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坎
-
2 # 鳳炎忻是讀書客
“古池無味境,無慾老蛙投”出自日本作家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古池》,原文如下:
古池や蛙飛びこむ水の音
譯文:
古池無味境,無慾老蛙投。
閒寂一時破,水音優雅流。
《古池》句單薄平易,乍一看淺近無味,但是細細品來卻回味無窮,引人遐思。
從字面來看,這首俳句再簡單不過,所寫不過是一隻青蛙,跳進了一座池塘,發出了撲通一聲,如此而已,並無複雜情景。
這在常人看來,不過是司空見慣不值一提的小事。但經過鬆尾芭蕉的藝術處理,卻使它凝聚著深沉的思緒,蘊含著豐富的內容。生活裡有詩,但生活不是詩,它要經過藝術家的釀造才能把生活變成詩。
松尾芭蕉選擇“古池”這一特定背景,然後描寫一隻蛙跳入水的動作,跳水產生的意境又是“剎那間的水聲”,這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境界。一泓“古池”,強調一個“古”字,因古呈現的是一片寂靜。選擇一隻蛙,不是靜臥,也不是呱呱不停的鼓譟,而是一躍入水,入水必然發出撲通之聲,這就打破了古池的寂靜。但撲通之水聲只在“剎那之間”,瞬即消失,古池依舊寂靜,這就形成了靜與動、永恆與短暫的對立統一的藝術境界。
而讀者的想象也正是從這一聲“水聲”開始的,青蛙入水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寂靜,一聲水響之後,四周又恢復了寧靜。但這裡重新恢復的寧靜卻再也不是青蛙入水前的寧靜,而是詩人達到的一種新的境界。
而這種新的境界正是詩人所追求的世外理想境界,構築如此世界,也正是詩人厭惡當時的拜金主義、阿諛逢迎的醜惡現實,嚮往安貧樂道、淡泊人生、沉湎自然心跡的一種表白,是詩人經過一連串複雜思維活動、並排除塵世干擾後重新獲得的安寧和恬適。
這就是松尾芭蕉俳句中所謂“借不描寫的描寫”達到的一種“不言之言”、 “不射之射”的禪宗,似更高層次的哲學觀照效果,無不使人倍覺天地之宏大廣博, 自然之神秘幽玄。這首姿情兼備的俳句,以一泓古池宏觀自然界和人的內心世界,可謂把握住了存在於一剎那之中的永恆閒寂,表現了松尾芭蕉所謂“無味”、 “無慾”的出世哲學觀和理想境界。
回覆列表
原文是這樣的:
松尾芭蕉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ふるいけや かわずとびこむ みずのおと
fu ru i ke ya ka wa zu to bi ko mu mi zu no o to
翻譯有很多種:
不同中文譯本:
1、古池塘,青蛙跳入,水聲。
2、蛙躍古池內,靜瀦傳清響。
3、古老的水潭呀,青蛙跳水的聲音。
4、古池冷落一片靜,忽聞青蛙跳水聲。
5、靜寂的池塘,青蛙驀然跳進去,水的聲音呀。
6、古池塘,青蛙跳入水聲響。
7、幽幽古池啊,有蛙兒驀然跳進,池水的聲音。
8、閒寂古池旁,青蛙躍入水中央,水聲撲通響/撲通一聲響。(葉渭渠)
9、沉寂的古潭呵,一隻青蛙跳入,剎那間的水聲。
10、蒼寂古池,小蛙邁然跳入,池水的聲音。
11、青蛙入古池,古池發清響。
12、蒼寂古潭邊,不聞鳥雀喧,一蛙穿水入,劃破靜中天。
13、幽幽古池畔,青蛙跳破鏡中天,叮咚一聲喧。
14、古老水池濱,小蛙兒跳進水裡,發出的清音。
唯獨題主這一種沒有青蛙如水的擬聲,實在無趣得很。
最關鍵是日本俳句在我泱泱中華的詩詞歌賦面前,真是沒什麼內涵和看頭。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吾輩自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