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爛番茄
-
2 # 跟壯壯看歷史
吳國的霸業,起始是在吳王闔閭時代,不過達到鼎盛時期卻是在闔閭的兒子,吳王夫差統治時期,因為他把吳國的老仇家越國給滅了,不過夫差也沒有蹦躂多久,因為滅掉越國之後,夫差就過上了划船不用槳,生活全靠浪的日子,把伍子胥給弄死了,孫武一氣之下辭官歸裡,使得吳國的軍事力量就此停滯不前。
當然要僅僅是這樣的話還好,畢竟春秋時期的戰爭規模不大,大不了多招募一點兵馬,但最要命的是,吳王夫差在軍事力量不發展的同事,非但沒有努力發展內政,反而開始了一系列的內耗行為,大肆浪費國力。
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越國貢獻的美女西施,一度以為這位長期與勾踐保持不正當關係來的,在得到吳王夫差寵愛之後的西施充分發揮了間諜的基本素質,把吳王哄得迷迷糊糊,大肆浪費國力修築宮殿,與此同時,還慫恿吳王把勾踐放了回去,在吳國內耗的同時,越國開始蓬勃發展。
接著悲劇來了,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夫差在北上與晉定公爭奪霸主的時候,越王勾踐率軍攻破了吳國的國都姑蘇城,結果吳國自此一蹶不振。
-
3 # 好奇觀古今
吳越的崛起就是大國爭霸中的棋子,吳國的崛起源於晉楚國爭霸。
吳國的崛起也成為了楚國的威脅,楚國打不過,但是有錢,扶持起來另外一個狠人越國
越滅吳,本就是超越自身國力的勉力為之,越本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國家,生產力、文化都極度落後,最大的短板是人口少。當年面對吳王闔閭的三萬吳軍,都打得非常吃力,靠僥倖才擊敗之。後來敗於吳王夫差,一度被摧殘得只剩方圓百里之地,人口被打出了一個斷層,更加稀少。
所以勾踐才不惜代價,瘋了似的鼓勵生育。命令全國的年輕男子不許娶老婦,老年男子不許娶年輕女子,以免影響生育;凡女孩十七歲不嫁,男子二十歲不娶者,罪其父母。有的措施細緻入微:婦女要臨盆了須預先報告官府,官府好派來醫生照料,確保母子平安,絕不損失一人;如果生下兒子,官府賞兩壺酒、一條狗,哪怕生個女兒,官府也會給兩壺酒、一頭豬的厚賞。 要是一胎生兩個孩子,官府供他們糧食,如果一胎生三個孩子的,官府出錢派人幫養(皆見《國語》)。可見越國的人口底子一窮二白到啥地步。
靠著楚國的大筆“融資”,越才能用短短二十年時間奇蹟般的翻盤,一舉滅吳。
但滅吳後呢,楚國直接對越國下手,,趁著越國虛弱,直接翻臉進攻,“起師而從越”,一舉佔去大片越國領土,“越已滅吳,而不正江淮北,楚東侵廣地至泗上”。越國割露山之陰五百里
越國而後衰敗
千百年來看,這種格局根本沒有變化過。小國崛起,還是如同走鋼絲。大國有太多的辦法要小國的命
-
4 # 心島未晴HeartMind
大家都知道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到了戰國時期齊國、楚國都還在,晉國分解為韓、趙、魏,但是都屬於戰國時期有實力的國家。然而就是最後稱霸的吳國和越國卻銷聲匿跡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在我們學生時代都朗誦過,其中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千百年來被人們奉為勵志的範本。
臥薪嚐膽的故事是春秋時期吳越兩國開戰,越國被吳國打敗了,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給俘虜了,從一國國主淪落到階下囚,給夫差牽馬,當僕人,受了很多的凌辱。後來回國後的勾踐,不甘心失敗,為了燃起了心中的鬥志,企圖復國,知恥而後勇,在屋內掛了一枚苦膽,每回吃飯之前都要先嚐嘗苦膽,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了恥辱,一定要做到富國強兵。數十年後,經過勾踐的忍辱負重,越國的經濟得到發展,國力兵力強盛起來了,吳越兩國再次開戰,越國打敗了夫差,越國一舉滅掉了吳國。從此吳國退出了歷史舞臺。
