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金曉球

    發現了嗎,寶寶從2歲以後,社交能力會因為害羞而得不到發展。

    很多媽媽跟我說,寶寶見到客人不打招呼,見到家裡的親戚也不敢說話,跟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不交流,誰也不理,只顧悶頭自己玩兒。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我們需要認識到,寶寶在2、3歲的時候變得害羞是正常的。寶寶剛出生時,喜愛探索,好奇心很強,那時的他們是無所畏懼的。

    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他的自尊心會得到發展,開始關注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學會在意自己的形象。

    這時他會變得害羞、膽小、不愛交際。

    那麼,該怎樣鍛鍊寶寶的社交能力呢?

    一、在遊戲中教會寶寶該怎麼做。可以在家裡跟寶寶玩兒角色扮演的遊戲,家長一邊扮演來訪的客人,一邊教寶寶如何跟客人打招呼。

    二、給寶寶預熱的時間。鼓勵寶寶加入其他小朋友的遊戲,在加入前,帶著寶寶在旁邊先觀察。家長可以教寶寶說:“我可以跟你們一起玩兒嗎?”也可以製造話題,比如可以說:“寶寶,你今天穿的衣服上有個維尼熊呢!”以此來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讓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你家寶寶身上,進而產生聯絡,更容易讓寶寶融入集體。

    三、主動組織活動,讓寶寶佔據主動性。家長可以在家裡組織一些寶寶聚會的活動,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玩兒。在寶寶一兩歲的時候,邀請一個小朋友就夠了。當寶寶三四歲時,可以多請幾個小朋友。讓寶寶在自己熟悉的空間環境裡逐步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而且,可以讓孩子們玩兒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在玩兒過家家的遊戲時,讓你家的寶寶扮演媽媽,給其他小朋友分發早餐,以此來增強她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同時獲得小夥伴的好感。

    總之,要增強寶寶的社交能力,要循序漸進的進行,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長,要考慮寶寶的感受,尊重他的想法。

  • 2 # 嘟嘟育兒經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斷言:一個人事業之成功,30%取決於才能,而70%則取決於其交際能力的大小,即能否與人、與人群進行十分妥善的協調。那麼,如何鍛鍊孩子們的交際能力呢?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可以帶領孩子或單獨安排孩子去親戚、朋友或鄰居家串門、做客。使孩子儘量多結識一些朋友,包括異性小朋友與成人及老人等忘年朋友。讓孩子在廣泛交往與結交眾多形形色色的朋友中學到更多知識,增加主動結交的膽量,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更為開朗、活潑、大方、合群,並逐步養成文明禮貌、謙虛與尊重朋友的良好品德。

      促使孩子多參加活動。可以帶領孩子或單獨安排孩子去旅遊、探險、參加夏令營等,爭取讓孩子多參觀展覽、觀看演出、參加遊戲競答、競猜、演講或上臺表演節目等活動,從中讓孩子接觸到儘可能多的陌生人,在觀察世界時鍛鍊交際能力,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

      故意讓孩子單獨出面

      凡是讓孩子單獨上陣的機會都可鍛鍊孩子的膽量,使他們敢於在任何時候表現自己的才華,與別人相處不羞澀。比如到小朋友或鄰居家去串門,到親戚家去做客,讓孩子獨自去,這都是鍛鍊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孩子出遠門不讓大人陪送,安排孩子去送封信、打個電話,讓孩子獨自在家迎接並招待客人。特別讓孩子代替父母去串門拜訪,看望一個病人,去給某個長輩過生日,故意讓孩子代表家長去送一份禮物,去給家長開點藥,去為家庭購買物品等等。串門做客,需要寒暄和問候,也需要交談和有關禮物的收送。與家長一道去,孩子是附屬,充當“配角”的角色,不用應付,也沒有壓力,因為此刻交際的主角是家長。如果讓孩子自己去,孩子成了主角,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促使其考慮如何交際;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有時不妨讓孩子去接待,特別是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客人或朋友,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包辦代替。總之,讓孩子見見世面,讓他們既可嚐到經過自己努力後的甘甜,也讓他們遭受點挫折之苦。

