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性的美食家

    家長自己首先要做到,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可能完不成的,事先不要承諾.

    對於社會上,特別是和孩子在一起,會有很多大人的事情讓孩子迷惑,一定要及時的與孩子講,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更不能教孩子那些佔小便宜的事,看是小事,對於世界觀的形成的影響卻是大事.

    而且不是單純的媽媽或爸爸做到,對於孩子的成長環境要給予高度的重視,經常性的鼓勵誠信

  • 2 # 朔方說天下

    是的,在孩子未成年,沒有辨別和認知概念的時候,家庭是最好的學校,也是孩子學習的最好地方。他的言行舉止,他的素養基礎和生活態度,包括習慣,都是透過家庭和父母學習的。甚至他的對人對事的態度,世界觀的初步形成也是透過家庭薰陶得來的。所以家庭的任何事情都是對孩子的教育形式。喜怒哀樂,生活習慣點滴,都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舉重輕重的影響,這種影響貫穿他的一生,成為他的最基本基礎。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世都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很多。家庭才是學習的搖籃,父母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我們都很少注意這樣的情況,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造成將來的錯位學習,不要埋怨學校和老師,首先要檢討的就是父母和家庭。

  • 3 # 剛好有理

    是的,如果從孩子成長教育的角度看是這樣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裡面發生的事情,只要涉及到孩子的事情,多少對孩子來說都有影響,有的有利有的有弊,有的需要家長替孩子做,有的要教孩子做,有的和孩子一起做,有的必須孩子自己完成,所以家庭教育是從每一件小事和細節開始的,而不單單是學習和關鍵的什麼大事。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

  • 4 # 悠悠孤帆

    教育是對孩子具有教育意義的事情,能使人受益的事情。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環境影響下,所學到的,習慣,興趣,等等。

    不等於說,家庭裡的任何所作所為都對孩子產生了教育。例如,父母經常吵架,對於孩子就是一種傷害,孩子潛移默化的會受到負面影響。這就不是教育,這是一種心理習慣陰影。

    而我們在家庭環境下,如何有效有目的的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孩子受到好的影響這才是家庭教育。

    父母每天督促孩子努力完成作業,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習慣養成教育。

    父母要求孩子勤儉節約,吃飯不剩飯,穿衣不浪費,這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的教育。

    讓孩子受益的才是教育,反之,只能是家庭環境影響。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的會犯這樣幾種錯誤,孩子遇到困難,我們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完成,而不是耐心輔導,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孩子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他們的世界裡,總是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家長們應該曉之以理告訴他,錯的就是錯的,是不對的。

    再次,與孩子陪伴,我們不應該情緒化,孩子是成長的人,成長過程中可以犯錯,只要及時糾正,而不應過度埋怨孩子,大聲訓斥孩子。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個教育,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對人的一生都影響深遠,好的家庭教育讓人受益終生。讓孩子成長事半功倍,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充滿愛和希望。

  • 5 # 美人魚日記

    最起碼家庭中所發生的事能夠影響孩子的意識。比如:

    父母愛打麻將,卻讓孩子好好學習,那麼孩子心裡會怎麼想呢?

    父母消極厭世,那麼孩子又怎麼樣會積極樂觀呢?

    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這麼緊張,又怎麼不會給孩子在精神帶來苦悶呢?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家庭氛圍是家庭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因素。

  • 6 # 大山深處的老師

    在我的家庭中平時有事都不是因為孩子教育問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夫妻倆基本意見一致:從嚴要求。我是“狼媽”,老公更是“虎爸”。但都是嚴中有愛。從小對他的教育是:不給予物質鼓勵,不買名牌物品, 必須吃一些生活上的苦,比如,能步行就不打出租。接受挫折教育,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習上培養良好的習慣,學習翫耍倆不誤。因此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成了985碩士。

  • 7 # 弘道

    理論上講的確是如此,但事實上卻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作為智慧的家長應該首先學會這樣看問題,並主動地引導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並促進孩子從中受到儘可能多的教益。

