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水滸傳中梁山五虎將之一,一代悲情之將豹子頭林沖,在梁山之上他應該屬於是梁山第二任統領晁蓋的人。當初是他殺了王倫,擁護晁蓋成為梁山之主,所以他應該屬於是晁蓋的人,但並不是晁蓋的心腹親信。

  • 2 # 綠野萍蹤01

    林沖在梁山算誰的人呢?我覺得,林沖誰的人都不算,就是一條梁山好漢。假如一定要按“水滸陰謀論”來劃出晁蓋、宋江兩個派系,林沖就是宋江的人,絕對不是普遍認為的,是晁蓋派系的人。

    梁山派系說是“水滸傳陰謀論”的根源

    這個根源首先要從續書《徵四寇》那裡挖起,也就是說,《水滸傳》在梁山大聚義之後,續書便開始製造“梁山陰謀論”。且讓我們來一起讀一讀續書之中,是如何“分裂”梁山的。

    現在的通行本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寫道,一百單八將按照石碣天文排定座次,宋江提議對天盟誓:“死生相托,患難相扶,一同保國安民。”

    宋寨主的提議,“眾皆大喜”,就在忠義堂齊聲發下誓願:“但願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斷阻”。歃血盟誓結束後,照例歡宴,眾好漢依舊是“盡醉放散”。

    從這些文字看,梁山好漢誰又不滿了?誰又存心要鬧彆扭,甚至搞分裂了?施耐庵不僅絲毫沒有寫梁山派系的意思,反倒說梁山一百單八將是“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

    把這句話通俗的解讀,大概就是“天作之合”吧,這是一件大美事,何來陰謀呢?。原本,梁山好漢都是龍虎山伏魔大殿中被鎮鎖了兩百多年的天罡地煞,都上應天星,好不容易被洪太尉誤走了,又好不容易從四面八方前來聚義,哪裡存在宋江搞派系、拉山頭,從而引發梁山陰謀論呢?

    但是,接下來的文字就出問題了。

    施耐庵在講完梁山大聚義的故事後,留下了這樣一句話:“看官聽說,這裡方才是梁山泊大聚義處。”在這句話之後,續書便迫不及待的反轉故事,寫道:

    原來泊子裡好漢,但閒便下山,或帶人馬,或只是數個頭領各自取路去。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納庫公用,其餘些小,就便分了折莫。

    梁山好漢這是什麼作為?純粹的草寇、強盜,哪裡是什麼所過之處,秋毫無犯的義軍?梁山又回到了王倫時代,又回到了宋江沒上梁山時的草寇劫匪時代。附近百姓對梁山好漢的強盜行為敢怒不敢言,有冤無處伸。

    坐地分贓,私吞打劫財物,這是梁山好漢的作為嗎?簡直比王倫做寨主時還要兇殘,比官軍還要禍害百姓。就這麼一小段文字,就徹底否決了施耐庵《水滸傳》“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主題,把梁山好漢寫成了無惡不作的土匪強盜。

    既然毫無約束的私自下山禍害百姓,又可以私分不義之財,那麼,肯定就會各自不服,分贓不勻,各自為戰,豈能不亂套?別說宋江、晁蓋派了,這樣的梁山不知有多少個山頭派系。

    所以,所謂的三山派、登州派、降將派、生辰綱派,等等,紛紛出籠,擾亂《水滸傳》,造就“水滸陰謀論”。

    於是,回過頭來,便以“陰謀論”審視施耐庵的《水滸傳》,也就有了“林沖是哪個派系的呢”等等疑問。

    “菊花之會”涉嫌偽託,恐是續書的續書

    《水滸傳》中寫了很多與節日有關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清風寨知寨劉高的老婆在臘八節上墳外,施耐庵筆下所有的節日都與“五”、“十五”有關。

    施耐庵這樣寫節日,箇中緣由很多,也有很多隱喻在其中。說簡單點,就是《水滸傳》開篇中有一首五言詩,說的是“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所以,僅從文字來讀,大概也是《水滸傳》節日基本上與五、十五有關的一大原因。

    但是,續書一上來就搞了一個“菊花之會”,說是重陽節這天,宋江舉辦宴會,填詞表達了迫不及待的招安願望。重陽節是九月初九,施耐庵會這樣寫嗎?

