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馬哥Aa
-
2 # 河馬打大象
這個問題劉盈也問過曹參,劉盈覺得曹參整天吃喝玩樂,是瞧不起他。但是開始劉盈讓曹參的兒子問他老子,沒有直接問,曹參把他兒子屁股抽了二百下,罵了一頓,大人的事,小孩別管。這下劉盈不高興了,說是我讓問的。這才有了蕭規曹隨的典故。其實這就是西漢初年,經歷了多年的戰爭,人民需要休養生息,這就是漢武之前所說的黃老之術,不與民爭利,使人民得到休養,不要輕易改變國家政策,讓國家恢復元氣!文景之治就是如此開創的。
這讓我想到北宋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後來的繼偉者一會是保守派上位,廢法。一會是變法派上位,變法,鬧得最後北宋1127年玩完。
-
3 # 愛國永遠
曹參是前面有榜樣我在後面有樣學樣既可,反正天下不會大亂,樂得自在`逍遙。事實證明承認別人i強別人正確不另搞東東比較科學。也是有勇氣和智慧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中國的慣例!你不搞一下怎麼證明自己的能力哪?曹參有勇氣不折騰不亂來很難得的!
-
4 # 半畝仙客
蕭規曹隨,曹參說我不如蕭何,就不用創新,按照蕭何的辦法來就是了。可真是個悠閒宰相。
西漢初期,蕭何為相,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休養生息。使得西漢初期百姓從戰爭中慢慢的緩解過來。到了惠帝劉盈繼位,曹參為相時,天下百姓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曹參為相,整天飲酒作樂,不怎麼管事,漢惠帝劉盈平時不說什麼,但是內心卻時常嘀咕。有一次,劉裡終於忍不住了,問曹參。曹參反問了劉盈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您和先帝誰更英明?劉盈說,當然是先帝更厲害了。曹參又問劉瑩,說那我跟蕭丞相又如何呢?劉盈說你好像不如蕭丞相。潮聲這時說,既然您不如先地,我不如蕭丞相,那又何必創新呢?您按照先帝的辦法治國,我按照蕭丞相的辦法治國不是更好嗎?蕭規曹隨由此而來。其實曹參未必不如蕭何。當年劉邦開慶功宴,論誰的功勞最大時,大家都說曹參,因為他衝鋒陷陣,身上受了七十多處傷,但是劉邦偏心眼兒,就認為蕭何厲害,把什麼都給了蕭何。但曹參在治國方面,可能不如蕭何吧。其實也不能說什麼獵人與獵狗,中國古代除了少部分的戰役以少勝多,大部分的戰役勝出還是人堆出來的,沒有那些衝鋒陷陣的將士,再運籌帷幄也沒用,空城計不是想唱就唱的,還是實際一點兒,多心疼,心疼那些衝鋒陷陣的將士吧。
蕭規曹隨,還行吧。
-
5 # 文史磚家
在常人的印象中,丞相身居百官之首,上輔天子、下治萬民,不僅位高權重,而且還超級忙碌,唯此才能顯示他的稱職。但凡事都有例外,西漢初年的丞相曹參當政時無所事事,整日裡以酗酒狂歡為樂,毫不把政事放在心上。但令人倍感詫異的是,如此嚴重失職的丞相,不僅在當時深受百姓愛戴,還被後世史官稱頌為千古賢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曹參是泗水郡沛縣人,具體出身不詳,早年間學習刑名、法律,入仕後便當上了沛縣獄掾。獄掾是獄曹的屬官,相當於後世的典獄長,同時兼有督促各地亭長捕捉盜賊的工作,從職權上來看,曹參還是時任泗水亭長劉邦的上級。其實,曹參雖然職位高於劉邦,但跟主吏掾蕭何一起,都是他的好朋友。
陳勝、吳廣起義後,號召天下共抗暴秦,沛縣百姓受此鼓舞,便殺死縣令,並準備擁立蕭何、曹參為首領。然而蕭、曹二人都是文吏,深恐舉事不成被秦朝滅族,便“禍水他引”,竭力推舉劉邦為頭目(“蕭、曹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見《史記·卷八》)。劉邦不知是計,竟然喜滋滋地接受推戴,由此走上舉兵反秦之路。
曹參雖然是文吏出身,但在戰場上的表現極為優異,絲毫不亞於其他任何名將,在跟隨劉邦西行入關滅秦期間,經常充當前鋒角色,攻必克、戰必勝,立下過赫赫戰功。楚漢戰爭期間,曹參曾跟隨劉邦平定三秦,又輔助韓信消滅(西)魏、代、趙、齊等國,對於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立下蓋世功勳。
正因為立下不世戰功,所以在漢朝建立後,曹參被封為平陽侯,食邑超過萬戶。等到劉邦冊封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后,曹參奉命出任齊相國,以便輔佐劉肥治理封國,時間長達九年。在此期間,曹參又曾參與討伐叛將陳豨、反王英布(九江王)的戰事,同樣立下赫赫戰功,頗有當年趙國老將廉頗般的英勇。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相國蕭何薨逝,臨終前推薦老友曹參接任,並得到皇帝的同意。蕭何執政時期推崇“無為而治”,讓年輕的惠帝頗為不滿,所以等到曹參上臺後,皇帝迫切希望他能做出積極的改變。然而曹參上臺後,完全照搬蕭何制定的各種法令,除了將府中喜歡舞文弄墨的官吏貶斥,將質樸無文的屬員提拔上去,此外再沒有做出任何變化。