  • 8 # 你幸福嗎

    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你會找到教育的影子。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對孩子的教育要耐心,循循善誘。

    一件事,對於大人來說,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教育孩子從點滴做起。

  • 9 # Yuan起

    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

    我們認為發生的好事,肯定認為會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這是很多人的正常的思維。

    認為孩子學到了好的做事方式,好的思維習慣,好的結果呈現對於孩子都是好的,所以很多人只想讓孩子見到好事的發生。

    好事我們先不說,今天看看發生的不好的事情,會不會給孩子帶來教育。不論好事壞事都有正面意義和價值,讓我們看不好的事帶來的正面意義和價值吧。

    1.比如說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吵架,有暴力傾向,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對孩子最大的負面意義就是孩子學會這樣的方式,長大以後就會用這樣的方式解決這類問題。

    正面意義:如果孩子能夠在成長過程中,有人幫助或者自己引導,不斷總結學習和成長,未來就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對生命的另一半,反而會更加的愛護。知道自己的婚姻可以自己掌握,去面對更好的人生未來。

    2.比如孩子把水杯打碎了,正面意義和價值:孩子下一次做相同事的時候,就會很小心的處理杯子,從而學到了對於易碎品如何保護。

    3.比如做飯做壞了,帶來的好處是幫孩子總結這次的問題,哪裡需要學習和調整的,下次孩子就會越學越好。

    孩子在長大過程中,必須要不斷體驗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這樣孩子才會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失敗的經歷,雖然不好,卻能給孩子帶來經驗和經歷,這也是教育,只要多肯定孩子的行為,孩子做事只會越來越有效果。效果比道理更重要,講一大堆道理不如讓孩子真正的體驗一次來的實際。

    家長要培養孩子一份能力: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現在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及其他事,這不是對孩子好,恰恰剝奪了孩子學習生活各種技能的能力。

    而孩子要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學習總結成長起來,這是孩子一生中很大的財富。

    請不要怕孩子犯錯,要想不犯錯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啥都不要做,不做事就不會錯。你願意孩子這樣的狀態面對生活嘛??我想你心裡有答案了。

  • 10 # 這裡的故事很有料

    家庭中發生的所有事都可以是對孩子的教育,但是也要根據孩子的認知來決定,不可一概而論。

    家庭中發生的事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說白了就是有正面的事,也有反面的事,對孩子,特別是年齡小的兒童,應該正確引導,不要事事都讓孩子知道,也不要事事都可以上升到家庭教育的高度,用來說教影響孩子。

    下面說一說適合高中年齡段以下的孩子的一些家庭事物。譬如說

    1、經常帶領孩子看望老人,養成孝敬老人的好品質,這是受用一生的,懂得孝敬老人,尊重他人,這是孩子正能量的基本表現。

    2、帶領孩子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人溝通,懂得分享,這是孩子以後與同學、同事交往的前提,也是為孩子走向獨立社會的前提,為孩子的幸福人生開拓道路。

    以上從思想、行為、自身條件三個方面為孩子做好教育,只要家庭事物中出現對應的問題,都可以進行正確引導,讓孩子性格開朗,熱情大方,與人為善,充滿正能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上大學以後,比較成熟 ,三觀已經基本形成,對事物都有自己清晰的認知。

    這時候家裡的大事都可以讓孩子參與意見,看看他們的想法,同時對孩子也是一種煅煉,這是他們踏入社會的第一步。

    面對家庭中出現的各種消極事情時,也不要一味的避開孩子,害怕傷害。譬如:親人的離去,可以正確引導孩子面對死亡,生老病死乃時自然規律,人的死亡不是消亡,而是已另一種方式歸於自然,破除孩子對死亡的恐懼,那當然也不要忘記親人的恩情。

    總之,我們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讓消極的事情遠離對孩子的傷害,正確引導,讓孩子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 11 # 四夕老師成長課

