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太乙伏魔錄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人是非常注重血緣關係的,即使沾親不帶故的,如果有個什麼事的話都會幫助,但是就是因為太過於看重自己家族的血緣關係,也為他們帶來了危險,要知道在古時候皇帝的權力是最大的,他說斬殺誰就會斬殺誰,假如說那個家族犯了嚴重的錯誤,或者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了,這個家族很有可能被“株連九族”,誰要是不幸遇到這樣的事,只能自認倒黴了,那麼為什麼當時的人知道皇帝要誅連了,他的族人都不跑呢?其實不是不跑,而是跑不了,歷史上就有這樣一位人物,被株連了十族,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下。

    我們都知道古人對於傳宗接代這件事看到的很重要,更別說當時的皇親國戚,王公貴族了,三妻四妾的,娶了一個又一個,但是往往這樣的人最是危險,為何?因為他們離皇帝最近啊,這個權利只有皇帝會有,假如那個沒有眼色的人觸怒到了皇帝,輕則罰錢官降一級,重則流放充軍,這些還是好的,畢竟流放的話還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可是要說到特罪的話就是“株連九族”這個就是不幸了,但是我們也不要被歷史所誤解,真實上被株連的人很少,大多都是三族或者四族,也就是自己父母、兄弟、妻兒。

    但是歷史上發生過一起被株連了十族的人,而且還是真真實實的十族,足足有八百人之多,怎麼回事呢?在明朝初年的時候,有一位史記大學士名叫方孝孺,他的老師就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儒宋濂,老師是什麼樣子自然教出來的學生也是什麼樣子,雖說在學問這方面方孝孺沒有超越自己的老師,但是照樣被後人稱之為“大儒”。

    當朱元璋還在位的時候就看出方孝孺的才能讓他去輔佐朱允炆,在朱允炆上位以後,在各個方面聽取了方孝孺的建議,其中就有削藩做法,雖說這樣對朱允炆有利,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觸碰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了,沒多久就起兵,朱棣帶兵直接打到了明朝的京城南京,準備謀權篡位,為了掩蓋住自己的醜聞,就命令方孝孺從新編篡一本新的史記。

    但是沒想到大儒方孝孺寧死不屈,惹惱了燕王,朱棣說:你要再不寫就株連你九族”可是方孝孺說即使十族又怎麼樣,在史記上寫下“謀權篡位”,後來朱棣真把他九族給誅殺了,而且還連累到自己的學生,被當做第十族,那當時的人為何不跑呢?實際上就是你跑也沒用,當時沒車沒飛機的你跑哪去?再加上當時每個家族都有族譜,這樣他們就照著族譜抓人,就算是有幸跑了也會頒發通緝令的,也不是沒人跑過,把自己孩子託付給別人來照顧,自己的家產都給別人,然後逃到深山老林裡面,但是如果被抓的,就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刀了。(可以有極少的,但是量大的話就不行)。對此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 2 # 談昆明

    這事說的是明朝大儒方孝孺,朱元璋臨死託他扶助孫子建文帝,後朱棣以清君側為名造反,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稱帝后,開始聽從姚廣孝囑咐,對原建文朝官員,禮賢下士各方拉攏。但大才子方孝孺軟硬不吃,而且破口大賣明成祖朱棣反賊篡位,後朱棣勃然大怒,心頭火起,稱不光要滅你九族,還要滅你十族。那第十族是那一族呢,就是把方孝孺的老師、同學、學生等相關人員列為一族,統統斬殺或流放,這就是歷史上滅十族的由來。

  • 3 # 夏目愛看書

    題主的問題是歷史上有沒有人被滅了十族,我的答案是有的。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人,他就是方孝孺。為什麼這個人會被誅殺十族呢,或者說你疑惑的是哪十族?接下來我來說明一下。

