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肖塵
-
2 # 填哥嗑歷史
割據海東利漁鹽,齊桓管仲君臣賢,中途波折改姓田,威宣中興滅泯建。可嘆悠悠八百年,千古是非任人言。——自作詩一首
齊國,是春秋到戰國的一個老牌的諸侯國。它雄踞山東,曾經盛極一時,稱霸天下。其後逐漸沉淪,在鞌之戰中敗於晉國,徹底退出稱霸的舞臺。並且陷入內亂當中。國君被殺,國君位子被篡,由呂尚的後人轉到田完後人手中。經過此次內亂,齊國國力衰弱,外敵入侵頻繁。
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靈丘。六年,魯伐我,入陽關。晉伐我,至博陵。七年,衛伐我,取薛陵。九年,趙伐我,取甄。——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雖然,據考證,《史記》裡面記載的這些事情不是發生在齊威王時期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齊國的處境。
姜太公
不過,過了沒有多少年,齊國卻突然強大起來,桂陵馬陵兩次戰役大敗魏國,打的魏國滿地找牙,向南在垂沙之戰大敗楚國,西攻入秦國函谷關,逼迫秦國割地求和,北面更是滅了燕國。一時間,齊國武功赫赫,威震天下。以至於和秦國東西兩強並列。形成兩極格局。那麼,齊國為什麼能夠在短短時間內崛起呢?
小甜甜認為,三個方面,決定齊國的迅速崛起和大國的地位。
一、齊國的基礎不錯。
這基礎主要是姜氏齊國打下的。它田氏齊國的發展打下四大基礎。
1、土地基礎
呂尚剛開始就國的時候,齊國其實不咋地。因為周王朝其實把肥沃的中原土地都封給姬姓子孫了。留給功臣的,是一些蠻荒之地。呂尚就得到東夷的土地。兇悍的萊國就在齊國的旁邊。呂尚到來之後,征伐東夷,安定百姓,明修國政,使得齊國強大起來。後來又經過多代的征伐,終於把齊國擴充套件到除魯國之外的山東地區。並且多次征伐魯國,從中也得到不少土地。我們看下齊國的地盤,其實挺大的。
2、人口基礎
在呂尚的治理之下,齊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因而人口越來越多。
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史記。齊太公世家
後來的齊國的多代國君,延續呂尚的政策,開疆拓土,使得齊國土地擴大。政治穩定。我們看到,春秋戰國期間,與其他諸侯國整天打打殺殺不同,齊國的內亂,是在高層的,很少波及下層百姓。因而齊國還是相對穩定的。這使得齊國的人口逐漸的增加。為田齊打下很好的人口基礎。
3、經濟基礎
齊國地處東方沿海,有魚鹽之利,便於經商。從呂尚開始,就十分注重商業。管仲的改革,更是使得商業得到發展。再加上齊國有眾多的人口,可以拉動內需。所以,齊國一向是東方諸侯國中比較富有的國家。
“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 ——史記.殖貨列傳
這個,為田氏齊國的崛起提供很好的經濟基礎。以至於到了戰國,其他國家都以土地獎勵軍功。而齊國,用錢財來獎勵軍功。
齊國技擊勇士
4、軍事基礎
為了同東夷人打仗,齊國訓練了一隻能征慣戰的軍隊。根據《左傳》記載,在齊莊公年間,齊國設立勇士爵位。在戰場上表現勇敢就可以獲得爵位。在齊桓公時期,在管仲的幫助下,對獲得爵位計程車兵進行考核。優異者,成為國家常備軍。這就是齊國的“技擊”的由來。“技擊之士”在戰場上如果殺死一個敵人,可以賞賜八兩黃金。這大大提高齊國軍隊的戰鬥力。
這是姜氏為田氏齊國崛起奠定的雄厚的基礎。它確實是齊國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
但是,填哥認為,齊國能夠崛起,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齊桓公小白
二、齊國的地理位置不錯。
處於海邊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夠發展魚鹽之利,便於經商,這個在前面的經濟基礎方面已經說明,不再詳述。
田氏齊國崛起之時,齊國東臨大海。北面是自立國以來就比較弱小的燕國。南邊是強大的楚國。西邊是強大的三晉。當然,周邊還有一些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像魯、宋、衛等國。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齊國防衛壓力相對較小。不比三晉,四面皆是敵人,也不比楚國,國境線太長,齊國只要防住東南面的三晉和楚國就行。
而且齊國並不是傳統的中原的中心地帶,距離中原又不遠,且還有一定實力,這樣的地理態勢,決定齊國不是周圍強國爭奪的物件,又可以逐鹿中原。總體上來說,齊國的地理位置還是不錯的。
三。齊國君臣的努力
但是填哥要重點說的是第三個方面。齊國的崛起,最主要的還是齊國君臣的努力。
如果說齊國的基礎好,魏國在魏惠王時期基礎更好。但是在魏惠王手裡就搞砸了。至於地理位置,那向來不是決定因素。
所以,齊國的君臣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齊國君臣為齊國的崛起做了那些努力呢?
