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行觀照
-
2 # 狗飛子
總體上,不是個好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號正德,父親明孝宗朱祐樘,母親張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死後葬於北京十三陵之康陵,廟號“武宗”,諡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武宗一生,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同時武宗又處事剛毅果斷,彈指揮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應州大敗小王子,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於藝妓,個性強烈,為人卻又十分平和,渾不似一代帝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說白了,一個小孩脾氣喜歡玩耍的皇帝,雖然後來歲數也不小了,但是總感覺像是隻有16歲以下的樣子,他會自己給自己封官,而且一再改封,玩過家家一樣的。不過也並非一無是處,死前遺詔不要活人給他陪葬,是他心仁之處。所謂個性解放云云,說穿了,和明朝晚期知識分子愛講心學一樣,你表現出了赤子之心,就有人說你個性解放。明武宗根本心理就沒成長起來是真的。其實,明自英宗朝以來,國勢漸弱,而武宗朝卻完全稱得上重拾信心和威望的時代,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又為後人所訾議。幽幽青山綠水間,康陵中靜靜地安息著武宗。對於他奇特的一生,相信後人依舊會不斷地評說下去。
-
3 # 紫霄塵浮
朱厚照不算是一個好皇帝,但也不算是個昏君,可以說一個從小被寵壞的人,他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好玩,但也有知識、有能力、也有做事底線;他性格叛逆、好奇、冒險,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極具個性色彩的人。在位期間,他多次賑災免賦,抵禦邊境侵犯,也有可稱道之處,因此也被奉以明武宗、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 同時武宗又處事剛毅果斷,彈指揮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應州大敗小王子,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於藝妓,個性強烈,為人卻又十分平和,渾不似一代帝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但也是我國曆代君王中一個擁有童心而不乏進取開明之心的最特殊最不像君王的君王。其實,明自英宗以來,國勢漸弱,而武宗卻完全稱得上重拾信心和威望的時代,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又為後人所訾議。幽幽青山綠水間,康陵中靜靜地安息著武宗。
-
4 # 1234那些年那些事
明武宗朱厚照15歲繼位,31歲卒,正值青春叛逆期,歷史上因沉溺女色,沉浸豹房而為世人所熟知。世人皆知其荒淫無度,但朱厚照的另一面卻選擇性忽略。
應州大捷——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後,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想明英宗當年率2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為指揮佈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這一戰體現出了武宗較高的軍事水平,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能有較快的反應,但在史書上事實被歪曲。
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史書評價
《明史》贊曰: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
明朝文官本身不尊重皇帝,在加上《明史》系清人所寫,為彰顯自己的英武與血統純正,有時會片面的選擇性記載,醜化前朝。朱厚照拋去私生活,當之稱謂有作為的皇帝。不然怎麼配的上武宗的稱號?
-
5 # 華嚴
首先是不能全信歷史!尤其是明史!從二十四史來講,明史是其中體系最完整、文字最嚴謹的一部史書,但是清朝的統治者為了凸顯其入主中原的政治正確性,對明朝政治及統治者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抹黑,這也是公認的事實。因此上,對明朝的人和事要結合野史傳記之類的辯證分析。
後世對武宗朱厚照的一個評價是不好好當皇帝,總惦記著出宮玩耍。其實這要是在清朝,根本就不是個事。康熙乾隆,微服出宮或者正式出巡,幾乎哪年都有!朱厚照作為一個活躍的年輕人,被圈在紫禁城裡,這在清朝就相當於圈禁,別人受不受得了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受不了!
