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全球兵器庫

    從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瘟疫就從來都沒有缺席過。可以說,各種令人聞風喪膽的瘟疫伴隨了人類的發展史。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和相關的醫學著作中,比如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等都有對瘟疫的記載。不過迄今為止,並未發現在中國古代有對瘟疫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專著。而就中國古代小說瘟疫描寫的歷史述略而言,其演進的軌跡幾乎貫穿了中國古代小說史,構成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先秦漢初時期對瘟疫的描述

    在歷史上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瘟疫的足跡。無論神話傳說,如《山海經》劉安的《淮南子》,還是那些虛構又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如莊周的《莊子》等,還是靠敘述事實而創作的史傳文學,如左丘明的《左傳》,劉向的《戰國策》,司馬遷的《史記》都提到了瘟疫。

    《山海經》,是現存中國古代儲存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書中多處講述到瘟疫,如卷四《東山經》中見之多疫的怪鳥,食之無疫的箴魚;卷五《中山經》中可以御疫的奇鳥,食之無蠱疫的三足鱉。其卷五《中山經·中次四經》對於瘟疫有著詳細而恐怖的描繪:

    又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 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在傳說中的中山之東二百里,有這樣一頭牛身蛇尾、肆無忌憚傳播瘟疫和災難的怪獸,其狀可懼,其行可怖,令人避之而唯恐不及。

    具有濃郁寓言色彩的《莊子》之《天地》有云:

    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照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

    “厲”通“癘”,即麻風病。這是一個麻風患者擔憂疫病遺傳的小故事。此外,《莊子·則陽》、《莊子·齊物論》等篇中也有瘟疫家族的身影,以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出現。

    《史記》也提到了疫病,其《越王勾踐世家》雲:

    吳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吳,疥也。

    “疥”為瘟疫中急性面板傳染病,用此比喻齊國對於吳國的危害程度。《史記》中瘟疫的數量是很多的,還有在此之前的《左傳》也有大量瘟疫出現。

    二、漢魏六朝文言小說中的瘟疫描寫

    到了漢魏六朝,志怪小說中西晉張華的《博物志》、晉葛洪的《神仙傳》、東晉幹寶的《搜神記》、東晉陶潛的《搜神後記》、北齊顏之推的《冤魂志》等,志人小說中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都寫到了瘟疫。 其中較為典型的例子,如張華《博物志》卷二《異產》中對於漢武帝時長安大疫及驅疫措施的敘述:

    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毛車以渡弱水來獻香者。帝謂是常香, 非中國之所乏,不禮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至乘輿間,並奏 其香。帝取之,看大如燕卵,三枚,與棗相似。帝不悅,以付外庫。後 長安大疫.,宮中皆疫.病,帝不舉樂。西使乞見,請燒所貢香一枚,以闢 疫.氣。帝不得已,聽之。宮中病者即日並差。長安中百里鹹聞香氣,芳 積九十餘日,香猶不歇。帝乃厚禮發遣餞送。

    這則關於奇香避疫的描述看似史上煞有其事,實則更多是小說事成分。 而幹寶的《搜神記》疫的頻率尤高,二十卷中,卷五、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五、卷十六、卷二十等多卷均有疫病出現。如卷五:

    是歲夏,大疫,百姓竊相恐動,頗有竊祠之者矣。

    諸如上述此類還有許多文學作品,醫學論著中提到了瘟疫。他們大多是對瘟疫的一個發病的臨床特徵和瘟疫給他們帶來的危害這兩方面進行描述。

  • 2 # CRY69369117

    古代瘟疫史書上一般都是一筆帶過,寥寥幾字,民間有很多體現主要在文學作品中,類似於小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也有體現。

  • 3 # 十點烏托邦

    崇禎年間,有一隻帶有鼠疫菌的小跳蚤,跳到了一隻老鼠身上,並且拼命的叮咬它,然後鼠疫菌就進入這個老鼠體內。由於環境優越,鼠疫菌大量繁衍,老鼠病情加重發高燒,內臟開始潰爛,最終死亡。

    在死之前,鼠疫菌傳到了其他老鼠身上,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更多的老鼠感染了鼠疫菌。

    明末,由於賦稅的加重,土地兼併嚴重,讓很多的農民離開一直耕種的土地,同時大旱、水災、蝗災,災害頻繁,讓更多的人成為了難民。而難民四處遷徙,沒有吃的,就會找老鼠藏起來的東西吃,或者吃老鼠,最終鼠疫傳到了人的身上。

