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雨樂
-
2 # 小洋崽搞笑檔
我的思緒隨樂曲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臺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
-
3 # 大米閒娛
很早就聽說過樑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純潔的愛情故事,心裡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選用梁祝故事中的三個主要情節:相愛、抗婚和化蝶,作為音樂的三個部分。表現出青年男女的忠貞愛情和對封建宗法禮教的控訴、反抗。
前奏響起,在輕柔的背景下傳來了優美的引子音樂,好像一隻竹笛在自由歌唱著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秀麗景色,既渾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麗的前奏旋律中。彷彿看見了各種鳥棲息在樹枝上,呼朋引伴地發出清脆的鳴叫聲,湖水隨著微 風盪漾起層層漣漪,我臺在草橋亭畔雙雙結拜的場景,它以優美的小提琴聲為中心,向人們詮釋了一個純潔愛情的真諦。儘管這個旋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熟悉,但卻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每一個音符彷彿都經過了夕陽的點染,閃爍著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透過連線部進入到副部主題,描述的是粱山伯與祝英臺同窗三年,同學同樂的歡樂的心情,把人們的心帶入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意境中,彷彿也與粱山伯與祝英臺共同分享著同窗之歡。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測風雲,總是這樣甜盡苦來,梁祝長亭惜別的依戀情景突地撞進了我的腦海中。在四處林蔭的小道上,兩個年輕人的手卻遲遲不肯鬆開。因為他們知道,這一鬆,就不知道何時才能重逢。在他們的心中,始終有個堅定的信念,他們的愛情不會中斷,他們要為自己的愛情負責。強烈的顫音結束了這場離別,它以自身深沉渾厚的獨特音色預示著不祥的徵兆即將來臨,各種震竟有些痴 了,心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起伏著。前奏旋律過後是梁山伯與祝英音、三連音、四連音生動地訴說了祝英臺在失去梁山伯後的惶恐不安與痛苦,旋律的抑揚頓挫像是暴風雨的來臨之前大海上波濤洶湧的場面。音色隨著猛烈的配音變得越來越厚重,使我的腦子一片混亂。終於,在一大串的鋪墊後,祝英臺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進行了抗婚,連續的重音充分表現了祝英臺英勇的反抗精神,嚮往破除封建宗法禮教,獲得現實主義的心聲。從側面反襯了惡勢力的兇狠殘暴。很快,一段悽美的音樂侵入我的耳朵,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梁祝樓臺相會,互訴鍾情的情景。緊接著,樂曲急轉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現祝英臺在梁山伯墳前向蒼天控訴,並運用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中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把樂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後一段後,樂聲齊鳴,祝英臺縱身投墳。我不禁為祝英臺悲慘的命運感到可惜。最後,序奏主題再現,沖刷著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帶給人們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讓我看見祝英臺和梁山伯的靈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蒼穹中悽然地飛舞。這樣的尾聲把聽眾引到一個傳說中去,體會一次美好的藝術享受。
這種美好也許就是真正的愛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點綴,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來擴張,它只是一種清新甜逸的愛,散播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間……
-
4 # 鄭先生1
然後,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這是一部半部協奏曲,並沒能更好的發展開。但這不很重要,她確實是地道的民族音樂,可惜這輩子無法遷徙海外了,否則,估計會涕泗橫流罷!