    誅九族

    誅九族是秦國變法之後的夷三族法,這邊的九族是指父四族,母三族,妻兩族,這樣就湊夠了九族。其實在歷史上誅九族的人大多是禍亂朝綱,反叛國家統治的這種大逆不道的罪過。

    在歷史上明確記載誅九族的人是隋末的楊玄感,率先發動反隋叛亂。在隋煬帝遠征高句麗的時候,楊玄感感覺時機已到於是滯留糧草,屯定黎陽,之後帶領軍隊進攻洛陽。但是洛陽久攻不下,之後便被趕來的隋軍擊敗,之後楊玄感感覺自己逃不了了,於是讓自己的弟弟將自己殺死。但是在《隋書》中有明確記載隋煬帝在鎮壓楊玄感的起兵之後“罪其九族”。《唐六典注》:“隋煬帝末年嚴苛,生殺任情,不復依例。楊玄感反,誅九族,復行轘裂梟首,磔而射之。”這也是歷史上首次記載被誅九族的人。

    誅十族——方孝孺

    誅十族的事情只發生過一次,在明朝的明成祖朱棣等級的時候。靖難之變會後南京城中的大儒方孝孺認為朱棣這屬於謀朝串位,所以在朱棣名利器歸順和起草繼位詔書的時候,遭到方孝孺的辱罵。於是在詔書上面寫道“燕賊篡位”。朱棣多次勸說還是被方孝孺拒絕,朱棣看到不能曉之以情於是開始用強硬的手段威脅說:“如果你不順從我,那麼我就誅你九族”,但是方孝孺仍然不為說道就算你誅我十族我也不會改變。

    由於方孝孺所帶領的南方文官集團再靖難的時候給了朱棣很大的壓力,於是朱棣便將方孝孺的學生,也就是南方文官集團編為方孝孺的十族,就這樣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誅十族的事件發生了。最終誅殺八百七十三人,流放的人數不計其數。

    總結:統治者想透過這樣的方法來控制民心,給犯罪的人施加壓力。其實歷史上的誅殺十族也是這一個案件,畢竟當時的時局比較特殊,可以說是朱棣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藩王的身份謀反成功的,文人最後也保住了自己的骨氣。

  • 4 # 文史並蒂

    古代刑罰中,滅九族已是極刑,雖然影視劇中,皇帝動不動就滅大臣的九族,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滅九族這個刑罰是很少使用的,因為牽連面實在太廣。

    具體有多廣呢?目前流傳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父族四(自己,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另一種說法是,從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為九族。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牽扯到很多人,如果是世家子弟,可能要有成百上千人,皇帝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還是要考慮影響的。

    既然誅九族已經是極刑,為什麼還會出現誅十族呢?其實這個刑罰一共也就出現了一次,而且具體有沒有實施還存在巨大的爭議。

    先按真的發生了來說:明朝朱允炆繼位以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削藩,不到五年就削了5個藩王,當時勢力最大的藩王之一燕王朱棣,不甘心就此被削藩,於是在道衍和尚的輔佐下,打出“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歷經三年多的戰鬥,終於趕走了朱允炆,奪取了皇位。為了安撫人心,他想讓當時在文壇地位很高的方孝孺幫他寫登基詔書,但是方孝孺是正統儒學的堅守著,認為朱棣是亂臣賊子,不願意與其合作。

    朱棣多番試探不果,於是改為威脅,結果方孝孺也是硬脾氣身穿孝服與朱棣在朝堂上對罵,具體過程為:

    “先生毋自苦, 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成王安在”,“彼自焚死”,“何不立成王之子”,“國賴長君”,“何不立成王之弟”,“此聯家事”,“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汝安能邃死,即死,獨不顧九族乎?”,“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乃是殺伐之人,見到方孝孺如此頑固,索性就順了方孝孺的話,當場下令誅殺方孝孺十族,而且當著方孝孺的面一個一個殺掉,據說一共是殺了875人,這個多出來的一組普遍被理解了方孝孺的門生。

    為什麼又說這件事不一定真的發生呢?主要是因為過了許多年後,又突然冒出了一部分方孝孺的後人,所以一部分學者認為是史書記錄有誤或者朱棣只是說了氣話,並沒有真正的殺方孝孺十族,甚至連九族都沒有殺,只是殺了一些關係比較密切的人,而這些人可能包含支援方孝孺的一些門生,所以把多出來的那一族定義為門生。當然具體有沒有發生,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5 # 大獅

