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9慕寒
-
2 # 素袂薄衫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牡丹亭還魂記》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使其成為中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湯顯祖也因一部《牡丹亭》而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這也是湯顯祖人文主義情懷的體現。
該劇不但為華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形象反應出思想解放與生命自由的人性主義光輝,在那個時代,思想被封建禮教深深禁錮著,而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追求個人的自由是很難能可貴的。由此可見,封建禮教統治下的封閉式教育,妄圖壓制摧殘人的天然慾望的目標,在人性光輝的照耀下是很難達成的。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識,不僅造就了杜麗娘青春意識與情感意識的覺醒,更是在杜麗娘的精神世界引發動盪,促使麗娘走上打破封建禮教束縛、追求自由愛情的個性解放之路。這對當時乃至後世的女性的思想產生了一定影響,更多的女性敢於追求自己的自由與愛情,敢於嘗試衝破封建禮教的牢籠,展現出屬於人的真正的美麗與魅力。湯顯祖人文主義情懷的體現, -
3 # 拉姆從文
個人覺得崑曲劇《牡丹亭》藝術價值非常高!尤其是當下有些浮躁的社會,有這樣至真至情的故事情節真令人感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誦讀中湧出驚豔的美!
儘管明清對文化比較壓抑,但依然出現了《牡丹亭》這樣的佳作,這就是文化的傳承堅守!
-
4 # 廣州吃樂玩
一、作品評價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基本上提到湯顯祖就會想到《牡丹亭》,而這部作品對明朝的戲曲也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中國的文學史和戲曲史上也佔據極高的地位。其與《西廂記》、《竇娥冤》、《長生殿》合成中國四大古典戲劇,可想而知,其地位之高,影響之深遠。
即使從現代來說,《牡丹亭》也是中國唯一入選世界著名劇本排行榜的的作品,位列世界第32位,也被翻譯成英文、德文、日文等多國版本。
但為何後人會對《牡丹亭》有如此高的評價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的原因:
1、語言曲調優美細緻
作者的語言成就極高,在塑造和刻畫人物內心時,筆法細膩,言辭優美,清新典雅別具一格。
2、超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作者透過寄理想於主人公,抒發對封建社會的不滿,採用藝術誇張的手法、離奇的故事情節和浪漫的表現形式,形成現實與理想的高度統一,對後世有強烈的指導性和藝術性。
二、所反映的社會情況
作者身處明代,那個時期還是封建主義社會,而作者是明代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思想界出現非孔反道學以後的進步作家,他提倡人性觀念,反對道學,反對迂腐僵化,於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故事由此而生。反映出當時宋明酸儒們的“存天理、滅人慾”的違揹人情、違背天性的社會現實。
-
5 # 木山文
湯顯祖(1550一1616),江西臨川人。"牡丹亭"又名"還魂記
",是個傳奇劇本。寫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和侍女春香遊園釋悶。大好的春光使她的青春覺醒,滿腔沉鬱積憂不禁奪腔而出"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品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只怕得羞花閉月花愁顫"。"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於是她產生了對封建禮教的怨憤之情,對自由幸福的追求之願。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相愛,最後感傷致死。三年後,柳至南安養病,發現麗娘自畫像,深為愛慕,麗娘感而復生,兩人終得結為夫婦。
明代是中國封建禮教最為盛行的時代,宋朝的程朱理學這時已發展到頂點。皇帝和皇后竟親自編寫"女戒"之流的書來提倡"女德"。竭力表彰婦女貞節。
湯顯祖卻懷著明確的反封建的動機,有意識的用男女青年自由結合的真正的愛情,和封建禮教的道德觀念之間的矛盾衝突來貫穿牡丹亭全劇。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禮教窒息青年精神,摧殘青年青春的罪惡。歌頌了青年對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使牡丹亭具有了強烈的時代意義。
-
6 # 子楠先生
“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是偉大的戲曲家湯顯祖最得意的作品,在這部瑰麗的傳奇作品中,湯顯祖用超現實主義的浪漫手法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之間的一段生死愛情,特別是生動地刻畫了杜麗娘這樣一位不懈追求自由愛情、勇於追求思想解放的女性形象。“萬物之情各有其志”,推崇人文精神的湯顯祖在作品中寄寓著美好的理想,既是對自由、生命、愛情等美好事物的追求與讚美,也是對禁錮人性的封建禮教最有力的反抗與最無情的鞭撻。
-
7 # 九日文談