    樂和在菊花會上唱宋江填寫的《滿江紅·喜遇重陽》,唱到“王天王降詔招安,早招安,心方足”時,武松第一個跳出來叫嚷,反對招安,李逵更是誇張,一腳踢翻了酒桌,強烈抗議宋江招安。魯智深則宣稱,要招安,大家就散夥了。

    這段故事前言不搭後語,不僅與前面的故事毫無邏輯關係,更沒有在後文有情節照應。武松是《水滸傳》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怎麼能出爾反爾呢?這不是在辱殺好漢武二爺嗎?

    李逵渾不愣的,暫且不論,魯智深後來散夥了嗎?花和尚不僅沒有“各自尋趁”,還一直戰鬥到坐化。

    “菊花之會”前後不搭界,大有在續書上加了這一段續書之嫌。唐圭章先生編纂於1939年的《全宋詞》大概可以證實,“菊花之會”恐怕在此之前沒有。

    《全宋詞》收錄了宋江兩首詞作,即潯陽樓題寫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留給李師師的《念奴嬌·天南地北》。後一首詞同樣出自續書,那麼,為何不收錄《滿江紅·喜遇重陽》呢?大約是原續書中沒有這個故事,因而,也就沒有這首詞的緣故吧。

    “菊花之會”不顧前後文字,強行把梁山分裂成招安派、造反派兩個派系。這段續書的作者不可謂不高明,選了在民間廣有名聲的武松、李逵、魯智深為造反派物件,輕易的矇蔽了讀者。如果稍微細心的再往下讀,無論徵遼、打田虎、王慶、方臘等等情節中,還有梁山好漢埋怨過招安嗎?

    “菊花之會”憑空捏造,製造了“水滸陰謀論”。於是,林沖也得站隊了。於是,又以此回到施耐庵的著作中,琢磨林沖到底會站在哪一方。因為,“菊花之會”並沒有讓林教頭跳出來。

    金聖嘆口是心非,居心叵測

    這位老先生一面憤怒的斬掉續書,迫使其以《徵四寇》為書名,單獨刊行。一面卻十分痛恨梁山好漢,不斷的以“群醜”、“群盜”、“萬死的枉賊”,等等汙言穢語,對梁山好漢破口大罵。而且,借張叔夜的屠刀,將梁山好漢趕盡殺絕。

    金聖嘆痛恨梁山好漢,是出於他的忠義,在他補寫的“梁山泊好漢驚惡夢”這節故事中,便借張叔夜之口,向朝廷表達了自己的忠心:

    萬死枉賊!你等造下彌天大罪,朝廷屢次前來收捕,你等公然拒殺無數官軍!今日卻來搖尾乞憐,希圖逃脫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們時,後日再何法去治天下?

    宋江四處劫掠州府,迫使宋徽宗在征討無果後,下詔招降。宋江拒不投降,聲言將打到海州。海州知府張叔夜奉命招降宋江,一戰便擒獲了宋江的“副賊”。宋江迫於無奈,便率領全夥投降。

    這是何等的義氣,怎麼就招來了金聖嘆如此憤怒的辱罵呢?