更讓漢惠帝大跌眼鏡的是,曹參非但照搬蕭何推行的法令、政策,而且還把大小事務都交給屬官去處理,自己則在官署中喝大酒,天天都是如此。若有同僚或下屬加以勸諫,曹參必然會拉著他們一起喝酒,直到把對方灌醉、始終無法開口相勸為止。如此行事,實在是荒唐至極。
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見《史記·卷五十四》。
對於曹參的作為,漢惠帝感到非常失望,為此不僅派御史大夫曹窋(曹參長子)勸說他,而且還曾當面對他進行指責。但是對於皇帝的不滿,曹參絲毫不以為意,搬出“法貴有常,政尚清淨”的大道理來回應惠帝,令後者竟然無話可說,只能由著他繼續“胡鬧”下去。
曹參在相國的位子上坐了3年時間,直到惠帝六年(前189年)卒於任上。曹參在任時雖然表現消極,沒有任何的制度創新,但也沒有胡亂作為,使民間得以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功績依然不小。正因如此,百姓們對曹參非常愛戴,後世也稱讚他為千古良相(“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引文同上)。
曹參死後,他的後代一直承襲侯爵,直至曹魏滅亡,其世系才斷絕。不僅如此,連曹魏帝國的奠基人曹操(當然也包括曹魏5位皇帝),都自稱是曹參的後裔(“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見《三國志·卷一》),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
6 # 江湖小曉生
我覺得這件事有些胡扯,曹參一個國家的丞相,天天在家喝花酒,皇帝還能用你?就算你是開國功臣那也不現實。太史公之所以描寫的如此誇張,主要目的就是要凸顯出歷史上的另外一位名人蕭何。
蕭何和曹參是最早期的戰友。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瞭解,蕭何原來在縣裡做公務員的時候,曹參恰好也在縣裡做官,只不過等級稍微低一點,屬於獄卒,基層公務員。可是這倆人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聞名於縣境內,因為他們做事有方法有主張,所以在造反的時候,大家都願意推選這兩個人作為他們的代表。
那蕭何和曹參是傻子麼?他們才不會傻到在這個時候做頭。所以才推出了劉邦這個人,其實劉邦上位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這是蕭何與曹參的計謀。所以蕭何跟曹參這倆人其實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他們一直堅持到了大漢朝開國,依舊是戰友關係。當蕭何去世之前,為漢惠帝劉盈推薦了曹參作為繼任者,曹參就成為了大漢朝第二任丞相了。
曹參在齊國做丞相九年,政績斐然。曹參最初可不是在朝廷裡面做官的,他是被劉邦安排到了齊國,輔佐他年紀最長的兒子齊王劉肥。曹參並沒有讓劉邦丟人,他在齊國做丞相的時候,賞罰分明,但是沒有重刑。對犯罪之人時常網開一面,一時間齊國內部政治清明,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光靠他一個人治理不了。所以他找來了一幫讀書人,從而評選出一部分來幫助他一起治理齊國。
尤其是著名的蓋公,曹參正是從他這裡學到了無為而治的精髓。其實無為而治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換一種思路去管理。一家公司業績斐然並不是靠死氣沉沉的氛圍造就的,而是靠員工心甘情願地為公司付出造就的。如果一味地強壓,員工早晚會離職。曹參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採取無為而治的辦法。
曹參有一種厚道長者的風範。不得不說,大漢朝開國功臣中,有厚道長者風範的當屬曹參第一。他對人從來沒有非常明確的苛求,做任何事情都隨遇而安的感覺。有時候身邊的人犯了罪,他也會偷偷幫助他遮掩,沒見過他跟其他人爭吵過。就算是跟下屬說話,他都會用敬語,這可能是蕭何讓他成為一國丞相的原因。
但他就是做到了,他永遠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當然這是開國以後的情況,在開國之前,他可是勇往直前的大將,身上的傷口數不勝數,很難想象過去一個身經百戰的將領,後來會成為一名和事老一樣的長者。這或許跟當權者呂后有關係,畢竟在呂后眼皮子底下,最好還是不要太跳了。
曹參並不可能整天喝酒,最多是沒有修改過蕭何的法令。說老實話,曹參做丞相只有三年時間,他跟蕭何是一代人。蕭何的想法跟曹參是非常接近的,蕭何老死了以後,曹參知道自己也命不久矣,所以根本犯不著去大刀闊斧地改革。萬一改革到了一半,自己忽然就去世了,對這個國家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為繼任者完全不知道上一任丞相的思路和魄力,他們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繼續改革下去,與其如此,倒不如按照過去的做法照常實行。