    鼠疫先是在山西開始,由山西波及到四周,危及整個華北地區,打破了大明王朝的正常秩序,這就是明末大鼠疫。

    這次鼠疫,死亡的人數眾多,因為當時沒有準確的記載,現在也就不得而知。關於鼠疫的描寫,“闔門皆歿”,“京師大疫,死亡日以萬計”,“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殮者”。

    “病者先於腋下股間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藥餌。雖親友不敢問吊,有闔門死絕無人收葬者”。

    可見,明末的的鼠疫有多麼嚴重,而這一場鼠疫也葬送了大明王朝,給了崇禎一次致命的打擊。清軍入關,大明滅亡。

    依現在的話來說,瘟疫就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一般在災害過後,衛生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產生。明末,民不聊生,吃的都沒,更談不上衛生,所以鼠疫在此大爆發。

    但是,幸好的鼠疫還是平息了,當時京城來了一個擔任後補縣佐虛職的福建人,他發現了鼠疫的治療辦法,可使用刺血法給病人治病。合理的治療,加上後來的冰雪天氣,凍死了大多數的老鼠,這次鼠疫最終被平息了。

  • 4 # 吾愛分享資源

    回顧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可以發現人類同瘟疫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經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雖然每次瘟疫都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這並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也沒有阻擋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

    從農業出現開始,從人類定居開始,與滿倉的小麥同樣瘋長的,還有跳蚤、老鼠和蚊蠅。農耕造就了文明,也造就了瘟疫,推波助瀾的則是城市與戰爭。在人類歷史中,瘟疫永遠頭戴黑兜帽,偶一現身,數百萬人就此喪命。下面列舉了部分中國曆朝代被記載下來的疫情。

    漢朝瘟疫

    公元2年,青周大疫,漢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東漢大瘟疫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今天垂異,地吐妖,人癘疫。”建寧二年(169年),“疫氣流行,死者極眾。”

    三國時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當時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羅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明末、清末鼠疫

    萬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萬曆《山西通忘》卷26記載,潞安「是歲大疫,腫項善染,病者不敢問,死者不敢吊」。

    崇禎六年,山西出現瘟疫。崇禎「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崇禎十年(1637年)以後,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過半」,疫情傳到河南地區,「瘟疫大作,死者十九,滅絕者無數」。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事實上,在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中,各種微生物已透過傳染病,在人類的基因組中留下了大量的痕跡,所有人的染色體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基因碎片。

    這些基因印記,是死去同胞的墓誌銘,也是倖存者的回憶錄。

  • 5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殺人於無形的古代瘟疫有多可怕多恐怖,從古至今,人類遭遇無數次瘟疫,地震,瘟疫,明朝未年,天災不斷,持續乾旱,爆發鼠疫,加速明王朝的覆滅。清未東北大鼠疫,發生在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首發鼠疫,11月8日蔓延至哈爾濱,當時也是採取阻斷交通,對病人疑似病人實施隔離,焚化屍體,對疫區實行嚴格消毒措施,當時鼠疫如江河之堤潰決迅速蔓延,橫掃東北平原,波及河北,山東,如果處置鼠疫措施不當,就會滿盤皆輸,鼠疫桿菌奪走6萬多人性命,鼠疫桿菌屬於烈性傳染病,一旦感染,死亡率很高,雖然東北天寒地凍,但是鼠疫病毒卻凍不死,屍體埋在淺層土地裡,還是不斷釋放病毒,唯一方法就是焚燒屍體,阻止病毒傳染傳播,1911年3月1日東北沒有鼠疫死亡病例。

  • 6 # 跪射俑

    黑死病(1347 - 1351) 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為2500萬到5000萬。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指1855年始於中國雲南省的一場重大鼠疫。這場鼠疫蔓延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陸,先從雲南傳入貴州、廣州、香港、福州、廈門等地後,這些地方死亡人數就達10萬多人。單在印度和中國,就有超過1200萬人的人死於這場鼠疫。

    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它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貧苦人,鼠疫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

    倫敦大瘟疫(1665-1666) 倫敦大瘟疫是指一場於1665年到1666年發生在英格蘭的大規模瘟疫。在這場瘟疫中,有七萬五千到十萬人喪生,超過當時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美洲瘟疫(16世紀) 歐洲人到來之前,這裡居住著400萬到500萬的原住民,其中大多數都在16世紀幾十年間死去,有歷史學家甚至稱它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

    米蘭大瘟疫(1629–1631) 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稱為米蘭大瘟疫。包括倫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約28萬人死亡。米蘭大瘟疫是黑死病開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後一次大瘟疫。

