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一個七零後

    哪時候的人窮但是人快樂單純善良,現在的人富但是人痛苦無德無良,哪吋工資少可養養全家,現在工資多養不了全家,因為錢不值錢了,哪時人民基本平等沒哪麼多歪風邪氣,現在的人民平等嗎?歪風邪氣不少,光明正大的不多,我們的社會進步了,但是我們的品德退步了,人們全鑽到錢眼了,為此人民不擇手段,正直善良的人不受歡迎了,投機倒把品德敗壞的人倒是吃開了,社會風氣退化了,這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 2 # 皖C12345

    如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不生那麼多孩子,大部分人就不窮了,是因為孩子多才窮的,那時也有家庭是獨生子女的,這些家庭都很富裕。如果現在象那時一樣多生孩子,照樣也是窮,甚至比那時還窮。

    衡量窮富要看衣食住行,不能看現代產品,如果從機電消費品上比,過去的皇帝也沒有現在的老百姓生活好。

  • 3 # 大方妹幾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家庭普遍貧窮,但出生率較高,但現在放開生育後出生率反而低了,這是什麼原因?

    一個婦女生育小孩首先需要的是婚姻,再次是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現在的社會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平均初婚年齡和離婚率都大幅提高了。據資料統計,2017中國離婚率已達39%,單身人口超2億。處於婚姻關係中的婦女人數相對大幅減少,相應地生育率自然也會大幅降低。一個30歲才結婚的女性,很難讓她像一個20歲就結婚的女性一樣,能生3、4個,甚至4、5個小孩。一個有過多次婚姻的女性所能生育的子女數量也肯定比一個有著穩定婚姻的女性要少。

    由於計劃生育以及婚姻形態的轉變造成生育率下降以後,人們對每個子女的養育相對能夠有更多的經濟投入。人們養育成本的提高形成社會習慣以後,反過來又限制了生育率的提高。

    當初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之一是控制人口數量,為什麼現在人口生育率好不容易降下來了,很多的人們反而要為此擔憂呢?

  • 4 # 春風楊柳萬千

    什麼叫貧窮,五,六十年代,四,五十元夠一個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現在五六千元夠你一個人生活費嗎?那時候生一個孩子也就添一雙筷子,現在生一個孩子扒一層皮。

  • 5 # 綜改1

    俗話說得好:越生越窮,越窮越生!

    一是沒嚐到低素質人口的苦頭!二是節制生育科學技術不普及!

    現在已經嚐到了低素質人口的教訓,節制生育的科學技術也普及了!

    加己現在教育成本高,住房成本也高,養育成本也高,生活質量也提高了!養兒防老的觀念也逐漸淡漠了!

  • 6 # 燕山居士10

    現在放開了嗎?到六十年代我國從解放初四億人口增長到六億五千萬人口。七十年代後達到十幾億人口,你說那個年代出生率高?

  • 7 # 劉金子

    一,剛解放,新中國成立,國家號召大家增長人口,農村城鎮,到晚上沒有多的文化生活,一到晚上,夫妻在一起就知道性交,加上沒有節育措施。特別是農村,沒有電照明,一到天黑就睡覺,生出的小孩,沒有多少成本,自生自滅,隨著大的帶小的,加之社會治安比較穩定,沒有人販子和這麼多車輛,就放在家裡粗養,每個家庭都生很多個,有的十多個。

    二,計劃生育以後每家只生一個,但是一個的成本太高現在都是獨生子女,要買房,要工作,要找錢,還要生一個孩子,沒有幾百萬的錢,是下不來的。如果生第二胎的話,沒有錢,沒有父母的幫助是不夠的,一個孩子家中了成幾個人的負擔。加之現在養小孩的成本高得不得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每一個小孩的投資比以前的多個小孩的投資都還大。

    三,現在的人明白了,是用自己的錢,自己在痛苦,自己的難來供養撫養教育小孩兒,長大以後卻是去跟別人打工作貢獻,給國家創造紅利。累死了自己快樂了別人。

  • 8 # 使用者57577225845

    不是貧窮,但是僅夠溫飽而矣。不必憂愁吃飯和讀書費用,不必憂愁治病,也不愁無屋住(但很少面積),有困難,有工會困難補助,不生就笨笨笨,所以生生生。

  • 9 # 光頭螞蟻

    聽黨話跟黨走,五六十年代黨號召爭當光榮媽媽為新中國的建設多生子女。一個饅頭二人吃一碗粥二人喝生活再苦心情愉悅只要對國家有利毫無怨言。

  • 10 # 辰聲1

    過去的年代貧窮是客觀事實。勿庸置移。但為什麼出生率那麼高。一時舊的觀念養兒防老。農村全是小農經濟大部分是純體力勞動。人多好乾活。城裡人生活水平極低。但壓力較小。公費醫療,小孩唸書不費多少錢。中專大學有助學金。住房單位分配,雖然居室很小。但畢竟可以結婚生孑。因此一家五六個孩子很普遍。