    金聖嘆不允許造反,因而,罵梁山好漢是“群盜”、“群醜”。更反對造反者以招安洗白,還要做官,因而,必趕盡殺絕而後快。

    但是,金聖嘆十分狡猾,他不敢明目張膽的汙衊梁山好漢,以暴露自己內心真實的目的,此人還是要效忠朝廷的。無論是大明還是大清,金聖嘆都不允許有人造反,造反者必遭誅殺。

    為了掩蓋自己內心的齷齪,金聖嘆便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把梁山好漢分成了五類,其中,武松是頭一個被贊為“上上人品”的好漢,宋江、時遷則成了武松的陪襯,是“下下人品”。講到林沖時,金聖嘆似乎頗有點動情,說:

    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

    現在,幾乎大多數對林沖的評價,都源自金聖嘆。

    我想,列位看官不要被金聖嘆騙了,在此人心目中,梁山哪有什麼“上上人品”?不過都是些“群盜”、“群醜”、“萬死的枉賊”罷了。

    “水滸陰謀論”在金聖嘆手上得以“發揚光大”,不知誤導了多少看官。

    金聖嘆的奇談怪論不可相信,其叵測之居心不能作為《水滸傳》的讀法。因而,梁山好漢的派系說、人品說都不是讀《水滸傳》之法。

    所有的梁山好漢與林沖一樣,都是從妖魔還道,然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上上人品。林沖也絕對不是誰的人,他就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中上應天雄星的豹子頭林沖。

    林沖到底是造反派還是招安派

    我一直認為,梁山上最先提出招安、主張招安的人不是宋江,而是托塔天王晁蓋。理由不多講,我在其他文章中早已反覆解讀了這個觀點,而且,得到了比較廣泛的認同。

    那麼,假如說林沖是晁蓋的人,是不是說林沖也渴望招安呢?恐怕,在很多林沖的擁躉中,都不願意承認林沖是招安派吧。

    這就好辦了。

    梁山之上,一力造反的人肯定就是天魁星呼保義宋江。《水滸傳》中說了,宋江以及所有“妖魔”就是來攪擾“一朝皇帝”宋徽宗的。所以,梁山都是宋江帶兵攻打朝廷州府,斬殺朝廷官員,連宋徽宗的舅老倌都做了梁山好漢的刀下之鬼,這不是造反又是什麼?

    晁蓋不願意上梁山落草,不願意殺人,也不願意招攬天下英雄。因為,他是施耐庵筆下的托塔天王,也就是毗沙門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佛教四大護法天王之一。所以,他才不願意殺人呢。

    金聖嘆篡改了多處施耐庵原文,在晁蓋不願意殺人這件事上,更是對天王做了硬性“規定”,說“我等自今以後,不可傷害於人。”

    而容與堂本中,晁蓋這句話卻是這樣說的:“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這樣寫,只是說明晁蓋暫時不願意殺人。後來的故事也證明,晁蓋下江州,設計捉凌振,打曾頭市,還是要殺人的。

    金聖嘆擺明了說的是晁蓋不願意與官府為敵,不願意造反,不殺人怎麼造反?但是,金聖嘆卻出爾反爾,硬是把宋江汙衊成了招安派。說到底,金聖嘆是不贊同造反的,所以,以一個要招安的晁蓋,來反誣要造反的宋江。

    晁蓋是佛教的護法天王,而一百單八將則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天罡地煞,怎麼能歸於晁蓋指揮呢?宋江是早就確定的“天魁星”,當然的寨主,梁山所有的天罡地煞都是在天魁星的召喚下,上梁山聚義的,有晁蓋什麼事?林沖怎麼就成了晁蓋的人了呢?莫非,林沖改變了信仰?

    林沖沒有改變信仰,他依然是道家的妖魔之一,是要追隨宋江還道,然後“替天行道”的。魯智深、武松雖為佛家子弟,但其本性還是道家妖魔,怎麼會跳出來反對宋江,還要跟宋江鬧分裂?

