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叼客集結號

    懂事的孩子,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不常回家看看,也許都是小的時候寵壞了,家庭教育少,認知少,作為子女要有贍養老人的職責,而每個人又有每個人的職責,作為年輕人又要理解父母,又要養自己的孩子,很少能全面顧及周全的,人不能處於被動狀態,做父母的退休了,事就少了,可以主動聯絡孩子,看望孩子,潑出去的水也是自己的親骨肉嗎!作為21世紀的年輕人趕上這個時代,當老的也要理解孩子!

  • 2 # 美好的生活x

    為什麼父母會覺得不親呢,一是可能隨著女兒成為人妻,與父母親親熱的方式不一樣了,之前與父母嘁嘁喳喳,膩膩歪歪,現在也不一樣了,導致父母親覺得身份了,不親了。另一種可能是之前女兒在父母看只是自家的寶貝,雙方的愛是百分百的給對方,現在結婚了,父母看女兒對自己的愛被別人分走了一半,甚至更多,父母還不能接受這種改變,看見女兒就覺得女兒與自已不親了。這時的父母應學會放手,適應新變化。

    總之,血濃於水,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不會因一些外在因素改變的,雙方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雙方都要給對方留有成長空間,一些獨生子女結婚後小夫妻關係不和也與父母親管得過多不能放手有關。

  • 3 # 冬去春來146006040

    因為女兒大了,獨立了,不再是小時候那樣離開父母就沒法活,女兒成家了有了孩子還有婆家的老人,還有工作要幹,就沒那麼多時間回來看望父母了,再說父母也沒老到要孩子照顧的程度,忙裡偷閒回家來一次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清熱了,因為她成熟了,不再是撒嬌的丫頭片子了。二老退休沒事閒的慌就格外想女兒,女兒沒時間回來看你們,你們可以去看女兒和外孫。到你們真需要照顧的時候,女兒還是要照顧你們的。

  • 4 # 錢多多153584399

    不是的,雖然女兒結婚後有了自己家庭,又要照顧年幼的孩子還要上班,確實很忙很累,但是休息時還是會和孩子老公一起回家看父母的,有的女兒嫁的可能遠一些,不能常伴左右,但是愛父母的心是不會變的!

  • 5 # 育兒錦囊墨小妞

    在中國,很多家庭,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長大後和父母沒有那麼親了!

    這個不親不是由兒女是否成家決定,而是由在孩子被養大的過程中,親子相處模式如何,孩子是否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所有的情緒,好的,不好的!也就是我們說的情緒誠實和情緒安全。

  • 6 # 燕子的正面管教

    關鍵的問題是,您年輕的時候只顧工作和孩子,忽略了自己,當沒有了工作和孩子寄託的時候,就覺得沒有人生追求了。

    建議您和老伴兒找到一個你們的興趣點,過自己的生活。

    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ta愉快地遠離父母,過自己的生活。就像龍應臺《目送》裡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祝福您找到自己的生活,情感獨立!

  • 7 # 心閣

    其實不是女兒成家了對父母就不親了,而是自己有了家庭,有了兒女,對父母的依賴小了……

    孩子小的時候,只有父母,父母是最親的人,總會粘著父母,掛記著父母。這時候他們只是父母的兒女,沒有其他更在乎的親人,也沒有其他的牽畔。

    但是,一旦結婚以後就不一樣了,她除了有父母,還有丈夫孩子。以前父母是兒女的全部,但是成家後,丈夫、孩子父母會一起分割掉以前對父母的那種依賴,愛,並且這個天平會毫無理由的從父母那裡傾向自己的小家,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正如我們的父母曾經從對我們寵溺那般。

    因為女兒愛向小家的轉移,體現在父母那裡就是沒有以前膩歪了,什麼都以父母為先。父母的這種失落感,會有一種女兒和父母不親的錯覺,其實女兒哪兒有不親父母的。

    之前有個鄰居老太太,生病了不願意住女兒家,讓女兒前去照顧,還總想讓女兒留宿,關鍵女兒和她不是一個村莊的。女兒也有自己的一雙兒女還需要人照顧,總是來回往返在兩個村子。老人說女兒不親了,女兒說,我是你的女兒,但我也有自己的兒女需要照顧……事實就是這樣,誰有誰的責任要去承擔。現在父母那這個問題問女兒,曾經父母的父母或許也曾問過

