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婉兮歷史

    什麼結局呢?也許還不如慈禧呢,後世人很多人罵慈禧,其實在當時臣子眼中的慈禧還是一個很合格的執政者,其實慈禧不是沒有還政給光緒,只是光緒想要變革還要囚禁慈禧,加上變革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這才是慈禧出手囚禁光緒的原因,再者慈禧去世的時候清朝領土大致完整可是崇禎去世的時候江山全部淪陷不說,自己還吊死在煤山,結局都不一樣。

    崇禎皇帝上位也想要幹一番事業,但是崇禎身上沒有慈禧的霸氣,當時魏忠賢被崇禎剷除以後,東林黨人做大崇禎奈何不了這幫文人,慈禧當年怎麼上位的,直接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拿下了顧命八大臣,然後再把恭親王踢走,慈禧就這麼上位了,再者崇禎為人多疑活剮了袁崇煥以後沒有大臣信任崇禎了,可是慈禧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人,可以說慈禧比崇禎還有識人之明呢。

    再者明朝雖然風雨飄搖但是不是沒有良將軍隊,崇禎沒事瞎指揮也損失了不少軍隊,崇禎要是什麼都不做吧也許大明還能延續幾年,崇禎這麼折騰大明也真是到頭了,更重要一點崇禎太愛面子了,移到南京也許會有出路但是崇禎想讓大臣們說,大臣們跟崇禎踢皮球,最後也沒走成,最後吊死煤山,慈禧所在的時代就是變革的時代,就是西方列強想要蠶食中國的時代,慈禧固然有錯但是崇禎皇帝做的未必就比慈禧好,論能力的話崇禎未必比慈禧強多少。

  • 2 # 公元前

    崇禎皇帝還不如慈禧太后呢!大清估計滅亡的更早。慈禧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政治家,從她上位過程,就知道這女人很不一般。至於崇禎皇帝,如果你看明朝歷史你會很同情他,因為他接手明朝這麼一個爛攤子真的可憐。但是你對明朝的歷史瞭解的多了,你就會明白其實崇禎是自作孽不可活。

    從用人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兩人的差距。清朝200多年一直打壓漢臣,但是到了清朝危急時刻,慈禧果斷放權,這也是為什麼漢臣能夠在清末被重用的的重要原因。反觀崇禎,他對自己的手下是完全不信任,又想讓手下給他賣命,但是又到處給手下使絆子,關鍵時刻還讓手下人給他背黑鍋。

    其實對於崇禎來說,他還是比較幸運的,他順利繼位的,和歷代王朝末期的皇帝相比,崇禎很幸運。後金的努爾哈赤剛剛被打死,農民起義軍還沒成氣候,然而李自成和張獻忠還在為崇禎服務。慈禧這邊呢,她剛接手清朝的時候,已經是千瘡百孔了,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清朝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後來又經歷了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在這種情況下,慈禧愣是給清朝續命幾十年,最後還混了個自然滅亡。當然了,慈禧優勢就是她不是皇帝,但是她卻有皇帝的權力。至於義務她能盡的義務就必須要盡義務,不能盡的義務那麼和她沒什麼關係,即使清朝滅亡了,她心理也不會有什麼壓力。

    而崇禎呢,他是明朝正統的接班人,考慮的肯定要比慈禧多,心理壓力也非常大。好像扯遠了,回到正題,如果兩人角色互換會怎麼樣?

    崇禎去來到清朝末期(如果他是滿族),崇禎肯定不會放權給漢族大臣,即使是被迫放權他也會處處給漢族大臣使絆子。估計不用3年,清朝就會玩完兒了,因為清朝末期的情況要比明朝末期複雜的多。

  • 3 # 遊逛歷史村

    我們先說慈禧太后和崇禎皇帝他們面對的亂局,誰的更爛更不堪。

    先說慈禧,他面對的國內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破壞力最強的一次農民起義。以往歷史的起義,都是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打擊垮當時的政權。太平天國又加上一個文化上的摧殘。民心動盪,時局不堪收拾。列強環伺,隨時就想撕下大清的一塊肉來。更嚴重的是,清朝末期面對的是幾千年未有之變局。各種運動各種思潮層出不窮,直接威脅著君主專制的最堅固的堡壘。

