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菜市口刑場,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
13
回覆列表
  • 1 # 羅盤高人

    菜市口刑場作為古代北京最大的一個刑場,裡面隱藏著多少血腥故事?對於菜市口刑場,大家又瞭解多少?

    有八百多年曆史的菜市口丁字路口的三條土路並不寬,百姓踏著滿街的土塵,後擁前呼,他們看什麼呢?看一般刑事犯,看“死於諫”的官吏,看上層鬥爭的失敗者……

    菜市口在一千年前的遼代,是安東門外的郊野,到金代是施仁門裡的丁字街,明朝時則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許多人都來此買菜,並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為稱菜市口,此後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今日。

    清代菜市口刑場設在今宣武區菜市口百貨商場附近。北京的衚衕多,街口就多,名氣最大的當數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菜市口刑場名氣大是因為那曾是殺人的地方,是刑場,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斬首在菜市口。戲文中唱道“推出午門斬首”,其實是拉到菜市口刑嘲出紅差”,砍頭!犯人被殺後,屍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爾後便有人在此賣菜,菜市生意興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每年交秋,大理寺、都察院、刑部與九卿共同對犯人會審,冬至前處斬,這叫“秋決”或“出大差”。處斬前夜,獄吏要對犯人說:“您大喜啦,官司今天完啦!”獄吏同時還給犯人送“辭陽飯”:醬肘子一包,大餅一斤。行刑當日,行刑的儀仗前有破鑼開道。衙役在犯人兩側,監斬官壓陣。

    菜市口一次殺人最多的是光緒初年,因一件盜皇陵的大案一次被判處死刑的就有70多人,秋後監斬,光兵勇就出動數百人,拉蓋屍席的馬車就七八輛,監斬官騎著高頭大馬,戎裝持刀,殺氣騰騰,兩邊押解官兵刀出鞘,箭上弦,鳴鑼開道,煞是森嚴,因斬處的是土匪,怕搶劫法場,據說連街道兩旁的送魂酒都免了。

    此外,還有一些是權力鬥爭的失敗者也被押到菜市口斬殺,如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拳匪”……

    1900年7月,半個月當中,清廷以白蓮教謀反的罪名,在菜市口冤殺百姓一百餘人;7月15日這一天砍了78人。其時,“市口兩旁鋪戶門外,無首之屍堆滿……大半皆鄉間愚民,臨刑時呼兒喚女,覓子尋妻,嚎痛之聲,慘不忍言。”

    那年頭殺人也可發財,劊子手凡殺一人,遂提頭來見,監斬官照例用硃筆在犯人頭上點一點。那支筆就會有人出高價買去,以壓邪驅魔……

    清代許承堯曾官有一首詩《過菜市口》:“薄暮過西市,踽踽涕淚歸,市人竟言笑,誰知我心悲?此地復何地?頭顱古累累。碧血沁入土,腥氣生伊蹶。愁雲泣不散,六嚴聞霜飛。疑有萬怨魂,逐影爭嘯啼。左側橫短垣,茅茨復離離。此為陳屍所,剝落牆無皮。右側堅長稈,其下紅淋漓。微聞決囚日,兩役舁囚馳。高臺夾衢道,刑官坐巍巍。囚至匐匍伏,瞑目左右欹。不能指囚頸,一役持刀鋒。中肩或中顱,刃下難邃知。當囚受刃時,痛極無聲噫。其旁有親屬,或是父母妻。泣血不能代,大踴摧心脾。”

  • 2 # 二曾真二

    北京市西城區(原屬宣武區)菜市口是明清兩代的刑場,就是今天的菜百附近。今天的“中國黃金第一家”曾是斷頭之地。過去,到底有多少人在這裡踏上黃泉之路呢?

    古代一般是“秋後問斬”,當然也有臨時殺頭,像慈禧在菜市口殺肅順等“八大臣”和“戊戌六君子”,就不是一定等到什麼秋後,而是斬立決。那麼,明清兩朝在菜市口殺了多少人呢?我們從《明實錄》《清實錄》等歷史典籍中一探究竟。據初步統計,明清兩朝(1421年——1911年)在菜市口被明正典刑處決的人數在60萬以上。真是:今日繁華處,昔時斷頭臺。

  • 3 # 遙望朝陽升起

    總計多少生命已無從可考了,只記得明代有一皇帝,荒淫無度,經常無辜虐殺宮女。後來激起宮女報復,將其勒死。後事發,受牽連多達120餘人。皆判凌遲,可憐纖弱女子,被驅至菜市口,赤身裸體,冰肌玉膚,化作春泥。

  • 4 # 法務專員萌寶爸111

    清末變法,救亡圖存,政體上要改成君主立憲,各部門法要模仿西方,叫法律移植。當時有守舊派稱為禮教派,革新派叫法理派,兩派就要不要變革法律激烈爭吵,史稱“禮法之爭”。禮教派的代表人物是張之洞,此人從湖光總督任上調任軍機大臣、大學士,張之洞說我大清的法律非常好,比如說單就死刑這一項,就比西方高明許多,他說他親自查閱了歷年刑部檔案,說大清朝開國以來(除了戰亂),全國每年處死的犯人不超過300人,如此仁慈的法律為什麼要模仿西方呢。張之洞科舉出身,廉潔自律,人稱清流領袖;出任山西巡撫,頗有官聲;調任兩廣總督,指揮中法戰爭,大獲全勝;在兩江總督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創辦三江學堂,就是現在南京大學的前身;在湖廣總督任上,創辦自強學堂,就是現在武漢大學的前身。毛主席說中國人不能忘了創辦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張之洞,說的就是他在湖廣總督任上創辦的漢陽兵工廠,史稱漢陽造。張之洞最後死於軍機大臣、大學士任上, 他身居中樞核心層決策, 查閱刑部檔案應該能得到真實資料,況且以科舉出身、傳統學者的嚴謹治學態度,他親自查閱刑部檔案,說大清朝全國每年處死的人犯不超過300人的數字應該可信。張之洞的葬禮,黃興和董必武都去弔唁,可見張之洞的威望之高。

