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哈我的天吶1
-
2 # 布衣行四海
因為古人是這樣想的
古人不但要享受生時的富貴,死後也要富貴,並且想要世世代代的富貴,所以活著的時候有什麼,人在死後一樣也要擁有。
比方說秦始皇就鑄了很多兵馬俑陪葬,活著的時候他帶領大秦鐵騎平滅六國,死後,他還想帶著這些大秦勇士,旌旗十萬斬閻羅。
古代墓葬中陪葬的食物主要有穀類、水果、蔬菜以及一些其他種類的植物,不同地區因為自然環境的差異,陪葬的植物還有不同。
比如北方地區在戰國秦漢時期,以粟作農業為主,除了粟、小麥、稻以外,還會出現黍、薏苡、蕎麥、高粱、豆類等相對耐旱的植物種實。棗、桃、甜瓜、杏、李子等水果的種子和栗子等堅果也在墓葬中有發現。陝西咸陽楊家灣4號墓就發現了蕎麥的籽粒。青稞因為其耐寒耐旱的特性,在西北地區也有不少種植,因此在這一地區的墓葬中也有所發現。再比如,武威磨咀子漢墓有10座墓出有車廂,有的車廂內裝有糧食。各個墓均出有糧食,每墓約為3種,分別裝在草合內或紗布袋內。糧食共23包,有黑色如豆狀者,有白色形如小梨狀者,還有顆粒小如芙蓉籽者,這些植物種實現在已經十分罕見。除此之外,磨咀子漢墓中還出有糜子,蕎麥和棗。
戰國秦漢時期的南方墓葬中,除了稻、粟以外,芋頭作為主食來源的一種,也在墓葬中有所發現。現在常見的經濟作物,比如烏欖、棕櫚、葫蘆和油菜;南方地區常見的蔬菜,例如菠菜、雍菜(空心菜);某些水生植物,如菱角、荷花、荸薺等;可以作為調味料或香料的的植物,比如花椒、姜等也見於墓葬之中。貴州赫章可樂墓有花椒出於銅鼓內,很可能就是做防蛀之用。此外,墓葬中還出現有一些南方地區常見的水果,比如柿、枇杷、橄欖、楊梅、橘子、櫻桃、橘子等等。一些墓葬中的植物遺存確實是作為陪葬品,比如成都鳳凰山磚廠西漢木槨墓發現有穀粒、桃的植物遺存。底室兩個器物箱內出土較多穀物、果核、藥材。不過因為許多墓葬發現的植物遺存多是種實,並不能確定其是否是作為食物陪葬的。而且,一些植物還以其藥用價值作為陪葬品,馬王堆漢墓中的陪葬品中就有裝有高良薑、桂皮、茅香、辛夷、藁本、杜衡、佩蘭等香料的香囊、枕頭。
-
3 # 華夏長河五千年
首先,古代人比較講究身後事。所以很多皇帝在死之前就開始為自己選擇風水寶地修建陵墓,為的就是要保證自己死後也能享受到最好的待遇。皇帝大多更是迷信此道,本來生前就是最高的統治者,享受最好的東西,那麼死後也要有最好的待遇。
其次,古代人信奉唯心說,普遍認為人死後,還能到另外一個世界繼續存在。所以,皇帝死後不僅要有宮妃陪葬,還要有各種其他生前所有的東西,就像秦始皇死後不僅有妃子,還有兵馬俑一個道理,而糧食是人生存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皇帝的吃食肯定是最好的。所以,皇帝的陵墓中不僅有糧食,還都是最好的,最齊全的。
綜上所述,古代帝王死後,希望在另外一個世界,不僅要繼續延續自己的享樂,還要繼續延續自己的功績和地位。
-
4 # 心底的江湖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傭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陪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也有財物、器具等隨葬,他們死後會把生前享用的一切一起帶入墳墓。除了人陪葬以外為什麼還有慄、稻、粟、麥等植物呢?
