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塔里拉

    餘華的《活著》,讀起來是十分殘忍的!

    簡單來說:不管有多慘,我都不會自殺!我都要頑強的活下去!哪怕並沒有活著的理由!活著就是珍惜,活著就是希望!

    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一個人命再薄,只要想活著,怎麼也死不了。”有些人總是會因為某些自認為的不幸,便對生活絕望了。而《活著》可能就是為了告訴這些不幸的人,生活還是很美好的,你所認為的不幸,並非真正的不幸。而真正不幸的人,尚且能夠活著,為什麼你不能呢?

    餘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用最普通的話,闡明最痛苦的感情。

    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創作背景: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鍊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

  • 2 # 勇搏逆流

    一個人活著就是信念、意志、勇氣、面對、擔當、責任、毅力、希望、夢想,活著就是對生命的敬畏,活著就是對未來美好憧憬的追求與執著,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沒有什麼比活著更有意義,沒有什麼比活著更有價值,生命的意義在於你幸福對待,而不是無情傷害,就算你命運多舛,一生坎坷,道不盡的滄桑與蒼涼,也不要放棄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不要放棄自己的人生、夢想、追求、信念,活著就是一種精神與靈魂的真諦與奇蹟。

  • 3 # 歲月煮酒

    餘華的《活著》講了一個人在悲慘的命運中頑強生存的故事。

    闡述了人生無常、命運多舛,而作為一個人,又只能順從命運、卑微地活著。

    這個故事雖然也有背景,但是是跨越年代的。任何時代,命運都是懸在人們頭頂的一把利劍,厄運落下時,會刺得你滿體鱗傷。

    個人理解,不一定正確。

  • 4 # QQ奶糖

    講什麼道理看個人的見解和經歷吧,更多的是以小人物來講述那段歷史。

    《活著》講述了“我”年輕時去收錄民間歌謠時碰到歷經滄桑和磨難的福貴,聽他述說自己坎坷的命運。地主家的浪蕩公子因沉迷賭博被龍二設計賭敗家產,自此福貴悲慘的命運開始了。為母親尋醫路途中被國民黨抓壯丁,被解放軍俘虜後釋放,回到家中發現母親已經病死、女兒鳳霞發燒變啞了;接著家珍得軟骨病不能幹重活,饑荒緊隨其後,兒子有慶獻血被抽乾,鳳霞產後大出血死亡,不到三個月家珍病逝;女婿二喜做搬運工時意外死亡;外孫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最後只剩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福貴的一生見證了中國社會不斷變革。國民黨時期被抓壯丁,解放戰爭後得以回家,看著龍二因地主身份不服整改而被槍斃。參加過大鍊鋼鐵,吃過集體食堂的大鍋飯,亦飽受自然災害的磨礪,見證了紅衛兵小將的苛責。餘華出生在物質條件艱難的時代,少年時期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深切體會到在那一時期活著的艱辛。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給予他啟示,歌中老黑奴在家人不斷離去後仍然樂觀面對世界沒有抱怨的生活態度深深打動著餘華,於是就有了《活著》的問世。受醫生世家和自己學醫的影響,餘華在少年時就見慣醫院的鮮血看過太多生離死別,少年時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他在《活著》中以貌似冷漠的語調,平靜而樸素的訴說著福貴的一生。

  • 5 # 口可樂

    並非忍受,而是接受,既然無能為力,便只能堅韌的活下來,活著,就是對命運最大的抗爭,餘華給予的是一種英雄式的力量,而非單純的忍受。

  • 6 # i好才吃飯

    活著就是幸福,活著就有希望。就像一首歌那樣唱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生命是一切物質,精神,靈魂的根本。沒有生命,你還談什麼遠大理想,改變世界。