1、改革圖強
這個我們就的萊說說齊威王。
齊威王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明君。他是個楚莊王式的人物。一開始不理國政。後來,在鄒忌的激勵下,發憤圖強,終於使得齊國強大了起來。歷史上有名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說的正是此事。在此事之後,在鄒忌的建議下,齊威王在齊國進行大力的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整肅吏治
齊威王透過實地調查之後,召集地方官員到臨淄,烹殺了阿城縣令,重賞了即墨的縣令。透過嚴懲貪墨的官員,使得齊國的吏治大大的改善。人們都真心實意的辦事了。辦事效率也提高了,
第二個方面:重用人才。
齊威王對人才非常重視。所以,在齊威王的治理下,齊華人才濟濟。比如田忌、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鄒忌、殘疾人孫臏等人。都受到重用。而且,齊威王還孜孜不倦的尋求各個方面的人才。齊威王和魏惠王比寶物的故事,能夠很好的說明齊威王對人才的重視。
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第三個方面,尚於納諫
齊威王懸賞納諫,下令能當面指出國君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國君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國君過失,給下賞。透過這樣,鼓勵百姓敢於發表意見。剛開始,有很多的人提意見,後來,想提意見都沒得提了,說明齊威王把齊國治理的不錯。
這個是齊國的齊威王改革的主要方面。
齊宣王與鍾無豔
雖然,這個改革非常不全面,不徹底,因為沒有觸及根本,但是,改革吏治能夠振奮人心,使得國家迅速強大起來。
後來的齊宣王,其實也是延續了這個傳統。比如我們常說的“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雖然說明齊宣王愛好美色,但是也說明齊宣王至少還能夠聽進鍾無豔的意見啊。
2、削弱對手,壯大齊國
齊國的多代君主,皆是雄心勃勃,積極的對外擴張,消滅對手,壯大實力。
桂陵馬陵兩場戰役,魏國大敗,從此微風不在。戰國的格局,從魏國獨霸轉為秦、齊、楚三強並立的局面。
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戰,楚國大敗,加上之前的楚國對秦國的藍田之戰的大敗,楚國被嚴重削弱。
子之亂燕國之時,齊宣王趁機滅了燕國。壯大齊國的實力。只是後來燕華人民的反抗,被迫退出。
多次率領聯軍合縱攻秦,特別是公元前296年,函谷關之戰,攻破函谷關,逼迫秦國割地求和,大漲齊國的威望,削弱了秦國。
齊閔王
透過齊威王,齊宣王和齊閔王多次的征戰,齊國多次大敗對手,使得兩個對手一蹶不振,一個對手被削弱。齊國,才贏得尊重。獲得和秦國並且,成東西兩極格局之勢力的。
由此可見,齊國的崛起,姜姓齊國奠定的雄厚的實力,有利的地理條件,都起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齊國君臣的努力,特別是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三代的努力。
可惜的是,齊閔王后來狂妄自大,吞滅宋國,引來五國伐齊,又抵禦無方。導致國都被攻破。自己被殺。齊國差點被滅。之後的齊王又不思進取。終於,公元前221年,面對秦軍的大舉進攻,齊王田建不戰而降,齊國就這樣窩囊被滅了!