一是與古代人的宗教信仰有關,古代人科技不發達,信仰宗教,崇拜鬼神,認為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只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還需要最基本的吃喝拉撒,所以會把基本的東西都陪葬進去。
二是跟古代人的認知有關係,古代人除了對天神崇拜以外,對山川河流雷電植物也比較崇拜,稻、粟、麥等就屬於對植物崇拜的具體體現。
三是古代人主要靠農業為生,崇拜植物也是希望莊稼豐收,在中國的糧食作物中,資格最老的要算是稷。有“五穀之長”的稱號,稷神是古代祭祀的重要物件之一,與土地神並稱為“社稷”。皇帝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意志,皇帝的統治離不開國家社稷,於是不僅是廣大的農民希望莊家豐收,皇帝的子孫後代們也希望他們的子民在萬里河山上種莊稼,江山永遠屹立不倒,天下社稷永遠歸於他們統治。
-
5 # 文靜視角
殉葬物,又稱“陪葬品”或“殉葬品”,通常指人死後,後人為紀念和祭祀已故之人,往墓葬裡面放置一些主人生前用的物品。常見的有衣服,首飾,刀劍,書籍,糧食等等。
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在隨葬品展櫃中看到一種青瓷罐子。罐子的造型基本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是一棟三層的以人物、鳥獸為裝飾的立體閣樓,在閣樓四周還常常塑有四個小管子,中央有一個大管子,大管子底部是空的,通向下半部分的圓形罐體。這類罐子,被考古學家稱為魂瓶,也稱之為穀倉罐、堆塑瓶,是古代一種專門用於陪葬的冥器(穀倉罐源於鬼魂也會肚子餓)
而實際上,在墓中隨葬糧食或者穀物種子這種習俗,在商周以前就出現了,應該是為了亡靈魂魄不至於飢餓。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的墓地中,就發掘出木頭做的糧倉形狀的模型,尖尖的房頂,圓柱形的形體。
先民認為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存在,他們生活在陰間,就需要有吃的糧食。《左傳》中就有記載,“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陪葬的食物需要冥器盛放,這也許是生前使用過的穀倉,但是又沒法把那麼大的穀倉埋到墓葬裡,為了陪葬專門重新設計,由此逐漸開發出各種類似於穀倉的冥器。
按照《山海經》的記述,凡是埋葬堯舜禹這些領導們的地方都有一種東西叫“視肉”,郭璞註解這種東西形如牛肝,有兩個眼睛,割下一塊吃,就又立刻復原,生生不息,食之不盡。這顯然就是這些帝王們的特供肉食,死去的歲月那麼漫長,只有這種東西才能保證帝王們吃喝不愁。與此類似的還有很多,《博物志》上有“稍割牛”也有類似功能,這種牛的肉就跟羊毛一樣,每天割上三四斤,第二天立刻就長出來了。守著這麼一種東西想減肥肯定是不可能了。因此這些上古帝王們肯定在陰間長得又白又胖。但是這種神獸似乎繁殖能力不強,上古之後就絕跡了,後來的秦皇漢武都無福享受了。他們也只能往自己墳墓裡陪葬糧食。帶上一個糧倉上路。在地府裡照樣吃喝不愁。
-