    福貴年少時嗜賭成性,敗了家業。給母親問醫的途中被國民黨拉去當壯丁,後被解放軍俘虜。回到家中母親已不在世,女兒不幸成為啞巴。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從全域性看福貴的家庭命運多舛,但從福貴個人看,雖然他的家庭發生了那麼大的變故,可他還是堅強地生活下去。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要因為一些事情失去生命。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那些不堪生活重壓的人失去生命的是懦夫的表現,你死了一了百了,你的老婆孩子,父母,怎麼辦,他們就成孤人了。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雖然生活給你開了個巨大的玩笑,但你要學會與命運抗爭。不要低下頭顱,活著是巨大的資本。如果福貴在被國民黨抓壯丁就死去,那麼他也看不到家珍給他生的兩個孩子。生活雖然苦,可以一點一點來。你死了,你就看不到那麼多有趣的事了。

  • 7 # 星點說成長

    都讓開,讓我來!

    本人畢業論文就是寫《活著》。

    實話說,那時候雖然論文是完成了,但是現在看,那時根本沒有讀懂!

    這十幾年來,每當遇有困難,我就拿起《活著》來讀一遍。篇幅不長,半天足以讀完。然後又能重拾活著的力量。

    我最近一次看,並不是我遇有困難,而是心態平和時,這次,我好好地讀了序言,餘華在每次再版時的自序。

    而我,我在某一刻彷彿和作者對話,瞭解了他的心意和苦衷。

    人們曲解了《活著》,作者解釋地很累,他很痛苦。

    基於我這些年心理學的學習,我終於在再讀《活著》時,總算尊重了原著的寫作哲學。

    廢話了半天,再來談談“活著”,簡而言之:

    親人一個一個死去,福貴經歷一次一次命運的擊打。他活著,就是活著本身,不要給他附加什麼道德的、倫理的、你意淫的任何東西。沒有什麼自我慰藉,自我救贖,心懷希望,屁都沒有,就是明天睜眼了,天亮了,肚子餓了,吃飯了,勞作了,如此而已。

    埋著頭活下去,就像太陽日日東昇一樣。福貴也是。如果富貴來到你的面前,你問他,他也會如此回答。

    這點在作者餘華的筆下的敘述語氣可見:當作者採風遇到福貴,聽他幽默又神采奕奕地講述他的一生。並沒有表露出痛苦,而是重點說了發生的事,以及他和家庭成員之間的愛,他很樂於回憶並重溫那些家庭成員的愛意。

    從心理學上看,餘華寫作時是和福貴高度共情的,他附著在主人公身上,全神貫注的表達,愛和美。

    而全世界讀出了悲傷與難過。

    所以,餘華每次再版,一次次自序解釋,時間長了,估計早就煩了。

    而我,慶幸,終於在文學和心理學的作用下,在生活的暴擊下,讀懂了餘華先生,並會始終和他站在一起。

    啥也不說,一句話:關我,一起成長。

  • 8 # 餘鐵江

    依稀記得老師曾在課堂上提起過餘華,室友見我拿著《活著》便笑言:你很壓抑嗎?當時就想,這本書到底是寫得是些什麼。

    後來一口氣讀了這本書,發現這段不長的時間我的心裡一直是壓著一塊石頭的,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知道內容是虛構的,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裡痛斥大罵這個餘華,為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歎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 “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

    縱觀全書,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

    作家餘華在小說《活著》中,精心構思了一位正在艱難而平靜地活著的普通中國老人的人物形象。這位老人——他的名字叫福貴。在他的人生生涯中,與之相關的九位親人或朋友或對手,父母親、妻子兒女、賭徒對手、戰場戰友,年長的、年少的……全部都死了。他們都死在福貴的前面:他們或死於落迫,或死於疾病,或死於意外,或死於狂熱,或死於不幸,或死於飢餓……唯有他福貴老人家一個人還活著,他與一條同樣老態龍鍾的老牛,一併地活著,當然,他也會死去。他已經準備好了,隨時隨地準備死去:他的床頭,悄悄地保留了十元錢,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去用它的。因為,“村裡人都知道它是給替他收屍的那個人,他們都知道他死後是要和他的家人埋在一起的。”

