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朋友們!你們好,
21
回覆列表
  • 1 # 羅賓說歷史

    首先,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沒有太多可說的,攻袁術,破張繡,擒呂布,滅袁紹。換做其他人我覺得也不會做的比曹操更好。我們重點說說統一北方以後,如果我是曹操會怎麼做。

    首先在統一天下的戰略選擇上,我會選擇先對付西涼的馬騰,漢中的張魯,西川的劉璋,攻取這3處地方,可以獲得大量的資源,並且這3處的諸侯都不具有太強的實力,個人能力也很有限,攻打他們不是很費勁。只需要防備劉表的偷襲或救援即可。而劉表本身是一個沒有大志向的人,能保住荊州這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了。雖說劉備的志向很大,但劉表對劉備是有防備的,不會聽劉備的。所以大膽進攻西邊3個諸侯就好。

    一旦拿下西邊三地,我的實力將極為強大。此時可以選擇從西川出兵,水陸並進,避開北軍不善水戰的問題,從西邊進攻荊州。同時結好東吳,邀東吳出兵,許諾平分荊州。

    待攻取荊州後,約孫權商談平分荊州事宜。趁機扣押孫權,攻取東吳,完成統一天下的任務。

  • 2 # 夏雨風

    歷史沒有假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曹操如果能統一天下,說不定是楊堅丶李淵丶趙匡胤和司馬昭等人的老爸。就因為赤壁之敗形成了三國局面,曹操就成了"亂世之梟雄"。

    曹操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他還是缺少一種霸氣,正好與項羽相反,項羽有霸氣,少謀略。兩人互補,項羽開創大楚霸業,曹操就能一統魏業。

    曹操不能剋制自己隨心所欲的性子,戰勝一個對手就想抱對手的美人,還影響了子女,有樣學樣,非是君子所為。

    曹操不拘小節,但也不能太過於猖狂。很早就揹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給劉皇叔丶孫仲謀以藉口,天下人不服。

    項羽也能玩弄楚王於股掌間,楊堅丶李淵丶趙匡胤不露聲色,待到羽翼豐滿,取而代之。曹操光是殺丶殺丶殺,人心惶惶。

    曹操本來更多精力以勤王之名安撫漢川,解決西南,隨後渡軍南下,文武兩手解決東吳,東吳和談人士不少,如無諸葛亮勸說,主和派還是佔上風。只要解決了東吳,天下可定。

    曹操先要樹立天下一統之理念,在政治上就進退裕如了。至少建立統一之首功,躋身於姜太公之列,在歷史留下更精彩的一筆。

  • 3 # 史海清流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尊王攘夷。

    把不聽話的諸侯扣上反對大漢王朝、分裂國家的帽子,就有了討伐的名義和天理,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對方沒有了友軍相助,就很難招架。

    二:讓天子發詔書,痛批各諸侯想要紛紛割據和篡漢的想法,讓他們失去民心。

    三:拉攏一些小勢力的諸侯,然後將實力雄厚的逐個擊破。

    四:對內發展生產,對外宣傳打壓,使其它諸侯割據地區的人民知道大漢中央政府執政的穩定和強盛,聚攏民心。

    這樣,當人們的心思都放在發展生產上,即便不能天下一統,也是不錯的選擇……

  • 4 # 宗貳堂

    個人認為,曹操當時的操作,已經近乎完美。從曹操當上了實質上的一把手之後,南征北戰,平定了多處動亂。我們思考的時候,要從當時的形勢去考慮。

    第一,民心。以起兵討伐、平亂反叛這種形式去攻打地方勢力,是能夠得到地方民眾的支援的。以正義之師出征,才能師出有名。

    第二,資源。雖說中原物資豐富,但連連征戰自然是勞民傷財,所以即便要統一,也必須休養生息。

    第三,征服。當你擊敗了地方勢力,攻佔了城池,並不代表就完事了。你必須要花時間去安撫民眾,同時,降兵降將也要使之心悅誠服。

    在我看來,曹操的多次征戰,除了張繡一仗打得冤枉、可以避免之外,就連赤壁之敗都是無可避免的。當時劉綜獻荊州,獲此意外之地,然後順勢南下也是正常的。可能會有人認為當時不應該打東吳勢力,而應該入川。其實不然,如果當時曹操大軍入川,勢必會被東吳襲其後方。但是如果曹操攻東吳,劉璋、張魯無能,必不敢亂動。那能不能屯兵荊州形成對峙呢?不能。八十萬大軍來都來了,難道不打?窩囊。

