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萍風竹雨123
-
2 # 鄭非夢妙文
梁山一百單八將雖然都尊宋江為頭領和大哥,並彼此間稱兄道弟,但實際上梁山內部派系林立,並非鐵板一塊。在不涉及彼此重大利益的時候可以維持表面的團結。但假如梁山內部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必須武力解決的話,這一百單八將會迅速四分五裂,紛紛站隊。
梁山派系劃分梁山一百單八將成分複雜,三教九流,入夥梁山有早有晚,原因各種各樣,有被官府逼上梁山的,比如林沖、武松、魯智深、楊志、阮氏三雄等;有被騙上梁山的比如盧俊義、朱仝、等;有自願上梁山的比如李逵、石勇、王定六、時遷、段景住等;有投降梁山的比如關勝、呼延灼、秦明、徐寧、索超等原朝廷將領。
由於這些人上梁山的目的不同,訴求各不相同,訴求接近的會自然站到一條戰線上來。再就是有很多人上梁山之前本就是一個團隊的成員,形成了一個個派系。
三山派系:二龍山系的魯智深、楊志、武松、孫二孃、張青、施恩、曹正等;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桃花山的李忠、周通。梁山元老派:這些人是原托塔天王晁蓋的人,晁蓋死了以後他們便報團取暖,他們是林沖、劉唐、阮氏三兄弟、杜遷、宋萬、朱貴、白勝等。值得一提的是原元老中的吳用自從宋江上梁山後就逐漸投靠到宋江陣營。
宋江派:花榮、秦明、戴宗、李逵、吳用、呂方、郭盛、宋清、孔明、孔亮、朱仝、雷橫、燕順、王英、鄭天壽、扈三娘等。
揭陽嶺派:李俊、李立、童威、童猛、穆弘、穆春、張橫、張順、薛永、侯健等人。
盧俊義派:包括燕青、楊雄、石秀、時遷、蔡福、蔡慶。
降將派:關勝、呼延灼、董平、張清、秦明、索超等。
修道派:包括公孫勝、樊瑞、項充、李滾等,這幾個人以公孫勝為首,身懷道法。
林沖殺掉高俅的後果很嚴重梁山寨主宋江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帶領梁山接受朝廷招安,為此宋江耗費了極大的心血,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夢寐以求、矢志不移,甚至不惜得罪與朝廷有深仇大恨的許多弟兄。為了能讓自己的衷心讓宋徽宗知道,宋江冒著極大的風險親自前往東京與受宋徽宗寵幸的名妓李師師會面,表達了自己忠於朝廷渴望被招安的心願。李逵不知底細,惹起事端,宋江等人大鬧東京好不容易逃出生天。高俅征剿梁山被活捉到山上,看看宋江是如何表現得就足以能夠明白他渴望招安的態度有多堅決和強烈,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破壞招安大計。《水滸傳》原著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宋江見了,慌忙下堂扶住,便取過羅緞新鮮衣服,與高太尉從新換了,扶上堂來,請在正面而坐。宋江納頭便拜,口稱:“死罪!”高俅慌忙答禮。宋江叫吳用、公孫勝扶住,拜罷,就請上坐。再叫燕青傳令下去:“如若今後殺人者,定依軍令,處以重刑!在俘虜高太尉面前宋江自己表現得倒像個階下囚,不但給高俅磕頭下跪口稱死罪,還發布命令不準梁山好漢去殺朝廷派來的官軍,否則一律軍法從事。細心人一看就知道宋江的這道命令實際上就是針對林沖的。因為林沖與高俅有不共戴天之仇,林沖家破人亡就是拜高俅所賜。
宋江的這道命令可以說將難題踢給了林沖。林沖面對近在咫尺的仇人,是絕佳的報仇機會,可以說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但是一旦殺掉高俅意味著違抗軍令,意味著與宋江的決裂,勢必引起嚴重的後果。在《水滸傳》原著中林沖顧全大局,忍了下來。
我們假設林沖真的殺掉了高俅,那就是逾越了宋江所能承受的底線,宋江絕對不會放過林沖,必定會軍法從事,那就是砍頭示眾。因為一旦高俅死了意味著宋江的招安夢想徹底破滅,不僅如此也把自己徹底推向了朝廷的對立面,再也沒有機會忠君報國,這是宋江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但是林沖真的那麼好殺嗎?林沖作為梁山的創業元老,有自己的勢力陣營。宋江要殺林沖意味著倆人已經不是兄弟而是仇人,既然是仇人雙方背後的支援力量就會撕破臉進行火併內訌,從此梁山勢力就會四分五裂,大傷元氣甚至不復存在。
支援林沖的都有誰前文已經劃分了梁山派系。這些派系主要分成兩大陣營,主降派和主戰派。主降派會支援宋江,主戰派自然會站在林沖一方。我們看看哪些是主降派,哪些是主戰派?
