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遼寧教育大觀
-
2 # 梅繡蘭心
跟孩子溝通,我們最缺少的是耐心和同理心!嫌孩子太慢,每次都催:快點快點!要不就是:這都不會?!經常忘記我們自己當年可能還不如孩子!
-
3 # 麗姐說事兒
耐心啊!麗姐就這樣,什麼用心交流,用愛陪伴,把孩子當朋友……這些道理麗姐都懂,只是每次面對孩子們在你最忙最煩的時候嗷嗷叫或者提出來各種各樣的要求時,我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一個“偉大媽媽”的理想了……[流淚]
-
4 # 濟元生活
在孩子面前,父母總是認為自己是大人、是長輩、見多識廣,所以,處處覺得自己高孩子一等,喜歡指手畫腳、強勢說教。所謂的尊重不過是對景緻和心情秀,沒有任何誠意。這樣,不可能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至於良好的溝通更是無從談起。
如果想要真的尊重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孩子當別人家孩子養活(很少有人能做到,但是,確實最有效的辦法),對別人家孩子,你肯定不會打罵、發怒、說教、窺探秘密……。
溝通的前提是平等,沒有尊重就談不到平等。作為家長,放下架子吧!你累孩子也累,何必呢?![大笑]
-
5 # 你的學習幫手
平常生活中,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溝通,是否有種無可奈何,或無名之火,總覺得孩子不聽話,或是任性、叛逆等等。其實,這種現象已經說明我們家長自身存在不足之處。那究竟存在哪些不足或缺少什麼呢?
結合學校與家庭生活,個人認為如下:
一,我們缺少尊重。
我們作為父母要平等的對待孩子,在和孩子溝通時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平視,可以避免居高臨下,給孩子不好的感覺,大人同樣需要尊重孩子。具體又如何做?
第一,家長要學會調整溝通方式。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父母常犯一種錯,就是和孩子只有單向溝通。比如我們會不聽孩子的解釋;對孩子直接下命令;一味地指責孩子而不準孩子反駁;用舊的眼光看待孩子,儘管孩子已經有所進步;甚至完全把事情搞錯了而冤枉孩子。這種錯誤的溝通方式,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權威產生質疑和抵制情緒,肯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在家長評價、建議或批評孩子之前,要給孩子表達自己感受或解釋原因的機會。
第二,家長要關注孩子個性需求的平衡。
為培養孩子擁有更多的技能或能力,我們的父母們似乎做得很好。為了孩子保持成績,我們為孩子報補習班;放學後也不閒著,還有鋼琴課、游泳課等著他們;即使到了雙休日也不會閒著。這種負荷過高、過強的活動和學習,會使孩子的成長和個性產生偏差。結果有些孩子學習很好,但是與人相處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與朋友交往的機會;有些孩子考試很厲害,但運動方面卻很弱,因為父母忽略了讓孩子參加一些運動。
孩子作為學生而言,有學習和考試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作為一個人,同樣有娛樂、休息、運動的需要。所以我們父母在關注孩子成長的問題上,不應忽略學習、娛樂、運動等方面的平衡。孩子學習的時間越多,相應他們的娛樂時間也該越多。所以說,家長如果“尊重孩子的個性”,應當根據孩子的個性在他們的付出和需求上進行平衡。
第三,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做好表率,共同建立尊重的關係。
家長如果希望“尊重孩子的個性”,並且孩子也能“尊重家長的個性”,就要對孩子有時間上的付出,讓他們在餓了渴了能看到父母給他們東西吃、病了父母會帶他們去醫治、氣餒的時候能得到父母鼓勵、遇到困難得到父母的幫助。但在實際生活,家長們捫心自問,有沒有曾經把孩子扔給手機?讓孩子自己到外邊買吃的?老師都發現孩子生病了而自己卻毫不知情?在孩子傷心落淚時否定他們感受說“你這點困難算什麼”……
這時就需要家長朋友們做好表率。你想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心疼和尊重,在父母變老時他們又怎麼會心疼和尊重父母?當然,更不會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其實,孩子不僅是人、是學生,還是弱小的個體。因而,如果我們大人願意真正“尊重孩子的個性”,不願某天失去孩子或者與孩子的親密關係,那麼就要調整生活的重心,盡力多照顧家庭和家人。
二,缺方法與經驗。
當孩子遇到問題或犯錯時,作為家長一定要避免嘮叨或是粗暴解決,而是靜心思考,怎麼解決問題。因為有時家人反覆說的可能只是表達同一個意思,對孩子來說就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因為你這樣做,孩子聽進去的效果非常有限,甚至會激化矛盾,產生極端。因而家長應該言簡意賅的表達出中心思想,避免突然發脾氣,若孩子哪裡做的不恰當,應該平緩的跟他說明,不能劈頭蓋臉的責罵。如果我們實在沒有辦法,可以請教老師或是諮詢專家,而不是獨斷專行。
三,缺少教育與關於孩子成長方面的學習。