    在一些宮廷劇中經常能看到皇帝誅臣子九族的橋段,實則在歷史上不僅僅有株連九族,從秦始皇開始的株連三族,到後來的株連五族、七族,到了隋煬帝時期發展到了株連九族。

    所謂的九族,其實有不同的說法,有一說法認為是上到高祖下到玄孫的九代為九族,另一說法認為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為九族。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古代,特別是對於一些大家族來說,那絕對是牽連甚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想見,皇帝用此法絕對一下就可以將異己斬草除根了。

    在歷史上,被皇帝滅九族並不稀奇,但是據說被滅十族的恐怕唯方孝孺和景清莫屬。

    方孝孺算是一代大儒,先後效忠於明太祖和建文帝兩代帝王。後來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滿朝文武皆倒戈,唯方孝孺誓死不從,拒絕為朱棣草擬即位詔書。當時,燕王威脅方孝孺若不起草詔書便要株連其九族,然方孝孺卻說:“莫說九族,十族何妨?”

    結果,朱棣真的株連了其十族。先是殺盡其九族,最終在方孝孺死後仍覺得不解氣,又將其門生和朋友作為第十族處死了。據統計,十族足足牽連了847人被殺,據說還是當著方孝孺的面殺了七天七夜。

    而始終不屈的方孝孺本人也被朱棣割掉了舌頭、砍掉了雙腿,最終腰斬於南京聚寶門外。傳說方孝孺被腰斬後,仍然以胳膊肘撐著地爬行,用手指沾著血連著寫下了十二個半的“篡”字才算斷氣。

    不過,方孝孺被滅十族之說最早是出現在祝枝山的《野記》,屬於文學作品,有加工創作之嫌,並不可盡信。《野記》之後才流傳出很多方孝孺被滅十族的記載。而像《明史·方孝孺列傳》這樣的正史中皆記載方孝孺被株連的是父系一族。

    由此可見,方孝孺被株連十族這事兒未必是事實,後人權且當個故事來聽罷了。

  • 6 # 古曲古風

    歷史上不存在被滅“十族”的人,很多人被野史以及電視劇的誤導認為明朝名臣方孝孺曾被明成祖朱棣滅了“十族”,但野史終究是這是野史,不足為信,為什麼呢?且聽我慢慢說來。

    方孝孺其人

    方孝孺,明朝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曾拜同時期的大儒宋濂為師,是宋濂學生裡面學識最淵博的一位。方孝孺自幼酷愛讀書,人稱“小韓愈”,朱元璋稱帝后,頗為欣賞方孝孺的學識為人,便將他召入宮中,任命其為陝西漢中府教授,他還曾給蜀王朱椿的世子當過老師,蜀王特賜名“正學先生”,朱元璋臨終之際,特遺照令方孝孺輔佐皇太孫朱允炆。建文帝即位後,遵照朱元璋遺照,任方孝孺為翰林侍講和翰林學士,對其依賴有加。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方孝孺多次為建文帝出謀劃策,並親寫討逆檄文,但終究沒能打敗燕王朱棣。建文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的追隨者,除了少數自盡殉國外或者拒絕投降外,大部分都歸附了朱棣,而方孝孺就是一個拒絕投降者。此時方孝孺已經是天下聞名的第一大儒,其學識品德為天下文人所稱頌。朱棣起兵的時候,道衍和尚姚廣孝就曾對他說過,“城破之日方孝孺是絕對不會投降的,但是你萬萬不能殺他,否則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

    於是,當朱棣攻下南京後,對方孝孺以禮相待,下令要重用方孝孺,請其撰寫即為詔書,方孝孺不僅不肯寫,居然披麻帶孝上殿,大罵朱棣不忠不孝,弒君篡位,朱棣龍顏大怒,隨即下令將方孝孺與那些些不歸順的建文追隨者一併處死,並株連滅族。《明史》載:“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齊泰、黃子澄是建文帝時力主削藩的始作俑者。而關於“夷其族”,流傳至今的一種說法是方孝孺被滅了“十族”,包括他的門生和朋友。

    方孝孺真的被滅了十族嗎?

