刑罰即發配寧古塔,而這個位於今天黑龍江省牡丹江寧安市的地區,距離外興安嶺直線距離依舊超過800公里。讓古人去征服西伯利亞,為何不扛著鍵盤包打天下?

    所以,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的勝利是顯而易見的,既保全了龍興之地,又換取了沙俄在蒙古問題上的短暫中立,對於清朝征服蒙古的百年大計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9 # 世界人文通史

    《尼布楚條約》簽訂於1689年,是清王朝與沙皇俄國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因此又叫做《尼布楚議界條約》。在此條約中,清朝和俄國正式劃分了兩國的東部邊界,俄國承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內、外東北地區都屬於清朝。

    不過,清政府最初提出的分界想法其實是沿著勒拿河(今俄羅斯聯邦西伯利亞地區勒拿河)分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中俄雅克薩之戰後,形勢對於清朝有利,於是清朝與俄國就東段邊界等問題進行了交涉,從而催生了《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公元1689年9月7日,清朝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與沙俄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涅爾琴斯克城)簽訂了有名的《尼布楚條約》。

    不過,清朝最初提出的分界線是勒拿河,而非是《尼布楚條約》中規定的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一帶。這份條約的內容是以滿文、俄文和拉丁文三種形式簽訂的,分別儲存在清朝和沙俄手中。

    根據俄羅斯的歷史記載,清朝代表索額圖和佟國綱根據康熙皇帝的旨意,一開始提出了以勒拿河分界的想法,但遭到了俄國陸軍大將戈洛文伯爵的嚴詞拒絕。因為勒拿河是西伯利亞三大河流之一。如果按照清朝提出的分界主張,那麼整個貝加爾湖以東和西伯利亞東部地區都應該劃入清朝。

    這樣一來,沙俄帝國在貝加爾湖周邊和黑龍江流域幾十年的經營都將白乾了。所以清朝和俄國代表僵持不下,幾經磋商,各不相讓。最後是清朝突然主動讓步,而俄國也見好就收。最後,雙方把邊界線定在了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一帶,這就是《尼布楚條約》裡最終劃定結果。

    根據此條約,清朝與俄國的東部以“黑龍江的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為邊界。南面屬於清朝,而西伯利亞以及遠東地區屬於俄國;兩國的西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北面屬俄國,南面屬清朝。

    這樣一來,清朝希望沿著勒拿河分界的想法就破產了。因為《尼布楚條約》中所劃定的邊界線距離清朝最初期望的“沿著勒拿河分界”可謂相去甚遠。清朝最終沒能得到遼闊的遠東地區(廣袤的無人區),而俄國則透過條約的形式正式確立了對遠東的主權。

    清朝之所以會主動做出讓步,其實是有原因的。當時,清王朝剛剛平定三藩之亂,而西北一直受到準噶爾汗國的入侵。就在《尼布楚條約》簽訂的同時,準噶爾汗國已經入侵到內蒙,逼近京師。

    康熙皇帝為了騰出手來對付準噶爾汗國,不得不對沙俄做出巨大的讓步,勒令索額圖等人見好就收,不要與沙俄過多糾纏。就在《尼布楚條約》簽訂的第二年,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烏蘭布通之戰爆發,康熙皇帝的親舅舅、《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人之一的佟國綱就在此戰中喪生,由此可見當時清朝處於內外交迫的境地。

    沙俄方面則因為得到了遠東地區,一時之間高興得手舞足蹈,主動緩和與清朝的關係。在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烏蘭布通之戰(1690年)中,沙俄不僅沒有出兵援助準噶爾汗國,而且與康熙皇帝達成了協議,沒有兌現事先答應出售給準噶爾的3000支滑膛槍,作為對《尼布楚條約》的後續迴應。

  • 10 # 科技和生活

    亞洲有很多知名的大河,比如我國的長江、黃河,還有瀾滄江-湄公河、伊洛瓦底江、雅魯藏布江,恆河、印度河等,說到亞洲河流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忘掉北亞地區還有三條重要河流,就是鄂畢河、葉尼塞河與勒拿河。

    鄂畢河、葉尼塞河與勒拿河如今是主要位於俄羅斯境內的大型河流,三條河流都水量巨大,其中葉尼塞河的年徑流量達6200億立方米,在亞洲僅次於長江,比湄公河與恆河的水量都大,相當於黃河的10倍多,而勒拿河的年徑流量達到了5400億立方米,也比湄公河更大,鄂畢河的年徑流量為3800億立方米,比6條黃河的水流量還多。

    以現在的視角審視,這些河流都是各方面價值極為巨大的水資源,如果這些水資源屬於我國的話,必將能得到極好的利用,甚至被用來排程緩解我國西北和北方地區的缺水狀況,但是因為如今它們屬於俄羅斯,我們也只能望和興嘆,然而其實在數百年前有一段時期,我們是可以擁有這些河流的,只是那個時候朝廷上下的領土意識不強,這些河流被歸入了俄國。