-
3 # 阿杜談古論今
你要知道,齊國可是一個大國。按照戰國七雄的排名,齊國可是排第一位的,而秦國只能排第七的。
齊國自從姜太公起就將民本思想作為基本國策。齊國的歷史上先後湧現出姜太公、齊桓公、管仲、齊威王、晏嬰等一干大人物。為齊國的騰飛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特別是齊桓公時代的春秋時期他們可是‘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雖然最後有些沒落,但齊威王時代齊威王重用鄒忌、田忌、孫臏等人廣開言路、勵精圖治特別是經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使齊國又再次崛起了。到了齊威王的孫子齊湣王統治時期,齊國實力一度達到巔峰。齊國又聯合魏國和南韓大敗楚國,後又在孟嘗君的策劃下一路攻破函谷關,秦國危在旦夕。幸虧當時的秦國宰相魏冉透過割地給魏韓兩國的方式分化了三國聯軍,搞得齊國才不得已放棄進攻,這次大仗過去幾年以後齊湣王還和秦昭襄王並稱為‘東西二帝’,成為當時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那麼為什麼強大的齊國最後就不行了呢?這個今天我就再多回答一下:
這件事情我們要從燕國說起,當時燕國的國王叫姬噲,宰相叫子之。而子之是個大忽悠,竟把姬噲忽悠的把王位禪讓給他。因為這件事情可把姬噲的兒子姬平也就是當時的太子給惹惱了,是啊老國王是讓位了,為什麼新王不是我呢?結果他就不幹了,於是他就造反了,燕國就發生了內亂。那燕國亂了以後作為當時的老大齊國肯定要管啊,維護世界和平嘛!當時齊國國王是齊宣王,他就派兵去討伐燕國,是把燕國的問題給解決了,但是因為用力過猛的原因差點把燕國給滅國了。這時候秦國的機會就來了,他就聯合趙國、南韓又一起對準齊國,結果就是齊國大敗,燕國復國。
燕國復國以後國王是燕昭王,他就廣攬天下名士要找齊國報仇啊。於是一個連諸葛亮都崇拜的人物樂毅就閃亮登場。樂毅就聯合加組織了一套在當時來說絕對的豪華班底,白起、廉頗、晉鄙等都如約而之。這樣一個團隊威力簡直無法形容,他們就一路勢如破竹,打的齊國毫無還手之力,差點亡國。最後要不是田單的反間計和火牛陣齊國還真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這樣一種情況下齊國就成了過街老鼠,不說人人喊打吧,反正是沒人跟他玩了。這種情況下秦國就派來使節,說要跟他們聯盟,這對齊國就是雪中送炭啊!最主要的就是成就了秦國的合縱連橫策略。直至秦國相繼滅了其他五國,最後又滅了齊國。
總結:戰國後期主要就是齊國的手段不如秦國。
-
4 # 驚覺五千年
因為秦國離的太遠,其他幾國忙的和秦國開戰,他就可以睡大覺了,一共就燕國也以玩一下,滅了燕國又被燕國反滅,後來就更加老實了,有錢都不打仗,像一隻肥羊而不是老虎,看著好像實力挺強,實則虛胖而非強壯
-
5 # 瞟遍天下事
齊國可以說是戰國七雄裡改革最不徹底的諸侯國,但在五國伐齊之前卻能和秦國並立甚至一度壓過秦國一頭 ,這確實跟基礎好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全部!除此之外齊國當時主要的幾個君主威王,宣王也都是十分有能力的君王所以才使得齊國在當時有如此強大的實力。不過也正是因為改革不徹底使得齊國的強大無法長時間維持。
齊國的強大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先人打的基礎好,地理位置優越,明君賢臣共同努力。
先說說齊國的基礎
首先是政治基礎大家也都知道第一代齊侯就是赫赫有名的姜子牙,姜子牙在齊國立國之初征伐東夷,安定百姓,選賢用能。使得當時齊國迅速穩定下來。再加上後世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稱為春秋第一霸,也奠定了齊國大國霸主的地位,雖然其後有所衰落但是還一直保持大國的地位。