      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因為交際的最直接形式是說,不會說,或者說不好,怎麼與人交際?會說,說得巧,答得妙,其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家長可經常出一些模稜兩可的辯論題與孩子進行辯論;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確或片面的觀點,讓孩子據理反駁;對孩子平時話語中的差錯,家長得做必要的糾正,及時幫助孩子提高認識。平時,如果有可能的話,應鼓勵孩子參加演講比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言。

      多給孩子鍛鍊機會

      旅遊是一種開放性的活動,交際也是開放性的,兩者是相通的。利用節假日與孩子一起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到感覺一新的地方去,讓孩子感受新的環境。在旅遊中,假如家長有意識地帶孩子去買車票、聯絡住宿、購買遊園門票,那麼,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觸到一些新的物件,瞭解新的交際內容。透過與陌生人打交道,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孩子在新環境的應變心理素質。旅遊結束了,孩子的見識廣了,與人的談資多了,還能給以後的交際增加不少的話題。

  • 3 # 壯仔媽寶

    1.交給寶寶具體的交往方式。比如,如何跟小朋友打招呼,怎麼加入別人的遊戲,如何交朋友,如何幫助和照顧別人;也可以透過家中游戲,讓寶寶練習,找到感覺。

    2.給寶寶提供交往的機會。多帶寶寶出去,或者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讓他多接觸不同的人和環境。交往能力要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才能夠得到鍛鍊和發展。

    3.向小朋友學習。引導寶寶觀察社交能力強的寶寶是如何與他人交往的,讓寶寶在模仿中提高。

    4.做寶寶的榜樣。家長是寶寶最重要的生活榜樣。寶寶的許多行為都容易受到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

  • 4 # 花花世界走一遭

    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不同,所以,有時候不是孩子交不到朋友不敢說話,而是沒遇見那個讓自己喜歡的情投意合的朋友罷了!所以,只要孩子不是有自閉症,就不需要過多擔心。你讓一個內向的孩子去外面活蹦亂跳的,就跟讓一個活潑的孩子坐著別動一樣,是不太可能的。

    當然,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膽子大起來,可以多帶孩子參加興趣班,或者社會活動,家長帶著,不要著急,慢慢會有改變的。家裡的事情麼,也讓孩子參與進來,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別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你沒給孩子瞭解判斷到機會,他怎麼可能會懂啊!

    然後要多和孩子聊天,什麼話題都聊聊,多練習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尋找話題的能力,鍛鍊孩子的分析各種問題的能力,會表述自己的理解看法和觀點,不要一天到晚就是課本里那點東西,忒無聊啦!孩子想聊,搞不好都沒小夥伴想跟他聊呢!然後孩子慢慢沉默了……

    說白了,孩子還在成長階段,不要給孩子隨便定性了!家長的態度一定要耐心,這個是一種長期緩慢的改變, 不是魔法哦!

  • 5 # 天馨悅

    孩子到了2歲後,開始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這是父母幫助和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社交能力的好時期。

    社交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體現,人與人打交道,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最基本的是和陌生人打交道。例如教會孩子面對任何目光接觸的人都要善意的微笑,和超市阿姨、公交車司機等進行簡單的問候和交流。

    2. 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結交普通朋友。其中的能力培養包括建立好感,溝通表達,思維彈性,分享選擇,情緒管理,共情能力等等。社交關係背後的相關能力的培養才是關鍵。

    3.和一小部分人建立深厚的友誼關係。這是在第二階段以上的,社交能力的提升主要圍繞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則更多的取決於興趣愛好、價值觀是否一致,是否自願進行更深一步的溝通和分享。

  • 6 # 教育秀秀看

    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也就是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是指孩子在一個群體內(如:幼兒園,社群裡,遊樂場中等等)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類是群居的,人是社會的人,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那麼就離不開與社會人交往。而我們的孩子未來是要進入社會的,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在不同階段,不同場合,不同集體中經過各種體驗,各種訓練慢慢地學會的一種交往技能,而這樣的社會交往技能會幫助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獨立自如的生活。因此,我們要從孩子嬰幼兒期就開始培養他們的這項社交技能。