    清朝開始興起的時候,也正是俄國開始向東擴張的時候,在康熙帝時期,不斷擴張的俄國開始與清朝發生土地上的摩擦,最終爆發了雅克薩之戰。

    這場戰爭以清朝的勝利告終,同時也讓俄國人明白,清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要想與清朝在軍事上論長短,是沒有什麼好果子吃的,弄不好還會慘敗而歸,甚至被打回到歐洲去,所以之後的俄國對清朝的政策就發生了改變,開始以談判和簽訂條約為主,於是在雅克薩之戰後,俄國開始改變了攫取土地的方法,就是在遠東地區與清朝談判,在談判的時候得寸進尺,並且很會利用時機,最終透過這種方式奪取了清王朝大片的土地。

    雅克薩之戰後俄國與清朝雙方第1次進行了國土化解談判,當時的康熙帝玄燁曾經提出以葉尼塞河為界,清朝時我國稱葉尼塞河為謙河,如果能以這條河流為界的話,那麼葉尼塞河以東的北亞地區將屬於清朝,只可惜不知道為什麼清朝沒有堅持這個劃界方案。

    俄國人有著強烈的土地意識,相比之下,正常是國人的土地意識就太淡薄了,也許是認為北方寒冷之地都是蠻荒之地,所以清朝並不重視西伯利亞地區的土地,當時清朝與俄國談判的特使是索額圖,談判時的態度或是要照顧對方的既得利益,因為當時俄國人的馬蹄已經踏到了東西伯利亞地區,清朝朝廷並沒有想著把他們打回去,所以索額圖又提出以勒拿河為界,這個方案要比康熙提出的以葉尼塞河為界的方案又丟失了約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或許又是看到俄方不同意這個方案,又本著照顧了俄方的既得利益態度,後來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就劃定了以外興安嶺為界,一下子使得北亞地區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俄國人的地盤。

    至此,北亞三大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基本全部為俄國所有,但俄國又得寸進尺,又透過其他談判手段和條約獲取了黑龍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區,使得黑龍江也不再是我國獨有的河流,而是流域面積大部分位於俄境內,其稱之為阿穆爾河。

    黑龍江也是一條相當巨大的河流,河流長度幾乎等同於黃河,但流域面積要比長江還大,約185.6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相當於6條黃河,約3400立方米,該河流域域也是我國水資源量十分豐沛的地區。

  • 11 # 兵團戰士1949

    這個問題很簡單,真的!而且是比真金還要真的真實歷史!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清政府與沙俄在尼布楚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兩國就此確定了東部邊界,即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兩國的東段邊界”。這是條約的最後文字,但參與談判的另一方沙俄,卻實實在在的記錄下清朝談判大臣索額圖曾提出“以勒拿河,貝加爾湖一線為兩國的邊界”的談判要求,而這當然並不符合滿清自己的國家利益,只是被當做一種談判策略提出,不料這個提議卻意外的讓沙俄驚怒交集,甚至惱羞成怒,清朝談判大臣於是看到了一出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好戲,只是可惜他們沒能堅持下去,這即是經驗不足又是滿清志不在此,因為從始至終清朝的底線都是黑龍江流域,所以對沙俄不斷解釋並堅稱自己早在公元1632年,即明朝崇禎五年,就在勒拿河畔建立了一座名叫雅庫茨克的城堡這個明顯謬誤的情況採取預設態度不置可否,其實這個可以參考他們在尼布楚所建的那個東西。

    很明顯,俄國人已將雅庫茨克城當成了接下來佔領遠東地區的橋頭堡,然而這個時間絕不會早於滿清入關之前,因為當時明朝還活著!不要以為明朝會像滿清這麼毫無國際影響力,事實上當時生活在伏爾加河畔的土爾扈特人就一直以明朝的子民自居,廣大蒙古各部無不以明朝的羈縻封贈為榮,這是鐵一樣的事實,不容置疑,絕不存在沙俄大舉東進卻不在乎做為大明勢力的蒙古是否反對的情況,只有當“大明勢力”徹底消失和準格爾汗國崛起兩件事同時發生,才能鼓勵沙俄小心東進,而且最多隻能小心翼翼的派出先遣人員又叫武裝流氓,這也是清朝每次在尼布楚和沙俄衝突都能以多欺少的原因。

    和今天很多中國人一樣,俄國人也覺得這個條約對他們不公平,他們認為俄國是把明朝羈縻下的土地甚至清朝都承認的化外之地納入他們的版圖,清朝憑什麼來阻止?即便有些俄國人比較開明,認為俄國即便是侵略,也是侵略做為大明勢力的當地人,關清朝什麼事?總之,他們覺得清朝要像他們後來用白人取代當地人一樣殖民才算清朝的,否則就不算。這當然是非常霸道的枉顧事實!古代中國人不可能像歐洲人一樣野蠻殖民,但這不代表這些地區不屬於中國,更不代表沒有進行實效統治。