他不會成天去喝酒,這是太史公比較誇張的一種說法,就算他敢,劉盈也絕對不會把他放在丞相這麼重要的位置上。所以說曹參其實是沒有更改過蕭何的法令,為了把這件事無限擴大,太史公故意將曹參描寫成這樣一個人。
總結:曹參出將入相,是一個深不可測的人。很多人評價一個人,就看他最終站在了多高的高度。劉邦非常厲害,站在了帝國巔峰,但是同一個時代,不可能出現兩個劉邦,所以其他人難道就不過了嗎?自然不是這樣,他們必須要做一些事情來保護自己,聰明人會讓自己名利雙收卻不傷筋痛骨。曹參顯然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開國大戰的時候,曹參打仗十分勇猛,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司馬遷可是開國以後,他收斂了起來,忽然就變成了一個溫文爾雅的長者,其實都是順應時代變化而做出的調整。那個作戰勇猛的曹參是大漢朝不需要的,大漢現在需要一個會治理國家的人,所以曹參調整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成為了一名丞相。宦海浮沉十多年,遇到呂后這種人,曹參還能夠得到善終,這是很不容易的,可見他深不可測。
-
7 # 葛大小姐
1、曹參當宰相,整日酗酒狂歡,不理政事。
公元前193年,漢惠帝二年,一代賢相蕭何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他臨終之前,惠帝作為皇帝親自登門看望這位開國元勳。並問他選誰來接替宰相一職,而蕭何含糊的回答了一句:“知臣莫若君。”相當於沒有回答,於是漢惠帝又追問曹參怎樣,蕭何立馬錶示自己死而無憾了。於是,皇帝頒發聖旨,宣曹參進宮當宰相。就這樣曹參成了宰相,接了蕭何的班。
俗話說:新官就任三把火。上任之後,曹參重新挑選了一些做人寬厚、不愛搬弄是非的長者上朝任職,朝堂上形成了寬厚務實的風氣。但是曹參上位之後,不但沒有制定出臺新的綱領、政策,反而一直沿襲舊制,尤其是典章制度方面,曹參繼續使用蕭何生前留下的政策,基本上就是無所事事,每天上班時間就聚眾飲酒,或者乾脆睡覺,睡醒了就接著喝酒。他下屬的官員怠慢政事他也不聞不問,甚至一同飲酒作樂。
據前漢書記載,曹參擔任相國時之所以飲酒無度,是為了使前來勸說之人灰頭土臉、無法開口而歸,所以當勸說之人一見曹參,曹參則不停敬酒,至灌醉對方為止,使對方根本無從開口。但此風為下屬模仿,下屬均好宴樂,有人深深以此為患,希望曹相國糾正之,但曹相國目睹時,卻呼叫下屬一同飲酒作樂 。
曹參自己整天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上門來的人都想有言相勸。可是這些人一到,曹參就立即拿美酒給他們喝,過了一會兒,有的人想說些什麼,曹參又讓他們喝酒,直到喝醉後離去,始終沒能夠開口勸諫,如此習以為常。
曹參住宅的後院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裡整天飲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參的隨從官員們很厭惡這件事,但對此也無可奈何,於是就請曹參到後園中游玩,一起聽到了那些官吏們醉酒高歌、狂呼亂叫的聲音,隨從官員們希望曹參把他們召來加以制止。曹參不但不批評,反而叫人取酒陳設座席痛飲起來,並且也高歌呼叫,與那些官吏們相應和。
漢惠帝得知以後就坐不住了,覺得相國是看不起自己,當時曹參的兒子曹窋做中大夫。漢惠帝於是對曹窋說:"你回家後,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就說:"高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什麼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
曹窋下朝休息時回家,閒暇時陪著父親聊天,把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說給了曹參。曹參聽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說:"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該說的。"到上朝的時候,惠帝責備曹參說:"為什麼要懲治曹窋?上次是我讓他規勸您的。"
曹參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聖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惠帝說:"我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 漢惠帝一聽覺得也很有道理,於是就默認了曹參的這種無為而治的工作方式。於是也就有了“蕭規曹隨”這個成語的來源。
2、曹參為什麼整日酗酒狂歡、不理政事,難道蕭何所託非人嗎?曹參上任宰相後,整日呼朋喚友、花天酒地,基本上無作無為,上朝時很少有奏報,難道真的是一代明相蕭何看錯人了嗎? 其實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那麼曹參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呢?