    《四庫全書》中的《明史本紀》記載:“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詔,孝孺投筆,且哭且罵。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辯不屈。遂與孝孺同磔於市,皆夷其族” 。

    但無論是明朝原本的《明史》還是康熙時期編修的《四庫全書》中的《明史》,都沒有關於明成祖朱棣誅方孝儒十族的記載。《明史》中只是記載了,方孝孺和他的弟弟方孝友一同被殺,其妻子鄭氏和兩個兒子方中憲、方中愈上吊自殺,兩個女兒跳入秦淮河自盡,並沒有提到方孝孺母族以及妻族被誅殺的記載。但是有關於所謂的方孝孺“第十族”門人和朋友的記載:“永樂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門人王稌潛錄為《侯城集》,故後得行於世。”

    此外,生活在明成化年間宋端儀撰寫的《立齋閒錄》中記載了“夷其族,抄扎人口八百四十七人”的名單,但這些基本上都是方孝孺父族的,也沒有其母族和妻族的人名列出。很顯然,這些人是被“抄扎”,也就是抄家的意思,並不是被殺死。同時,有關於建文帝的野史中也都沒有關於方孝孺被誅連十族的記載。

    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之後,為方孝孺等一眾建文帝舊臣平反,赦免了方孝孺堂兄方孝復。萬曆十三年,明神宗朱翊鈞還釋放了被連坐的方孝孺戍邊後裔,這說明方孝孺及部分族人雖然被殺,但並沒有達到百分百“滅族”,所以當時朱棣只是誅殺了方孝孺一部分族人,然後抄家、流放了一部分,否則如何來解釋仁宗和神宗時期的赦免呢?

    “滅十族”一說是怎麼出現的?

    有學者考證,最早記載方孝孺被“誅十族”的典籍是在明正德朱厚照年間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所著的《野史》中,而祝枝山的資訊來源大多是其幼年時期聽長輩們聊天時的記憶,所以這個不足為據。直到清朝統一中原之後,關於方孝孺被“滅十族”的說法才出現在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以及趙翼的《廿二史札記》等書中,所以流傳了下來。

    另外,《方何宗譜》卷首記載:方孝孺位列翰林侍講。父親遭殺後,幼子聖公由浙江台州遷往安徽歙縣,生四子,長子通公後遷至安徽廬江,改姓何。可見方孝孺並未造滅族。

    以上證明,方孝孺被“滅十族”只是野史傳說,並非歷史真實事件,這個鍋朱棣背了幾百年。

  • 7 # 東方無涯

    儒家發展到宋朝直接扭曲變形,被宋儒影響的新一代漢家王朝明朝初期思想嚴重扭曲,因此發生了歷史上唯一的方孝孺誅十族事件。

  • 8 # 歷史也好玩

    誅九族,最早源於秦變法之後的夷三族,當時涉及的面積不大,只包括父、子、孫,後來慢慢演變成了誅九族,甚至誅十族,秦末時期被誅三族的丞相李斯和宦官趙高就是例子。那麼,九族又是哪九族呢?

    九族指的是:

    一、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兒及外孫一家。

    二、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一家。

    三、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

    古代社會實行的是殘酷的誅人法,一人犯法往往就會被株連九族。我們做個假設,假設古代家裡人有一妻二妾五個孩子的演算法,這一下就會殺掉441個人,相當於古代的一個村莊就這樣消失了。

    按照史料記載,誅九族最早發生在隋唐,楊素之子楊玄感因犯謀反罪被判誅九族。後來,甚至出現過了一次誅十足,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方孝孺事件。

    方孝孺,明初浙江海寧人,他博學強記,通曉經文,文章蓋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獻王特聘為世子的老師,併為其讀書處題字正學,於是當時的人們尊稱其為方正學。

