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眾多史料記載,鞭打督郵確有其事,但是劉備打的,和張飛無關。
15
回覆列表
  • 1 # 另類視角看歷史

    根據《三國志》的有關記載,鞭打(應是杖打)督郵的確實是劉備,而不是張飛。

    之所以把這事算到張飛頭上,一方面是為了突出劉備仁君的形象,另一方面是為了完成對張飛剛烈粗獷的形象塑造。

    (圖:張飛暴打督郵)

    一:《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兩套說詞

    《三國演義》有〝張翼德怒鞭督郵〞的章節。說的是劉備因鎮壓太平天國有功,被授以安喜縣尉。劉備勤政愛民,百姓喜愛。

    但巡查至此的定州督郵(監察官)為索賄,刻意刁難劉備,說他是偽皇親,且虛報軍功,揚言要撤了他的職。

    於是酒後的張飛把督郵揪出驛館,並綁在柱子上一頓暴打。被聞訊而來的劉備呵止。三人棄官掛印而去。

    但《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的內容顯然不同。做惡人的是劉備,根本沒張飛什麼事。《三國志》曰:

    〝靈帝末,黃巾起,州群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見,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

    原來,劉備因跟隨鄒靖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翼州中山縣尉。翼州督郵到安喜考察巡視。劉備求見遭拒,大怒。帶兵丁闖入驛館,把督郵捆綁杖打百餘,遂棄官逃亡。

    (圖:劉關張影視形象)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裡的描述有多處不同。一是督郵是劉備打的,二是不是鞭打而是杖打。還有一個,《三國志》裡用了〝亡命〞一詞,可見,劉備走得並不象《三國演義》裡那樣從容。

    二:劉備其實也粗獷

    裴松之在《典略》對這一歷史的標註,則更為詳盡。

    原來,劉備任安喜縣尉不久,朝廷下令,凡以軍功為官的,一律免職。督郵至安喜縣來,就是為執行這件事的。

    劉備惶恐,於是求見督郵通融,希望保住官位。督郵稱病不見。

    之後,劉備即率人把督郵暴打一頓。並把督郵的脖子綁在拴馬的柱子上。拿刀想把督郵殺了。經督郵苦苦哀求才作罷。

    可見,真實的劉備其實非常生猛。單就這件事而言,劉備純屬挑釁的一方。因為劉備的去職,督郵也是尊上方旨意的。

    (圖:劉備一生總是哭哭泣泣)

    《三國演文》裡的劉備總是哭哭泣泣。其實,真實的劉備絕非這樣的文弱形象。劉備不僅能打,而且非常好鬥。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手下的名將徐州刺史車胄和汝南太守蔡陽,都是劉備襲殺的,但《三國演義》全算到關羽關上。

    《三國演義》說陶謙三讓徐州,劉琦讓荊州云云,我就呵呵了。

    結語

    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把劉備暴打督郵的事安到張飛身上?當然是藝術塑造的需要。

    《三國演義》中劉備是〝仁義〞的化身,〝王道〞的代表。而張飛則因暴打士兵被士兵殺害,確實是個性格火爆的人。把這事安到張飛身上,似乎合情合理。

    但張飛並非粗鄙之人。《三國志》載張飛〝敬君子不恤小人〞,說的是張飛對士大夫很恭敬,但對手下卻不大關心。督郵當屬士大夫之列,張飛大概不會對他動粗。

    (圖:劉備的武士形象)

    其實,劉關張中張飛最富有,又能書善畫,是一名儒將。他的女兒以美貌著稱,做劉禪皇后,張飛的形象又能粗獷到哪裡去?

    可見,《三國演義》只能當小說看。

  • 2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看到了這個問題,想起京劇裡的一段唱詞,鞭打督郵氣衝牛斗,虎牢關前三戰過呂溫侯,長板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這一段描寫張飛豪氣沖天的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三國演義裡要的就是把張飛描寫成這個形象,他性格粗暴豪爽,愛憎分明,天不怕,地不怕,關羽死了,他哭幹了眼淚,眼裡流的是血,可謂是義氣深重。聽說關羽投降了曹操,古城相會時不由分說,要和關羽拼個你死我活,表現的十分粗魯。呂布號稱天下第一的猛將,有幾個敢和呂布單挑的,整套書上也就是張飛一人,

