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生命科學
-
2 # 養生小黃hxp
從來沒有騙我們的是《道德經》是《論語》是《黃帝內經》是《傷寒論》,這些流傳了千年還要流傳千年甚至會永生的經典從來沒有騙過我們。可是,我們很多人不信,就是喜歡追隨最近二十年冒出來的新鮮理念。
當我們瘋狂追隨西方傳過來的理念時,西方人卻偷偷學我們的《倫語》《道德經》,學我們的《黃帝內經》。值得一學。
-
3 # 三國演義的智慧
手寫!
所謂手寫,就是說一邊閱讀、一邊抄寫,然後進行反覆的閱讀、直至熟讀成誦。手寫的目的,是為了將閱讀、熟讀、背誦,統一起來!
幫手!
所謂的幫手,指的是歷代以來,對《論語》的解讀和介紹、比較著名的作品!歷代大家名家多有對《論語》等經典進行介紹的專著,這些著作都是了不起的作品!
在學習《論語》時,藉助這些名著的介紹和解讀,可以比較全面和深刻的瞭解、學習、《論語》的知識!
不能急!
所謂的不能急,指的是,學習《論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系統的學習了《論語》之後,要知行合一,但是更重要的是,隔上一段時間,要反覆的再次閱讀,並且形成習慣。這樣若干年下來,對《論語》的理解會更深刻、爭取做到活學活用!
學習《論語》的方法有很多,透過實踐可以摸索出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上內容算是拋磚引玉!
-
4 # 量哥看世界
我也是在學習《論語》,我先是誦讀、記憶原文,通讀幾遍,慢慢在讀的時候,去理解原文的意思、意境,然後進行一個初步的歸納,把說同一個主題的章節歸納在一起,再接下來準備去看、聽、讀一些註解的影片、講書、書本,這個階段主要是修正對原文的理解,瞭解他人對《論語》的理解並比較,結合自己的理解,形成新的理解,這個階段對孔子本人也要進行詳細的瞭解,《論語》各章節的成文時間和所處境況進行了解。當然隨著自己不斷的學習,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謝謝,不知道能回答了你的問題沒有。
-
5 # 筠齋
我覺得可先讀錢穆先生《勸讀論語和論語讀法》《論語新解》,對於怎樣讀論語庶幾有個大致的概念,然後再讀論語的古注和今注。
-
6 # 卜耐夫哲學
先確立《論語》,是“論”述以民眾心為心而治理天下的“語”錄。
而不是“現漢字典”所稱的什麼“論斷之語”!
前提是,讀《論語》,先要有“拋棄了自我”的天下大境界大視野。
否則,如南懷瑾,于丹,傅佩榮,曾仕強,王東嶽那樣,只會將儒家哲學思想的治國安平天下,讀成“追求個人成功的處事技巧”。
那些大師們,也不想一想,孔夫子一生貧困窮頓,絕不像個成功人士,他又怎能創造出一家“講做人處世,成功富貴,顯名耀家”的“儒家”呢?
-
7 # 燈下考者
你回答不了!
你問我為什麼?
一你看他的頭像,這可是位教授呢,而且還是從1985年就開始研究論語了,還出過關於論語的書呢。
試問這個平臺,有幾個人能研究這麼久的論語了?
二雖然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但是我們也要對自身的文學水平有個基本客觀的認識吧,除非各位對論語以及儒家的相關著作爛熟於心,並且確實有獨到的認識和見解,否則我不建議那些對論語一知半解的人去回答。
你可能又要說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這個說法我支援,但是你得捫心自問一下,你是不是真的用心研究過論語了,真的學而思、思而學了,並且知行合一了,再考慮有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
三相反,我倒是覺得我們應該問這位教授,我們該怎麼學習論語。或者我們可以請教一下這位先生關於論語上的一些困惑。
四只有瞭解了這個平臺的規則,按著規則來發文章發影片,這個平臺才會給予推廣,才能吸引更多的粉絲。才有機會給更多的愛好論語的人傳道授業解惑。
否則,這位教授有一身文化,但是沒有粉絲,確實會是一大憾事。
在強調一下:一定要了解這個平臺的執行規則!懂規則、會養號、會發文、會蹭熱點、又有學識的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缺一不可!