《牡丹亭》的文學地位
湯顯祖,臨川(今江西撫州)人。萬曆十一年,張居正逝世的次年,湯顯祖考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後仕途坎坷,不依附權貴而免官返鄉,自此未能出仕。
巜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他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進行創作,使之成為了中國戲曲史上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他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
該劇構思嚴謹,劇情衝突,起伏跌宕,情景交融,曲詞善於化用前人名句成語,如李煜、謝靈運、王勃等,華美秀麗,聲情並茂。
巜牡丹亭》寫的是愛情故事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違背父命,私自到後花園賞春而發春心,在夢中與秀才柳夢梅幽會,事後便一病不起,因思戀過甚而亡。柳夢梅進京趕考,在梅花觀中得到杜麗娘的自畫像,與葬於此處的杜麗娘幽靈歡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婦,同居臨安。經歷一番曲折,最終柳夢梅高中狀元,由皇帝傳旨,杜寶認可這樁婚事,閤家團圓。
《牡丹亭》反應出明代的社會情況湯顯祖曾師從羅汝芳讀書,後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羅汝芳將儒、道、釋三家融合,是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李贄則一直與封建壓迫和封建傳統思想作鬥爭。當時,“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大行其道。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湯顯祖48歲時完成《牡丹亭》,這個時候,他的思想已經成熟。
《牡丹亭》把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相結合,透過刻畫杜麗娘要求衝破封建禮教牢籠的強烈願望,和對自由愛情的熱烈追求,表達了以“情”反“理”的進步思想。
尤其是《牡丹亭》的第十齣《驚夢》,作者抓住杜麗娘遊園前的內心世界,表現出富家少女的矜持和嬌羞,刻畫出她的春情難以消遣的寂寞和對環境的不滿。
到園中,女主人公看見春色滿園,心起巨瀾,有驚歎、感慨、悲嘆、幽怨。這裡既有對自然和青春的熱愛;有對春色的驚歎和對命運的感傷;也有對禮教的不滿和無可奈何的苦悶。湯顯祖成功地寫出了杜麗娘的青春覺醒歷程。
《紅樓中》的《牡丹亭》《紅樓夢》中,寶黛共讀西廂,很美;黛玉聽牡丹亭,更美。由此可見, 《牡丹亭》對曹雪芹著《紅樓夢》的影響有多大,《牡丹亭》在曹雪芹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這裡林黛玉見寶玉去了,又聽見眾姊妹也不在房,自己悶悶的,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牆角上,只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只是林黛玉素習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只管往那邊走。偶然兩句,只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林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他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
崑曲《牡丹亭》彰顯文化自信崑曲是“中國戲曲之母”,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2001年5月,崑曲成為全世界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4年,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編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一出世,就讓世人驚豔,已上演了350多場,成為了一部經典作品。曾先後赴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希臘、荷蘭等國家演出,所到之處均獲得高度讚譽。
這部唯美的劇作超越語言的隔閡,華麗婉轉的唱腔,顧盼生輝的眼神,讓當今的觀眾為四百年前的夢境感動,讓東方典雅的戲曲藝術煥發出勃勃生機,彰顯出中國文化自信。
-
8 # 待曉兒
湯顯祖的《牡丹亭》在中國的戲劇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對故事內涵的爭論上,也體現在其創作理論對於中國古典戲劇藝術的推動上。
即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圍繞它的爭論一直都非常多。
《牡丹亭》的主題到底是什麼?有兩種說法關於《牡丹亭》的主題,有人說是愛情,有人說是慾望,都有各自的道理。
這部戲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青春少女杜麗娘因為遊園而觸動了情思,夢見了一個叫做柳夢梅的書生,墜入情網,將其樣貌畫下來便鬱鬱而終。
但誰知這個世上真的有一個柳夢梅,而這幅畫像被他看見之後,也喜歡上了這個叫做杜麗娘的女子。於是三年之後,杜麗娘還魂與之結好。
故事的主線就是這麼一件離奇的事,所以《牡丹亭》又叫《還魂夢》。
那麼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杜麗娘的故事到底是不是愛情?