    明朝建文帝即位之後,將方孝孺招至南京,委任他翰林講學士一職。建文帝年紀輕輕,缺乏治國治軍的本領,因為方孝孺是他的老師,所以建文帝對方孝孺很是信賴,國家大事都請教他。方孝孺成了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他也感謝建文帝的知遇之恩,對建文帝赤膽忠心,全力扶持。

    建文帝年輕,資歷又淺,他害怕他的叔叔們王權過大,因此就採取了削藩建議,但遭到以燕王朱棣為首的諸王反對。於是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討燕王的詔書和檄文。

    朱棣在攻下南京之後,奪得皇位,迫令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反對朱棣篡權,寧死不從。朱棣大聲呵斥說,如果不起草詔書,就滅你九族。方孝孺大聲說,別說是九族,十族又能怎麼樣?朱棣耐心勸說,方孝孺大義凜然,針鋒相對,就是不屈服,最後提起筆來,寫了四個大字:燕賊篡位。燕王再有耐心,也跑到爪哇國了。他氣急敗壞,叫人將方孝孺嘴角割開,直到耳根。並且把方孝孺的宗族門生都抓了起來,但是方孝孺根本無動於衷,頭都不抬。這個時候明成祖朱棣徹底絕望了,心想我去,這還真是一個狠人,也橫下一條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也作為一族,連同宗族總共十族,共計873人,全部凌遲處死。凌遲,就是一刀一刀把人刮死,可以說是古代最為殘忍的酷刑了。

    誅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古代社會的刑罰制度有很大關係,一人犯法,滅你九族,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今天九族的本來意義已經發生了變化,其親屬的意思已經淡出了,變成了與之有關的一切人的意思。

     

  • 9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分幾部分回答。

    一、何謂誅十族。

    古代刑法有株連九族一說。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兒之子、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指母之父、母之母、從母子(孃舅);妻族二指岳父、岳母。滅十族指除以上九族,再加上朋友,合稱十族。

    二、方孝孺被朱棣滅十族的原因及經過。

    方孝孺從小飽讀經書,他的恩師是明初三學士之一的宋濂,宋濂也曾是太子朱標的老師。方孝孺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名氣很大,洪武十五年、二十年,地方官員兩次向朱重八推薦,但石沉大海,他不知所以。其實是太祖已對他全面考察,準備作為棟樑之才讓孫子朱允炆重用。

    建文帝一登基,立馬召方孝孺為翰林侍講,於是方孝孺兵部尚書齊泰、翰林學士黃子澄三個書呆子成了朱允炆最倚重的三駕馬車。

    惜乎朱允炆因朱元璋多年屠殺及自己生老病死,將才大量凋謝,手下已是大將難覓,病急亂投醫,只得扶黃子澄舉薦的將二代李景隆為帥,誰知李景隆不僅能力差,標準的酒囊飯袋,還是個缺鈣的主兒。先是三下五去兒把朱允炆的幾十萬大軍幾乎敗光,又在朱棣率大軍兵臨南京城下時,和谷王朱穗勾結朱棣,私開鎮守的金川門,放朱棣進了南京城。

    早在朱棣攻打京城時,朱允炆怕守不住,問方孝孺:如果城破,該如何處置時,方孝孺斷然答道:城破,陛下當死社稷!

    朱棣進城,他首先找到名滿天下的方孝孺,他在大殿接待方並直言希望方孝孺能親自為他起草詔書,以安撫天下人心。方應召而來,竟哭著進殿,不理朱棣,朱棣勸道:先生不必如此,我不過仿照周公(姬旦)輔政而已!方怒問:成王在哪裡?對曰:自焚死了。成王兒子呢?對曰:大明需長君!那成王的弟弟呢?朱棣不悅,他知道嘴巴子再利索的人最終幹不過拿槍桿子的,令人拿出紙筆逼方孝孺擬定詔書。方寫下“燕賊篡位"!太不給面子啦,朱棣出離憤怒了:你不寫,不怕我滅你九族嗎?!方孝孺答曰:誅我十族又如何?!朱棣不再顧及軍師道衍和尚不要殺方孝孺的囑咐。於是悲劇啦!方孝孺被凌遲處死,並被滅十族。