  • 5 # 510017

    其實只有在明、清時期處決犯人是在菜市口。到了民國以後陶然亭和先農壇壇根兒底下,也是處決犯人的地方,解放前,陶然亭的西北角兒就是一個亂葬崗子。

  • 6 # 毓日月明

    幾個朝代了,葬送多少人也閱過文字記載。但很多冤死鬼的亡魂助中華民族誕生。這也是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菜市口型場,也只能留給中國後人的永遠記憶了。

  • 7 # 香姐逛歷史

    瞭解歷史的只要一聽到“菜市口”這三個字,自然就會想到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這裡曾經是個殺人的地,“菜市口”顧名思義,一個菜販子聚集賣菜的地方,一個路口,但是在清朝,這個繁華的地帶卻成了劊子手們殺人的刑場。

    早在明朝的時候,刑場是設在北京的西四牌樓,也就是當時的西市,後來到了清代,朝廷為了殺一儆百起到震懾作用,清政府便把刑場改在了鬧市的菜市場,也就是後來的菜市口。因為這裡每天人來人往的,做買賣逛街的人,車水馬龍不斷。所以在這裡處決犯人看熱鬧的人一定會很多。這樣就可以免費做宣傳,現場殺人演示,很大程度上也遏制了一些流氓地痞的囂張氣焰。

    為什麼古代斬首行刑的地方都是在菜市口

    1.我國古代刑場多設於人多繁華的地帶,所謂“殺雞給猴看”,可以對圍觀的老百姓起到警示、震懾的作用。而菜市口就在宣武門外,來往的老百姓眾多(此地原先是菜市,京城的百姓大多來此買菜賣菜,故名“菜市口”)。

    2.按陰陽八卦的理論,位於京城西南的宣武門是“死門”。死囚犯上黃泉路當然要透過“死門”了,所以宣武門外的菜市口自然是刑場的首選了。

    3.過去北京的陶然亭地區原是“墳地聚集區”--!,窮苦百姓死後常埋在陶然亭。菜市口離陶然亭很近,行刑後埋著方便。

    4.京城內城(九門之內)大都是王公貴族的府第,在內城殺頭這麼不吉利的事顯然不會得到同意。只好在外城,但又不能離內城太遠(離城太遠看熱鬧的人就少了)。所以就只好選在離內城很近的菜市口嘍。。。

    為什麼明清時的刑場會選在菜市口,就是人多嗎?

    當然不是啦,之所以會把菜市口作為刑場,最終目的是為了以儆效尤,說的簡單點就是為了殺雞給猴兒看,警告老百姓不要做違法的事情。

    菜市口它的原名是菜市街,大遼時期菜市口這地方屬於荒郊野外,等到了大金朝時期,又被人稱之為丁字街,再到了大明王朝的時期,菜市口這地兒聚集的商販越來越多,各種賣菜的都在這裡對外進行銷售果蔬。當時很多人都知道菜市口賣菜的人多,所以買菜的人都去菜市口買,清朝時人們才把這個地兒叫作菜市口。

    菜市口的名氣那不是一般的大,它名氣之所以這麼大,最重要的原因是滿清王朝要處決犯人,都喜歡把犯人拉到菜市口,當著眾人的面對犯人進行砍頭,其目的就是為了告誡老百姓們,不要做違法的事兒,你們要是做犯法的事兒,下場跟被砍頭的人一樣。說來也是奇怪,菜市口雖然被當作刑場,但是第二天菜市口的買菜和賣菜的依然絡繹不絕,好像從來都沒有人被殺似的。

    菜市口刑場,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

    首先:是一些明朝後裔以及清朝時期個別反對清朝統治的官員;

    明朝滅亡後還有很多朱姓藩王和清廷抗爭,最後都被抓了起來送往菜市口刑場,這裡主要有福王后來的弘光帝朱由崧,以及秦王朱存極、晉王朱審烜、衡王朱由棷、崇王朱慈爚;當然這些大多是皇室後裔,還有明朝的官員,他們不願投降清朝,最後只能和那些皇室後裔一起被殺,左懋第和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其次:清朝本國的權臣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輔佐康熙的蘇克薩哈,他算是比較倒黴的,蘇克薩哈和鰲拜都是康熙的輔政大臣,不過被鰲拜打壓,最後被送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清朝後期還有一些被定為謀反之人,這些人也被一個個送往菜市口刑場問罪了,比如新疆回變的領袖張格爾,湖北民變的領袖鍾人傑,以及太平天國的將領林鳳祥和李開芳。

    最後:還有戊戌變法失敗的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變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這幾個人就是在有名的菜市口被斬殺的。還有一些在權力爭鬥中失敗的人員,比如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拳匪”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慘死菜市口的人,光緒初年,據說有一群盜取黃陵的人有70多人全部被抓,都判了死刑。1900年7月的一天,就在菜市口處死了78人,清朝正史裡並沒有提及到菜市口被殺了多少人,但是野史有粗略統計,至少有上萬人,殺的人越多,在這裡賣菜的人生意就越好。還有著名的文天祥也在這裡被殺……

    不管菜市口當年死了多少人,那段血腥的歷史早已過去,晦氣也早已散盡。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和重要的交通樞紐。

  • 8 # 歷史畫中人

    清朝死刑處決犯人的方式,主要有斬首、絞刑、凌遲、等等。而從時間上來說,死刑又可以分為立即處決、斬監候、秋決。清朝在北京的死刑犯處決地在菜市口。

    菜市口

    菜市口,明、清兩代京都著名的法定刑場。菜市口在京城的名氣可是不小,明朝時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沿街菜攤、菜店眾多,所以許多人都來此買菜,並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稱“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