既然吳國是被越國滅掉的,那麼成為春秋最後一任霸主的越國又是怎麼滅亡的呢?怎麼沒在戰國時期再次翹楚呢?其實,在春秋末期,隨著齊楚的強大,越國的中原霸主地位早已受到了動搖,外加上之前被滅掉的吳國一直想要造反,致使國家內亂一直不斷,極大的損耗了國力,逐漸衰落下去。後來越國在無疆時期,日益強大的楚威王舉兵攻打越國,面對強大的楚軍,越國毫無反手之力,最終無疆被殺,越國滅亡。無疆死後,他的兒子們自立為王,紛紛建國,越國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
5 # 阿輝看歷史
首先越國並不是迅速滅亡的,直到秦統一全國才真正滅亡。
越王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趁著吳國北上攻齊的時候,在後方偷襲了吳國,攻入了吳國的首都,殺死了吳國太子。逼得吳王重金求和。幾年後,實力更強的越國,再度攻吳,吳軍大敗。最後在圍攻吳國都城姑蘇三年後,攻破了姑蘇城,滅亡了吳國。滅吳之後,越國威震諸侯,成功地成為了諸侯中的霸主。
那麼,滅掉吳國後,成就霸主之位的越國後來怎麼樣了呢?他最後又是怎麼滅亡的呢?我們就從越王勾踐成就霸主之位後來瞭解越國的興亡盛衰。
越王勾踐死後,越國的霸業並沒有立刻崩潰。在越王勾踐的曾孫朱勾統治時期(前446—前410),越國的國力最為強盛,墨子曾評價這個時候的越國道:“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也就是說在朱勾統治時期,越國和齊、晉、楚這三個國家並稱,是諸侯中絕對的強者。在朱勾統治時期,越國屢次戰勝楚國的水師,兼併了滕國、郯國,奪取莒國的土地並使莒國附庸。
但是,在朱勾死後,越國從越王翳到越王無顓即位(前411——前363),這期間越國時常爆發宮廷內亂,越國也在長年的內亂中走向了衰落。越國自身在發生著內亂的同時,中原的諸侯們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三家分晉到田氏代齊,中原的這些新興勢力,也對越國的霸權構成威脅,最終,越國不得不收縮自己的勢力範圍。
越國在越王無顓的治理下國力逐漸恢復,到無顓去世,他的弟弟無疆即位。無疆在位期間積極對外擴張,首先出兵齊國,使得齊國非常緊張,最後齊國臣子雍門子狄自刎,越國才退軍。但在齊威王派人遊說之後,放棄攻齊,轉而攻楚。結果,楚威王大破越軍,還殺死了越王無疆。此戰之後,越國元氣大傷,也不再以“王”自稱。
越國領土在戰後不但失去了錢塘江以北的領土,還被一分為二,包括會稽故地和江北琅琊之地。在楚懷王時期(前355—前296),楚國與越國的戰爭中,雖然楚國勝多輸少,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損失慘重下,為平民怨,派了一個叫邵滑的人在越國作亂,並趁機奪取了越國的勾章地區。
到了楚考烈王時期,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被封於吳地,和處於南方的越國對峙,最終,楚國攻破了越國在北方的領土琅琊,使得越國從此降服於楚國。到了秦滅六國時,秦將王翦在滅楚之後繼續南下,最終滅亡了越國,設立了會稽郡,越國自此完全滅亡。
我們再來說說吳國
吳國有季札通習中原禮樂。有孫武、伍子胥等名將,誕生《孫子兵法》,開鑿邗溝(今京杭大運河)。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踐復仇吞併吳國。