    劉備佔據徐州的時候,呂布來投,因為張飛對呂布的人性不滿意,大叫著要呂布出來大戰三百合。張飛酒醉丟了徐州,在逃出徐州的時候碰到呂布,硬是嚇得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天下第一猛將不敢相逼。為突出張飛的形象,羅老先生特意把鞭打督郵的事蹟安在了張飛身上。

    劉備在三國演義裡描寫的有些弱雞,是仁義的化身,他用招牌動作贏得了好多英雄的芳心,

    和趙雲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最後灑淚而別。

    徐庶老母被曹操扣為人質,徐庶要去見母親,劉備聞訊大哭說:“子母乃天性至親,元直(徐庶字)無以備為念。待與老夫人相見之後,或者再得奉教。”

    劉備送徐庶的時候在路上說:“天下高賢,沒有比得上你的,等你離開了,我就找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歸隱山林了。”說得眾人無不傷感落淚。

    馬上要分別了,劉備拉著徐庶的手說道:“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相見,”說罷淚如雨下。徐庶也被劉備感動的哭了,走了一程,回來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劉備在三國演義裡這樣的表現還很多,目的就是把劉備塑造成仁義,重感情的形象,劉備的特點是以柔克剛,如果讓劉備暴跳如雷,鞭打督郵,那就毀了劉備的形象,所以《三國演義》把鞭打督郵的事蹟安在張飛身上,兩人的形象更加鮮明瞭。

  • 3 # 豹眼看歷史

    許多友友認為豹眼是備黑,豹眼很驚恐,那就借這個問題正正名吧。

    《先主傳》記載: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率領關羽、張飛等人跟隨校尉鄒靖討伐有功,被朝廷拜為安喜縣尉。

    郡督郵因為公事到了安喜縣裡,先主劉備請求拜謁,但被拒絕。劉備一怒之下徑直闖入督郵入駐的館舍,把督郵綁了起來,杖責二百多下,然後解下綬帶套住督郵的脖子,把他拴在了馬樁上,之後就棄官逃走了。

    這事看起來感覺劉備不太仗義,領導是你想見就能見得嗎?領導不願意見你,你還揍人家,簡直是無法無天,跟土匪差不多哦。

    這就是史書所說的春秋筆法,陳壽只說結果而不說原因,讓人感覺劉備這事做得不咋地。老師在處罰打架的學生之前,還問一句為啥打架呢?

    從這件事來看,陳壽老先生對劉備不太感冒,有人認為陳壽以曹魏為正統,不待見劉備,也不是木有道理,不可否認,陳壽有黑劉備的意思存在。

    同樣是這事,看一下《典略》的記載,感覺就公正一些:

    典略曰: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繫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

    黃巾起義爆發以後,各州郡都起兵平亂。在起義被平定之後,各州郡紛紛上表朝廷為有功人員請功討賞,自然會有人趁機揩油,存在一些冒領軍功的情況。朝廷就下詔書給州郡,對因軍功而被任命為長吏的人,進行淘汰,劉備懷疑自己在被淘汰之中。

    等督郵到了縣裡,就準備淘汰劉備,劉備也明白這事。得知督郵在館舍,劉備就想見見督郵,說明一下情況,解釋解釋,這本是很常理的一件事。這不僅牽涉到劉備的名聲,也關係著一幫弟兄們的生活問題。

    想想看,劉備哥幾個拿命,好不容易得到了這點封賞,說啥也不能因為督郵一句話就沒了。

    可督郵卻假裝生病不見劉備,劉備為此忌恨,返回治所,就帶領自己的屬下再次來到督郵的館舍,假言說是縣太爺讓我來教訓一下督郵,就直接闖入進去,綁了督郵,打了一頓,還想殺掉拉倒。

    督郵苦苦哀求,劉備不與這類人一般見識,就饒了他一命,隨後劉備棄官而去。

    這裡沒有說明,劉備是否帶著張飛去了館舍,更沒有說張飛是否也打了督郵幾下。

    從《典略》來看,就比較清楚了,劉備是因為督郵要否定他們兄弟們的功績和官職,由此鞭打督郵。

    這個理由已經很充分了,結合漢末靈帝時期賣官鬻爵、行賄受賄之風猖獗的情況來看,就是因為劉備沒有或者給督郵送的錢少了,督郵才不待見劉備的。

    一個小小的縣尉,仨瓜倆棗的那點俸祿,如何養得起劉備及那幫兄弟們哦。劉備本來就是平民出身,家底不行,哪有錢給督郵送禮哦。

    督郵只認錢不認人,殺了這種上司也是為民除害,打幾下完全可以。

    遺憾的是,陳壽沒有說明這個原因,而羅貫中卻移花接木,張冠李戴,把這事弄到了張飛頭上。或許是為了塑造劉備仁德、寬厚的人設,讓張飛扮演一個黑臉的角色。

    但豹眼認為,這簡直是瞎胡鬧,直接把劉備英雄豪傑的形象給毀掉了。

    劉備鞭打督郵,本應該是替天行道,匡扶漢室,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的壯舉,為得是清明政治,肅清行賄買官的汙濁風氣,這是多麼高大上的人設,為啥就給整沒了呢?