    使菜市口名聲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將殺人的刑場從明朝時的西四牌樓(當時叫西市)移至宣武門外的菜市口。

    據說當年的刑場就設於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側十字路口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對判為“秋後問斬”的囚犯執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車,經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東往西排好,劊子手手執鬼頭刀也依次排列,頭被砍下來後,掛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眾。清咸豐末年(1861年)“八大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六君子”都是在菜市口被殺害的。以後“菜市口”逐漸成為“刑場”的代名詞。1911年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刑場被轉移。以後這一帶逐漸成為宣外大街最繁華的商業街和交通樞紐。

    沿街菜攤菜店眾多,並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稱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

    慈禧太后發動宮廷政變奪得政權,實行首次垂簾聽政時,受咸豐皇帝遺詔的八位贊襄政務大臣中的肅順,就是在此被殺頭的。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將譚嗣同、劉光弟等志士同仁殺害於此。據馬芷庠編寫的《北平旅行指南》記載:每逢秋後朝審,在京處決犯人眾多之時,由東向西排列,劊子手執刀由東向西順序斬決。所用鬼頭刀五柄、凌遲分屍刀十柄,現存於歷史博物館。舊時,犯人被押出宣武門(順承門),過斷頭(魂)橋,經迷市,送往菜市口法場,就不可能有生還的希望了。犯人被殺後,屍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

    菜市口的傳說:

    據說菜市口附近有一家裁縫店,老闆手藝相當好,生意自然不錯,可是有一天,菜市口斬首了一位罪犯,夜晚的時候裁縫店的老闆聽見聲音,等自己出去卻發現貴重的物品都沒有丟,等到第二天自己工作的時候發現針線筐丟了,於是出去找,剛好有人說菜市口又有一位罪犯被砍頭了,結果裁縫跑過去看,發現自己的針線筐就在罪犯的旁邊,而罪犯的腦袋和脖子也用針線連在了一塊。

    這是一直流傳到今天都還有的說法,說是罪犯被砍頭之後家屬收屍的時候是需要自己把罪犯的頭顱縫合起來的,所以後面有很多人賄賂劊子手,讓他們砍頭的時候留個神,千萬別砍斷……

    菜市口斜對過兒有個鶴年堂,刀傷藥出名。每次行完刑,夜裡總有“人”拍門買刀傷藥。後來,到鶴年堂買刀傷藥也成了老北京的一句罵人俗話了。菜市口刑場老鋪現在應該已經拆了。

    刑場“菜市口”在現在北京哪裡?

    一千年前的遼代,菜市口是安東門外的郊野,金代時是施仁門裡的丁字街,到了明朝時成了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沿街菜販菜店眾多,所以城裡的很多人都來這裡買菜,並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朝時則改成為菜市口,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據說當年的刑場就設在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側十字路口附近,據《北平旅行指南》記載:每逢秋後朝審,在京處決犯人眾多之時,由東向西排列,劊子手執刀由東向西順序斬決。所用鬼頭刀五柄、凌遲分屍刀十柄,現存於歷史博物館。舊時,犯人被押出宣武門(順承門),過斷頭(魂)橋,經迷市,送往菜市口法場,就不可能有生還的希望了。等到這些犯人的頭被砍下來後,就掛在或插在街中的木樁子上示眾,屍體被人拖走,血跡隨即被黃土墊蓋上,慢慢地菜市口刑場也就逐漸成了刑場的代名詞。

    菜市口刑場,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

    清朝時期,只要說推出午門斬首,那全部是拉去菜市口砍頭,在這裡要提一下,如果有人去過故宮一定知道,真正的午門是從來沒有殺過人的。 在當時流程一般都是這樣,先是釋出要在這裡砍頭的訊息,人們觀看完之後,立即用黃土蓋上血跡,然後在這裡賣菜,每次殺完人之後,菜市場生意都非常興隆。

    其實清朝統治階級選擇菜市口殺人是有深意的,實際上在真正的歷史之中,朝廷是不會輕易的判一個人死刑,都要經過重重稽核,確定無誤才會將其砍頭。每次砍頭都是提前發告示,讓人們都前來觀看,起到一種震懾的效果,百姓們都愛看這種血腥的熱鬧,用這種方式來震懾百姓們,讓他們不要有犯罪的想法。

    菜市口是當時京城最熱鬧的地方,這裡人流量非常大,將這裡選為刑場無疑是最好的,殺人之後訊息會很快散播出去,達到統治階級想要的效果。在菜市口刑場到底葬送了多少生命呢?大家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出名的人物,比如肅順,在比如變法的譚嗣同,他們都是在菜市口被殺。

    清朝統治了二百六十七年,菜市口殺的人應該是不到七千人,不管是知名的還是不知名的,有人說最少殺了一萬人,根據史料來看是不可能的,最多隻有七千人,只有可能更少,絕不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總結:不管菜市口當年死了多少人,那段血腥的歷史早已過去,晦氣也早已散盡。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和重要的交通樞紐。

  • 9 # 海哥歷史雜談

    菜市口,這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名字,說的跟我們日常去買菜的菜市路口是一個意思的,也確實是這個意思。但是北京城宣武門外的這個“菜市口”,卻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清朝紫禁城中的執政者們把這裡當做了刑場,用以向外界宣揚權威、震懾宵小的所在。同時,這裡也充斥著許多靈異傳說。

    在古代社會,隨著人類的發展,法律也隨之產生,慢慢經過時間與人們的探索、修改、完善,形成了文明社會的標誌,約束著人們的行為方式。而不管怎樣的改變,其中一條法則:“殺人償命”,卻是始終未變,犯了錯就要受到懲罰,殺了人就要償命。