    嗯,一定程度上樓主說的這個問題呢,我認為是對的,家庭中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素材,當家兩個家長之間吵架,那麼就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當家庭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協作的時候,孩子看在眼裡,他也知道默默的學,然後另外一點,我認為家庭所發生的事不一定每件事都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因為很多事情都會忘,不可能每件事都記住。只是一些比較重大的事情才會影響孩子。

    因為還有一個就是說除了外界因素去影響孩子之外,還有他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天生的精神狀態也是受不受影響的重要與元素?一個性格內向,懦弱被動的人呢?他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而如果還是一個樂觀開朗和相信自己的人,那麼他受到的影響就會低一些,所以一個孩子究竟受什麼樣的影響,也要看這個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龍生十子,各有不同,一個媽生的孩子各有各的脾氣和造化。都在同一個家庭裡面生活和學習長大,那麼為什麼不同的孩子最終變得不一樣了呢?這就是因為他們自己也起到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 12 # 子清心理

    在家庭當中所發生的事情,都在這個小的家庭生態系統環境中。那麼自然,身處在其中的孩子會耳濡目染,被這個環境潛移默化地薰陶著。

    所以肯定是會有影響的。

    那麼至於,是不是都是教育呢?這個就不一定。

    教育是具備它的功能性的。

    比如說,父母在家庭當中吵了架,那是不是對孩子一定會有教育意義呢?

    是可以做到的。怎麼做到呢?

    而夫妻雙方吵架之後,如果是當著孩子的面,那如果可以雙方冷靜下來,再當著孩子的面去進行互相道歉,並示意擁抱。

    那麼這樣的行為和形式對孩子是有教育意義的。

    孩子會知道,哦,原來爸媽,成人,大人也是會有情緒的,但在情緒後,如何去進行情緒調節,以及怎麼樣去處理這個事情,孩子可以學會到這個技能。

  • 13 # 邏輯思維教練

    孩子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只不過有的是正面積極的教育,有的是負面消極的影響而已,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大的。

    先來說說好的教育。首先父母之間的和睦關係,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巨大。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看待世界的善意,首先來自父母和和諧相處。很難想象,一個整天吵吵鬧鬧的爸媽,能教育出一個心平氣和的孩子。其次,父母好的習慣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比如閱讀的習慣,父母每天都會在休息的時候看看書,孩子自然就不會沉迷於電視和遊戲。看書的孩子,就像打開了進水閥的游泳池,日積月累水越來越多。第三,父母面對困境時的反應,是孩子養成積極樂觀心態的關鍵。此外,父母的金錢觀,決定了孩子的價值觀。人們常說,斤斤計較的父母養不出心胸寬廣的孩子,就是這道理。

    再來說說不好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自己對待父母的表現都會在孩子心裡埋下種子。所以,如果你虧待自己的父母,你的下場也會很悽慘。此外,父母整天手機不離手,孩子如何能夠愛上學習呢?父母整天抱怨,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因於他人,孩子如何能夠學會擔當和思考?……

    所以說,家庭中發生的事,都是孩子成長的教科書,關鍵是父母們是否有意識地去做好示範盒編纂。

  • 14 # 繪聲繪色vlog

    這個問題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我認為家庭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有人經常說孩子是大人的影子,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打個比方如,夫妻倆人經常吵架,脾氣暴躁,孩子耳燻目染,可想而知,在他的生活中,對他今後的人生與性格會造成怎樣的後果?相反家庭和睦,其樂融融中的家庭中生長出來的孩子在情感上,性格上正能量也是滿滿的,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因素、教育因素、主觀能動性,它們在一個人生長的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它是兒童心理素質形成的最重要的場所

  • 15 # 檸檬黃糯糯

    是的,我認為家庭中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對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接受的最早的一種學習方式,因為在孩子年幼時,他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庭環境中的家長,所以,家既學校,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在家裡,學會了走路,學會了咿呀學語,學會了塗鴉,學會了穿衣吃飯,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一些縮影。

    正如題目所問到的,家裡發生的任何事,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教育,比如父母間的相處,包容與支援,關愛,家庭成員間的和睦相處,餐桌上的家長裡短,又或者父母的爭吵,故意摔壞的傢俱,每天嘈雜的呵斥聲,爭執躲懶,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愛與恨的種子。這些種子會在孩子的一生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所以,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希望各位父母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正面教育的家庭環境,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與支援!