主戰派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林沖所在的梁山元老派系,這些人只要林沖殺掉高俅自然會堅定不移的與林沖並肩作戰。以魯智深、楊志、武松為首的三山派系也是堅定的主戰派,是強烈反對宋江接受招安的團隊。三山派系力量很強大足以做林沖的堅強後盾,況且三山派的大哥魯智深與林沖是拜把子的生死弟兄,魯智深曾在野豬林救過林沖的命,倆人的關係絕對夠鐵夠硬。二龍山的曹正還是林沖的徒弟,這些千絲萬縷的關係足以讓林沖在對抗宋江時有足夠得底氣。
除了上面兩家派系,盧俊義為首的這夥人十有八九也會站在林沖這邊。盧俊義雖然貴為梁山二把手,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盧俊義從骨子裡就沒有把宋江等人放在眼裡,他上梁山純粹是被宋江吳用騙來的,他心裡深恨宋江吳用,一旦林沖與宋江鬧翻盧俊義報仇的機會就來了。當然支援宋江的也不少。首先宋江憑藉自己的名聲和影響力就籠絡了一批人追隨自己,他有自己的嫡系力量。除了自己的團隊外像揭陽嶺派的李俊等都是宋江的好友,關鍵時刻會表現出應該有的友情來。降將派也會支援宋江,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朝廷的將領,只是因為在征剿梁山的時候失敗了,不得已跑到梁山來,但他們骨子裡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官復原職的。
值得一提的是公孫勝這幾個老道有點置身事外的意思,可以坐山觀虎鬥。看完熱鬧然後飄然離去,修道才是他們的主業,至於林沖和宋江誰勝誰負跟他們有啥關係呢!
總之:林沖與宋江翻臉火併的話,對梁山而言是場災難,沒有贏家只有兩敗俱傷!不過對個人而言宋江遭到的打擊會更大,他的黃粱美夢破裂了,即便僥倖不死從此後也會一蹶不振在鬱鬱寡歡中死去。對林沖而言只要大仇得報,快意恩仇自己死亦何妨?只要殺了高俅有沒有梁山又有什麼關係呢?