這裡有一個非常嚴重的漏洞,就是不符合生活邏輯。
試想一下,男女二人戀愛,是先知道對方然後再談戀愛,還是先談戀愛然後再知道對方?
很顯然,杜麗娘的情況就屬於後者,這是不符合生活邏輯的。
而在這個故事當中,也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是以杜麗娘的感情為中心。也就是說,這個故事的基礎是杜麗娘對柳夢梅的喜歡,而不是兩人互相的傾慕。
這不是一種正常的戀愛關係。
那麼,這樣來看,這個故事就無關愛情了,而是慾望。
在豆蔻年華的少女因為詩歌和春景而觸動了情思,產生了人在這個年齡段裡本能的慾望和衝動。
這也反映了明朝社會上對於人性解放的萌芽思緒,他們尤為關注人天性的釋放。所以這一時期的作品有一個特點:
且把道場做歡場。越是嚴肅的場合,明朝人越喜歡在這裡談情說愛。
而同題材的故事在此之前也有一部話本比較流行,就叫做《杜麗娘慕色還魂記》。
所以,認為《牡丹亭》的主題是寫人的天性、慾望,也是可能的。
但是持反對觀點的人也有理由,那就是《牡丹亭》屬於“傳奇”一類的性質,通俗文學寫離奇事兒才能引起讀者的關注,所以情節上的安排只不過是湯顯祖為了吸引讀者的手段而已。
湯顯祖還為這部戲劇作了一篇《序》,比較著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湯顯祖是解釋《牡丹亭》中杜麗娘是一個至情之人,所以情之一事感人至深,可以感動鬼神,令人死而復生。
所以,《牡丹亭》到底是不是一部愛情劇,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這種愛情觀是不符合傳統禮制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無論《牡丹亭》的主題是愛情還是慾望,都代表著明清社會中反禮制的呼聲。
《牡丹亭》在形式上的創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精神訴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古典戲劇在篇幅格式上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一本四折”。
簡單來說,比如《竇娥冤》這部劇,一共只有“四折”,竇娥死在第三折,發下了三樁大願,而第四折就是因為楚州大旱三年,其父竇天章來此調查,為竇娥平反昭雪。
我們經常說的摺子戲,其實就是這樣來的,戲劇分為一折一折的,每一折都有一個故事,有點像現在的季播劇,可以單獨演出。
而《牡丹亭》一共分為了“五十五齣”,現在一般將“齣”寫作“出”,用“一齣戲”這樣來表達,其實嚴格意義上是不對的。形容戲劇的“齣”目前還不能簡化為“出”。
《牡丹亭》的篇幅很長,已經打破了傳統的戲劇分折模式,是一種新的格式。
除此之外,在用韻上還不按照曲律來進行,這是湯顯祖的習慣。
古代寫作傳奇、戲曲的時候,每一個地方用哪個韻、哪個牌其實都有規定,但是湯顯祖不按照規定來寫,比較注重故事性和傳奇性。
這在當時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論,最為著名的就是以沈璟為首吳江派與湯顯祖臨川派的論戰。
面對吳江派注重戲曲形式格律的特徵,湯顯祖明確表露了自己的創作觀念,認為內容要大於形式:
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辭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模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湯顯祖對於戲劇模式的發難是非常成功的,一舉打破了之前對於戲曲創作的桎梏,在明清兩朝有著非常多的追隨者,也贏得了極高的評價。
比如沈德符就曾經這樣說:
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大有洛陽紙貴的韻味。
其實如果以明朝社會的狀態來看,就很好理解為什麼湯顯祖能有這麼多的支持者了。
這個時代正好處於社會經濟變革的時期,民間對於流傳已久的社會狀態有著不滿,尤其是宋明理學的壓抑,使得這個時代的人心非常躁動,所以才出現了之前說的“且把道場做歡場”的狀態。
這一時期的社會有著很明顯地反秩序情緒,希望打破一些固有的成規,所以在文學批判這一方法總結的道路上遠比詩文等作品創作更為出色。
