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教師有學歷,可以不去閱讀課外書嗎?
12
回覆列表
  • 1 # 常常學

    按常理人人都要閱讀,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在今天科學技術的新發現新發展處於日新月移的時代,教師不加強閱讀,不汲取新的知識就會被時代淘汰,會變成新的科盲,就不能勝任教師的工作。因此,教師的閱讀是自我提高的需要,是工作責任的需要。

  • 2 # 松鼠快樂翁

    活到老,學到老。教師更要經常為自己“充電”,目的是更有利於搞好教學工作,更好地培育學生。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現在已是知識爆炸的時代,老師不加強自身的學習還真的不適應新時代的故教學工作。

  • 3 # 笨笨潮爺1

    教師是需要閱讀的,是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與教學能力的需要。

    很慚愧,我在教書時,看的書真是不多。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逼著自己看書。

    我61年初中畢業,初中文憑教小學,想取得教師資格證,必須先取得小學教師“專業合格證書”。

    先選三門,參加考試。其中教育學心理學兩科合一算一科,語文數學選一科,地理歷史等選一科,三科合格才發“小學教師專業合格證書”。此其一。

    單科合格證書應該3本,圖片上少了一本,是因為我“地理”一次沒過,又補考了一次,才補發“地理單科合格證書”,這個證書我現在找不到放哪裡了。

    還得參加“小學教師教材教法”考試,考試合格才發“小學教師教材教法考試合格證書”。此其二。

    當時,每個週末,得參加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培訓。聽課,記筆記,買要求買的書,考試。考試合格後,由縣教師進修學校發“結業證書”,此其三

    有了這三個證書,我這才取得“教師資格證書”。這三個證書來的可不容易,讀了多少書呀,還背了不少東西。

    其中教育學心理學,最難背。我選考的“地理”,中國地理且不說,世界地理的內容可真難背呀。

    好不容易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書”,還得參加“繼續教育”的培訓。寒暑假,每次都抽一定的時間上大課。聽課,記筆記,也考試。

    每學期,安排自學。規定書目,買書,記筆記,考試。記入”繼續教育證書”的登記帳中,不過這條相對寬鬆一點。

    還有的,我都不想說教師怎麼忙了。試想,教師需要閱讀,但確實時間安排不過來呀。

  • 4 # 天馬行空80476

    當下,是學習型社會。人人都應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是知識爆炸時代,新事物不斷湧現,要生存,會生活,求上進,必須自覺學習新東西,與時俱進。

    更何況是教師,更應加強學習,自覺養成閱讀習慣。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人才,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須充滿“一桶水“。教師博覽群書,知識面廣,才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的問題需求。

    如果教師不自覺閱讀多種書籍,知識面窄,只會以書教書,照本宣科,這樣,不但教不好書,也不受學生的敬佩。

    因此,作為教師,不但師德高尚,有愛心,有責任心,也應博覽群書,多才多藝,才是稱職的教師。

  • 5 # 淺理數學

    談談我個人在教學中的個人感悟吧,我教的數學數學是比較抽像的學科,我記得給小學生講解《雞兔同籠》經典數學問題,雖然小學生學知識是老師教學生模仿即可,此題很多老師套用"兔子只數=腳數÷2-總數【僅限於2腳和4腳】 兔子只數=(總腳數-總數×雞的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學生套用此公式也是百試百靈的,但有好學學生問為什麼這樣做,有的老師也就一時語塞了,其實我們運用語文中擬人的知識,(假設腳數大於只數*2),那我們就讓兔子像人一樣舉起“雙腳”,"腳數減去只數*2",剩下的腳數是不是一隻兔子多出的兩隻腳,這樣兔子的只數是不是剩下的腳除以2即得到結果!

    還有我一個教物理的同事舉了一個關於電磁場的例子,說電磁場如老師放出的硫化氫(有點不雅哈),離老師越遠座位的同學聞到的可能性就越低就如電磁場一樣,結果同學們滿堂大笑,這節課收到的課堂效果是可以預料到的!如果這位老師沒有閱讀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或許這堂課就照本宣科,學生也就被動式接受了,自然學生的知識掌握就差強人意了!

    總之,一個不斷接受新事物和學習新知識的老師,他必定會在他所從事的學科領域,教學上可以觸類旁通,旁證博引,贏得學生家長的認可。學術研討上也會贏得業界權威的認可與推薦!