    讀完了這本書,不禁為福貴的悲慘遭遇而心痛,然而心痛之餘,體會的更多的是書中對活著和死亡的探討。餘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這段話作者在韓文版自序中有一次提到,“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活著》中更多的是非正常的死亡,福貴作為一個過去的不肖子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直到人們以為他們該死的時候依然活著, 而他的親人: 慈愛的父母、溫順寬厚的妻子、美麗善良的女兒、充滿朝氣的兒子、年輕力壯的女婿、聰明活潑的外孫卻相繼走向死亡。對於福貴來說,“活著”就是承受一次次死亡的打擊, 是用自己的雙手親手埋葬自己的親人,這裡沒有醜惡與美麗的區別, 也不存在善良與正義,美麗鮮活的生命或消於貧窮疾病, 或亡於事故災難,無邊的苦難彷彿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著, 不斷向人靠攏, 直至摧毀他脆弱的生命。“死亡”對我們來說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 它是如此的真實, 襲擊著可以觸控到的人的生命, 而同時我們感受到的也不再是餘華以往給予我們的關於死亡的陰冷、戰慄與恐懼, 兇殘與暴力, 死亡不再是血淋淋的感覺, 這些都隨著平靜溫情的敘述淡淡化開, 死亡像日暮火紅的夕陽漸漸隱失在天邊, 縱然是悲哀的結局, 也給予了我們一個壯美的欣賞過程。《活著》展示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種悲苦的美。朱光潛所言:“悲劇全在於對災難的反抗——對悲劇來說緊要的不僅是巨大的痛苦, 而是對待痛苦的方式” 。《活著》用“死亡”直擊著我們的心靈, 而它在背後要努力展現的是福貴與他一家人對待苦難的方式。“活著”,原本是中國人的一種最樸素的生存願望,也是人類最基本的一種生存要求,同時也是人類奮鬥的目的。但在“活著”的背後, 又分明地洋溢著一種對生命的感恩和對命運的無奈,需要有難以想象的忍耐力,具備自然生命的堅韌。縱然是這樣,我們在這部小說中,還是能看到小說主人翁的那種樂觀精神,隨口唱兩句歌謠,說兩句酸話。福貴牽著一頭老牛,在陽光正濃的樹蔭下平靜地向我們講述著他的一生,他很感謝有人聽他的故事,在他的內心深處,沒有悲傷,沒有痛苦,只有懷念,每次向別人述說自己的故事,就好象是又重新活了一次。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活著就是這樣,簡單卻深藏哲理,要想好好的活著,不僅要有堅韌的毅力,還要有那種看透生死,敢於直面死亡的樂觀精神。

    在一部著名的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說過一句話:“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看似一句簡單的話,卻蘊含著一個哲理,就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說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意思是說,眾生萬物,一產生出來,也就開始了死亡的過程;一完成死亡,也就開始了新的產生過程,此乃生死之一體兩面。死亡,作為和愛情一樣古老而永恆的主題,穿越種族和時代的隔閡在一代代生者的人生字典裡反反覆覆地被重提和推敲。在餘華的小說《活著》中,那種生與死的探討值得我們去深思。福貴作為小說中的主人翁,他雖然只是一個非常卑微的人,活了幾十年,卻真正弄清了一直困擾人的問題。他在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時候,顯得是那樣的從容,好像是在說一個與他無關的故事,沒有對命運感到悲傷,沒有對死亡產生恐懼,安然地和自己的那頭老牛相伴度過最後的時光。用他的話說,親人們雖然先於他死,但是有他親自埋掉,而自己也不用擔心,村裡人會把他和家人埋在一起。就好像他並不是去死,只是到了另一個世界,那個可以和家人團聚的世界。佛教推崇“生死輪迴”,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深受佛家思想的影響,中國的老百姓認為,人死了以後靈魂是不滅的,他會再次輪迴獲得生命。有慶死的時候,福貴就對自己死去的父母說:“有慶要來了,你們帶他好一點,他活著時我對他不好,你們就替我多疼疼他。”死亡是在人一出生時就開始伴隨了,生命是一個過程,死亡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部分而已。但是,就是死亡,才能凸現出生命的可貴,凸顯出“生”作為一個過程的內涵。