在通俗文學中,有著大量的機遇存在。之前時代的忽視,給明朝文人留下來大量的可自由發揮的空間,所以就出現了很多讓人驚歎的嘗試。這與正統文壇上擬古風氣有著鮮明的對比。
所以說,湯顯祖《牡丹亭》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聲望,除去其故事的離奇、精彩之外,還因為契合了明朝市井中的浮躁狀態以及希望打破成規的渴望。
-
9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湯顯祖是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又是一個熱情的理想主義者。他從當時現實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禮教是扼殺生機、毀滅幸福的桎梏,而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普遍要求。他把這個尖銳的社會問題寫進了《牡丹亭》。《牡丹亭》透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罪惡,歌頌了青年男女衝破封建禮教束縛,實現個性解放,追求婚姻自由的美好理想。《壯丹亭》的這個主題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這首先表現在對封建禮教的批判。明王朝建立後,統治階級為了現固其封建專制統治,大力推崇程朱理學,以禁錮勞動人民的身心,而婦女受到的壓抑和推殘更為嚴重。《牡丹亭》裡描寫的杜麗娘受桎梏的苦悶,對美好生活和幸福愛情的熱烈追求以及她死於對美滿愛情的渴望等情節,就揭露了封建禮教對青年女性的推殘,表達了青年男女的普遍願望,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因而具有強烈的積極的社會意義。其次表現在對杜麗娘叛逆性格的歌頌。杜麗娘在反抗封建禮教為她安排的生活道路方面,在尋求美滿的婚姻方面。都表現出叛逆的性格。她對《詩經》中的愛情詩,從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願望出發,作出了與塾師截然不同的解釋;她敢於觸犯父母的嚴威到花園去賞玩,並在夢中實現了自已的愛情願望;她在憤憤不平中死去了,卻在陰間直問判官;她復生後,父親不許她和柳夢梅成婚,她又到最高統治者面前去質證。在追求愛情上,她勇敢而堅定,纏綿而執著。柳夢梅也表現了反抗精神。他們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與以程朱理學為基礎的道德觀念發生了尖銳的衝突。這種從愛情方面表現的“情”與“理”的矛盾衝突,與明中葉進步思想家反對程朱理學,衝破禮教束縛的思想解放運動是一脈相承的。劇中描寫的這種叛逆精神給青年讀者以鼓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牡丹亭》比同時代的愛情劇在思想上概括得更高,有著更進步、深遠的意義。
-
10 # 無霞半山亭
劉勰曾在《文心雕龍》中提出一個文學理念:要從情出發,為情去造文,就是文和採要由情來決定。
而湯顯祖平生最推崇的就是“情”,進一步窺視其核心便是真,《牡丹亭》就是充分體現他運用這個理念的作品。
《牡丹亭》的全稱是《牡丹亭還魂記》,屬於明代的傳奇劇本,刊行的時間是明萬曆四十五年,也就是1617年。湯顯祖以離魂復生的方式給世人展現了浪漫極致,超越生死,超越常理的愛情。
整部《牡丹亭》除了對於前人優秀作品的傳承,還融入了湯顯祖自己對於話本的深刻認識,對於現實生活的反醒,對於廣大受壓迫女性向往愛情而不得的同情。應該說字裡行間都凝聚了其情,其真,其心血,因此才得到了大家的喜愛,才會引起共鳴。
要更好地瞭解這部作品,我們可以從作品主題、語言特色、藝術成就等方面來看。
作品主題《牡丹亭》真正要表達的就是“情”,表面上是離魂,本質上是將現實中不能正常表露的情,暢快淋漓地傾注在了杜麗娘和柳夢梅身上,他們為情生,為情死,情超越了理。
整部作品之所以有那麼極致的情感表達,也跟湯顯祖的自身經歷有關。他雖然素有才華,但是懷才不遇,對於科舉制度的失望,來自上層權貴的壓迫都使湯顯祖深感自己才能難以施展,抱負不能實現,最終只能投身於戲曲創作。