朱厚照孔武有力,身先士卒去平亂,還砍了一個人!姑且不去考證是不是隻有一個首級,他能砍到人就已經說明了那場戰爭的殘酷!他身邊護衛肯定少不了,他都能親手砍了一個人,那他的護衛呢?其他數萬軍隊士卒呢?那可是打了一整天呀!我想那必定是一場屍山血海的戰鬥,皇帝親征並親臨戰陣,奪取一場艱難的勝利,這要是在大唐,那就是比肩李世民的存在!可是在清朝辮子史官的筆法下,朱厚照成了不務正業、不分輕重好歹、動員十幾萬軍隊只斬首一級的小丑皇帝,豈不可悲?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中國歷史上有四個著名的皇帝、李煜、趙佶、朱厚照以及朱由校。客觀的評價這四位、先不論他們皇帝做得如何、李煜是個詞人、趙佶是個藝術家、朱厚照是個玩主、朱由校是個木匠。如果他們只是各幹各的行當、沒有皇帝這個身份、那麼無疑他們可以獲得很高的個人成就、也不會被千夫所指、留下了千古罵名。李煜接著作詞。趙佶繼續玩兒他的花鳥奇石、書法繪畫。
朱厚照可以是個傑出的將領、也會是一個優秀的文娛產業的企業家、即能南征北戰、豹房也會在全國連鎖。朱由校可以把中國古典木結構建築拔高到一個新高度、如果路易十六(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著名鎖匠)早生幾年、他們能互相認識一下、說不定防盜門還會早誕生幾年。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其實朱厚照在位時、並沒有做過什麼惡。他知道自己很多事做得不對、大臣們對他進行諄諄勸諫、他雖然不喜歡聽也從來不依從、但也不會去針對這些大臣進行什麼報復。
“武功”他做到了、與小王子一戰就是充分說明。“自由”他沒做到、因為人類社會當中不管你深處什麼地位、擁有什麼樣的財富與權勢、都不可能自由。即便你能夠享受到別人永遠享受不到的、但你還是會和其他人一樣、被束縛在“時間”這個永恆裡去過完你有限的人生。
歷史上說他沉溺於酒色、懈怠政事、其實這是不完全正確的。朱厚照雖然每天都在豹房裡混、不是和某些個人“睏覺”就是逗豺狼虎豹玩兒、但他下令奏本都要送到豹房。實際上他只不過是沒有在原先的指定地點辦公。諸如後來的明世宗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鈞、他們一樣是不上朝、但並不等於不辦公。(PS:上朝是一套禮制、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和大臣都早早起來、按照一套儀式、大臣像皇帝行禮、皇帝接受朝拜。實際類似於有些學校早上搞早操。上朝其實並不是為了處理政務。)
-
6 # 御史大夫001
他率真個性。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不受封建之束縛。在位時間雖短,卻是豐富多彩傳奇的一生。
雖然荒唐,但不昏庸,任用名臣首輔李東陽,斬除太監劉瑾醃黨。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褒貶不一。
做人其實就得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活在固定的框架之內實在是枯燥無味。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兩面性。哪一面佔據了上峰也就定格了這一個人的一生。
人可以放蕩不羈,
但要做到大事不糊塗。
人可以陰陽兩面
但要做到善的一面在前
人可以貪色好玩
但要做到分寸有度
-
7 # 緣禦寒
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 即位後史書上出現兩極評價,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另一方面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以往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武宗雖嬉遊玩樂,卻也有抵禦邊寇之功,不至於朝廷亡亂,如果有孝宗的制節謹度,則為明君。然而透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歷史學家對此頗有分歧,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武宗只不過只是喜歡玩樂,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一個人。從其所指揮的應州大捷來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實學的皇帝。