    既然要執行死刑,哪行刑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集中行刑的位置自然就應運而生。

    在清朝,為了震懾那些心思不純的民眾,宣揚律法的和執政者們的權威,也為了“殺雞儆猴”,杜絕再犯。因此,京城最繁華地段的宣武門菜市口就成了首選。

    這個位置是京城菜農,菜販子的集散地,每天都車水馬龍,人流絡繹不絕。左邊是由匠人居住形成的“繩匠街”,右邊是朝中達官貴人們的居住地,有著“宰相衚衕”之稱,也叫“神仙衚衕”,清朝的龔自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藻,孫毓汶,陳寶琛,楊銳,李大釗,言慧珠等,都曾在此居住。

    在清朝時期,處決犯人都會放在秋後,也就是電視裡“秋後問斬”的情節。每年交秋時分,大理寺,刑部,督察院和九卿,對一年中全國各地遞交上來的重大案卷,進行一次會審,予以最終的審判,將罪大惡極之人“秋決”。

    每當到執行“秋決”時,通常都是萬人空巷地去圍觀。在犯人被處決前,官府會送上“斷頭飯”,讓人飽食一頓,然後在剛亮時,將犯人壓出來,走宣武門,過斷頭橋,穿迷市,一路走到菜市口。這個過程中,身份高的囚犯會有囚車押運,身份低的就只能戴著重枷,鎖著腳鐐,徒步走到刑場。

    刑場一般都只是簡單佈置,搭個涼棚,擺兩張桌子,劊子手們則是頭戴紅頭巾,一身赤紅行頭,懷抱鬼頭大刀,袒胸露乳,站在死犯旁邊,等待午時三刻一到,就手起刀落,執行處決。因為劊子手一身赤紅穿著,所以行刑也叫“出紅差。”

    人們對這個行刑過程並不如何害怕,每年秋決都會有大量的人去圍觀。菜市口屬於“T”字路口,有3條並不寬敞的泥路,百姓們踏著還會對劊子手和囚犯們評頭品足,或麻木地看著行刑,或興奮地指手畫腳,不知道他們的興奮來自何處,看的又是什麼?是十惡不赦的犯人被處死的快感,還是上層社會人士的鬥爭?亦或者是那些被冤死的人?百姓們,幾乎已經被清政府愚弄成了冷血自私的文盲,讓這些百姓們觀看行刑,可以釋放他們內心嗜血的一面,宣示皇權的權威。

    那在這個被鮮血浸滿了的“菜市口”刑場,有多少生命葬送在了屠刀之下?

    在菜市口被處決的犯人,我們沒辦法統計,歷史資料也很難收集齊全,只能透過一些野史書籍上的記載推斷,在宣武門前的菜市口被處死的各色犯人,保守估計超過了10000人。其中有記載可查,最厲害的一個劊子手,名叫鄧海山,他在菜市口乾了10年的劊子手,共斬殺了300多人,可想而知,其他的筷子手也是“生意興隆”的。但是,民間傳說中,筷子手一生不能給超過100人行刑,否則就會有不好的事情。後來鄧海山孤苦伶仃一生,斷子絕孫,一人病死在家中都無人知,可謂悽慘,人們傳說是他殺孽太深造成的。

    那又有哪些名人死在這個菜市口呢?

    1、贊襄政務王大臣 愛新覺羅·肅順

    這位肅順是滿洲鑲藍旗人,清朝宗室,權臣。道光中期就任御前大臣,兼任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在朝堂中煊赫一時。後被咸豐帝重用,擢內閣學士,兼任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成為了咸豐帝的心腹。在咸豐帝死後,與載垣、端華等八大臣被授為"贊襄政務王大臣。

    在咸豐死後不久,慈禧太后鼓動慈安太后,與八大顧命大臣爭權。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二日夜,慈禧太后與其同黨發起政變,在肅順在護送咸豐帝梓宮回京,行至密雲時,將其捕獲。不久後就宣佈將他在菜市口問斬。

    在行刑前,肅順破口大罵,歷數慈禧罪狀。《清史稿·肅順傳》記載:“將行刑,肅順肆口大罵,其悖逆之聲,皆為人臣子所不忍聞。又不肯跪,劊子手以大鐵柄敲之,乃跪下,蓋兩脛已折矣,遂斬之”

    2、戊戌六君子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被逼簽下喪國辱權的《馬關條約》。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群情激奮,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組織下,發起了"公車上書",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但被阻撓沒有送到光緒帝手中。後來他們在全國各地創辦了報刊,成立“保國會”,發起輿論攻勢,以求喚醒國人熱血。

    在他們的努力下,光緒帝下定了決心要改革。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了"明定國是"詔書,變法正式開始,並且連發上百道變法詔令,除舊佈新。

    可惜的是,這次變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極力阻撓,新舊派的矛盾開始加劇。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臺;然後釋出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戊戌變法"失敗。並且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

    後康有為、梁啟超分別潛逃至法國和日本,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捕,並於1898年9月28日在菜市口斬首示眾。在行刑前,譚嗣同朝著監斬官剛毅的背影,大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實乃真漢子也!