春秋時期,吳國與中原的諸侯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也開始與其他諸侯國爭雄。吳王闔閭在今天的蘇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孫武攻破楚國都城,為其兒子吳王夫差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礎。闔閭的兒子夫差不顧國家連年征戰空虛,與齊國和晉國爭霸成功後,但卻忽視了邊界上的越國,並令伍子胥自殺,被越王勾踐趁虛而入。前473年,夫差兵敗而逃,被圍困在餘杭山(今天蘇州南陽山),向勾踐求和,勾踐不準,夫差自殺,吳國滅亡,吳地盡屬越
-
6 # 大秦鐵鷹劍士
春秋時期,強大且持久的諸侯國都在中原,南方僅有一個楚國是傳統大國,秦、晉、齊、楚是當時的四個傳統大國。吳國和越國都是爆發戶,他們底子薄、資源有限,在強國的支援下,在明君的領導下,能迅速崛起一段時間;一旦離開強國的支援,再加上明君的離世,這個國家自然而然會衰亡甚至滅亡。
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在北方,南方的開發利用程度很低,從經濟、文化、軍事三個方面來看,吳國、越國都是落後國家。吳國是周文王的叔父們建立的,大約在商末周初成立;越國的歷史更加悠久,是夏朝王族所建,建立越國的目的是守護大禹陵。在西周時代,春秋早中期,吳國、越國都不出彩,史書很少提及他們。
晉國作為中原第一霸,它西擊大秦,讓秦國無力東出;它南阻蠻楚,讓楚國無力北上。晉國的強大,讓秦、楚兩國走到一起,秦楚結盟以抗強晉。秦國向西擴張後,就沒有再東出,因此晉國的主要對手是楚國,次要對手是秦國。由於文化上的相似,晉國跟齊國結盟,共抗楚國;另外晉國扶持吳國騷擾楚國。晉國給吳國提供了軍備和先進的軍事技術,派軍事專家去訓練吳國的軍隊。
吳國是晉國扶持起來的一個南方小霸,在經濟上、軍事上接受了晉國的全方位扶持。吳國強大後,就跟楚國交戰,擊敗楚國後,又被秦楚聯軍擊敗。之後吳國南征北戰,南征越國,西擊晉國,北伐齊國,皆戰而勝之。吳國在戰爭中消耗了財富,軍隊精銳盡喪,最關鍵的是得罪了晉國、齊國、楚國。最終越國在楚國的支援下反攻吳國,晉國、齊國坐壁上觀,吳國就不得不亡了。
越國跟吳國皆南方蠻夷小國,兩者經常征戰,是為世仇。吳國在晉國的支援下強大起來,一度攻滅了越國,勾踐夫婦入吳為奴,只為儲存越國,勾踐的妻子雅魚夫人曾被迫侍寢晉國使者。吳國擊敗了楚國,這被楚國視為奇恥大辱,於是楚國重點扶持越國,有了楚老大的物資,越國像肉鴨一樣野蠻生長,成為一方強國。最終越國攻滅了吳國,取得了江浙之地,越國滅吳後,得意忘形,開始耀武揚威,跟晉、齊、楚三國平起平坐,號稱霸主。楚國當然不願受越國的氣,就停止了對越國的援助,勾踐死後,越國內亂,從此一蹶不振,戰國時代越國亡於楚國。
-
7 # 水清山藍
吳越兩國早在西周時期就已存在,是兩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但由於地處偏僻,被中原文明視為蠻族,直到春秋時期,這種情況才得己改善。
春秋時期,晉楚兩國是中原最強大的文明,而其他小國則紛紛站隊,兩大陣營之間互有勝負,誰也吃不掉誰,此時的晉國,為了更有效的牽制楚國,便援助位於楚國後方的吳國,使吳國的實力大增,吳國由此走向了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506年,吳、蔡、唐,三國聯軍攻入楚國郢都,楚昭王倉皇逃亡。伍子胥為報父兄被殺之仇鞭屍楚平王。楚國大臣申包胥為求秦國幫其退兵,在秦國門前哀求七天七夜,秦哀公為之感動,便幫助楚國征伐吳國,越國此時也突然偷襲吳國,吳王闔閭只好退兵,隨後便在攻打越國中意外負傷死去。
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即位,不久後便攻下越國,成功替父報仇,但吳王夫差並未斬草除根,將越國君主越王勾踐凌辱兩年後,便送回越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再加上楚國的支援,國力日益增長,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不顧後方空虛與齊、晉兩國爭霸,被越王勾踐趁虛而入。夫差兵敗而逃,被圍困在餘杭山,向勾踐求和,勾踐不準,隨後夫差自殺,吳國就此滅亡。