  • 8 # 豔媽家

    女人只有當了母親後才更能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女兒成家後只會對父母更親更愛,只是可能方式方法和小時候不一樣了。

    父母對兒女的愛那是無微不至,小時候我們可以天天貼在父母身邊,撒嬌賣萌,對父母所有的需求都可以表達出來。漸漸的大了,成熟了,父母年齡也大了,一些讓父母擔心的事估計就學會了隱藏,這不代表不親不愛了,只是說明更愛,不想讓父母那麼操勞和辛苦。

    女兒成家後有了自己的小家,繁瑣事也越來越多,也不能像小時候那樣天天陪在父母身邊,但是隻要有時間,相信一定會趕到父母身邊。這不是不親,只是換一種方式,把愛埋藏在內心,相信父母也能理解。

  • 9 # 百合媽媽讀心理

    首先我想說的是,女兒成家後,還和過去一樣親父母,我就是一個女兒,當我的孩子出生後,我更加懂得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全然的無私與忘我地付出,才真正明白了父母的愛!所以會更加感恩父母!

    其實如果有父母覺得女兒成家後,沒有過去親,問題的根源不是女兒的問題。

    一方面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女兒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她可能更忙,更辛苦,所以在時間上、精力上與過去相比相對少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作為父母的你們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規劃好自己的生活,不能全然感受生活的意義,而是寄希望於女兒,進而內心產生的失落感。

    前一段時間,我寫了一篇短文,一篇關於當我老了的短文,在這裡送過你們。

    如果我老了,我不會是一個孤獨的老人,我有我熱愛的事情,我會悠閒地品茶,懶懶地曬太陽,或者躺在陽臺的躺椅上聽音樂,或者坐在安靜的書房讀書、寫東西,總之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很忙,一點都不會孤單,不會總盼著兒子回來看我。

    如果我夠幸運,有一個心愛的人陪著,一個志趣相投的愛人,那我們就一起做彼此都喜歡的事情,一起去各地旅行,一起聊天,一起散步,一起煮飯,一起看電影,一起爬山……

    而不是像現在的老人那樣總在唱《常回家看看》。

    我會自由自在地享受自己的生活,做一個獨立的老人,並且對兒子說,“你忙你的,別來煩我!”

    哈哈,想想都覺得爽!

  • 10 # 紅塵滾滾逍遙遊

    錯、我女兒嫁人都二孩子了`什麼事都想著我們、吃的、用的`花的、比我自己還用心`每年讓我們體檢一次`穿衣更不用說`我們是農村人丶沒退休工資`養老保險還沒到年齡、我在家女兒每月五千零花錢、不讓給他就是不願意、已有七年多了、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我真的體會到了`

  • 11 # 社會勵志姐

    作為出嫁的女兒,其實並不是對父母不親了,而是自己覺得自己成家了,已經是大人了,不能再在父母的懷裡撒嬌了,開心的事情還是很願意和父母分享,不開心的事情都藏在心底,不想讓父母再為自己擔心,不在父母的身邊,我們也很牽掛他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奉勸所有嫁出去的女兒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生養我們的父母。同時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身體健康。女兒永遠愛你們!

  • 12 # 兒童讀經教育

    我覺得女兒成家了,會跟父母的關係更親密,對父母的愛更深。我就是這樣,以前沒成家的時候,對父母也是愛的非常深的,知道孝敬父母,心疼他們勞動的辛苦,總是幫助父母做一些能做的事情,以減少他們的辛勞。

    不過自從我自己成了家,有了寶寶之後,才體會到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到底是怎麼樣的,那真是無私的愛,偉大的愛,不計回報的愛,是時間的大愛。自己對孩子就是愛她的調皮,愛她的可愛,愛她的一舉一動。透過這更能體會父母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成家,費了太多的心血,付出了太多的愛,我就更加愛我的父母,更關心他們。不過有的時候由於工作原因,或者是自己這個小家庭的瑣事不能經常回家陪父母,但是會經常打電話聊聊天,但其實內心是非常非常愛父母,非常想念他們的。只要一有時間肯定會盡量多抽時間回家看望父母的。父母把我們養這麼大,一出嫁就是別人家的人了,父母是非常想念我們的。

    最後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願你們健康快樂!