一是漢朝當時幾乎到了民不聊生的程度,秦朝大興土木,到秦末漢初,楚漢爭霸的時候也是戰火連綿,烽火連天,老百姓們生計艱難,非常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並且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上來說,也需要休養生息來發展經濟。而蕭何在這之前制定的方針和政策是非常適合休養生息的,所以並不需要折騰,只需要遵從即可。
二是曹參自己信奉的是老莊之道,道家本來信奉的就是“無為之治”,曹參自己也是希望不要多起事端,能讓百姓們恢復農耕,恢復經濟。但他也並非真“無為”。雖說在為相國之時,整日喝酒,但是他酒而不醉。在出任相國之初他在人事任免上做法就能看出來。
三是曹參有自知之明,對自身清晰的定位。這一點在惠帝質問他庸政懶政的時候,他給出了很好的解釋。曹參認為自己不如蕭何,而且蕭何“法令既明”,自己又何必出臺新的法令、制度、規章呢?一旦制定出不適合的法令、制度,到頭來折騰的是百姓,折騰的是大漢剛剛穩固的經濟命脈。
事實證明,曹參“無為而治”的政策是最對的,因為當時百姓確實最需要的就是輕徭薄賦,對於經歷了戰火連年的百姓來說,能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安居樂業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曹參不折騰,順勢而為,這不正是對自身能力清晰的認知嗎?而且能從大局出發,量力而行。他重視官員的素質,提拔那些質樸忠厚之人,摒棄那些華而不實、沽名釣譽之徒。生活上的醉酒並沒有掩蓋他政治上的清醒。所以,曹參被稱為千古賢相。
3、曹參的真正才能——文武雙全歷史上的曹參可謂是文武雙全:上馬可橫掃天下,建不世之功,下馬能入朝為相,安天下之太平。
史書中記載,曹參開始時如同蕭何一樣,是大秦帝國的一位刀筆小吏。但是,其雖然在官職上不如蕭何,但其在沛縣,卻可號稱豪吏。一個豪吏,足可看出曹參此人於當地的影響力。
論行軍作戰,他是戰功赫赫。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9年,曹參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並且史書還明確記載,大秦丞相李斯之子,鎮守三川郡的秦末悍將李由,便是由曹參所斬。至此,可以看出曹參的勇武了吧。相信很多人應該是不會再懷疑曹參的軍事能力了吧,雖然說其還是不如韓信與周勃,但曹參的軍事才能絕對算的上是佼佼者了。
再看曹參的文治本領。《漢書•曹參傳》記載:曹參從文的最開始,是從齊國的丞相做起,而當時的齊國,也不是曾經的那種諸侯割據勢力了,而是劉邦封賜給自己的長子劉肥的封國。曹參初為齊國丞相,然,齊國廣大,人口眾多,很難治理。於是,曹參便邀請齊國的各種有地位和有才能的人來一起商量治理齊國的方法,但,眾說紛紜,始終也沒有個真正切實可行的辦法。恰好,在齊國膠西地區有位大才,人稱蓋公,其人學黃老之術,善於治國。於是,曹參便禮賢下士,花費重金將這位大才請了過來,並向其學習治國之才。而後,曹參治理齊國不到九年,齊國便海清河晏,人們紛紛稱讚曹參為賢相。如此,曹參的治國之能,就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除了蕭何之外,還能有誰?