    三、蒼茫大地以為誅十族並不是後人在黑朱棣,而完全可能是史實,原因如下:

    A、朱棣本是北韓進貢的女人所生,屬庶子,所謂靖難名不政言不順,他滅方孝孺十族,正好殺雞儆猴。

    朱允炆作為太子朱標之子,由大明開國皇帝朱重八欽定為皇位繼承人,朱棣靖難,純屬扯蛋!朱棣攻進皇城,逼死或逼走法定皇帝,是靖難還是造反,地球人都知道。一幫建文舊臣,反對者甚眾。殺了大明知識分子的種子方孝孺並誅十族,正好以此詔告天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書呆子、武夫們不要洗淨脖子來試我的寶劍,害得自己親朋好友也跟著進刀!

    B、朱棣的性格極像乃父元璋,是個殘暴得有點變態的皇帝,他做的恐怖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的!

    朱棣的人生信條是:暴力不能解決一切,卻可以解決你。

    且看他的暴行!

    他抓獲在濟南多次打敗過他的建文朝大將鐵鉉。割耳鼻後煮熟,塞入其口中。朱棣問:甘否?鐵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凌遲,殺其子。

    黃子澄,凌遲,滅三族。

    練子寧,凌遲,滅族。

    卓敬,凌遲,滅族。

    陳迪,凌遲,殺其子。

    此外,鐵鉉妻、女,方孝孺女、齊泰妻、黃子澄妹沒入教坊司為妓女。

    後來,還屠殺了三千宮女。

    四、我們對歷史人物、史實評價應力求公正、客觀。

    永樂大帝朱棣和太祖一樣,是個好皇帝,但好皇帝並不能和好人劃等號。人性自有惡的一面,何況有乃父薰陶!

    我們作為文史愛好者,應該儘量還原歷史的真相,既不能因為朱棣是個殘暴,就否認他是個好皇帝;也不能因為朱棣是個好皇帝,就否認他曾經暴虐的史實。

  • 10 # 勇戰王聊歷史

    靖難之役後,朱棣找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想趁機降服方孝孺。可是,方孝孺這樣的讀書人很倔強,寫下"燕賊篡位"四個字。

    朱棣怒了:信不信我誅你九族!

    方孝孺直言:有本事滅我“十族”!

    朱棣:這種請求真是少見,滿足你。

    於是,在“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之外,朱棣又把他所有的弟子(也有的說所有朋友門生),也都給砍了。

    想想都“刺激”。老師犯罪,把學生砍了。朋友惹毛皇帝,自己也跟著挨刀。。。

    除了方孝孺以外,當時還有一個叫景清的人,因為趁著上朝時,拿刀刺殺朱棣被誅九族。後來,朱棣怒氣難消,又實行慘無人道的"瓜蔓抄":將姓景的人,以及他的老師、親戚、朋友、學生,統統給殺了。結果跟方孝孺一樣。

  • 11 # 半釋半道半俗人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人被滅十族,包括明朝的方孝孺也沒有。方孝孺被滅十族,明朝正史均無記載,都是野史和藝術作品的訛傳。且據考證,方孝孺是有留下後代的。

  • 12 # 中國歷史研究所

    我們現在看古代的宮廷劇,經常就看到誅九族的重罪。一般來說誅九族的人其實都很少的,因為誅九族的罪太重了,一般都是造反,叛國的人才會誅九族。

    九族一般就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就是指:自己一族父母兄弟、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

    母族三就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

    妻族二: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

    可以看到九族其實基本上已經是把所有的親戚都算在內了,所以說誅九族基本上只要和自己稍微有點親戚關係的人都會被殺。

    那麼誅十族呢?