湯顯祖曾經指出“萬物之情各有其志”,並且早期嘗試以言情為主題開展戲曲創作。知己好友之間也讓他有“夢生於情”、“情生於適”的深刻情感體驗,這些也為他的創作注入血肉。曾經有專家考證過,《牡丹亭》來源於杜麗娘話本和流傳在江西南安大庾的女魂戀人故事。那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為他的作品注入了靈魂。
因此杜麗娘與柳夢梅之間那種超越生死和衝破世俗的情都是湯顯祖經過了自己充沛的情感湧動之後展現出來的。一切不合理的情,都在《牡丹亭》裡爆發,它之所以感人,就在湯顯祖敢於直面現實的殘酷,敢於剖析人內心深處被禁錮的情感,直抒胸臆。
語言特色《牡丹亭》用詞典雅考究,聲韻和諧。全劇約120000字,共五十五出。湯顯祖是江西臨川人,習慣用宜黃腔、樂平腔、弋陽腔等地方腔調來創作。《牡丹亭》就是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的。
另外在語言的發展上,湯顯祖也有所貢獻,在劇裡面加入多種方言,又生動又貼切。
劇中抒情的曲文,也特別細膩動人。比如《驚夢》中:【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就算是沒有看過《牡丹亭》的人,也聽過幾句經典的臺詞,足以說明湯顯祖語言功力深厚並且該劇的傳播之廣。
藝術成就《牡丹亭》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併稱為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這部作品的藝術成就之所以高於同時期的其他作品,其根本在於湯顯祖在劇裡面打破了封建禮教社會的規範,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標準,尊重情感,尊重人性,尊重女性個人意志和自由的選擇。這些與當時社會禮教理學並不相融,但是他給普羅大眾提供了一個宣洩口,也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牡丹亭》還可以說是明代傳奇發展的最高峰。它對於前人的優秀作品有所傳承,對後世作品起到文學典範的作用。比如沈璨,改編《牡丹亭》為《同夢記》;比如臧懋循的《牡丹亭》、還有馮夢龍的《風流夢》、以及徐日羲附《牡丹亭》等。
當時的社會情況瞭解了《牡丹亭》,有人就會問,產生偉大作品的時代,又是什麼樣的社會情況呢?
當然不會特別美好,尤其是對待女性方面,《叢雜記》 裡面說:明時,“以家有烈女貞婦為榮,愚民遂有搭臺死節之事。女有不願,家人或垢罵辱之, 甚至有鞭打使從者”。
封建社會腐朽的統治思想禁錮著人的天性,女性更談不上尊嚴。
但是在某些地方,有新的商業城市在悄悄興起,市民階層逐漸形成。正所謂有腐朽就有新生,有壓迫就有反抗,新的自由的思想,敢於表達抗議的聲音也適時地出現。
同時,一些文人以市井小人物作為文學作品的主角,用傳奇的方式,話本的方式演繹出來。現實生活中殘酷的舊制度雖然無法改變,但是作者們用了超前的思想理念,提出了深刻的人性,人情問題,併發出了靈魂的扣問,並得到了廣發群眾的情感迴應。
-
11 # 火車頭筆談
《牡丹亭》(一名《還魂記》)寫於明萬曆二十六年,是湯顯祖的代表作。
作品寫杜麗娘和柳夢梅離奇曲折的愛情故事,透過杜麗娘為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而起死回生的情節,揭露和批判封建禮教虛偽殘暴的本質,熱情讚揚青年人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和愛情的鬥爭精神。“情”與“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貫穿全劇。
故事發生在南安太守杜寶的家裡。杜麗娘是杜寶的女兒,她的父親是一個冷酷、專橫、虛偽的官吏,母親是一個恪守封建道德教義的婦女。他們把女兒關在閨房裡,灌輸封建教育,希望把它教養成老成持重、知書識禮的“淑女”。