雖然很多人都會說曹參後來當上宰相的治國策略主要是繼承了蕭何的方法才起到了治國有效的,並不是個人能力的展現。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每個人都有推陳出新,施展才能的願望,但是能像曹參這樣真的不容易。因為,曹參從治理齊國的經驗上,已經看準了當時天下最需要的東西,即,當時的國家更需要的是修生養息,讓民間儘快恢復元氣,讓國家發展繁榮,而不是一味的講究大治,故而,曹參的所謂蕭規曹隨,其實也是曹參自身政治能力的體現之一。
況且,劉邦去世前,呂后到劉邦的病床前問劉邦,蕭何去世後,應該選誰當宰相?劉邦說曹參……。可見,一代開國皇帝劉邦也是非常看重曹參的才能的。
西晉大家陸機對曹參的讚語:平陽樂道,在變則通。爰淵爰嘿,有此武功。長驅河朔,電擊壤東。協策淮陰,亞跡蕭公。
總的來說,曹參與歷史中的那些文治與武功都特別突出的傑出人物相比,自是不如。但小編認為,論文治,曹參比不得蕭何;論軍事,曹參更比不得韓信。但,曹參卻能兼得二人優秀之處,也真是難能可貴。曹參從一介小吏到縱橫天下的一代悍將,又轉為文官,拿起了曾經放下的筆,治理齊國,不到九年便人人稱賢,成為帝國丞相之後,又能審時度勢,很現實的選擇了蕭規曹隨的政治規劃,為漢初國力的迅速恢復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蕭規曹隨"不但成為了歷史上的,更不愧為被世人稱讚為一代賢相。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如何評價曹參?如果你是曹參,你會怎麼做?
-
8 # 談古論金
曹參整日酗酒狂歡,不理政事,是因為他推崇無為而治,講究蕭規曹隨。
曹參這樣做並不是繼任蕭何擔任丞相之後才起心動念有了如此打算的,他在擔任齊國(劉邦的非婚生長子劉肥擔任國王)就接受善治黃老之學的齊國學者蓋公“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的學說,“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待到曹參繼蕭何擔任漢朝中央政府的丞相後,他的大原則也是這樣,但是,說實在的,這時曹參的做法與在齊國之時有所不同,那就是他所隨的蕭(何的)規(矩)其實含有很多秦朝體制的內容,也有蕭何順應民意制定的一系列鼓勵人民生產的積極措施,不完全是所謂的黃老之學。
換句話說,曹參當上大漢丞相之後的無為而治,並不是真的完全“無為”,只是沒有做出改變,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曹參把蕭何的規矩改成齊國那樣的“無為之治”,其實也是一種折騰,曹參沒有這樣做。
曹參喝酒,或許是為了剋制自己的內心渴求,政治家往往有大有作為、建功立業、留名青史的志向,但在漢初民生凋敝的大環境下,改弦更張會影響國家元氣的培養,曹參用酒精與修養,剋制住了心中的躁動。
漢朝肇建,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發展經濟,順應這一需求的曹參因此被後世稱讚為千古賢相。
-
9 #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作為西漢王朝第二任相國的曹參為穩定國家局勢,給予了曾經遭受秦國酷政的百姓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為西漢的良性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蕭規曹隨”這個成語讓大家記住了曹參。而實際上它最深層的含義則還是頌揚蕭何這位西漢開國元勳的。“千古賢相”的頭銜在我看來應該歸功於蕭何,曹參次之。
曹參的治國思想便是道家的“無為而治”,他主張一切順應自然。這個思想的形成與他之前任齊國丞相時的經歷有關,曾和齊國的一位叫舸公的人學習過黃老學說。既然說起曹參,那就不得不提蕭何。在西漢建立後大多沿用秦朝律法。當劉邦首次進入咸陽後,蕭何就著重收錄了秦朝的文獻資料,並加以研究。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留守後方的蕭何一邊為劉邦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援助;一邊還制定法令安撫民眾。為將來治理天下,推行律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況且他還有擔任過秦國官吏的任職經驗。
“蕭規曹隨”的“規”之由來,或者說是西漢初期“漢律”的形成過程1.漢律最早的雛形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後,宣佈廢除秦朝苛法,與百姓“約法三章”。