    所以,即便熟讀了歷史,我認為當時曹操的操作已是最快版本了。

  • 5 # 我為使用者88382462366

    曹操之才三國之冠,卻敗給了!銅雀春深

  • 6 # 走出困境的人生

    三國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就叫他們的不忠不易才_分三國造成了家破人亡的結據對人類的發展並每有前進。他們若是忠心耿耿可能是國家前進興旺通一

  • 7 # 殺手人生

    就像秦統一全中國一樣,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君王為後代打基礎,存實力,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成功,曹老闆在赤壁之戰撞牆後,又在漢中失敗於備備哥,使他的統一程序受阻,只有等待時機才能成功。

  • 8 # 1991影視劇

    1、好運氣

    建安二十年秋天,曹操攻克漢中,進入漢中首府南鄭。漢中軍閥本來就有歸降的意思,部下張衛等人不同意,才抵抗了一陣。眼看曹軍攻下陽平關,直指南鄭,張魯的部下想燒了庫房,再逃往巴中。張魯不同意,說:“我的本意就是要歸順中央,現在離開漢中,是為了避開兵火,沒有惡意。庫房的藏品,都是國家所有。不得毀壞。”下令所有庫房封存不動。曹操進入南鄭,非常讚許張魯的態度,派人去撫慰張魯,張魯帶著家小歸順。曹操封他為鎮南將軍,閬中侯,邑萬戶。非常優待。漢中讓曹操給平定了。

    平定漢中,曹軍運氣很好。張衛守在陽平關,依山據險,曹軍前進不得。以前聽人說張魯軍好打,看了地形後,嘆息說:“別人的話曹操,不能當真呵。”攻打了幾次,沒效果。打算退兵。派、等率軍去接應山上部隊。不料前軍晚上時誤入張衛的營寨,張衛軍驚慌混亂,居然全部逃跑了。曹軍佔領了敵營,派人回報:“我軍已佔據敵人要害,敵人都跑光了。”大家開頭還不信,得到確認,急忙進兵,一下子拿下了陽平關。這個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曹操自然歡喜的不得了。這一戰,基本等於兵不血刃,輕輕鬆鬆就拿下漢中。曹軍士氣高昂,大家都說:“老天爺幫助我們啊!”

    就這樣曹操一下子有了一個好機會。漢中是益州的門戶,現在在曹操的手中。的益州,等於,一個對劉備集團來說是危機,對曹操政權來說是好事的時機,就擺在曹操的面前。繼續前進,攻打益州;還是見好就收,消化成果。就看曹操的決策了。

    這一年,一代英雄曹操六十二了,漸顯暮氣。陽平關前看到張衛軍守險,不易進攻。試探性地打了幾次,損失不小,便感覺沮喪,打算退兵,年輕時的精神消磨了不少,老話說,年過五十,精力不濟膽氣也衰。這個歲月還是不饒人啊。英雄遲暮,一樣令人唏噓。

    一年前,劉備拿下益州。原來是益州牧請劉備入川幫助對付張魯。劉備趁機廣樹恩信,收攏人心,終於擠掉劉璋,奪了西川。雖然亂世中,弱肉強食是個鐵律。劉備的做法總有點不地道,人家請你到家裡防盜,你把主人的家給佔了嘛!所以益州人雖然都明白劉備代劉璋會把益州治理的更好,但人心總有不服。

    2、打不打

    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孫權借得荊州南郡等地,以安置部隊。孫權考慮到同盟軍要壯大以對付曹操,答應了劉備。劉備取得益州,孫權派人來要荊州各郡,劉備說,待我拿下涼州再說。孫權大怒:“這個老滑頭還在耍我!”命令率軍攻奪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呂蒙給三郡下了最後通牒,長沙、桂陽望風歸降。零陵太守堅守。劉備從蜀地親自趕赴公安,派進駐益陽,來爭三郡。呂蒙派郝普的老朋友鄧玄之去詐騙他,說劉備在漢中正被所困,關羽在南郡被孫權逼住。,管不到你這塊了。你郝普要做忠臣烈士也要看時機。現在是白死,還害你老母親也死,有什麼意思呢?郝同學被嚇倒了,投降。呂蒙一進城,呵呵大笑,把形勢告訴了他。郝普羞愧得差點鑽地縫裡去。這下子三郡都在孫吳手上。同時曹操攻下漢中的訊息傳來,劉備再強橫,也不敢兩面開戰。這才以湘界分荊州,東面屬吳,西面屬蜀。老劉匆忙趕回益州,對付曹操。