    想想看,督郵索賄不成就想打擊報復以洩私憤,劉備義憤填膺,為全天下有功之臣抱不平,酣暢淋漓地鞭打督郵,簡直是痛快至極,爽得很啊!!

    為啥卻讓張飛來擔責,似乎這一壯舉僅僅是張飛脾氣暴躁的過分之錯,完全沒有了正義感。

    當然了,忠君尊上是羅貫中傳統儒家思想的侷限性,但正義不能丟失哦。

    因此,羅貫中先生把鞭打督郵算在了張飛頭上,似乎是為了維護劉備的形象,但豹眼認為,這恰恰相反,把栩栩如生的一個草莽英雄,敢作敢為的壯舉給毀掉了。

    陳壽老先生又很隱諱的只說結果而不說原因,把督郵的齷齪行徑僅僅說是因公事來到縣裡,這明顯是不替劉備說話。

    一個暗損,一個明褒,其實都在毀掉劉備真實的形象。

    任何英雄都是人,都有喜怒哀樂,反而是性情中人更令人欽佩。就像曹操好人妻,偷雞摸狗,反倒令人感覺很性情,很真實,更加可愛。

    劉備做人一向低調,也很善於偽裝,但給後世假仁假義的形象,多半還是因為演義給塑造出來的。

    友友們,你們看了劉備鞭打督郵是否也覺得很爽快呢?是否也覺得劉備很可愛哦?

    豹眼不太喜歡劉備,但對劉備鞭打督郵一事,豹眼認為很酷、很爽、很來勁,甚至認為殺了也不為過。

    有些備黑,或許會說何以認為督郵就是索賄,的確沒有史料說明這一點。

    但試想一下,如果督郵沒有貓膩的話,為啥就不能見一見劉備,聽他說一說呢?

    劉備要在江湖混,也不會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人還想殺人吧。否則,只能做個山大王,不能在江湖立足。

    如果面對督郵這樣的行為,劉備毫無作為,張飛打他幾下還要責備他的話,誰還願意跟著劉備混哦!

    作為帶頭大哥,可以讓弟兄們去拼命,但絕不能讓弟兄們受委屈,如果連委屈這樣的事也讓弟兄們來承擔,就不配做這個大哥。

    如果羅貫中能用直接描述劉備鞭打督郵的方式來塑造劉備的形象,恐怕劉備會更加招人喜歡。

  • 4 # 子龍義從

    因為這是小說塑造人物性格及形象的需要。

    《三國演義》是文學小說,劉備在演義中的人設是仁義君子,甚至是個“老好人”;張飛則是個勇猛莽撞的武將形象。其實按《三國志》等正史記載,劉備確實仁義不假,但不是什麼謙謙君子,確切的說應該算個梟雄;而張飛的性格,如果單從史書看,是絲毫看不出張飛莽撞的。

    但演義要塑造劉備仁義的形象,所以鞭打督郵的便換成了張飛。這樣的情況演義中有很多,例如關羽的“溫酒斬華雄”,正史中,華雄是孫堅殺的,和關羽沒有關係,演義中為了體現關羽的勇武,所以斬華雄的功勞被安在了關羽身上。還有馬超將曹操殺得“割須棄袍”、“許褚裸衣鬥馬超”等,正史均無記載,不過是為了體現馬超的勇猛而進行的文學藝術加工。

    將鞭打督郵的人從劉備換成張飛,然後劉備再阻止張飛殺督郵,並掛印辭官而去,這樣既體現了張飛嫉惡如仇、莽撞的性格,也滿足了劉備仁義的人設,一舉兩得,可見羅貫中的創作水平之高。

  • 5 # 明離子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典略》中的記載,鞭打督郵的人不是張翼德,卻是人們印象中溫文爾雅的劉皇叔。