-
3 # 任馳贏天下
林沖與高俅不共戴天,可是假如林沖真的殺了高俅,未必就會引發內訌,高俅雖然位高權大,可是沒有了高俅朝廷一樣還會對梁山實施招安計劃,只不過不會那麼順利罷了。
因為,林沖一旦殺死了高俅,就等於梁山與朝廷對抗程度又升了一級,往小了說,朝廷對梁山這夥人肯定會從長計議。往大了講,朝廷也許會對梁山採取報復行動,因為高俅的死,朝廷很可能會再次出兵討伐梁山。
至於梁山內部會不會引起火併的事,我想還不至於,高俅固然重要,可是梁山的團結更重要,宋江之所以不殺高俅,就是為了早點促成招安大計,可是一旦林沖失手殺了高俅,我覺得宋江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比較畢竟高俅該死,林沖怎麼說也是自家兄弟,況且沒了高俅,朝廷早晚還是會收編梁山這支隊伍。
在說林沖,身為梁山的元老,林沖先後主導了兩次梁山改制,可以說沒有林沖,就沒有後來的梁山集團,是林沖雪夜逼上梁山,開創了梁山好漢聚義水泊梁山的大門。第一次梁山改制,本來林沖火併王倫後,是最有資格坐梁山老大位置的人,可是林教頭卻把這個位置讓給了晁蓋。
晁蓋死後,梁山進行第二次改制,本來林沖也是最有機會坐老大的人選,並且還是晁蓋臨終暗示的接班人,可是偏偏由於宋江的陰謀,最終林沖失去了這個機會。這一點宋江是心知肚明,所以我覺得林沖真的殺了高俅,宋江挺多會責怪林沖太魯莽,絕不會因此事與林沖反目為仇。因為,林沖在梁山的貢獻那是有目共睹,兩軍交戰,林沖衝鋒陷陣,手使一把長槍,所向披靡,屢立戰功,素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稱號,並且林沖還是“梁山五虎將”之一,可以說林沖為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宋江是個聰明人,孰輕孰重他自然明白,若得罪了林沖就等於得罪了一群人,林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邊除了有晁蓋原版人馬劉唐、阮氏三雄、公孫勝、杜遷、朱貴等人,還有魯智深、武松、孫二孃、張青、李忠等原二龍山派系的支援,另外還有史進、曹正,少華山的朱武、陳達等人,這些人肯定是要站在林沖這邊的。
雖然宋江的嫡系眾多,身邊先後發展了不少為他賣命的人,可是宋江也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玉麒麟盧俊義,還有被他蠱惑投降的原朝廷大將,例如呼延灼、關勝、秦明等人,這幾位都不是等閒之輩,而且各各武功高強,他們要是在於宋江為敵,那就算宋江兄弟在多,那也很難控制住局面。所以宋江要是真因為林沖殺了高俅,與林沖叫板的話,宋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的。弄不好還會兩敗俱傷,到時候朝廷坐收漁翁之利,那梁山離真正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啦!
所以,我認為宋老大絕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的,宋江執意謀求朝廷儘快招安,所以他才力保高俅,擒而不殺。林沖面對仇家高俅,眼看就要手刃仇家,可是宋江一句話林沖忍了,林沖做到了,畢竟宋江是大哥,大哥的話做小弟的豈能不聽,可是就因為宋江的執意阻攔,結果導致林沖大仇未報,抑鬱成疾,含冤而死。
正如林教頭詩中描述的那樣:“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林沖不是自吹,他真正做到了仗義、朴忠、譽望、英雄八個字。
-
4 # 三山明月
首先如果林沖真的把高俅殺了,其結果也就是殺就殺了吧。也不會引起啥軒然大波,大不了再與朝廷大一仗,也不會影響招安的計劃;更加不會分出各種派系,因為高俅是梁山共同的敵人
-
5 # 柳生飄雪
殺了朝廷的太尉,梁山還有希望被招安嗎?
我們知道,要不要招安梁山,主要是宋徽宗一個人說了算,朝廷內部很多大臣是不主張招安梁山的,例如那幾個奸臣,恨不得把梁山斬盡殺絕才後快。只有宿元景等少數人同意招安,按常理來說,朝廷李多數人都反對,梁山是不會被招安的,但是,宋江,吳用成功的利用公關手段,透過李師師,宿元景,成功的感化了宋徽宗,最終實現了招安,實際上,把高俅捉上山而不殺,也是為梁山加了分,說明梁山不是與朝廷為敵。
如果林沖殺了高俅,那麼,招安大計基本沒戲了。宋江有可能一怒之下殺了林沖或者將他逐出山門,朝廷即使暫時剿滅不了梁山,也絕不會再考慮招安了。
首先,我們看小說前半段,宋徽宗在還沒登基時,就因為踢球認識了高俅,兩個人的關係非同一般,登基以後,高俅是宋徽宗最信任的人,所以才把軍權交給高俅,在宋徽宗眼裡,十個梁山也抵不上高俅的作用,尚若高俅被梁山所殺,首先被激怒的是宋徽宗,那你想還會有招安嗎?