    崇禎皇帝只是兩線作戰:後金和李自成起義。

    所以說,慈禧面對的困境更嚴重。

    崇禎皇帝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勤政。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這樣的優點放在一個大臣身上,應該給他點贊。但是放在一個皇帝的身上,很容易起反作用。不敢放權,也不善於放權,這是崇禎皇帝作為一個皇帝的最大的弊端。這也難怪,明朝自始至終都陷入了黨爭。崇禎皇帝不相信任何一個大臣。他以一人之力,對抗雄踞關外虎視眈眈的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有多爾袞。這幾個人從綜合素質上來說,每個人都能甩崇禎皇帝幾條街。即便如此,這幾個人還特別善於利用文臣武將的智慧和能力。而崇禎皇帝卻是以一己之力對抗後金的強國鏈條。他要是不敗,就沒有天理了。

    我們讀歷史看電視劇電影,就我們所得的印象來說,慈禧太后應該是一個格局狹小才能平庸,但善於洞察人心,非常善於政治鬥爭的一個老太婆。這是他的缺點,但是他這個缺點,放在他這種身份的人身上反而有可能會促成她的一個優點的延伸,那就是放權。那個時代的大臣都不是瓤茬。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以及榮祿。慈禧太后有自知之明。所以,她總是盡最大的可能去支援他們,信任他們,放權給他們。讓他們幫她去做她不擅長的事情。這也是劉邦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的用人秘訣。

    其實崇禎皇帝時期也是人才濟濟。能幹事的文臣武將俯拾皆是。範景文、倪元璐、畢自嚴、史可法、孫可望、範承疇、袁崇煥。可惜的是崇禎皇帝不信任他們,不敢放權給他們。崇禎皇帝是個很果斷的人,但果斷過了頭,就成了剛愎自用。他也有些才華,可如果自鳴得意的話,那就適得其反。

    慈禧太后時期的清朝和崇禎皇帝時期的明朝已是西邊的太陽,任憑再厲害的帝王將相也回天乏術無力迴天了。如果把崇禎皇帝換成慈禧太后,來掌管明朝末期的軍政大權,那結果會很不一樣。慈禧太后肯定會召見這些熱烈求取功名建功立業的大臣。推心置腹,涕淚交流,恩威並用,軟硬兼施。最後肯定把這些大臣感動得熱淚盈眶,撩撥得怒髮衝冠,激勵得熱血沸騰。第二天,這些將軍大臣就會雄糾糾氣昂昂的奔赴前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我們的慈禧太后,會在後花園裡吃著橘子,聽著戲曲,遊哉悠哉。慈禧太后會把明朝崩塌的命運向後延續一段時間,說不定會延續個幾十年也說不定,但是不可能會中興明朝了。

    而如果崇禎皇帝掌管清末軍政大權,那麼,所謂的中興四大臣將不復出現在歷史中。他會乾剛獨斷,以加速度把清朝這個龐大腐朽的大船駛進歷史的深淵裡。甚至不等外國列強,在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的中期就奪去了愛新覺羅的江山了。

  • 4 # 布衣白丁

    首先我們來看慈禧和崇禎分別是什麼人

    慈禧簡介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實際的最高統治者,統治清王朝長達四十八年,在清朝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

    掌權時間不僅超越唐朝武則天、漢朝呂后且超越大多數帝王。掌權期間,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歷史事件。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溥儀頒佈宣統帝退位詔書。

    崇禎簡介

    崇禎(1611年-1644年)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17歲崇禎登基執政。此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之中。政府內由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崇禎登基後,迅速誅滅了魏忠賢等閹黨的勢力。但是對於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日益崛起的後金勢力以及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崇禎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但是最終依然城破自縊。崇禎皇帝的性格特徵是剛愎自用、獨斷多疑。

    分析慈禧和崇禎之間的優缺點

    慈禧比崇禎的從政經驗更豐富

    從年紀閱歷等方面來說,慈禧比崇禎的政務處理能力更強。這點從慈禧發動兩次政變(祺祥之變逮捕顧命大臣,戊戌政變軟禁光緒皇帝),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等手段可見一斑。