    3、義和團教員

    義和團是晚清時期的民間團體組織,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1900年5月,慈禧得到資訊,說是十一國公使要聯合逼迫他“還權歸政”於光緒帝。慌亂下的慈禧,為了保住地位,直接向這十一國宣戰,並且立即召集打著“扶清滅洋”口號的義和團進宮。慈禧太后拿出數十萬兩,重賞這些在京津兩地念咒打拳的義和團,要他們在天津攻打租界,在北京圍攻使館。是日,京師九門大開,大批義和團湧進北京,攻佔了外國使館,史稱“庚子事變”。

    這種行為很快遭到反擊,十一國中的八國,組成聯軍,攻佔了天津和北京,慈禧太后被迫出逃西安。

    為平息八國聯軍怒火,義和團成了替罪羔羊,莊親王載勳作為執行者被賜死,毓賢,董福祥等一一獲罪,同時還有參與“庚子事變”的數百無知義和團百姓,一同被壓往菜市口“梟首示眾”。據說,行刑當天,劊子手都不夠用,砍到最後鬼頭刀都卷口了,10幾名劊子手到最後只能用斧頭行刑,而收屍的大板車裝了30幾車才拉走完。這次行刑應該是有記載中,處決人數最多的一次。

    當然,在菜市口被處決的人仍然有很多,比如康熙朝前期的四大輔臣之一的蘇克薩哈,新疆回變的領袖張格爾,湖北民變的領袖鍾人傑,以及太平天國的將領林鳳祥和李開芳等。這些名人都是在這個菜市口失去了生命。

    而處決的人多了,民間傳說的詭異事情自然少不了,其中最傳神的,要數“鶴年堂”。

    這個鶴年堂其實是一間藥房,有著比同仁堂還要悠久的歷史,他的總店就開在了菜市口的正前方,於是這裡就成了招呼監斬官差和劊子手們歇息,吃喝等待時辰的場所,同時也是為囚犯準備“斷頭酒”的地方。每當秋決開始前一天,鶴年堂都會接到命令:明日行差,準備酒食,切勿外傳,日後付款。到了第二日,藥鋪要關門停業,監斬官、劊子手們先集中在鶴年堂時大吃大喝一頓,酒足飯飽後,在鶴年堂門口放好監斬臺,午時三刻一到,監斬官硃筆一圈,頃刻間人頭落地。

    據說鶴年堂最出名的是刀傷藥和“安神藥”,這種安神藥服用後,可以減少囚犯的恐懼感,麻醉精神,行刑時不會太失態。

    也因此,在民間傳說中,每當行刑完,當天夜裡都會有人來到鶴年堂敲門買刀傷藥和安神藥,掌櫃的賣藥收錢後,到第二天都會發現晚上所收的是冥幣。

    還有傳說,在菜市口旁有一家生意很好的裁縫鋪子,店裡經常夜晚“遭賊”,丟失的都是針線。有一次,菜市口處決了一個“叛賊”,要三天才收斂,當天夜裡裁縫感覺家裡有人在翻找東西,膽小的他沒敢出聲,第二天發現針線不見了。在路過叛賊屍首旁時,發現了他自家的針線、剪刀,而叛賊的脖子已經縫了一圈密密麻麻的線,嚇得裁縫直接搬走了。

    這種殘酷的行刑方式,在民國初期才被取消,而且菜市口也恢復了他原來的模樣,不再是承載生命消逝的地方。

  • 10 # 機器人王

    菜市口刑場,這名稱看似很怪異,風牛不相及,為什麼會扯在一起呢?原來古代的官府,對那些犯法的惡人,午時三刻執行死刑,選址在菜市場門口,原因之一,就是老百姓吃完午飯,無事情做了,正是管閒事,看人間百態的時候,菜市場也是人們生活最緊密的地方,一般是最熱鬧的地方。其二,官府執刑,選址在這個地方,可以宣揚絕對的權威,震攝罪犯,讓看到殺頭的群眾以後不敢胡作非為,心生恐懼,對老百姓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11 # 無敵通史

    菜市口刑場,指的是位於今天北京宣武門附近的處決罪犯的一處場地。

    剛開始的時候菜市口其實還不是處決犯人的地方,就只是單純的居民買菜地。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清朝把這裡專門用來處決罪犯。

    市口是清朝時設在京城的刑場,大體位置在今天的宣武門附近。

    在明朝時,菜市口還不叫菜市口,而是叫菜市街,因為那裡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那時候,它也不是刑場。

    明朝時,京城的刑場設在西四牌樓,也就是今天的西四。一代名將袁崇煥就是在那裡被凌遲的。

    到了清朝,不知出於何種考慮,就把京城的刑場從西四牌樓挪到了菜市街,同時更名為菜市口。從此,菜市口做了近300年的刑場。

    有清一代,命喪菜市口的人犯有數十萬,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同治皇帝時期的輔政大臣肅順和光緒皇帝時期的戊戌六君子。

    負責行刑的官差,俗稱“劊子手”。由於職業的特殊,劊子手一般是祖傳。據說,劊子手身上都有一股陰氣。即使是大熱天,靠近他們也會有一種涼颼颼的感覺。我猜,這應該是心理作用。

    劊子手也有好壞之分。好的劊子手,不但可以一刀斃命,還能夠掌握分寸於毫釐之間。比如,家屬事先給他送了銀子,他就可以既砍下犯人的頭顱,又能保證犯人的頭顱和脖子的一側連線著。身首沒有完全分離,也算是替犯人保了一個全屍。

    搜尋

  • 12 # 貓眼觀史

    菜市口的傳說:據說菜市口附近有一家裁縫店,老闆手藝相當好,生意自然不錯,可是有一天,菜市口斬首了一位罪犯,夜晚的時候裁縫店的老闆聽見聲音,等自己出去卻發現貴重的物品都沒有丟,等到第二天自己工作的時候發現針線筐丟了,於是出去找,,剛好有人說菜市口又有一位罪犯被砍頭了,結果裁縫跑過去看,發現自己的針線筐就在罪犯的旁邊,而罪犯的腦袋和脖子也用針線連在了一塊。

    這是一直流傳到今天都還有的說法,說是罪犯被砍頭之後家屬收屍的時候是需要自己把罪犯的頭顱縫合起來的,所以後面有很多人賄賂劊子手,讓他們砍頭的時候留個神,千萬別砍斷……