    清朝也就是在那時第一次真正認識到明朝的國際影響力,並試圖以明朝中國的征服者,即他們一直宣稱的中國的主人為法理基礎,展開國際談判,然而眼光淺(沒有大局觀),人才少(只能用葡法兩國傳教士做翻譯),過於崇尚實力外交(完全不懂傳統中華文明是怎樣看待國際關係的),才簽定了這個條約,但這也導致透過該條約的簽訂,清朝正式從國際法上完全失去了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地區,也正是透過這次條約,清朝完成了中華帝國從東方文明秩序的制定者到西方文明秩序追隨者的華麗轉身!清俄雙方基於實力原則在第一次土地爭奪的較量中沙俄勝出,並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直到在東北一頭撞上同樣野心勃勃的日本人!以上,謝邀

  • 12 # 楚M辭

    公元1689年(大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7日,大清帝國特命全權大臣索額圖與俄羅斯帝國特命全權大臣戈洛文在尼布楚簽訂了中國與鄰國的第一個邊界劃定條約《尼布楚條約》。

    當條約簽訂的訊息傳回萬里之外的聖彼得堡的時候,一場宮廷政變剛剛結束。年僅17歲的彼得在“少年軍”的支援下,一舉粉碎了其姐姐索菲亞攝政長公主的勢力集團,奪回了本屬於沙皇的權力。而在遠東的戈洛文伯爵正是彼得的親信。

    可以說,俄國宮廷是以複雜的心態面對《尼布楚條約》的。一方面,俄國的領土野心獲得了一定的滿足,但是所獲之地雖大卻並不富饒,以至於3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另一方面,能夠迅速擺脫“東方的麻煩”,對於剛剛經歷一場政變,隨時將面臨瑞典和奧斯曼帝國挑戰的俄國,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同樣,當條約簽訂的訊息傳回萬里之外的北京城的時候,年富力強的康熙皇帝剛剛經歷了“平三藩”、“收臺灣”兩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又在東北雅克薩與俄國纏鬥多年,而此時他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西北,來自於一個幻想著重溫鐵木真舊夢的蒙古汗王——噶爾丹!

    沒錯,噶爾丹才是大清王朝的肘腋之患!南方“反清復明”運動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是大局之下暗潮湧動;如果此時東北方面陷入與俄國的僵局,噶爾丹已經吞併了漠北蒙古諸部,據說還在於俄國眉來眼去……一旦北方戰局糜爛,南方的星星之火勢必形成燎原之勢。因此,儘快與俄國媾和,應當是符合大清帝國的核心利益的。

    至於網傳的《尼布楚條約》第一方案(勒拿河方案)和第二方案(外興安嶺北支方案)實際上在上述廣闊地區,清朝政府僅僅是停留在不定期收到過原住民“貢賦”的階段,遠遠沒有國際法意義上的邊界概念。而且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尼布楚條約》僅僅解決的是東北方向的邊界問題,而沒有解決正北方向的邊界問題,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當時的蒙古各部歸屬未定。

    當時,蒙古各部面對噶爾丹的威脅極度恐慌,以至於出現了“北附”和“南屬”兩個方案。所謂“北附”即是舉族投靠俄國,將蒙古諸部的土地、戶籍、人口納入俄國版圖;所謂“南屬”方案,就是向大清求援,上述土地、戶籍、人口納入中華之地。最終,清廷爭取到了蒙古藏傳佛教首席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支援,以“俄國風俗、宗教皆與蒙古不同”為由,否決了“北附”方案,毅然將蒙古的土地歸併中華版圖。

    康熙為了盡全力鬥噶爾丹,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啊!康熙冊封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正是在《尼布楚條約》簽訂二年之後,在獲得外蒙古諸部支援的基礎上,一場持續近百年的清準戰爭打響了!

    可以說,《尼布楚條約》簽訂之時,清、俄雙方都有不得不籤的壓力,也都對這份條約不太滿意。但是,國際交往中“妥協”是一門藝術,也正是雙方都有“妥協”,所以才是一份相對平等的條約。城下之盟類的不平等條約,只是一方妥協的結果。

  • 13 # 卑微的活著

    兩國在雅克薩地區發生軍事衝突後於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雙方來到了談判桌上。1636年俄華人到達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經略貝加爾湖地區幾十年了,1652年(順治九年)俄華人東入黑龍江,可以說俄華人已經在黑龍江已經非常熟悉了,於是俄羅斯提出“中俄邊界應該在阿穆爾河以南”。面對這種情況,清朝政府針鋒相對的提出中俄邊界應該在勒拿河,俄華人要退到勒拿河和色楞格河西邊去,俄華人一愣。勒拿河在哪兒呢?

