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出家可以無牽無掛
241
回覆列表
  • 1 # 雲水隨緣

    估計很多人都有過出家的念頭吧,在大多數人眼裡,出家就得剃度為僧,削髮為尼,吃齋唸佛,遠離塵世。古時候,出家人或是為信仰,或是為避難,或是為情等等。他們步入佛門,隱居山林寺院,過著清苦但自然的生活。誦經拜佛,普度眾生。在社會層面上,也可以說為國家和百姓做出了很多貢獻,在思想信仰上,也為世人提供了精神支撐。

    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生活壓力大,大多數人沒有什麼真正的精神信仰,加之各種各樣複雜的人際關係使之很多人心力憔悴。還有的人家庭和感情方面也不是很如意。故而有些人突然有想出家的想法也不足為奇。也許他們是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去那遠離塵世的山林寺廟,過過那六根清淨的日子吧!

    現實中,也有很多沒有出家,但也吃齋唸佛的人,他們沒有出家的想法,只是當做一種信仰。不是非要出家才算是步入佛門,只要信念堅定,哪裡都是佛。如果只是突發奇想,體會一下出家的感覺,而不是真的想把佛教當做一種信仰,那還是算了吧,請不要弄髒了佛門淨地。

  • 2 # 詩琪禪學

    很多人來直播間上來就說, 上師我要出家, 我受不了了。昨天還有一個人因為面癱被別人認為是傻子, 受不了就要出家。所以,對於嘴巴里喊著要出家的人,這個問題一看就明瞭, 不是真正的發心要出家, 是衝動!衝動的結果之後就是反悔了!不過佛教也非常慈悲, 給這些衝動的眾生7次機會還俗。但是,你的目的和發心已經很清楚了,不是為了利益眾生的,所以你有出家的想法是可以的, 但是行動起來先三思而後行。

    為什麼這麼說, 想出家的人無外乎以下幾種表現:

    1:感情失意, 談戀愛失敗,覺得人生沒有意思,感覺看破紅塵,想這個清靜的地方躲一段時間;

    2:事業失敗,人生受挫。感到世態炎涼。這是人生很低谷的時期,心裡各方面受到打擊很多。逐漸對生活和生命失去了激情而升起躲避世間一切紛爭。

    3、大病大難突然降臨。感動生命走到了盡頭,世間再無眷戀,逐升起出家之心。

    4、家中至愛的親人離世, 讓人悲痛欲絕!感覺生活無可牽掛,或者受家人的囑託等各種因緣,逐升起離開紅塵出家的念頭。

    5、因緣和命中註定之說。這類出家就有點密意或者突然想了解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真諦等等問題,覺得人生苦短,想探索人生的奧秘等等佛教學說研究, 即放棄世間的榮華富貴和大好前程,這類情況現在比比皆是,我們看到了有很多高材生和新生代都有這類的舉止。

    這幾種狀態, 其中以第四地五種居多。並且一旦出家就不會再還俗的。當然無論什麼原因出家, 都是個人的因緣, 因為每個人都走在各自的因果軌道上。能出家的人心量是非常大的, 能夠放下凡塵間的功名利祿、父母之恩家庭恩愛和兒女情長, 都是難能可貴和隨喜讚歎的。

    我們再來談論一下,是否出家就一了百了?千萬別這麼想, 要知道出家是要肩負度化眾生的使命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什麼意思?就是說出家人是要接受眾生的供養,肩負度化無量眾生的慧命的,要替眾生背業化業的。一旦出家, 就要精進修行, 為眾生排憂解難和帶領眾生解脫的。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個人的自私自利尋找安全避風港,而不精進佛道的話, 違背出家的含義。那麼,欠下的債做牛做馬都要還的。

    如果沒有這顆厭患出離的心, 即使出家心還在塵世。還不如不出家,因為因果 一點不假,若發大願心是以天下眾生為己任,聞法立志,自度度他那是可以的。若只因一時之念,萬不可兒戲。所以要慎重考慮, 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又反悔而失去僧人的威儀和莊嚴,斷自己和眾生的慧命。

    其實出家不出家,看的不是外在, 是看你是否有一顆厭患出離的心, 哪裡不是修行哪裡不是寺院哪裡不是清靜蘭若之地?所以, 有這些想法的信眾多多思考一下,如果我要出家,是度化眾生還是為了躲避紛爭逃離紅塵?