孩子一天天長大,而我們對他們的瞭解卻很少,依然採用老方法或是釆用放羊式,試問這種教育方式又如何跟上時代,跟上孩子成長的需求。因而,我們家長平時要多學習有關孩子成長的相關知識,做到多方面瞭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狀況與成長需求。另,家長的學習也會促動孩子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主動與競爭意識。
-
6 # 門徒撒拉弗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渴望與孩子溝通,但往往事與願違。家長與孩子溝通受阻,不怨孩子,問題多出在家長身上。目前,家長和孩子溝通存在五大誤區。
誤區一:多說教,少傾聽。許多家長和孩子交談時,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演變成為最常見的錯誤——說教。時間一長,孩子渴望交流的願望便會被壓抑住。
誤區二:喜歡使用強硬的措辭。許多家長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至於和孩子溝通時總是難以保持平靜,“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常常掛在嘴邊,結果是家長談得越多,就越可能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願望。
誤區三: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許多家長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觀點往往與大人是不同的”這個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談時缺乏足夠的耐心,他們往往在未聽完孩子的話就發火,或者把孩子對某事的態度或看法說成是小題大做,這樣,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難對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誤區四:不懂把握時機。許多家長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談的時機,例如,當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就插進去開啟話匣子,或者孩子剛受了批評,心情還未平靜,家長就想“趁熱打鐵”去與孩子溝通等,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滿。
誤區五:漠視孩子的自尊。家長在某些問題和決定上有自己的原則,並堅持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但這並非意味著要忽視孩子的意見。無論孩子的意見如何,讓他發表出來起碼有兩大好處:一是孩子至少被徵求過意見,他會更易於接受最後的決定;二是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滿足。許多家長在“關鍵”問題上總喜歡“封殺”孩子的意見,這就抑制了孩子與父母進行交流的慾望。
-
7 # 泡芙2029
缺乏耐心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 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更多時候都沒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 即使在一起的時候也沒有太多耐心去和孩子溝通 往往是一會就失去了耐心 各玩各的了
-
8 # A宅家影視
其實孩子是非常單純簡單,孩子最讓人羨慕的就是無憂無慮。但往往大人總是會不理解孩子的單純可愛,在孩子有違自己意願的時候,大人都會表現出:你這樣不對,我說的是對的,你為什麼不聽呢?難道我會害你嗎?我吃的鹽比你喝的水都多。
其實在教育孩子上,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因為孩子也是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儘管有時候按他們的想法辦出的事情不是很理想,但這是孩子為人處事的一個過程,大人需要做的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正確的引導即可,而不是告訴他你應該按我說的做。
大人在和孩子溝通上最欠缺的應該就是信任和尊重了。和孩子溝通時,他們會擺出我是大人的姿態,並不會把孩子也當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認為孩子小,照我說的做就行了。在這期間,大人根本不會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人給予尊重,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很多叛逆的孩子了。
孩子想要的其實也是信任和尊重,每個人都一樣,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只有得到了足夠的尊重,他才會覺得和你無話不談。同樣,如果大人在教育小孩時以同齡人的思維和孩子相處,那親子關係就變的很純粹簡單了,稱呼上是爸爸媽媽,相處上就是朋友了。
所以,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吧,或許就會發現,原來和孩子相處也會很簡單!
