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筆記本廠商到底有多不思進取?
10
回覆列表
  • 1 # 藍翔學渣

    ①筆記本雖然還在用,但是在比重上越來越小,大家勢必更在意移動端

    ②因此跨界平板出來了,二合一,一般1080P起步,目的是代替繁重的筆記本進行簡單的文件編輯辦公型別的工作

    ④筆記本1080P的適配字型感覺並沒有太舒服,不如深耕多年的768P

    ⑤筆記本的新方向是二合一,超薄,輕便,向蘋果的筆記本看齊,所以也許下一步直接2k了

  • 2 # 解說小趴

    因為,現有庫存還夠賣10年的!

    因為,15寸1080p會看瞎眼的,字太小不解釋!

    因為,中等配置的筆記本1080P,下帶個稍微大點兒的遊戲就卡粗翔,就這還普及1080P?

    因為,歸根究底還是win對ppi不等於dpi的情況不能很好支援!

    因為,尼瑪誰還用電腦看高畫質!智慧電視,大屏手機!!

  • 3 # 遊戲時刻

    說實話,今天要不是沒有看見這個問題我都快忘了我的筆記本也是1366x768的解析度了,不過我感覺反而比我的手機還要清晰啊,可能是距離隔的比手機元的緣故吧,而且也沒人追求更好的解析度,多數人的想法應該都是能用吧

  • 4 # 科技速讀

    關於這個問題,筆記本 廠商肯定會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首先要說的是,不同的裝置,其解析度沒法如此直接對比。在日常使用中,人眼距離筆記本螢幕的距離一般在30釐米左右,而距離手機螢幕的距離一般為10釐米左右。但是,肉眼對於螢幕清晰度的要求是一樣的,兩者使用距離的差異必然導致螢幕解析度的不同,手機高於筆記本的螢幕解析度也在情理之中。其次,現在是移動互聯時代,也是移動終端時代,PC(包括筆記本)的時代已經過去。這樣的時代背景,必須會促使移動終端技術以及其硬體水準的加速發展,超越PC、筆記本也在情理之中。此外,智慧手機確實進入4K時代了,但是當下配備4K屏的智慧手機屈指可數,並未實現完全普及,1080p、720p的產品居多。相對的,筆記本也已進入了4K屏,說筆記本廠商不思進取顯然是言過其實。​

  • 5 # 奇科技

    我們還是先從筆記本螢幕的解析度說起。之所以筆記本仍然配置1366×768的解析度,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節省成本,但是實際上筆記本螢幕的尺寸搭配高解析度的面板,效果也並不是很好。目前的系統不管是大家都熟悉的Windows,還是逐漸流行的Mac系統,其實這些系統對於高分螢幕的支援都不是很好。即便是最新的Windows10也是一樣,雖然微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這個問題,但是僅僅是小改動而已。  筆記本的螢幕一般從11英寸到16英寸,其中14英寸左右的產品是主流。可以說這樣的螢幕尺寸,搭配高解析度的螢幕,畫面的元素會顯得比較小(點距小),因此即便是高階的商務本,其實也最多搭配1080P的螢幕,從實用性上來講,這樣的螢幕解析度已經是足夠,繼續提升的話,使用者的體驗反而會下降。  當然也有一些遊戲本會搭配高解析度,甚至4K的解析度,但是其售價非常的高昂。並且其主要目的是遊戲,所以這樣的筆記本可以犧牲一些日常的便捷,來提升極致的遊戲體驗,毫無疑問這樣的高解析度不適合普通的使用者。因此筆者認為普通的筆記本解析度還是應該保持在1080P的水準,這樣基本可以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實際需求。

  • 6 # 炯bear

    我覺得15寸之內的筆記本,1080的解析度就可以了!這樣既可以看現在比較流行的高畫質影片,又能滿足一般的設計辦公需要!解析度再高,字太小,不實用,而且對硬體的要求更高

  • 7 # Transeuntes-JR

    所謂的肉眼解析度論,顯然言不由衷,那麼人們根本不該分出手機和單反的區別,5.5吋螢幕甚至480p都應該是奢侈才對。筆記本(包括超級本)和智慧便攜裝置的市場定位是不同的,筆記本作為生產力定位,所要做的是在不影響效能前提下,儘可能削減成本,以達到儘可能低廉的價格,這方要從音效卡,主機板和顯示屏下手,配備4k顯示屏不符合生產力的市場定位,同時一款普通配置的筆記本,不會比surfaces book價格低。市場定位是一件產品最重要的,沒有之一

  • 8 # 8小龍女8

    不要光看解析度,電腦顯屏一般每秒一百二十幀影象,手機每秒25幀影象,在傳輸資訊頻寬一樣的時候。25幀影象可每幀多給於畫素。120幀影象顯然只能少給畫素。電腦顯示器能顯示輝度等級0、1、2、3……255。而手機顯示輝等級為0、17、18、19……255。1一16輝度手機不能正確顯示的。電腦顯示器螢幕大,必須提高幀數才能使影象不抖動,而手機幀數少人也不易發現抖動影象。