    第一: 0—3歲的寶寶不能侷限於在家庭中與家庭固定成員的交流上,要經常帶孩子到社群中、早教中心、遊樂場中、超市等處,能與更多孩子在一起互動,能與不同的人互動,讓孩子認知和感受不同的社會人,不同人的不同的態度,行為。孩子會慢慢學會如何尊重老人,如何有禮貌的與人打招呼。

    第二:3-6歲的孩子,在家庭中已經無法滿足其社會交往的需求,此時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與同伴的交流和互動。故而一定要讓孩子進入幼兒園中來,進入集體中,孩子會慢慢學會分享,等待,尊重,幫助與被幫助。孩子會學會如何與同伴交流,如何與老師互動。

    第三:孩子的集體意識也是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到小學畢業越來越強烈,他們開始學著為集體爭光,努力戰勝困難。真正懂得自己是集體的一份子,在集體中,孩子們需要學會交流,相處。

    無論孩子哪個階段,我們家長都是孩子的社交指導員,我們要用積極正向的心態去引導孩子學會交往的各種技能。既要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多的社會交往的平臺,也要對孩子們遇到的各種交往困難提供正確的指導,這樣,孩子定會幸福,積極,Sunny的成長。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7 # 童年的天空

    首先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越早培養越好。在嬰幼兒時期,父母經常帶寶寶走親訪友或參加社交活動,比如上親子課、參加親子活動,讓寶寶和不同的大人、小寶寶愉快相處,放手讓熟人朋友多抱抱,到了八、九個月孩子就不會認生,最初的人際交往能力開始建立,再大點能順利過渡到幼兒園,沒有很明顯的分離焦慮,能夠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並和老師、小朋友相處非常融洽。

    其次,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至關重要。作為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愛分享的好習慣,經常分享食物、玩具的孩子,心胸寬廣,內心強大有力量,懂得合作,具有樂觀開朗、自信Sunny等良好的性格,這需要父母為孩子創設交往的環境並做好榜樣,朋友來家做客,父母倒茶送水,拿出美食招待,孩子也會模仿大人分享自己的物品。

    最後,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應從日常社交禮儀中去培養。當孩子在2歲左右就非常渴望與同伴交往,父母要引導孩子看見大人或小朋友主動問好,面帶微笑,有禮貌地打招呼,如“你好”、“謝謝”、“再見”;看見其它小朋友不開心時,關心幫助他人,體驗幫人幫己的快樂等等。

  • 8 # 百合媽媽讀心理

    懂得付出、懂得感恩、懂得幫助別人。

    不計較、真誠、與人為善,善於溝通。

    我身邊人際關係高手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為人誠懇,不斤斤計較。

    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別人有什麼困難,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有著極好的人員。

    說到底,幫別人,其實是在幫自己,你平時在別人身上付出的,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不論你是否要求回報。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孩子就會學你,成為這樣的人。

  • 9 # 美心說心理

    ♦ 讓寶寶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 父母可以把一些事情跟寶寶商量,例如去哪裡吃飯,吃什麼等等。這樣能培養寶寶的主見和與人協商的能力。

    ♢ 如果寶寶想要某些東西,父母應該引導他自己想辦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

    ♢ 如果寶寶想要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父母應該鼓勵他自己跟小朋友去交流。

    ♢ 如果總是父母出面為他解決問題,以後寶寶碰到問題就形成一種依賴心理。

    ♦ 讓寶寶自己招待小朋友

    ♢ 如果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媽媽應該有意識地讓寶寶招待小客人,如果寶寶不知道,媽媽可以在旁邊做適當地提示。

