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談文史生
-
2 # 林長風
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入侵,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親率50萬大軍出征,結果在土木堡被包圍,大戰之後,50萬明軍精銳全軍覆沒,朱祁鎮被俘虜,成為中國歷史上繼宋朝徽欽二帝之後被活捉的第三位皇帝,史稱“土木堡之變”。
訊息傳到北京,舉朝震動。當時的太子朱見深只有兩歲,雖然於法理上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但此時也先正挾持明英宗叩關,如果朱見深繼位,則在救父皇和保社稷之間陷於兩難之間。為此,在於謙等大臣的建議下,朱祁鎮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上了皇位,是為景泰帝,並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景泰帝繼位後,君臣一心,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粉碎了也先的陰謀。失敗後的也先為了給明朝製造混亂,竟然象徵性的收了點“贖金”後,將朱祁鎮送了回來。
回家後的朱祁鎮立刻被弟弟朱祁鈺幽禁在了南宮,這倒也正常,畢竟自己已經做了皇帝了,總不能再將皇位讓出來吧?但令朱祁鈺沒想到的是,七年之後,也就是在景泰八年的正月,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擁立朱祁鎮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奪回了皇位,號稱“明朝第一忠臣”的于謙也因為當初擁立朱祁鈺而被殺,史上也稱此次政變為“南宮復辟”。
那麼,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朱祁鈺為什麼沒弄死朱祁鎮,以絕後患呢?事實上,朱祁鈺並不是沒有對哥哥朱祁鎮下手,只是沒有下死手,這才留下了朱祁鎮的命,並最終導致了奪門之變的發生。
朱祁鈺曾多次試圖殺掉朱祁鎮作為曾經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朱祁鎮雖然被幽禁在南宮之中,但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會爆炸,帶來無法想象的後果。對此,朱祁鈺心知肚明。
在負責看管朱祁鎮的人當中,有一個名叫阮浪的太監,時間一長,慢慢的就和朱祁鎮親近起來。朱祁鎮身陷牢籠,也不拿自己當皇帝看,就和阮浪成了朋友。有一次,朱祁鎮送了一把鍍金的小刀給阮浪,但不久這件事就被人告發了。
朱祁鈺正愁找不到機會,於是藉此事試圖誣陷朱祁鎮謀反,把阮浪抓起來嚴刑拷打。不知道是出於義氣,還是別的原因,總之阮浪受盡酷刑後仍舊不肯說一句朱祁鎮的壞話,更不肯誣陷朱祁鎮試圖謀反。朱祁鈺抓不到證據,大臣們又紛紛勸說,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史稱“金刀案”。
“金刀案”記載在《明英宗實錄》中,應該是確有此事,此案的出現說明朱祁鈺是對朱祁鎮起過殺心並且下過手的。並且“金刀案”之後,朱祁鈺加強了對朱祁鎮的監管,派人將南宮附近的樹木全部砍掉,防止有人攀越樹木與朱祁鎮聯絡。南宮的大門也被上了鎖,鎖裡還灌上了鉛,這樣,即便有鑰匙也無法開門。朱祁鎮日常的飲食衣物都是從一個小窗戶遞送進去的。
或許朱祁鈺希望以這樣相對“文明”的方式,逼迫朱祁鎮失去生活的信心,進而自殺。但是朱祁鎮倒是很看得開,不僅身體倍棒,吃嘛嘛香,而且還生下了三個兒子和六個女兒,除去沒有權力,日子過得應該還算舒坦。
對哥哥朱祁鎮,朱祁鈺始終下不了死手從朱祁鈺對待朱祁鎮的手段上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朱祁鈺的確有殺死朱祁鎮的心,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做得不夠堅決,導致朱祁鈺屢屢“心軟”的原因應該有兩個。
一是出於兩人之間身後的兄弟感情。明宣宗朱瞻基堪稱一代明君,但生育能力不怎麼樣,一輩子只有朱祁鎮和朱祁鈺這麼兩個兒子,好在哥倆從小感情很好。朱祁鎮繼位的時候只有八歲,但馬上就封了七歲的弟弟朱祁鈺為郕王。按照明朝的傳統,親王就藩後應該立刻到封地,以免對皇帝造成影響。但一直到正統十四年,朱祁鈺居然仍舊住在北京,可見朱祁鎮對這個弟弟是十分疼愛的。
“奪門之變”發生後,朱祁鎮已經在群臣面前坐上了龍椅,正在梳妝打扮準備上朝的朱祁鈺得知訊息後,沒有驚慌失色,也沒有暴跳如雷,而是連聲說道,“好,好,好。”然後重新躺回床上,面朝裡睡下了。雖然此刻朱祁鈺心情難言,但足可見兩人之間兄弟之情尚在。
二十多年的兄弟感情,絕不是一念之間就可以抹殺的,況且朱祁鈺是一個十分注重感情的人,不僅對朱祁鎮,就連對朱見深他也沒有趕盡殺絕。與此相比,宋太宗趙光義做的那才叫絕,繼位之後,接連逼死了哥哥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顯然,朱祁鈺無法做到像趙光義那樣絕情。
第二個原因則是出於顧全大局的考慮。
應該說朱祁鈺登基之後,幹得著實不錯,也得到了群臣的擁護,地位相對比較穩固。而朱祁鎮被幽禁在南宮,又有被瓦剌人俘虜的“不良記錄”,對他皇位的威脅並不大。
但是,如果朱祁鈺真的殺死了哥哥朱祁鎮,那麼必然會招來一眾“道學先生”的譴責,或者說他有失倫常,或者說他忘恩負義,或者說他殘暴不仁……總之,會使他的威望大受打擊。
古人是最注重“名聲”的,明朝的言官們一有機會就激怒皇上,就是為了能挨一頓“廷杖”,給自己留下一個“面折廷爭”的好名聲。朱祁鈺雖然貴為皇帝但也不能免俗,殺了朱祁鎮對他身後的名聲大大不利,不到萬不得已,他當然也不想背上一個“弒兄”的名聲。
想當年建文帝朱允炆不就是為了怕背上“弒叔”的名聲,才讓朱棣在戰場上多次死裡逃生的嗎?