    其實,說林沖不是晁蓋的人,而是宋江的人,這一說法也不全對。晁蓋、宋江都贊同“替天行道”,晁蓋要招安,宋江也不反對。因為,宋江後來還是戰敗投降,然後招安了。

    宋江、晁蓋大目標一致,達到的目的也一致,施耐庵說的是佛道合一,晁宋本是一體。

    從這個概念講,梁山一百單八將都不是誰的人。他們上應星煞,沒有貴賤貧富之分,沒有地位出身之別,聚義於梁山,“替天行道”於亂世,“保境安民”,共同演繹了一段英雄的傳奇。

    因而,林沖就是林沖,他與梁山好漢是一個整體,將在“保境安民”的抗金之戰中“京國顯英雄”、“威鎮泰山東”。

  • 3 # 典型匹夫

    林沖在梁山算是自己人。眾所周知,林沖之所以上梁山是萬般的無奈,如果不是被逼的走投無路,但凡其所處世道還有一點容身之地,林沖這個八十萬禁軍的教頭也斷然不會投奔梁山。

    說林沖算是自己人,還因為其心愛的妻子一死,林沖的心也死了大半,這個悲情英雄斬殺王倫卻並非說明其對晁蓋的認可程度和以示歸附,不過就是長期積壓憤恨的發洩和釋放。

    因此,我們不可以也不應該硬要把林沖劃歸那一派或者說是誰的人,這樣曲解(水滸)既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也把梁山眾好漢弄得四分五裂,若是眾好漢泉下有知,還不得找來算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4 # 鄭非夢妙文

    林沖是梁山的“三朝元老”,他的資歷比晁蓋和宋江都老。我覺得要問林沖在梁山算誰的人的話,他應該算是晁蓋晁天王的好兄弟與好搭檔。想當年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哥七個在黃泥岡智取了楊志為梁中書押運的十萬貫生辰綱事洩被官府通緝,走投無路之下晁蓋等人投奔梁山,但當時的梁山寨主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對七位好漢的入夥請求予以拒絕。

    早就看不慣王倫小人做派的梁山四寨主林沖怒火迸發當場火併王倫將其殺死。山寨不可一日無主,林沖仰慕晁天王大名已久心甘情願推舉晁蓋為梁山新任寨主,自己甘心當副手輔佐晁蓋。倆人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宋江未上梁山前,晁蓋與林沖配合默契,志同道合,相得益彰。

    俗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晁蓋與林沖有相近的奮鬥目標,那就是誓死對抗腐朽沒落的北宋朝廷,相同的志向讓兩個人合作愉快,情同手足。林沖是因為被高俅迫害的家破人亡而走上了反抗之路;晁蓋則是不滿朝廷上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不顧百姓死活。晁蓋為民代言挑頭劫持了梁中書透過搜刮老百姓血汗錢而聚積起來的十萬貫錢財。

    自從宋江上梁山之後,一切都潛移默化的發生了改變,宋江憑藉自己及時雨的盛名漸漸掌控了梁山的大權。晁蓋被架空林沖則被邊緣化,梁山對朝廷主戰的氛圍漸漸向接受朝廷招安的方向發生傾斜,梁山的道路已經完全按照宋江的意志前行了,最終梁山全員接受招安,梁山從此分崩離析,毀於一旦。

    晁蓋早在梁山接受招安之前就在攻打曾頭市的戰事中被莫名其妙的冷箭射殺,林沖雖然迫於無奈也跟著宋江受了招安但由於心情抑鬱患了風癱死於六合寺。

    梁山毀在了宋江之手這是鐵的事實,如果沒有宋江,梁山在晁蓋與林沖帶領下本可以走的更遠,哪怕最終失敗但也敗的榮耀,敗的令人肅然起敬。

  • 5 # 十三哥喂

    梁山好漢雖然都以兄弟相稱,但任何一個集團或者單位,只要人一多了,自然就會有派系,至少也有個興趣相投嘛。

    不過林沖在梁山上卻是很孤獨的,幾乎沒有派別會選擇拉攏林沖,這當然和林沖的性格和做的事有關。林沖雖然被換做豹子頭,小張飛,但性格卻偏軟,情商也不高。

    他殺了王倫,所以梁山舊時的班底兒他是進不去的,而最早晁天王的生辰綱派,多是也利用他,不會把他當圈裡人。

    至於宋江派,人才濟濟,饒是林沖一身本事,也最多能保一個自己的地位。特別是關勝等降將上山後,更是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

    至於二龍山派,原本魯智深和他交情最好,在野豬林還救過他,但是他轉過身就把魯智深給賣了;