    ♢ 如果寶寶某件事沒做好,媽媽不要當面批評他,可以用手摸摸寶寶的腦袋示意他注意。

    ♢ 媽媽應該重點表揚寶寶待客時的優點,要他把這些優點保留下來。

    ♦ 多鼓勵孩子。

    ♢ 提升寶寶的人際智慧,父母要多用鼓勵而非強迫性的教導。

    ♢ 有些寶寶天性內向,也許一開始的改變會讓他感到為難,也有些尷尬,只要寶寶的行為稍有改變,無論表現得是否完美,你都要鼓勵讚美他努力的勇氣。

    ♢ 鼓勵寶寶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他們會相互學會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以及人際問題的解決方式。

    ♢ 在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教育寶寶以誠待人,禮貌待人。

  • 10 # 魚秧

    孩子的社交能力粗略地可以分為: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孩子與同齡人的關係。

    孩子的社交困境,往往根源在於家長。所以,家長和孩子共同提升社交能力,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家長可以先提升親子關係,再與孩子共同練習提升情商、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最終實現孩子與同齡人的關係。

    一、為什麼要提升社交能力

    社交的目的,是透過人與人交往,形成感情共鳴,達成合作。但,人是複雜的,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於是便會出現人際衝突。

    有些人性格較敏感、謹慎,有些人見識偏少比較單純,人際衝突無法解決,使人產生不適。於是為了自我保護,這些人便不愛與人交往。

    但現代社會,人只有參與到社會活動中,與他人更多的連線、合作,更多的社交,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人生價值。

    前段時間,我和愛人聽了樊登讀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深受啟發。

    所謂社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解決人際認知問題的能力,即社交能力。

    孩子存在的許多問題,都與人際關係有關,其實人際關係也同樣困擾著成人家長。

    不斷髮生的學生、成人自殺事件,背後都著讓當事人窒息的人際關係困境,如:同學矛盾、家庭衝突、感情糾葛等。

    二、什麼是人際交際困境

    孩子出現的問題,很可能正是他為了解決一個更大問題而找到的解決方案,不否定孩子而是發現孩子面臨的更深層困境,大家一起去解決。

    親子對話案例(來自樊登讀書):

    孩子:鮑比打我。

    家長:發生了什麼事?他為什麼打你?(家長想知道)

    孩子:他就是打了我。

    家長:你是說他無緣無故地打你?(鼓勵孩子思考起因)

    孩子:哦,是我先打他的,因為他不讓我看他的書。

    家長:當你打鮑比的時候,他會有什麼感覺?(引導孩子考慮他人感受)

    孩子:生氣。

    家長:你知道他為什麼不讓你看他的書嗎?(引導孩子理解他人的觀點)

    孩子:不知道。

    家長:你怎樣才能知道?

    孩子:我可以問他。

    家長:那你去問他吧,看他肯不肯告訴你。

    (家長鼓勵孩子搞清事實,發現問題)

    後來:

    孩子:他說我從來不讓他看我的書。

    家長:現在你知道他為什麼不讓你看他的書了,你能想想自己做什麼或說什麼他才會讓你看他的書嗎?

    (鼓勵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我可以不再跟他玩兒。

    家長:如果你這樣做,可能會發生什麼?

    (引導孩子思考後果)

    孩子:他可能不願再做我的朋友了。

    家長:你想讓他做你的朋友嗎?

    孩子:想。

    家長:你能想個不同的做法,使他願意繼續做你的朋友嗎?

    (鼓勵孩子進一步思考)

    孩子:我可以拿本書給她看。

    家長:這是個不同的主意,你為什麼不試試呢?

    上例中,孩子面臨的深層困境,不是自己被鮑比欺負了,而是:如何既與鮑比對質打架事件,又不影響朋友關係。

    三、解決人際關係困境的方法

    找出深層困境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找解決方案,具體的方法是:

    1、家長先傾聽孩子,提問引導,讓孩子找解決方案。家長是下屬,孩子才是領導。孩子間的人際關係問題,責任在孩子不在家長。

    2、平時多多練習字詞遊戲,如“為什麼”遊戲、“是/不”遊戲等。即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總能看到更多可能性,而不是陷入鑽牛角尖。

    3、家長也得成長,在同事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中,多學習,多感悟。推薦書目:《教養的迷思》、《能力陷阱》、《他人的力量》、《認同》。