  • 16 # 灰太狼遇見幸福

    是的,家庭裡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在教育孩子,只是有些是正面的,積極的教育,有些事是負面的,消極的,反面的教材。

  • 17 # 怡家秀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地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實踐活動,對孩子實施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和起點,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刻的一種教育,更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能否成功。

    由於現代社會的機制還不完善,很多父母在為人父母之前都沒有學習過家庭教育,只是孩子出生後便成為父母了,但如果父母不學習如何做父母的話,也只是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孩子而爾,這樣的一個大孩子去教一個小孩子,大家說會有好結果嗎?因此父母的教育觀是否正確就尤其重要了。

    家庭教育重在養,而不在教,養魚先養水,養樹先養根,而養人則先養心。要想知道孩子的心如何,得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是否已達到養孩子的狀態。

    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父親用什麼來教育孩子呢?就是用自己的品質,特別是當遇到困難時,父親的表現能帶給孩子學習的榜樣。而母親教育方式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1、要虛

    有的家長就很納悶,自家孩子在別人面前表現都很好,但是一回到家,看到自己就像變身似的,完全變了樣。為什麼,就是因為沒做好“虛”,就是很多媽媽一發現孩子有問題,馬上就指證,媽媽要給孩子的情緒提供適當的空間。

    2、要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要學會示“弱”。強勢媽媽教出來的孩子沒自信,而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卻能教出自信而堅強的孩子。你是想壓制孩子的成長還是讓其自然成長呢!

    3、要柔

    母親真正的力量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到“柔和”,越柔和的母親越能指揮孩子。凡是那些整天對孩子叫嚷的母親,慢慢地會失去對孩子的引導能力。

    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老師,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教育孩子正確的教育觀,就是父母先栽培自己,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因為只有當父母變得足夠優秀,才能散發內在的能力激發孩子變得優秀。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自我成長的父母,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18 # 渺星人

    家庭無小事,實時是教育。所以,我比較認同家庭中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對孩子的教育。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這就是所謂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這也要求父母不要做“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而是重言教更重身教。二、家庭的一事一物都是教育。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家長一定要有行為標準,做事準則,讓孩子接人待物上適宜、得體、有禮、有節。三、生活的一時一處都是教育。要讓孩子注重修為,注重細節,知道時時處處都是教育,每天都要有長進,每地都要有所學,日積月累,逐漸增長。圖片來源網路

  • 19 # 蝶澈smille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要發生在孩子身邊的事情,那麼,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們的一言一行,勢必在慢慢的影響孩子一生

  • 20 # 涼水埠的阿立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孩子從一出生,他所看到和聽到的都是第一新鮮,從而也就有認知和學習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師。“近朱者赤”,父母的一言一行,包括衣食住行,道德情操,周圍環境等對孩子都有直接的薰陶。現在,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出現差異,這就是環境和父母的觀念所致,城市孩從一出生就接觸的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整潔的車間,剛剛有認知和思維的時候又被綁架到託兒所,幼兒園去了。而農村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觸的大山流水,鳥語禽畜,泥土糞便,沒有託兒所只能到四歲進幼兒圓,時間上農村與城市相比就少一年接受正規教育。現在來說,大部分父母生下孩子就甩給了爺爺奶奶,為了生計又出門打工去了,因此幼兒教育就隨爺爺奶奶。這種差異不可避免,但又各有千秋。社會的進步不是靠哪一個層次的人去完善的,什麼人材都需要,不然就不能構成社會。但中華民族最注重的就是“德”的教育,無論城市或農村,德第一,技能第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更好和自己相處,而不是依靠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