    柴進也幫過他,但是林沖也不見有任何回報。

    如此一個人,一輩子都是別人幫他,他卻很少回報的人,是很難被納入任何派系的。

    不過林沖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小富即安,能為權力服務,獲得一點回報也就滿足了;能有容身之處就再沒有其他要求,所以大家見面拱手也就是了。

    徵方臘後,林沖患了風疾癱瘓,留在六和寺養病,居然是個平時沒啥交集的斷臂武松來照顧他;而李俊裝病,留下照顧的卻是心腹童氏兄弟照顧(早就商量好的)

    可見林沖既沒有派別,也沒有朋友。

  • 6 # 史無眠

    林沖的命運註定是孤獨的,水滸裡的林沖就像荒野上的一隻孤狼一樣孤單,他不屬於任何人,甚至包括他自己。

    林沖最終落草梁山,是因為受到了高俅三番五次的殘害,在槍挑了陸虞候等人後,又受到朝廷的追捕,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被逼落草梁山的。林沖落草梁山時沒有什麼主觀上的目的,只是求個安身之所罷了。

    林沖是拿著柴大官人的介紹信到梁山的,最初投靠在梁山首領王倫帳下。所以,林沖一開始在梁山上算是王倫的人。

    王倫這人心胸狹隘,生怕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搶了自己的威風,因此故意刁難林沖,想讓林沖知難而退,投奔他處。

    王倫先讓林沖下山殺一人做為入夥梁山的“投名狀”,時間期限為三天。林沖為了能夠留在梁山,只得下山殺人入夥。巧合的是,林沖苦等了三天才出現的行人竟然是青面獸楊志,二人大戰幾十回合,不分勝負。

    得知楊志身份的王倫急忙將林沖、楊志二人拉開,並一同請上山去。在山寨上,王倫對楊志是極盡讚美之詞,並假惺惺的要留楊志在山上做山大王。同時,王倫對林沖是極盡挖苦嘲諷,這讓走投無路的林沖對王倫漸起恨意。

    就在王倫絞盡腦汁要把林沖趕下山去的節骨眼,智取生辰綱的晁蓋一夥又逃奔到了梁山。

    晁蓋一夥的到來,對梁山之主王倫來說又是一個大麻煩。王倫故技重施,給晁蓋等人呈上金銀珠寶,說道:“梁山水淺,恐誤了各位。”這擺明了是要讓晁蓋等人好走、不送

    晁蓋等人與林沖都是走投無路,又聽聞江湖中人稱道梁山首領王倫義氣,所以才來投靠的。真是見面不如聞名,王倫的小氣讓走投的林沖、晁蓋等人對王倫充滿了恨意。

    就在林沖火併王倫的前一晚,林沖找到晁蓋一夥,傾訴了自己對王倫的不滿,並保證要讓晁蓋一夥留在梁山。

    林沖對王倫的不滿情緒,被智多星吳用成功的捕獲。次日,王倫禮送晁蓋等人,這讓林沖想到了自己剛上山時的遭遇,直接與王倫爆發言語衝突。

    關鍵時刻,吳用的一句:“林教頭,可千萬不要傷害王首領性命。”同時,晁蓋一夥成員對王倫救兵進行阻攔,最終導致火冒三丈的林沖手刃了王倫。

    林沖火併王倫看似是給晁蓋出頭,其實也是在給自己出頭。事後,林沖、晁蓋獲得了梁山大權。但此時的林沖仍舊是孤單的,不屬於任何一方勢力。因為林沖殺了王倫,梁山的老班底不可能接受他;而晁蓋等人本就是利用林沖,因此林沖也融入不進晁蓋一夥。

    此時的林沖是孤狼一匹,既不是誰的人,手裡也沒有人。

    後來魯智深、武松、楊志的二龍山一派入駐梁山,由於林沖與魯智深的關係,林沖才在梁山上稍微有點靠山。

    林沖對於梁山上的第三任老大宋江,仍舊是痛恨的,正是宋江放走了林沖近在咫尺的仇人高俅。宋江對於林沖來說,比之王倫都更加可恨。因此,林沖也不可能心甘情願的做宋江小弟。