    慈禧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嚴峻

    清朝末年,不僅面臨著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還有各Rodius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清王朝不斷地割地賠款。不僅有國內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階級矛盾,也有中華民族與帝國列強的民族矛盾。這種民族矛盾比明朝與後金的民族矛盾更復雜。

    崇禎年輕,作為皇帝更有號召力

    當然如果崇禎穿越到清末,也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崇禎皇帝年輕,可塑性更強,也許變革的節湊更快,洋務運動的成果可以能顯著一些。其次崇禎作為皇帝,相比於慈禧作為女性來說,對臣子更有號召力,畢竟中國封建皇權的歷史中,還是男子居多。

    從整體上來說,慈禧的優勢更大一些,因此如果把慈禧換成崇禎,不見得有慈禧乾的更好。

  • 5 # 作家客凌溯

    慈禧太后與崇禎帝都是王朝最後的實際統治者,但崇禎帝的能力確實不如慈禧太后,如果你是個“明粉”,那麼請你不要吐槽,歷史一定要客觀對待。

    崇禎帝朱由檢同慈禧太后一樣,接過王朝的權力交接棒時,已經是一個爛攤子。崇禎帝確實是個勤勉的皇帝,但面對當時內憂外患的明王朝而言,勤勉是不夠的。崇禎帝不是昏君,也不是亡國之主,畢竟明朝衰敗的責任不能全推到他的身上。他沒有做到力挽狂瀾,挽留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而慈禧也是如此,先不提慈禧多麼窮奢極欲,這些都是人人公知的了,不過他們在能力上,二人相差太多。

    崇禎帝的班底大多是他的哥哥給他留下的,雖然也是人傑輩出,但更多的則是腐爛在骨子裡的內鬥之臣,而且對於文臣武將的管理,也是多有猜忌,畢竟崇禎的經歷也可以讓人理解同情。

    慈禧雖是女人,面對治國方面,也是有一手的。在她實際統治的年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人傑輩出,但都被她牢牢控制在手中,為她所用。我要表明的是,我並非盲目地推崇慈禧,她的眼光確實短淺,但在馭人方面,她還是值得一提的。就算是清朝最後幾個皇帝親政,未必能有慈禧統治得更好,沒準滅亡得更快。

    如果把慈禧換成崇禎,對於晚清更為複雜的國情與實力雄厚的權臣,崇禎也未必能面對得了,他在位的統治,確實讓人惋惜,只能是像明末那樣,盡力而已。

    明末時期,面對的是“小世界”,是中國周圍的臨邦;清末時期,面對的是“大世界”,是世界諸國。崇禎帝未必能更好地應付這種局面,在歷史上的統治表現,崇禎是比不過慈禧的,恐怕大清滅亡得更快。

    對於當時的封建王朝統治者,應該沒有君主不希望自己的王朝世代傳承和富庶強大,只是當時封建社會的眼光短淺、不開明的政策與天朝上國的盲目驕傲,讓他們都走向了固步自封的結局。

    無論是大明,還是大清,都是中國的歷史,同樣都客觀存在,我們要客觀地對待,更要去清醒地總結得失。對於我們個人而言,也會從其中獲得更多的警示。

  • 6 # 河南宇鴿

    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從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央央中華,自從鼎立世界民族之林,有史記載以來,咱大中華一直是世界第一老大,無論經濟,城建,文化,還是科技。咱從未落後於人前。

    就唯獨在明清時期就打了個盹,睡了一覺,明清閉關鎖國,鐘錶一樣停滯了600年,就華華麗的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從此徹底的落後於英美等國家,連跟在我們身後幾千年,一直充當迷弟的日本,也因為進行了明治維新,趕上了末班車,把我們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如果把慈禧換成崇禎皇帝,那大清朝的命運就不是一個寡婦帶著孩子退位了,那就應該是一個皇帝帶著孩子吊死在紫禁城裡了。

    因為歷史也往往是驚人的相似,明朝是以一個和尚造反開始,滅亡時他的子孫,出家當了尼姑!

    清朝是以一個寡婦帶著孩子入關而開始的,滅亡也是以一個寡婦帶著孩子宣佈退位而結束的。

    這是無巧不成書!