  • 6 # 江天廓

    作為一個公民,無論是實用還是消遣,還是滿足精神生活的需求,都需要閱讀。教師的閱讀,多在精神生活方面,豐富知識,增長智慧,無論是育人還是自我成長,無論是作為智力活動的還是作為情感生活的,還是作為道德信仰生活方面,這樣的閱讀有利於生活的豐富和境界的高闊,善莫大焉。

  • 7 # 葉老翁620

    只要有讀書能力的人,都需要閱讀:拓寬知識面,從而有資本論古道今,說南道北。現在黨中央很重視黨員的學習,要求每位黨員每天閱讀半小時,來提高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可見閱讀如此重要,:作為一名教師更需要閱讀,吸取書中之精華,豐富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吸眾家之長,補自身短。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毛主席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適合學生,也適合教師,和天下所有追求進步的人。

  • 8 # 教育與高考

    有數字統計說:“世界上的財富在美國人的口袋裡,美國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裡,猶太人口袋財富在他們的腦袋裡,他們腦袋裡的財富在好書裡”!教師,作為引領心靈和知識的特殊社會階層,肩負著下一代讀好書,好讀書,書讀好的偉大歷史責任,首先自己做好一個終生讀書人,可謂“自己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原因如下:首先,知識往往並沒有直接的穿透力和想象力,它有時傾向抽象性,連環性和加工性,它需要慢慢的滲透,幽默的傳授,需要教師要運用智慧洞察學生的課堂反應,而這些洞察能力不一定來自自己的經歷,往往來自自己的閱讀,因為閱讀多的人猶如經歷多的人,見多識廣就是這個意思!想象一下教師就像面對一片廣袤的土地,想要廣種良田,必須翻開整個土地,取出下埋的石頭瓦礫,均勻播種後,定期澆水,修剪,除蟲等!所以說教師必須對於種子成長各個過程都要了如指掌,才能成就一片森林。其次,好多課堂知識都是要用自己經過“品嚐,吞嚥,咀嚼和消化”才能轉化成學生的精神食糧的。所以教師自己先要知道這種食糧是如何吃下去的,整個過程的注意事項都是需要教師身先士卒的。最後,教師讀書越多,思想越開闊,語言越豐富,分析問題越透徹,給學生空白的頭腦留下的“腳印”越深,紮根在孩子們內心的理想的“種子”越多。所以教師需要多讀書,讀好書!謝謝!

  • 9 # 瑞豐131

    的確,教師更需要閱讀。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按古人言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按現在教師“教書育人”。不管過去現在,教師最少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再者,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成倍的增長,學生也越來越聰明,並且網路的普及,讓學生的知識面也既寬又廣;更有教學手段的翻新如電腦、投影儀、一體機等等,讓教師必須與時俱進,這樣迫使教師不斷的閱讀。還有,很多教學內容都與時俱進,教師不閱讀能行嗎?

  • 10 # 老支沒煩腦

    透過閱讀能掌握全面的文化知識,隨時瞭解社會及某種事情的發展動態。更主要的是教師利用閱讀所掌握的知識,而慣川於教師在教學當中,使自已的語言達到流暢性,讓學生在學習當中透過流暢的講解更快的掌握知識而達到通俗易懂的目的。教師閱讀的目的就是更加拓寬自已的知識範圍,使自已能更多的掌握文化知識。透過閱讀而達到學有所用。更是教師學海無崖的體現。

  • 11 # 三三倆兩

    教師為什麼更需要閱讀?

    閱讀是基於提升自我、增加知識儲備的一種個體自發行為,教師作為“傳道授業”的這個特殊群體中的一員,更應把閱讀當作一種必要的需求,一種自覺的日常行為,致力閱讀,無論對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還是對他的智慧啟迪,都是非常重要的。

    “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就是告訴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想引領學生掌握知識,獲取成長,必須比學生懂得更多更為豐富的知識內容。這裡所說的“知識”範圍廣泛,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本,而是要全面延伸到日常生活、社會生產、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在學校裡,教師肩上承載著“教書育人”的多重職責,如果無心於主動閱讀,無心於研習文化與生活,無心於思考交流,他不但會感到知識貧乏,工作單調無聊,而且他的眼界會逐漸變得狹窄,看不到更為寬廣的世界,沒能教育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評判學習和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努力進行主動閱讀,提升自我才華的教師,往往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游刃有餘,睿智豁達,深受學生的賞識和追隨,深受社會和家長的認可。