    梁山二把手盧俊義雖然是林沖的師哥,但盧俊義是個光桿司令,自己都得聽命於宋江,林沖也不可能是盧俊義的人。

    一身武藝的豹子頭林沖,在梁山上只是一個被排擠在核心圈外的個體,一匹孤狼。身背血海深仇卻不能報,活著的林沖已然心死。

  • 7 # 談史論文

    梁山108條好漢聚義,奉行的信條是"四海之內皆兄第",追求的是忠義。他們在梁山設忠義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銀!

    眾好漢人數眾多,魚龍混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各人性格,經歷,出身不盡相同,各種小團體不免會出現!

    (梁山英雄排座次)

    梁山好漢的小團體大致有:晁蓋系(元老派),宋江系(江州派),三山系(青州派),降將系(大名府派),登州系等。

    若說林沖在梁山是誰的人,那只有一個答案:林沖是老大宋江的人。不但林沖是,而且108條好漢都是宋江的人。

    林沖很早就上了梁山,經歷了王倫,晁蓋,宋江三位寨主。

    經歷豐富的林沖是梁山好漢中最孤獨的人。下面我們看看林沖和各派系之間的關係。

    一,與三山派漸行漸遠

    三山派的核心人物是魯智深。上梁山前,林沖與魯智深惺惺相惜,結義為兄弟。

    但林沖和魯智深的性格卻相差很大。魯智深性格剛強,豪氣奔放,遇見不平就出手;而那時的林沖一直顯得很軟弱很隱忍。

    在妻子遭高衙內調戲時,林沖顧慮重重,他這時即擔心家庭妻子的命運,又擔心自己的前途,同時還對高俅抱有幻想。他阻止魯智深去打高衙內,阻止魯智深殺董超薛霸,而寧願自己逆來順受,悶悶不樂。

    在魯智深千里護送林沖到滄州後,兩人的關係便逐漸變冷。

    也許是性格差距太大,在梁山,智深稱林沖為"教頭"而非"兄弟",表面尊敬有加,內心已有芥蒂!

    這樣,林沖也與三山派漸行漸遠。

    二,晁蓋系最終瓦解

    林沖被逼上梁山,帶著柴進的推薦信,歷盡曲折才被王倫接收,座上了梁山第四把交椅。

    後來,晁蓋來投梁山,王倫同樣不願接受晁蓋等7人。結果林沖火併梁山,殺死王倫。

    (宋江與晁蓋)

    林沖扶晁蓋坐了第一把交椅,自己仍第四。林沖已成為梁山的二朝元老。

    宋江上梁山後,逐漸架空了晁蓋,隨後晁蓋中箭身亡,吳用成了宋江系的人,公孫勝熱衷道法修行,對梁山派系並不關心。

    這時,林沖並沒有起到元老派帶頭大哥的作用,而聽之任之,阮氏三雄和劉唐他們畢竟能力有限,群龍無首的元老派也逐漸瓦解。

    三,林沖不可能是宋江系的人

    宋江系是梁山實力最強的,他們主張招安,三山派的魯智深和武松明確反對招安,林沖雖然未明確反對招安,但由於他與高俅有深仇大恨,他知道官場已沒有了他的立足之地,這也是林沖最大的憂悶之處!

    再說,林沖是梁山"三朝元老"中最有能力的人,憑這點,處心積慮要做梁山老大的宋江對林沖也會有點防範。

    而降將系的關勝,呼延灼,索超等人,在書中與林沖交集很少。他們都是宋江親自收降的,與宋江系十分親近。

    而登州派的孫立,解珍他們,由於上梁山很晚,林沖與他們交道打得更少。

    結語

    林沖出身官宦之家,父親和岳父都是當時的武官。他從小接受了正統教育,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從小,他最大的希望是把這身武藝賣與帝王家,為國效力,混個好前程。

    但天有不測風雲,林沖無故成了權臣高俅的對頭。高俅一心要置林沖於死地,也一步步把林沖逼上梁山。

    報國無門,家破人亡,當林沖在梁山打敗了前來征剿的官兵時,他的心中不知是喜還是悲?