-
6 # 小土豪810
梁山一百單八將,除了宋江,吳用,盧俊義,李逵,不會站在林沖那邊其他的差不多都會,因為在這一百零個人了,大部分都是因為高俅,陷害,逼上梁山,所以大部分人都跟高俅有仇,所以大部分人應該會站在林沖那邊
-
7 # 樂贏棗業
我覺得林沖即使真殺了高俅,宋江也不會跟他翻臉至火併。首先宋江高舉義旗替天行道,眾人誰不知高俅是奸臣,真殺了他也會找朝中忠臣在皇帝面前周旋。其次林沖魯智深武松等派系實力在那兒放著,宋江若執意要殺林沖梁山勢必四分五裂。好多派系只是面和心不和,趁亂只會各撈各自好處另立山頭。林沖這邊,從他性格來說,第一他不願意跟宋江火併,傷了重弟兄和氣。第二他被高俅害得家破人亡,早已無心活在世上,上梁山只為忍辱負重尋找機會報仇,只要殺了高俅他的目的就達到了,他只求一死。所以,個人認為,林沖殺了高俅也不會引起梁山火併。
-
8 # 銘山西數
在影視改編中,大多都有林沖要殺高俅的橋段,當然都沒有殺掉。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版本的水滸傳書籍,也是說到林沖提刀殺高俅被宋江等攔下,導致詔安派和反抗派矛盾的激化,林沖,吳用因此先後自殺。
梁山人馬做為一夥賊寇,代表的幾個人都和高俅有仇怨,所以當時的高俅一直是想除掉他們而後快的。宋江等人一心想著做官,洗掉賊寇的名聲,所以只要抓到朝廷的大員,都不會殺掉,只是把想要報效國家的願望傳達到宋徽宗耳朵裡。高俅身居要職,還是徽宗的親信,這樣就更不能殺掉,即便他惡果累累。
再說說當時梁山的情形,此時一百單八將已經湊齊了天罡地煞,口頭上福禍相依,生死與共了,可實際上各自並不見得就真的一條心了。他們出身五花八門,從貴族豪紳到土匪盜賊,對世道的認知都不盡相同。這也就決定了他們對詔安的態度。起碼只要路沒走死,宋江盧俊義等人就鐵定會念著詔安。
這樣就很明瞭了,林沖要殺高俅,宋江,盧俊義鐵定會極力阻止,而真的能成功殺死他。就等於斷絕了宋江的念想,封死了詔安的路。或許這樣以後,他們才會真的安心的去“替天行道”了。
可以這麼說,林沖堅持要殺高俅而沒殺死的話,可能會造成梁山的內亂;而僥倖殺死高俅的話,梁山就絕對不會內亂,他們首要想法是怎麼應付朝廷的報復徵繳了。
-
9 # 淘氣的皇牌
鬧那?林沖殺得了高俅麼?你看林沖殺高球時就一魯智深幫忙,別的都攔著,得說林沖在梁山就魯智深一個好哥們,跟本沒啥好朋友,梁山是有幫派的,林沖是沒幫沒派自己一個人
-
10 # Sgy省油的燈
林沖若果斷出手殺了高俅,宋江也無可奈何。畢竟高俅一死,斷了宋江投靠朝廷的門路。宋江真要跟林沖翻臉,他還真得不償失。林沖這邊至少有晁蓋舊部,以及魯智深、武松、楊志還有史進等諸多好漢的支援。盧俊義一夥就算不幫林沖,也不會幫宋江的。關勝等降將對此也會坐山觀虎鬥的。鑑於此,宋江沒有這個能動搖自己根基的火併魄力。
-
11 # 誰是我知心
如果林沖把高球殺了不會引起梁山火併,大不了宋江責怪一下,裝腔作勢的打幾下軍棍,即使真的引起火併,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楊志公孫勝會堅定不移的站在林沖一邊,不過林沖絕沒有殺高球的勇氣,林沖雖然殺過王倫但是不敢殺高球,因為高球是官家之身。
-
12 # 初曉兒
高俅被捉上梁山後,如果林沖把他殺了,不會引起火併,假如引起爭執,堅決站在林沖一邊的不僅僅是反招安派。其他人也大多會站在林沖一邊。
一、林沖殺了高俅,不是要奪取山寨統治權,不會引起火併。火併,是兩大勢力水火不容,無法調和的情況下的極端措施。