    那麼這個作為清朝罪犯的刑場,在這個菜市口究竟有多少人被斬,其實在菜市口被殺的大多是有些來頭的人物,而其他人都是在牢裡就被直接被處死了的,那有名的菜市口刑場究竟有多少人在這裡被斬呢?首先:是一些明朝後裔以及清朝時期個別反對清朝統治的官員;

    明朝滅亡後還有很多朱姓藩王和清廷抗爭,最後都被抓了起來送往菜市口刑場,這裡主要有福王后來的弘光帝朱由崧,以及秦王朱存極、晉王朱審烜、衡王朱由棷、崇王朱慈爚;當然這些大多是皇室後裔,還有明朝的官員,他們不願投降清朝,最後只能和那些皇室後裔一起被殺,左懋第和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其次:清朝本國的權臣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輔佐康熙的蘇克薩哈,他算是比較倒黴的,蘇克薩哈和鰲拜都是康熙的輔政大臣,不過被鰲拜打壓,最後被送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清朝後期還有一些被定為謀反之人,這些人也被一個個送往菜市口刑場問罪了,比如新疆回變的領袖張格爾,湖北民變的領袖鍾人傑,以及太平天國的將領林鳳祥和李開芳。

    最後:還有戊戌變法失敗的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變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這幾個人就是在有名的菜市口被斬殺的。還有一些在權力爭鬥中失敗的人員,比如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拳匪”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慘死菜市口的人,光緒初年,據說有一群盜取黃陵的人有70多人全部被抓,都判了死刑。1900年7月的一天,就在菜市口處死了78人,清朝正史裡並沒有提及到菜市口被殺了多少人,但是野史有粗略統計,至少有上萬人,殺的人越多,在這裡賣菜的人生意就越好。還有著名的文天祥也在這裡被殺……

  • 13 # 七追風

    菜市口到底砍了多少人,現在已經無法統計了。但是菜市口這個地方,確實是個傳奇。

    事實上,古代砍頭這件事,並不是那麼隨便的。砍頭是重刑,不僅要謹慎,還要起到警示作用,所以才有“斬首示眾”的說法。

    (菜市口行刑)

    元明清三代,北京都有專門砍頭的地方,元朝是在東城區的交道口一帶,被稱為“柴市”;明朝的時候,就到了西四牌樓一帶,被稱為“西市刑場”;到了清朝,就搬到了菜市口。

    其實早在明朝的時候,菜市口就是北京城的蔬菜交易市場,賣菜的小販都來這兒。四九城內的老百姓也幾乎是天天來這逛,人多也熱鬧。那個時候這地方叫做菜市街,到了清朝改名叫菜市口的。

    (菜市口刑場)

    菜市口在宣武門附近,宣武門位於北京城西面,西方屬金,金主死,所以宣武門又稱死門。當年執行砍頭,死囚就是經過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到的菜市口。

    清朝在菜市口殺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每年到了秋後,冬至之前,大理寺、督察院、刑部、九卿就要會審,確定哪些犯人該處斬。也就是“秋決”,或者俗稱的“秋後問斬”。

    要處斬的那天,天還沒亮,死囚就被推到囚車裡,經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去菜市口。宣武門外大街的路東,有一家“破碗居”。這個地方把烈性白酒和黃酒摻到一起,酒勁很大。死囚路過這裡的時候,可以要求停下喝一碗酒。這一碗酒灌下去,犯人已經暈暈乎乎,站立不穩了。

    這時候,當差的就會把空碗摔碎,繼續上路。

    (鶴年堂)

    要說菜市口,必須提到鶴年堂。鶴年堂是老藥鋪了,菜市口的刑場,就在鶴年堂的門口。所以一到“秋後問斬”的前一天,鶴年堂就會收到訊息:搭蓆棚,備酒食,勿外傳,日後付款。

    鶴年堂收到訊息,就會提前準備好酒菜,給官差們準備,也要給死囚們準備。等到囚車一到,不會馬上砍頭,要等到“午時三刻”。午時三刻,正當午的時候,陽氣最重,這時候開刀問斬,陰氣也會即時消散。

    所以,要等到時候才行。在這之前,監斬官、劊子手會在鶴年堂推杯換盞、大吃大喝,等吃喝的差不多了,也就到時間了。

    菜市口這個地方,“無風三尺土,有雨滿街泥”。但是到了開刀問斬的這一天,京城的老百姓就會前呼後擁的來看熱鬧。

    (菜市口)

    犯人按規矩向東跪下,兩行排開了,監斬官看時辰到了,硃筆一勾,這邊劊子手手起刀落。

    因為是一年的死囚都攢到這時候,所以要砍的人多。比如光緒初年,抓了白蓮教謀反的,光是七月十五這一天,就砍了78個人。

    砍完人,地上的血黃土一蓋,第二天又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菜市口了。

  • 14 # 輕舟入流59323196

    春秋有個“司馬法”,稱“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歷來皆循此之理,猶以軍中最嚴紀,直至近朝之“嚴打”,死刑震懾犯者懼……

  • 15 # 隨行如影1

    唐僧:答對了,今晚不吃猴腦了。沙僧,被砍的都有什麼人哪?

    沙僧:有兩種,男人和女人。

    唐僧:答對了,今晚不吃魚了。八戒,那些砍頭的人分別叫什麼名字啊?