  • 13 # 朶朶媽媽成長記

    曾看過一篇文章《我們深愛著我們的兒女,她們愛我們嗎》,也是獨生子女時代父母對兒女之愛的探討,戳準了無數人的淚點。

    隨著女兒長大,她和父母的交集越來越少,工作、家庭、孩子都會成為她工作的重心,沒結婚,往往以家為中心,結婚後,情況會有變化,對父母的照顧相對會減少。

    再者,父母年歲大了,生活中心越來越小,他們賦閒在家,有更多時間需要打發,而思女之情也就越來越強烈。這種情況和女兒正好相反。

    愛是相互感應的,只是成人之後的女兒表達愛的方式有了變化,可能是工作或者家庭抑或距離成了她返回父母身邊的阻礙,可是你愛她,她也愛你,父母仍會是她心裡最割捨不下的牽掛。

  • 14 # 冉冉媽媽

    內心的孤獨寂寞給了你胡思亂想的理由,女兒新立人家,對男方那邊並不是很熟悉,他的學會與男方家人好好融洽相處,再加上女兒孩子的出生他可能會無暇顧及你們二老,還有工作壓力大,每天的定時工作,做父母的應學會體諒,如果自己身體硬朗,可以幫女兒去照顧孩子

    都是閒出來的,雖然退休了可以找點自己喜歡做的事,爬爬山,看看戶外的風景,抒發下自己內心憂傷的情緒,也可以跳跳廣場舞,豐富下老年生活,也可以下下棋,打打牌,多和人堆裡扎,多接觸接觸人,自然就不會有這種胡思亂想的想法,人著一輩子,最深的記憶就是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做女兒的不可能忘記自己的父親,只是現在忙,有點顧不上

  • 15 # 麋小璐育兒筆記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能生一個女兒,像我一樣多好。

    我又常常在想,如果我生了一個女兒,像我妹妹那樣,我該多傷心。

    我們家,有兩姐妹,我是老大,儘管我們星座一樣,我們兩人性格完全不同。我獨立,但粘家,粘爸媽,喜歡跟媽媽撒嬌,喜歡要求媽媽給我做我喜歡吃的。而我妹妹呢,只會把想要的藏心底,覺得麻煩別人麻煩家人滿足自己想法,這是壞事。

    但又想,孩子長大了,他們獨立了,成家了,有他們的空間。而我老了,我終於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好好做做那些年沒捨得做的事。

    我們兩姐妹,雙雙成家了。

    我依然是那個,天天粘家裡,一個星期回家吃飯4次以上的人。儘管媽媽會說我懶自己不做飯去蹭飯什麼的。我都死皮賴臉。因為我怕以前很熱鬧的家,因為女兒出嫁變得冷清。

    很多女生自己嫁得遠,所以回家一趟不容易,就多親近爸媽。但也有女生認為,大家在同一個城市,隨時可以見面的,於是反而不見面。

    而我認為,跟遠近無關,跟我不想離開媽媽的生活圈有關。

    我沒有辦法去想象,從我13歲開始,我媽媽放棄工作,全職在家照顧我和我妹兩人起居飲食,天天被我吵吵吵個不停,一直生活得很熱鬧的家人,一下子變得冷清,會有多難過。

    結婚之後,我也有一段時間因為新婚,一週只回家1-2次。其餘時間自己做飯,有新的生活。那種以為出嫁後,就“獨立”的新生活。我做飯也很好吃,甚至我老公認為我做得比我媽媽做的好吃,所以我不是懶惰而賴家裡的。

