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在水質測試儀的公司上班。好多水產養殖戶都是根據經驗進行養殖,沒有科學介入的
19
回覆列表
  • 1 # 豫山2020

    首先,在成績面前戒“驕”,面對問題和不足戒“躁”。劉漢元認為,戒“驕”就是中國水產養殖業在實現“量”的積累的同時,不能沾沾自喜,而應該看到差距和不足。戒“躁”,就是在看到不足和差距時,不能浮躁,而要腳踏實地地進行科技創新和轉型。

    其次,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李書民認為,要以科技創新為抓手,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在新品種培育、魚病防治、水產疫苗研發和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漁業節能減排、漁業資訊化等領域實現新的技術突破。

    劉漢元補充說,要透過科技手段塑造新型農民、提升農民的組織效率。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有科技推動,更要有組織掌控能力來保障科技落地。只要解決了農民組織效率提升的問題,讓農民有學習和掌控知識的能力,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適度規模化經營,農村科技創新就有了落腳點和切入點。

    第三,以物聯網技術推動水產轉型。中國農業大學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物聯網專家李道亮認為,當前,中國水產轉型面臨一系列問題,而以精準、高效、智慧為特徵的水產物聯網將是破題的關鍵所在。發展水產物聯網,要準確把握水產物聯網的切入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層面,要完善網際網路和物流基礎環境等硬體設施建設,加大對水產物聯網創新的政策扶持力度;企業層面,要多參與進來,結合自身優勢打贏“賣貨”、“聚粉”、“建平臺”的網際網路時代三大戰役;社會層面,要進一步向養殖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村主體普及網際網路和電商知識。

    第四,推廣“漁光一體”,實現漁業增產和節能減排兩不誤。“漁光一體”是通威集團的一種創新,它以水產養殖為基礎,在池塘、水庫、沿海灘塗地區架設光伏元件,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養殖模式。水下養殖和水上發電作業同時進行,可實現漁業增產和節能減排兩不誤。

  • 2 #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中國地大物博,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受地理環境、地域經濟發展程度而呈差異性。

    比如水產養殖,靠近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水域豐富,對養殖有利,顯然比西部地區發展條件好。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多比內陸多,屬於人口聚集區域,是大量消耗農產品的區域。常說的南菜北運就是要解決這些經濟發達地區農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水產品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和食物來源,在這些城市同樣消耗巨大。但我們國家始終是個山多於水的國家,水產品的供給主要還是靠人工養殖。也就是這樣,慢慢地對生產的要求也就高了。這些地方有地理優勢、經濟優勢、技術優勢,很多養殖大戶或企業都是技術化、智慧化養殖,是科技型水產養殖的先進地區。

    但是,我們還有許多內陸地域,還有高原山川。這些地方沒有大規模連片的養殖水域,成不了規模化,只能是散點發展。受制於規模和效益,如果養殖戶在養殖中投入過多的科技類產品,養殖成本就會增加。很多養殖戶經驗豐富,他經驗可以輕鬆辦成的事,肯定不願意多花錢。

    例如,我認識的養殖戶朋友,看節氣和天氣就知道什麼時候繁殖魚苗,觀看水色就知道水質好壞。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懂科學,他們的豐富經驗同樣是科學的積澱。

  • 3 # 阿喜趕海

    水產養殖,水質最重要!傳統的水產養殖透過看水況,聞水氣味等,依靠經驗來判斷水中含氧量的多少,由此來決定要不要給池塘起動增氧機打氧!如果不及時增氧,魚蝦會因缺氧而死亡!

    給池塘增氧是水產養殖的頭等大事,但何時需要加氧?池塘其他方面是否達標等,都需要透過科學的檢測給出答案,從而做出增氧,消除有機物等決策並組織實施。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科學養殖則透過儀器檢測水中溶氧量和其他指標的水平,進而決定是否給池塘增養和採取其他措施,以此保障水產生長!

    科學合理利用增氧機,才能給水產養殖帶來效益!

  • 4 # 漁人劉文俊

    有綜合科技進行科學經驗養殖魚類的,比如工廠化水產養殖。下面就簡述一下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的要點

    一、養殖品種的選擇

    工廠化水產養殖是一種高投入的養殖模式,相對來講投資風險較大。在選擇養殖品種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全面考慮下述幾個方面的問題:

    2、養殖名貴魚類中技術要求較高、一般條件不能養殖的品種,以獲得較高的附加值。

    3、利用水質可控的條件,養殖名貴品種的親魚,調整繁殖季節,進行空擋季節的苗種生產。

    4、進行冬季的苗種階段養殖,縮短商品魚生產週期。

    二、餌料要求及投餌

    1 餌料要求

    工廠化水產養殖飼料營養要全,要考慮迴圈使用水體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因素。要用高效顆粒飼料,餌料係數一般應在1~1.2左右,減少魚類排洩帶來的水處理問題。要使用生產兩個月以內的新鮮飼料,儘量減少飼料變質帶來的營養疾病,任何變質飼料絕對不能用於工廠化養殖生產。

    飼料形狀應該完整,迴圈流水養殖中的任何不適口碎料都將被水流沖走,成為水質的汙染源,增加水處理的負擔。

    2 投餌

    由於工廠化養殖中的養殖條件調整到魚類最佳的生長環境,投餌應該根據魚類不同階段的最佳生長速度投餌,從而達到最快生長的目的。投餌時間應該掌握多次投餵,每次少量的原則,以均衡系統處理裝置的各種負荷。有資料建議每30分鐘投餌一次。

    三、疾病的預防

    工廠化水產養殖中疾病預防是非常重要的,要確保不能有疾病發生,避免全軍覆沒的損失。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要選擇健康沒有疾病歷史的魚放入養殖池。

    2、在入池之前要進行消毒處理。

    3、在處理系統設定消毒殺菌裝置。

    4、在養殖過程中注意環境變化對魚類的脅迫壓力。包括各種水質的干擾波動、水溫的變化等。脅迫壓力大,將使魚類的抗疾病能力降低。

    5、注意投餌的科學性,避免魚類過食現象,魚類過食也增加魚類負擔,容易生病。

    6、使用專用工具,並經常消毒。

    四、系統管理

    整個系統的管理是一項複雜的工作,要保證系統各個部分的正常運轉,重點是監測系統水質的變化情況。

    系統管理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有備用電源或備用氧氣罐,以防停電能夠及時補充水體溶解氧。溶解氧是系統停止運轉時保證魚類生命的主要因子,也是生物處理裝置能夠保持再運轉的基本條件。一旦停止迴圈和供氧,魚類在15-20分鐘就會出現缺氧死亡;同時生物膜因缺氧會出現細菌的死亡而脫落,需要重新掛膜,約需要15-35天的時間,打亂整個生產計劃。

    2、要經常檢查養殖池水位是否固定不變,如有減少應檢查管路是否被汙物堵塞。水體交換量的減少同樣會引起缺氧。

    3、要在水體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保持NaCL含量在0.02-0.2%範圍內。緩解亞硝酸鹽的毒性和滲透壓力。

    4、注意養殖魚類產生的脫味現象,在迴圈式養殖中,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情況下,在魚類上市之前換上新水,降低溫度、停喂幾天到幾個星期,就可以消除。

    5、在一輪生產結束後,重新開始新一輪養殖前,要檢修各種裝置和管路,對系統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

    6、要注意養殖魚類的分級飼養,一般20-30天要進行一次分級,把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魚放入同池養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讀過的印象最深的是哪部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