綜上所述,朱祁鈺沒有弄死朱祁鎮,最終在“奪門之變”中被搶去了皇位,並不是他對哥哥沒起殺心,只是出於政治上和親情上的考慮,始終在殺與不殺之間搖擺,沒有下定決心剷除隱患,最終放虎歸山,終成禍患。可能在朱祁鈺的心裡,最理想的結局是朱祁鎮老老實實的在南宮當太上皇,他安安穩穩的當皇帝,既能保全兄弟之情,又能留下身後名聲。可惜,這最終不過是朱祁鈺的一廂情願罷了。 -
3 # 四川達州人
一、能力不足
代宗不是嫡長子,是作為閒散王爺教育的,沒有學習到必要的權謀,因此代宗當了皇帝也控制不住政權,對大臣都是安撫甚至採取收買方式,所以始終不是一個合格君主。
二、本性不壞
代宗性格溫和,雖然有私心,廢黜誓言以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沒有殺哥哥的心思,更沒有殺害侄兒的意圖。
-
4 # 仁壽羅海
一點是:因為為上面有太后
二點是:還有于謙等大臣看到的。
如果是殺了的話恐怕皇位不保。
因為當初立他做皇帝的時候就是在明朝危難時刻,大家才讓他當皇帝的,後來在於謙的帶領下,石亨等將領才把也先打退,誰後又多次打退
瓦剌的軍隊,最後勝利了。
但是就是正是在他登上皇位的同時,明英宗的兒子也同時登上了太子的位置,也就是說告訴天下人,你的皇帝的位置是臨時的。
所以他最後又用賄賂大臣的辦法,把太子廢了,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樣的話他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能做皇帝了,但是第二年他兒子死了。
還有一個就是,這個皇帝畢竟是他哥哥,對自己的皇位已經沒有任何威脅了,于謙說過既然皇位已經定了就沒有變的道理,他回來了就是太上皇。
所以說對自己的哥哥還是留有感情的,皇位畢竟是從明英宗哪裡接過來的,不能明殺暗殺的話又怕落人口實。暗殺的話其實是可以的,但是最終還是心軟了點。
他對朱祁鎮,就是軟禁,讓你一輩子在南宮住著,不出意外的話,朱祁鎮可能就會永遠的被軟禁在南宮了。
這個意外是誰也想不道的,沒有想到奪門之變,明英宗成功復位。
如果是知道有這一天的話他會殺了朱祁鎮的,但是所有的歷史沒有為什麼了,事實就是事實。
-
5 # 滄海拾遺錄
明代宗朱祁鈺不會殺死哥哥明英宗朱祁鎮,竊以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心性尚好,仍念手足之情。明宣宗只有朱祁鎮朱祁鈺兩個兒子,兩人年齡相當,兄弟感情應當不差,不然正統十四年英宗御駕出征那年,朱祁鈺已21歲,按照祖制早已應當外出就蕃,說明英宗對他愛護有加。英宗出征時命朱祁鈺監國,說明對其弟信任。加上朱祁鈺繼承大統雖是局勢所迫,但畢竟是從哥哥手中取得皇位,心中有愧疚,皇位自然捨不得還,但奪位殺人還不至於。二是滿朝文武大臣和太后不會答應。英宗為國出征雖兵敗被俘,但仍為太上皇,且年紀尚輕,不管各種原因去世,都難免落人口實,引發朝廷地震。故兩害相權取其輕,嚴格控制英宗行蹤是相對可取之計。三是帝國接班人懸而未決。明代宗繼位後為保證自身子嗣繼承大統,廢除侄子朱見深的太子地位,轉立自己兒子,但無奈自己兒子沒福分早逝,代宗又不願意復立朱見深,而大臣擁立朱見深為太子的意見十分統一,在這樣微妙時刻,處置英宗不是優先考慮之事。
-
6 # 舊時樓臺月
公元1449年六月,蒙古瓦刺部落太師也先因與大明邊境貿易衝突,率軍進犯大明邊境。時任大明王朝最高統治者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蠱惑下率二十萬大軍御駕親征,由於指揮不當,大軍在途中多次被蒙古軍擊敗,隨即準備揮師返京,然而在大軍到達河北土木堡時,遭到了蒙古軍的襲擊,明軍大敗,明英宗朱祁鎮被俘。
明軍在土木堡兵敗,英宗被俘的訊息傳到京城後,朝野上下一片愕然,由於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廷在於謙等大臣的提議下將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鎮擁立為帝,並組織了一場抵抗蒙古大軍的北京保衛戰,此戰蒙古軍被擊潰,使得大明王朝得以延續。第二年,得知大明已另立新君,將英宗奉為太上皇的也先,派特使將已經毫無利用價值的英宗送回京城。
與以往的歷史劇本有所不同的是,英宗被送回京城後,並沒有被他的弟弟也就是明代宗朱祁鈺所殺死。
首先朱祁鈺之所以不殺朱祁鎮,我認為他還是念及手足之情,朱祁鎮是朱祁鈺同父異母的哥哥,且兩人年齡相當,朱祁鎮御駕親征時令朱祁鈺做監國,可想而知對他有多信任。其次朱祁鈺溫和的性格必然不想接受貪權弒兄的罪名,同時在看到群臣聲討王振餘黨,擁立他為新君的時候,他也是極力推辭的。
如果說這個理由過於主觀且天真的話,那麼下面這一理由應該比較現實。
當“太上皇”朱祁鎮被蒙古專使送到京城後,已任皇帝朱祁鈺的處境是十分尷尬的,同時也很是為難。
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時任吏部尚書王直上奏說:“上皇蒙塵,理宜迎復。乞必遣使,勿使有他日悔。”這也是代表著朝中大多數臣子的觀點,他們並不希望太上皇朱祁鎮有任何閃失,畢竟他曾經也是一國之君,在朝中仍有他的親信和勢力,倘若被殺,必會引來朝野議論。這也是朱祁鈺不願意看到的。
最終,朱祁鈺想到了一個自以為十分妥當的對策,將太上皇朱祁鎮囚禁於宮中。
-
7 # Johnny親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看看不殺朱祁鎮的後果。
杭皇后,景泰帝側室,即位後封為貴妃,後冊為皇后,景泰七年(1456年)崩,諡“肅孝皇后”。英宗時廢皇后諡號,毀其陵墓。明代只承認汪氏為景泰正室,無一朝承認杭氏。唐貴妃,景泰七年(1456年)封"皇貴妃",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皇貴妃,寵冠後宮。郕王死,被逼殉葬。李賢妃,諡“恭靖賢妃”。生平不詳,名號出自《明書》。剩下的側妃皆被賜死。
朱祁鈺沒有兒子, 只留下幾個老婆,結果讓自己的哥哥殺得片甲不留。 自己的皇帝也被廢除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朱祁鈺是被朱祁鎮毒殺的。這個可能性非常大
1 他母親孫太后的態度。朱祁鈺和朱祁鎮都是孫太后所生。但是孫太后明顯是更寵愛朱祁鎮。當年朱祁鎮被俘虜,孫太后和于謙商量後決定朱祁鈺繼位,朱祁鎮的兒子為太子。 這明顯是為日後留下後患, 但孫太后骨子裡面認定這個皇位是朱祁鎮的,以後終究也要回到朱祁鎮一系上。朱祁鈺作皇帝后想換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阻力最大的就是孫太后,她繼位這麼長時間竟然沒有感化他的親生母親 。孫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鈺只不過是代理執政而已。
2 于謙的態度。于謙理論上應該和朱祁鈺是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同盟。可以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可是在奪門之變中,于謙沒有反抗束手就擒。石亨,徐有貞之流,是沒有正經名義的, 任用2000多死士發動的。于謙是內閣首輔大臣,掌握九門兵權,而且執掌3大營的兵力。 如果於謙挺身而出,奪門之變成不成功真是兩說。但是于謙沉默了。起碼說明於謙是不能同意殺朱祁鎮的。
我們這位 朱祁鈺皇帝真是缺乏人格魅力,上不能得到父母的偏心,下不能得到大臣擁護。他始終沒有建立一套自己的用人班子,也沒有像他祖宗一樣建立一個從屬與自己的特務系統。所以我始終覺得他是想殺殺不了。如果他當時重用東廠和錦衣衛,一個眼神下來,朱祁鎮就病死了。
-
8 # 藤樹先生
奪門之變帶來的惋惜
當代歷史愛好者在談及明朝時期的奪門之變的時候,總會認為明代宗朱祁鈺太過婦人之仁,沒有及時殺死明英宗朱祁鎮,最終才導致奪門之變。而事實上,奪門之變只是一個意外,明英宗的復位,則在一定程度上有僥倖的成分。
明代宗靠什麼代了皇位?