    其實在歷史上沒有誅十族的罪行的。而且歷史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被誅十族,歷史上並沒有記載誅十族。

    不過在明朝祝枝山所編的《野記》一書中卻記載了一個被誅十族的人,那就是方孝孺,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之後奪去了皇位,當時方孝孺就是忠於建文帝的代表,當時方孝孺也是南方士人的代表,朱棣也是極力的想拉攏他的,當時朱棣還想讓他寫繼位詔書的,但是方孝孺誓死不答應,朱棣就說滅他九族,方孝孺於是說滅我十族又如何,於是朱棣真的滅了他十族,把方孝孺的學生也算在內,算作第十族。方孝孺本來就是南方士人的代表,所以門生很多。當時被殺害的人多大873人。

    但是最早記錄在祝枝山所編的《野記》中,這個本來就是一部野史,祝枝山在一開始也說了這些都是他道聽途說的,裡面還有很多神仙的故事。所以可信度不高,而且在《明史》中並沒有記載方孝孺被滅十族,相反在很多縣誌還有一些史料中發現了方孝孺族內的人在永樂年間的記載。

    所以這個誅十族的方孝孺的故事可信度並不高,那麼除了方孝孺在歷史上還真的沒有記錄被誅十族的人。

  • 13 # 約定9521

    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就是方孝孺。方孝孺還真是硬漢即使被腰斬之後。上半身依舊在血泊之中翻滾。沾著自己的鮮血連著寫了十一個篡字。控訴著對朱棣的仇恨。

    話說當年燕王朱棣攻下南京。黃袍加身成功的篡位,整應了神機妙算劉伯溫的一句話。除非燕能飛過,原來當年劉伯溫主持修煉南京城時。朱元璋悄悄移動可一下子位置劉伯溫就是一皺眉。但是朱元璋是主子。劉伯溫只好半推半就。等到南京城修好夠。朱元璋洋洋自得縫對劉伯溫順道。“愛卿。你看朕修建的南京城多麼宏偉。連一隻都飛不過來”。劉伯溫劉隨口說了一句“除非燕猛飛過”朱元璋根本沒拿這句話當事。現在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這不正是應了劉伯溫那句話嗎?

    朱棣也知道自己篡位名不正言不順。她要收攏人心。聽從國師姚廣孝的建議。招方孝孺入宮。姚廣孝可了不得當年就是他√朱棣說。我要給王爺戴一頂白帽子。王子加白那不就是皇字嗎?朱棣對姚廣孝言聽計從。剛開始燕王發動靖難之役時只是在邊境小城打打鬧鬧。姚廣孝一句話朱棣直接攻打大城市。一路隨風拿下南京城。控制住可帝國額都城還怕那些小城鎮鬧事嗎?所以朱棣雖然殘暴。但是還是√方孝孺禮遇有加。親自登門拜訪。目的就是一個。讓方孝孺為他起草詔書。為他歌功頌德。好讓他名正言順額登基坐殿

    方孝孺這個書呆子。渾身傲骨。根本就不吃朱棣那一套方孝孺穿麻戴孝直接闖入金殿,放聲大哭。大罵朱棣“你這個亂臣賊子。看你能橫行到幾時”?為了籠絡人心。朱棣強壓怒火笑吟吟的走下金殿。拉住方孝孺額雙手。親戚的說到“希直(方孝孺字希直)愛卿,朕不怪你,但以愛卿飽學之士,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乎”?方孝孺聞聽此言。大怒一口唾沫直接噴在朱棣臉上,大罵到“朱棣,你這個沐猴而冠的竊國大盜,吾與你不共戴天”。朱棣畢竟事一國之主。方孝孺如此不給他面子。他這個殺人魔王再也忍不住了。在文武大臣面前自己太丟面子了。朱棣怒氣衝衝說到“方孝孺,你如此不識抬舉。難道你不怕朕滅你九族嗎”?“哈哈!…”方孝孺仰天大笑道“休說咩我九族,今天吾為建文皇帝而死,滅我十族又如何”?朱棣大怒傳下旨意。將方孝孺凌遲處死,並滅他的十族。(九族和方孝孺額學生)。死者多達八百七十餘人。

    方孝孺及其十族被朱棣殘暴誅殺後,天下民怨沸騰。朱棣為了平息民間怒火。就讓文人編排了因果報應的故事。改天再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各種引數完全不懂的人,如何挑選膝上型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