6 # 暮登天子堂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到。
陪葬是漢代諸侯王墓不可或缺的制度和內容,動植物 陪葬作為陪葬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蘊含的內容、內涵極 為豐富。關於漢代諸侯王墓的動植物陪葬,相關發掘報告與 簡報有相應的描述和分析,但系統的研究暫還沒有。
一、漢代諸侯王墓動植物陪葬的考古發現概況因遭盜擾及自身埋葬環境等對陪葬動植物的損害,加 之部分資料公佈較為簡略,使得目前所知漢代諸侯王墓的 動植物陪葬內容並不全面。需作說明的是,車馬陪葬中的馬 及其他動物,動物形的配飾、鎮墓獸、鎮、器座與承盤等,均 有其特殊的含義和作用,暫不列入本文討論的範圍之內。
(一) 西漢諸侯王墓動植物陪葬發現概況
西漢諸侯王墓發現數量多,分佈地域廣,雖有一些墓葬 遭受盜擾,但多數埋藏較深,動植物陪葬現象發現較多。
北京地區。大葆臺 M1 出土的甕、壺等器中多發現有獸 骨,經鑑定,有豬、雞、雉、貓、兔、鴻雁和鯉魚等,陶甕中還有 帶殼小米,外迴廊殉 3 馬和 1 豹子,內迴廊等處有 栗子皮發現。M2 發現小米和棗子等食品,出土陶罐中有不少肉已爛完的獸骨,為雞和豬等。老山 漢墓發現一些糧食作物。
河北地區。石家莊北郊西漢墓墓壙和外棺東南部皆出 土一幼狗骨架。滿城 M1 出土的銅枕內盛滿花椒,陶缸上 寫有“黍上尊酒十五石”、“黍酒十一石”、“稻酒十一石”等,甬道內殺殉狗 11 只、鹿 1 只,狗骨附件發現有殘鐵鏈,北耳 室石磨旁發現馬的遺骸,主室棺床前漆盤中發現乳 豬骨架 1 具,骨上有經火燒烤的痕跡。該墓北耳室及 M2 出 土的一些陶甕中還發現較多動物骨骼,經鑑定,有草兔、巖 松鼠、社鼠、褐家鼠、大倉鼠、黃鼬等。M2 出土一些植物果 核,為榆科小葉樸的果核。
山東地區。曲阜九龍山 M3 的一些室內堆積有穀類殼 灰,出土大型陶盤記憶體雞、豬、魚等的骨頭。長清雙乳山 M1 的許多器物空隙間放置大量牛、羊、雞、 魚等,有些容器內也隨葬有雞、魚等。 鉅野紅土山西漢墓出土陶魚 2 件,搖之 有聲,一些陶壺內留有粟粒。臨淄西 漢齊王墓的陪葬坑中,K1 有零碎的動 物骨骼,K2 為殉狗坑,內有殉狗 20 只 ,K4 殉狗 2 只,另在陪葬坑出土 的銅鼎上多見“齊食大官畜”、“齊大官 畜”、“齊食官畜”等銘文,銅壺、鍅、罍等 上多有“上米”、“下米”等銘文,證明陪 葬有一些畜類和不同質量的米等⑧。青 州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有陶馬、牛、豬、 狗、羊、雞等。章丘市洛莊 漢墓陪葬坑中,K3 堆放有粟類糧食等, 還出土用草編袋包裹,並用封泥封存的 動物骨骼,主要是羊和豬的腿骨,K4 放 置有各種陶禽類,有雞和各種鳥等,還 發現一箱雞蛋和一些魚骨,K9 內出土 馬 7 匹、犬 10 只,10 只犬集中排放,均 有用銅環和海貝組成的項圈,K34 為動 物坑,內埋有豬、羊、狗、兔等 100 餘具 完整骨架,發現兩個放置兔子的木籠, K35 為祭祀坑,出土的 3 號壺內盛有魚 骨,7、8、9 號壺上覆蓋成片骨骼,多為禽 類的肢骨,西部放置羊骨和魚骨,羊骨 未見頭骨。