明代宗的皇位,來的靠運氣,失去的,也因為運氣。
明朝明宣宗去世後,九歲的明英宗登基做了皇帝。孩童心性的明英宗打小不學無術,和一群太監來往密切,長大成人後,對太監頭目王振的話,言聽計從。
當時蒙古瓦剌部逐漸強大,對於中原的江山,也有了圖謀之心——比如後來瓦剌部族的首領也先殺死蒙古大汗,自立為北元天聖大可汗,其目的就是以北元皇帝身份,滅亡明朝,奪回元朝故土。
明英宗雖然荒唐,但也看到了瓦剌人的野心和明朝嚴重的邊患,王振則認為自己如果能帶著明軍打個勝仗,以後在朝廷裡奪權就更有資本了,於是在王振忽悠下,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光榮被俘。
明英宗被俘虜以後,在明朝大臣的擁戴下,朱祁鈺臨危受命,做了皇帝,組織明朝軍民抗擊瓦剌,算是勉強保住了明朝江山。
而瓦剌人見武力奪取明朝
明代宗在位第八年,明代宗突然患了大病,而此時明代宗的親生兒子早已經夭折,一時間,明朝上下人心惶惶。
就在這時候,一部分明朝大臣發動奪門之變,擁立明英宗復位,隨後不久,明代宗離奇死掉。
而從奪門之變的前後來看,明英宗復位屬於僥倖:倘若明代宗沒有患病,倘若明代宗病重期間代宗的太子還在,明英宗是無法名正言順的復位的。
明代宗為何不先殺明英宗個人感覺,明代宗之所以不殺明英宗,原因如下:
第一點:史無前例。
在中國歷史上,新皇帝殺害舊皇帝的先例比比皆是,但這種情況,大多因為舊皇帝是被政變推翻,因為政變而下臺的皇帝,被殺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上有說法認為明代宗死於明英宗殺害,因為明英宗復位一定程度上屬於政變)。
而像英宗這樣被俘或者因為戰亂而失去皇位,新皇帝登基以後,即便接回舊皇帝,一般也是和平共處的——比如唐朝安史之亂,玄宗皇帝逃亡蜀地,太子李亨登基(是為唐肅宗),唐肅宗收回長安以後,玄宗皇帝並沒有被肅宗殺害,只是幽禁,這種關係算是明英宗兄弟倆的先例。
第二點:人望。
明代宗臨危受命,保住大明帝國的江山,而明英宗則斷送大明數十萬將士。如果正常情況下,明英宗搞政變,估計即便僥倖成功,也會引起天下人討伐:畢竟明英宗和代宗比起來,之前做的事就是無道昏君,無道殺害有道,天下人不服。
基於這一點,明代宗也沒必要擔心明英宗對自己有威脅。
第三點:繼承製度。
如果奪門之變前夜,朝廷有太子存在,那麼,按照古代皇位繼承製度,代宗不論是病危還是被殺,第一繼承人只能是太子,而明英宗即便透過政變強行上臺,也會引起天下人討伐:自古以來只有皇帝死了太子繼位的例子,可沒有皇帝死了太上皇復位的例子。
基於這一點,明代宗在太子去世前,也不會擔心明英宗篡權。
而奪門之變的成功,就在於明代宗運氣不好:先是大病,再是沒有太子,否則,奪門之變甚至不會發生。
-
9 # 酷酷音影片剪輯
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對兄弟倆,在歷史上也算是奇觀。朱祁鎮因為,淪為瓦剌的俘虜,朱祁鈺繼位,這時候朱祁鎮雖然還活著,但是也被迫成為太上皇。但是後來朱祁鎮平安歸來,朱祁鈺卻不願再將皇位還給朱祁鎮,而是將他軟禁起來。但是,既然朱祁鈺不想放棄皇位,又為什麼不乾脆直接殺了朱祁鎮?只要朱祁鎮活著一天,對他來說都是威脅,他為何數年都沒有動手?
古人云“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朱祁鈺至死也不會想到,因為自己的那幾個念頭,放了朱祁鎮一條生路,會讓自己的結局那麼的悲慘,以至於自己死不瞑目,死後,還被自己的哥哥將自己的墓葬移到西郊。
熟悉的人都知道土木堡之變,這是發生在明朝中期的一次大事變。此次事變,不但損失了數十萬將士,而且,連朱祁鎮都成了俘虜,被蒙古瓦剌扣押了一年才放他回去。
而他不在的一年中,朝廷裡的大臣選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來主持大政,因此,在朱祁鎮回到明朝時已完全失去了實權,成了只有一個空架子的太上皇。
朱祁鈺害怕哥哥回來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對他十分冷漠,並沒有派出大的儀仗隊來迎接他,只是派去一輛馬車。並且,在朱祁鎮到達京城後很快將他軟禁了起來。軟禁朱祁鎮的宮殿本來就偏遠荒涼,朱祁鈺卻並不,還派人砍掉了周圍的樹木,禁止任何人出入這片區域。
甚至,就連送飯也只是從一個小洞裡遞進來,以此隔絕哥哥與外界的聯絡。
朱祁鈺對待哥哥實在是冷漠,甚至,還有些殘酷,那麼,我們心中不禁產生一個疑問,朱祁鈺這麼不想讓哥哥回來,為何不派刺客殺了他呢?
其實,這件事也好解釋。要想暗殺朱祁鎮,當然不能在他回國後殺,這樣風險太大,那就只能在他回國的路上下手。可是,蒙古部落瓦剌也做了完全的準備,派了500騎兵護駕,一路上是寸步不離,誰都無法靠近。最終,直到朱祁鎮安置好一切才離開。
確是,如果朱祁鎮在路上被殺,那麼,瓦剌就是最大的嫌疑人,與明朝的關係也會更加緊張。為了不背黑鍋,瓦剌當然要將保護工作做到最好。
那麼,當朱祁鎮回來之後呢?