  • 3 # 離相如如

    出不出家看因緣,也要看自己願不願受三皈五戒的約束!出家並非青燈古佛那麼簡單,真要如理如法,也是很清苦的!

    如是獨子或獨女,家中父母如不同意,最好不要出家,因為佛家講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不與至親至近的人好好溝通,貿然出家,不僅債緣難了,反增新的惡緣與新債,因緣際會時,仍會糾纏不清!

    出家的出發點必須端正,出家是求清淨心去的,是求解脫得身心大自在去的!如果心地清淨,少私寡慾,寬容忍耐,助人為樂,沒出家也合佛法,是真出家(心出家)!而且在家萬緣紛擾,正是歷事煉心的好場所!如果在滾滾紅塵中心仍不動,這正是佛家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而且在家人不出家,也是可以好好地作好護法工作,佛教不但需要好的僧侶,更需要居士如法的護持!

    有條件的,出家當然是功德無量之舉!佛教多一個信行的菩薩,人間少一個煩惱的眾生!

    希望出家不出家的人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慈悲為懷,方便為門,作好世間的榜樣,度盡煩惱眾生,同歸極樂,同得自在,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南無阿彌陀佛

  • 4 # 劉禹錫遊玄都觀

    首先,你要明確知道你需要什麼!

    你需要從古佛青燈暮鼓晨鐘的環境中撫平心靈的創傷,那確實有效果,因為佛門清淨,佛理智慧,佛心慈悲!

    但是,出家不是目的,出家只是尋求智慧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必須忍常人所不能忍,戒常人所不能戒,你僅僅是逃避情傷或者悲觀厭世來選擇出家,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你若是決定了,那就找家有緣的寺廟出家,不用求名氣,不用求清淨,寺不在深山,有緣者居之,去到師父會問你:為何出家!你要說:弟子愚昧,尋求智慧!師父復問:父母應允了沒!你實話實說,不得欺瞞!第一年你先當淨人,不落髮,忍受不了清規戒律可以隨時離去,第二年透過考驗後落髮,偈曰:金刀剃下娘生髮,除卻塵勞不淨身,圓頂方袍僧相見,法王座下又添孫!

    出家受戒後,你就好好修行吧!

  • 5 # 燕留城

    有出家的衝動,說明對佛教或者道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出家的慾望,這時候一定要三思。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擁有虔誠恭敬且正確的信念之外,還須具備條件若干,其中必須得到父母親或監護人的首肯,這一點比較難。有一位研究生,剛參加工作不久,瞞著家裡,寫了一封辭職信就出家了,到現在父母也接受不了,對外聲稱出國留學了,看看父母有多傷心吧。

    所以,一般不建議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出家。一是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你養大,希望你也為家庭做點貢獻,孝順父母,溫暖家人。二是國家對教育事業投入巨大,舉全社會之力,把你培養成有才之人,希望你能夠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報效國家,服務社會。另外,修煉佛法,先要入世度化眾生,透過修行,使自己具有慈悲、智慧的心性,佛緣到來,再想出家也不遲。