江蘇地區。徐州獅子山西漢墓的 E1 室為庖廚間,出土動物骨骼及相關 器物,“符離丞印”封泥出於一堆雞骨 中,一件陶甕(E1:52)陰刻“月(肉)醬 二石食官第二”等文字,一件陶甕(E1: 64)肩部陰刻“茈醬二石食官第二”等文 字,W1 室出土有玉豹,形體大,頸上戴有鑲海貝的 項圈,上有紐以繫繩,W2 室為貯藏間,出土動物骨 骼及相關器物,並有“彭城丞印”封泥等訛輥輯。徐州北洞山漢墓 附屬建築的第 6 室內有一堆炭化穀物的痕跡,與陶容器殘 片夾雜在一起,陶甑旁還發現葡萄,第 8 室有大面積薪炭堆積,第 9 室發現陶釜甑殘片、動物骨骼等,第 10 室地面堆積 大量炭化物,該墓還出土有海貝、蚌殼及玉熊等訛輥輰。 徐州小龜山楚王墓第 9 室水井中清理出大量果核,經鑑定, 有棗核、桃核、梅核、杏核、酸棗核、李核等,第 11 室 有大量家禽、家畜骨骼輥輱訛。泗陽大青墩漢墓東北外藏槨為糧倉,主要盛放稻穀,南外藏槨出土板栗、高粱等食物,東南外 藏槨內有木狗 3、木鴿 6 件,陪葬坑內出土木狗、木虎等輥輲訛。盱眙縣大雲山 M1 出土的部分器物內儲存有海 貝、動物骨骼和植物果實等,伴有多塊“江都食長”封泥,陪 葬 K1 出土鎏金銅象、銅犀牛,並有馴象俑、馴犀俑訛輥輳;M2 出土部分陶罐內有海貝,部分尚留存有果實輥輴訛。高 郵天山 M1訛輥輵、邗江縣楊壽鄉寶女墩漢墓訛輥輶均出土較多帶有 “食官”銘文的遺物,推測應有動植物陪葬。
二、動植物陪葬的形式陪葬形式是指以何種形式陪葬。植物與動物因其具體 內容及其自身屬性等的差異,陪葬形式的具體表現存在著 相應差別。
植物陪葬的形式相對略簡單,可分為三種形式。一是植 物果實或種子,最為常見。較多諸侯王墓如小龜山漢墓等出 土的果核,可能為果肉朽爛不見後的遺留。二是加工食品, 如獅子山漢墓陪葬的荸薺醬。三是供燃火的植物枝莖或加 工品,如徐州北洞山漢墓出土的薪炭等。
動物陪葬的形式略顯複雜,形式較多,大致可分為 七類。
一是活著動物殺殉後陪葬。形體完整,較常見。西漢諸 侯王墓多,東漢諸侯王墓基本不見。
二是對動物進行處理後,加工成熟食進行陪葬。形體基 本完整,一般為家禽及形體較小的其他動物如部分水生動 物等。獅子山漢墓 E1 室出土一堆雞骨,並伴有“符離丞印” 封泥,該雞可能為整體的熟雞。滿城 M1 主室棺床前原置有 漆案之類的漆器,漆案上所置漆盤中發現乳豬骨架 1 具,骨 上有經火燒烤的痕跡,說明這隻小豬是用火烤過的。南越王 墓 B 區豬的骨骼,骨頭表面為深黑色,似經燒烤後埋入。另 外,漢代諸侯王墓中發現較多的雞骨、魚骨等亦可能屬於此 類形式。
三是在殺死動物後,經切割,將動物身體的某一或某些 部位進行陪葬,因此可視為經加工後的陪葬,但加工相對簡 略。較為多見。部分為生的動物區域性,部分則為熟的。如南 越王墓出土的禾花雀均斬頭去爪放入陶罐中,豬肋骨經過 剁砍,似為食用性加工,黃牛的肋骨被剁成相近(約 6~10 釐 米)的長度,一段段的放進陶罐中。
四是將動物的某些特殊部位用來陪葬,基本不見該動 物的其他部位,與該部位具有很高的價值或特殊用途等有 關。如南越王墓出土的象牙。
五是加工成其他食品。發現不多。望城坡西漢漁陽墓出 土木楬上的墨書文字證明有牛脯,獅子山漢墓出土陶甕上 的刻文說明當時已製作肉醬。
六是將禽卵直接陪葬。主要為雞蛋。南越王墓、洛莊漢 墓陪葬坑均有發現,後者還用箱盛放。
七是用其他材質製作成俑或其他動物形象。用途不一。 質地主要有陶、石、玉、銅、木等,俑最多,且種類豐富,兩漢 諸侯王墓均有使用,東漢諸侯王墓中陶俑成為主流,以家 禽、家畜居多。有的還配有其他遺物,如鹹嘉湖扇子山畜俑 坑不同種類的陶動物各有 1 廄,大雲山 M1K1 出土的象及 犀牛各有 1 訓者等等。