    曹軍參謀獻策:“劉備用詐,取得益州。人心未附,卻遠赴公安爭荊州。這個機會不能丟。我軍拿下漢中,士氣正旺。乘勢直逼益州。敵人必定,一舉可以吞併益州了。”曹操嘆氣說:“人苦不足,即得隴,復望蜀乎?”

    初年,,得知手下攻克了漢中等地,也講了這句話。意思是要部下再接再厲,攻克蜀地。曹操這時卻是老話反說,人心不足,剛得到漢中,又想益州了?是的意思。老曹有疲勞感了。

    另一高參劉曄也說:“劉備是人中豪傑,佔據蜀地不久,威望還鎮不住人心。現在我軍取漢中,益州震動,人心惶惶,不戰自亂。以曹公您的英明,順勢而上,無往而不克。如果讓敵人緩過勁來。是治國能手,擔當丞相;關羽、勇冠三軍擔當將軍。蜀民安定下來,敵人據險堅守,就來不及了。”曹操還是沒有出兵。

    七天後,蜀地歸降的人說:“蜀中軍民每天都心驚膽戰,草木皆兵。將領即使斬殺士兵也定不了軍心。”曹操問劉曄,現在打來的及嗎?劉曄說:“敵軍已經稍有安定了,沒得打。”於是曹操留下夏侯淵、張郃等大將守漢中,退兵。千年等一回的大好時機,就這樣錯過了。

    3、線路圖

    中國自古從北向南的征伐統一全國,基本兩條線。第一條,統一北方後,渡過長江,掃平江南,如打南陳。第二條是渡江受阻,就要迂迴繞道,拿下四川地區,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攻佔江南。最後統一國家,走的就是這條線路。

    建安十三年,曹操進攻荊州,荊州劉琮舉州投降。曹操又在當陽追上劉備,長板坡一戰,打的劉備是妻離子散。諸葛亮後來說,當此時,曹操撫掌,謂天下已定。這是曹操統一天下的第一次機會。後來地球人都知道,赤壁一把火,把曹操燒回江北,第一次統一中國的行動受挫。

    建安十六年,曹操指揮的最後的成功一戰,打關中以為首的聯軍,一舉消滅了曹魏北方的不安定因素。西北地區也歸入中央的統治。再拿下漢中這一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全面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以曹操的神武英明,卻沒抓住時機,進兵益州,坐失良機。在曹操手上第二次統一中國的歷史時刻又一次失去。

    這以後,曹操還親自指揮過兩次戰役,一次征伐孫權,在濡須口被孫權頂住。還是過不了長江。只發了句感慨“養子當如”,回家了。最後一戰,還是在漢中。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反攻漢中,殺了曹軍西北總司令夏侯淵。情況萬分危急之下,曹操不得不親征漢中,打了幾個月,退軍。漢中讓劉備給佔領。這兩次打戰,曹操都不是很上心,像是走過場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十年前,曹操五十二歲,平定河北,打敗烏丸。寫下了千古名篇《龜雖壽》,其中有“,。。”這些催人上進的詩句。成為後人奮發圖強,永不停息的精神動力。事到臨頭,這一次曹英雄怎麼沒雄心壯志了呢?

    主要原因是曹操要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建安二十年,曹操已進位魏國公,魏代漢是早晚的事情。權力的順利交接,是擺在曹操面前的第一件大事。內部穩定,才可以對外用兵,擴張領土。或許這就是曹操不願意擴大戰爭的真正問題所在吧?