-
9 # 心裡生活館
耐心,共情能力。家長總是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孩子就應該聽我的。有時,尤其外人在的時候批評孩子,都是不對的,會傷及孩子自尊,教育孩子一定要私下裡。換個角度,別人當著大家面批評你,你一定感覺很沒有面子是吧?所以,家長要和孩子做朋友。
-
10 # 青樮
在我看來,可能會缺乏耐心,信任,理解。
就比如我和我的父母,我每次給他們解釋一個東西的時候,可能剛解釋一半,他們就會說:哎呀,我難得聽你講就不聽了。這樣就讓我認為,行吧,下次不講了。或者有時候同一個問題,同一個回答,但是從我口中說出來的他們就不會聽,不會相信,但是從一個親戚家的孩子說的話便會相信,就會讓我認為到底我是你孩子還是他是你孩子,這都不信我,算了算了,以後不講了,這樣長此以往就會有更多的問題。
-
11 # 明明明明的生活
一、父母和孩子常見的溝通誤區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中,很喜歡的一個誤區,就是喜歡和孩子講道理。講道理和溝通完全兩碼事。家長最常見的誤區:除了打、罵、吼叫、指責、攻擊,這些都是帶有攻擊效能量的,肯定不是溝通,屬於暴力溝通。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最常見的溝通誤區:家長很喜歡和孩子講道理。
如果你看12歲以下的孩子,很多時候,這個道理不是那麼明白的。所以,越是小的孩子,如果用語言溝通,我們去講道理,其實效果不好。有的家長會覺得說你小孩子這麼點事情有什麼好哭的,有什麼好生氣的,有什麼好害怕的,家長用道理否定孩子最本能的情感,孩子的憤怒、情感、悲傷,通通被家長用道理給否定了,甚至會給孩子帶來情感上、安全感上的傷害。
如果你上中學的女兒說要在朋友家過夜,你會如何迴應?
A:允許女兒說出理由和想法,但最後告訴她這是違反家規的事情,不能答應。
C:斷然拒絕,沒得商量。
D:告訴女兒隨便她自己決定。
-
12 # 不容錯過的瞬間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渴望與孩子溝通,但往往事與願違。家長與孩子溝通受阻,不怨孩子,問題多出在家長身上。目前,家長和孩子溝通,家長最缺乏什麼呢?
一、缺少傾聽。許多家長和孩子交談時,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演變成為最常見的錯誤——說教。時間一長,孩子渴望交流的願望便會被壓抑住。
二、溝通時語氣強硬。許多家長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至於和孩子溝通時總是難以保持平靜,“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常常掛在嘴邊,結果是家長談得越多,就越可能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願望。
三、缺少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許多家長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觀點往往與大人是不同的”這個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談時缺乏足夠的耐心,他們往往在未聽完孩子的話就發火,或者把孩子對某事的態度或看法說成是小題大做,這樣,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難對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四、家長不懂得把握時機。許多家長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談的時機,例如,當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就插進去開啟話匣子,或者孩子剛受了批評,心情還未平靜,家長就想“趁熱打鐵”去與孩子溝通等,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滿。
五、漠視孩子的自尊。家長在某些問題和決定上有自己的原則,並堅持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但這並非意味著要忽視孩子的意見。無論孩子的意見如何,讓他發表出來起碼有兩大好處:一是孩子至少被徵求過意見,他會更易於接受最後的決定;二是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滿足。許多家長在“關鍵”問題上總喜歡“封殺”孩子的意見,這就抑制了孩子與父母進行交流的慾望。
-
13 # 琳琳love
父母想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必須走進孩子的世界,能夠聆聽到孩子在心理說什麼。當然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素質,需要耐心。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是一門藝術。給大家和孩子溝通的9個秘訣
●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長是否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和孩子密切相處,從他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在和孩子說話時,仔細地把他的話聽完,瞭解他的想法及立場。
●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家長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家長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孩子,適時地給予親情慰藉,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瞭解孩子的發展,不要盡說些他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他達不到的要求,讓他覺得辛苦,壓力大。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媽媽,我想跟您一起去買菜。”假如您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傻”,“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責備、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語氣說話。