    開卷有益,對於教師來說,閱讀所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自古以來,人們就崇尚閱讀、倡導讀書,激勵著莘莘學子發憤圖強,立志成長,推動著社會文明不斷地得到發展。作為教師,面對著一個個充滿靈氣、嗷嗷待哺的孩子,教師不但要具有聰慧的頭腦,更要擁有無與倫比的自信,這種自信來自自己的閱讀,來自自己對知識的營養汲取。閱讀,可能一時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好處,然而,經過歲月的沉澱和知識的累積,你會越來越發現,你讀過的每一本書,你獲取到每一個知識,都伴隨著你職業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春花秋月,歲月靜好,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默默地耕耘著,堅守在三尺講臺上,這種“初心”和“執著”來自哪裡?來自他的閱讀行為。

    一位教師若能潛心閱讀,他的眼界必然超出平凡,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用知識的涵養去調節內心的缺失。他往往能以故事中的優秀人物為標杆,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光添彩,在喧囂和浮躁的現實生活中獨善其身,主動獲取教育職業的幸福感,在骨子裡流露出作為教師的高貴修養。

    教師透過大量的閱讀,可以更為專注地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研究水平,把對教育理論的感知和理解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去。每一個教育活動都是動態發展的,它與社會生活、科學發展之間總是密不可分的,一位經歷過閱讀的教師,從來不會對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他會用心洞察學生學習能力形成和發展中的每一細節,他會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總想把最好的東西帶給學生。經歷過閱讀的教師,更懂得堅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結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教學原則,對比整合,形成頗具特色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享受精彩和樂趣,從而愛上他所上的每一節課。

    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選擇哪些書目呢?要從哪些方面找到閱讀的切入點?我清楚地記得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上了《給顏黎明的一封信》這篇課文,魯迅在文中提到了讀書應該持有的正確方法,讓我受益匪淺。直到現在,我還能一字不落地加以背誦。“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的確如此,讀書要廣博眾長,才能有所收穫。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工作需求,側重於閱讀必備的教學理論專著,如:《毓老師說大學》、《陶行知教育名篇選》、《什麼是教育》、《兒童心理學》、《教師人文讀本》、《愛心與教育》等等。教師透過閱讀,能夠從書中學習並掌握正確的教學工作理論作為支撐,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懂得對書中的知識融會貫通,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面對的種種問題,關注學生的心理,關注學生的發展,在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形成上得到有效的幫助。

    在閱讀活動中,教師除了保持強大的閱讀熱情之外,還要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堅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手不釋卷”,為倡導學生進行閱讀作出正確的榜樣。閱讀的品行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閱讀所帶來的好處更是潛移默化的,需要我們長期的努力和堅持。建議教師結合自己的學識水平和實際需求,給自己制定一個短期的閱讀計劃,把自己想讀哪些書,要花費多少的閱讀時間,怎樣在閱讀中付諸行動,如何撰寫閱讀比較等問題進行全面整理,形成自己看得見,容易操作的內容,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真正實現自己的閱讀願望,促使自己把閱讀當作一種習慣,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在日復一日的閱讀浸潤中獲取成長。

    作為教師,不但要熱愛閱讀,也要筆耕不輟,堅持寫作,分享交流。在對閱讀知識的理解過程中,用充滿智慧的眼光去接觸每一個人,去評判每一件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寫作是閱讀的另一種表現方式,教師可以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彰顯自己的個性品格和道德素養,在行雲流水般的空間裡,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師的閱讀行為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用心經營,做到動靜結合,深入思考;學用結合,有的放矢……教師要用平常心對待自己的閱讀,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為誤區,靜心期待閱讀所帶來的春暖花開。

  • 12 # Maple老師談教育

    為什麼老師們要多讀書呢?