    八戒卒,唐僧還俗。

  • 16 # sire4

    刑場之所以為刑場,講的就是懲前毖後,以前者的死來警醒後人勿以身試法。這個標題說得好像在刑場被砍頭的都是無辜的。。。不管被砍頭的是什麼人。。。譚嗣同也好牛二也好。。。他們都是違反了當時的法律。。。根據當時的法律來裁定死刑名正典刑的。。。死的都不冤枉。。。我不知道小編丟擲這個標題是想說明啥???我只想說。。。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或者有人說當時的法是惡法。。。惡法他也是法。。。可以透過協商甚至革命的方式來破除。。。但是在破除之前。。。惡法也是法。。。是法就必須遵守。。。

  • 17 # 鍾二

    北京菜市口刑場是清朝時期行刑問斬的法場,因為這裡從明朝開始就是北京最大的菜市場因此得名菜市口刑場。清朝政府之所以選擇這麼一個熱鬧的地方作為法場主要是起一個震懾作用,讓老百姓都服從他的統治不要有反動思想。據說他的大體位置就是在今菜市口大街北十字路口附近。

    清政府在手在菜市口刑場奪走了多少條人命這個問題無從知曉答案。但是有很多名聲較大的人物就是死在了菜市口刑場這個我們還是能夠知道的,例如:顧命大臣肅順、大臣蘇克薩哈、戊戌六君子、太平天國的林鳳祥和李開芳等。

    開刀問斬歷來都是大罪它並不像電視裡演的那樣隨便推出去就殺了,而是有著嚴格的規章流程必須照辦。有個詞叫做秋後問斬,說的就是所有犯了死罪的囚犯統一在每年的秋後到冬至之前這段時間行刑,而且一定要在中午陽氣最盛的時間,劊子手也要找那些煞氣重的人擔任。就這樣一年又一年,菜市口的熙熙攘攘和血腥的砍頭景象不和諧的共存了下來。

    或許正因人們出於對它的恐懼誕生了許多關於菜市口刑場的故事。

    話說這年夏天菜市口押來一個犯人,人們說他是亂黨被抓來問斬,結果時辰沒到就匆匆砍頭了事,把屍首掛起來示眾。這天半夜菜市口的裁縫鋪內發出了翻箱倒櫃的聲響驚動了掌櫃的,掌櫃的怕出去被賊人謀害索性就躲在裡屋不出去,反正也沒有值錢的東西。第二天他一早起床檢視發現就少了一捆針線,這時夥計跑來讓掌櫃的趕緊出去看看那個屍首,掌櫃一看嚇癱在地因為那個屍首的腦袋和身體縫在了一起而用的線正是他丟失。

    還有的說每年刑期過後一到半夜菜市口刑場對面的藥館鶴年堂經常響起敲門聲,有人喊著要買刀創藥,說是太疼了。

    菜市口刑場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一同消失在了歷史種,在這裡究竟埋葬了多少冤魂,又為人間剷除了多少敗類,這個問題或許永遠都是個疑問,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統治者把刑場設在如此公開的地方純粹是為了威嚇眾人,完全不顧及百姓的感受和影響。

  • 18 # 烽火觀察

    清朝死刑處決犯人的方式,主要有斬首、絞刑、凌遲、等等。而從時間上來說,死刑又可以分為立即處決、斬監候、秋決。清朝在北京的死刑犯處決地在菜市口。

    在明朝的時候殺人是在現在的西四,清朝給挪了一下地方。為什麼要在菜市口殺人呢?就是因為這裡人多,殺人的震懾性比較強,訊息傳播比較快。清朝殺人首先犯人提出來,從宣武門一直過來,來到宣武門南面的菜市口。

    被判刑的人到了菜市口,還要吃一口肉,而這個在清朝專門給死刑犯吃一口肉的飯館,就是現在的大碗居。在大碗居旁邊,還有一個藥店,專門賣丸散膏丹,據說曾經表演砍頭以後,立刻止血的功力,這家的藥說明效果很好,也是在北京可以排列第二名或者第三名的藥店。這家藥店就是現在的鶴年堂藥店。

    但是有說法,晚上不能拍鶴年堂的門,買刀傷藥和針線,那都是死人要給自己治傷,縫合身體。

    死者如果沒有人認領就送到附近的寺院,比如維新六君子,譚嗣同等人被斬首就被送到了附近的法源寺。八國聯軍的時候,一次就在菜市口殺了126個主戰、主張殺洋人的大臣。八國聯軍親自監督斬首過程。

    禮部尚書啟秀臨死前對百姓說:諸位的後代一定不要做官,就是做官,也不要出力。朝廷畏禍,不能保護出力之人,做事闖了禍,還是要自己承擔。要說菜市口一共殺了多少人,一共叫鄧海山的劊子手,幹了10年,殺了300多人。其他的就可以自己算了。劊子手行當有規定殺人不能超過100個,但是鄧海山超過了,所以這個人後來很慘。

  • 19 # 不書

    要說菜市口刑場有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得從元忽必烈時代說起,那時候叫做柴市口,是賣柴之地,歷經近七百多年,以每年秋決攏共一百人算,死在此地人的人至少數以萬計乃至十萬計。

    (老菜市口)

    說到第一個在今菜市口被砍頭的便是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千古慨詞的南宋丞相文天祥。

    宋的最後半壁江山南宋被元忽必烈鐵騎滅後,文天祥誓死不降。忽必烈對文天祥誘之“如你繼續像效忠宋一樣效忠元,那你仍舊能做丞相!”文天祥慷慨激詞“我生為宋狀元丞相,不能挽大廈於既倒,死願繼續拱衛我宋江山,而何降哉?今只求速死!”忽必烈又以重利誘之,皆不奏效只得按大臣諫議處斬。文天祥所被行刑之地正是柴市口,當時為元城外賣柴的城門口。一路上站滿了百姓,無不默然哀傷。文天祥處斬前,對行刑官說“我要做的已經做完了,雖死無悔!”又回頭問圍觀的人“何處為南北?”問罷,便朝著南方拜了又拜,慷慨赴死,削首而身體巍巍然不倒,百姓無不哀嚎痛哭拜送!忽必烈不忍殺如此忠良之臣,遂遣使“刀下留人!”然為時已晚!