    莫斯科黑死病(1971年) 莫斯科最初出現鼠疫跡象是在1770年底,到1771年春季變成流行性大瘟疫。當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設立隔離區,銷燬被汙染的財產,關閉公共浴池等。此次大瘟疫造成市民的極度恐慌和憤怒。整座城市的經濟陷入癱瘓,主要是因為許多工廠,市場,商店,和行政大樓已被關閉。接下來是糧食嚴重短缺,造成大部分莫斯科人的生活水平日益低下。

    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 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發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個雅典幾乎被摧毀。有專家認為此疫即鼠疫。雅典鼠疫是一場毀滅性的傳染病,襲擊了整座古希臘羅馬城。

    古羅馬“安東尼瘟疫”(公元164—180年) 古羅馬“安東尼瘟疫”是因為傳染而引起的。據史書描述得此傳染病的症狀為:劇烈腹瀉,嘔吐,喉嚨腫痛,潰爛,高燒熱得燙手,手腳潰爛或是生了壞疽,感到難以忍受的口渴,面板化膿。估計總死亡人數高達5百萬。

    馬賽大瘟疫(1720 – 1722) 1720年,馬賽遭逢瘟疫侵襲,這是該市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災難,也是18世紀初歐洲最嚴重的瘟疫之一。1720年,法國馬賽突發瘟疫,影響了整座城市和周邊城市,造成10萬人死亡。

  • 7 # 仁為美

    我是湖畔故事,我來回答關於古代瘟疫的問題。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一是古人對於”瘟疫”一詞含義的理解;第二是史料中對幾種常見的瘟疫的具體描述,尤其對它們的症狀、病因、流行狀況、治療方式的具體記載。

    一,“瘟疫”的含義

    “瘟疫”二字在中國古代,連用的不多,文獻中多單稱“瘟”或“疫”,其中又以“疫”稱居多,另外還有疫癘、戾氣、癘、時氣、時疫、疾疫、瘴氣、天行時氣等諸多叫法。

    《說文》:“疫,民皆病也。從疒。役省聲。”《一切經音義》注引《字林》:“疫,病流行也。”所以,“疫”是易流行的烈性傳染病。

    “瘟”即是“溫”溫病,是由溫邪引起的以發熱為主症,具有熱象偏重、易化燥傷陰等特點的一類急性外感熱病。溫病的範圍很廣,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病

    “瘟疫”合用,指的是以熱象為主、易流行的烈性傳染病。

    二 古代對瘟疫的描述

    中國古代歷史文獻關於瘟疫的記載很簡略,很多史料僅記“疫”或“瘟疫”幾字,而並未指岀所發瘟疫到底為何種疫病。所幸眾多醫藥文獻資料可以彌補了這一缺陷。

    我們一起看看古代文獻中常出現的幾種烈性傳染病,看看古代文獻對它們的症狀、病因、流行狀況、治療方式等方面的記載。

    1. 瘧疾( Malaria)

    瘧疾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素問》中有關於瘧疾症狀的最早文獻記載

    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

    《逸周書》卷六“月令解第五十三“,記載了瘧疾發生的時間和原因:

    孟秋之月,……行令,則國多火災,寒熱不節,民多瘧疾。

    山東《單縣誌》載:嘉慶十五年(1820年),

    八月,人多瘧疾,黃水為害。” 同治十二年(1873),山東冠縣“瘧疾流行,人多染之致命,邑令韓光鼎施捨藥餌,濟人甚眾。(韓光鼎《冠縣縣誌》)2. 鼠疫

    鼠疫被列為甲類傳染之首。人類歷史上有三次鼠疫大爆發第一次在公元六世紀,由地中海波及到歐洲、北非,死亡了近一億人。鼠疫導致了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第二次在14世紀40年代,也就是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持續了近三百年,遍及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尤以歐洲為甚。這次“黑死病”帶走近一億人的生命。

    第三次鼠疫大爆發在19世紀末,波及亞、美、非諸州,死亡人數達千萬以上,也波及到了中國西南沿海地區,清代文人金武祥在《粟香隨筆》記載:

    甲午春,餘重至粵,東適時疫盛行,數月不已,亡者約以萬計。疫作之前,各戶見鼠多死,人每觸氣耳病,土人謂為鼠疫

    清代經學家洪亮吉的《江北詩話》記載了乾隆壬子癸丑年間(1792——1793年)雲南趙州鼠疫爆發之慘狀,

    趙州有怪鼠,白日入人家,即伏地嘔血死,人染其氣,亦無不立殞者,道南賦《鼠死行》篇,奇險怪偉,為集中之冠,不數日,道南亦以怪鼠死,奇矣

    《鼠死行》的原文是:

    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晝死人,莫問數,日色慘淡愁雲護。三人行,未十步,忽死兩人橫截路。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氣燈搖綠。須臾風起燈忽無,人鬼屍棺暗同屋。烏啼不斷,犬泣時聞。人含鬼色,鬼奪人神。白日逢人多是鬼,黃昏遇鬼反疑人。人死滿地人煙倒,人骨漸被風吹老。田禾無人收,官租向誰考?我欲騎天龍,上天府,呼天公,乞天母,灑天漿,散天乳酥透九原千丈土,地下人人都活歸,黃泉化作回春雨。

    根據餘伯陶《鼠疫抉微》記載,中國古代並無“鼠疫”一詞,最初叫核瘟

    鼠疫之名是新醫學輸入之後才有的,古代史料中的癘子、癢子、核子瘟、疣疫、惡核都是鼠疫的舊有名稱。

    崇禎時人劉尚有在描述北京城中鼠疫患者的症狀、感染率、高死亡率

    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贅肉隆起,數刻立死,謂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間又有嘔血者,亦白日死,或一家數人並死

    “疙瘩瘟”是對腺鼠疫患者淋巴結腫大的稱呼。

    吳有性在《瘟疫論》中有鼠疫症狀的描述:

    或為斑疹或為瘡疥療腫,或時眾人目赤腫痛,或時眾人嘔血暴下。俗名瓜釀瘟、探頭瘟是也。或時眾癭疾,俗名疙瘩瘟是也。為病種種,難以列舉。

    古人對鼠疫的觀察可謂詳細,各種怪異的名字就表明某些症狀。而瓜釀瘟、探頭瘟當為肺鼠疫、敗血性鼠疫。

    萬曆十年,濱州大疫,“大頭瘟流行,聞者驚異。”大頭瘟也是鼠疫。

    3. 霍亂

    歷史上對霍亂的記載很多。一般認為中國清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以前的霍亂多是發於夏秋二季的急性腸胃炎或細菌性食物中毒

    現代醫學所指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真正現代意義的霍亂記載始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伍連德認為霍亂在嘉慶二十二年,即1817年,霍亂由印度經陸地傳入中國邊境

    衛萇《棲霞縣誌》有道光元年,“秋,霍亂傳染,人多病死。”

    汪鴻孫、劉儒臣《恩縣誌》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霍亂盛行,人死無數。”

    4.天花

    天花又稱痘瘡、皰瘡、虜瘡、瘡疹、天行斑瘡等,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人類在全世界範圍內消滅的第一個烈性傳染病。

    中國天花的最早記載大都認為是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相傳馬援於建武中(公元25年-55年)徵武林蠻傳入。書中說:

    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的差後,瘡斑紫黑,彌歲方滅。

    唐代孫思邈曾以“以毒攻毒”思想,刺破膿瘡取汁治療天花。

    到了宋代,宋真宗時丞相王旦之子種痘而愈,其法遂流傳開來:

    種痘始於宋真宗王旦,其後各相授受,以湖廣人為最。(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

    明代中葉以後種痘術已經流行,但是從史料記載來看,還是不如清代普遍。

    山東地方誌中有許多清代的種痘醫家。齊河縣的王熙光“好善不倦,痘疹尤精”;壽張縣的姜琢“精治痘疹,活童孩無算”;商河縣楊中山“性聰明端方,精岐黃,業尤善痘疹科,小兒痘疹為生死大關,當時引種牛痘之術未傳,經其醫治均慶安全。”等等。

    雖然種痘術推廣開來,但是天花的危害仍然難以根除,尤其是清朝統治者,備受天花之害,在入關以前就常因天花而避居他處,入關後,順治帝死於天花,清代宮廷諸皇子格格幼年夭折的主要原因也是天花。

    所以朝廷十分重視種痘,雍正三年上諭:

    看來滿洲、蒙古等艱於子息者,大都為岀痘所殤。此亦無力種痘之故耳。新滿洲蒙古侍玊官員等有未經岀痘之子弟,欲行種痘者,著告知太醫院,交劉聲芳看好時候,派種痘之醫生,令其診視。若痘疹科醫生不敷用,著奏請添取。(阮葵生《茶餘客話》)

    1796年,英華人琴納又發明了牛痘,從此逐漸替代了人痘。

    5. 白喉

    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有馬喉痺的記載:

    馬喉痺者,謂熱度之氣結於喉間,腫連頰而頰而微狀熱,煩滿而數吐氣,呼之為馬喉痺。

    這種對馬喉痺的描述和白喉的症狀極為相似。

    宋竇漢卿《瘡瘍全書》有纏喉風的記載:

    外證咽喉形如雞子大,其色微白,外面腮上有,其形似瘡,身發寒熱,牙關緊強,語聲不出者是也。

    清代醫家陳葆善對白喉描述的更為清楚:

    時疫喉病,喉間必紅腫。甚則紫。而此症則獨發白。或點或片或塊。色如雞脂。或發熱後數日始見。或頃刻滿喉。(《白喉條辨》)

    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有“穢濁上受喉腫痺”一條:

    咽喉腫痺,上竅邪蒙,日暮昏煩,陰傷日熾,肌膚柔白,氣分不足。

    這兒肌膚柔白很有可能就是指的白喉。

    以上“瘟疫”的含義,以及古代文獻中對各種瘟疫的具體描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8 # 晴天閒人

    清朝餘師愚,著有《疫疹一得》。其在吳又可《溫疫論》的基礎上,認為疫疹的病因是癘氣,指出“一人得病,傳染一家,輕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內,大率如斯。”並根據暑熱疫的病證特點,創立“清瘟敗毒飲”一方,以重用石膏為主,為溫疫病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的境地。

  • 9 # 小城敘史

    當前,全球範圍內與日俱增的確診人數,不禁讓人不寒而慄!在醫療如此發達的現代文明,我們還會被疫情困住手腳,可想而知,在醫療技術落後、資訊傳播緩慢的古代,人們勢必經常遭受瘟疫的侵襲,且古代一旦爆發瘟疫,就是一場大災難。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之時,諸國紛爭不息,戰爭頻繁,大規模的人口被投入到戰爭之中,而每次戰後,戰歿者的屍體往往無法及時處理,這便成為了滋生疫病的傳染源,同時戰時人民逃離戰火、戰後俘獲的人口、俘虜隨之遷徙、輾轉,人口大規模遷徙也使得瘟疫一旦爆發,便成為了一個令當政者極為頭疼的事情,甚至出現了“天下疫”這種極端的情況。

    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左傳》

    當時的列國,在處理瘟疫之時,因為國與國之間溝通不暢,或是敵對狀態,一旦出現瘟疫流行,往往透過封鎖城池、祈禱攘除的方式來進行隔絕防治,沒有行之有效的醫療技術來遏制瘟疫的發展,而這種自生自滅、祈禱上天的慘烈、愚昧的治療方式,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明朝鼠疫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勞動人民根據歷史事實總結出來的規律。在大規模自然災害之後,百姓就沒有食物,為了活命,根本就沒有尊嚴可言,一切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肚子裡塞,草根樹皮挖沒了,老鼠也沒有吃的,只能吃人的屍體。

    本來老鼠就髒,各種病毒的宿主,又以屍體為食,傳播到人體上的病毒就更多了。它們穿行在人群生活區的時候,病毒便能在人群之中相互傳播,更不要說還有人吃老鼠,還有更噁心的請自行腦補,這樣一來,不爆發瘟疫才奇怪了。

    明王朝衰落之時,爆發了一場規模大得驚人的瘟疫,起因就是連續四年大旱,顆粒無收、災民逃竄,以鼠為食,爆發鼠疫,感染者身上會有血疙瘩隆起,口吐鮮血,發病快者幾刻鐘就能身亡。

    最可怕的是那次鼠疫傳染得極快,往往一人病發後,全家感染,接觸者也難倖免,用十室九空來形容當時的情況是很貼切的。瘟疫很快就傳到了京城,每日出殯的隊伍就擠滿了城門,最可悲的是為親人送行的隊伍,回來就會多出幾個感染者,甚至直接陪亡者長眠在那塊墓地了。

    那場瘟疫也波及了朝廷大員和京城的駐軍,搞得人心惶惶,因此也有人將大明朝的滅亡歸結於這場聲勢浩大的鼠疫。

    疫後慘狀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古代疫情結束之後,十室九空屍首遍野這是常事,傳播風險較大,不排除直接燒村子的情況,這就有些殘忍了,即使說是為了更多人的安全。之後伴隨而來的饑荒,在逃荒的路上又是見慣了的死亡。

    古代發生瘟疫之後是無暇顧及田地裡的糧食的。瘟疫的爆發,打破了春播秋收的自然規律。在依靠土地生存的古代,糧食無人經營顆粒無收,瘟疫結束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便是大規模逃荒與飢餓。

    僥倖活下來的人們,也沒有什麼值得慶幸的。因為逃荒的路途還很漫長,同行的人也許下一刻便栽倒在地離開人世,無人顧及屍首也無人去感傷,因為死亡這種東西早就充斥籠罩在了每個人的頭上。

  • 10 # 沃德兄弟

    從古代到現代,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的影響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總體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良引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黑人為什麼不趁機建立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