  • 11 # 使用者7965832030674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雖貧窮,但出生率高。因為哪個年代的人的責任性強,能吃苦,不圖享樂,養兒育女,教養子女,是應盡的責任,利家,利國。現在時代變了,有些成年人這圖自己享樂,吃喝玩樂,不成,無孩一身輕。有些可結婚或同居,就是不結婚,不生孩。

  • 12 # 漁夫198172399

    五六十年代不計劃生育

    但是計劃經濟

    人手一份 平均主義

    提倡勤儉節約

    現在是 計劃生育

    市場經濟

    通化膨脹 物價飛漲

    生存成本高

    沒條件的 不敢輕易要孩子

  • 13 # 快樂老人210707407

    那時候是生育率高,除了工作沒有其它娛樂方式,農村好多地方點油燈沒電燈,真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生活單調,也不懂節育之事,淨生小孩玩了,再加生育年令不受限制,不到二十就結婚生子。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再加上領導者熱衷於階級鬥爭、政治運動、不抓經濟建設、不窮才怪呢!現在結婚有年令限制,再加年青人為了清靜,多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都很晚再結婚,有的乾脆不要孩子,還有的過起獨身生活!生孩子成了負擔,生育率在下降!這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 14 # 楚人43

    首先要糾正的是普遍貧窮。那個時候是不富,但和舊中國相比,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生老病死不用愁,如今呢,有相當一部分家庭真的是貧窮,不願生、不想生、不敢生,歸根結底是生不起!就是在70年代,獨身子女每月獎勵5元錢,看起來很少,但達到了月收入的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現在呢?個稅扣除教育支出還是3歲以上的孩子,三歲以前呢?生了孩子丟了飯碗呢?三歲以前無圓可送,三歲以後無錢可上,學齡以後無權可上………等等,怎麼可能人口生育不下降呢?!

  • 15 # 仁哥75171521

    那個時代,人們對未來充滿期待,都不會有後顧之憂,所以多生孩子。現在,不是這裡下崗,就是那裡倒閉,總對未來誠惶誠恐,所以生孩子意願不強。

  • 16 # 隱居山林21

    毛主席剛剛建國,窮,人民不怕,蔣介石在大陸洗劫一空,毛主席一窮二白,在中國大地上,繪出了壯麗山河蒸蒸日上社會主義發展宏圖。現在混好了,要引水思源,安逸平安的生活,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

  • 17 # 金鈴鈴2

    那時雖然普遍窮,但是因為政府包辦了許多事情,所以心情上是放鬆的,沒有現在的各種焦慮,託兒所、幼兒園、上學都是政府解決的事情,自己不用煩(煩也沒有用)。就是請保姆也不貴,人口多了反倒是申請房子的理由(人多可以分配大點的房子)。這樣就沒有生育的壓力,多生少生人們都不在意。

  • 18 # 懟客

    那是精神時代,與養兒防老思想相連,更是勤儉持家:勤勞讚賞的結果。現在是追求享受思想與懶惰並存,也與收入不穩定有直接關係。

  • 19 # 天上有閒雲

    以前是沒有三座大山,雖然物質條件和科技水平沒現代發達,但基本住房、醫療、教育、工作無憂,現在雖然物質科技發展了,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每個人背上不是三座大山而是五座大山壓著,想生都不敢生了。

  • 20 # 茜歐奶奶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我認為是存在決定意識!在我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首先是社會安定,沒有坑蒙拐騙!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問題沒有現在這麼突出,人們 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沒有這樣兒那樣兒的顧慮,生活成本低!沒有什麼思想壓力!其次人們普遍對物質的慾望沒有像現在這麼高,吃飽喝足就知足了,沒有什麼攀比之風!而現在是20%有錢人,貪圖安逸、追求享受富足的生活,不願意找罪受!所以就不願意生孩子!而80%的窮人(我說的窮人,說老實話,也比過去的生活水平強多了)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現實問題生活成本又太高,生活壓力大,再搭上人們對物質的追求的慾望普遍提高!現在養一個孩子非要各方面都得達到一定的什麼水平才行!養不起!!!再一個就是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都擔心的是孩子的生長環境讓人擔憂,自然環境汙染大,人文環境坑蒙拐騙比較多,讓人們不放心!莫若不生或少生省的受罪!

    以上是我個人的非常不成熟的看法,不知道對不對,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路車騎川藏線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