之後是經濟基礎,齊國地處海濱擁有豐富的魚鹽和礦藏,到了春秋年間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齊桓公時期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經濟上主張“富民”,主張工農商並舉,使得齊國在經濟上一直都處於領先狀態,經濟好了人民有錢了,那人口自然也會大幅增長,這就為齊國軍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沒有人拿啥打仗。
在就是軍事基礎,齊國在立國之初,為了征伐東夷,訓練一批精兵強將,在其後管仲改革強調寓兵於農,規定國都中五家為一軌,每軌設一軌長。十軌為一里,每裡設裡有司。四里為一連,每連設一連長。十連為一鄉,每鄉設一鄉良人,主管鄉的軍令。這也大大的提高了齊國的戰爭動員能力。並且齊國還設立了勇士爵位,作戰勇敢的人可以獲得爵位和其他賞賜,這也增加齊軍的戰鬥力。
以上這些就是齊國所擁有的良好基礎。
地理位置優越
齊國地理位置優越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物產比較豐富,適合發展經濟,這個已經說過了這邊就不在多說了。在一方面是戰略位置比較好,雖然不如秦國那麼優越,相比於三晉,腹背受敵,楚國戰線過長,還是要好很多,在整個春秋戰國時代也是避免了很多戰爭,你們在那打天翻地覆,我就安心在家發展經濟積蓄實力此消彼長必然會強大的。
明君賢臣共同努力
齊威王立志改革,思賢若渴。鄒忌鼓琴自薦,被任為相國,勵群臣吏民進諫,主張修訂法律監督官吏,嚴明賞罰,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並且設立“稷下學宮”,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無論你是任何學派任何國家,有什麼樣的政治主張都可以在這裡發表見解,這使的當時的齊國成為全國學術氛圍最好的地方。各華人才爭相湧入,這些人才到來也為齊國的強大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齊威王重用孫臏田忌在對外戰爭中多次取得勝利,提高了齊國的威望,也削弱了對手的實力,馬陵之戰,殺龐涓,俘太子申,殲滅魏軍主力,使得戰國初期國力最強的魏國從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96年大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大大延緩了秦國崛起的勢頭,不過也錯了滅秦的良機。
也正是因為先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以及後人的勵精圖治,使得齊國一度成為戰國七雄之首,如果不是後來齊閔王用兵過度引發眾怒導致五國伐齊,再加上後來齊國的君主實在是沒什麼能力,這歷史沒準真的會不一樣呢!
-
6 # 漩渦鳴人yy
齊國確實是底子比較好的一個國家,但是呢,相比較於天下其他的諸侯,齊國擁有一項天然的優勢,使得它能夠跟秦國並列!最終並稱為東西二帝。
和平是國家發展的第一前提!這點我想沒有人有異議吧?相比較於齊國來講,當時天下的諸侯很多國家曾經在國立上面遠遠超越七國,比如說魏國,比如說趙國,比如說楚國!這幾個國家都曾強盛一時,但是後來都沒落了!為什麼?因為這幾個國家沒有一個良好的國家地理位置,幫他們在亂世之中求得一絲和平和安寧!
秦國和齊國所在的位置都在天下一角,他們如果正常開戰的話,實際上面對的敵人最多隻有兩面!秦國更加坑,他只要守一個函谷關,人家就拿他沒辦法!所以對於秦國和齊國來講,和平是一件可以去奢望的事情。
至於說其他的國家燕國地處苦寒之地,雖然地方位置很偏闢,但是人家懶得去打他,甚至於我都窮成這樣了,齊國還過去掠奪他!楚國雖然也是處於南方一隅!那沒辦法,誰叫他擋了秦國的路勤國發楚國往死裡打,楚國也是有苦說不出,就是說其他的幾個中原諸侯國家!那就更別提了,輪番的被其他幾個國家教訓,要麼不打,要打就是三線開戰!