    餘華在致上海貝塔斯曼書友會會員的信中說:“很多人告訴我,他們在讀《活著》時,眼淚常會不期而至。如果你也遭遇到和他們一樣的閱讀經驗,我想對你說,謝謝。我正是為象你一樣善良的人寫作。雖然,善良在任何時代都不是會有‘走紅’的品質,但它是我們的血與肉。我書中的主人公,也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他們不斷遭遇苦難、失敗和死亡。但我絕不是在控訴命運的殘暴,相反,我希望你讀到的是生命的韌性、力量、愛情、友誼甚至本能煥發的快樂,以及幽默,一切美而朗朗歡笑的東西,它們無視命運的暴戾而獨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借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著我們的心,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我決定寫下這樣的小說,就是《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迎接不可逆轉的死亡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方式。閱讀《活著》,讓我們在百感交集的體驗中,留下福貴一生中溫情而朗朗歡笑的一切,留下一種疼痛無比的親切。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餘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迴圈往復,一代又一代的週而復始。

    活著是一種狀態,一種堅強,一種抗爭。每個人都會選擇自己的活法,有的人活著為了自己,有的人活著為了別人,有的人渾渾噩噩什麼都不為,有的人則為的是某種追求,倒是尼采說得有些極至: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能無所追求!人生苦短,草生一秋,人生一世,每個人在時間的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時間的腳步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付出過了,努力過了,就不必那麼計較得失所在,享受的樂趣是過程而不全在於結果。人是為苦難而生,樂觀是手中最好的武器,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快樂地享受人生呢?人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調整自我的過程,也許跟困難甚至苦難作鬥爭便是人生的重要內容。

    我確是被《活著》裡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感動了,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故事。或者讓我流淚的是死亡——生命的終結。福貴一家相繼去世,死亡的原因常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小說中每一個人物的消亡都給我強烈的震撼。生命堅強而又脆弱。“這是一個死亡的故事,卻不乏溫情。”福貴全家相互偎依著生活,在貧困飢餓的重壓下,相互攙扶著在人生路上艱難地行走。

    為了活著而活著。承受著苦難,憧憬著未來,這就是——生活。

  • 9 # 書影宅客

    我認為簡單來講就是,不論生命經歷怎樣的坎坷,都要勇敢的活下去。“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對逝去生命的延續。你看福貴的大半輩子,都慘到那番田地了,最後依舊堅強的活著,與老牛相依為伴,那是對相繼死去的父母妻兒女婿外孫最大的告慰了吧。

  • 10 # 尋找勤勞的蜘蛛

    餘華先生的作品《活著》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餘華先生親自為其寫過中文版、韓文版、日文版、英文版以及麥田新版自序。

    《活著》講述了地主家的少爺徐福貴,愛上了鎮上米行老闆家的千金家珍,兩人結婚後,福貴因年輕不懂事,遭龍二設賭局敗光了家產,還好妻子不離不棄,在他決定從此發奮圖強時,經歷了一系列苦難的故事。

    可以說,書中除了福貴的父親、母親、妻子家珍是“合理死亡”之外,其他人物的死均為偶然:兒子友慶死於抽血過多,女兒鳳霞死於生孩子,女婿二喜死於建築事故,外孫苦根吃豆子撐死,最後福貴所有的親人都一個個死去,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也叫福貴的老黃牛相伴......

    如果是現實社會里,在旁人眼裡,福貴肯定是一個在苦難中的倖存者,而在《活著》裡,福貴用第一人稱講述了自己的生活感受。

    在他苦難的經歷裡充滿了幸福和快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比如當年和他一起被抓壯丁後來當了縣長的春生,還有所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餘華先生在1993年的中文版自序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也是在這篇自序裡,餘華先生提出作家要表達與之相處的現實,常常會感到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說著醜惡和陰險,怪就怪在這裡,為什麼醜惡的事情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

    對此,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嗎?