    4、接班人

    這時,曹魏的太子儲君還沒有定下來。最有希望上位的是和兩位公子。曹操原來的長子早死,曹丕就是嫡長子,按理法是繼承人。但曹植文采飛揚,天生奇才,小小年紀寫出來的文章就是超一流的好。曹操很驚訝,問:“這文章你是叫槍手寫的?”曹植說,我怎麼想就怎麼寫,用什麼槍手?以曹操的文章水準,尚且對曹植,何況他人?後人對曹植,說天下才華一擔,曹子建獨得八斗。這個水平,一個人把天下人比下去,不得了。曹丕文采也不錯,但比起曹植,就是弱項了。或許曹大人表揚孫權“養子當如孫仲謀”時,也在心中想起了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吧?

    因此,曹操在這兩個兒子之間挑接班人,搖擺不定。甚至有點偏向曹植。二兄弟也各團結了一邦人,形成各自的團隊,為能上位積極運作。儲位的爭奪,已經明裡暗裡正在進行時。曹操的當務之急,就是定下繼承人,安定曹魏的內部。

    曹操充分諮詢了許多老臣的意見。許多有分量的人還是贊成立嫡長子曹丕。老狐狸賈栩只提醒一句:“想一下、。”這倆個和曹操同代的諸侯,都因為廢長立幼引起內部爭鬥而家族覆滅。曹操很重視這些大臣的看法。曹丕這一派善用權謀,隱藏真情,裝成好孩子。曹植則做事率性而為,言行不加掩飾。兩相比較,朝臣及曹操的宮裡人都講曹丕的好話。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冬天,已上位為魏王的曹操終於立曹丕為魏太子。接班人的問題終於塵埃落定,花落曹丕家。

    曹操在接班人的問題上,處理起事務來,依舊乾脆利落,一點都不容情。對在立儲中過於言詞衝動的崔琰、毛玠這倆個清正廉潔,公正無私的人物,一個賜死,一個罷黜。對曹植的團隊也進行了打壓,殺了曹植的智囊人物,以衣著越級殺了曹植的妻子。狠狠地敲打了曹植一下。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死後,曹丕能夠順利接班。

    為了曹家的大好江山能順利地交接給下一代,曹操不得不放棄從漢中直接攻打益州這一時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鞏固曹魏家國地位這一重中之重的事情上面。這或許是人到特定的年齡段需要取捨的結果吧?

  • 9 # 我是龍海生

    首先壯大自己,告滅了美國,然後滅俄羅斯,最後滅其他小國。如果自己能力不行,一邊壯大自己,一邊和俄羅斯結盟。滅了美國,然後再滅俄羅斯。剩下的小國就不放在眼裡了。

  • 10 #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2

    我不是曹操,也當不了曹操。三國、三足鼎立時期,三方都是戰亂中的軍閥,任何一個人,任何一方都不俱全這樣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力量,都不能統一天下。

  • 11 # 白雲山水居

    現在來說這個問題,是事後諸葛亮。

    假如我是曹操,要完成天下一統,是分分鐘的事情。

    首先,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大赦天下,以征討黃巾軍起義,攻打董卓之功,封敕百官。

    封袁紹為太尉,掌管天下兵馬,提調入許都參於政事,以收拾他麾下的四郡之地。並且,把他手下“河北四庭柱”,“河北四謀臣”通通分封各州太守和都督,分化瓦解他的部眾。袁紹本就是重面子,優柔寡斷之輩,此計足以讓他心滿意足,從此節操是路人,對曹操絕對是感恩戴德。

    封孫堅為大將軍,統帥所有的將領,以監視袁紹的勢力。手下多是曹操親衛,也對孫堅起到制衡的作用。從此孫堅也沒有能力謀劃江東了。

    封劉備為前將軍,尊為太子太傅,令其一直侍奉皇帝,終身幽禁宮中。劉備不是“劉皇叔”嗎?名正言順,誰都不能說曹操的不是。令關羽為“漢壽亭侯”,帶領夏侯惇等親信前往征討邊境。其手下都是曹操黨羽,關羽只有兢兢業業地替朝廷效力。令張飛為洛陽令,守衛舊都城,分化劉備的勢力。有劉備的命令,張飛還是聽話的。

    成立秘書部,任命荀彧為部長,荀彧不是忠於漢室嗎?好,那你來籠絡天下有識之士,把天下有能力的謀士通通招致麾下,不得遺漏一個,包括諸葛亮,龐統,郭嘉,司馬懿等等,全部招來許都,天天研究怎麼發展經濟,怎麼來發展人口,怎麼收拾不聽話的諸侯,再就是怎麼來征討各個蠻夷之地?天天忙前忙後,保證這些謀士們會樂此不疲,廢寢忘食。這樣天下就沒有什麼大事了。