這個時候搞暗殺已經晚了,因為他一旦死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誰所為。玄武門兵變,李世民用自己哥哥弟弟的血開創了一個盛世,君王功過難抵,世人褒貶不一,朱祁鈺大概也是害怕世人的議論的。
因此,朱祁鈺想出了新的辦法。
這就引出了“金刀案”這一事件。
金刀案的主人公叫阮浪,是在南宮照顧朱祁鎮生活起居和監管他的太監。兩人相處一段時間後,關係很好,朱祁鎮就送給他一
-
10 # 老實人啊明
明朝有一段特別傳奇的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的兩個男主角就是朱祁鎮和朱祁鈺,當年朱祁鎮因為誤信了奸臣的話,親自帶兵出征蒙古,卻因為戰敗被蒙古瓦刺軍團俘虜,因為明朝沒有了國家的主人,所以弟弟朱祁鈺被眾人擁立為了新的皇帝,在朱祁鎮當皇帝的這一年的時光裡,他不僅勵精圖治,還是一個非常英明的帝王。
可是沒想到,一年以後,哥哥朱祁鎮卻被瓦刺平平安安的放了回來,本來是不想當皇帝,當個逍遙的王爺,無奈當了皇帝,後來當了皇帝慢慢享受到了權力的滋味,哥哥皇帝卻回來了,於是朱祁鈺就下令經哥哥軟禁起來了,這一軟禁就是七年之久,後來朱祁鈺年紀輕輕的就染上了重病,於是朱祁鎮在群臣的擁護下發動了政變,重新當了皇帝,朱祁鈺也突然暴斃而亡。
當然這麼精彩的故事,已經被運用到了電視劇當中,可是世人非常疑惑的是,為何朱祁鈺不直接殺了朱祁鎮以絕後患呢?
一、是當年朱祁鎮還是皇帝哥哥的時候,對待弟弟朱祁鈺是真心的好,他們的年紀不僅只相差一年,並且他們兄弟倆從小就在一讀書、玩耍,他們之間的兄弟情其實是非常深厚的,出於正常人的感情,朱祁鈺沒有忍心將這個被當過俘虜的哥哥給狠心殺掉。
二、這樣殺兄奪位的事情是有前車之鑑的,當年唐朝皇帝李世民就因為搶奪了哥哥李建成的太子成為,從此以後成為了千百年來的汙點,朱祁鈺不想把事情做絕,更不想自己在是史書上留下不光彩的歷史,雖然說朱祁鈺那個時候的地位已經是皇帝了,可是這種殺害兄弟的事情,還是大逆不道的,況且自己的皇帝之位,本就是從朱祁鎮那得到的。
三、朱祁鈺對染後宮佳麗三千,可是他卻一直沒有子嗣出生,蘇日安曾經有過,兒子卻在五歲的時候不幸夭折了,從此以後,朱祁鈺再也沒有過一男半女,也許朱祁鈺認為若是將朱祁鎮殺掉,明朝江山會後繼無人把!所以在兒子出生之前,自己不能輕易出手,不然就成了大明的罪人了。
朱祁鎮和朱祁鈺的故事,就像是中國版的權力的遊戲,本來朱祁鈺無心皇位,可是因為自己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慢慢的喜歡上了權力的滋味還有百姓的愛戴,為大明朝創造了政治清明還有安居樂業的生活,朱祁鎮的到來,他自然是不能輕易將皇位拱手相還,畢竟那樣做的話自己的努力就會白費。但是在這場遊戲的鬥爭之中,朱祁鈺還是因為心軟和顧慮敗下陣來了。
-
11 # 上進的妍如玉
大概有五個原因。第一,孫太后還在,孫太后°是朱祁鎮生母,也是扶植朱祁鈺&當皇帝的主要人物,背後勢力很廣。第二,以于謙為首的忠直大臣不同意,朱祁鈺還要靠這些大臣穩定江山,殺他哥容易讓這些大臣心寒。第三,怕史書寫他喪心病狂殺兄,導致潰臭萬年的後果。第四,在當時看來朱祁鎮已經翻不起風浪來了。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朱祁鈺沒有動殺心,要是朱祁鈺鐵了心要殺朱祁鎮,什麼孫太后于謙,什麼遺臭萬年史書如何評價都滾一邊去吧,朱祁鎮必須死。
-
12 # 馮狄特里施
景帝為何不殺掉英宗,除兄弟之間尚有感情之外,我認為還有以下幾點。一是英宗具有太上皇的地位,使景帝下不了手。太上皇一般來說應是當朝皇帝的長輩或傳位者,也就是說當朝皇帝的皇位是從太上皇手上接過來的,這本身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和關係。按照封建社會政治制度規定,太上皇雖無實權,但政治地位並未降低,而且排名要在當朝皇帝之前,皇帝不但要經常向太上皇請安,而且還要在重大節日時去晉見太上皇以示尊重。所以皇帝是沒權力處置太上皇的。如果一定要欲加之罪,那也必須在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先由內閣呈報處置意見,再由皇上徵得太后意見後先前削去太上皇尊號,降為王爺等,才可以發往外地居住(但仍無權處死)。二是英宗朝中勢力比較強大,朝中大臣大都是他當政時的人,對他有一定的感情,景帝即使有心處置英宗,恐怕這些大臣們會從中阻撓(後來景帝廢朱見深太子位時曾給大臣們行賄就說明了大臣們的重要性)。三是當朝太后孫太后是英宗的生母,太子是英宗的兒子(尚未被廢),這點都是景帝所顧忌的因素。四是景帝對自己能夠控制住英宗有信心。實際上如果不是他意外突發病而不能理政,這一點他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
13 # 棲鴻看紅樓
為了坐穩皇位。
咦?朱祁鎮不是潛在威脅嗎?怎麼說他的存在,會幫朱祁鈺坐稱皇位?別急,聽我慢慢說。
朱祁鈺被推上帝位,並不是自己實力積蓄、實至名歸,而是也先圍城、皇帝被俘,明帝國急需要一個名義上的領袖或者召集者。
當然,雖然是名義上的領袖,能在北京保衛戰中不帶頭逃跑、支援于謙的指揮,朱祁鈺功不可沒。但是儘管如此,他也仍舊是缺乏政治班底、幾乎沒有心腹親信的孤家寡人。
朱祁鈺最大的憑恃,就是他的個人聲譽。
而“兄弟鬩於牆”,放在古今中外,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別說朱祁鈺動手殺掉朱祁鎮了,就是朱祁鎮被囚禁在南宮期間出了意外,拉肚子沒治好死了,食物中毒沒治好死了,走路撞到牆上破傷風沒治好死了,貓抓狗咬得了狂犬病沒治好死了……人們都會懷疑到朱祁鈺身上去,都會損害景泰帝的個人聲譽。
一個從當上皇帝才開始建立個人勢力的新皇帝,一個只當了七年天子的新皇帝,朱祁鈺必須愛護他的政治羽毛,而不敢輕易做出損害名譽的任何事情——就像他想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卻用了賄賂大臣這樣拙劣可笑的手段一樣。
殺害親哥哥?殺害已經被囚禁的兄長?殺害犯過錯誤、但也受過苦難、贏得人民同情的故君?他怎麼敢做這樣的事!
-
14 # 塞上老山羊
不敢殺!不能殺!不好殺!
天下本是朱祁鎮的天下,奈何朱祁鎮太寵信大宦官王振了。王振說走東,朱祁鎮就不走西。王振為了所謂的衣錦還鄉和耀武揚威,朱祁鎮都毫不猶豫地滿足自己的這位“大伴”。正因為太重感情了,朱祁鎮丟掉了自己的自己的皇帝寶座,“榮升”為“太上皇帝”。
王振何許人也?