    劉備的創業開始於公元184年,此時他24歲。

    蘇雙、張世平等商人的資助,劉備在關羽、張飛這兩位忠心耿耿的小老弟的幫助,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取得了他的第一桶金,再到188年,參與鎮壓了張純叛亂,兩次軍功為劉備換來了安喜縣縣尉的職位。

    這是劉皇叔人生中第一個正兒八經的職位,雖然人家曹操同樣因為軍功此時已經是濟南相了,但劉皇叔應該還是比較滿意這個結果的。

    但是這縣尉的座位腚還沒暖熱乎呢,州郡來了一封書信,劉備看了猶如寒冬臘月往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書信的中心思想是:

    “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

    啥意思呢?就是說靠軍功獲得官位的,要被淘汰掉。也就是說,黃巾起義平定了,朝廷開始卸磨殺驢了。

    然後上面派來以考察為名,實際上是來淘汰劉備的督郵就來了,住進了安喜縣的驛站。

    別忘了,劉皇叔此時打了幾仗,手裡估計不差錢兒,就想著求見一下督郵,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哪知道督郵肯定是接到上級命令了,劉備這個縣尉板上釘釘要被擼了,所以閉門不出,說白了,連行賄的機會都沒給劉皇叔。

    這下把劉備氣壞了,反正這個官做不成了,還不興老子爽一爽,於是就把督郵從驛站裡揪了出來,捆在樹上狠狠抽了二百多馬鞭。

    所以27歲的劉皇叔的性格也是個火爆脾氣,可憐督郵被打的皮開肉綻。劉備爽完了,本來想一刀捅死督郵算了,但這傢伙這時候慫了,哭爹喊孃的求饒,才饒了他一命,劉皇叔把印綬掛在督郵脖子上,帶著關羽、張飛還有手底下的弟兄跑求了。

    《典略》十分詳細的記載了劉皇叔的行兇過程:

    “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

    這裡我們就要多說說了,為啥朝廷要卸磨殺驢,淘汰掉像劉備這樣靠軍功取得官職但背景又不怎麼地的草根呢?

    有人說這還是東漢末年已經開始重文輕武的風氣導致的,但卻不僅僅是如此。

    因為此時的東漢朝廷還是靈帝時期,賣官鬻爵已經合法化的年代,大小官吏明碼標價,一個縣尉的價格,大概需要二百萬錢。

    問題來了,天下就那麼多的州縣,賣一個少一個,你劉備佔著個坑兒,皇上就少賣二百萬的官,再說了,你又是個沒啥背景的丘八,不擼你擼誰呢?

    鞭打督郵,掛印而走,劉皇叔為啥這麼囂張,我認為一是他已經判斷到就算是不打督郵也得被罷官;二來是已經看出了東漢朝廷已經病入膏肓,靠老老實實做地方官肯定不會有大出息;三是經過了5年的軍旅生涯,劉皇叔已經琢磨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在亂世裡博一個大事業,才是他劉備真正該做的事情。

  • 6 # 京華新媒體

    這個問題問的好!直接擊中劉備和張飛的要害,也擊中了《三國演義》的要害!

    《三國演義》中,張飛氣憤不過督郵的傲慢無禮,鞭打了督郵!但是眾多史料卻顯示是劉備打的督郵。那為啥以《三國志》史料為基礎的《三國演義》要張冠李戴,明明是劉備打的督郵,非要讓張飛去“代勞”呢?

    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小說劇情安排需要。

    《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等史料的基礎上,結合民間關於三國的傳說以及後世文人所寫的三國故事等整理演義出來的歷史章回小說。

    既然是小說,那就必須有主角、配角和雜耍群眾等,還要有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像劉備、諸葛亮、趙雲等就是主角和正面形象,曹操、孫權等是主角,也是反面人物。

    劉備是大漢皇叔,劉家的正苗。東漢末年這種所謂的正統苗苗多如牛毛,像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等人,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室血統。他們為一州之主的時候,劉備那時候狗屁都不是。

    劉備好不容易靠著打黃巾軍的功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當了個安喜縣尉的小官。

    督郵來查,要取消那些冒用軍功領賞之人。

    劉備感覺自己有點懸。所以,劉備就想找督郵好好傾訴傾訴。怎奈督郵裝病不見他!

    劉備就火了!老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就這點功名,還要養活關羽、張飛等一大家人,多不容易,再給取消嘍,又要帶著關羽張飛四處流浪了。

    劉備氣不過,直接帶著下屬闖進督郵的臥室,把督郵狠狠打了一頓,然後帶著張飛和關羽繼續跑路,亡命天涯!