    對前途茫茫的憂慮,在徵方臘的歸途中,林沖病倒在六和寺,半年後在孤獨中去世。

    抱負無法施展,又看不到前途的希望,心灰意冷的林沖在梁山就是過一天算一天地混日子。他無意去搞小團體,因為這不是他的理想生活。

    林沖就是梁山最孤獨的人!

    (主要參考文獻《水滸傳》)

  • 8 # 流光言己

    林沖,武藝本事挺高,但處事處世卻一般。

    從他的官場經歷還是落草經歷中,都不難看出,林沖識人以及處世能力決定了他的一生在彼時的社會背景中,終究會是一個悲劇收場。

    林沖並不是一個適合在派系中存在的人物

    林沖有點命運不濟,但真如果說命運不濟,其實林沖還不如天暗星楊志。林沖空談之下,總覺的他的這般境遇還不僅是個運氣的問題,做人太軸,太容易相信別人,並不能隨機應變,是他的另一個問題。

    “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 --《水滸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也說林沖遇人不淑,如自認的相識多年的知交朋友陸謙對他的陷害這點,可以看出林沖對於朋友的認知顯然是不夠深刻的。

    當然,如果這算是特例的話。如水滸人物中魯智深這個最可謂肝膽相照的好漢,在林沖的交往過程中,似乎卻是高開低走的狀態。上了梁山,只見武松與魯智深性情相投,卻難見魯智深和林沖把酒言歡了。

    這就不得不說,林沖在處事處人上面確實不咋樣了。在初上梁山,再次屈沉在他口中的小人之下後,幾句話便被吳用激的火併原來的頭領王倫。可見,即便存在派系,林沖對於派系的忠誠度也遠遠不夠,這也確實是他特別容易相信別人導致的判斷力總是不夠準確的原因。

    因此,即便梁山內部存在一個隱形的派系,恐怕以林沖的政治智慧也很難把握住他到底應該朝向哪方

    即便存在派系,各方也很難將其作為心腹看待

    本領高強,但對政Z的判斷力不夠,忠誠度也不夠是林沖的基本問題。

    如存在梁山陰謀論,派系無非就是晁蓋與宋江。火併王倫後,看似林沖成了晁蓋一脈。但真正來說,晁蓋攻打曾頭市受和尚蠱惑,林沖勸諫,但晁蓋卻不納諫。其中有晁蓋剛愎自用的因素,也其實有他本身對於林沖信任並不完全的因素。

    梁山第一代首領王倫是林沖火併而亡,第二代首領晁蓋之死同樣與林沖相關,某種意義上林沖可算是首領門的喪門星。到了第三代首領宋江時代,有了前車之鑑,也很難讓宋江信任並與林沖走的太近。

    實際上,到了宋江時代,此時間的梁山內部無非是與信宋及不信宋兩方。此時的林沖到算是不信宋(朝廷)一方了,之後才有他的受傷鬱鬱而終。

    結語

    終上所述,林沖算不上誰的人,交友能力也不夠,某種意義上,也如魯智深口中所說的不夠爽利。另外,他的性格太綿軟,總是缺乏判斷力,命運多舛,容易相信人,導致他最終無法融入到派系之中。

    林沖,只屬與自己,與世無爭。

  • 9 # 老崔65347117

    林沖死在誰的身邊?梁山散將已經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一共有多少個山頭了,燕青要拉著盧俊義走,李俊帶著幾個人走了,樊瑞投公孫勝去了,還有很多人去當官了,魯智深留在了寺院留下還有誰?武松,林沖。這三個人誰是誰的人?不是的,只能說林沖屬於二龍山集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化論真的可信嗎?為什麼人類領先其他物種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