-
5 # 千里傳音訊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然後,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這是一部半部協奏曲,並沒能更好的發展開。但這不很重要,她確實是地道的民族音樂,可惜這輩子無法遷徙海外了,否則,估計會涕泗橫流罷!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嗨吧音樂
在這樣一個似乎有些寒冷的冬天,聽著《梁祝》這支傳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經彷彿沒有一種言語能形容。波瀾不驚的思緒在樂曲自然的催化下顯得更加林亂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聲音把我的思想與樂曲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也許是聽了太多遍這支樂曲的緣故吧,潛意識下不禁升起了一絲淡然的憂傷。
但音樂總體呈現給人的景象是歡樂的。這讓我自然想到了陽春三月,白鳥輕飛,兩個素不相識的學子相遇在這美好的世界。
音樂繼續進行著,我的思緒也隨之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臺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就在此時,一個劫數的到來又似乎預示著這段情緣的哀惋和痛苦。
(這當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許是對這一主題聽人評析的太多的緣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離。
梁祝代表著的祝英臺和純音樂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絃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臺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臺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悽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
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臺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臺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臺悲涼、悽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難道幾千年來所有的女子都同樣受著這種壓迫嗎?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如夢如幻的一切漸漸平息了,樂曲又奏出柔緩的段子。陽春三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叢中翩翩起舞,形影不離。樂曲從祈願轉變維勒幸福。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筆下的傑作吧。我忽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一個這樣的結局顯得太過於牽強了,儘管他把這段愁怨變成了忠貞的誓言。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浮現在我腦海裡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著一家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面對此我並不能說出什麼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這在現代社會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棄,給兒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筆匆匆寫下這一連串感受,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只是我,一個單純的女孩聆聽《梁祝》後的一點感想和希望。
-
7 # 聰明的一舟
我聽了很多遍《梁祝》——因為個人的樂感很差,不會打節拍,不會唱歌,也不太懂得欣賞。這也是我選這門課的原因。經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的燻陶,在老師邊放音樂邊指點的教學方式下,我漸漸學會了根據曲子裡跌宕起伏的調子去決定故事情節的發展,用心去聆聽去想象。對我來說,音樂是一門語言,它既能夠表達想法,也能夠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懂得鑑賞的人,必定要用心去聽。
以上我分享的觀點以及看法,在我看來音樂之美跟“智慧”這種東西的某些屬性是一樣的:有序,復雜,低熵。如果大腦簡單地進化成把所有有序復雜和低熵的東西都定義成是很美的東西,那麼我們就會像欣賞智慧一樣欣賞音樂。聽音樂的感覺就好象是一個笨拙的人在腦海中跟隨著一個熟練的舞者翩翩起舞一樣,不由自主地就想跟隨和重複音樂裡面的節拍,有序和低熵的美感油然而生。
-
8 # 大漠冰泓
【梁祝】這首曲子,是上世紀50年代,由陳剛先生和何佔豪先生創作完成。樂曲以越劇曲調元素為題材,綜合應用了交響樂和我國民間戲劇音樂的表現手法,完美的實現中西方音樂的融合。
樂曲一開始用長笛吹奏出一段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旋律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接著小提琴奏出富有詩意的愛情主題。接下來大提琴以渾厚圓潤的音調與小提琴的輕盈柔和形成對答。最後由全體樂隊再次奏出愛情主題,表示出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
樂曲多處運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潑、跳蕩,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生動地表現了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最後音樂轉為慢板,再度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情意綿綿的對話,其中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臺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依依不捨的情景。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兇暴殘酷的主題;小提琴的散板獨奏與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變化運用了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臺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最後鑼鈸齊鳴,英臺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最後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
第一次聽【梁祝】是我剛剛工作的時候,當時立刻被震撼了。越聽越愛聽,每次聽都有不一樣的感覺。每每被感動。
-