    當我們在教學工作中遇到困難而一籌莫展,抓耳撓腮時,我們是如何面對呢?是諮詢身邊同事,還是依靠經驗。其實,如果同事也不讀書,那麼,最終得到的答案依然來自於個人經驗。行為是內心的真實寫照,我們工作行為的盲目和毫無章法,反映在內心深處就是思考淺薄,沒有知識。紮實的理論基礎決定了堅定且正確的行為和努力,因此理論不僅能讓我們作出正確的行為,還能讓我們持之以恆的為之下苦功夫,還能不被動搖心志。

    有毒的心靈雞湯被多灌幾口,或者被身邊的老鐵扎心了,再或者對現實現狀的不滿,都能狠狠的給你打一針,發奮買書來讀。但在閱讀方面的墮落只需要一剎那,人的弱點都是一樣,寧願在盛滿溫水的舒適圈裡等死,也不願縱身一躍去直面對未來無知的恐懼,當然這也來源於遠古時期人類祖先類似咕嚕咕嚕家族為了存活下來,而不得不逃避風險,並將其刻在了基因裡。我們不讀書,其實就是在逃避對自己深陷無知感的恐懼。然而,就是因為逃避對無知感的恐懼,讓我們在悄無聲息般變得泯然眾人且平庸無奇。我們每個人從內心深處都想成為衣食富足,經濟自由的人,但是什麼樣的理由能夠支撐這一想法實現?

    “這個世界正在偷偷的懲罰不讀書的人!”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世界認知的變現。”認知決定這一個人的上限,這也是為什麼當老師,有人能成為教育界的翹楚年薪百萬,而有的卻只能掙扎在溫飽線上抱怨頻頻。

    寫到這裡,讓我想到了一個歷史上非常悲壯但又偉大的民族——猶太民族。這個民族是全世界最富有,也是最具有科學創造能力的民族,他們拿走了全球近30%的諾貝爾獎。他們能取的眾多舉世矚目成就的背後,是他們平均每人每年64本書的閱讀量,而中國13億人口,卻連可憐的一本書都讀不到,甚至是為國家培養未來人才的中流砥柱們——教師,我見過很多老師寧願下課後打麻將,也不願意讀一會書;甚至在學校聚眾聊天八卦,也不願意安靜的獨處和自我學習沉澱。上個星期聽到一句很刺耳的話,我的一位警察朋友調侃說,他一年要讀至少15本書,而他認識的教師朋友裡,幾乎所有人卻連一本書都不想讀。

    讀書真的很重要

    書是人類最高階最有趣的靈魂彙集之處,也是最廣袤知識和真理的沉澱之處。一本好書所富含的營養,絕對不是我們身邊的同事或者自身經驗能給予你的。當感覺到自己讀到了一本好書時,那一定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好似整個人的任督二脈被打通了一般的酣暢淋漓。最近幾年逐漸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在公交上,在上班路上,在臥室的檯燈下,或者舒服的趴在軟和的床上。我讀書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自我焦慮刺激,然後突然轉變為熱愛的過程。“比咱優秀千萬倍的大佬們都是嗜書如命,挑燈夜戰,咱們又哪裡能偷來半點勇氣自甘墮落。”因此最近幾年拼了命的讀書,一開始是因為焦慮導致的自我恐懼,後來才逐漸演變成對讀書的喜愛和享受,這種感覺無以言表。

    寫完這篇文章的同時,我默默的合起了一本剛讀完的書《構築教師發展的快車道》,然後回味起書裡的經典理論,開始慢慢體會心滿意足。

    作者簡介:教育部直屬211重點大學心理學部碩士,外國語學院學士,專業八級,高階中學教師資格。全國百強名校英語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全國最大教師培訓公考公司北京總部優秀講師,好未來教育總部英語學科專家。整整十年時間,致力於研究中小學英語教師高效課堂打造方法論。幫助全國無數學員成功考到教師資格證書,成功拿到國家教師編制,在校收徒培養數十人並培養為青年優秀教師。

  • 13 # 王營評教育

    有人認為,教師大學畢業後,專業知識已足夠豐富,再讀書就是多此一舉。難道教師除了備課、上課之外,就不需要再讀書?

    我想用孔子的話來闡明教師為什麼要讀書道理。《論語》中,孔子曾說過這樣的話:“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這是孔子以一個師者的身份闡明自己對於讀書和學習的態度。他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待“教”,要做到“誨人不倦”;對待“學”,要做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只有做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方能“為師”;唯有做到“誨人不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為範”。