漢代諸侯王墓動植物陪葬形式的多樣性既體現出陪葬 的需求,也反映出墓主的身份地位,還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 物質文化的發展和成就等諸多內容。
三、動植物陪葬的作用或用途漢代諸侯王墓陪葬數量較大、種類繁多、形式不同的動 植物,反映出葬制、葬俗的繼承與發展的同時,也展現出相 應的喪葬要求和陪葬需求,而喪葬要求和陪葬需求的不同 則使得陪葬動植物的作用或用途體現出多種形式,進而折 射出相應的喪葬內容及其內涵。
關於具體墓葬陪葬動植物的作用或用途,相關發掘簡 報或報告有所分析和論述。小龜山楚王墓出土的果核多是 食用的,洛莊漢墓陪葬坑中有專門的動物坑、食物儲藏坑、 祭祀坑等,望城坡西漢漁陽墓 K3 陪葬的皆為陶質牲、禽,鹹 嘉湖扇子山畜俑坑陪葬的陶動物為墓主人身份財富的標 志。滿城 M1 北耳室東側南部石磨盤南側發現的馬骨架,可 能是用於推磨牲畜的遺骸,而 M1 與 M2 陪葬的一些動物估 計是整體放入作為葬品隨葬的,南越王墓的陪葬動物可分 為食品和向墓主獻祭的犧牲等。
統計相關資料,可知漢代諸侯王墓動植物陪葬的作用或 用途在整體上較為豐富,大致可分為八類。
1. 財富的象徵。西漢諸侯王墓陪葬的糧食、西漢諸侯王 墓陪葬的部分動物、東漢諸侯王墓陪葬的動物俑等均具有 這種作用或用途。泗陽大青墩漢墓東北外藏槨為糧倉,主要 盛放稻穀。洛莊漢墓 K34 為動物坑,坑內埋葬有豬、羊、狗、 兔等 100 餘具完整骨架,一些動物還有木籠等。
2. 食品。西漢諸侯王墓發現較多,東漢諸侯王墓有少 量出土。南越王墓後藏室出土較多動物,並有鼎、爐、鐵支 架等炊烤食物的器具發現。較多西漢諸侯王墓出土的動植 物或置於容器之內或與封泥等共出,或與庖廚有關,較多 的應作為食物。就食品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徵著對財富 的擁有。
3. 生活的反映與寫照。臨淄齊王墓陪葬 K2 內殉狗 20 只,可能是供墓主人生前玩樂或狩獵用的獵狗。石家莊北郊 西漢墓外棺東南部葬一幼狗,頸部有小銅鈴一個,可能為寵 物狗。其他一些諸侯王墓中,也常見戴鐵鏈或項圈的動物, 一些具有其他用途的動物也有體現,如徐州獅子山漢墓出 土玉豹、北洞山漢墓出土玉熊等,極可能為諸侯王專門飼養 動物的摹寫。大葆臺 M1 外迴廊殉葬的豹子也可能是馴養 之物。大青墩漢墓東南外藏槨裡為一大型木質院落模型,分 布著各種木質俑,如木狗、木鴿等,體現出對現實的寫照。滿 城 M1 北耳室東側南部發現有石磨及推磨的馬,大雲山漢墓 陪葬 K1 出土鎏金銅象、犀牛及配套的訓獸俑,也是對生活 的反映。
4. 供奉、祭奠的祭祀物品。洛莊漢墓祭祀坑、望城坡西 漢漁陽墓 K3、南越王墓西側室等內的陪葬動物均有此用 途。長沙鹹家湖西漢曹女巽墓前室漆盤內發現有果核,似為供 饗之物,也具有一定的祭祀功能。
5. 鎮墓或辟邪。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玉豹、北洞山漢墓 出土玉熊等可能具有鎮墓辟邪的作用,獅子山漢墓還出土形制相近的銅質豹形鎮。但就玉豹、玉熊來講,形體較大,且 陪葬動物的特徵較為突出,應非鎮或鎮墓獸,而是在一定程 度上具有鎮墓或辟邪的作用。
6. 其他器物的配套物品。滿城 M1 出土銅枕內盛滿 花椒。