-
8 # 哥廷根巨獸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縱觀其一生,從他的所作所為來說,肯定算不得一個好皇帝,甚至算得上是一個荒唐至極的昏君。
他在位期間日日嬉遊淫樂,奢靡無節,政事荒廢,依賴重用宦官,致使以劉瑾為代表的8個內宦胡作非為,腐敗朝政。
早在朱厚照為東宮太子時,入侍的劉瑾、馬永成、谷大用、魏彬、張永、邱聚、高鳳、羅翔八人,得到了太子的信任,在朱厚照繼位後,更得倚重,號稱“八虎”。這八個人為非作歹,任人唯親,排斥異己。並且抓住了朱厚照年少貪玩的特點,想方設法鼓動正德皇帝玩樂。
“八虎”之中,劉瑾最得朱厚照信任,也屬劉瑾最為陰險狡猾。在劉瑾的引導下,正德皇帝玩得越來越離譜,先是在宮中模仿市井街道,讓太監扮做商戶、顧客等等,他遊樂其中。後來又在宮中設立妓院,讓宮女做妓,他則每日縱情淫樂,把後宮搞得烏煙瘴氣。後來給事中陶諧,御史趙佑等大臣彈劾“八虎”,欲請皇帝將此八人明正典刑,以正朝綱。而朱厚照則想方設法保全八人,後來又親信劉瑾等人的一面之詞,將幾位大臣罷官逮捕,接下來更是重用劉瑾,令其掌管司禮監,恢復西廠,設立內廠,緝查朝臣。
明武宗整日沉湎於玩樂之中,縱情聲色。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他不稀違背歷朝祖訓,將朝政委付於劉瑾和閹黨,自己則不問政事,多方享樂,揮霍無度。
統兵打仗也是明武宗最大的心願之一,他常常以巡關為名,到北方邊關重鎮遊玩,每到晚上就帶兵,去找民家砸門,強搶民女,弄得人心惶惶。後又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鎮國公”等身份,胡作非為。正德十一年,寧王造反,他出發親征,而此時叛亂已經平息,他在途中得知此訊息的時候,竟下令將寧王放回,他則一路走走停停,遊山玩水,把寧王再抓了一次,所到之處,侵擾百姓,雞犬不寧。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江蘇捕魚時,不慎落水,從此一病不起,第二年死於他所建立的玩樂之所“豹房”,至此結束了他荒唐淫樂的一生。
-
9 # 西武1979
正德皇帝肯定不能算一個好皇帝。明朝皇帝呢多不務正業,正德想當大將軍,嘉靖相當道士,萬曆二十年不上朝,天啟想當木匠,都不能算好皇帝,到最後崇禎想當好皇帝,卻丟了江山,跟這些個老祖宗都有關係。在這些不務正業的皇帝裡呢?正德也算是奇葩中的奇葩,想當大將軍,寵幸奸臣,其實是個長不大的巨嬰,相當叛逆,總是要跟大臣逆著來,如果不是王陽明幫忙平定江西寧王叛亂,大明說不定要交代在他手上。那麼正德為什麼會如此不靠譜呢,那是皇帝真的不如想象的好當、有意思,特別是明朝的皇帝。為了大明永存,明朝從太祖從朱元璋,到永樂朱棣,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對皇帝的要求極為嚴苛。本身在中華帝國當皇帝,就不能隨心所欲,想幹麼就幹麼的,大明的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帝國的文官階層相當強大,他們把皇帝請君入甕,按自己儒家思想塑造自己的皇帝,最好是把皇帝當成傀儡擺設。後來大順李自成佔領北京,明朝的這些降臣也想依葫蘆畫瓢。而正德,嘉靖,萬曆,天啟這些皇帝,感覺到文官集團的虛偽,就如孩子的叛逆期,想自己決定些事情,發展些興趣愛好,所以雙方就撕扯。所以從人性的角度,我理解正德,但絕不能說他是好皇帝。
-
10 # 桃花島工作室
看了一下其他回答,本來不想參與,因為朱厚照是我最喜歡的明朝皇帝,所以要我說他是個好皇帝!我來為他正名,為了能說清楚,文章很長,大家耐心看完。
看待歷史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何朱厚照有很多負面的評價和記載?後世對他的風評可能是整個明代最差的?
首先在明史學界是有一個共識的,大部分明史與歷史真相存在差距,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是清代順治時期編纂的,順治時期滿清入關不久統治不穩,為了樹立權威,肯定要對前朝加以批判,以前朝荒淫無道,來承託現在的正面影響。而因為朱厚照在位時期距離順治時期比較遠,所以他就成了主攻方向!時間遠老百姓不瞭解,就容易帶節奏!