  • 7 # 貓九九哈

    假如把慈禧換成崇禎,大清甚至會早滅國十幾年。

    首先有請我們的倒黴蛋崇禎皇帝。

    崇禎帝剛繼位並不是想象中的刷怪練副本提升等級,熟悉一下操作流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簡直是惡魔級任務。我們的小皇帝情急之下發布罪己詔,同時裁撤驛站,勉勉強強通關。然而裁撤驛站卻導致大boss李自成失業,我吃不起飯了,我就要幹你。

    屋漏偏逢連夜雨,崇禎六年,陝西大旱。崇禎十年,河北大旱。崇禎十四年,瘟疫肆虐。我們的倒黴蛋皇帝也很無奈呀,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倒黴蛋皇帝的性格,最典型的特質就是事必躬親,這是他的優點同時也是他最大的缺點。假如他生於現代,必是社會勞模好青年,奈何生於帝王之家。《史志》稱其“上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崇禎帝晚上三點睡,六點起。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要自己多麼忙,而是要手下忙起來。導致這種情況首先是因為多疑,不敢把手中權利下放給大臣,崇禎帝不善於用人更不懂控制人心,剷除魏忠賢一黨後致使無人可與士大夫掣肘。其次是因為笨,能力不夠,只有時間來湊。崇禎可以是一個優秀的執行者,卻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從而導致大明在內憂外患前土崩瓦解。

    下面有請我們的精明老太太慈禧太后上場。

    慈禧太后透過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開始垂簾聽政。自然她驕奢淫逸,甚至挪用軍款,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她顯然比崇禎皇帝更合格。世人只看到了她囚禁光緒,剿滅義和團,簽訂一系列賣權辱國條約,卻忽略了她推行洋務運動,重用漢臣,建立女子學院,實行新政。

    可以說,她是一個有政治天賦,手腕合格的古代統治者。然而她所代表的統治階級於十九世紀而言是腐朽沒落的,不可能徹底跳出封建社會完全擁抱資本主義。所以,從舊時代王朝延續自己的統治而言,慈禧與李鴻章算得上是名臣良主。但也只能算是一個裱糊匠,不會是一個可以推倒重來的雄主。

    假如把慈禧換成崇禎,於大清王朝而言必然是壞事,可是對於未來之中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8 # 北洋海軍炮手

    如果把慈禧換成崇禎,大清的結局很可能會更糟糕。

    先不說明清國運如何,就單純從這兩個人的性格特點來說的話,崇禎並不比慈禧搶多少,因為慈禧最起碼還有點靈活性,而崇禎則沒有這種靈活性。

    第一就是慈禧比崇禎知道該妥協時候就得妥協。這從清末兩次大變故,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國變的善後就能看出來,清政府最後在實在硬撐不了的時候選擇了妥協,雖然顏面掃地,但是最起碼把洋人都給送了出去,維持了統治。

    而且慈禧剛走上臺前的時候,清政府可謂是威信掃地,畢竟國都被攻破,皇家園林被焚燬,內部還有叛亂。也算是慈禧手段靈活,對外妥協之後對內放權,使得清政府最後度過了難關。

    第二就是慈禧還不至於混到朝廷上下已經沒人願意配合她的地步。慈禧在庚子國變前後應該是最難的,因為八國聯軍沒擋住不說,內部還出現了分化,許多省份甚至滿洲大員管轄的省份都宣佈不和朝廷合作,去對抗洋人。但是慈禧在釋出罪己詔之後,先不說內容如何,但是最起碼錶達了向列強求和、平息戰事的意圖,因此各地大臣積極協助慈禧善後,李鴻章以老邁之軀北上,忍氣吞聲的簽了這個《庚子條約》。

    我想李中堂肯定是知道這是替慈禧背鍋,但是他還是背了,除了報效朝廷這種傳統思想之外,或許在他看來慈禧還沒糊塗到底,清政府還有的救。而且,慈禧還在西安的時候就下定決心徹底推行新政,向列強看齊,這時候清政府的地方實力派也是比較配合慈禧的號召,可見慈禧當時還有點影響力。