【1】殺人者與之同罪;【2】傷人及搶劫者依法治罪;【3】廢黜秦朝全部法律2.蕭何製法
當國家建立後,蕭何根據發展需要,參照秦律,在秦六律的基礎上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三章,統稱為《九章律》,這是漢朝的一部重要法典,是漢律的核心。
秦六律包括:《盜》、《賊》、《囚》、《捕》、《雜》、《具》。3.漢律的逐步完善
為了維護皇帝尊嚴,規範皇帝與諸侯之間的禮儀,補充《九章篇》的不足,叔孫通又制定了關於朝廷禮儀方面的《傍章律》十八篇,此外還有韓信制定的“軍法”,張蒼定的“章程”等。
以上就是漢初從劉邦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前期一直施行的國家基本律法。但是在漢文帝時他根據當時國情對《漢律》做了一些輕微改動,即廢除“連坐”,對全國的孤寡老人給予適當的優待撫卹等。
漢律與秦律在根本上最大的區別在於它不再是單純的運用法家思想體系治國,而是還引用了儒家、道家思想的一些精髓。儒、道、法並存,法主禮輔;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有了較大轉變,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理念,實際上還是儒法兼併,德主法輔。與之前正好相反。解釋了漢律的由來,接下來就可以更好的理解為什麼做為相國的曹參只知道“喝酒狂歡”,表面上什麼事都不做的原因。其實曹參的“醉”並不是處於醉生夢死;他的“無為”也不是無事可做。他的治國方針就是堅定不移地、徹底地沿著劉邦、蕭何制定的政策辦事。他在用人上重視官員素質,提拔質樸忠厚的人為丞相官屬,摒棄那些誇誇其談、沽名釣譽的人。
這樣的曹參真的是大智若愚!
-
10 # 農夫說歷史
秦末的反抗勢力在席捲全國,還在沛縣做泗水亭長的劉邦,因為一次押送服役人員延誤,中途索性也反了秦朝,之後與他一起出來的兄弟蕭何,樊噲,周勃,曹參等,為他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在楚河漢界之爭後,劉邦在烏江結束了與項羽的爭鬥,大漢天下就此形成,第一任丞相自然是蕭何,他是很好的後勤補給長官,更是識人的一把好手,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了韓信,也成就了蕭何的賢名,蕭何病故後舉薦了曹參,於是曹參作為第二任丞相登上了歷史舞臺,那麼為什麼上位後的曹參卻整日酗酒,不理會政事,後世對他的評價反而不低,甚至稱其為千古賢相?
首先,以往經驗。以往經驗?曹參做丞相時間不長,也就三年時間就病逝了,哪來的以往經驗?還真有!劉邦做了皇帝,除了大封異姓王之外,對自己的兒子也是分封到各地,於是劉邦把長子劉肥封為齊王,但是考慮到他還是年輕,於是想到了曹參,於是就任命曹參為齊國相國佐助齊王劉肥,看到了吧,人家也是相國,只是這個相國是分封地的相國,其含金量確實比大漢的丞相要低了許多,當時齊國有七十座城邑,當時天下剛剛平定,劉肥不懂得如何治理,曹參也不懂,這也難怪了,都沒有學過這方面的東西,後聽人說膠西有一位智者,於是曹參就去拜會,在取得“真經”後,按智者的治理策略實施,效果果然不錯,所以在曹參在齊國丞相九年,齊國境內人民生活安定。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其次,蕭規曹隨。這蕭規曹隨說的就是蕭何丞相生前制定執行的政策,曹參遵照執行,是不是覺得曹參漢滑頭,有阿諛奉承前任丞相蕭何之嫌?那就大錯特錯了,曹參在齊國獲得的無為治理策略與蕭何的政策不謀而合,況且天下初定,百姓要的是穩定,蕭何在位時是這個政策,如果曹參再來個變革,對國家,對百姓都是無益處的,況且蕭何的政策就是穩民,安民,養民,國家都是百姓為根基,大漢彼時最需要的就是穩定,而不是改變。史記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司馬遷評價: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最後,曹參為相無作為,只會酗酒?大謬!曹參成為第二任漢相後,採取了無為管理模式,在位三年似乎只會酗酒,無作為!這就錯的離譜了,他在位時最大的作為就是穩定,不管是朝廷內還是朝廷外,曹參仁厚,國家的大政方針沒有問題,曹參在其位就是需要把蕭何政策穩定執行,至於太史公說整日酗酒狂歡,這個肯定是過於誇張了,曹參不計較自己的聲名,耐得住寂寞,默默無聞的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從而獲得朝野上下一致的稱讚。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