    勒拿河是發源於貝加爾湖西岸的一條大河,向東北一直到北冰洋。清朝提出以此為界的主張,那整個貝加爾湖以東和東部西伯利亞地區都應該屬於中國。不過沙俄於1636年(明崇禎九年)就到達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這個地區成為了俄華人的殖民地。如果俄羅斯接受以勒拿河為邊界,那麼他們在貝加爾湖周邊和黑龍江流域幾十年的殖民生涯都白費了。

    清朝提出以勒拿河為界線只是談判策略,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當年5月25日攻入雅克薩,1688年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並乘勝進兵至內蒙古,而且沙俄一直在暗中支援準噶爾,可以說清朝一直在打仗,現在還可能面臨多線作戰、腹背受敵,又不能任憑沙俄獅子大開口,所以和沙俄針鋒相對,雙方只能討價還價。

    最終兩國在雅克薩地區發生軍事衝突後於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全權代表陸軍大將費奧多爾·戈洛溫伯爵和清政府全權代表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國舅佟國綱在尼布楚(現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定邊界條約。

    條約內容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則捕拿問罪。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繫遣還。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兩華人持有往來文票(護照)者,允許其邊境貿易;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 14 # 黑烈

    清朝與俄國簽訂的邊界條約。雅克薩戰役後,清政府一方面在軍事上堅決抵抗,一面寫信給沙俄政府,建議談判。那時沙俄政府忙於在西方跟德意志、瑞典爭奪波羅的海控制權,在西亞跟土耳其爭奪黑海出海口;此外,沙皇彼得大帝正當年幼,其姐索菲亞當權,內部不穩,因此無力大規模地東侵,只好接受清政府的建議。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雙方進行談判。清朝代表是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沙俄代表戈羅文·費要多羅。在中國政府作了讓步的情況下,經平等協商,中俄雙方正式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於中國;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留待以後再議;凡一、二人越界捕獵或盜竊,立即械繫,送回本國處罰,凡數十人結夥,持械越界、殺人掠奪者,捕拿送回本國,處以死刑;兩華人民持有護照者,可以過界往來互市;訂約以前的逃人不必遣返,訂約以後,兩國不收逃犯。俄華人在雅克薩所建城障,應立即拆除,在此居住的俄華人,應全部遷回本土。《尼布楚條約》的內容,曾用滿文、漢文、蒙文、俄文和拉丁文五種文字刻成了界碑。這個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的東西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薩的軍隊撤回,清朝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土地讓給俄國。尼布楚條約是中俄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籤訂的一個平等條約。

    另一種觀點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外興安嶺附近地區自古就是中華民族東北少數民族的聚居地,自唐朝以來,遼朝、金朝、元朝、明朝都對該地區實施了有效統治,明朝還在該地區設立努爾幹都司進行管轄。而俄羅斯最初只是一個莫斯科公國,其主要領土在歐洲,外興安嶺附近離俄羅斯本土相距一萬公里還遠,清初的時候,俄羅斯一些匪徒才流竄到外興安嶺附近殖民。而此時清朝正是處於某些專家所謂的“康乾盛世”時期,俄羅斯此時彼得大帝才剛剛實行改革,一個處於盛世的國家,在家門口打一個遠道而來的侵略者,卻要死傷數千士兵才攻下只有幾百沙俄匪徒佔據的雅克薩城。以當時清朝的國力,本應能夠將沙俄侵略者逐出國門,但是最終卻割讓領土(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土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清軍武器落後,清朝軍隊崇尚騎射,廢棄了明朝的火炮,因此對抗沙俄侵略者的火炮時死傷慘重。二是清朝剛平定中國不久,其殖民統治尚不穩固,故不願與沙俄消耗。所以就簽訂了該割讓領土的不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的文字以滿文和拉丁文簽署,唯獨沒有漢文,顯示了兩個殖民者互相勾結。

  • 15 # 跪射俑

    該條約規定:以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河,即韃靼語所稱烏倫穆河,近之格爾必齊河為兩國之界。格爾必齊河發源處為石大興安嶺此嶺直達於海,亦為兩國之界:凡嶺南一帶土地及流入黑龍江小諸川,應歸中國管轄;其嶺北一帶土地及川流,應歸俄國個轄:惟界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諸川流及土地應如何分劃,今未決,此事須待兩國使臣各歸本國,詳細查明之後,或遣專使 或用文牘,始能定之:又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亦為兩國之 界:河以南諸地,盡屬中國;河以北諸地,盡屬俄國。凡在額爾 古納河南岸之墨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覺得男生是帥重要還是有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