●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引孩子。
●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親子對話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車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
-
14 # 賽八步
耐心和理解,孩子有時候的沒辦法準確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家長也總會在無法理解孩子的情況下,會很急躁,繼而不耐煩,從而導致溝通更加無效。
-
15 # 愛的抱抱親
缺乏的是耐心,因為工作太忙了,想要在同一時間裡做好所有的事情,那必定是粗虐的,再者就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狀態不太好,所以缺乏的是耐心
-
16 # _____MissZ85319527
八零、九零後現在逐漸成為小孩家長的主力軍了,而這個年代的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工作壓力的的年齡,疲憊、壓力、精力下降都是現象,慢慢的和孩子之間距離越來越遠,孩子也不願意和我們聊天、談笑,以為個人經驗來說,大人主要做好以下幾點孩子還是很願意和我們分享的。
1.大人一定要有耐心,大家都是從小孩子的時代過來的,好奇心很多有時候一個小小事物我們看起來在平常不過的,而對於他們就是十萬個為什麼並且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假設這時候大人沒有耐心,很不耐煩的說“你去上***查去吧,你去問***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會再去找你問題;
2.不要真的覺得自己是家長,這點怎麼說的,有時候有些家長覺得自己是你的家長,我說什麼你就要聽,我讓做什麼你就要去做,不管孩子是否願意,也不管是否會給孩子帶來傷害,自我意識不能太強,適當的時候把自己和孩子當成朋友來相處,交換小秘密;
3.時間,這個是目前家長最缺的,大家都是上班族,上一天班回來其實真的很累了,就想吃飽抓緊上床玩會手機休息,可是卻忽略的抽出一點點時間來關心一下孩子;
4.不善於溝通,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麼,肯定想的沒有大人複雜化,也沒有那麼全面,所以有時候發生錯誤很正常,這時候大人是需要和他溝通問題發生在哪裡,如何下次避免,更好能舉一反三,而不是發生了問題不聽孩子解釋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總之呢,當好一個大人也是有許多學問在裡面,一句話放下身段、拿出時間、把孩子當朋友認真對待,孩子還是很好相處的。
-
17 # 吃奶糖的兔子吶
理解、包容還有耐心,耐心傾聽,不要完全否定,不認為自己是完全對的,而孩子還小不懂事什麼都不知道,而孩子們也在慢慢長大
-
18 # 樹一面齊幟
同理心。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世界,然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成年人總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怎樣怎樣,卻不知道孩子用他世界裡的觀念理解不了,這就是無效溝通吧!
所以,我們成年人先要理解孩子,讓孩子把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他想要什麼,想怎樣被對待,這個比較重要,也就是溝通方式比較重要,而不是一味地強調,我是為你好!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會覺得,我不要你覺得你對我好,我要我覺得你對我好才行。需求和滿足需要在一個平臺上才行。
或許,當孩子長大時我們才知道怎麼當父母,且行且學習吧,互勉!
-
19 # 32153904
耐心和理解,很多家長教育孩子都說為他好,沒有耐心給孩子講道理,但是有些孩子講道理他理解不了為啥呢?是因為他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情,其實家長可以帶孩子出去,在遊玩的過程中講一些道理慢慢滲透他的思想裡。
-
20 # 米哈里EDU
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溝通的好,孩子聽話,懂事,溝通的不好,孩子牴觸,反叛,那什麼才是好的親子溝通?其實,有效的溝通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合作
既然是溝通,那就說明是兩個人,甚至是多個人的事,而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撇清責任,比如:這不關我的事,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你看,這就是一種無效溝通,孩子不會因為你這麼說就乖乖配合,相反,接下來,他們更不願意跟你交流,那麼你想跟孩子達成合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尊重
既然是溝通,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你指責孩子、威脅孩子,控制孩子,這些顯然不是好的溝通方式。那什麼叫尊重,通俗來講,尊重就是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孩子經歷的一切。那什麼叫不尊重,常見的不尊重有哪些?
1、貼負面標籤,說孩子懶、不誠信、不自覺、拖拉等等
2、跟其他孩子攀比
3、無視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4、指責、說教、嘮叨、批評、打罵
只要父母能把合作和尊重兩件事情處理好,那麼跟孩子之間才會有真正的溝通,而孩子才更有可能聽你的,理解了親子溝通要解決的問題,那麼反過來再看我們的父母最缺乏什麼?