    成立宣傳部,任命楊修為部長,你不是很懂人心嗎?那你就去收拾民心,讓所有的老百姓認可我這個許都的朝廷,認可我這個大漢的有功之臣,是我召集十八路諸侯,趕走和消滅了董卓,是我救了當今皇上,我是大漢最大的功臣。

    有這些安排,我就廣佈眼線,掌握好情報部門,誰還敢在許都鬧事嗎?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天下自然就統一了。

    然後我就不斷分化瓦解他們軍權,從此只幹這件事情,不久,我就會完成皇權更替,登上皇位,真正成為開國的“魏武帝”。

  • 12 # 凝煙老師

    假如他不是因多疑殺了他的同鄉華佗,他有生之年也能做成皇上,今天又聽了一段《三國志》,覺得曹家,從曹操到曹丕還是很對得起漢王朝的,至少一直很給他們面子,讓他們在形式上又多殘喘了幾十年。

  • 13 # 讀春秋思無忌

    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曹操請劉備喝酒時,曾這樣評價劉備。

    起初,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也曾多次勸說曹操殺劉備以除後患。然而,劉備貴為漢獻帝的皇叔,如果真殺了他,也難掩住天下悠悠之口。因此,曹操始終猶豫不決。後來,曹操又犯了一個不該發生的差錯,誤撥兵馬給劉備,讓其到徐州去截擊袁術。但程昱發現時,大錯已釀成。劉備果然佔據徐州,正式背叛曹操。

    後來,劉備雖然逃到新野,但是此時的他就好比潛龍出淵,曹操已經無法掌握他的生死。雖然後來,曹操舉兵南下荊州,可惜劉備又偏偏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諸葛亮,告訴他如何與東吳、曹魏三分天下之策略,並自告奮勇出使東吳,促成吳蜀聯盟,在赤壁擊退曹魏,曹操因此失去了唯一能一戰定天下的機會。

    由此可見,如果劉備遇不到諸葛亮,那麼三分天下之勢未必能形成。為啥?那哥仨的性格使然。

    劉備遇事做不到當機立斷,比如逃跑途中,諸葛亮曾勸劉備取代劉琮,劉備卻因婦人之仁而不忍出手;龐統勸劉備偷襲成都,劉備又不忍心而寧願選擇了折中之策。

    關羽自認為天下無敵,從來不將別人放在眼裡,即便是孫權,也是如此,東吳和他交往都得順著他的意思,不然便是橫眉冷對,大刀一揮。這樣的個性難以與人結盟。

    張飛就是個炸彈,一點就爆。這樣的個性,很容易中別人的離間計。同時,除了劉備、關羽還能說說他,其他人勸都勸不得,總之不得人心。

    諸葛亮慧眼識人,未久便了解他們的個性,常能因材而用。

    因此,如果曹操想要快速統一天下,必須除掉劉備,或者除掉輔佐劉備的諸葛亮。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曹操至少有三次機會,實現夢想。

    一、先劉備一步,暗殺諸葛亮,如此,那哥仨便如斷了線的風箏,幹不成什麼大事,那麼,曹操便可以在荊州幹掉劉備。如此,他可以佔據荊州,沿江而上,佔領巴蜀,再掉頭進攻東吳,也許根本用不著動手,東吳大臣們可能就會綁了孫權,直接向曹操俯首稱臣了。

    二、曹操更早一點動手,煮酒論英雄之時,直接掏出七星寶刀,咔嚓一刀絕了後患。至於名聲吧,是曹操自己想得太美,指望名留青史。他要知道《三國演義》中自己被定位為竊國賊,還裝什麼周公呢。

    三、曹操還有一次機會,那便是俘獲呂布時,和呂布說,殺了劉關張饒其一命。呂布為了活命,可能與那三兄弟大打出手,趁其兩敗俱傷之時再出手,將他們一網打盡。

    阻礙曹操統一天下的戰役便是赤壁之戰,而提出聯合東吳攻擊曹魏的就是隱居南陽的諸葛亮。然而,曹操之前未必知道諸葛亮其人,如果他能聽取程昱和郭嘉等人的勸告,早日除掉劉備,那麼諸葛亮也就沒機會出山。如此,試問,天下還有誰能阻止他統一天下的步伐呢?