    編輯

  • 6 # da悲咒

    只願常伴青燈古佛,不為塵事煩擾!無奈子於膝下,無人顧其,顧不得離去山中修心,怎奈心已離塵,入了佛心,還需在這紛擾塵中宿住!阿彌陀佛

  • 7 # 華繼善

    若說出家,那是你還沒有真正去到寺廟裡去了解和知道其中的真實相.所以.你才有出家的念頭;待你真進到寺院呆上三五年後、你會覺得(不過如此)大失所望而改變你對出家的初衷……可到時如此……不是悔之以浪費了歲月嗎?過去出家.是(舉子秀才)高考落榜滿腹經倫.或家破人離孤單弱寡之人,她(他們)自覺當初年少輕狂以造諸惡業而遭因果現實報應(內心慚愧.無顏於世或回見鄉里)入廟(修行洗心)發譬(這世不成修來生)向天地鬼神叩首痛心懺悔終生,原來以、過去廟內鬼神靈妙、也就淨化了民風.助益了人心和廣大民眾的(道德教養)和諧了社會(安定了民心.收容了孤寡)減輕了社會負擔.又安定了社會秩序,例如……天目山的雲谷禪師等.許多遊方大德遊走於民間(教化了天下許多人心.解除了許多苦厄和困惑.糾正了許多不良地人性)廣行了天下許多善事,所以.是,學為人師.行為示範、作了不言之教矣!到如今的寺廟中人,有些是夫妻或六親反目、有些是病痛纏身、有些是貧困難撐為金錢而來、最終.以不學愚痴狂詐昧心謀財以使香火鼎盛……再就妻妾成群……或既嫖又賭……給社會和天下代來了不可挽救的道德滑坡和民寒於心人情淡薄金錢致上狂奢猛喝……社會表裡不一也!(釋常思.白)。

  • 8 # 大智般若

    出家不是去逃避現實生活,而是徹底的看破紅塵,並且發大願普渡眾生,這樣才有出家的先決條件。其次你需要父母的同意,妻兒的許可,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理,要有能力為荷擔如來家業奮鬥到盡形壽和未來無量際,直到成就無上佛果。

  • 9 # 手機使用者玄慧

    釋迦說過:末法時代優曇花開,彌勒聖王傳正法,世人不用出家,在常人生活中一樣也能修成無私無我,先他後我的正覺。

  • 10 # Yangjiu

    我也經常有出家的衝動,感覺生活太累,就想出家逃避生活。可是我的父母年紀漸大,還有我的兒女,她們需要照顧,需要輔導。我不能出家,我要用我的努力,我的後半生,陪父母變老,陪孩子長大。

    等我的父母百年之後,等孩子都長大成人時,我也就完成了這一生的責任與義務。

    若不相欠,怎會相見?今生不還,生生相欠。你一人出家了,欠別人的會更多

  • 11 # 符亞強69294701

    出發點就不對了,出家為僧未必就會讓你了無牽掛,如不能降服內心只是徒增煩惱罷了。不建議年輕人出家,其實在家修行學習佛法也能使你頓悟的。。

  • 12 # 一沙一世界12345

    真正的出家在於出離心之上。也就是說,真正的出家出的是“心之家”,而不是“相之家”。關鍵還是在於“心”是否出家,內心對輪迴的執著是否越來越減少,對輪迴的厭離心是否越來越增上,這才是真正出家的標準。

  • 13 # Zh1124

    隨心所欲是快樂的源泉!出家者,不是因為躲避煩惱,而是看破紅塵,四大皆空,願意為普通大眾的苦惱下地獄!你行嗎?看看佛經與高僧大德的艱苦出家歷程,你一定會放棄出家念頭!獻身佛教,視死如歸,揖獻一切,包括生命,你行嗎?曹德旺揖了100億,還出不了家,因為還有執念!個人觀點!