    (文天祥)

    再說到清,此時行刑之地已經由柴市口變成了菜市口,還是原來的地方,只是由於朝代更替,人口繁衍而變成了在宣武門最熱鬧的菜市大街口。此地既離開宮城貴胄住地免犯禁忌,又在城門樓不遠可供大量人能夠圍觀以儆效尤的地方。

    清在菜市口被砍頭比較著名的有康熙年蘇克薩哈,咸豐欽定八位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光緒年戊戌六君子。

    我們今天說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本可出逃,但為喚醒華夏數萬萬同胞被封建愚昧荼毒的心而決意慷慨赴死,誓以一腔熱血灑華夏改革維新之道路。

    (戊戌六君子)

    臨死前夕有詩云“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第二日,由宣武門開始,街邊便站滿圍觀人群,他們大多不知維新、變法為何物,只是聽說了這些字眼,看這個就要人頭落地的傢伙死到臨頭仍然一副神情自若,面無苦色、大義凜然的樣子,加上標榜犯人身份的騾籠,只道是哪個大人物又觸犯了老佛爺即將腦袋掉地,來看熱鬧的多。

    街邊越到菜市口、鶴年堂藥店,街邊的店家與站街人員都開始講究起來。店家門口紛紛貼上紅對子,掛上紅布條,拜一長條桌,上弄三碗清酒或三碗蒸菜,人人衣冠肅穆,哀立默視。他們都是變法未竟的接班人,與他們殊途同歸。

    (譚嗣同)

    主斬官正是慈禧爪牙軍機大臣剛毅,行到西鶴年堂處斬臺附近,譚嗣同在處斬前叫住剛毅示意有話要說,剛毅嚇得趕緊硃筆一鉤,紅牌一扔,窘態百顯,不與死犯多言。譚嗣同回顧四周,一笑回之,大步處斬臺,慷慨赴死。

    楊銳死時,頭斷後雙目圓瞪,血從脖頸出噴丈高有餘,是以怨憤之氣,千秋凜然!

    劉光地在劊子手手起刀下頭落地時,脖頸血流如注,而身竟巍峨毅力,觀者無不焚香求祥。

    (西鶴年堂)

    有識之士以為,戊戌六君子乃我華夏脊樑最硬處。

    如此死殺之地,冤鬼參半,有冤的就有該死的。殺的人多時,就連給犯人蓋屍的席子都得七八輛馬車來運,戍衛兵士幾百。

    光緒年曾一日在此處殺78盜墓賊,時在京劊子手不過寥寥數人,砍到刀鈍手乏,累時只得分批砍殺,鮮血如菏澤漫地而黃土難掩之,空氣腥臭而眩目。後面處斬的犯人眼看前面的人頭一個個啪嗒掉地而劊子手有歇息喝一杯水漱口,二杯酒洗刀,三杯茶潤嗓,伴隨劊子手一聲低喝,寒光落處,啪嗒一聲又是一顆人頭落地。

    有錢人家會使上些錢財孝敬劊子手,劊子手便會格外關照下刀乾脆利落不帶痛苦且頭斷沾皮而不落地,收屍人再用針線縫上頭顱脖頸歸殮算是留了個全屍,否則等待犯人的只有手起刀落,抬腳一蹬,提頭畫朱(劊子手提著人頭向主斬官交差,朱斬官會在犯人頭眉心處用硃砂筆點上一筆。)

    而劊子手除卻每殺一人能得幾個銀兩或者勞苦費(家屬孝敬費),據說他們還把那主斬官一人一硃筆的筆拿去賣個高價,說是有鎮邪之效,就連他們的鮮血灑在饅頭上都有人說包治百病。

    各行有各行的規矩,劊子手殺戮太重,雖然收入高,但如此有損天理陰德之事,過了,便有斷子絕孫不得好死一說。於是行內規定每人只得砍100個人,多了便不可再砍。

    相傳中國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在清1911年亡後仍然管不住自己的手,一生砍將近300人,果報纏身,雖頗集冤財但一生鰥寡,斷子絕孫,晚年落魄街頭,宛如過街老鼠,不得善終,死時無人收屍,暴屍街頭,豺狗分之。

    (菜市口)

  • 20 # 歷史雜貨鋪

    菜市口是清朝時期殺人的場所,實際上京城的菜市口一直很熱鬧,只不過在清朝之前的朝代確確實實都是隻賣菜,到了清朝的時候,統治階級將這裡改成殺人的法場,所以菜市口在歷史上名氣才會如此之大。

    清朝時期,只要說推出午門斬首,那全部是拉去菜市口砍頭,在這裡要提一下,如果有人去過故宮一定知道,真正的午門是從來沒有殺過人的。 在當時流程一般都是這樣,先是釋出要在這裡砍頭的訊息,人們觀看完之後,立即用黃土蓋上血跡,然後在這裡賣菜,每次殺完人之後,菜市場生意都非常興隆。

    其實清朝統治階級選擇菜市口殺人是有深意的,實際上在真正的歷史之中,朝廷是不會輕易的判一個人死刑,都要經過重重稽核,確定無誤才會將其砍頭。每次砍頭都是提前發告示,讓人們都前來觀看,起到一種震懾的效果,百姓們都愛看這種血腥的熱鬧,用這種方式來震懾百姓們,讓他們不要有犯罪的想法。

    菜市口是當時京城最熱鬧的地方,這裡人流量非常大,將這裡選為刑場無疑是最好的,殺人之後訊息會很快散播出去,達到統治階級想要的效果。在菜市口刑場到底葬送了多少生命呢?大家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出名的人物,比如肅順,在比如變法的譚嗣同,他們都是在菜市口被殺。

    清朝統治了二百六十七年,菜市口殺的人應該是不到七千人,不管是知名的還是不知名的,有人說最少殺了一萬人,根據史料來看是不可能的,最多隻有七千人,只有可能更少,絕不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歷低的人看書能改變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