王振可以說是大明帝國第一代專權宦官。成為日後劉瑾、魏忠賢學習的榜樣和奮鬥的目標。王振本是一讀書人,因多年參加科舉考試,但都名落孫山。王振憤而自宮,成為一名太監。因其肚子裡有點墨水,又會善解人意和察言觀色,很快就受到朱祁鎮的爸爸朱瞻基的喜愛和重視,被指令到東宮伺候自己的寶貝兒子——皇太子朱祁鎮。
幾年的陪伴生涯和朝夕相處,王振和幼小的朱祁鎮感情日益劇增。等到九歲的朱祁鎮登基為皇帝后,王振很快就飛黃騰達,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
司禮監掌印太監,可不是鬧著玩的。它可是明朝十二監中最具權勢的一個職位,有“內相”之稱。在司禮監中排名第一,位在秉筆太監之上,負責完成明朝國家決策中“批紅”的部分最後的稽核蓋印。說白了,一句話,就是典型的“替天行道”。此“道”在這,就是專指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
因為有了王振,於是就有了讓大明帝國差點“國毀君亡”且災難重重的“土木堡之變”;因為有了王振,才有了朱祁鈺由郕王逆襲為皇帝的機會;因為有了王振,朱祁鎮當了幾年瓦剌的俘虜後,才有“資格”當了“太上皇帝”。
朱祁鈺當了皇帝又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大哥哥朱祁鎮的呢?
一句話:尊稱“太上皇帝”,關進“南宮”。
朱祁鈺面對瓦剌也先的大肆進攻,起初是不願意當什麼“監國”和皇帝的。可於謙等人率領軍民在“北京保衛戰”中將瓦剌也先的部隊打的滿地找牙後,朱祁鈺逐漸覺得皇帝真的是萬萬人之上。面對文武百官齊刷刷地山呼萬歲,朱祁鈺找到了一種至高無上的感覺。當朱祁鎮被也先放回來後,朱祁鈺有點擔心了。此時的朱祁鈺根本就不想也不願意將皇位拱手相讓,於是就尊稱自己的這位大哥為“太上皇帝”。“太上皇”這個榮譽職位,一般都是“授予”皇帝的父親。朱祁鈺沒辦法安排回來的前皇帝朱祁鎮,只好授給自己的哥哥。接進皇宮後,就將朱祁鎮軟禁在南宮。
再說一句話:朱祁鎮在南宮的生活可以說是生不如死。大門被封死,只留一個“狗洞”般的口子送一些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飯菜。弄得朱祁鎮想改善一下伙食,還得靠自己的瞎眼皇后錢氏,辛勤紡線織布,偷送到皇宮外換幾個銅板錢。為防止朱祁鎮和昔日的奴僕親信“勾勾搭搭”,南宮外的樹木被砍伐殆盡。若不信,諸君可再到故宮去看看。
那麼朱祁鈺到底有沒有殺朱祁鎮的心?
最後說一句話:絕對有!
可朱祁鈺能殺嗎?不敢殺!不能殺!不好殺!
大明帝國的臣子不是吃素的!帝國的文臣別的本事沒有,嘴可是能說的很。三寸不爛之舌,讓你朱祁鈺百口難辯。一人一口,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你。什麼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朱祁鈺不傻!殺自己的哥哥兼太上皇,得不償失!既有損英名,又失人心。“關死你!虐待死你!逼死你!最好你自己解決自己。”這可能就是朱祁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什麼好死不如賴活著,忍啊,朱祁鎮就是不死!最終,朱祁鎮憑藉頑強的毅力,熬過了繼土木堡之變後又一個苦難人生。在一幫野心家和一些“富貴險中求”的小人們支援下,成功復辟,重登大寶。
-
15 # 何老師閒話
前天聊岳飛,我說靖康之變以後,徽欽二帝身敗名裂,即便是從北國回來,也不可能跟趙構搶皇位。有兩位同學講:朱祁鈺、朱祁鎮怎麼解釋......
其實我文章裡還有一段話:
*趙構已經有了自己的朝廷,人馬,有了很深的基礎。以當時實力對比,趙構想除掉二聖跟碾死螞蟻沒區別。
*而且這事壓根不應該讓皇帝親自操心,手下大臣主動就應該給辦了。處理二聖,一個大臣派一個伍長,帶五個士兵,足足夠了。
二聖要是被迎回來,不一定比留在北國活的時間長。
明朝的大臣職業坑皇帝,之前我講過靖難之役,這些人是咋坑建文帝朱允炆的。朱祁鈺是第二個受害人。今天講講他是怎麼被坑的。
最開始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在土木堡全軍覆沒,大明戰神被生擒活捉。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在戰場上被俘虜的皇帝。然後他也沒鐵骨錚錚,沒自盡。瓦剌俘虜了朱祁鎮,開始威脅北京城。一方面國不可一日無君,一方面防止瓦剌利用朱祁鎮敲詐,明朝這邊在於謙的帶領下,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做新皇帝,也就是景泰帝。有了新皇帝,有了主心骨,大家團結奮戰,最後守住了京城。
形成的局面是朱祁鈺在京城當皇帝,朱祁鎮在瓦剌當戰俘。
然後明朝這些大臣開始給朱祁鈺挖坑,很多人號召去瓦剌把朱祁鎮接回來。這就太缺德了,長個腦袋也不能這樣辦事。
於公講,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家裡已經有了正式的皇帝,把老皇帝再請回去,必出亂子,對國家有危害。為了國家社稷安定,寧可要朱祁鎮死外面,也不能把他帶回來。其次,朱祁鈺是正式登基的合法皇帝,當大臣的必然要忠心侍奉。張羅把朱祁鎮請回去,不是給皇帝找麻煩嗎?是忠臣該辦的事嗎?臣子,你得忠心於當朝天子。忠於老皇帝,你可以跟他去。當朝的臣子,是當朝皇帝的臣子。
這時候朱祁鈺也表現出不成熟的一面,或者說軟弱,也可以說是善良的一面,他沒能動用起皇帝的威權震懾住這些大臣。沒能擋住大臣們的攛掇,無奈派大臣楊善出使瓦剌。朱祁鈺本來是要楊善先去看看情況,再談談,結果這老哥直接把朱祁鎮給帶了回來。
這邊你們立了新皇帝,回頭又把老皇帝接回來,必然要出事的。
坑人!