    要成為一名傳道授業的教師,首先要做到“默而識之”,透過讀書不斷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大腦。有人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具備一桶水”,這個比喻形象地概括了教師知識量與學生知識量之間的關係。因為教師如果不具備“一桶水”的知識,就很難搞清“一碗水”知識的來龍去脈,也很難針對不同的知識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只能是“灌輸”,學生學到的也是“一碗”沒有靈性的死知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讀書雖然不能窮盡人類創造的所有知識,但教師首先要學好、精通本專業的知識,同時還要有選擇地涉獵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其它知識,尤其是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方面的知識,比如語文教師除了學好語言文學的本專業知識外,還要讀一些歷史、地理以及書法、繪畫等方面的書籍。更為重要的是,教師不但要學習這些知識,而且要把這些知識默默地記在心裡,以便在教學實踐中厚積薄發、隨時應用。學了記不住等於白學,記住了不會應用也是白學。

    其次,教師讀書要採取正確的態度,做到“學而不厭”。讀書有時候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遠不如打牌、喝酒、上網玩遊戲等活動輕鬆愉快,況且教師每天還要上課、備課、管理學生,用於個人讀書的時間的確少之又少。但是,教師這一職業要求必須做到“學而不厭”,“厭”字可作兩種理解:一是厭倦,二是滿足。學而不厭,就是對學習永不厭倦、永不滿足,因此讀書應當成為教師正常的生活方式,成為教師終身的職業追求,要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教師要狠下心來,發揚釘子精神,擠時間堅持讀書學習,可以圍繞自己所教學科,制訂一個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讀書計劃,自我督促,自我約束,透過堅持不懈的學習,豐富和完善自身的學識修養。

    三是教師要有奉獻精神,努力做到“誨人不倦”。所謂“誨人不倦”,既是對教師的職業要求,也包含教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和責任。同樣的知識,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學會了,還有小部分學生沒有學會,教師利用當天課餘時間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直到學生把當天所學知識弄懂、學會,這是“誨人不倦”;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言放棄,持之以恆地進行說服教育,直至學生改正缺點、錯誤,這也是“誨人不倦”;對於教學上的一個難題,教師利用課餘時間查閱大量資料,反覆思考,甚至利用休息時間撰寫教學案,使問題迎刃而解,取得了最佳教學效果,這更是“誨人不倦”。因此,教師的“誨人不倦”,體現在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幸福感和奉獻精神上。沒有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沒有長期讀書和實踐經驗積累,很難做到“誨人不倦”。

    由此可見,教師讀書並非多此一舉,相反,教師不讀書就不能稱得上“知識分子”,也難以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孔子所倡導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應該是一個合格教師必備的職業修養。這三點,孔子都做到了,所以他成了聖人、仁者,成了“大成至聖先師”,成了後世教師學習的楷模。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時刻銘記孔子的教誨,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不斷學習,無私奉獻,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教師。

  • 14 # 司徒餘生

    對於教師為什麼要讀書,業內有句特別經典的話“你給學生一杯水,你要有一盆水”,後來“一盆水”演變成了“一桶水”、“自來水”……總而言之,現代社會對教師的專業水平、綜合素養的要求是越來越高。

    那麼教師為什麼要讀書,還有一個論斷:有研究表明,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每隔幾年要有一次“縮水”的過程,換而言之,我們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五年後就會全部落伍。

    以上案例可以從不同側面看出教師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當今社會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全社會每天都要從不同領域接觸到海量的資訊。作為學生來講,他們本身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就強,如果老師不學習,被學生問到啞口無言恐怕是在所難免。

    那老師看手機就行唄,為啥還要讀書,哪怕是讀課外書?

    所以,老師每天靜下來讀讀書,即是放鬆也是充電,很有必要。

  • 15 # 語健君

    教師職業特點決定了,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滔滔不絕的水。這個`水“只有從閱讀來。讀什麼,讀跟教學相關的專業書。我長期教小學五六年級語文,能把語文教參背裡部分內容背下來。讀天文地理歷史,博覽群書,講起語文課來,不幹巴,不枯燥,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僅如此,也給學生起到了表率作用。讓他們也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寫起作文來,不會無話可說。

    培根說"讀史書使明治,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確,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總之,讀書使人充實。

  • 16 # 孩子是博士

    閱讀是每個人的事,不只是老師的事,每個人都更需要閱讀,對於事物的瞭解理解都是有用的,中國有句老話叫長到老學到老。

    人生將近百年,學習的時間只有幾年,多也不會超過20年,用餘下的時光去享用只有20年的學習夠嗎?

    沒聽說過手不釋卷嗎?這一般都是說有本事的人的,有本事的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一般人呢?