    可惜啊,曹操向來心狠手辣,一生只仁慈了一次,卻與天下失之交臂。

  • 14 # 潯陽鹹魚

    關於穿越劇的腦洞嘛,其實只要多瞭解一點歷史程序,就能知道曹操該怎麼做。

    因為曹操生前只有兩個最強勁的對手:劉備、孫權。

    計除劉備

    建安元年(196),曹操掌控許都朝廷,同時劉備因為被呂布佔了徐州,而前來投奔曹操。在這時候,曹操弄劉備還不是簡簡單單的事!

    當時曹操麾下的幕僚程昱就提議趁機除掉劉備,但是被曹操拒絕了,曹操認為許都新建,需要廣納天下賢才,如果藉故殺死劉備,勢必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負面輿論,所以曹操不肯加害劉備,反對劉備親近有加。

    而劉備暗中與董承勾結,策劃反曹,又趁著討伐袁術的機會,帶兵脫離許都,在袁術敗亡之後,反去佔了徐州,宣佈與袁紹聯合反曹。

    所以,曹操對付劉備的最優解就是:不讓劉備離開許都即可。

    然後在董承案發時,趁機除掉同案犯劉備及其黨羽,輕鬆搞定!

    何況沒了劉備在後方騷擾,曹操可以更輕鬆打贏官渡之戰了。

    收服孫權

    再來說孫權。

    同樣是在建安年初,孫權的哥哥孫策掌控江東之地,雖然此人有英雄之器,但是他短命啊!哈哈~

    我們來看看歷史程序:建安五年(200),孫策還計劃趁著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時,率軍北伐,結果中途遭遇刺客,白白送了性命。

    隨後,孫權接管江東基業,趁著曹操平定北伐的時候,穩定了江東,最後在赤壁之戰時,和劉備聯手擊敗了曹操,阻止了曹操的統一程序。

    所以,知道歷史程序的曹操應該怎麼辦?

    很簡單,歷史上曹操想辦法讓周瑜和魯肅出使許都即可,周瑜在孫策處,就點名找孫策要周瑜,魯肅還在家鄉做土豪,就點名地方政府舉薦魯肅為計吏,等這兩位抵達許都,就馬上給予高官厚祿收買,不聽話就軟禁。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魯肅和周瑜】

    等歷史程序到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拿下荊州,揮兵順江東下時,孫權因為身邊沒有人支援抗吳,只能順從眾人意見,乖乖選擇投降了。

    天下一統

    至此,曹操的兩位勁敵全部搞定,剩下交州士燮,益州劉璋,都是守城之賊,一紙詔書就可以讓他們乖乖投降。

    漢中張魯,涼州韓遂、關中馬超……他們在歷史上,也不是曹操的對手。

    至於遼東公孫氏,也不難,即便曹操不去打,等幾十年後,司馬懿率軍去遼東,還不是一戰而定。無非晚個幾十年而已。

    天下一統,輕鬆達成!

    以上都是開腦洞瞎扯扯,大家看得開心就行。

  • 15 # 畫說三國

    嚴格來說,曹操並沒有完成國家統一,只是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十一月丙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二月廿一丁卯日,去世,曹操掌握東漢朝政實權,一共25年時間。

    在這25年時間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逐步消滅了各地的軍閥和盜匪,統一了北方。

    客觀地講,曹操的方案,準確的說,是荀彧的驅虎吞狼之計或者借刀殺人的手段,在當時的多次實戰操作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比如,劉備和袁術的爭鬥;呂布和劉備的矛盾,都是很好的實戰應用,最終,成功將袁術和劉備的地盤收入囊中。

    也就是說,在三足鼎立的形勢下,充分利用天子的權威,挑起鷸蚌之爭,再從中取利,是最佳的統一方案。

    但是,曹操在取得豫州和徐州的控制權之後,隨著地盤的擴大、實力的增長,自信心也逐漸膨脹。

    因此,在後期的幾場鬥爭中,比如北擊袁紹、南取荊州的戰役中,卻逐漸摒棄了這一低成本的作戰方案,而是採取了親自上陣搏殺的強勢攻擊策略,雖然也取得了成功,但是,這種赤裸裸的軍事行動,也讓己方的人員和平民百姓,遭受了巨大損失,比如赤壁之戰,直接減員數十萬人;官渡之戰後,冀州千里無雞鳴,最終導致後續平定涼州和幽州的進度受到影響。