    第三,清末的局面遠比明末的局面複雜的多。說句不好聽的,明末的局面雖然也是內憂外患,但是基本都是傳統問題,因為明朝的對手,不管是滿洲人還是農民起義,基本都是傳統農業文明的問題。而清末的局面恰恰不是傳統問題,因為清初的一系列政策基本上是解決了傳統問題的挑戰,但是在1841年之後清政府的問題卻是前所未有的,比如近代化浪潮衝擊、白銀貶值以及人口爆炸等問題。尤其是近代化浪潮衝擊這一條最要命,因為這是近代西方工業文明對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衝擊,換句話說這是代差,除非是進行徹底的近代化改革,否則就是無解。

    清政府雖然也有洋務運動這種自強運動,但是治標不治本,雖然洋人有的電報、鐵路、火輪船、洋槍洋炮什麼的清政府也有了,同時中法戰爭清政府本土沒收損失以及驅逐阿古柏匪幫也給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帶來了一點蜜汁自信,但是清朝本質上還是個中世紀帝國,根本無法抵禦近代化浪潮的衝擊。

    這些新的挑戰用當時話說就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所以清政府在1841年之後也是舉步維艱,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也好在慈禧主持的清政府還有點靈活性,該妥協時候就妥協,剛放權時候就放權,最後總能團結內部,度過難關。

    如果把慈禧換成崇禎,以崇禎剛愎自用、刻薄猜忌、沒有擔當的特性,那麼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就得完蛋。

    全文完

  • 9 # Crazy歷史

    清廷的滅亡是註定的,和最終誰當政沒有關係。

    滿清後期,已經病入膏肓。很多人將這個責任歸結到慈禧太后身上,認為她是滿清滅亡的始作俑者。

    如果非要找一個人去背鍋的話,那麼這個背鍋俠自然當慈禧莫屬。

    其實,慈禧並非沒有做好事,至少在加速滿清滅亡這個問題上,她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果不是慈禧,那麼滿清滅亡時間可能還會推後。

    現在開一下腦洞,如果換成崇禎會怎樣?

    崇禎作為明末最後一名皇帝,其實還算是頗有才幹的。至少在某些方面如此。

    剛剛接過大明最高權柄的崇禎,著實有一番作為。改革吏治,勤政為民,甚至一度讓本已行將就木的大明朝廷充斥了不少蓬勃之氣。

    然而,可惜的是,此時的大明早已經氣數將近。如果這些措施發生在王朝中前期,那麼形成盛世局面也未有不可,只是可惜,大明的江山已經搖搖欲墜,只需一根稻草,就能將大明給壓倒。所以,最終依舊是功敗垂成,未能挽救大明的命運。

    但滿清後期和明末尚有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滿清後期慈禧在位時間將近半個世紀。這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慈禧其實有很多機會改變大清的走向,延續清廷的壽命。然而,學過歷史的我們會發現,慈禧完美的在每一次選擇中,都挑選了錯誤的路線。一手挖好了大清滅亡的墳墓。

    而崇禎則不然,崇禎帝明確知道社會積弊,同樣也有願望去改變這些沉珂舊疾。只是明末已經不能用猛藥,留下的時間太少。所以導致明朝滅亡。如若給他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那麼以崇禎之能,力挽狂瀾拯救大清於水火之中可能會有難度,畢竟太多的既得利益者不會放棄自己到手的利益,難度極大,但改造一下社會,將清朝的壽命延續個數十年,還真的會有這個可能性。

    甚至,崇禎可能會接受君主立憲。畢竟光緒帝都能接受,能力不次於光緒,甚至完勝一籌的崇禎,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真的如此,我們可能就會形成和現在英國一樣的立憲制國家。

    這不知是國民之福還是禍?