公元前312年,此時的越王要征伐楚國,可此時的越國哪裡還是楚國的對手?被楚國大敗,因此,楚國圖謀滅亡越國,消除後顧之憂。這樣做不但能擴充實力,也能將領土擴充套件到江東一帶,公元前306年,楚國乘越國內亂之時,將越國滅亡,將其設為江東郡。 之後,越國後裔分散於現在中國南部一帶,在秦國統一全國後,被秦國兼併。
從以上我們能看出,吳、越兩國的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兩國的興盛都是由於他國的援助,從而牽制他國的敵國,簡單的說,吳、越兩國就是他國的棋子,兩國幾乎沒有家底,一旦沒有其他國家的援助,衰落就不可避免。
其次:兩國都沒有長時間在位的明君,吳王闔閭僅短短在位十幾年,越王勾踐也在滅亡吳國幾年後就去世。吳越兩國在當時資源極其貧乏,沒有明君的支援,自然活不長久。
最後:兩國在興起之後,在位的國君不但驕傲自負,還對自己曾經的援國反目成仇,恩將仇報。例如吳王夫差,在攻下越國後便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已經是中原霸主,被孔子的弟子子貢遊說,不經細想就攻齊伐晉,完全不顧後方之憂,最後就此滅亡。
-
8 # 李飛熊
吳、越的強盛,是其自發地兼併、改革的結果,也和當時各諸侯之間爭霸的形勢密切相關。對於當時的楚、吳、越來說,北上爭霸都是他們心中的夙願,這個目標激勵著他們一路前行。
吳、越強勢崛起,但吳國強盛不久後便被越國滅亡。越國則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強盛,越國的衰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到了戰國末期,越國分散成許多小諸侯,對天下大勢的影響幾近於無。
吳、越迅速崛起的原因吳國是周文王伯父太伯、仲雍建立的國家,因此和西周的血緣關係十分近。周武王時,封吳國為諸侯。而關於越國的記載則較少,有人說越國是大禹的後代建立的國家,有人則認為是楚國分出的支系。但不管怎麼說,吳、越自春秋中期開始,兩國便開始崛起。
第一,自發兼併的結果。吳國在西周初年被封為諸侯後,歷代君主便加快往外兼併的步伐。比如淹、乾等東夷小國,都已經納入吳國的疆域。擁有今天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以及江蘇和浙江北部的一部分。等到壽夢即位後,吳國才開始強大。
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越國兼併的過程也類似,到了允常、勾踐時,越國成為南方地區僅次於楚國、吳國的大國。
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第二,較為寬鬆的外部氛圍。吳越之所以能輕鬆兼併其他小國,和周圍寬鬆的外部條件密不可分。西周在中原以及北部、東部分封了大量諸侯,想要在這些地區往外擴張,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在南部以及東南部,西周只是分封了少量的諸侯國,且這些諸侯國都較小。這樣的條件,使得吳越快速兼併成了可能。
再者,春秋時期,能當上中原霸主,是每個大國國君的終極夢想。因為這個原因,楚國把發展的勢頭,主要集中在了北上,以和中原大國爭奪中原霸主。晉、楚兩國爭霸,就長達百餘年。唯一能對吳越形成威脅的大國楚國,全力北上的戰略,也給了吳越發展的空間。等到後來晉、楚為了找幫手,分別找上吳(聯晉)、越(聯楚)後,形勢對吳、越更有利。
第三,學習中原“禮樂”。壽夢即位後,積極學習中原先進的“禮樂”文化知識,他曾先後到周、楚等國,“觀諸侯禮樂”,還曾請親自教魯成公“禮樂”的問題。而被視為“蠻夷”的越國,也經過了這樣一個學習時期。