首先朝廷裡的大臣們主張接回朱祁鎮,一群人鬧騰,楊善去瓦剌接回朱祁鎮,又是大張旗鼓,眾目睽睽之下,從瓦剌到北京城,一路熱鬧,朱祁鈺想半路搞點什麼陰謀,也沒有機會。但根據後來情況看,朱祁鈺應該沒這心思。
朱祁鎮回來以後,哥倆謙讓一番,還是朱祁鈺當皇帝,朱祁鎮當太上皇。
朱祁鎮在南宮當了7年太上皇,在這期間,朱祁鈺要是真想殺他,他肯定死一百回了。
朱祁鈺最後的悲劇出自兩個方面。
1、還得先在自身找原因。
朱祁鈺作為皇帝,掌握實權,而且是長達七年時間,沒殺朱祁鎮,說明他肯定是個善良的人,不願意跟哥哥動刀子。但太上皇、哥哥、老皇帝就擺在後宮,這是個大事,朱祁鈺也不可能想,他更不可能沒想過除掉朱祁鎮。他肯定是想過,想過很多次,最後都沒下手。他也是一個軟弱的人。朱祁鈺不想自己動手,有的是辦法去唆使別人去除掉朱祁鎮,但他還是沒有。這說明他是一個比較單純的人。加上之前,大臣們張羅把朱祁鎮接回來,朱祁鈺沒能阻止,說明他也是個臉皮薄的人。
朱祁鈺肯定是個好人。
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臉皮厚、六親不認、心狠手辣是剛需。朱元璋、朱棣都是合格的政治家,甚至是優秀。但他們殺人非常多,連帶害死的90%都是普通老百姓。殺起人來,毫不猶豫。朱元璋當了皇帝,老哥們、功臣、大將殺個乾淨。朱棣用朵顏三衛奪取天下,回頭就滅了朵顏三衛......你可以說他不厚道,但想把事辦了,想把位子坐穩,也只能這樣。
朱祁鈺善良、臉皮薄、軟弱、單純,從性格上,導致他沒殺朱祁鎮。而這樣的性格,坐在皇帝寶座上,也是必然要倒黴的。
2、還是朱祁鈺的大臣太差勁。
就像開始講迎回二聖的事,作為一個合格的臣子,這些事就不應該讓皇上操心......啥事都要皇帝出頭,啥事都要皇帝指明瞭辦,臣子當的也太不合格了。
合格的臣子得像許褚那樣,許攸和曹操沒大沒小,許褚找個茬就把他宰了。然後去丞相那裡請罪,丞相表面呵斥一頓,表演完畢。這是當臣子應該做的:替主上分憂。
朱祁鎮在後宮擺著,是大事。朱祁鈺手下沒一個大臣能幫他解決,更別提大臣自主解決了。太次了。而且這事他們老朱家也不是沒幹過,當年淹死小明王。朱祁鈺就沒有自己的廖永忠。
朱祁鎮是個問題。
最漂亮的是,不用朱祁鈺任何提示,大臣、太監自己私下幫他直接處理了。然後朱祁鈺聞訊放聲大哭......其次是大臣、太監主動請示朱祁鈺,朱祁鈺說萬萬不可,但大臣、太監還是把事辦了,事後朱祁鈺聞訊放聲大哭......這也能算個合格。輪到朱祁鈺做暗示,大臣、太監們才動手,就不合格了。
現實情況是朱祁鈺自己黑不提白不提,大臣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負責挖坑,不管埋。
作為臣子,朱祁鈺手下這幫人不夠格。
為什麼我說徽欽二帝即便是被岳飛接回來,也不可能搶趙構的皇位呢?
趙構+秦檜,這組合雖然名聲不好,但辦事能力遠遠不是朱祁鈺那波人能比的。
秦檜在徽欽二帝時期是個芝麻綠豆的小官,是趙構當了皇帝,他才做了丞相。徽欽二帝要是回來重新當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得重新建立一套自己的人馬。秦檜非但不可能繼續要當丞相,趙構和他都活不了。
秦丞相會讓這種事發生嗎?還有皇帝做指示嗎?
趙構也不是省油燈,殺岳飛的時候,心狠手辣,本身還有一定的戰鬥力,不是朱祁鈺能比。而且趙構、秦檜當時是準備把有兵權的大將都殺了,在斬草除根,覺察有隱患立即剷除這塊,倆人是沒短板的。
徽欽二帝真回來,絕對活不長。
最初,朱祁鈺沒能拿出皇帝的威嚴鎮住大臣,沒能阻止接朱祁鎮,加上之後的表現,善良、臉皮薄、軟弱、單純,應該能看出來,朱祁鈺的身體不會強健。身子骨比較虛,拿不出霸氣、態度。一定是個身子很弱的人。
如果他是一個五大三粗的人,不會這樣的表現。
朱祁鈺的身體不會好。
古人的平均年齡非常低,40歲叫老夫,得拄拐了,明朝人平均壽命30歲,到了清朝中期,人均壽命才到33歲。古人拉個肚子、長個瘡就去世,很正常。明朝皇帝朱棣以後,壽命急劇縮短,朱由校活到22歲,朱厚熜30活到30歲,朱瞻基37歲,朱祁鎮壽終正寢,38歲。
朱祁鈺身子骨弱,在明朝那個平均年齡裡,在老朱家皇帝裡,29歲得病死了,其實很正常。
最後,朱祁鈺病重期間,大臣們闖到後宮,把朱祁鎮接出來,重新當了皇帝,沒多久朱祁鈺去世,這個事恐怕沒幾百年來傳那麼嚴重,沒那麼多陰謀。
朱祁鈺29歲重病,以當時的醫療條件根本沒法救,大家一看,又請出了朱祁鎮,事情本身沒多大問題。
朱元璋活了70多歲,身子骨非常硬朗,辦事也必然乾脆狠辣。而朱祁鈺體質弱,導致他辦事不夠狠,所以也不能說他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先天條件制約,他就當不了政治家。被朱祁鎮翻盤,也就不能怪朱祁鈺軟弱,身心因素造成他辦不出狠事。
主要責任還是坑爹的大臣們:有了新君,不該再把舊接回來。皇帝有問題,臣子不出頭解決。
-
16 # 小編虎哥
古人云“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朱祁鈺至死也不會想到,因為自己的那幾個念頭,放了朱祁鎮一條生路,會讓自己的結局那麼的悲慘,以至於自己死不瞑目,死後還被自己的哥哥將墓葬移到西郊。
第一個念頭:朱祁鈺和朱祁鎮是明宣王最喜愛的兩個孩子,朱祁鎮對朱祁鈺也是百般的疼愛,不然也不會毫不猶疑的御駕親征,讓朱祁鈺做監國。所以說,朱祁鈺對朱祁鎮的感情應該也是很深的,雖然沒能抵住權勢的誘惑,可是好歹沒有殺了自己的哥哥;
第二個念頭:玄武門兵變,李世民用自己哥哥弟弟的血開創了一個盛世,君王功過難抵,世人褒貶不一,朱祁鈺大概也是害怕世人的議論的;
第三個念頭:自己還年輕力壯,完全可以多生幾個孩子,好好培養,最後終有一個會是帝王之才,會成為下一個皇帝。
-
17 # 西江夜行
弄清楚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他們兩個的關係。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和第八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后孫氏。朱祁鈺是朱祁鎮同父異母弟弟,也是朱祁鎮唯一的弟弟,他們兄弟二人從小就有著很深的感情。
朱祁鎮兵敗被俘
日子如果普普通通就這麼過下去,他二人哥倆好的關係也能一直保持,但是因為一件大事的發生改變了這一切。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蠱惑下頭腦發熱想幹一番堪比秦皇漢武之類的大事,他命朱祁鎮監國,自己則在沒有準備充分的基礎上貿然率兵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還沒到達戰場自己計程車兵在土木堡這個地方發生兵變搞事,最後導致兵敗被俘。英宗本人也被蒙古人俘虜過去。這簡直是北宋靖康之恥的再次上演。
朱祁鈺臨危受命