    這樣的劇情《三國演義》沒法寫!因為不符合《三國演義》中關於劉備等角色人物的安排和設定:

    劉備是仁德之君,不能有暴力傾向。張飛是莽撞之人,完全可以代勞。

    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劉備是仁德之君,寬厚待人,溫而爾雅,除了三英戰呂布偶露其武力值外,其他章節再也沒寫劉備有暴力傾向的文字描寫。

    既然是仁德的君王,怎麼能動手打督郵呢?羅貫中於是乾脆張冠李戴,讓魯莽的張飛代勞了。於是,劉備鞭打督郵,改成了張飛!

    既然寫劉備仁德之君,人心所向,曹操奸詐殘暴,世人反對,為何劉備在赤壁之戰前沒有一塊根據地,而曹操卻能擁有幾乎整個北方地區呢?可見,劉備所謂的仁德假的太多,曹操的殘暴奸詐也沒那麼多!

    所以,我對此有點疑義。

    小說就是小說,經不起歷史的推理!所以,劉備怒打督郵讓張飛代勞,我認為恰恰是《三國演義》對劉備描寫的敗筆!

    劉備這是在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為民除害的仁德之舉,劉備打的好啊,何必讓張飛代勞?這跟他是仁德之君一點衝突都沒有,反而能加分,不知道為何羅貫中非要讓張飛代勞。

    劉備怒打督郵,不僅不影響劉備的仁德(仁德是對老百姓和有識之士的明白人仁德),還完全可以是展現劉備是仁德之君的畫龍點睛之筆。

    就像三英戰呂布才。劉備看到張飛、關羽二人戰呂布不下,舞動雙劍去助攻打呂布,哥仨協力打敗了呂布,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劉備的形象透過三英戰呂布,刻畫的出神入化,也給我們留下了一段精彩絕倫的故事!儘管這個故事也是假的,但是很符合劉備哥仨同生共死的誓言和人物形象安排。

    所以,我認為,《三國演義》安排讓張飛代勞劉備打督郵,貌似是反映了劉備的仁德和張飛的魯莽,而這種描寫恰恰是《三國演義》裡的敗筆之一!

    大家覺得我說的在理嗎?

  • 7 # 燕趙節度使

    這是羅貫中為了維護《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恰好和曹操相反)。

    既然是仁君形象,自然不能把鞭打督郵這種暴力行徑安插在他身上了。

    而張飛性格暴躁,由他來背這個黑鍋最合適不過了。

    其實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書中的許多人物和真實的歷史人物區別很大。

    比如劉備。

    歷史上劉備是一個梟雄,他從小志向遠大,任俠好武,黃巾起義之後,劉備組織團練參與鎮壓,之後便開始了自己數十年的軍事生涯,最終創下了一番基業。因此後來許多人如曹丕等稱劉備為“老革”、“老卒”。

    一個軍人,尤其是從底層奮鬥起來靠鎮壓農民起義發跡的軍人,脾氣能好到哪裡去?

    劉備自然也是脾氣暴躁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鞭打督郵確實是劉備。

    黃巾之亂爆發,劉備率領耿雍、關羽、張飛、牽招及一干下屬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

    後來,黃巾軍被鎮壓之後,朝廷就開始卸磨殺驢,貶斥有功之臣。朝廷規定:“如因軍功而成為長吏的人,都要被選精汰穢。”

    督郵到安喜要遣散劉備,劉備到督郵入住的驛站休息房舍求見,督郵卻聲稱有病不肯相見。劉備大怒徑直闖入房舍,將督郵捆綁,杖打二百下,然後憤然棄官逃亡。

    遇到這種事,誰都氣不過。

    拿命換來的一個小官,朝廷居然還要免去,不打督郵一頓怎麼能出氣呢?