這這種情況之下,齊國還不是那種人傻錢多的傻子,他有自己的人才儲備庫,也就是稷下學社!創辦了這個學社以後,齊國不用擔心自己的人才來源,也不用擔心自己的人才匱乏,最終導致國家戰略出現失誤,總之對於齊國來講,我不出家門,我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全部都有!
齊國被打了以後,可以利用自己的國家富有去拖時間,而且還可以利用之前的國際關係,讓其他的國家幫你去贏得一些優勢,總之對於齊國來講自己做,於是當時的山東之地,齊魯大地!吃喝不愁,誰來打我,我就玩兒。
齊國在戰國後期能夠保障一定時間的和平,和平就能夠帶來發展,就能夠讓自己的國家獲得級高的國家實力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產出,每年都把多少多少的精力和國家實力投入到了軍事武器的發展理念,但是就是形成不了優勢,為什麼?我打仗,我把之前攢下的實力全給敗光了,甚至於我還虧了,最後造成結果,就是中國家越打越窮!
但是齊國卻可以一直高枕無憂,並且每年都在那裡攢自己的軍隊均線糧草!總之時間是站在齊國這一邊的!
所以對於齊國來講,影響他們發展的最終就是他們這個高枕無憂的生活!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對於日常生活的老百姓身處和平時期這句話可能無法理解,但對於在戰爭時期的人來講,這句話就真的是至理名言!
-
7 # 風雨中的梅雲
齊國之所以能跟秦國並列,形成兩極格局。這裡面除了齊國本身的實力之外,秦國的揀選也功不可沒了。齊。盤踞于山東的諸侯國。他的第一位國君就是姜子牙。就是我們蓋房時房頂獸脊上小廟裡的人。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吧。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姜太公也就是姜子牙。最開始的山東,生活著許多的夷人(當時的少數民族,夷人身材高大,非常強悍)。姜子牙的齊國立國之後。好長時間都是在忙於清除剿滅夷人的部落。比如當時的東夷和萊夷。直至把這些少數民族的地方都統一了,把他們都收納到齊國的陣營裡。之後,齊國才有可能向其他方向開拓發展。不過,西周時期,由於周天子的威望和權力如日中升,他分封的八百諸侯都還不敢造次。齊國也是如此。他除了剿滅吞併少數民族以外,對於中原的諸侯國並沒有什麼非分之想。因為大家都還顧及周王室的面子。在此期間。大家都安定團結搞生產。即使有哪個諸侯國不聽話。大家也是出兵懲罰——揍他。這種懲罰也僅僅只是教訓。這種教訓不殺人,不滅國。有一個成語叫擺明車馬。就是流傳於這個時期。這種懲罰戰爭,我們叫他君子戰爭。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第十九代周王。在這期間,周天子的說話還很有分量。權威也很大。說白了就是大家都還不怎麼敢造次。在當時,齊國之所以能夠大敗夷人。是因為夷人居住的是山東半島。沒有後援。也沒有國家概念。所以,夷人被齊國徹底的做掉了。與此同時。位於周朝西邊的秦國,他們作戰比齊國更勇敢。不過這時候的秦國剛從趙國分出來沒多久。與其說這時候的秦國是國家,倒不如說他是個部落更為切貼。為了生存,秦國對周朝西邊的少數民族的戰爭是非常血腥的。這個時候的秦國,還屬於遊牧生活方式。他們對土地的依賴要比齊國等東方國家要小得多。說白了,秦國的征戰是隨著河流草原的走向而發展的。由於他們並不怎麼依賴土地。所以,在他們的努力征戰下,周朝西邊的版圖也越來越大了。由於地廣人稀。秦國的人民都在前方跟少數民族的人作戰。後方空虛。等到少數民族打進西安的時候。秦國這才回過神來。趕忙從老家天水一帶往回趕。趕去救駕。要知道,在古代那種交通條件下。等秦國趕到西安。黃花菜都涼了。這時候的秦國也只能送周天子東遷洛陽。周天子一走,西安周邊的周天子的本家的諸侯國也隨之東遷。