    孩子間的人際衝突,家長少直接干預,多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

    人際能力遠比文化課成績重要。

    家長處理好親子關係後,再幫助孩子提升與同齡人的關係。

    在學校,孩子處理好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就有精力應對繁重的課業任務。

    同樣,家長處理好親子關係後,也可能幫助自己在職場上經營好人際關係,將有更多心力發展專業技能。

    祝您成功,加油。

  • 11 # 一心明家庭教育

    對於如何培養、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我有以下幾點建議和大家分享。

    不要隨便給孩子的交往能力下定義。

    當孩子處於一個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人際環境中,出現害怕和害羞是正常的反應。家長沒有必要把孩子的這種反應歸為“內向”或者“不善交流”的行列。尤其當串門,走親訪友,見到許久不見的親人,總會讓孩子給長輩問候,但是孩子在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親人,自然產生的牴觸或者不安全的情感家長是應該理解、接納的。可以提前告訴孩子一會兒會見誰,應該怎麼稱呼等等。給孩子一個心裡準備的時間,讓孩子可以從容面對。

    越是人多熱鬧的場合,家長越要忌諱過於謙遜或者貶低、吹噓孩子;實事求是的敘述孩子,給孩子留有自我的空間。也要告訴孩子,一定要禮貌待人,在禮貌的基礎上,可以有自我選擇與發揮的餘地。他可以選擇繼續交流或者自行玩耍,不必強求孩子做什麼。

    鼓勵孩子與同齡孩子多交往。

    在陌生的環境中,孩子可以快速的和同齡孩子玩到一起的。當大人們聚會的時候,不要忘記了給身邊的孩子們一個空間,讓他們自由的交往。孩子們往往很快就會找到共同話題,能很快玩成一片。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和朋友討論自家的孩子,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看到孩子落單,可以適當幫助落單的孩子融入集體,但最好是由孩子裡面較活潑的一個來邀請而不是家長硬往裡面推。孩子們之間如果不慎起來衝突,在他們能解決的情況下,家長沒有必要參與其中,如果的確需要家長的幫助,家長最好間接的引導而不要直接去參與。漸漸的孩子就可以感受到交往的樂趣,也願意主動與別人交流溝通。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

    鼓勵孩子走出去,多和其他人接觸交往。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看看花開花落,多帶孩子參與小朋友之間的遊戲。只要多帶孩子一起去發現生活中幸福美好的一面,孩子會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眼界也會變得寬闊,心靈也能得到陶冶。培養、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往往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是孩子生活中最好的老師,家長只要心懷美好,孩子就會盛開心靈之花,家長與人交流落落大方,孩子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點明六億心燈,幸福三億家庭!

  • 12 # 文清老師育兒課堂

    如何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將來能更好地立足社會,以下是文清老師給出的幾條建議: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善於與別人溝通交流,與人交際的好榜樣。

    如果父母平時都是不善言談,不願意與別人溝通交流,見人就跑,不願社交的人,又怎麼能教育孩子做到呢?現實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案例,文清老師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例子,我的學生中有一位孩子特別內向,不敢大聲說話,更不敢到講臺上講話,也不喜歡與別人溝通交流,感覺她自己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上課回答問題也是非常膽怯,甚至有時都能夠被問題嚇哭,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不自信,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她的學習。於是我就找他的父親去溝通交流這件事,希望在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一些鍛鍊自己膽量的機會,沒想到孩子的父親瞬間臉就變紅了,像紅蘋果一樣,表現出非常不自然的狀態,感覺非常害怕與別人溝通交流。自從與孩子的父親溝通完之後,我發現孩子的父親來學校接孩子的時候,接著就跑,恐怕老師再找他交流。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比較長的,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所以家長一定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家長要學會主動去和別人打招呼,並且與人交往時要平等待人,誠信對人,孩子模仿家長的行為,久而久之,也會主動去和別人打招呼,平等待人,誠信對人。

    2.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到外面與別人溝通交流,多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多交一些好朋友,多為孩子創造一些與人溝通的環境。