我想說的是,如果他是一個昏君,他到底幹什麼了?割地賠款了?亡國了?被俘了?橫徵暴斂屠殺百姓了?還是行為不檢得病死在皇位上了?
據我所知都沒有!為了讓大家心服口服,我們來分析一下所謂朱厚照最大的兩個汙點。
一 、豹房 我們首先來思考一下,為何朱厚照叫做明武宗?關鍵就是這個武字!
朱厚照同學建了座私人別墅因為裡面養了豹子,所以叫豹房。後世將豹房描繪為酒池肉林,豹房直接是小朱的標籤,實際當代很多明史學家透過蛛絲馬跡已經為小朱翻案了,也許豹房有美女有野獸,但也是人家個人愛好,豹房實際上是小朱的軍政中樞,所有國家大事就在人家別墅裡解決,這有問題嗎?最重要的是小朱在這裡練兵!建造沙盤,推演軍事,他在為出征打仗做準備!小朱骨子裡還是朱元璋的血!隨後朱厚照知行合一,親征蒙古,併發生了“應州大捷”,所以武宗不是白叫的!滿清能修頤和園、圓明園也沒見幾個人罵得,人家小朱修個別墅就成汙點了,道德綁架!
二、應州大捷
小朱兵練的差不多了就要付出實踐,他要輕率大軍去會一會當時蒙古赫赫有名的首領,首領名叫小王子!可是在之前經歷了著名的土木之變,大明天子被俘國家差點滅亡後,所有人都是反對朱厚照出兵的,於是小朱在交代了政事後多次出關,多次被攔,有的邊關大將連見都不見小朱,有的直接裝糊塗說你是假皇帝,可是小朱的反應呢,默默的回去,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衝動的,不放他出關做的對,一個皇帝能做到這般,他是濫殺的人嗎?
後來還是出了關,當時小王子就在附近,小朱顯現了優秀指揮官的素質,凋兵十餘萬,採取誘敵深入戰術,在應州大敗小王子,小朱直接上陣並斬獲首級,史稱應州大捷!史料記載呢?雖然贏了,可也就殺了10來個蒙古兵!短短不到30個字!正常嗎?
後來根據多種史料分析,當代明史學者得出結論應州大捷被可以淡化醜化!雙方十餘萬騎兵對陣死了那麼點人不合理,明明勝利了還要被黑。
不討論和不合理,只說結果,朱厚照打贏了當時蒙古最厲害的首領,此戰後小王子在未對大明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幾年後鬱鬱而終!與土木之變差不多,也是對陣蒙古,也是御駕親征,朱祁鎮被俘,五十萬軍隊全軍覆滅,大明差點亡國!而被說成昏君的小朱居然贏了,誰是昏君?
三、結論
小朱下江南,當地官員嫌麻煩,各種手段想著法的趕小朱,小朱也是默默的回了,不帶走一個人頭,後世說他下江南如何荒淫,我想說,在這幾百年後某個盛世的皇帝下過多次江南,一路啥也不幹就是談戀愛,還被拍成電視劇,傳為一代佳話,正常嗎?
說小朱寵幸太監劉瑾禍國殃民,可在他想明白後反手就給收拾了,乾淨利落!後來那個盛世皇帝可是到死都護著和大人的!
小朱知人善用,內閣交給名臣楊庭和,李東陽,國家穩定,啟用王陽明平叛寧王叛亂,藥到病除!