  • 14 # 蓋天宣夜說

    俗語云;天雨大不潤無根草;道法寬只渡有圓人。一時衝動的想出家不是看破紅塵的表現。面對紅塵滾滾唯利是圖的爾虞我詐煩心境地,唯有心靜如水的讀老子的(道德經)來釋懷人生旅途的道路該如何走出的煩惱和衝動原因。德 ,古時當行走的路來講,道德經實際就是道路經的意思。德(路)不孤,必有鄰,條條大路通羅馬。大隱隱於市,何須出家當和尚,挺起脊樑自己來解脫自己才是上策

  • 15 # 風水雲三寶

    出家???現在都強調個人權利與自由,這確是你的人生道路選擇,ta人無權干涉,但也不能衝動,這可不是好鬧著玩的,你是說想出家是衝動?人生本不易,千萬別衝動,最好三思而後行。不要兼世俗煩惱多,想找個地方避風頭?出家修行為求“生命真相”,想找個地方享清福求清淨?那可不是個混日子的地方。享的是十方施主的供養,如發心不正可是要“披毛帶角”還的,豈不聞地獄門前僧道多?僥倖心理玩世不恭要不的。

  • 16 # user7581301141960

    善主,打住吧!

    衝動是魔鬼!

    出家不出兒戲!

    現實點,菩薩不收你!

    人生要的是歷練!

    沒有過不去的坎!

    出不出家都一樣!

    大磨成大佛!

    小磨成小佛!

    心中有佛就好!

    記住

    有佛法就有活法!

    一切皆有定數!

    不要衝動!

    要發心!

    你找佛難,佛找你易!

  • 17 # 順道觀止

    出家比在家還要辛苦,我學佛十多年了,個人感受只要一心向佛,在家和出家都只是自己的偏執見解,如果真的想成為一個合格們出家人比在家要辛苦多好多。

    只要平時在家修行也非常好,第一從生活平凡小事慢慢做起,

    第二每天堅持坐禪反觀。

    第三多讀佛學經典,還有傳統文化比如道德經

    還有更主要的就是日常生活的平常心。為什麼會有出家念頭?大部分人都是生活不是按你想要的方式執行下去(這個佛學叫我執)

  • 18 # 142326062464老道

    那就出家吧。中國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沒人攔著你。你完全可以選擇一處廟宇,剃度煩惱絲,渡入空門。如果還有什麼放不下,那就證明你六根不淨,還沒到出家境界。就不用去瞎混了。還是再修練幾年,等你完全能放下俗念,脫離凡塵,無牽無掛時,再選擇這一職業吧。世間36行,出家也是一種職業,只是一種簡單的生存方法。

  • 19 # 務必要追求真相

    可以想想如下問題:

    佛教的諸行無常(三大法印之一)確實是很有智慧的,但有幾人能悟?佛陀藉著這個法印是可以把他可能的錯誤全部給推卸掉的,前真後假才是無常的體現,法僧不滅只是以新代舊,並不是指舊法恆常,他當時一直不說謊,只因佛理佛法都不是恆常的,才使他所教導的東西隨時都可以是失真無效的(包括真法像法末法各千年的說法)…你修行得爽是佛法高明,你修行錯了是因經典不用人為已經自動的變成無效了,凡事都怪不了他,因為你沒悟到諸行無常的真意…這不是一個大騙局吧?

    佛祖是深深知道佛法也是無常的,如果立了文字,卻很快就無用了,他會反遭罵名的,所以,他才叮囑不立文字,這才能真正體現他諸行無常的教導吧……

    後來傳世的很多佛經,到底有幾份還保留著佛陀的思想呢?值得懷疑、值得深思。既使不是人為作假,佛理佛法都會自動的從真變假……

    不立文字,佛陀的思想會消失,有了文字,佛陀的思想一樣會消失。拈花一笑,有人領會嗎?佛祖離我們已越來越遠了…

  • 20 # 大義指南

    我欲出家,剃度落髮。我欲出家,六根放下。我欲出家,遠離喧譁。我欲出家,清修古剎。我欲出家,研經妙法。我欲出家,佛法光大。我欲出家,子歸老家。

    真的曾有一時這樣的念想,但念想歸念想,真的要做了恐怕還沒有足夠的信心與勇氣。於是吟出一首小詩,訴訴衷腸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世界》是在哪拍的,為什麼裡邊的景那麼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