一、耐心
由於父母個人的性格、教養習慣、情緒狀態等因素的影響,讓很多的父母沒有耐心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比如當孩子因為一件事情找你,你跟孩子說,別來煩我,你自己看著辦,再比如,你跟孩子說,就這點事你都搞不了,你能幹個啥。你看,很多時候,各方面的壓力讓父母根本沒有耐心去處理孩子的問題,總是表現得敷衍,那麼結果大家肯定也知道了,父母做不到尊重,也實現不了合作。
二、同理心
溝通就是雙方資訊的互動,可是如果父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無視孩子,顯然這不是溝通,這只是通知、只是告知,是父母告訴孩子怎麼做,那麼顯然,既然決策權在父母這一邊,那麼孩子可以選擇聽,也可以選擇不聽,事實上,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的時候,那麼他通常會選擇不聽。
三、責任心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這麼把孩子養育好,怎麼引導孩子往積極的方向發展也是父母的責任,而溝通是實現這一過程最重要的手段,如果父母覺得孩子自然會長大,自然會變好,那這明顯缺乏了一種責任心。要知道,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透過溝通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所有這一切,歸根到一點,父母缺乏的不是語言技能、不是溝通技巧,也不是心態,而是愛,我們缺乏對愛的理解,我們的愛未必有讓孩子感知到。所以,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否富足,這個世界上沒有白來的感情,任何情感都需要你付出努力。
回覆列表
我認為和孩子溝通,家長最缺乏的是換位思考和尊重。總認為我是你父母,我是過來人,我經驗多,但是你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所以你無法走進他的內心。可能你的方法是對的,但是在孩子的角度,他還無法理解。以下幾點方式,僅供參考:
1、蹲下來與孩子平視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不要居高臨下,老是指責孩子你這不對、那不好。家長可以蹲下來或者坐在地上,讓孩子感覺大家是平等,這樣孩子更願意與大人溝通。
2、注意保護孩子自尊
不要當眾揭短,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的缺點、弱點,常被大人在大庭廣眾下批評,孩子又沒有什麼為自己辯護的解決辦法,愛面子的孩子只好生氣!反而更讓家長對其進行數落,形成一個惡性迴圈。長此以往,孩子就不再喜歡出門,也不喜歡與人交往,既影響了孩子和父母間的關係,也影響了孩子與人交流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3、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
當家長能夠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那麼也就能夠發揮共情,也更容易理解孩子。
4、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都發生急劇變化的階段,家長必須對孩子的心理特點有所瞭解,才能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家長可以透過看書、諮詢專家、諮詢老師等方式瞭解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特點,手中有了金剛鑽才能攬好瓷器活,才能有針對性地搞好教育引導工作。
5、多鼓勵孩子
若孩子經常在一種被打壓的環境下生活,比如經常被說“笨”,那麼他的潛意識就會認為自己就是真的“笨”,這樣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學會賞識孩子,用鼓勵代替羞辱,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請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是出言辱罵,最好的做法是冷靜下來,很真誠的跟孩子做個交流。用表揚和肯定來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6、讓孩子學會選擇
不要認為孩子能力不夠、很多事都不會做,而不讓孩子動手學習,在孩子說出要去做某樣事的時候,如果這件事,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傷害,你就放手,讓他去做!此外,學校組織的一些社會活動,包括課外輔導班等,都應該讓孩子決定要不要去,讓孩子學會選擇也是家長對他的信任。如果,你不願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或者因為擔心孩子出問題,而犧牲了孩子的學習機會,那孩子只能是所有的事情都依靠你,失去了自身潛力的發展。
7、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有些家長總喜歡和孩子發脾氣,說完立馬就後悔,十分懊惱自己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認定自己需要把脾氣改一下,但就是難以做到,下次依舊發脾氣!其實在化解家庭矛盾的時候,說一聲對不起,不但不會降低家長的威信,反而會提升孩子對你的信任。所以,當我們做錯事兒的時候,要勇敢地跟孩子說一聲“對不起”。並且要努力改變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情緒,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