國不可一日無君,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狀況,明朝內部在孝恭章皇后孫氏也就是孫太后的主持下召開緊急御前會議,會議決定扶持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繼位。尊被俘虜的明英宗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朱祁鈺就是明景泰帝。他不負眾望,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於謙等人,擊退瓦剌的入侵,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推動明朝政治由亂而治,漸開中興。
蒙古人看到被俘虜的明英宗也沒什麼大的作用想放他回來,順便以此求和。可是現任皇帝朱祁鈺就有點尷尬了,哥哥回來那自己這個皇帝位子就岌岌可危了。可是朱祁鎮畢竟是自己親哥又是太上皇,不讓他回來於情於理都不現實。
朱祁鎮被軟禁
明英宗回到京城後事實上被朱祁鈺軟禁在南宮,開始還准許他會見太后大臣,過一段時間就連會客這些都被禁止。景泰帝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透過小洞遞入。有時候,吃穿不足,導致太上皇的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
就這樣,太上皇在驚恐不安之中,度過七年的軟禁生涯。
看到這裡我們就回到問題中心來,那為什麼朱祁鈺把英宗整整軟禁七年而不殺掉他呢?這有幾下幾個原因:
1、於情於理都無法下手
朱祁鎮和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唯一兩個兒子,朱祁鎮是長子,朱祁鈺是次子,兄弟倆在土木堡之變前感情非常好。朱祁鎮御駕親征前還命朱祁鈺監國,可見對他的信任。從感情上來說無法下狠手。
2、扶持朱祁鈺當皇帝的是孫太后
朱祁鎮被俘虜後,是孫太后也就是朱祁鎮的母親臨危不懼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採納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主戰派的意見,讓朱祁鈺即位,是為景泰帝,化解了危機。可見孫太后是當時朝廷的最重要力量,她本人具備豐富的政治經驗,又有皇太后之尊沒有她同意朱祁鈺也不能這麼順利當皇帝,所以有她在朱祁鈺更不敢殺朱祁鎮。
3、朱祁鈺沒有自己的勢力
朱祁鈺在位幾年沒及時清除朱祁鎮的勢力,導致朝堂之上大部分文武官員還都是朱祁鎮的人。只有于謙這樣少數的人對他比較忠心。總的來說朱祁鈺雖然是皇帝但是根基不深。貿然對太上皇動武恐怕吃力不討好。
-
18 # 手機用發青春煥
明英宗朱祈鎮被太監盅惐,他親征瓦刺出徵時讓唯一的弟弟朱祈玉監囯代理朝政。親征瓦刺失敗被俘,大臣們擁立朱祈玉登基做起了皇帝。數年後瓦刺者到明朝鞏固了國防,無力侵擾明朝,朱祈鎮俘虜無價值的人值只好放歸明朝。朱祈玉封朱祈鎮為太上皇,念在手足情份上,對朱祈鎮像軟禁一樣養著。以為這也對得起兄長了,不成想在他有病的時候,朱祈鎮勾結自己的黨羽進行復闢,廢掉朱祈玉的皇位。
-
19 # 王文君講歷史
我是文君,我來回答。
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小兒子,朱瞻基死後長子朱祁鎮成為大明的新皇帝,朱祁鈺也變成了郕王,這兩兄弟的關係特別好,而且朱祁鈺成年了應該去藩地就位,但是朱祁鎮仍然把朱祁鈺留在北京城,這說明朱祁鎮和朱祁鈺的關係好,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兄弟。
明英宗在早期的時候因為年少輕狂就和蒙古打起來,這也是明朝的人的作風,所謂君王死社稷,明朝的皇帝也是有骨氣,親自上戰場指揮,朱祁鎮每次打仗的時候都讓郕王朱祁鈺監國,這足以說明朱祁鎮對自己弟弟的信任;但是土木堡之變以後,明朝出現了危機,英宗被瓦剌給俘虜去了,大明的天子都被俘虜了,許多大臣都在私底下討論,大明應該是沒有救了。
這時候朱祁鈺在於謙等大臣的幫助下,替大哥朱祁鎮監國,當上了皇帝是為景泰帝,果然這個朱祁鈺還是有點能力的,在於謙等人的支援下,啟動全城老百姓的力量把瓦剌給打退了;瓦剌也是傷心,明朝是真的不好打,現在朱祁鎮在瓦剌部就是在浪費糧食,於是沒有多久就把朱祁鎮給放了回來。
朱祁鈺沒有殺朱祁鎮的原因是:
第一,朱祁鎮才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朱祁鈺雖然百般無奈但是他不得不接受,自己是替自己的大哥監國,宣宗駕崩以後是傳位給朱祁鎮,朱祁鈺性格也比較柔弱,他不想被後世罵他為篡權之人,如果朱祁鈺真的殺了朱祁鎮,朝臣也認為朱祁鈺也是一個貪婪皇權的人;朱祁鈺沒有殺朱祁鎮,這樣以來在眾人的眼中,朱祁鈺真的是替自己的大哥在處理朝政。
第二,兩兄弟關係深。畢竟老皇帝朱瞻基就只有他們兩個兒子,朱祁鈺也知道,嫡長子繼承製,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當皇帝,而且朱祁鎮還親自給朱祁鈺選妃嬪,也就是汪皇后,朱祁鎮也從來不懷疑自己的兄弟;所以朱祁鎮回來以後在南宮居住了七年,如果朱祁鈺真的想殺,也不會把朱祁鎮從瓦剌迎回來,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朱祁鈺並沒有這樣做,這說明朱祁鈺非常重視兄弟之間的感情。
第三,朱祁鈺性格比較柔弱,舉棋不定。朱祁鈺面對著是否去瓦剌迎回朱祁鎮,他拿不定主意,而且還被大臣左右,最後大臣去瓦剌迎回了朱祁鎮。
第四,朱祁鈺的太子朱見濟早殤。朱祁鈺的太子朱見濟早殤,也使得朱祁鈺對皇權已經沒有多大的意思,殺了朱祁鎮以後也只會讓他的兒子繼承皇位,還不如不殺自己的大哥,留下一個好名聲。
朱祁鈺不殺朱祁鎮也說明兄弟之間的關係好,而且當時的太后還在朱祁鈺也不可能做出殺朱祁鎮的決定,朱祁鈺也是明朝歷史上比較可悲的皇帝,他會大哥監國,最後也是飲恨而死。
-
20 # 風塵講歷史
明朝有16個皇帝,卻只傳了12世,這也就意味著16位皇帝中有四對是平輩的,甚至是親兄弟。這四對兄弟組合就是明惠宗朱允炆與明仁宗朱高熾(堂兄弟);明英宗朱祁鎮與明代宗朱祁鈺(親兄弟);明武宗朱厚照與明世宗朱厚熜(堂兄弟)、明熹宗朱由校與明思宗朱由檢(親兄弟)。這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這對兄弟了。這哥倆從小是一起長大的,且沒有其他兄弟,關係是非常要好的,只可惜後來為了皇權而反目成仇,令人嘆息。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受太監王振慫恿,要御駕親征瓦剌,誰知去容易想回來難了。土木堡之戰大明五十萬軍隊兵敗如山倒,明英宗也被俘虜。此時大明朝堂上群龍無首,朱祁鈺臨危受命,先任監國,後被于謙等人擁立稱帝,並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朱祁鈺登基後重用於謙等主戰派,打贏了瓦剌,守住了京師。一年以後明英宗朱祁鎮被迎回明朝,《明實錄》記載“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可見明代宗對北狩歸來的哥哥並不熱情,甚至是冷眼相對。這之後的七年明英宗都被軟禁在南宮,不問政事。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明代宗突然病重,但此時太子人選還沒有定,眾大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正月十六日宮內又傳出明代宗病情好轉了,於是大臣們準備第二天上朝時與皇帝商量皇儲人選。誰知這一夜爆發了“奪門之變”,明代宗再也沒有了上朝的機會。“奪門之變”是以石亨、徐有貞為首,並取得孫太后懿旨的一場政變,政變成功後明英宗得以復辟,沒過多久明代宗就去世了。