11 # 聊以自娛2
曹參(?-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漢族,泗水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封平陽侯。漢朝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
曹參在秦時做獄掾,也就是管理監獄的典獄長;當時蕭何是縣中主吏,為曹參上司;劉邦屬押解犯人的亭長(相當於片警),是其下屬。曹參和吹鼓手周勃、殺狗賣肉的樊噲、養馬駕車的夏侯嬰等也是舊相識。蕭何、曹參二人已當上官吏,劉邦、樊噲則是當地的地痞流氓,夏侯嬰只不過是個下人。他們在鄉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等到劉邦斬蛇起義做了沛公。曹參任中涓(侍從官)變成了劉邦的手下。蕭何、周勃、樊噲、夏侯嬰等也都成了劉邦的部下。
曹參率軍打敗秦朝郡監公平的軍隊,拿下薛縣。擊破薛郭西的泗水守軍,順勢佔領了胡陵。方與(今山東魚臺縣西)、豐地(今安徽歙縣西北)那些地方的人心向魏國,曹參也把他們打了下來。劉邦、曹參等向北在碭地(今安徽碭山)擊敗了秦軍司馬欣的軍隊。先後佔領了狐父(今安徽碭山東南)、祁地的善置。又攻下邑、虞(今江蘇沭陽一帶),擊敗秦章邯的車、騎部隊。攆走了轅戚、亢父。曹參率先登城。又帶兵向北救援東阿(今山東聊城東阿),曹參、周勃衝鋒陷陣,擊破章邯軍,一直追至濮陽,佔領臨濟(濟南附近)。向南救援雍丘(今河南杞縣),殺死了秦將李由。
章邯在定陶之戰中擊殺了項梁,沛公與項羽率兵向東回撤,楚懷王封沛公為碭郡(今河南商丘南)長官,封曹參為執帛,爵位“建成君”。任命他為戚(今河南濮陽北)公,隸屬劉邦的碭郡。
之後,曹參隨從沛公劉邦,在成武南打敗了東郡尉軍。在成陽南大勝王離軍,將秦軍追到開封。曹參率軍在開封攻打趙賁獲勝。向西攻打曲遇(今河南中牟東)的秦將楊熊,俘虜秦司馬和御史各一人。曹參後跟從劉邦向西攻打陽武、輾轅、緱氏,佔領黃河渡口。攻打屍北得勝後,向南佔領宛城南陽。曹參、周勃率先鋒部隊向西攻打、佔領了武關、蟯關二地。他們在藍田南部大勝秦軍,又在夜裡襲擊打敗了藍田北部的秦軍。終於在咸陽消滅了秦軍。秦王子嬰投降。
秦亡後,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漢王封曹參為建成侯。偏居漢中的劉邦,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繞道寶雞,先後攻打下辨、故道、雍城等地。向東攻取咸陽,改名為新城。曹參率兵守景陵二十三天,大勝三秦守軍的章平。
楚漢相爭爆發後,曹參作為領軍主將,北出東進,跟隨漢王出臨晉關(今陝西大荔東北)。從河內到脩武,渡過圍津(又名白馬津,今河南滑縣東北)古黃河,向東攻打楚軍大將龍且、項佗,曹參在定陶獲勝。向東佔領碣、蕭、彭城。劉邦漢軍攻打項籍(項羽)時,遇到出關以來的大敗。當時曹參正在圍取雍丘,王武在外黃反叛,程處在燕反叛,柱天侯在衍氏反叛。曹參將他們一一打敗。終於趕到了滎陽。項王失敗後,曹參又回到滎陽。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曹參任假(代理)左丞相,回到關中(陝西)屯兵。魏王豹反叛,曹參生俘魏王豹,俘虜魏將王襄。平定了魏地五十二個縣。後來曹參跟隨韓信,在鄔縣東面進擊趙國相夏說的軍隊,殺死了夏說。韓信、張耳率兵至井陘,攻打成安君陳餘。曹參把趙國的副將戚將軍圍困在鄔縣城中。戚將軍突圍逃跑時,被曹參追上殺了。
曹參跟隨韓信東攻齊國,先後攻佔著縣、漯陰、平原、鬲縣、盧縣。不久又在上假密(今山東諸城東北)斬了龍且、俘虜周蘭、平定齊國。共得到七十餘縣。韓信派人為自己要假齊王,劉邦無法推辭,派張良到齊立韓信為齊王。韓信率兵向東到陳,匯合和漢王共破項羽,曹參則留齊繼續平定還沒有投降的地方。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漢王即皇帝位,分封列侯的爵位。眾將臣認為曹參的功績第一,劉邦卻認為蕭何功績第一,曹參緊隨其後。所以,曹參與蕭何心生隔閡,但對蕭還是比較佩服的。漢高帝封長子劉肥為齊王,因其年輕,所以任命曹參為齊國相國佐助齊王劉肥。曹參到齊國後,領兵平叛:打敗了陳豨的部將張春。率領十二萬人馬,與高祖合攻黥布(英布),大敗敵軍。回到齊國後,平定了竹邑、相縣、蕭縣、留縣等地。根據齊國當時的情況,曹參依據齊華人的建議,結合當地實情,實行輕稅簡法、無為而治,醫治創傷、恢復民力。為大漢初期穩定、恢復和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所以曹參為齊相九年,齊國安集,人們大相稱讚他為賢相!