後來,晉國為了拉攏吳國,派從楚國逃亡到晉國的申公巫臣,帶著中原先進的軍事文化和技術,教授給吳國。就這樣,吳、越兩國透過吸收中原文化,開始逐步變得強大。但在此之前,吳、越還需各自進行一番改革。
第四,各自經過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吳國在壽夢時崛起,到了吳王闔閭時,則更加強大。因為闔閭除了任用孫伍子胥外,又崇尚節儉、親附民眾,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選士卒、造樓船,這些改革促使,使得吳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又上了一個臺階。而勾踐在屈身夫差,得以回國後,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最終才能滅掉吳國。
吳國迅速滅亡的原因吳國曆經吳王闔閭、夫差後,越發得強大了。吳王闔閭甚至攻破楚國都城,兵威一時無兩。在此之後,楚國已經不被吳國當成主要對手。那麼,吳國下一步發展的目標便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北上和晉國、齊國爭霸,第二是吞併越國,加強自身實力。
伍子胥本人是傾向於吞併越國,而闔閭和夫差,卻是堅定的北上派。也許中原霸主的這頂CROWN,對楚、吳這樣被視作“蠻夷”的國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最終的結果我們也知道,夫差放過勾踐,全力北上爭霸。戰略目標的選擇錯誤,是吳國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
但除此之外,夫差還犯了以下大忌。
第一,吳國四面出擊,伐齊、晉、楚等大國,到處樹敵,使得吳國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第二,夫差此時產生了驕縱的心態。夫差大肆營造宮室、貪圖美色,極大地消耗了吳國國力。
第三,被越國離間吳國君臣,甚至連伍子胥這樣的功臣都被清洗。
自身實力被極大消耗,夫差陷在北上爭霸的泥潭中,無法自拔。夫差的一意孤行,出動吳軍主力北上爭霸,給了越王勾踐偷襲的機會。而為了所謂的霸業,夫差殺死前來報信計程車兵,只是為了掩蓋後方告急的資訊。
吳國連年爭霸以及和越國的鬥爭,使得生產遭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楚國看到便宜,又來攻打吳國。不久之後,吳國又趕上大旱天氣,人心離散的夫差,最終在越國的逼迫下自殺。晉國因限於自身實力和遙遠的路程,亦無力趕來救援。
越國衰落的原因越國在勾踐滅吳之後,霸業達到了頂峰。
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但是到了越王無彊時,越國又走上了吳國的老路。無彊憑藉著越國強大的國力,北與齊國爭鋒,西與楚國硬碰。後來,越王無彊竟輕信了齊威王的說辭,全力攻擊楚國。
於是越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強(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由此,原先吳國的土地歸入楚國,原來的越國土地被設為江東郡。越國殘餘的勢力,分散成許多小國,成為楚國附庸。綜上所述,吳、越之所以迅速崛起,是因為寬鬆的外部條件使得他們有機會做大,此後在充分吸取了中原先進的“禮樂”文化後,又經過一定的改革,具備了爭霸中原的實力。晉、楚兩國為了尋找幫手,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吳越的強盛。
吳越強盛的原因相同,滅亡的原因也類似。他們在對外鬥爭中,對外政策上發生重大失誤,四面開花、四處受敵。對內則是不能處理好政務,夫差窮奢極欲,大肆揮霍。而越國到了後期,宗室內部為了爭奪君位,互相攻擊、大肆殺戮,從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最終被楚國攻佔。