當然沒有完人,當然爭議存在,朱厚照缺點很多,錯誤也很多,但他絕不是昏君,或是一代英主。
因為各種原因朱厚照是被嚴重醜化,作為一個皇帝他灑脫,他崇尚自由,他思想解放,他更有先輩的一腔熱血,正是有這樣的人,歷史才如此有趣,更讓我輩神望,同時探究。
-
11 # 青史有銘
史書中,有關正德皇帝的記載可謂毫不留情,荒誕不經、無賴、喜愛玩樂、敗壞朝綱等等。在文官大臣眼中,正德皇帝怎麼著,也算個“不誤正業”的皇帝了吧。
但從後世的研究來看,有人認為正德荒淫無道;有人認為正德個性奔放。諸多歷史學者認為,關於對正德的歷史,可能存在刻意抹黑的情況。
先說說影響正德皇帝風評的幾件大事吧,沉溺豹房、寵幸八虎、荒疏朝政。為什麼寵幸宦官呢?畢竟是跟隨著時間久了,再加上正德即位時,還未滿15歲。正德對劉瑾等宦官肯定是有依賴之情的,年少心性再所難免。在幾個太監的“教導”下,正德的心性也愈發的不可收拾了,聲色犬馬,沉溺淫樂。對於一個少年來講,這些可比枯燥的奏摺有趣多了。
大臣們一看這樣,怎麼能行,還盼著這位成為中興之主呢。勸諫吧,可是皇帝也不聽啊。謝遷、劉健以辭官威脅,請求誅殺劉瑾。劉瑾這一哭,得,正德批准兩位閣老,告老還鄉了。這下,大臣們拿這位皇帝可真是沒了脾氣了。
但另一方面,正德是一位很有軍事才能的皇帝,這可繼承了他們老朱家優良的血統。土木堡之變後不到七十年,蒙古王子伯顏犯襲邊疆,正德不顧群臣反對,御駕親征,這個做法確實很正德,反對無效啊,不光這樣,還不準文官伴駕。值得稱道的是,在正德皇帝,應該叫朱壽大將軍的出色指揮下,應州大捷,還親手殺一人。
-
12 # 混雜眼淚的微笑
在中國曆代皇帝中,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應該是最會玩鬧的皇帝之一吧。從別具心裁的"豹房"到"別有用心"的發起"應州之役",再到走向末路的"江南之行",正德皇帝的所作所為可堪稱"最會玩鬧"的皇帝中的典型代表。
正德皇帝一生中喜歡做三件事情,開買賣,調戲婦女,玩打仗。正德皇帝在皇宮裡開買賣,自己青衣小帽扮作商人屠夫,讓太監扮成客人來買他的東西,賤買貴賣,手一掂,就知道幾斤幾兩,都不用上稱,可見其功夫深厚。
朱厚照在位期間功績並不小,雖然行事荒唐,但是在大事上一點也不含糊,處事剛毅果斷。劉瑾想要謀反,正德皇帝彈指間就把他給滅了,並且在位期間多次賑災免賦,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
可惜,正德皇帝在平定寧王造反回京的途中游玩,不幸落水留下隱疾,回到皇宮之後就病死了,可憐其荒淫一生,最後落得個無後的下場。
-
13 #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你在幹啥?難道你想學前朝混蛋皇帝朱厚照嗎?”,清朝御書房中,每當皇子們偶有偷懶嬉戲之舉,老師照例將明武宗朱厚照當成反面教材,大清皇子們不願擔負荒誕之名,唯有乖乖老實讀書。
朱厚照可是明朝最正統血脈嫡長子皇帝,父親明孝宗朱佑樘堪比宋仁宗,是歷史上少有的賢德勤勉君主。
可朱厚照15歲登基後,卻不喜皇宮戒律,更喜市井生活。朱厚照在皇宮中搭建茶樓酒肆,就如今日橫店之類影視城。然後朱厚照假扮商人當街吆喝砍價,甚至還讓宮女假扮妓女尋樂。
朱厚照自導自演大戲樂此不疲,朝中一應事宜皆由內閣首輔楊廷和與李東陽等人把持,宮內則有宦官劉瑾、張永等八虎陪伴玩鷹鬥狗,隨之又建豹房與野獸、美女為伴,總之朱厚照落得荒嬉過度的口碑,成為有明一朝最荒唐的天子。
但朱厚照自幼喜歡打架好騎射,每每在宮中演兵操練,卻覺得宮中玩的不過癮,總想玩票兒大的,很快機會就送到眼前。