梁山泊有過一次火併,就是林沖火併了王倫,那是為了爭奪梁山最高權力。
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之後,上了梁山,王倫不予收錄,要趕他們下山。要麼殺了王倫,要麼晁蓋等人離開,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在此情況下,林沖一怒之下殺了王倫,推舉晁蓋當了梁山寨主。
晁蓋死後,在梁山泊最高權力問題上,其實也是有暗流湧動的。按照晁蓋臨終囑託,宋江是當不了寨主的。但表面上並沒有劍拔弩張,更沒有火併的情況發生。因為還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發生。
假如高俅被捉上梁山,林沖殺了高俅。無非是林沖報殺妻之仇,陷害只恨而已,並非企圖奪取梁山泊最高統治權。也跟奪取梁山泊最高權力無關。
晁蓋死後,林沖力主宋江坐第一把交椅,林沖全然沒有做山寨之主的意圖,宋江心知肚明。
宋江即使不滿意,也決不會不理解林沖作法的原因,不可能主動挑起內鬥,動搖自己的地位。
二、如果林沖殺了高俅,不是招安派與反招安派的鬥爭反映,不可能引起火併。梁山泊內部有矛盾,最大的矛盾是贊成招安和反對招安。
假如高俅被捉上梁山,林沖殺了高俅,也並不是林沖反對招安的行動。
梁山好漢捉了高俅,戲弄高俅,怒火難平,要活剮了高俅的是阮小七、武松、李逵等人,而並不是林沖。
再說,梁山好漢被招安,也不是高俅主張的,有沒有高俅,與朝廷是否招安沒有必然聯絡。
即使林沖殺了高俅,也是情有可原的。宋江雖然陰毒,但並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假如宋江那麼不明事理,他也當不了梁山寨主。
林沖反對招安,但他沒有任何過激行為,甚至連過激的言辭也不曾有過。
高俅使林沖家破人亡,即使林沖藉機殺了高俅,也是容易理解的事。宋江應該理解,梁山泊其他將領也應該理解。
假如殺害秦明全家的慕容知府沒死,被捉上梁山,秦明不去殺他?
又假如殺了柴進叔父的殷天賜沒死,而被捉上梁山,柴進不去殺他?
當然,高俅是朝廷高官,不比殺慕容知府,更不比殺殷天賜。
但是,報仇的性質是一致的,與是否反對招安連不到一起。宋江會大發雷霆,置山寨安定於不顧,擅動刀兵,亂鬥一氣,然後大家散夥?
所以,高俅被捉上梁山,即使林沖殺了高俅,絕不會引起火併。
三、如果林沖殺了高俅,可能會引起朝廷高度重視,派重兵征討梁山,梁山泊山寨面臨朝廷大軍壓境,只會一致對外,而絕不會火併而自毀長城,自相殘殺。高俅是朝廷重臣,三次討伐梁山泊,三次失敗,但高俅沒被殺死。
但梁山泊敢於三敗高俅,刀槍無眼,火炮無情,高俅有死於戰陣的可能。假如高俅真的被梁山好漢所殺,無非有可能引起宋朝廷的震驚,加派重兵攻打梁山。
在那種情況下,梁山泊面臨的是外敵,面臨的是可能被剿滅。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抵抗朝廷是自保之路。
當比時刻,大軍壓境,梁山泊根本就沒有考慮是否接受招安的可能。更沒有自相殘殺的必要。難道宋江會組織人馬在梁山上自家裡先打一架?滅了林沖一夥人再去對付朝廷?
梁山泊的做法絕無懸念,就是集中力量,在《水滸傳》的“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的戰績上,再來一個大戰,擊敗朝廷軍隊。再去與朝廷談招安。否則就是滅亡!
打敗朝廷征討的軍隊,是宋江的唯一可行的選擇。梁山火併絕無可能!