  • 10 # 非孟勿擾

    議史的目的,是古為今用。所以拿崇禎和慈禧比,很有意思。崇禎肯定不如慈禧!崇禎導致亡國,而慈禧讓清命延長了52年。一個飽讀聖賢之書,一個大字不識幾個,治國結果迥然不同,所以要靠智慧。慈禧有智慧,而崇禎沒有。具體說,崇禎接手的爛攤子,北有清兵,南有李自成,而國家財政空虛。這時最需要羈麇之策。對清李採取守勢,下大力氣搞好經濟,息兵養民,恢復元氣。即使被李自成佔去幾個地方也不要怕。而崇禎採取的是斷送自己的急攻政策,損兵折將,空耗錢糧。究其原因就是崇禎破壞了內閣議政制度,乾綱獨斷,剛愎自用,大臣稍一不慎就有殺頭危險。例如殺內閣首輔陳新甲,毫無道理。這樣誰還敢講話。崇禎還有一個要命地方,就是大臣正確的意見他不聽,不正確的卻都聽。例如在李自成威逼京師的時候,南遷是唯一正確途徑。但崇禎卻聽了大臣中的反對意見,葬送了自己。反觀慈禧,在48年的執政中,基本上是順應潮流,決斷正確的。1860年她上臺時,國家糜爛之極,一無所有。她能夠信任曾國藩,委以軍事財政行政大權。特別是在朝廷窮到極點,一分錢軍餉發不出來的時候,慈禧給予曾國藩就地籌餉擴軍的權利,把國家軍隊變成曾國藩私人軍隊!這種領導魄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反而使曾國藩不好意思擁兵自重,勝利後立刻裁軍。也就是說,慈禧治理國家,一不靠錢,二不靠軍隊,靠的是給政策,空手套白狼。這種政治智慧何等了得!關於八國聯軍進京,起始是教民矛盾。現在回頭看,牧師是傳教的,能壞到哪裡去?壞的是二毛子,為虎作倀,魚肉鄉民,激化了矛盾。而慈禧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也是妥協。不妥協能回京嗎?慈禧的成功在於君臣和諧。每遇大事,先交給以恭親王文祥為首的軍機處充分討論。然後君臣廷議。議充分了再擬旨。這樣反覆斟酌,避免了政策失誤。發揚民主,充分議政,慎重決策,這才是取勝之道。當然慈禧有時代侷限性。就不展開說了。

  • 11 # 美國兩百五十年

    從明和清在末期所處的大環境來說,都是屬於內憂外患時期,但在本質上又有所不同。明的內憂是受小冰河期影響導致的生產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嚴重下降,屬於天災導致人禍,但同時期朝廷和民間都沒有斷絕對外的聯絡,一些原產美洲的高產作物如紅薯土豆玉米陸續引進中國,只是還沒來得及大面積推廣;同時在科技上也在主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如內閣徐光啟就皈依天主教,並因此而推廣西方的歷法和技術;同時主動開放廣州泉州為外貿港口,大量銷售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使得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客觀上完成了資本的積累,並發展出了資本主義萌芽;在外患上主要是北方的後金,但後金當時屬於極其落後的奴隸制政權,客觀上來說無法對中原造成危害,但所謂內憂加深了外患,外患導致了滅亡,再加上崇禎剛愎自用,視大臣為仇寇,又急功好利,無視發展規律,自以為是,把任何責任都推給大臣,屬於有心而無力型,才導致了滅亡。

    但在清末又不同,清末的內憂屬於積重難返,整個清一朝都沒有把人民當成自己人來看,只是奴隸而已,國家再強大也跟人民無關,同時閉關鎖國,禁絕外貿,與世界完全脫軌;而且清末所面臨的外患是西方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代表著當時先進的生產力和政治制度,因此清和對手相比政治,經濟,文化等都嚴重落後,再加上慈禧本人無能無德,除了享受一無是處,根本不管國計民生,又把持朝廷拒不放權,因此清的滅亡完全是人禍。

    如果把崇禎和慈禧對換,由於不管明末還是清末,大臣中能力挽狂瀾的能臣都不少,區別是崇禎並不拒絕對外接觸,也願意學習外來的先進知識,並且自己也願意為國而艱苦奮鬥一番;而慈禧則完全對外界的一切不感興趣,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以自己能享受為前提。因此如果崇禎到清末未嘗不會搞一場中國式的“明治維新”,使得中國絕處逢生;而慈禧如果到明末,不要說十七年,估計連七年都撐不下去。

  • 12 # 江北陸遜

    把慈禧太后換成崇禎是吧?