9 # 音樂至傷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由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佈局,採用奏鳴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有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臺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其曲式包括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而呈示部包括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的引子、表示出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的主部、表現了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的.連線部與副部,還有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依依不捨的情景的結束部。而展開部則是描寫了“抗婚”、“樓臺會”、“哭靈、控訴、投墳”情節,再現部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梁祝》作為中國傳統並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我們再熟悉不過,在聽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之前,看過《梁祝》的文學作品、戲劇等等,聽完之後才發覺透過長笛、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演繹出來的《梁祝》竟遠遠比文字比表演來得更加蕩氣迴腸,聽罷依然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好的音樂,經典的音樂總是能在不同的時空透過不同的載體浸潤心靈,在情緒高漲的時候錦上添花,在憂鬱傷心的時候驅散陰霾。聽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就是在聽一個美麗悽然的故事,它不僅僅在講述,也在撥動我的心絃。在一開始的時候耳畔傳來幾聲撥絃聲然後接著長笛,加之小提琴,樂聲綿綿長長,幽幽遠遠,我就有一種輕鬆美妙的感覺,在腦海浮現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縹緲而奇妙。而之後的演奏也是極其生動,對於不是很懂音樂得我來說都能很輕易地將樂聲與故事片段相配,足見此曲曲藝的高超和精妙。
讓我頗為驚奇的是,每一個樂器都在訴說都在表達著“情緒”,無論是祝英臺對未來的不安還是對愛情的堅定,無論是矛盾衝突的爆發還是淒厲而悲愴的哭喊,亦或是悽美欣慰的“化蝶雙飛”,我都能從樂聲中深切真實地感受到,彷彿自己也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分享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喜怒哀樂。強弱快慢的轉換,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相互配合呼應,將一個感動天地的愛情故事完美演繹,讓人動容。
也是第一次能把二十多分鐘的無歌詞音樂完完整整聽下來,因此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一曲聽罷,真的有被“驚豔”到。一直覺得歌詞寫的好的歌曲往往更能打動人心,然而無詞的用傳統樂器演奏的純音樂,只要用心聆聽,魅力十足。其實,音樂是最接近人類心靈的藝術,聆聽音樂,便是在優美旋律下咀嚼人生,這就是我的感悟。
-
10 # 步行隨月
還是俞麗拿的小提琴協奏有生機,有個情,有韻味,後來的同樣的曲子聽了總感覺缺少什麼似的,一點不激情,一點不自然,是現在的指揮和藝人水平變味了嗎?
-
11 # 江南樂阿雲
《梁祝》小提琴曲自創作出來後,聽了幾十年,每每聽一曲下來的感受是愉悅入迷的。這首曲非常極致的把人間的愛情悲歡用音符表演得細膩深入,一個男女情感的抒發抒懷故事情節的演釋很到位,起伏節奏隨故事波動,讓聽客的心靈一起互動,讓靈魂在樂曲中昇華。這一經典音樂,還沒有超越的更好樂曲可比。所以我非常愛聽這優美的曲子。
-
12 # kcy17
從聽音樂開始,梁祝可以說是我一生的最愛,從有三洋(錄放機)開始每次去大城市必去音像社,去找梁祝的磁帶,有影碟機後一直找碟片,現在條件好了用平板電腦,和手機下載各種版本,鋼琴,二胡,輕音樂等等,閒時泡杯咖啡,在趟椅上趟著,慢慢品味,還有一個想法死後要兒子用一套梁祝碟片給我陪伴!!!
-
13 # 雲峰音樂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純音樂在50年代,由何佔豪、陳鋼作曲而成,整首曲子給人一種憂傷的感受,讓人情不自禁的潸然淚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在民間透過口口相傳和文稿的形勢流傳至今,成為一段佳話。作為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使人們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從未停止過追求。
-
14 # 陶然醉秋1
是啊,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共分四個樂章,耐人尋味……為此,我去過樑祝的家鄉,河南,駐馬店,汝南縣,感覺好淒涼,現在事與人非,過去的,當然無存。祝家莊,梁家莊還在……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陵前,無限瑕想,……身臨其境,好淒涼……或許是觸景生情吧……不防各位去看看吧……
-
15 # 蔥花V影片
《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慘愛情所感染。《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羅密歐與茱麗葉》齊名。
而在音樂藝術上,《梁祝》更是堪稱經典之作。中國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佔豪、陳鋼創作,1959年首演於上海。作品以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採用越劇唱腔音樂為素材進行創作,對交響音樂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3個部分內容分別取材於梁祝傳說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3個主要情節片斷。在音樂形象的塑造上,根據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原劇內容和曲調進行綜合提煉,加以發展和創造。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採用奏鳴曲式來表現富於戲劇性的矛盾衝突。為了充分發揮交響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徵,吸取了戲曲中歌唱性的“對話”形式、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囂板等表現手法,還借鑑了中國傳統樂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豐富小提琴的演奏藝術,而使該曲成為中國現代民族化協奏曲形式中影響深遠的名作。
首先是在輕柔的絃樂顫音背景下,用長笛揭開了整部的引子,表現出一種生氣盎然、生動輕快的景象,接著由雙簧管奏出主旋律,主旋律的柔美給人一種輕鬆歡快的心情。樂曲繼續進行著,我的思緒也隨之緊緊跟隨。旋律如涓涓溪流平靜而舒緩,我彷彿看見祝英臺為了求學讀書,女扮男裝來到學堂認識了梁山伯。三年的同窗生涯,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同歡樂共憂愁,就在這樣他們產生了純真的感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尤其是英臺從心底裡暗暗愛上了山伯。
這時樂曲忽然變的激昂起來,這是因為世俗的偏見,家庭的壓力,都在逼迫英臺離開她所熱愛的學堂,離開她所愛慕的山伯。可是英臺怎能捨得?又怎能不捨?她懷著對學堂的無限眷戀,對山伯的依依不捨,不得不走了。音樂轉入了慢板,表現兩人長亭惜別。可是山伯對她只當是同窗好友可愛的小弟弟,無論她在十八相送時怎樣引導怎樣啟發,梁山伯不瞭解英臺的一片濃濃深情呀。聽,此時此刻她在哀嘆!