    後來,我妹妹嫁了。

    我可以感受到,爸媽會覺得家裡剩下2個老人的冷清。他們也時常安慰自己說:“對啊,生兒子就是娶媳婦,所以熱鬧,生女兒,女兒出嫁的,所以沒辦法。”這種重男輕女的老思想,這種認為自己只有兒子才照顧家的思想,我認為我有義務去解除。

    於是我又天天粘爸媽,去麻煩爸媽。

    我知道人老了,會胡思亂想著是不是不被需要了。要告訴自己,放寬心,成家的人在學習著如何成家,所以生活很忙碌,焦頭爛額的。

    從前都是自己焦頭爛額,現在年輕人也要學會獨立,照顧他們自己的家。現在輕鬆了,不如多結交朋友,多跟朋友一起去旅行,到處走走吧!

    我爸媽現在就到處去玩。去韓國,日本,越南,去周邊城市遊。多好啊!終於換來的輕鬆自在。

  • 16 # 虎媽貓爸的快樂育兒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帶他出去玩,孩子非常開心地衝我們揮著小手道別,整整半個月,孩子沒有主動給我們打過電話,沒有晚上哭著找媽媽,當時我們倆還打趣地說:瞧,養了一個小白眼狼。

    直到他回來我們去車站接他,小小的人兒趔趄著朝我們奔跑過來,撲到我懷裡,就眼淚汪汪的。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永恆,唯獨父母和孩子的愛指向別離!

    孩子在離開你去尋找自己的世界時,他左顧右盼沒有徘徊猶豫,小時候你會覺得你因為還小不懂事,其實從另一個方面而言,是他對父母的愛是非常的信賴和篤定,他心裡充滿著安全感,不管我走多遠飛多高,父母總是會在原地等著我,那個懷抱永遠會接納我。

    成了家的女兒,需要與丈夫一起操持自己的小家庭,需要適應自己新的家庭成員關係,需要養育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只是篤定那份與父母的感情一直都在,就算有一天受到委屈,那個懷抱始終會給她堅實的依靠。

    出了嫁的女兒並不容易,如果父母覺得沒有頻繁的聯絡,不再與自己那麼親,可以主動打電話去關心女兒的近況,離得近的話經常去看看。子女的反哺之心,也會在自己小家庭的忙碌中抽身,去關心自己的父母。

    其實不管怎樣,父母,子女都需要學會放手,學會離別,學會獨立,子女過得好,便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 17 # 倆娃職場媽的碎碎念

    作為一個遠嫁他鄉的、擁有兩個娃的母親,相信我對這個問題很有發言權。

    先從最近看的一部熱門電影《摔跤吧!爸爸》說起吧!影片最讓我動容的,是大女兒吉塔摔跤“弒父”的片段。吉塔從小一直是接受父親的訓練,後來由於要參加大型比賽,加入了印度國家隊。國家隊的教練告訴她們要徹底忘記以前的方法,跟他從頭學起。一直生活在小山村和父親的嚴加管教下的吉塔,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新鮮與自由,彷彿出籠的鳥兒一般歡欣雀躍。她不再控制飲食、吃醃製食品,每晚和隊友一起為偶像劇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患得患失,不滿自己的形象而蓄起了長髮,父親每每打電話給她,也是寥寥數語敷衍而過--種種行為表示,她已經長大了。一次回家期間,吉塔看到妹妹和爸爸的其他學生動作不標準,她頗為得意的示範了國家隊教練所教的動作,被父親看到了,頗為不悅,父親將她重重的摔在地上,給了她一個下馬威。感覺功成名就的吉塔被激怒了,她說“我剛剛沒有準備好,爸爸”,此刻,兩個人已經由父女演變成了對手。吉塔使出渾身解數來和父親較量,而年邁的父親也由於體力不支,被吉塔徹底打敗,“你的技術已經過時了”,是吉塔留給父親的忠告。自此之後,父女倆的關係也一度降至冰點。