    有人奏曾國荃入南京洗劫財務,曾國藩砍了;

    同治六年,李鴻章敗於河南,砍了;

    同年,捻軍由陝入晉,逼近京師,左宗棠作戰不利,砍了;

    1885年,法軍攻佔鎮南關,張之洞統籌不利,砍了;馮子才作戰不利,砍了;劉永福本為太平軍餘孽,畏葸不前,砍了;

    沒錢?要不設立海關?由英華人主理?可以不?臣覺得可以。那你去辦吧。

    什麼,華人輿論鼎沸?有崇洋媚外之嫌?

    這可不是我乾的。是那誰誰誰。拉出去砍了。

    曾左彭胡李張,所謂的清中興名臣,崇禎能因為小心眼和不放心,一個不剩全砍了。

    沒有耐心,小心眼,猜忌,不願承擔責任,送死你去,背鍋還是你去。傻子才跟著崇禎幹呢。

    慈禧可不是沒擔當的主,她知道輕重。

  • 13 # 辛曉磊0608

    結局不會改變。崇禎帝雖然很想整頓吏治,但是疑心重。疑心重就不能任用人才,就不能接受合理的建議,就不能放手讓手下人整治。即使給他一百年,也改變不了結局。

  • 14 # 辛福先

    無論什麼明君,無論什麼治世明臣,都不能挽救清朝覆滅的命運。

    任何一個王朝晚朝都是既得利益集團過於龐大,造成王朝滅亡。

    任何一個成功王期的開國者都還能休釁民情,休養生息。人民生活得到提高,王朝統治得以鞏固。

    隨著王朝的延續,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王爺候爺,福晉格格……,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既得利益集團為滿足私慾,蒐括民脂民膏,民不聊生。一遇災年,饑民遍地,為生存而揭杆而起,成為規律。

    所以慈禧換成崇禎也是覆滅的下場。

  • 15 # 不沉的經遠

    如果把慈禧換成崇禎,那麼清朝滅亡的時間會更早一些。

    慈禧雖然從各種角度來說,都可以算是禍國殃民、賣國求榮的代表,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她很有政治頭腦。在咸豐死後,慈禧就聯合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一舉拿下載垣、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實行垂簾聽政,控制了政權。在慈安死後,慈禧更是藉著中法戰爭之機,一舉開革了整個軍機處,罷免了恭親王奕訢的職務,獨攬大權。

    而在地方督撫因為太平天國運動權力加強的情況下,慈禧一方面透過扶持李鴻章來壓制地方督撫,另一方面又以地方督撫牽制李鴻章,實現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慈禧不僅會玩弄政治手腕,眼光也比較老辣。肅順等原本支援曾國藩等漢大臣練兵對付太平軍。肅順被殺以後,曾國藩等人原本擔心慈禧上臺以後會有反覆,但是慈禧卻延續了肅順的方針,最終絞殺了太平軍。而在洋務運動中,慈禧也不是一味守舊,對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開辦洋務,籌辦新軍海防都予以了支援。

    所以慈禧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但是對於清王朝來說,她無疑是一個救命稻草,在清王朝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穩固了清室政權。

    同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崇禎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昏君,他勤政簡樸,不好色不貪圖享受,然而因為能力有限,加上脾氣急躁,剛愎自用。因此雖然有袁崇煥、孫承宗、洪承疇、孫傳庭等能力不錯的大臣,最終還是沒能挽救明王朝。

    而晚清的政局要比明末複雜的多,號稱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按照崇禎的脾氣和能力來說,只可能把事情搞砸。

  • 16 # 愛我愛我愛我

    一樣滅亡,一個揮霍無度,拿軍費建房子。一個是守財奴,守著金山銀山,居然拿不出軍費!她兩換成誰都滅亡!!!

  • 17 # 好人吉姆

    呵呵 如果把慈禧換成崇禎的話 清末那幾根頂樑柱弄不好全得死……

  • 18 # 獨梨

    換成誰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社會制度爛了,人心散了,這正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 19 # 文廟山居

    滿清腐敗,最後三個皇帝,都不能生育。滅亡是必然的。慈禧專權禍國殃民,加速滿清滅亡。

  • 20 # 趙教授備用

    多活二十年。崇楨苦於有心無力,同時還節儉開放多了,又趕上百日維新,會參與變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栽番茄可以提前多少天施底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