朱祁鈺的死疑點重重,當時他只有29歲,死前病情已經有好轉了,可明英宗復辟沒多久他就突然去世了,極有可能是死於明英宗之手。查繼佐著的《罪惟錄》中記載“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如果記載屬實,就是說當時明代宗病已經好了,但是明英宗下旨讓太監殺死了他。可憐一代雄主最後死的那麼窩囊,在位八年,有那麼多的機會可以除掉自己的哥哥明英宗,為何朱祁鈺遲遲不動手,難道真的是顧及兄弟之情嗎?當然不是,朱祁鈺不是不想殺了明英宗以絕後患,而是殺不了。
首先明代宗是臨危受命的,在朝中根本沒有根基,怎麼敢貿然對英宗下手。孫太后起初只是任命朱祁鈺為監國,太子還是英宗的兒子朱見深。但國賴長君,歷史上主少國疑丟失江山的例子不在少數,加上于謙為首的大臣一直聯名奏請孫太后立朱祁鈺為帝,孫太后也只得以江山社稷為重,親手廢除了自己兒子的帝號,改立朱祁鈺為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但朱祁鈺這個皇帝只是個臨時救火的,為的只是讓瓦剌不能以明英宗要挾明朝。而對於明英宗孫太后和于謙都是主張迎回的,此時的朱祁鈺剛剛登基,還要仰賴朝中大臣,若迎回太上皇后就還想殺了他,恐怕太后和于謙會第一個反對,到時惹怒太后和擁立之臣自己恐怕還得被廢。
其次明朝極其重視傳統儒家的忠孝理念。在明朝文官集團十分強大,而這些文官不乏許多儒生。朱祁鈺若違背倫理忠孝理念殺了朱祁鎮,那必會招致史官口誅筆伐,朝中大臣也要群起而攻之。朱祁鈺性格軟弱,若要做如此不忠不孝的事肯定得掂量掂量後果。可身在皇家哪能顧及這麼多,朱祁鈺這軟弱的性格也決定了他的歸宿。
況且朱祁鈺改立太子已經引起朝臣和太后的不滿了,若再對英宗動刀,那更別想坐穩皇位了。孫太后能夠同意立朱祁鈺為帝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朱祁鈺保證了自己百年之後會把皇位傳給太子朱見深,這樣皇位還會回到英宗一脈。可誰知朱祁鈺品嚐完皇權的滋味後就欲罷不能,不僅自己不願意讓位給哥哥,並且還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為此他還試探過宮中資歷非常老的太監金英,對金英說“七月初二是太子的生日”,實際上七月初二是他自己兒子朱見濟的生日,若金英贊同他的說法,那麼就說明自己改立太子有望,可誰知金英不吃這一套,回答說“東宮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十一月初二正是太子朱見深的生日。連一個太監都不贊成自己改立太子,更何況朝中大臣和太后了。
但是朱祁鈺廢太子之心不死,竟然想出了賄賂朝中大臣的千古奇招,大臣拿了皇帝的手軟,紛紛上奏請求廢太子、改立儲君。朱祁鈺最後達到了目的,廢了明英宗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好景不長,次年朱見濟就夭折了。此時東宮之位空著,自己也不能前腳把朱見深太子之位廢了後腳又重立朱見深為太子,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嘛。這種狀態下更不能貿然殺了明英宗了,否則到時朝臣們把積攢多年的怨氣發洩出來,朝局動盪,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明代宗再也沒生出兒子,立太子乃是國本,太子不立,社稷不穩,國家不安。最後的明英宗能夠復辟成功也是因為代宗病重且沒有立皇位繼承人,那麼最有資格當皇帝的自然就是太上皇朱祁鎮了。
回覆列表
朱祁鈺(1428年―1457年3月23日),漢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爆發,明英宗朱祁鎮戰敗被俘,後在於謙等主戰派支援下,朱祁鈺登上皇帝寶座,歷史稱為明代宗景泰帝。後來,瓦剌看到朱祁鎮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也就放回了明朝。朱祁鎮迴歸後,朱祁鈺把他封為太上皇,囚禁南宮。於是,有人會問,為什麼朱祁鈺當時不直接殺掉朱祁鎮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一、從朱祁鈺自己原因來說
1、不想留下罵名。朱祁鈺之所以能登上皇帝寶座,實屬偶然,乃形勢所迫。既然瓦剌威脅已經解除,而且贏回朱祁鎮也是自己的同意的,如果這個時候殺死朱祁鎮必然會留下忘恩負義、不仁不義的罵名。這時朱祁鈺不想看到的。
2、朱祁鎮的表現令他不忍心下殺手。朱祁鎮迴歸後,朱祁鈺之所以把他囚禁在南宮,還把他宮牆外的樹木全部砍掉,其主要目的是害怕朱祁鎮奪走他皇帝的位子。而朱祁鎮回來後,主動說明自己沒有打算重新當皇帝的意思,而且在南宮也規規矩矩,每天讀讀書,看看月亮,從來沒有怨言。只是因為看到朱祁鎮沒有跟自己正皇帝的打算,而且兩人又是一起長大的好兄弟,於是朱祁鈺不忍心對兄長痛下殺手。
二、從外部原因來說
1、如果殺掉朱祁鎮孫若薇會反對。孫若微是朱祁鎮的生母,當時雖然不掌管朝政,但身為太后,也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殺他親兒子,朱祁鈺還不敢冒這個險。
2、如果殺掉朱祁鎮大臣們會反對。把朱祁鎮從瓦剌接回來,一開始朱祁鈺是不同意的,最後在眾多大臣的勸說下,尤其是于謙的勸說下,朱祁鈺才同意把朱祁鈺接後來的。當時,接回來時,朱祁鈺都左右不了大臣,更別提要殺死朱祁鎮了。
正是這麼多因素,最終迫使朱祁鈺沒有對朱祁鎮痛下殺手。其實,據史料記載,朱祁鎮迴歸後,本也無心重新奪回皇位。可朱祁鈺貪戀權力,為了確保他這一支血脈永遠當上皇帝,就迫不及待廢掉了朱祁鎮兒子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件事就徹底激怒了朱祁鎮。後來,石亨、徐有貞等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又重新當上了皇帝,隨即廢朱祁鈺為郕王,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朱祁鎮復辟一個月後,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鈺死去,死因不明,一說為被人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