接著樂曲又轉入了悠悠的哀怨切切的思念之中,這是後來山伯得知英臺是女兒身,恍然大悟懊悔不已,因而相思成疾一病不起。英臺被囚禁家中,與外界失去一切聯絡。他們雖然天各一方,但是心靈上息息相通,日思夜想魂牽夢縈,一同被相思之苦所煎熬著。
沉重的大鑼和大提琴、大管的預示著不祥的徵兆,銅管管的嚴厲代表著封建制度,獨立的小提琴走出了英臺的惶恐與不厭接著用強烈的切分和絃奏出反抗的主題。
樂曲又漸近高潮,長歌當哭如泣如訴。原來是,在聽說英臺將要被迫嫁給她不喜歡的人的時候,山伯萬分悲傷,一命嗚呼!英臺得知山伯的噩耗痛不欲生,淚如泉湧。漸漸地,她平靜下來了,好象在思索著什麼?看,她擦去了眼淚,精心的打扮了起來。她身穿潔白的衣裙,頭戴雪白的花朵,準備出嫁了。可是有誰注意到,英臺那出奇的平靜之中折射著柔腸寸斷,悲憤欲絕的激昂情緒呀。
也許是天意,娶親的花轎恰巧經過山伯的墳頭。樂曲進入了高潮,猶如狂風暴雨恰似一陣驚雷,使人心靈震撼不已:身著白素的英臺衝破了層層阻撓,撲向了山伯的墳頭。奇蹟出現了,天昏地暗一聲巨響墳墓突然開裂。當人們定睛再看時,那開裂的墳頭瑞氣升騰鮮花盛開,兩隻美麗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
樂曲又回到了開始那如涓涓溪流平靜而舒緩的意境之中,我的眼前一對美麗的蝴蝶還在花叢中飛舞,他們終於可以相依相戀快樂相伴了。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浮現在我腦海裡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著一家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面對此我並不能說出什麼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這在現代社會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棄,給兒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梁祝的故事之所以流傳這麼久,《梁祝》這首曲子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人人喜愛!因為梁祝身上有著不為世俗所淹沒,不為偏見所折服,勇敢的追求人間真情與真愛,追求忠貞不喻的永恆之愛的勇氣和精神嗎?為了這真情,這真愛,他們寧願化蝶雙飛無怨無悔。這使他們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真情和真愛的永恆!自古以來愛情永遠的不變的主題,這也正是千百年來,人們對純潔美好的愛情的共同追求和嚮往呀!面對著紛繁的世界,人們希望從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得找到屬於自己的純真愛情和幸福。同時,人們也想透過用這樣的音樂來鼓勵自己,勇敢的面對現實,不管出現什麼事情都不能放棄。即使到最後的結果未必是完美的,但是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穫。起碼不會因為自己的放棄而後悔,因為你已經努力過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最後快快樂樂的做了一對鴛鴦蝴蝶,永遠在一起。這也是許多人在奮鬥之後所想要的結果。
《梁祝》不僅給我們帶來聽覺上的享受,更是帶給我們生活的一種動力。
-
16 # 長安文案
欣賞音樂《梁山伯與祝英臺》所獲得的感受
內容提要: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一個在我國流傳已久的愛情故事,與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其名。故事女主角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在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的途中邂逅了同樣赴杭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桃園結義,並在隨後三年的共同求學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傾訴。最終祝英臺愛上了呆頭呆腦的梁山伯,祝英臺幾經向梁山伯暗示,但梁山伯都沒有反應過來,最後在師母的幫助下,梁山伯知道了英臺女扮男裝的事實,非常高興。等到梁山伯回到家告知母親,提出要向祝英臺提親的要求,母親得知祝英臺是個奇女子,也高興的答應了。