7. 與喪葬有關的物品。徐州土山東漢 M1 棺底部鋪一 厚層石灰,灰面上有席痕,席的上面鋪五銖錢、植物籽。
8. 具有特殊的用途。其他質地製作,基本為動物形象。 鉅野紅土山、南越王墓等出土的陶魚,中空,為響器,可能是 舞蹈作拍節的樂器。
與動植物陪葬的內容一樣,東漢諸侯王墓動植物陪葬 的作用或用途較之西漢諸侯王墓相差較多,這與葬制、葬俗 的發展及其儲存和出土情況等均有一定的關係。東漢諸侯 王墓的植物陪葬較少,基本與食品和喪葬有關,動物陪葬較 多,雖一些位於前室,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祭祀的特徵,但象 徵財富的作用更為明顯和突出,這與東漢諸侯王逐漸演變 為沿襲宗法封子,坐領一定戶數賦稅的食封地主有著相應 關係。西漢諸侯王墓的動植物陪葬則表現得較為豐富,上述 作用或用途基本都有體現,而且一墓之中會有多種,反映出 喪葬需求的同時也折射出相應的葬制葬俗與社會內容,如 西漢諸侯王權力相對較大,地位較高等等。對比兩個時期諸 侯王墓動植物陪葬的作用或用途等,也反映出陪葬制度與 內容的演變和發展。
與動植物陪葬的內容一樣,東漢諸侯王墓動植物陪葬 的作用或用途較之西漢諸侯王墓相差較多,這與葬制、葬俗 的發展及其儲存和出土情況等均有一定的關係。東漢諸侯 王墓的植物陪葬較少,基本與食品和喪葬有關,動物陪葬較 多,雖一些位於前室,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祭祀的特徵,但象 徵財富的作用更為明顯和突出,這與東漢諸侯王逐漸演變 為沿襲宗法封子,坐領一定戶數賦稅的食封地主有著相應 關係。西漢諸侯王墓的動植物陪葬則表現得較為豐富,上述 作用或用途基本都有體現,而且一墓之中會有多種,反映出 喪葬需求的同時也折射出相應的葬制葬俗與社會內容,如 西漢諸侯王權力相對較大,地位較高等等。對比兩個時期諸 侯王墓動植物陪葬的作用或用途等,也反映出陪葬制度與 內容的演變和發展。
四、動植物陪葬內容體現的喪葬內容漢代諸侯王墓動植物陪葬的內容、內涵及其方式、用途 等均較為豐富,涉及到喪葬的多個方面,體現出相應的喪葬 內容和特徵。
(一) 繼承與發展
漢代諸侯王墓動植物陪葬的內容既對前代有較多繼 承,又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植物方面,糧 食與水果較為普遍,體現出對財富及食物的擁有。動物方 面,一方面繼承了前代的殉葬及完整動物的陪葬,另一方 面,動物軀體的區域性及動物俑陪葬逐漸得到普及,特別是動 物俑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至東漢時已佔據主流。作用或 用途也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如象徵財富、反 映生活的動植物陪葬明顯增加等等。
(二) 厚葬與生活化特徵
秦漢帝陵的動植物陪葬十分豐富。秦始皇陵內外城之 間西側發現有珍禽異獸坑,有雜食動物與食草動物的骨骼訛輧輰;