-
9 # 魏青衣
吳國與越國都曾經強及一時,不過他們的這種強盛並不可取,與普通的暴發戶一般,忽然直接就強盛起來了,然後伴隨著根基不穩,又迅速衰敗了。
能夠從春秋時期一直強盛到戰國時期的,大多是一些老牌強國,類似於秦齊晉楚,雖然不一定都打從一開始就強大吧,至少到春秋末期的時候都比較強大,而吳越兩國就不太一樣了,吳越兩國崛起的比較晚,雖然剛崛起的時候還發起過諸侯會盟,看起來是有資格爭奪春秋霸主之位的,但明眼人都知道,吳越兩國的崛起嚴重依賴優秀的掌權者以及某些外部因素。
支援吳國的是吳國,而支援越國的是楚國。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春秋時期,打的比較激烈的一般都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諸侯國小而弱,由於經濟中心一直在北方地區,所以南方地區反倒沒有多少大國看得上的,在當時,幾乎所有國家都以朝著北方,朝著中原地區發展的想法。
當時的形勢是,南方地區僅剩的幾個諸侯國,最強大的是楚國,其次就是吳越兩國,而強大的楚國又一心北上,一直在跟北方的晉國打交道,顧不上吳越兩國,這就給了吳越兩國發展的機會。
首先是晉國,為了鉗制楚國北上,晉國首先開始支援吳國,這裡的支援意識很簡單,就是派人訓練吳國軍士,出資升級吳國的武器裝備,晉國打算利用吳國牽制住楚國,捍衛自己在中原地區的地位。
相對的,為了反向遏制吳國對自己的鉗制,楚國在越國失敗以後,也給了越國大量的資助,這兩個國家背後都有大國的支援,再加上明君在位,自然而然的,吳越兩國很快就發展了起來。
吳王夫差先是勵精圖治,依靠晉國的支援將祖國打造成了新一代的霸主,但這種霸主地位一點也不牢固,還沒等真的成為霸主,吳國就被強勢崛起的越國滅亡了。
吳國的巔峰來的快,去的更快。相對的越國就比較平緩,雖說越國並未對吳國後裔斬草除根,但吳國也算是被亡國了,越國在此後,也是利用楚國的支援,加上勾踐的勵精圖治,很快達到了巔峰。
但這種巔峰並不持久,隨著勾踐的去世,越國也保持了一段巔峰狀態,但後來卻因為愚君上位,越國的大好形勢也毀於一旦。
吳越兩國之所以很快覆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根基不穩,根基不穩的同時還四處樹敵,直接導致了這兩個國家先後被滅亡。
-
10 # 君山話史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吳國的早期歷史吳國是與周王朝同脈同姓的國家。
周的開山鼻祖是周文王的爺爺古公亶父。古公亶父生有兒子太伯、仲雍、季歷,他偏愛小兒子季歷,想傳位給他。為了讓弟弟繼位,太伯與仲雍就不辭而別,逃到吳越地區。當時有不少人前往投奔太伯,共計一千多家,這個小小的部落群,稱為句吳,就是後來吳國的雛形。
太伯去世後,仲雍接任句吳部落首領,後幾任的首領是其子孫季簡、叔達、周章。在周章擔任句吳首領時,周武王將吳地封給他,正式成為諸侯國之一,這就是吳國。吳國雖然是姬姓國,實際上地處蠻夷之地,文化落後。從太伯開創句吳,傳十九代君主,到了公元前590年時,壽夢成為吳國君主,他是吳國曆史上劃時代的一位君王。
第二,吳國崛起的歷史背景吳國在壽夢時代開始崛起,這與其歷史背景分不開。
當時中國的政治格局是晉、楚兩強爭霸,這兩個超級強國誰也不打贏誰。楚國名臣巫臣叛逃到晉國後,提出“聯吳抗楚”的戰略主張。這一戰略的核心是:扶植東部的吳國,從東線襲擾楚國,迫使楚國陷入兩線作戰,最終達到削弱楚國的目的。
晉國政府對巫臣的戰略大為讚賞,便派他出使吳國。在巫臣出使吳國之前,吳國還是一個相當落後的國家,連戰車都沒有。巫臣帶給吳王壽夢一個見面禮,贈送十五輛戰車,同時留下一批軍官,負責訓練吳軍駕駛戰車及射箭的技術,並且幫助吳國組建戰車部隊,傳授戰車戰術。巫臣甚至把自己的兒子狐庸留在吳國,擔任晉國駐吳國的外交官。