但是無奈祝員外已將英臺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梁山伯抑鬱成疾,不久身亡。祝英臺悲慟不已,誓以身殉情。最終與梁山伯化為雙蝶,自由而去。這是一個美麗、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正是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以優美的音樂詮釋了作曲者對於這個美麗故事的理解。我的鑑賞主要從《梁祝》作品簡介、作品分析、以及在欣賞過程中所得到的感受這三個方面來分析。
關鍵詞:音樂鑑賞梁祝美麗 悽婉 動人
(一)作品簡介
《梁祝》是一個美麗、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正是以其為創作背景。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創作於 1959 年。作者是何佔豪和陳剛。何佔豪熟悉小提琴和越劇音樂,陳剛則較全面地掌握各種作曲技法。在創作
《梁祝》時,他們都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陳剛現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
為了探索我國交響樂民族化、群眾化的道路,兩位作者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破除迷信,勇於實踐,選用了我國廣大群眾所熟悉的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愛情故事為題材,以越劇唱腔為音樂素材,採用了協奏曲這種外來體裁,吸取了我國戲曲音樂中豐富的表現手法。迷人的旋律、生動的音樂形象、濃郁的民族風格、鮮明的地方特色,使這部作品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中,被廣大群眾深情地稱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在音樂民族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三十年來,它飄洋過海,飛往世界各地,先後在蘇、美、英、法等國演出,得到了世界樂壇的高度讚賞,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在香港,它連續四次榮獲金唱片獎與白金唱片獎;在國外,這首樂曲被稱作“蝴蝶的愛情”而廣泛傳頌,受到不同人民的歡迎。
(二)作品分析
樂曲最開始以幾個簡單的單音,從低音到高音的出現,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像仙境一樣,沒有在人世間的繁華與與痛苦的美麗動人的圖畫。
隨後在輕淡的豎琴伴奏下,獨奏小提琴顯得純樸、甜蜜而深沉,表現了梁山伯、祝英臺真摯、甜美的愛情。接著,大提琴奏出的旋律與獨奏小提琴結合在一起,這段音樂感情深摯婉轉,為我們展現了梁祝草橋亭畔深情結拜的動人情景。之後,樂隊的合奏再現了愛情主題,充分展示了梁祝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念。接下來由獨奏小提琴奏出由主部到副部的過渡段音樂,末尾引出活潑、明快的小曲調,這段歡跳、輕盈的曲調與溫柔、深情的愛情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接著是獨奏小提琴與樂隊交替出現。這段音樂時而明朗歡快,時而溫柔幸福,時而熱情奔放,使我們自然聯想到梁祝三載同窗、朝夕相處的各種生活畫面:他們或是歡歌笑語,或是促膝長談,或是追逐嬉戲,或是脈脈含情。這段音樂再一次從不同角度充分體現了梁祝之間純真無間的學習生活和逐漸萌生的真摯愛情這兩個生活側面。
音樂轉入慢節奏,獨奏小提琴奏出了由主部愛情主題變化而來的似斷似續的音樂,它表現了祝英臺羞怯、有口難言的內心感情。接著,由小提琴、大提琴一起奏出纏綿而深情的旋律,它將梁祝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難捨難分的情景惟妙惟肖、細膩親切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詩情畫意,引人遐想。