四、如果林沖殺了高俅,宋江召開會議,引起一場爭論,站在林沖一邊的人會比站在宋江一邊的人多得多。梁山好漢知道林沖根本不是針對招安殺高俅的,假如宋江主持聲討林沖,是根本行不通的。
雖然林沖不是為反對招安殺高俅,但反對招安的絕不會不支援林沖殺高俅。魯智深、武松、阮氏三雄、劉唐等為首的反招安派必然站在林沖一邊。
楊志這一類飽受高俅欺辱的頭領,撇開招安不談,也必然會站在林沖一邊。
朝廷降將在朝廷上,也是各有派系的,他們並不是鐵板一塊,比如關勝,他是蔡京的人。高俅被殺,蔡京是高興還是不高興,難說得很。那麼林沖殺了高俅,關勝到底心裡想的是什麼也沒有定準。
梁山泊一百八將,大都是血性漢子,殺人放火本就是他們的家常便飯。報仇雪恨,該出手時就出手,更是令人稱快的事。出身下層的頭領,十有八九是支援林沖殺死高俅的。包括宋江的鐵桿追隨者李逵。
-
13 # 燭影斧聲
宋江為首的高層和降將派是不會允許這樣情況發生的,退一萬步講,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所有人也不會將林沖怎樣。
從大局講,這樣的確害了梁山,毀了招安大計,但從私人講,都會理解他的心情。不過理解歸理解,很多人會心生芥蒂,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點也會越來越大,最終導致梁山四分五裂。
不過我相信不會出現火併,站在林沖一方的也會很多,不過只是出於斬殺高俅的大快人心,而非認可或支援林沖這個人。
林沖斯人林沖本是東京汴梁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現在很多人喜歡用歷史套小說,將這個職務貶低的一文不值,但是在水滸的設定中,從提到的幾個同職位人員看,無不是出類拔萃武藝高強之人。
林娘子上香與高衙內產生了一次不美麗的邂逅,於是林沖的噩夢開始了,一步步最終被逼上梁山。嚴格意義上來說,禍從天降,完全被官府逼迫,被動落草的只有林沖一個。
現在的影視劇對林沖的仇恨大肆渲染,然而在原著中,高俅被俘上山,林沖只不過和楊志一起對其怒目而視,僅此而已。
之後梁山盛情款待高俅,可以說吃喝玩樂一條龍,除了沒有美色相伴,其他一應俱全。對此,林沖並沒有露頭提出過任何異議,更不像電視劇中那樣被氣死或者出走。
之後接受招安,林沖也沒有任何情緒,在征戰四方時更是盡心盡力,雖然徵方臘沒有陣亡,卻在收兵回朝時患了風癱,於是留在杭州六和寺,由同樣在此的斷臂武松照料。
半年後,林沖病故。
封建禮教下的典型從林沖生平來看,他是一個典型受封建禮教影響很深的人物。加上過去婦女地位低下,而林沖又並非電視劇中那樣體貼入微、情聖一樣的男人,所以這種所謂家破人亡帶來的仇恨遠沒有我們想的那樣大,其結果就是在面對仇人時不過只是怒目而視,僅此而已。
所以說如果按照原著的人設,林沖是不可能殺高俅的,我們不喜歡這樣的結果,然而這就是事實,所以題主的問題其實是以今人的角度來詮釋或者進行的一種假設。
說實話,就個人而言,我喜歡這樣的假設,也希望這些小說人物可以“活”的有血有肉有性格一些。
殺賊的結果假設林沖殺了高俅,宋江會怨,但是無論從大局出發,還是維護自身義氣的人設,宋江都不會對林沖進行什麼實際性的懲處。既成事實,只能儘可能的去解決、平息後續,讓影響降到最低,以宋江的高情商來說必然會盡量安撫一眾兄弟。
但有的事並非憑藉宋江虎軀一震,王霸之氣側漏就能擺平的。殺死高俅必然會讓梁山眾將對此事產生兩種,甚至更多的態度。
首先是以魯智深、武松等人為首的草莽英雄,他們中雖然也有曾經的朝廷官員,比如魯智深、武松這樣的首腦人物,但他們不同於降將派系,是堅定的反對招安派,同時為人性格直爽。殺死高俅這樣大快人心的事,自然是他們交口稱讚的。這其中甚至包括宋江的鐵桿李逵。
同樣,以關勝、呼延灼等人為首的降將派系自然會對此心生芥蒂,他們都是明事理的人,會理解林沖的做法,但是絕對不會贊成,因為殺死高俅等於毀了他們有可能還會擁有的前途。
很多人歸降時,某種程度也是因為宋江有招安之言,如今招安之路斷送,他們怎麼會甘心一生為盜為匪?