結束語最後希望這位先生還要明白一件事,這個平臺能吸引更多人的是娛樂是新聞是三農等休閒有趣的內容,但文化這方面,吸引的人並不太多。
最後,希望看到的人能關注這位教授。
-
8 # 孟周
學習包括《論語》在內的經典,態度和方法都要注意,而且態度和方法往往也是緊密相聯的。
在態度上,既然是經典,說明其價值總體上是無可置疑的,都揭示了超越時空的真理性正義性內容。可是也要看到,就是古聖先哲也會由於存在著立場、利益、經歷等等的侷限,又使得一些言行不免有其偏離、偏頗的一面。這一點上如果非要為賢者諱、為尊者諱的話,弄不好就會落入孔子所說的巧言令色的陷阱裡去。孔子本人是個生活情趣很高、性格很開明的人,甚至對弟子的指責也能承認自己的說法也有欠考慮的時候,不像後世有些自稱儒生說的那樣,孔子說的話句句是真理。比如他說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維護孔子的人或者批判女性的各種不是來證明孔子的正確,或者作各種文字上的曲解來表明孔子並不是大男子主義。其實如果實事求是地看,孔子這句話只是客觀地描述在主貴奴賤、男尊女卑的父權制社會里存在的普遍現象,聯絡後面說的近則不遜、遠則怨尤就更好理解了。因此,只要這樣的父權社會制度變化了,這一客觀現象自然可能就不存在了,人的主觀願望和態度還能翻起多大浪花來,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在方法上,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年齡段學習者應該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用書方面,對於兒童來說,有譯註、有講解的好選本只要有一冊,可能就合適、已經足夠了;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學歷、職稱比較高的人,比較地精讀各種有代表性的權威注本應該會更好一些吧。
其次,反覆讀、多熟悉原文,能夠背誦是最好的,而現代的科學分類整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古人就對《五經》等書做過分門別類地摘錄的工作,這樣應該更有益於全面深入地把握經典的內容和精神。
最後其實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實踐。《論語》的第一句所說的“學而時習之”的習,有的註釋家就解作練習、演習,而非只是溫習。只有融入實踐,經典才能真正化為學習者的血肉和精神之中,才是真的傳承、活了下來。
-
9 # 崔寶明字明月
沒啥特別的辦法,一條一條的讀唄,然後知道字面的意思,然後再瞭解知識背景。
就論語這類語錄體典籍,無需按照順序學習,覺得那條有感覺,就多研究點,感覺沒啥用的,就跳過去。
-
10 # 濤某說古文
《論語》難嗎?有一定難度,如何翻譯就是問題,對於某些話,某些字如何翻譯就是個大問題,甚至學術界爭論不休。比如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也’,這個‘小人’作何解釋?有些理解為道德低下的人,有些理解為地位低下的人,于丹等小部分人理解為小孩子,很多時候沒有對錯,看讀者怎麼理解了。
完全不建議去抄寫《論語》,它還沒重要到那種程度,方法不可取。如果有這功夫,先去讀一讀《史記▪孔子世家》,這裡非常詳細的記錄了孔子的身世及他的一生,接觸了什麼人,做了什麼事,遭遇了哪些波折等等。這樣,就能非常清楚的知道他當時的生活環境,有助於理解話語的含義。
讀《論語》時,我們儘量跳進孔子生活的時代,封土建國的時代(不是封建王朝),宗族制度嚴格的時代,只有進入場景,這個‘遊戲’才能正常的玩下去。比如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父之道,可謂孝矣。’按照這裡面要求的孝,現在我們全是不孝子了。事實上,我們繼承了‘孝’這個文化單元,但是把孝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瘦身了。
讀《論語》時,我們覺得為什麼就這麼一句乾巴巴的話,沒有前因後果,像是自言自語。比如說,‘子曰: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有一天衛靈公和他的夫人南子出行,把孔子放在後車,還不搭理他。正常情況應該是,君王有禮的請示‘先生’有什麼可以賜教的嗎?但是衛靈公只顧美人,不管孔子,孔子心裡有意見,說了這麼一句話。因此很多時候,不要把《論語》裡的話當成孤立的,這樣有助於學習和理解《論語》。
通讀了之後,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再讀,看看前人的研究成果,這樣可以迅速提高自己對《論語》的認識。
-
11 # 匯侃
我也喜讀論語,現將讀書過程列舉於下,與知音同道共勉.