公元前194年,漢高祖死後,劉盈繼位。公元前193年,蕭何去世。曹參聽說後,告訴舍人趕快置辦行裝,“我將入朝為相”。身邊人都不相信,不久,使者來召曹參。當得知是蕭何臨終推薦自己的時候,曹參以蕭何不計個人恩怨肚量而羞愧讚歎!曹參從各處調來老成持重的人擔任要職。朝中很多人擔心“一朝天子一朝臣”,會人事變動。沒想到,曹參一如既往,基本沒有動什麼人,一切規章還是按蕭何在時的舊例進行,無所變更。見人有小過錯,便為他遮掩,大家照舊,相安無事。曹參整日飲酒作樂,跟沒事人一樣。
漢惠帝見他一天到晚請人喝酒聊天,根本就沒有用心治理國家。惠帝覺得曹參嫌自己太年輕、看不起自己、沒有盡心輔佐自己,心裡有些著急。一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曹參的兒子曹窋(kū)。曹窋惠帝回去對父親說了,曹參聽後大罵兒子:“你懂什麼朝政?這些事情是你該說的嗎”?邊罵邊拿起板子把兒子打了一頓。
曹窋遭到父親的打罵後,垂頭喪氣的回到宮中,向漢惠帝大訴委曲。惠帝聽了後就更加莫名其妙了,第二天,漢惠帝責問曹參:“你為什麼要責打曹窯呢?他說的那些話是我讓問的”。曹參聽了惠帝的話後,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斷叩頭謝罪,對惠帝說:“陛下您比得上先帝(指劉邦)嗎?”惠帝說:“比不上!”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比得上蕭相國嗎?”漢惠帝答:“也比不上!”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得對。既然如此,我們就按先帝與蕭相國制定的法令制度執行就是了,何必另搞新花樣呢?”漢惠帝聽後說:“我明白了”! 這就是成語典故“蕭規曹隨”的來歷。
曹參做相國三年,公元前190年,曹參病死,被謐號為“懿侯”。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不亂政,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作歌贊他:“蕭何製法,和如畫一;曹參代之,守而不失。乘此清平,民得安寧”!所以。後世稱讚他為千古賢相!
-
12 # 棲鴻看紅樓
我曾聽過一位教育專家的講座。他已經是某名校的校長了,當聽眾問他是否還代課的時候,他這樣回答:
“當然要代。我一向認為,校長不代課,就會擾民。”
柳宗元有一篇著名的《種樹郭橐駝傳》,其中寫到:
“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耕織,飼養,包括教育子弟,是每一個人的正常生活。而每天早晚有人敲鑼打鼓地命令你,哪怕命令的內容就是你本來要做的事情,也足以形成“擾民”了。
這就是曹參終日飲酒、不問政事的原因了。西漢建立,各項制度已經建立。由於蕭何的出色才幹,大部分制度在一定時期內都是適用的,沒有改變的必要,只要照章辦事就很好了。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再有建立,反而是“擾民”了。
曹參就是為了不擾民,才終日飲酒,不問政事的。
歷史上對這種情況有個專門的說法,叫做“蕭規曹隨”。
能認清形勢,不任意妄為,就可以稱得上“千古賢相”了。
回覆列表
很簡單,蕭規曹隨,蕭何已經把各種制度都建立好了,而且深得人心,曹參此時的最好做法就是不去改動這些制度,說白了就是不去折騰老百姓,老百姓自然說你的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