    家長可以為孩子報名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參加集體活動,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增長孩子各方面的知識,還可以增加孩子與陌生人交流的機會,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多帶孩子到人比較多的廣場、公園等,讓孩子多見人,多與陌生人打招呼,給孩子製造一些與別人溝通交流的機會,不要讓孩子整天宅在家裡,見的人多了,孩子自然就不怕人了,孩子膽量也得到了鍛鍊,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鍛鍊,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要想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長的鼓勵以及正確引導非常關鍵。

    3.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的交友理念,向孩子傳授一些與別人溝通交流的基本技巧。

    例如,掌握說話的時機,考慮說話的場合,選用適當的溝通交流方式,合理配合身體語言,說話要有條理,思維要清晰,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思說明白,與別人說話之前一定要經過大腦思考等。有些孩子不是不願意與別人交流,而是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不知道與別人怎樣交流,又礙於自己的自尊心,所以遲遲不肯張開嘴巴與別人說話。所以家長一定要經常與孩子進行談心,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並且採取措施幫助孩子,這就要求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善於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4.家長可以給孩子報一些口才培訓班,來刻意鍛鍊一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自信。

    我相信沒有太多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都是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經過不斷的努力,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最終把自己掌握的方法變成自己的一種能力。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掌握了社交能力方面的知識之後,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溝通來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或者是給孩子報口才培訓班來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孩子認為自己在說話方面,能力非常強的時候,孩子就會充滿自信,也喜歡與別人溝通交流,自然而然就能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

    5.給孩子講述關於寬容,平等,誠信,互助等好品質的故事,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當孩子告訴你,他與好朋友吵架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沉著冷靜,耐心聽孩子講述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並且告訴孩子大度胸懷能容天下,喜笑顏開和氣生財。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我們要嘗試著原諒別人,要學會寬容,並且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可以讓孩子嘗試變成一個幽默的人,與朋友之間有矛盾的時候,可以一笑了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書中可以學到很多人生大道理,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多給孩子講述一些具有好品質的故事,讓孩子感悟其中的道理。孩子心胸寬闊了,事事不計較,朋友自然多,無形當中就提升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6.家長要學會正確的讚美,適度的批評。

    在人際交往中,對於孩子表現出的好品質,要真誠的讚美,讓孩子知道他的好品質,是會得到別人肯定的,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繼續保。當家長髮現孩子在人際交往時表現出的一些壞毛病,如不誠信等,要及時批評指正決不能姑息放縱,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讓孩子變成一個有規則感的人。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把握好讚美與批評的尺度。

  • 13 # 想媽的育兒生活薈

    這個問題確實挺讓人煩惱的,但是並不是沒有改變的可能。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必急於求成的事,同時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是一件立竿見影的事,需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足夠的愛。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個人認為並沒有必要給孩子換班或者去小班,因為孩子喜歡上學,也喜歡班級的老師,只是和小朋友不太合得來。其實也不對,也不是和小朋友合不來,而是隻喜歡和一個小朋友玩兒。

    說教對孩子來說效果甚微,畢竟4歲的孩子並沒有到講道理的地步,也並不懂得什麼所謂的大道理。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就是多帶孩子去參加集體活動!

    比如小區的小朋友扎堆玩兒的時候,就可以帶孩子去參加,慢慢地,孩子自然就會融入集體之中,畢竟他們是天然的外交家。

    比如帶孩子去商場、遊樂場等孩子較為集中的地方玩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越來越膽大,也越來越會選擇小夥伴了。

    同時,不需要刻意給孩子灌輸多和小朋友玩的意識,因為很多時候他之所以只選擇一個小朋友玩,很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小朋友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和舒適感,讓他願意只和這個小朋友一起玩。