外城之外,陵墓東北發現有動物陪葬坑,出土較多動物骨 頭,有大鳥、雞、豬、羊、狗、獾、魚、鱉等輧輱訛,該坑東部的 K0007 出土與實物等大的青銅天鵝、鶴、雁等禽類 46 件,形象生動訛輧輲。 已發掘的西漢陽陵陪葬坑中,有一定數量的陪葬坑內有動 植物陪葬。文帝竇皇后陵陪葬坑出土有禽獸骨骼、穀物等訛輧輳, 景帝陽陵的陪葬坑中陪葬大量的陶動物俑、糧食及其他作 物等輧輴訛,茂陵李夫人陵的 K4 發現有動物骨骼等訛輧輵,平陵陪葬 K2 坑道兩側洞室內都有一具高大粗壯的哺乳類偶蹄目動 物骨骼訛輧輶。《漢書·貢禹傳》亦載:“昭帝幼弱,霍光專事,不知 禮正,妄多臧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 百九十物,盡瘞臧之。輷訛輧”《後漢書·禮儀志》關於東漢帝陵陪 葬瓦器的記載中則有較多關於植物陪葬的內容輮訛輨。諸侯王墓 在動植物陪葬方面雖不如帝陵,但也反映出陪葬品的多樣 性和豐富程度,體現出在帝陵影響下與自身地位相符的陪 葬制度,說明動植物陪葬是陪葬內容的組成部分。漢代諸侯 王墓的動植物陪葬數量較大、內容豐富,用途廣泛,較多是 真實之物,也有很多是對現實的模仿,恰是“厚資多藏,器用 如生人輨輯訛”的寫照,反映出死者對於現實的留戀和對死後世 界的幻想,是“事死如事生”喪葬思想的體現,也充分折射出 漢代的厚葬之風。
諸侯王墓陪葬動植物也全面反映出陪葬品漸趨生活化 的特徵。較多真實的動植物是生活化的體現,而一些則是對 生活中實物的模仿,如玉、陶、銅、木等質地的諸多動物,對 財富、生活等均有反映。漢代墓葬“為了死者在另外世界中 能夠過上美好的生活,隨葬各種食物眾多,滿足了靈魂的飲 食問題”訛輨輰,諸侯王墓陪葬的較多動植物或直接或間接可以 食用,或為象徵性食物,證實了“鬼猶求食”訛輨輱的說法,這正是 陪葬品生活化的體現。一些植物及家禽、家畜與其他動物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漢代農業的發展,亦是生活化的寫照 和反映。
(三) 賻賵
賻賵是他人送給死者或死者家屬財物以助喪事的一種 方式,漢代較為盛行,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由朝廷賞賜,被 賞賜的物件主要為諸侯王、公卿、官吏等。《漢書·景帝紀》 載:“(諸侯)王薨,遣光祿大夫吊禭祠賵。”《後漢書·韋彪傳》 載韋彪卒,“賜谷三千斛”。《後漢書·崔瑗傳》載:“其賵贈之 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二是私人之間贈送,包括王侯與 王侯、官員與官員、百姓與百姓、官員與百姓之間等。賻贈物 品有時會寫在木牘上,與其他陪葬品一起埋入死者墓中,湖 北雲夢大墳頭 M1 出土木牘記載有稻穀、瓜、李等輲訛輨。
漢代諸侯王墓的動植物陪葬,有的與賻賵相關。獅子山 漢墓發現的“符離丞印”封泥出於一堆雞骨中,雞為進奉的 貢品,封泥當系進奉貢品的信物。望城坡西漢漁陽墓出土木 楬上墨書“牛脯廿五束”,牛脯可能為賻賵之物。還有很多諸 侯王墓陪葬動植物沒有明確的賻賵特徵,但數量和種類較 多,部分存在賻賵的可能。
(四) 其他
漢代諸侯王墓的部分動植物陪葬位於棺室之中,一些 是對現實的移植與使用,如石家莊北郊漢墓外棺南部陪葬 的狗,也有的直接與葬具有關,如土山 M1 棺底部石灰面席 痕之上所鋪植物籽,可能具有防潮作用,而又其與五銖錢幣 一起,則可能還具有其他的功能或涵義。另如上文所言,部 分動植物陪葬還體現出墓葬祭祀的一些內容。
-
7 # 飲食紀元
這個問題既然讓紀元君碰到了,那就讓紀元君來談談自己的見解吧。如有回得不好的地方,請予以指正!