  • 17 # 五侃六哇

    教師很普通,是人所共知的,卻很特殊鮮為人知。中國封建時代教書人被尊稱為“先生”,在社會上處於“天地君親師”的崇高地位,享有僅次於學生父母親地位的美譽,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新中國的教書人,被社會上作稱為“老師”,被黨和國家認定為工人階級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其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責”者,社會擔當是為祖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其價值是黨和人民寶貴的社會財富。現代教育課業門類繁多,需要多科教師集體長期協同艱苦作戰。教師個體再能再努力,不可能把學生培養成人成才。但是因為業務能力差或敬業不夠甚至稍有疏忽,可能制約了一些學生的成人成才,甚至毀壞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成才希望。因此,教師政治思想覺悟和個人品行,教師的學識才華以及工作狀態,對教育教學工作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這種政治和業務素質,尤為重要;鞏固和提升更為必要。除了他們入職時已有的,還要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主要看他們自己擠壓時間和精力,努力閱讀學習。本人本科畢業後,紮根鄉鎮中學教一門主課,後來進修中央黨校黨政本科,又自學科學哲學碩士博士一些課程,同時參與本學科的教育教學研究,有幸在國家級專業期刊上發表了30多篇論文,也因此獲得一些學術團體的“頭銜”。其中的一個“中國教育家協會常務理事”,我比較感興趣,多次被邀請參加社會團體組織的全國性教育家研討會,多次被邀請參加“中國科學家論壇大會”。我關於教育教學的一些文章有處發表,一些言論有專家認可。從自己的實踐中意識到,既然要為祖國建設培養有用人才,職責應該是“傳道、授業、解惑、啟智(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做到這些,教師應該品德高尚、知識淵博、好學誨人,不能僅限於能教會教,就得不斷地閱讀充實提升自己,希望的學生比我優秀。

  • 18 # 鍾靈毓秀饒

    是這樣的,教師最需要鬩讀。可以說,教書教書,不閱讀就不能教書!誨人子弟,必須解弟子之疑,要解疑不讀書,怎麼解?怎麼解正確?教之道,貴以專!不專就不能教,必須鑽研。在我的理解中,教師應成為一專多能的雜家。一專,使教育變成科學。多能l1‘,使教育變成藝術。一專多能,才能培養出各種人才。不閱讀,怎麼一專多能?!時代在前進,知識在更新,不學習,怎麼跟得上時代?怎麼育人?育人必須走在時代的前頭,至少要同步,不閱讀,你怎麼做得到?而且,教育有許多理論,不學習,怎麼變別′真偽?!如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明明是教育萬能論,卻有人把它當聖旨,用來折磨老師。這是十分嚴重一的問題!比如愉快教育,有人也把它當經驗,使學生只知玩,厭惡學,造戰極大的損失。老師,必須繼續讀書,永遠學習,才能當一位真正的老師。

  • 19 # 浮生學堂

    學歷其實只能代表一種學習能力,與學識不同,學識要靠大量的閱讀,不是說學歷越高學識就一定高!

    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人,不僅要有學歷,更需要學識,而學識需要教師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不然何以立身?

    前一陣子,著名教育機構創始人俞敏洪抨擊老師不讀書的言論一出,有人附和也有人反對,我是基本贊同他的觀點的,我是一名老師,以我的觀察,身邊的同事的和朋友,還能堅持有讀書習慣的人是少之又少,一年讀不到一本書的大有人在,一天到晚談論家長裡短;但也不乏愛讀書之人,經常書不釋手,與之交談,常能受益良多。這兩種型別的人氣質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我的第一點感受。

    其次,對於學生而言,自己的老師如果是一名愛讀書之人,這名學生一定是幸福的。讀書能使人睿智,一個愛讀書的老師一定是一個智慧型的老師,他與學生的交流,都是用理性的方式,也很少會發脾氣,在如沐春風地談話中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老師教育氛圍下學習難道不是一件幸事嗎?

    最後,愛讀書的人格局不一樣。我覺得愛讀書的老師格局一定是大的,胸懷一定是寬廣的,他對與學生相處之道也是有理有循的,在愛讀書的老師薰陶下,他的學生也一定會受到影響,起碼也是愛書之人,愛書的老師教育的學生也會對書產生喜愛之情,這樣代代相傳,形成良性迴圈不正是教育最成功之處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眼驚豔你的動漫人物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