正德十二年(1517 年),北元著名的必裡克圖汗,率5萬精兵經陝西榆林入侵,駐紮玉樹(今青海省境內),掠應州(山西北部)。
必裡克圖汗原名伯顏,是成吉思汗十五世孫,因其英勇善戰人稱達延汗,是北元赫赫有名的檀闕小王子。
朱厚照久聞其威名,早就想與其實戰PK一下,今聞小王子侵擾邊境,豈肯放過如此近距離對決良機,遂躍躍欲試要出關走走。
大臣們一聽皇帝要出關巡視,頓時慌做一團,極力勸諫朱厚照要恪守做皇帝的本分,老老實實呆在宮中。
朱厚照看著這群白鬍子老頭絮絮叨叨,遂表面虛意應承,卻暗度陳倉帶著一群太監溜出京城。
驚得一群老頭隨後緊追,幸得居庸關駐守禦史張欽性情剛烈,自知皇帝出關事關國體,更何況近日蒙古騎兵在關外時有出沒,寧肯尸諫也不能放皇帝出關。遂張欽親自坐鎮居庸關城樓,任誰叫關也不開門。
朱厚照沒有辦法,在一群老頭極力勸說下,怏怏不樂打道回府。
張欽聽聞朱厚照先到昌平御馬房玩耍一天,已平安回到京城,才長舒一口氣,這把老骨頭終於保住了。
可張欽思維再縝密終有一疏,等他赴外地巡視時,卻驚聞朱厚照再赴居庸關住了一晚,已經出關揚塵而去了。
原來朱厚照這次學精了,不驚動官方,悄沒聲藏到老百姓家住了一晚,連後續追來的老臣們都騙過了。
被朱厚照套路的眾臣,未料看似不學無術的朱厚照竟如此雞賊,只能哭笑不得暗中祈禱這個小皇帝千萬別碰上蒙古人,逛一圈馬上回來吧。
這天大同總兵王勳,突然接到一封督促其好好守城的信件,最奇怪的是落款“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
王勳看著威武大將軍的名號,想了半天不知此人到底是誰,後經多方打聽,才知這是皇帝朱厚照自封的官職,並改名自稱朱壽將軍。
滿朝文武一聽此事就炸了天,皆認為武宗應當遵循祖宗之法,上順天意,下慰人心,豈能自降身份封將軍呢?可朱厚照對此不以為意,依舊我行我素,只是在塞外幾天都未看到幾個蒙古人,感覺有些索然無味。
就在朱厚照深感無聊時,應州傳來達延汗帶兵來襲訊息。王勳勸諫朱厚照趁達延汗未到,趕緊返回京城。
可朱厚照如打了雞血一般,興奮得不知如何是好,一力堅持要親自指揮戰鬥。還別說,朱厚照在將士面前一站,全無昔日嬉皮笑臉模樣,更像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
朱厚照一面指揮大同總兵分兵把守,嚴陣以待,安排副總兵率軍偵查蒙軍動向,隨時報告動態;一面下令宣府、遼東等地守軍火速集結供自己指揮,擺出打一場硬仗的姿態。
明英宗御駕親征被俘的土木堡之變,剛剛過去70年。朱厚照不顧前車之鑑竟然又要以身試險,在眾臣眼中簡直就是腦子進了水,不知天高地厚。
可事已至此,滿朝文武只能時刻盯著應州戰報,突然前線傳來的澗子村戰役,讓文武百官的心揪成一團。
原來明軍在澗子村被蒙古軍一分為二分而圍之,差點被蒙古騎兵全殲,幸得朱厚照率兵趕到解了圍。
朱厚照親自披掛上陣一路衝殺,素有威名的達延汗竟一潰而逃。初出茅廬的朱厚照取得應州大捷,還奇蹟般殺死了一個蒙古兵。
這可能是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首個也是最後一個君臨前線,並取得絕對勝利的皇帝。朱厚照曾興奮的留下墨寶“正德威名已播傳,南征北剿敢當先。平安威武安天下,永鎮江山萬萬年”,以彰顯自己的戰績。
可是應州大捷在《明史》中隻字未提,在《武宗實錄》中也只有寥寥數語,而且《武宗實錄》記載“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其記載數字頗覺令人疑惑,雙方十萬大軍對決,只死亡這幾十人不僅令人懷疑《武宗實錄》記載數字的可靠性。
還有更令人感覺詭異的是朱厚照剛回到京城,民間就流出了“應州之戰失敗了,皇帝不厚道,吹牛撒謊”的謠言。氣得朱厚照罷朝一個月,以示對文武百官的抗爭。