    結語

    所以說,我們看《三國演義》一定要記住它只是一本小說,而不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三國曆史記載於《三國志》中。

  • 8 # 縹緲峰下一粒沙

    《三國演義》第二回的題目是“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何國舅暫且不說,只說“怒鞭督郵”。

    指的是劉備帶著兩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討伐黃巾軍有功,本來應該封侯拜爵,但宦官集團把持朝政,阻塞賢良,最後只封了劉備一個縣尉。

    就這縣尉,劉備當得也不舒服。有位督郵,不知姓甚名誰,非常看不起劉備,有天問起劉備的家世,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督郵表示不信,大大的嘲諷了劉備一通,還讓他立刻滾出去。

    督郵是什麼職位呢?和郵差沒啥關係,是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位輕權重,考察地方官員的過失,可以隨時隨地的把地方官員降職或者是查辦,因而各地的大小官員都很怕他。

    劉備多次求見,督郵都不見。劉備很是苦惱,侍從便對他說,督郵不待見他,是因為他沒有給賄賂。但雖然知道了癥結所在,劉備卻還是沒有辦法,因為他沒拿過百姓的東西,無錢上供。

    關羽和張飛也知道這種情況,對督郵意見很大。某天,張飛多喝了幾杯酒,出門時看到幾位60多歲的老人家跪在縣衙門門口,一問才知,督郵讓他們誣陷劉備,他們不願,督郵就要打他們。

    張飛大怒,衝進去將督郵拉出來綁在縣衙門口的柳樹上暴打,打斷了數根柳枝。關羽和張飛還想直接把督郵殺了,但劉備宅心仁厚,不同意,把縣衙印掛在督郵脖子上,官也不當了,三兄弟跑路。

    這個情節看起來有點像故事,實際上是真實發生的,只是鞭打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

    《三國志》中記載,督郵因公事到了劉備所在的縣,劉備求見,督郵稱病不理會他,劉備便直入督郵住處的後堂,將其縛住拖出來綁在樹上,鞭杖百餘下,本想殺了,督郵苦苦哀求,劉備才放過他。

    為何劉備氣性這麼大,督郵不見他就惹來一頓胖揍呢?前面提過,督郵的職責就是替郡守考核地方官員,有權升遷或降職。他對劉備這樣的態度,已經說明劉備這小縣尉當不長久了。

    因而劉備不管不顧,提前出口惡氣。

    那麼《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為何要將此事搬到張飛身上呢?很簡單,人設問題。

    《三國演義》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氣勢恢弘,權謀上乘,以及鮮明的人物性格,主要角色並不臉譜化,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而羅貫中出於對蜀漢的偏愛,給劉備立的人設是當時最流行、最受人尊重喜愛的“仁義”。

    他可以哭,可以軟弱,可以無能,可以情緒化,唯獨不能與暴力有關。或者說,在敵人的屠刀沒有架到脖子上之前,他不能傷害敵人,只能用忠義、仁義去感化。

    如果他要對某個人動手,必須要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比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或者為兄弟、為百姓出頭,為大義、為公理不得不為之。

    若為了他個人的原因,那是不行的,必須忍。忍到讀者都覺得此人實在該死,殺他沒有一點心理負擔,那時才能出手。

    換言之,羅貫中將劉備放在了道德的至高點上,他必須像朵白蓮花似的,純潔無暇,毫無品德上的瑕疵。

    按這樣的邏輯去思考,督郵只是不見劉備,都還沒說是否真的會免除其職務,劉備怎能對他動粗?太殘暴了,會讓讀者覺得劉皇叔也是個狠角色,不符合仁義的人設。

    在什麼情況下劉備才能打督郵?必須是督郵免了劉備的職務,還設計陷害,將關羽、張飛及一大群百姓都下了獄,劉備才能為了他們怒打督郵。如此方能保住人設不倒。

    但這樣一來就太複雜了,需要多寫很多情節。督郵不是什麼重要人物,和後面的事情也沒有太大關係,犯不著在他身上多費筆墨。因而羅貫中靈機一動,將這事安在了張飛身上。

    羅貫中給張飛的人設是魯莽狂暴,行事彷彿不太過大腦,“怒鞭督郵”很正常。可正史中的張飛,對上層人士向來很尊重,只會怒鞭手下計程車卒。

    如果不看正史的話,誰能想得到劉備的脾氣竟然比張飛還火爆?

    可以說羅貫中為了塑造劉備的完美人物形象,真是煞費苦心。

    當陽長坂坡一戰,趙雲殺了個七進七出,終於救出幼主劉禪。然而大家也許不知道的是,此役中,劉備至少被俘虜了兩個女兒,他卻一句都沒有提起,丟了就丟了。

    為什麼《三國演義》也不提此事?同樣的理由,提了,人設就崩了,到時他若不想救女兒,顯得不是個好父親,若是救,又有可能折損所剩不多的兵力,索性假裝沒有發生。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劉備的仁義人設是保住了,卻因此而顯得沒啥本事,只會哭。事實上,劉備還是很厲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雄信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民間為什麼有一些人喜歡單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