  • 14 # 小玥媽育兒記

    父母儘量每週抽時間陪孩子出去玩,去公園或者遊樂園,讓孩子和同齡孩子們一起玩,社交不是靠說的,而且要經常帶孩子們出去,多接觸新朋友或者一些新鮮事物,讓她們的性格慢慢開啟來,玩的過程也可以和她們聊天談心。孩子都是可以吸收進去的。我女兒有段時間經常和小朋友們玩,性格特別開朗,見到不熟悉的人也會大方打招呼。後來有段時間自己比較忙,經常讓她在家裡沒怎麼帶她出去,她出去的時候反而變得很害羞,黏我,也不怎麼樣主動打招呼。所以現在有時間我都儘量帶她出去玩,和小朋友們玩,或者去看電影,去逛街。性格慢慢好起來了。

  • 15 # 孤獨的行者路人

    首先我覺得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是最重要的,因為每個人的第一任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

    家長在和人交往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朋友生病了,家長的一個電話問候;當朋友遇到困難,家長的慷慨相助等等,都將成為孩子效仿的榜樣。提供主動交往的渠道如果孩子很害羞,可先試著讓他和最熟悉的親戚朋友打招呼,直到他漸漸變得大方些。

    在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嬉戲、玩耍時,可讓孩子主動和對方打招呼,問好,詢問對方的姓名等。引導孩子學會分享讓孩子學會與別的小朋友分享,使他明白受歡迎的孩子總是願意與他人一起分享。家長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把孩子最珍愛的物品暫時收拾起來,留一些孩子不是很在意的東西與小夥伴分享,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喜悅後,就會慢慢變得大方。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一些孩子不願意主動結交朋友,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和同伴熟悉、友好相處,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喜歡結伴,喜歡和一大堆朋友玩。

    無論他選擇什麼方式,只要孩子願意、喜歡就可以了,家長只要在必要的情況下給予指導,過多的的介入會使孩子害羞、拘泥,妨礙他們更好地增進彼此間的瞭解。培養交往技巧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培養良好的行為,要讓孩子明白美好的友誼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諒解等良好行為上的,小氣、霸道、任性是不受小朋友歡迎的。

    給孩子閱讀書籍找些有關社會交往的書籍,讀給孩子聽,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和他交流書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結交新朋友,建立友誼的,根據孩子的自身性格特點,從中有針對性地引導。給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經常邀請孩子的同伴到家中做客,這樣孩子就會有更多和同伴熟悉、交往的空間,在從中學習解決遊戲、玩耍可能帶來的糾紛,也體會到和同伴相處的樂趣,更樂於交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不要太長,不要讓孩子感到疲憊而發生摩擦。

  • 16 # 積木育兒

    社交能力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一個人社交能力好的話,與人交往順利,親密關係好,甚至決定了寶寶一生的幸福感好不好。

    那麼怎麼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這個我們要分年齡段來說。

    1.兩歲前的寶寶,意識啟蒙階段

    這個時間段,孩子從平行遊戲開始到互動遊戲的過度,寶寶開始不甘於自己玩一個玩具,而是不管什麼玩具,都需要和大人一起玩,有些非常敏感的父母,也早已開始了互動,最早的互動可以在6-9個月發展的共同注意的能力,能夠有意識的眼神交流,能在互動中理解他人所說,並給予反饋,早期和父母互動非常好的寶寶,也會很自然的和他人產生很棒的互動。

    2.兩到三歲的寶寶,開始行動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有社交的需要,但孩子特點不同,這個時間段的行為都是從試探開始的,有的孩子打人、衝撞,有的孩子躲到父母身後,都是已經關注到了對方的過程。如果共情能力好的寶寶,這個時間段裡會比較自然的過度。

    父母早期給孩子的示範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父母用什麼方式給孩子示範,也包括父母相互之間,父母和身邊人的互動方式,孩子都看在眼裡,隨之模仿出來。因此父母一方面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的社交行為,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社交過程,不斷去學習提高,孩子也可以從中有所收穫。

    3.三歲以上,社交開展階段

    三歲開始,寶寶要上幼兒園了,也是寶寶鍛鍊社交能力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比較順利的話,寶寶也會非常順利的培養很好的社交習慣。這個時間段裡,儘量邀請孩子把在幼兒園期間發生的互動過程多多描述,家長不斷的去看到孩子社交過程中的閃光點和進步。她/他也會慢慢愛上社交,接受互動中可能發生的一些不愉快。