杜麗娘是一個聰明、美貌的少女,終日生活在封建禮教束縛的環境中,自然會感到厭倦煩悶。於是乘父親外出的機會,私自到花園觀賞春景。明媚的春光,奼紫嫣紅的美景,更給她以強烈的刺激,惹起無限傷感,不由得發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感嘆。遊園後,和柳夢梅在夢中幽會,表現出杜麗娘內心的“情”衝破了封建道德觀念----“理”的束縛。從此,她在思想上明確形成了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理想。她大膽地去尋夢,可現實給她的是失望和傷心,她病倒了。婢女春香把小姐得病的真情告訴了老爺和婦人,但杜寶不肯承認,硬說是“往來潮熱,大小傷寒,急慢風驚”。這樣,“情”與“理”的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杜麗娘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只有走向毀滅,她的病死暴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
杜麗娘臨死前描下自己的真容,囑咐把自身埋在後花園的一株梅樹下,把真容盛在紫檀匣裡,藏在太湖石底,等待柳夢梅的到來,反映她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何等的執著。她死後繼續追求,找到了理想中的愛人,將生命託付給柳夢梅,終於愛情戰勝了死亡,杜麗娘復活了,不怕父親威脅,和柳夢梅成就了婚姻。
《牡丹亭》所描寫的杜麗娘的鬥爭過程,是由希望到破滅,繼而由追求到勝利,表現了她由生到死,死而復活的“至情”。“情”戰勝了“理”,體現了作者的主觀願望和進步理想。在大力倡導程朱理學的時代,《牡丹亭》的故事和主題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牡丹亭》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作者運用大膽的想象、誇張的手法,賦予愛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故事寫得曲折奇幻,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美麗迷人的戲劇場面,文采絢爛的曲詞,卓越地表現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的傑作。
湯顯祖生活在明代政治極為腐朽的時代,皇帝昏聵,宰相擅權,宦官橫行。他的思想受左派王學(王陽明學說的一枝)影響,並和當時以佛教禪宗思想反對程朱理學的達觀(紫柏)禪師交往密切。這些影響形成他思想上追求個性解放,崇尚真性情,反對假道學的基本傾向。在文學上,他主張“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創作注意思想內容,藝術意境和文采,反對束縛于格律,反對矯揉造作。他的政治主張和藝術思想,在《牡丹亭》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和反映。
回覆列表
湯顯祖因一部《牡丹亭》而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巜牡丹亭》到底有多好,不看不知道。
先是在空森林的講書中,聽完了巜牡丹亭》全劇,繼而速速瀏覽了劇本。不得不說,文字非常優美,但我已沒有年少時看巜西廂記》時的靜心與情愫了。
很多人認為,在中國四大經典名劇中,巜牡丹亭》的成就最高。白先勇先生多年致力於將巜牡丹亭》搬上崑曲舞臺,使崑曲成為亨譽世界的一幀靚麗名片,巜牡丹亭》功不可沒。
崑曲藝術被譽為戲劇之祖,為何崑曲如此偏愛巜牡丹亭》,我不知道,大概白先生最清楚其中的妙處。單從對愛情的描寫來看,《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已經超越了崔鶯鶯的“以情抗禮”,而達到“以情抗理”的境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牡丹亭》已從《西廂記》的現實主義風格過渡到浪漫主義,杜麗娘因夢生情,完全突破了“理”的束縛,實現了個性的解放。
因此,《牡丹亭》的思想、藝術水平更高,更具有現實意義。從文字描寫來看,《牡丹亭》的語言十分詩意化,“雨絲風片,煙波畫船”、“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不僅極具美感,而且有著強烈的韻律美,成為當時“臺上曲”與“案頭書”的完美結合。因此在古代有"《牡丹亭》一問世,便家傳戶頌,幾令《西廂》減價”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