要說為什麼還要準備糧食等陪葬品,其實這得從商代的陪葬制度說起。
古人科技不發達,注重唯心論。不管是上到帝王將相,還是下到平民百姓,都深信除了自己本身生存的這個世界以外,他們歸西后,肯定是去了另一個世界,而自己的墓穴就是自己歸西后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死後在另一個世界住的家,那既然是自己的家,那就得多備點穀物糧食和身穿用品吶,要不吃啥喝啥穿啥用啥。而有這種概念誕生,就是始於商代時期。
雖說陪葬品的概念始於商代,但健全這個體制的卻是在周代。尤其是在周禮誕生以來,對什麼身份用什麼規格的墓穴和陪葬品都有一套及其森嚴的制度,而這套禮制幾乎影響了往後近三千年的歷代王朝。
因為往後的王朝大多以周代王室的葬禮制度為參照而加以改進,並以《周禮》為行動綱領,所以我就只講周代有這個陪葬制度的原因。
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國家層面,另一個是統治者的個人層面。要說死後,就先得說生前。
在周代時,人們對飯食是異常重視的,以穀類飯食作為主食的飲食結構,在這時候早已確立。《論語·鄉黨》:“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就是告誡人們不要使吃肉的量超過飯量。
人民重視穀物,那作為統治者的,更應該重視了。國家想要長治久安,那就得讓百姓人民年年豐收,天下才會國泰民安,所以對歷朝歷代的大多統治者們來說,“五穀豐登”是他們畢生追求的夢想,他們也想成為歷史上的明君賢主,好讓後人歌頌他們的豐功偉績。即使生前沒實現,那死後也要把這份夢想帶進墳墓。這是從國家層面上來說的。那從統治者個人來說呢,當然是想要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這份獨有的榮華富貴。以周王室為例,為了服務好整個周王室,國家建立起了膳食機構,至此,歷朝歷代都參照周王室建起了自己的膳食機構,使帝王高水準的飲食生活從制度上得以保證!
根據《周禮·天官·冢宰》統計,周代食官有膳夫、庖人、內饔(yōng)、外饔等20餘種,共計2294人,佔整個周朝官員總數的58%!!而這些人全部服務於周王室的膳食。
周王室帶頭腐敗啊,就因為周王室起了這麼個壞頭,以至於後面朝代的飲食機構都大肆擴充人員都還不及周代的零頭,比如北宋王室的膳食機構人員也才264人。
所以帝王秉著生前吃好喝好,死後下去了也要吃好喝好,要不怎麼治理好這地下世界吶,主食必須得帶足夠了!!再說了,多帶點穀物下去也好去跟列祖列宗交差啊,讓他們看看,他們移交到我手上的江山,錦繡繁華,五穀豐登,大可放心!!
回覆列表
他們認為,人死後會去另外一個世界。君王們想在另外一個世界被尊奉為主,當然要物質上的條件。而糧食以及人口則成了所謂另一個世界的統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