一.精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讀時,對精彩段落,反覆閱讀,可心讀,可朗讀。
二.抄寫,經常摘錄短小精彩段落,並把它們分成若干小類。如喜寫大字,還可天天抄寫。
三.靜聽,用手機下載讀書節目。節假曰,坐在草地上,晚上躺在床上,都可靜聽有關《論語》的朗讀,也可聽講解,真有一種如沐舂風的感覺。
四.交流,以文會友,常和知音同道者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五.踐行,學以致用,以聖賢教導規範自己的行為。踐行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為人方式,讓自己沉靜穩重,樂觀通達。
也希望同道者不吝指教。
-
12 # 秦楚之子
一,背熟。死記硬背,一字不落。二,切蹉。當然儘量是學者高人。三,踐行。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四,創新。與時維新,賦予新涵。
-
13 # 蘿蔔小說
這個首先要弄清楚論語是什麼,論語 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記錄。裡面的言論都有具體的針對性,有特定的環境 特定的物件。而孔子的回答也是根據不同的物件作出不同的回答,對症下藥,這個就屬於法言法語。那麼要想讀懂論語 就要儘量瞭解當時環境 透過古人留下來的隻言片語瞭解一個人的性格特徵。這點決定了論語只有大學畢業才能讀得懂,不通六書 不明中庸 也讀不懂論語 理解不了孔子。論語屬於研究生 博士的難度。。。
-
14 # 自能健身功
一,先學習原文,通讀全文之後再逐篇深讀。適當的參考一些古辭典的註解。
二,參考名家的解釋解讀。推薦參考《纏中說禪》的解讀,很有見地,似乎更貼合儒家思想。
-
15 # 1蒙德萊曼1
《論語》集孔子語錄之成,它對處世、交友、治家和交友等各個方面都有論述,是一部道德寶典,字字珠璣,句句在理。讀《論語》的方法很多,我個人是這樣讀的,算不得是好方法,僅供參考。首先,要選大師級解讀的《論語》讀本。國內的,港澳臺版本的都要讀。港澳臺版本的書在每年廣州舉辦的南國書香節上可買到;二是要通讀;三是進行名家解讀比較,加深理解;四是對有爭議的解讀要全面去了解比較,然後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去判斷。對此,有一本書很值得參考,書名叫《論語臆解》,作者名叫陳大齊。
-
16 # 霜華滿袖1
初學者從《論語》開始是正確的。讀《論語》不要從別人的註疏開始,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只要選一個有基本字詞註解的版本就足夠了,能自己翻字典解決字詞障礙而純粹看原文當然更好。
儒家思想的根在《論語》,之後各種註疏都是結合自身所處時代特徵和需求做出的引申、闡述、改造甚至臆斷。比如漢儒加入了太多神化內容,使儒學降格為“術”,成為皇權統御的工具。宋儒加入了太多教條和愚腐,使儒生成為服務帝王的忠實工具。而後世流行的用其他學說解釋《論語》的,都放到自己真正明白之後再評判的看。
初學者切不可放棄自己的理解。雖然困惑會很多,雖然會與權威註疏和學校教材有很大分歧,不要放棄自己的主張。
《論語》原文讀懂之後,讀《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史書,以當時的史實,檢驗和修正自己對《論語》的理解與認識。
然後讀《大學》《中庸》《孟子》。有時間可以再讀《孔子家語》。這些都可以讓你更好的理解《論語》的本意。
另一個建議:在讀《論語》之前,弄明白儒家思想究竟是什麼,有什麼用,也非常重要。不管怎麼說,儒家思想三千年治國實踐,足以證明它不只是哲學和心靈雞湯,而是系統的綜合性的社會學。
-
17 # 讀典悟道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閱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讀論語的心得體會也會不同。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你應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首先,要明白論語的字面意思。其次,把論語說的這些大道理聯絡到自己身上,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最後,在不斷反覆的實踐當中去領會、感悟論語的大智慧。
-
18 # 書生3000
擺正心態
首先是要把心態擺出來,我始終相信能把一門學問學到什麼程度取決於你對他的興趣有多大,事先了解儒家核心思想是什麼?我為什麼要讀論語?我想從中學到什麼?當自己對書有了興趣的時候,便能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讀下去,不會招致半途而廢。
選擇編制《論語》有千年的傳承,這千年也可謂是“百家齊鳴”,孔子之下有孟子學說,有程朱理學…信奉儒家的儒教學子在幾千年裡編撰了《論語》的好些附本,附意。這導致學問在傳承過程中被附增了很多人的主觀意識,每個人都能從《論語》中擇一句然後加以解釋渲染成為自己思想的核心,學問參差不齊,在別人的理解上去理解,最後是連別人都不如。
所以,選擇《論語》讀本是第二要點,我認為世間道理我們心中本來就都有,讀書是為了將它引出來。選擇原味《論語》雖然讀著會晦澀但是卻能最直接的與孔子連線品味《論語》的思想。
選擇當下自己的需要任何學問經過傳遞都會發生資訊的遞減(比如我想到一件事腦中資訊是100%說出來資訊完整度就只有80%,別人聽到—理解—做出來只有40%)。
如果自己想要把整篇《論語》都讀透是有些不切實際的。
選擇自己需要的去精讀,比如想要學“仁”就研讀仁篇;需要義氣就研讀義篇。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貪多嚼不爛。
疫情預防——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多運動、好心態、不吃生食、不飲生水。
大家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儘量不去人多的地方,減少外出。
-
19 # 方甲子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以先讀朱熹的《近思錄》,再讀《大學》《中庸》《孟子》《禮經》《孝經》《春秋》,再讀《論語》。
-
20 # 何處是家鄉
《論語》乃記述中國傳統文化奠基人中最重要的人物——孔老夫子言行的作品,兩千年來研習者不知凡幾。按說念、背、行的順序早已流傳千古,無需什麼“好辦法”可言。不過,瞭解一點中國古代史的人都知道,越是把儒家思想抬高到無以復加地位的時候,越是給人一種“讀聖賢書,言必孔孟之道,行則多偽君子”之感,更如魯迅先生所言,滿紙都寫著“吃人”二字,何也?