由於秦國護送周天子有功。周天子便把西安以西的地方封給了秦國。並且對秦王說,你能打下多少地方,我就封給你多少地方。於是乎,秦國的土地越來越廣。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的威望小多了。特別是周天子率領諸侯討伐鄭國,結果還沒打嬴。這下週天子的威望就更沒有了。不過當時大家都還不敢得罪周天子。除了每年給他進獻一些美女美酒。然後就各忙各的。三家分晉後,五霸變成了七雄。戰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懲罰式的戰爭也變成了鄰里兼併的吞併戰爭。在此之前,晉國分裂了,而跟晉國相鄰的齊國也發生了田氏代姜。齊國換了國君卻沒有分裂。並且還吞併了孔子的國家魯國。由於齊國擋住了楚國的北上之路。楚國只能向南和西南發展。所以,楚國滅了吳越,並且採取和親的辦法收攏了西南一系列的少數民族國家。而秦國也因為吞併了巴蜀,而使得秦國的國土面積憑空增加了一倍以上。於是,秦國開始了東進。秦國的昭襄王在位五十多年。重用戰神白起。把楚國和三晉禍禍的不得喘息。說得簡單點,昭襄王在位期間,拿走了南韓三分之二的土地,魏國的二分之一,趙國的三分之一。當時土地面積最大老大楚國,也被秦國削成了可憐的老二。而楚國更是三次遷都,以避秦銳。接下來再說齊國。他的四周雖然也是強敵環繞。他的四周分別是趙,魏,楚和燕。大家看,趙魏和楚雖然是強敵。但他們卻牢牢的被秦拖住,不得動彈。而齊國卻趁著機會四處征戰(說他趁火打劫也行)齊國當時欺負的最多的就是燕國和魏國。我們說,燕國弱小,只能任齊國欺負。魏和趙還有楚國。他們被秦國打的不敢鬆懈。這三個國家誰都騰不出手來對付齊國。所以,齊國就覺得他牛逼哄哄,在他眼裡,秦國是老大,那自己就是老二。結果,把大家給惹急了,一幫子國家都跟秦國罷兵言和,接下來全都蹂躪齊國了。樂毅領著幾個國家的軍隊,把齊國打的差點投胎。要不是齊國出了個田單的話,齊國可能就真的成為歷史了。鬥敗齊國後,新燕王也覺得自己牛逼哄哄。結果在田單的誘騙下,撤換了樂毅。這下可好。齊國大舉反攻,秦國又開始了東征。趙國魏國和楚國也顧不上燕國了。於是,田單領軍把燕國強暴的都找不著褲子。總之就是把燕國當年在齊國的惡行,在燕國上演了一遍。這下,齊國找到了當老二的感覺。這就是,只要我齊國跟秦國搞好關係就行。秦國只要一用兵,齊國這邊也立馬鬧騰一下。齊國之所以跟秦國相互並列,並不是基礎好這一個原因。最主要還是他跟秦國之間的互動。這也是當初張儀的連橫政策的結果了。至於說到改革嘛。這麼說吧。齊國的改革是在齊桓公姜小白,他重用賢相管仲,比如管仲的書,管子裡面的牧民說,就是當時齊國的改革。還有管仲也是青樓妓院的老祖先。也叫鼻祖。齊國也因為管仲的改革成為了春秋五霸的第一個霸主。齊國的改革就這麼一次。並不能說齊國改革不徹底。只能說齊國後來根本就沒有過改革。我是說田氏齊王。田氏代替姜氏後,一直躺在齊桓公的功勞簿上作著美夢。動不動就是想當年我們齊國如何如何,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革。只能說齊國的基礎好,地理位置好(遠離秦國)對於他的狂妄自大,秦國是鞭長莫及。再加上秦國的國策是遠交近攻。所以,秦國也不會因為齊國的狂妄而蠢得再去找他的麻煩。謝謝。
-
8 # 由井曉
原因一,地理位置,齊國東面是海,西南魯國不強。原因二,物產豐富,尤其是鹽鐵。原因三,基礎雄厚,工商業發達。原因四,民眾意識,特別是稷下學宮形成的生活習慣影像大眾。
-
9 # 春風入夜潤物無聲
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管仲變法和秦國商鞅變法是中國變法歷史的鼻祖。前者注重商業的發展,提倡商業對社會財富的貢獻。後者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把國家變為徹底的戰爭機器。到戰國後期只有齊,秦兩國有實力問鼎中原,可以齊國中計破壞了聯橫,導致秦國一統天下。戰爭因素很多,不能說齊國管仲變法就不徹底。