無論如何站隊,所有人針對的都是“殺死高俅”這一事件,而非林沖。林沖是“三朝元老”,在梁山頗有威望,但同樣,他也是孤獨的,就私交來說,和他稱得上兄弟的只有一個魯智深,而魯智深和武松、楊志甚至史進的感情可能比林沖還要深厚。
說白了,如果因為這件事有人要明面動林沖,會有超過半數的人不答應;但同樣,林沖如果想借此另立山頭,恐怕沒有一個人會站在他身邊支援他。
歸根結底,殺死高俅,不會引發火併,但如果招安之事難成,梁山分裂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14 # 375829282
“奸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特別是對於大奸大惡的奸臣,人們恨不得處置而後快。
高俅原是一個地痞無賴,善於阿諛奉承,能說會道又善擅長蹴鞠,幸獲宋微宗的賞識,官居太尉。他侍寵營私,和蔡京、童貫等一批奸臣狼狽為奸,陷害忠良,搞的天下烏煙瘴氣,人們的生活更加悲慘。人們在各地不斷反抗,佔據山林打家劫舍,來發洩對朝廷的不滿。其中勢力最大的是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打著“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旗號廣招天下的英雄好漢,齊集了一百零八條好漢。聲勢最為浩大,引起了朝廷的不安。宋微宗派高俅統兵圍剿,對於一個不會領兵打仗奸臣來說無異於去送命。果不其然兩次都大敗而歸,在第三次圍剿時高俅被活捉。
正當高俅驚恐萬分時,卻受到了宋江的禮儀接待。原來宋江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以為佔據山林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要為以後做打算,如果朝廷能詔安的話,最好不過了,也能為自己和眾兄弟博得一個好名聲。正好以高俅為橋樑,來向朝廷傳達自己的意願。高俅為了自己的性命,一直敷衍著。
眾梁山好漢雖然恨高俅,不過看在宋江的面子,也只好聽之任之。唯有一人,跟高俅有著血海深仇,這人就是林沖。林沖在沒上梁山之前,在京城做“八十萬”禁軍教頭,官職雖然不大,但收入可以,工作悠閒,有又一個漂亮賢惠溫柔的妻子,生活幸福而美滿。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看到林沖的妻子被迷的神魂顛倒,茶飯不思,害了單相思。高俅愛子心切,設計陷害林沖,發配遠方,在發配的路上,還要僱兇殺人,林沖無處可去只有被逼上梁山。所以這次高俅被捉,“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林沖提刀要殺高俅,被宋江極力勸阻,派人看管林沖,實際上也就是軟禁起來了。
如果林沖真的設法殺了高俅,會怎麼樣呢?這是宋江最不希望看到的,因為這樣的話,等於和朝廷徹底決裂了,再無詔安的可能。如果宋江因為林沖殺了高俅而治罪的話,宋江重義氣的形象會在梁山好漢心目中大大折扣,從而離心離德,不在是鐵板一塊,就像一盤散沙一樣,任有朝廷宰割。這也是宋江最不想願發生的事。
-
15 # 歐連教育James
林沖去殺高俅,魯智深是肯定去的,(這是兄弟必須去),李逵是肯定不去的(哥哥不讓我去),武松會耍一把骰子,大就去,小就不去(當年殺嫂子,西門慶,蔣門神,血濺鴛鴦樓,他們也都沒去)
剩下的“兄弟”:唉~遺憾,可惜