其實這一切都是文官集團操控輿論的結果。說起朱厚照與文官集團矛盾由來已久,早在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起,明朝百官感覺顏面盡失,於是明朝軍權落入文官集團手中。
而且文官主政後,降低了大地主的稅收,反而對農民徵收重稅,致使大地主階層大肆兼併土地,日益侵蝕國家根基。
朱厚照自幼聰慧,又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豈能不知朝堂中被文官集團把持的複雜局面?
由此朱厚照登基後寵愛宦官,也許就是想利用宦官集團抗衡文官集團,可惜劉瑾等八虎亦是奸佞之人,朱厚照此招有些臭。
可朱厚照隨後出巡塞外自封將軍,硬剛蒙古小王子,並非腦子進水任性而行,而是神不知鬼不覺重新拿回邊關兵權的妙招。
難怪文官集團急了眼,極力抹殺朱厚照應州大捷的功績。甚至朱厚照最終離奇死亡之謎至今無解,若抽絲剝繭分析,文官集團也難脫嫌隙。
總之,無論怎樣朱厚照在文官集團輿論管控下,成了荒淫無度頑劣皇帝的標本。朱厚照一生中最大亮點應州大捷,亦被文官集團說成小孩貪玩任性之舉。
其實我們細思朱厚照執政後行為看似荒唐,可他在大事上從不糊塗,不然怎會彈指之間誅劉瑾、改革江南賦稅、強化市舶司職能,甚至親征北伐,打敗蒙古小王子呢?而且朱厚照天賦異稟,精通佛教、伊斯蘭教,還是第一位會說葡萄牙語的中國皇帝。
其實朱厚照文武雙全,只不過個性太過飛揚,就像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還原的最真實的朱厚照,懂得做皇帝的規則,並且也基本接受這個規則,但他實在無法按照這個規則去做,他只想自由自在地玩。總之,朱厚照在明朝還算是比較不錯的皇帝。
回覆列表
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的年號。
個人認為,一個皇帝的好壞,要看他在位時,國家,社會,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對下一代皇帝的影響,綜合評價。
一,從他個人性格來說,他是一個被慣壞的頑童。自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他機智聰穎,喜歡練武、騎射、玩打仗,有膽有識,敢做敢當;性格叛逆、好奇、冒險者,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有點“新青年”的意思。
二,國家貢獻來看,在位期間,多次賑災免賦,抵禦外族侵犯,有可稱道之處,“明武宗”也是由此而來。
三,頑皮的行徑,建立豹房,日夜作樂;重用太監,“八虎”橫行。“八虎”是指八個太監,尤其是劉瑾,人稱“立地皇帝”。後來八虎們太過囂張,最終也被朱厚照賜死;
自封將軍,親自上陣。正德十二年,朱厚照下了一道聖旨,封“朱壽”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併為他營建鎮國府。規定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將軍鈞帖行之,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
總的來說,這位朱家皇帝,可圈可點,沒有給國家造成內憂外患的危機,也沒有給後世的皇帝留下更加豐厚的家底,只能說是一位很有個性的守成過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