  • 17 # 千禧世界HAYOU

    要想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得讓孩子進入到人群中去,這個人群不一定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也可以是孩子的同齡人群體,比方說一些冬夏令營和親子訓練營,都可以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同齡人。

    想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除了熟能生巧外還要提升孩子的組織語言能力和自信,語言方面:孩子都很擅長模仿家長的行為習慣,所以家長的言傳身教就很重要了。自信方面:多誇獎孩子,帶孩子去完成一些讓孩子有成就感的事情。

  • 18 # p的眼裡有小星星

    社交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係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絡和對外界資訊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係的能力。

    馬克思說過,所謂社會究竟是什麼,其實就是人們互動作用的產物,不論社會形態如何。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人的一生一直在群體中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正是在各種人際交往中,人們不斷髮展自我,發揮潛能,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兒童也是如此,只有在與人交往、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能逐步發展其心理能力和社會性。

    影響社會交往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傳統觀點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是由自身經歷和周圍環境決定的。不過佳學基因透過大量的資料得出,性格與基因實際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人的DNA主要遺傳自父母,因此,你常會看見人的性格和父母總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度。孩子的性格一半來自遺傳,這包括直系親屬的DNA遺傳以及血型遺傳;一半則來自後天發展,包括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氛圍、教養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條件和飲食習慣。並且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在社會生活中接觸的範圍擴大,他的性格趨向社會性,受環境的影響加深,成長道路中各種錯綜複雜的外部因素都會影響其性格的形成。事實上,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變化和被重塑的可能。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性格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的特徵。

    總而言之基因決定了性格的輪廓,環境是那濃墨重彩的一筆。

    佳學基因——兒童社交能力基因解碼基因檢測

    佳學基因社交能力基因解碼基因檢測,透過精準的基因檢測技術、特有的基因解碼分析發現孩子是否具有社交能力優勢,結合完善的成長指導,讓具有優勢的孩子充分發揮天賦優勢,沒有優勢的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不足,或發揮孩子其他的天賦優勢,讓孩子在成長成材的道路上健康快樂!

  • 19 # 兒童能力發展

    孩子在社交方面,容易遇到哪些問題?解決了相關的問題,社交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也許每個孩子在社交中面臨的問題不一樣,但大體上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類:

    一、自我的性格與心理,容易膽怯、退縮、怕被拒絕,不主動融入陌生環境。

    二、共情能力夠不夠,與小夥伴們玩,要大家都開心,才是真的開心。

    三、問題處理與解決,既然社交活動是眾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互動,必然產生爭執與不同立場,孩子能逐漸獨立解決嗎?

    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既然是訓練,就是要準確觀察到孩子在每一次的社交活動中所暴露出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有方案、有策略的去引導孩子的發展。沒有觀察,沒有思考,就談不上訓練。

  • 20 # 莫言言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需要接觸社會,父母要尊重兒童的特點,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做榜樣

    孩子會受生長環境的影響,他們是透過觀察來學習技能的,所以父母的言行自然就成了孩子最直接的參照。

    多探討

    除了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之外,平時還要花點時間與孩子多探討,可以用家庭會議,情景演練,讀繪本的形式讓孩子瞭解,遇到什麼情況,應該如何處理,也可以讓爺爺奶奶參與進來,讓孩子聽聽不同觀點後,引導孩子找到最優行為方式。

    多實踐

    這裡說的“多實踐”是指帶孩子多參與社交活動,家長要把平時探討出的“理論知識”,提供機會讓孩子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儘量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家長進行觀察,只要把事情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即可。一天結束後,可以再與孩子探討,及修訂!

    多讚賞

    父母用積極地眼光去看孩子的行為,多看孩子值得鼓勵讚賞的,與孩子溝通時,要先肯定再提新要求。讚賞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燦爛的笑容,肯定的目光,一個擁抱。。。這些都能給孩子積極地反饋,促使孩子越做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拉布拉多犬的價格一般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