-
16 # 葉子345678
不會火併的。宋江表面上要顧及兄弟情誼,不可能為高俅來殺林沖,林雖然壞了他的好事,他也只能心裡不快,高俅那廝殺了也就殺了。
-
17 # 一路順風0930
當時林沖真要是把高逑給殺了,省的以後梁山的弟兄們讓,高球,童慣,蔡京這幫奸詐人的暗算,可是宋江有他的心思,讓弟兄們招安,給弟兄們找個事做,後來還是讓奸詐人給算計了,沒有腦子的宋江。
-
18 # 楊小白先森
我認為不會,宋江以仁義聞名,如果林沖殺了高俅,這隻能倒逼宋江詔安之路另求他法。我相信結局還是會一樣,只不過過程會曲折一些。為了眾兄弟們的後路,宋江沒有他法。
-
19 # 鄉間小咯
林沖就是把高俅殺了,也不會引起火拼。宋江這個人,用他自己的話說"無學無能″,其實宋江的德行很好,深得眾兄弟的愛戴。殺了高俅,這個是水滸傳最明智的做法。以後不論是揭杆而起,還是接受朝庭招安,都少了很多麻煩。只可惜,投降派宋江,放走了高俅,反倒貽害了一幫眾兄弟,使得《水滸傳》一部英雄史,變成了一部悲劇史。
-
20 # 球餘飯後
最堅定的站在林沖身邊的,第一個肯定是花和尚魯智深,他與林沖是結拜兄弟,又重情重義,曾經千里相送。
第二個毫無疑問是操刀鬼曹正,做為林沖的弟子,這個時候肯定會站在師父身邊。
然後就是九紋龍史進,他與魯智深交情深,衝著魯智深的面子,絕對會站在林沖身邊。
而史進站出來後,少華山的其他三人,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肯定也會力挺史進。
以上這幾個好漢,是毫不猶豫會支援林沖的。而一旦事情擴大,還會有兩波人支援林沖:
第一波人就是魯智深的二龍山系,包括楊志、武松、張青、孫二孃、施恩、周通、李忠等人。
第二波是梁山舊人,包括三阮、劉唐、杜遷、宋萬、朱貴等人。
這樣算下來,支援林沖的應該不在少數,可惜林沖不知道是出於性格原因,還是大局考慮,沒有殺掉高俅,真是一大恨事!
回覆列表
林沖殺了高俅,殺了也就殺了,火什麼並啊,又不是林沖想奪權!
所謂火併,就是同一陣營裡的人因為某種原因的自相殘殺、併吞。林沖殺高俅,主要是因為高俅陷害自己充軍發配,害死了自己妻子,他對高俅有著刻骨仇恨。這是私仇。宋江以仁義著稱,林沖還算是晁蓋吳用的恩人,而宋江又算是接替晁蓋做了頭領。因而還不至於為了高俅而殺了林沖。而林沖也不會因為高俅而殺要保護高俅的宋江。所以,林沖殺高俅引起火病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等同於無。
說起不火併,不能繞過林沖火併王倫一節。林沖為什麼要火併王倫,因為王倫容不下林沖!一開始,當林沖走投無路,要投奔王倫,王倫因為林沖的名聲大過自己,擔心自己不能威服林沖,便推三阻四,想法設法的刁難,後來雖然收納了林沖,卻沒有給林沖相應的待遇和信任,是林沖在梁山上生活的非常憋屈。因此,林沖才在晁蓋吳用等人的挑拔下,與王倫火併。說到底,林沖火併王倫,也不過是為了爭取自己的生存權利而已。
而林沖殺俅,也不過是報了自己的深仇大恨而已,與梁山上中兄弟的生存一點兒關係也沒有。所以也不會引起眾兄弟對林沖的強烈反感。
況且殺死了高俅,也並不意味著就斷了招安的途徑,條條大路通羅馬,死了高俅這個佞臣,又不是截斷了所有與宋徽宗見面的路,所以不管是宋江,還是那些一心想要招安的梁山人,都不會因為死了一個高俅而與林沖翻臉。說不定許多人還會因為林沖殺了高俅而暗地裡對林沖說一聲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