在晉國軍官的指導下,吳國的軍備與作戰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這是吳國邁向軍事大國的開始。
從吳王壽夢開始,吳國連續幾任君主都是明君,包括吳王諸樊,吳王餘祭與吳王餘昧等。厲經幾任吳王的努力,吳國到吳王僚時已經成為堪與楚國匹敵的強國。吳王闔閭上臺後,任用伍子胥/孫武等,把吳國的霸主推向巔峰。
第三,越國早期歷史再來說說越國的興起。
越國位於吳國南面,根據一些史書的說法,立國始於夏代。夏朝少康帝統治時,把自己的庶子無餘分封于越,這便是越國的雛形。
從一開始,越國落後的經濟文化,就決定其政治結構十分簡單。從無餘開始,傳了十幾代後,最後一代越國君主索性不當國君了,自己降級當了平民。這樣,越國回到了原始氏族的狀態。
進入春秋時代後,楚國在南方開疆拓土,吞併許多蠻族部落。象越國這樣沒有一個政府組織的部落,是很難倖免於難的。時勢造英雄,越國曆史上第一位英雄無壬應運而生,他自稱是無餘的後代,重新組建國家。越人之所以要擁戴無壬為君主,也是形勢所逼。倘若延續這種無組織的鬆散社會,那麼越人將在競爭的大潮中一敗塗地。
又過了數代,到了越王允常時,北方的吳國開始強大起來。面對吳國的威脅,除了全力發展軍事外,越國別無生存圖徑。
第四,越國崛起之路越國君主允常是個很有魄力的人,他在位的時間很長,而越國也迅速從一個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軍事強國。
越國的成長壯大,是與吳國的戰爭分不開的。為了抵禦吳國入犯,越王允常選擇與楚國結盟,多次出兵,支援楚國打擊吳國。然而,到了吳王闔閭統治時期,越國已經無法與吳國爭鋒。允常便討好吳國,向吳王闔閭贈送了幾把寶劍。令人驚訝的是越國的鑄劍技術在當時中國居於領先水平,特別是出了一名偉大的鑄劍師歐冶子。
寶劍外交仍然未能緩和吳、越的敵對。公元前510年,吳王闔閭要求越國出兵協助攻打楚國,遭到允常的拒絕,闔閭馬上與越國翻臉,揮師入侵越國,攻破越國城池檇裡。自此,吳越兩國關係又惡化了。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孫武等人在柏舉之戰中大破楚軍,緊接著攻破楚都,楚國命懸一線。允常乘吳國軍隊主力全部集中於楚國戰場,國內防備空虛之機,率領越軍突襲吳國。越國的出兵,是吳軍最後撤出楚國戰場的一個重要因素。
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他是越國曆史上一位十分傑出的領袖,在他統治時期,越國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國,成長為東南重要的國家。允常死後,其子勾踐繼位。
後來勾踐臥薪嚐膽,滅掉吳國。
第五,吳、越迅速衰敗的原因吳國在吳王闔閭後,雄霸天下。闔閭之後,吳王夫差南破越國,北破齊國,在外交場上壓倒晉國,成為天下霸主。可是,短短十餘年後,吳國竟然滅于越國之手。
吳國滅亡的原因,一則是吳王夫差過於驕傲自滿,一則是因為越王勾踐太厲害了。夫差南破越國後,為了羞辱越王勾踐,讓他在吳國王宮當奴僕。越王勾踐夾起尾巴做人,騙取夫差的信任,失去警惕心的夫差最後居然縱虎歸山,讓勾踐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勾踐利用夫差的性格弱點,進獻美人及奇珍異寶,以弱其志。夫差在淳酒美人中逐漸消耗雄心,並任用奸臣,殺害忠臣伍子胥,倒行逆施,最後敗亡實是咎由自取。
與吳國類似,越國的霸業也是曇花一現。
越國僻處東南,地少人稀,文明落後,之所以能一鳴驚人,與勾踐個人能力是分不開的。我一直認為勾踐是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君王之一,他驚人的才能彌補了越國的許多先天不足。不過,勾踐在滅吳後,就暴露出殘忍之本性,屠戮功臣,殺掉名臣文種,另一個名臣范蠡則遠走他鄉。
勾踐的做法,無疑絕了引進人才之路。在一代雄主勾踐去世後,繼位者的才能無法望其項背,越國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