    想到自己也曾有過年少輕狂的經歷。十幾歲的時候,總是覺得父母老土,不知道王菲謝霆鋒,不懂得時尚為何物;總是無視父母的關心,把“多吃飯多穿衣”的關心當作耳邊風,整日忙著瘦身減肥;總是嫌棄父母的擔心,他們的一句“是哪個男同學打來的電話”,都會以摔門來回應;甚至在父母送我到大學報到時,也要不分場合的將他們一通批評—即使在宿舍裡,也不給他們留下任何情面。直到多年之後,自己在異鄉成家立業、為人父母,才體會到爸媽的良苦用心,他們傳授是自己的人生經驗,為了讓我少走彎路、少“摔跤”!

    所以,養兒方知父母恩,嫁為人妻,為人父母之後,才讓我更加理解了父母,和父母的關係反而更加親近了!

  • 18 # 宇小蟲

    看了這個問題,我也在反思我自己。現在成家了,好像一年中大部分電話都是媽媽打給我的!我每天忙於做家務,帶兩個孩子,還想看點書,還想寫點文章,還要為未來上班打基礎等等等等,我考慮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很忙,雖然也不知道每天到底忙了些什麼,但一天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我似乎總是隱隱的覺得“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卻總是疏於給遠方的父母一個簡單的問候。

    其實也並不是不親了。只是成家後的生活,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我每天不得不面對的兩件事情:吃飯和賺錢。這是一切生活的基礎,況且也有孩子了,我們也像我們的父母一樣操心起自己的下一代。

    於我而言,家裡還有弟弟一家跟爸媽住在一起,其實最初分清楚“你家”“我家”的是我的爸爸媽媽。他們會在聊天的不經意間說起“我家這個電磁爐沒你家那個好用”,或者把弟弟的孩子稱為“我家孩子……”,而又說我的孩子“你家兒子……”,諸如此類吧!最初聽到他們這樣說,我其實還有點不太習慣呢!因為每次回孃家我的心情還是跟未嫁前一樣的,而父母心中似乎就早已把我分開了。不過我也放心了,這代表我的父母應該不會有題主這般大的心理落差吧!

    自己養大的孩子,做父母的就多寬寬心吧,從另一個角度想:終於把女兒嫁出去了,我們老兩口該認真過我們自己的生活了,旅旅遊啊,跳跳舞啊,逛逛街啊,或者去女兒家住住,帶帶外孫兒呀……想起來可美啦!

  • 19 # XF書香育兒

    不是對父母不親,而是女兒已經成熟了,不可能再像孩童時代一樣和父母撒嬌了。

    還有女兒成家了,又要工作又要忙著照顧家人孩子,時間上根本不允許她有那麼多的精力,我記得我有了小孩之後,連串門的時間都少了很多了,去哪裡帶個小孩也確實不方便,於人於己都不方便。

    再者,剛開始做母親,女兒的心思大多都用在適應這個小生命的事情上,暫時無瑕顧及父母的想法很正常。看樣子,題主是沒有猜透女兒的心思,估計當媽媽的可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真的很想女兒的話,去和她們小住一段時間,體驗一下她們的生活,幫女兒打打下手,這樣相信答案會讓你很欣慰的,說不定小傢伙和你親的讓你一下子會忘記所有的失落。

  • 20 # 宸寶的雜貨鋪

    看完題目,眼睛有些澀澀的。

    我是遠嫁的女兒,我們居住在上海,婆家在西南地區,孃家在九江,三個地方成一個三角形。我父母也是50年代人,當初結婚的時候,父母最開始也有些不同意,覺得我找的婆家太遠,一年估計也回去不了一次。現在看來也確實,基本是一年回去一次的節奏。

    有次媽媽60大壽,從老家回來路上姐姐發了條簡訊:如果我們父母有幸能活到100歲,你一年回來一次,也只有40面可見。見一面少一面,有空多回家看看。

    那條簡訊我到現在想想心裡都很難受,結婚了,有自己孩子了,對父母也不是不親,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願天下父母都平安健康,你們的健康,是孩子們最大的心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中哪個角色是一開始不喜歡,後來發現越來越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