個人覺得,這是在學習之前必須要先思考的問題,否則很可能依舊在古人的困惑裡週而復始地打轉轉,哪怕學的再好,也不過給人以“腐儒”的感覺。
我們嘴裡常說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究竟是什麼意思?
有位當代大哲說過,文化,是指人類為了生存之需要所形成的一切思想與行為的總和。文明,是指這種思想的物化結果。這真是振聾發聵之時代強音!第一次清晰地告訴人們,“文化”究竟是什麼東西。
文化的目的是生存,文化的內容是思想和行為,文化的結果是文明。這個定義超過過去所有對“文化”的總結,運用這個定義可以直白表述出“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了,是指最精緻的農業文化。
從這個定義,我們立刻能夠理解孔夫子為什麼要那麼推崇“禮和仁”,為什麼當明清把程朱理學作為國家意識,懷柔的孔儒就變得“吃人”起來了。
春秋時代的農業文明,由於技術所限制,必須要整個家庭、家族集體協作才能勉強達到溫飽。一個結構要想保持穩定,就必須只有一個領導核心,全體成員遵守秩序,不能任由自己的個性發揮。因此,孔子堅決推崇禮制,希望固化社會等級,從而達到安定社會的最終目的。
孔子明白,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必然帶來權力自上而下的單向壓制,為了限制這種權力過大,容易受到下層抵抗的情況發生,他又大力推崇“仁”。所謂仁,就是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君愛臣民,父愛子孫。
孔子的“禮與仁”,正是穩固與保護農業文化下的人群的有利武器。歷代帝王正是認識到孔子學說對社會穩定的作用,所以不斷抬高孔子的地位,最終使得一代知識分子中的精英走上了神壇,成為“大成至聖先師”。
如果孔子的學說很好,為什麼他自己生活的春秋時代,周遊列國而不得志呢?原因在於當時的情況是周天子沒有一個強力保證,諸侯之間彼此無法單方面停止擴張。簡單來說就是,你不去吞併別人,別人就會吞併你,只有千日做賊,哪能千日防賊?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出擊。諸侯爭霸已經無法停下腳步了。所以秦是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大帝國,可我們卻叫“漢族、漢語、漢文化”,是漢朝的統一思想,才最終形成了“中國”。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然,董儒已經和孔儒相去幾百年,孔子學說經過孟儒、荀儒的發展,更加適合當時的情況了。
到了明清時期,技術發展帶動生產效率的提高,完全固化農耕模式生存已經不必要也不可能了。半農業半商業模式才是更適合的文化,但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恰恰是來自最最底層的窮鬼,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當好一個農民,或者說帶領全國人民當好農民。
農業文化和商業文化最大的差異就是——自由。農業絕不能自由,商業一定要自由,沒有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意志,商業完全無法發展下去。
清朝更是遇到了遊獵民族的首領統治。一個打到幾隻鹿就高興得了不得的人,怎麼能理解自由經濟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呢?所以“康熙大帝”自己可以研究《幾何原本》,可以計算洪水流速,但卻說這些知識絕不能在民間宣傳與擴散開來。
是扭曲與壓制已經到來的新文化,一味保持農業文化的傳統,才使得原本懷柔的儒學思想看起來有了“吃人”的醜惡嘴臉。
今天的社會現實,不要說是孔子的時代,就是與漢唐、明清、民國也大大的不同了,如果想照搬孔子學說,能夠在今天有助於生存嗎?當然不可能!絕不可能!
那麼,今天我們再學《論語》,再學孔子思想的意義又何在呢?這才是一個大問題!一個擺在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面前的大問題!
回覆列表
你好,有以下幾點思路分享一下:
2、學習論語要發揮想象力。因為論語都是孔子和弟子們的談話,如果你只是念文字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你要在腦海中出現一些交談的細節和影象,這樣學習起來很生動,不枯燥。
3、可以找一些好的講座聽聽。現在講論語的講座很多,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一兩個講座,這些大師們會娓娓道來,讓你對這個論語產生情感,也願意去努力學習。
4、有條件的可以到曲阜實地看看。現實環境對學習也有很多促進作用,親自到孔子和弟子們學習,生活的地方感受一下,這樣學起來會更加的有現實感,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文化氛圍。
5.要和實踐結合。也就是知行合一學一分,就做一分。比如看了論語要恭敬待人,那麼平時說話辦事情就要有恭敬的心理,這樣慢慢的就會發現,原來恭敬待人,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這樣就會有良好的學習效果了。
關鍵還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