突然,低沉、陰森的鑼鼓聲,暗示了不祥的預兆。樂隊奏出刻板、重複的音調,把我們帶到了一場悲劇性的抗爭中。接著,由獨奏小提琴奏出了祝英臺驚惶不安和悲痛欲絕的音調,表現了祝英臺對封建禮教誓死不從、挺身反抗的英勇精神。接下來,祝英臺的抗婚音調與殘暴的封建勢力音調交替出現,形成了矛盾的焦點,最後推展為英臺慘烈抗婚的悲憤場面。緊接著這激揚、卓烈的抗爭旋律之後,全樂隊奏出一個較明朗的音調,這個音調取材於前面十八相送的旋律,它代表了善良的人們幻想的希望之光,形成了全曲的第一個高潮。可幻想瞬間消失,刻板的音調再次出現,它預示封建統治,家長制度重如磐石,善良人們的美好願望難以實現的悲劇。
音樂轉入慢節奏,獨奏小提琴奏出委婉的曲調如泣如訴,揪人心肺,與大提琴再次一起出現,描寫了梁祝樓臺相會互訴衷腸、沉痛哀怨的情景。
板鼓突然闖入,聲聲的敲擊聲,造成了緊張氣氛。音樂時而激昂,果斷,時而低迴,幽咽,把祝英臺面向蒼天對封建勢力的罪惡進行憤怒控訴和泣不成聲、悲痛欲絕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祝英臺指天踏地發出最後一聲呼喊時,鑼鼓管絃齊鳴,英臺縱身投入墳中,全曲再次達到了高潮。
接著,音樂又重新出現安詳、寧靜的氣氛,長笛再次出現。這時,小提琴抒情而緩慢地再次奏出愛情主題,更增添了朦朧的仙境色彩,展示了人民的善良理想,彷彿嚴冬已經過去,明媚的春天又來到了人間,一對彩蝶相依為伴,在萬花叢中翩翩起舞,他們時而翻飛、時而憩息,十分逍遙自在。這是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化身,他們生前不能結為夫婦,死後也要比翼雙飛。
最後,全樂隊齊奏愛情主題,它又似汪汪洪流傾瀉而出,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梁祝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樂曲表現了梁祝這對青年男女對封建禮教的強烈反抗精神,歌頌了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欣賞這首樂曲的同時,也達到了美的享受。
(三)欣賞作品所獲得到的啟示
透過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及老師對我們的講解,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的情感,讓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於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非常豐富,我們會為故事情節中的主人公加油,抱不平。透過這部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還記得一句話:我們總是對自己的親人很殘忍,但是對陌生人卻很親切,是呀!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感情負責,對愛自己以及自己愛的人負責,敢於表露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敢於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不要總讓自己的父母為自己擔心,不要總讓自己的感情處於一片空白。我們應該向梁山伯與祝英臺學習,學習他們不畏強暴,學習他們不像惡勢力低頭,始終朝著自己的最真實的感覺走,不欺騙自己,也不欺騙自己的感情。再者,音樂可以豐富我們的頭腦,擴大想象的空間。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透過聽音樂, 在頭腦中構想出有聲有色,有形有神的形象和情景。音樂還能夠體現延長的,變化的,起伏的,跌蕩著的東西。也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學還崇高的一種啟示。”我們應該享受音樂所帶給我們的快樂,在音樂中快樂的成長。
-
17 # 羅悠悠然
聽著梁祝這首就會想起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電視劇,看到他們的悲歡離合很讓人心疼
-
18 # 浮沉fuchen
這首音樂聽著就有種思鄉的感覺
-
19 # 愛奇藝3705世事笑談
梁祝中國四大名曲之一實至名歸,少兒時期就耳熟能詳!喜歡隨著哼哼!很傷感。
-
20 # 外向高山1
即使不淚,也會代來很深的感動和無限傷感與悲愴。
回覆列表
流淚談不上,感動會有一丟丟,感動是因為歌曲的含義彷彿是自己的一幕幕過往,自己的生活印記就像過電影一樣突然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