  • 11 # 阿白讀書

    以前總有人問“活著是為了什麼”或者“活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經常看到很多人噼哩啪啦用一堆的文字來解釋活著的意義,包括自己也會用自己的認知闡述自己的道理。但是在看完《活著》之後,突然一下子講不出活著的那些大道理,彷彿那些大道理都是我們刻意杜撰出來的,毫無意義。

    故事的大概是一個叫富貴的人,原來是地主家的兒子,後來因為賭博輸光了家裡所有的家產。年輕時候娶了米店老闆的女兒做妻子,妻子溫柔,賢惠。但富貴沉迷賭博被龍二設局陷害,導致輸光了家裡所有的家產,妻子因此離家出走回到孃家。在富貴戒賭之後,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本來以為可以安心踏實的過日子,但厄運卻接二連三的降臨到這個可憐的人身上。

    先是父親被輸光家產的富貴氣到蹲廁所時掉進茅坑,活活摔死。母親生病富貴在去尋醫的路上被國民黨抓去從軍,然後被共產黨俘虜兩年後回到家,但母親這時候已經離世。女兒在生了一場大病後高燒導致成了聾啞人,後嫁人生孩子時大出血離世,女婿也因為在一次意外被水泥夾板活活夾死。最後只剩下一個小孫子,因為沒有零食吃把煮的豆子當作零食被活活撐死。最後富貴在市場上買下了一頭牛,取名富貴,和牛相依為命。

    和富貴一起參軍的春生,因為文革期間受不住嚴刑拷打,選擇了自殺。龍二,因為設計陷害富貴奪去了他的家產成為地主而被槍殺。如果說富貴沒有被奪去家產,可能被槍殺的就會是富貴。我們沒有生長在那個年代,只是聽老人經常說起,可能無法真正體會到那種不能掌控自己生死的恐懼。活著是為了什麼?在那個年代,活著就是活著,只要能生活,平平安安就是福。人在不同的處境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解讀,有時間會繼續多多拜讀。

  • 12 # 影視劇探

    《活著》是餘華的一部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裡,餘華展示了世間的殘忍和無奈,親人的守望和離別。

    最初知道這部作品,是小時候看的一部電視劇《福貴》,由陳創、劉敏濤等主演,當時年紀還小,看的時候只是覺得這一家人太慘了。後來看了《活著》的同名電影,由葛優、鞏俐主演。直到看了小說,我才知道兩部作品都是改編自此。

    要說《活著》闡述了什麼道理,其實就一個簡簡單單的“活著”,以一顆平常心活著。

    小說裡,福貴是地主少爺出身,小的時候吃香的、穿好的,沒過一天苦日子。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福貴把家產敗光,更是在動盪的歲月裡,兒女、妻子、外孫子、朋友等等都以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人世,每個人的離開都無比殘忍,最後只有一頭老黃牛陪伴他。

    福貴的一生說是從雲端墜入山谷也不為過,可是到了最後,富貴卻能安安靜靜的和一頭老牛相伴,也可以淡淡地說笑。

    當子女先後離去,他不得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時候,他心裡是何等的悽苦和絕望;妻子的離開和外孫的離開,對她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可是他都一個個扛過來了,消化了。他逼著自己擁有了化解悲痛的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面對一個又一個意外,一次又一次打擊。

    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部小說《駱駝祥子》,祥子的人生三期三落,虎妞難產而死,他唯一喜歡的小福子又自縊身亡後,祥子徹底淪陷了,吃喝嫖賭樣樣沾,像一個孤魂野鬼一樣遊蕩在這個世界。

    同樣是面對各種意外打擊,祥子撐不住崩潰了;福貴卻把悲痛一點點接受,一點點消化,淡然地活著。祥子在自己人生夢想的三落裡沒有一點成長,只是一味悲傷,最終向命運妥協,徹底放棄生活的希望;福貴在面對人生一次又一次打擊時,消化悲傷,最終跟生活和解,淡然處之。