-
10 # 九日共由
齊國也有變法的,不能說它沒有。戰國七雄都有各自的變法活動。過程和效果個不相同而已。齊國一樣也有自己的變法活動,不徹底、效果沒有達到改革的初衷。
-
11 # 紅鬍子老王
齊國是因為濱海,魚鹽發達,這方面和楚國很相似,優越的環境反而影響了發展的上限和源動力。簡言之,本身很輕鬆就能過上好日子,沒理由先去臥薪嚐膽然後再過好日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12 # 黃鸝教育
管仲在齊變法,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為以後戰國爭雄打下了堅實基礎!齊國也是能人輩出的國家!百家爭鳴的稷下學宮就是在齊國。齊國懂得怎麼彙集和製造人才,卻不知怎麼用人,齊國的有識之士都跑到其它國家有很好的發展。秦之所以強大在於商鞅變法徹底,並且一直按照商鞅的思想治國理政,用人唯賢!
回覆列表
前言:齊國雖然改革不徹底,但是依舊能夠在戰國時期與秦國並列,的確是因為齊國的基礎雄厚。
姜子牙姜尚的功勞周王朝初,天下一統,君王推行分封制,廣闊的齊魯大地迎來了他的主人,姜尚。一個神一樣的人物,憑著自己的高超智慧,幫助周王朝打敗商,建立周朝天下。他對周的功勞是不朽的,然而,因為不是周王族人,憑著巨大的功勞只能分到一塊經濟落後,人口稀少的土地,而且旁邊還有東夷的窺伺。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姜尚一到齊國就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造。
軟硬兼施。對待受到周朝正統文化薰陶較少的齊國本地人,為了便於管理,姜尚便將周禮簡化,使其易於學習,讓當地人使用簡化版的周禮。不過,原住民居住環境較差,還養成了一些陋習,於是姜尚又刪減了一些周禮,並對他們一些陋習進行約束管理。對於他人侵犯自己的領土,姜尚絕不姑息,據記載,當時東夷族分支萊夷族不滿齊國統治,起兵造反,姜尚二話不說立刻帶兵鎮壓。
發展經濟。同樣因為地處偏僻,齊國最初的經濟並不好。在姜尚的走訪調查之下,他發現齊國仍然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齊國臨海,鹽多,漁業也發達,只不過因為路不好,再多的東西都賣不了。於是他馬不停蹄地帶著自己的軍隊開山修路,還鼓勵齊華人積極經商。路修好了,商業自然發達起來,幾年後,齊國成為當時富國。
選賢任能。在齊國,貴族並沒有多少,這就意味著他無法從周王朝得到多少幫助,只能自己幹。不過姜尚卻從中獲得了好處,這就是經過他自己選拔的人才經得起考驗,而不必遷就貴族,任用無能之人,甚至有害的人。用人不看出生,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進入上流社會,因此齊國形成了“舉賢而尚功”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這些政策的實施,幫助齊國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從西周到戰國時期不可小覷的強大國家。更是在齊國社會誕生許多人物如管仲,晏子,孫武等。
除了上述政策,作為打下週朝天下的軍師,姜尚自然也十分重視軍隊建設。在之後的春秋時期,一時的霸主齊桓公在以前的基礎上又實施寓兵於農的制度,使得軍事實力又進一步增強。
後言,在開國君主姜尚的治理下,齊國又在一代代中不斷髮展,成為戰國強國的基礎十分雄厚,擁有與秦國媲美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