11 # 建戈說教育
吳國的滅亡: 春秋時期,吳國與中原的諸侯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也開始與其他諸侯國爭雄。吳王闔閭在今天的蘇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孫武攻破楚國都城,為其兒子吳王夫差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礎。闔閭的兒子夫差不顧國家連年征戰空虛,與齊國和晉國爭霸成功後,但卻忽視了邊界上的越國,並令伍子胥自殺,被越王勾踐趁虛而入。前473年,夫差兵敗而逃,被圍困在餘杭山(今天蘇州南陽山),向勾踐求和,勾踐不準,夫差自殺,吳國滅亡,吳地盡屬越。
越國的滅亡: 越國亡於楚國。 前312年,在秦國、南韓、魏國與楚國、齊國對峙的時候,楚國派遣大批軍隊包圍秦兵於曲沃和商於。越王在這個時候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揮作戰的大船)、戰船三百艘、箭五萬支,送給魏國以支援魏國。這些水戰所需的軍用物資運輸到魏都大梁,一定要從長江經邗溝,再經淮水和鴻溝,可推斷出當時邗溝和淮水仍然在越國的勢力範圍之內。此時越王原要伐齊國,經齊王使人遊說越王,越不攻齊而攻楚,被楚打敗。 因此楚國圖滅亡越國,消除後顧之憂。這樣做,也能擴充套件領土到江東一帶。公元前307年,越武王舉鼎絕臏而死,秦國有爭立君位的內亂,在這時,一時無暇對外兼併,楚就趁這個時機攻滅越國。楚國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了5年,到公元前306年(楚懷王二十三年),楚國乘越內亂的時候,把越國滅亡了,設江東為郡。 之後,越國王族後裔分散於現在中國南部一帶,分而治之。
-
12 # 秋楓識意
春秋末期,地處長江流域的吳越國迅速崛起,然而,強盛後的兩國,都發生過同一件事,那就是強盛後的衰弱……今天先發表了個人的看法。
春秋末期,中原大地發生過幾起奇妙的事,東方的齊國經齊桓公後諸子爭位導致國力大減,到春秋末期,齊國外卿陳氏已逐漸控制齊國朝政,在這一段時間齊國自然而然無法插手吳越的迅速擴張。
南方的楚國,雖地大物博,但國君手中的權利卻不集中,剛好又碰到了楚平王這麼一位庸主,伍子胥就是在楚國逃難而去了吳國。
最後說下北方的晉國,當初在中原大地,晉楚時常發生戰爭,但兩國都清楚的是誰也不能輕易消滅對方,於是晉國把注意放到了與楚國相領的吳國,可以說吳國最初的強盛少不了晉國的扶持,
吳國強盛後的第一件事,先消滅了周邊的一些小國,而後再進攻楚國,再之後欲將越國消滅,自持強大的吳國四處樹敵,甚至吳國大王親自帶兵北上,欲於等到周天子所封的霸主,越國看到吳國精銳盡出,立即帶病,包圍了吳國國都,而後三次將吳國打敗,吳國最後一位君主夫差自盡,吳國宣告滅亡!
這是吳國強盛到滅亡!
越國滅亡吳國後成了了長江流域的唯一大國,國力雄厚,但自從雄主勾踐逝世後,越國也出現了諸子爭位的事件,彷彿諸子爭位在春秋戰國經常上演,越國從此衰敗,但衰敗並不等於滅亡,越國依然還有一定的實力,春秋末期,戰國時代開啟,三家分晉,田氏伐姜。中原大地更加混亂了。每一個開國國君都在尋求變法,以求國家更強大,其中以魏楚齊趙韓燕秦七國為最強,越國經諸子爭位,無暇變法,所以愈發愈落後,到了戰國中期,越國在越國君主無疆的帶領下,想北上進攻齊國,最後竟被齊國忽悠的去進攻楚國,此時的楚國,是處於楚懷王的初期,楚國早就盯上了這個鄰居了,最後在楚國強有力的攻伐下,越國國君被殺,越國國土被楚國所佔,越國諸子便跑到了閩南地區去了,越國就此滅亡!
回覆列表
禹王與吳越之地淵源頗深。不但壯年治水於太湖,死後還葬在了太湖以南的會稽山上。許多年後,夏朝天子少康擔心會稽山上先祖禹王的香火中絕,特意將自己的一個庶子封到會稽,以奉禹王之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