  • 9 # a二叔a

    主要是windows對高解析度支援不太好,解析度太高字型圖示會變的很小,win10貌似已解決,看surface的解析度已達到2k以上,字型圖示網頁大小也比較合適

  • 10 # 加勒比海魔

    屁話,當然是顯示卡貴啊,比如玩守望先鋒,1080p要960就行,4k的話980都夠嗆,這價格差多少,再加上顯示器的錢。。。。

  • 11 # 萌寵無比

    原因有兩點

    一,網際網路多屏時代,現在人們時間都碎片化,不管是玩遊戲還是看影片,幾乎都用手機,有幾個人還用筆記本甚至是平板。所以手機的需求遠遠大於筆記本,剛需的東西廠商也更願意升級研究這一塊。

    二,從技術角度來講,手機螢幕相對筆記本螢幕更小一些,同等畫素解析度情況下,清晰度更高一些。所有手機屏技術遠遠大於筆記。

  • 12 # 碳原子愛重排

    螢幕也得顯示卡來驅動,解析度越高,對顯示卡要求也得提高,而且使用距離問題,也決定了筆記本沒有必要配太高解析度的螢幕!

  • 13 # 奎璽酷哭蟲

    我想說可能又是微軟的問題 當年智慧手機 window陣營之所以沒有跟上時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解析度低 剛開始它是大螢幕的引導者 但是當手機版W7出的時候安卓已經成型了 本來活躍在wm的軟體開發者都跑去搞安卓app了 然後就沒有微軟什麼事了 現在筆記本同樣問題 我的thinkpad X1 不是解析度不夠高 而且觸屏 ips面板 問題是w10系統的問題 最高解析度下 字型特別小 筆記本又不能和手機一樣近距離 很多視窗變形 遊戲不能好好玩 總體來說是系統最佳化跟不上 不能引領硬體發展 當然在其他方面像cpu 記憶體 顯示卡之類的由於系統一直升級帶領硬體也突飛猛進 相信不久的將來 也許微軟自己搞定 也許筆記本領域的安卓來實現螢幕的飛躍

  • 14 # 假裝讀書人

    道理很簡單,有程式拖後腿,而且還不是個別的程式,而是大量的程式。如果平時只是拿電腦看看影片,編輯下簡單的文件這些,還感覺不到程式拖後腿。主要是大量的各行各業專業軟體,前兩年做設計用到的軟體很多都還只能安裝在xp系統上,這個相信很多用工程軟體的都有體會,這些軟體連繫統升級都不支援,更不要提高解析度的支援了,一旦普及高分屏,這些軟體通用性就會大大降低,但又必須要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高分屏價效比本來就不行,買一個4k屏回來,除了看影片貌似其他地方真用不著,使用者更新動力不足,這也是整個電腦行業的現狀,。當然,我覺得雖然4k暫時沒必要,但是現在1080p還是應該普及了,這個進步不大,卻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步

  • 15 # 天空niu

    首先需求問題,手機需要近距離觀看,而電腦的距離相對就遠了,換到電視機也是同樣的道理。再次造價問題,把一個4 k得螢幕製作那麼大成本會翻很多倍,不值得,蘋果有4k的筆記本賣多少錢來著一萬五,還有最後就是綜合性能,更好的螢幕需要更高的顯示卡和更大容量的電池。這就不好平衡了。

  • 16 # LuckyHorn

    筆記本主要是娛樂和遊戲 現在的硬體規格還沒辦法支援如此高的解析度玩遊戲 全特效4k帶動遊戲的筆記本沒有上萬下不來 所以為了低端市場 也為了自己高效能本的口碑上4k無異於自殺 再者win系統對4k的支援不好相容性極差 想完美體驗4k圖示和字型會小的你無法直視 遊戲也會出現一些相容性問題 影片方面4k也不普及 最大的原因資源過於龐大 想觀看4k 也需要容量大速度夠快的硬碟這也要增加成本 不是不上4k只是時機還不成熟 而且必然虧本 筆記本行業缺少領頭者和開拓者 所以進展一直很緩慢 而且現在很多廠商都把目標和重點放在了VR上面 沒有多少資金和精力放在不景氣的筆記本專案上 綜上而論就是不夠掙錢

  • 17 # 樂殤月

    說其他都是扯淡,帶動2k,4k對GPU的壓力有多大?或許會說筆記本是輕便辦公,那麼,追求高解析度有啥用?何況,高分隨之而來的是高功耗。

    臺式帶4k的顯示卡也不多,體積差異,筆記本更加難?

  • 18 # 天道酬勤58815775

    主要是windows無法實現對字型大小的有效控制,不信你們換個外接顯示器,調到1080P字小得沒法看,改變顯示字型大小後,又感覺到比例失調。

  • 19 # 精神小夥捷仔

    你會要求街邊大排檔的招牌要1089P麼?任何事情都是要按照需求來的。前兩年國內安卓機紛紛衝上2K屏。人蘋果就1080。現在個個國內廠商的旗艦機螢幕解析度還不都老老實實回到1080?

  • 20 # 萬事問由來

    1.筆記本螢幕一般15寸 一般來說最多不超過17寸 所以1080p在小螢幕上用太浪費了 1080p至少要上20寸 .

    2.螢幕在移動裝置中耗電比重大 過高的解析度與色彩丰度會使電腦續航時間縮短.

    3.windows大多數軟體基於720p 32bit的開發環境,所以高解析度用處不大,還會影響視覺觀感,感覺文字與圖示過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子活動多久進行一次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