    所以,好好活著,平靜地生活便是我在這本書裡得到的最大收穫。

  • 13 # 電視助聽器專業廠家

    為什麼非要闡述了什麼道理呢,每個人看了都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而且隨著年齡,際遇的不同,心得體會肯定還會變化。

    感覺這種問題就像小時候學語文每篇老師都要我們總結中心思想,非常愚蠢。

  • 14 # 耀辰文化

    1、何談什麼勝利,挺住意味著一切

    《活著》中切實描述了生活的艱辛和無常,但個人認為並不是透過悲情的描寫博取憐憫,用里爾克的一句詩總結:“何談什麼勝利,挺住意味著一切。”。生命在任何時候都在遭受苦難,苦難與折磨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無法迴避,也不用迴避。

    2、生命之美在於韌性

    每一次的磨難和打擊都讓人為主人翁擔心,擔心他挺不住,但是他卻一次次頑強過關。生命之美在於其無法想象的韌性,不是說富貴本人具有多麼堅韌不拔的精神,而在於活著就是向前。在向前走的過程中翻過的山、趟過的河就自然成了生命本身。

    3、生活的意義在於活著

    當你思考生活的意義時,生活已經失去意義。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生活的意義,但生活的意義恰恰就在於活著。活著,不僅僅代表生物意義上的存活,更多的在於生命向前推進的過程中摩擦產生的各種痕跡。

  • 15 # jack小民

    小說《活著》是作者餘華成名作,這本書告訴一個老人富貴的一生,這本書讓感覺是沉重的,是那種看完書,還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能感覺一絲的不快。

    其實全書是以一種滲透的表現的方式完成對生命的意義追問,其實對繁華後一種蕭瑟,是對生命的問候,把人比做牲口一般的活著,還是要繼續生活,暗示一些現實的問題, 其實是生命的一些存在的的意義,感受全書你會有一種生命的渺小。

    全書的故事告訴我們,活著比什麼都強,可書的感受讓人有種不安和難過,可能這本書訴說他的故事背後的淒涼,看到生活中殘酷的本質從一些虛假仁道中告訴我們生活的不易,活著要思想,不能活的如同行屍走肉,全書是一種平靜的訴說書中的故事。

    讓人不寒而慄,其實人是一種存在,它獨特性,可能是人的悲哎,活著的本質是一個笑話,可能書中的世界讓我們看到自己,自己的內心看清自己的活著的意義,其實活著是一種理解,生命為什麼活著,可是一絲孤獨的情感,當自己年老,你會發現,活著就好。

  • 16 # 看看雲南

    《活著》的電影電視劇都看過,很遺憾,最近才把《活著》這本書看完,對自己的震撼感更大。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本書,就覺得福貴太慘了,但其實人生就是這樣,誰都不知道死亡和意外哪個先來。

    光聽福貴這個主人翁的名字,就覺得很諷刺,又要有福、又要有貴。福貴的前半生確實是這樣,妻子賢良淑德,相夫教子。家裡由雞到羊,由羊到牛,一點點靠祖輩興旺起來,到他爹,就敗到羊了,再到他,全敗光了。但所幸的是,城裡大小姐出生的妻子依然願意跟他。可惜,妻子、孩子、女婿、外孫子都一個個離開他了,他最後,還是和一頭牛,迎著夕陽,共度晚年。

    看看福貴的經歷,突然覺得人生的大起大落在生死離別面前都已經不算什麼了。書裡描述生死都很雲淡風輕,但其實這也是給讀者留白,一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完也許會有不同的感悟,有的人覺得福貴很慘,有的人覺得福貴值得了,因為福貴有好幾次錯過了該死的時刻,活著就行了。

    最後引用作者自序的話,也許就是書中想闡述的道理: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成家了,對父母就不那麼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