    《老子》曰:“夫兵者,不祥知之器”

    在政治鬥爭中,特別是多方博弈的過程中,掌握優勢的一方,採用封賞、威脅、恐嚇、教唆、壓制的方式,誘導、兼併弱勢的一方或多方,或者挑動弱勢方,產生矛盾對立,從中漁利的政治攻擊政策,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代複雜的形勢下,都屢試不爽,而且低成本。

    類似赤壁之戰,這種一對一的軍事對決,通常只有在兩強並立,雙方都無路可退的情況下,才能作為最後的底牌打出來。

    所以,以今天的視角來看,曹操在當時的情況下,除了官渡之戰無可避免之外,赤壁之戰、殺馬騰,逼反馬超,最終導致涼州亂局等其他作戰方案,還是有值得商榷之處。

    第一, 官渡之戰,主要由袁紹一方主動挑起,完全避免已不太可能,如果我是曹操,我也會選擇與他進行對決,因為已經無路可退。

    但是,在對決之前,還是會優先利用漢獻帝的詔書,對袁紹進行政治嚇阻,或者挑動其內部叛亂,藉助其內部力量分化之,嘗試避免戰鬥損傷,如果成功,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百姓,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二, 官渡之戰結束後,南取荊州是必然選項,但是,以當時的形勢,曹操和劉備、劉表、孫權,存在多方博弈,驅虎吞狼之計,依然可以實行,而且,攻擊的重心不在劉表,而在孫權。

    針對劉表,可以採用政治聯姻的方式,進行連結,比如,將曹家的某個遠方閨女,嫁給劉表的兒子,產生姻親關係,形成合力;然後謀劃從荊州驅逐劉備三兄弟,讓他們如無主的孤魂,四處遊蕩;再利用劉表與孫權的世仇,驅動兩家對立,從中漁利,避免兩家聯合抗曹。

    同時,利用漢獻帝的詔書,對孫權進行持續不斷的政治襲擾,施加壓力,對其進行降權、調防、轉封等操作,或者挑動其內部叛亂。如果他對詔書有敬畏,則會疲於奔命,逐漸喪失對江東的影響力和控制權,讓皇權控制江東,可不戰而取其地;如果他抗旨不尊,則為不忠不義,可以名正言順的聯合荊州士族討伐他。

    第三, 益州的劉璋,沒什麼理想,沒有劉備加持,皇權抵達只是早晚的問題。

    第四, 涼州的韓遂,作亂的理由,也是為了誅殺宦官,清君側而已,本身並沒有分裂的野心,也沒有很高階的意識形態層面的政治理念。解決掉孫權,採用政治聯合的方式,是為上策,可以不用動刀兵即可解決。

    第五, 幷州的南匈奴,為賊寇,沒有政治理想,只顧劫掠,可派經濟能力較強的官員,搞好當地經濟,讓百姓安居樂業,解決掉饑荒問題,無需數年可平定。

    第六, 幽州的主要反叛勢力,是烏桓,與南匈奴一樣,賊寇而已,政治投機分子,冀州饑荒,黑山軍肆虐,百姓不能安定,他們才趁機四處劫掠,平定孫權的過程中,招安黑山軍,充實冀州,搞好當地的經濟,烏桓自然見風使舵,不敢生亂心。

    因此,從當時的形勢分析來看,在官渡之戰後,如果將攻擊的重心和目標,轉向孫權,而不是劉備、劉表,避免過早形成一對多的格局,則在理論上講,減少赤壁之戰帶來的損耗,統一的步伐,也許會更加快一些。

    最後,在對付北方的南匈奴、烏桓的壓力方面,筆者有一個小小的假設,也可以加快統一步伐。

    那就是,在白門樓處分呂布的時候,如果我是曹操,我會選擇流放呂布去鮮卑,派他去殖民。

    當然,在流放之前,要以草原文化的方式,與呂布盟誓,防止他反叛,再以漢獻帝的名義,在法律上,賜予他對鮮卑領土的支配權。

    告訴他,你有種,就自己去取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自查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