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瓜爺888

    這種角色君子不恥,面目醜陋的人心亦不善,曹孟德看不上他是對的,從這種人手中得到蜀地也不光彩,除了劉備這個偽君子幹得出。

  • 2 # 我是伍洋

    張松這個人,極度聰明自負,頗有才能,且記憶驚人,能過目不忘,但為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張松本是劉璋手下別駕,負責總理眾務,頗受器重。但他不看好劉璋,總想依附更大的權勢,思謀另攀高枝,結果送了性命,純粹一付小人嘴臉。

    建安十三年,曹操殺呂布,滅二袁,破馬超,雄據中原。張松看到強大的曹操可以依附,正好漢中張魯兵犯劉璋,於是張松自告奮勇出使曹營求救。其實求救是假,賣主求榮是真。他畫西川地圖暗送出去,豈圖換取高官厚綠。但曹操此時氣勢旺盛,輕看張松,沒有給他封官,張松很氣憤,把心思轉向了劉備。

    此時困守荊州的劉備,很想往外發展,益州正好是個好地方。劉璋聽從張松的建議,請劉備入川讓他徵過張魯。但劉備到葭萌關後,轉而發兵南下進攻劉璋。張松準備內應,被其兄長告發,被劉璋逮捕斬首而死。

    張松如果不死,劉備必定會給他榮華富貴,職位當不在法正之下。但張松死不足惜,張松骨子裡總想攀高枝早有背叛之心。劉璋信任他,他不思報恩,總想背叛,就是善良的劉璋也忍無可忍。其實,就是張松不背叛,益州遲早也是劉備的,到時,評他張松的才幹,遲早會得到劉備重用,榮華富貴也會到來。

  • 3 # 瀟韡

    張松作為權謀家,但卻是一個缺乏頭腦的政治權謀家,而且作為典型特徵的小人,最缺乏的就是忠誠,又都有偽飾的本領,善於鼓動如簧之舌,自我打塗脂抹粉,想做婊子還想立貞潔牌坊。

    1.張松(?-212年),字子喬 (《三國演義》中字永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四川土豪集團的代表人物。在《三國演義》裡原本也算個人物,博聞強記,智力超常,張松是潛伏在劉璋陣營的“待時而變”者。劉璋昏聵,張松之才不能盡用。川地險要且沃野千里,但劉璋卻不能守。張松說過一句話算是整部三國演義的靈魂之句:賊寇作亂,道路不通。可謂是神來之筆,你懂的。

    2.張松之賣主醜容:

    張松作為西川益州牧劉璋的僚屬,官授別駕,負責總理眾務,頗受器重。但是他不看好自己的主子劉璋,私慾使他心裡早就打起小九九,思謀著攀高枝。當時曹操殺呂布,滅二袁,破馬超,雄踞中原,眼看三分局勢比較明朗化了。益州雖遠離中原,但是這一切當然被張松看在眼裡,曹操是“戰必勝,攻必取”“天下無敵”的大英雄,是可以依附的大樹。正好漢中張魯興兵犯劉璋,於是機會來了,張松自告奮勇出使曹營求救。其實求救是假,賣主求榮、另擇主子是真。他“暗畫西川地理圖本藏之”,為做進身之用,企望送個見面禮,換得高官厚祿。在出使許都拜會曹操時,他僅僅隨意一翻《孟德書》即成誦如流,的確讓人驚豔了一把。可能是與楊修的“博聞強記”也難分高下,也可能是因為他“人物猥瑣”,生得個武大郎身材,又是塌鼻樑、大呲牙、尖腦袋的醜像,可以說張松長相實在太醜陋,《三國志》上描述他“額钁頭尖,鼻偃齒露”,可見有多醜。曹操見到他吃飯都沒胃口,邊洗腳,還側目聊天,張松也憋了一肚子委屈。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還遭到曹操羞辱,對曹失望,因而懷怨恨。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轉向劉備。並奉勸劉備以己為內應,取得西川。如此反覆無常,實在是他那典型的小人嘴臉。

    3.張松之醜人多作怪:

    縱觀張松在劉璋帳下就勾結了法正、孟達,乾的是招降納叛勾當,人前卻做出一副為君請命的架勢,“昂然而出”,做出效命劉璋的樣子,似乎唯有他最關心劉璋的安危;明明是他早有異心,卻在劉璋面前倒打一耙,反說蜀中諸將“各有外意”,往別人身上噴一身糞,讓人不辨香臭;明明是他賣身充當內奸內賊,卻要標榜“某非賣主求榮”,“乃順天命也”。後來賣主求榮被熱念貼冷了冷屁股,不被曹操待見,於是回到益州,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採納。十七年(212),暗助劉備,但劉備“虛偽”仁義,不忍取川地。結果張松因龐統一紙書信,為其兄張肅所告發,劉璋怒而將他斬殺。張松可以說是一個權謀家,但卻是一個缺乏頭腦的政治權謀家,並且沒什麼大的宏圖志向和著名見解,只是一介酸人而已!

    4.張松最高光的時刻:

    張松出使曹營,當時曹操部下有個叫楊修的也想接機羞辱這個張松。次日,楊修便把曹操剛剛寫完的兵書《孟德新書》給楊修看,想借此給張松炫耀了丞相的風采。

    張松比較機靈,很快就明白了楊修的意圖,無奈楊修不知道楊松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張松只是用了不到半柱香的時間便把孟德新書十三篇近萬字都背下來了,看完後的張松只是淡淡一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止好瞞足下耳!”意思是這種書哪是什麼新書啊,我們蜀中早就出現過了,就連三算小孩都會背上幾句,曹丞相這是在抄襲而已。楊修當然不信,奈何張松當場背誦了全文,一字不差,楊修見此狀無奈了。

    趕緊告訴曹丞相,曹操聽聞一是感覺到自己的見解居然與古人相同,有點小開心;二是居然被這個醜八卦給羞辱了,把自己辛苦的大半生寫的兵書說是抄襲,頓時就不開心了,一怒之下便把自己的孟德新書給燒了。

    這樣一來,張松也就用自己最高光的智慧喪失了投靠曹營的機遇。

  • 4 # 中行偃1

    張松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無關緊要,他做出來的事他自己已經領了。要緊的是把先主劉備給出賣在了歷史的天平上。

    觀於張肅、張松,而有慨於兄弟之間也。一則賣主求榮,而不告其兄;一則懼禍及己,而不顧其弟。在同胞之兄弟且然,而況備與璋之以同宗通譜者耶?

    俗話說,“秦檜還有三個好朋友”。《三國志·法正傳》記載,益州別駕張松與正相善,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他和他親哥都反目,能對劉璋什麼樣?照理來說,益州別駕也算是重用了,劉璋沒用什麼對不起他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璋遣張松出使曹操,歸來後勸說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與劉備交好?不久後曹操在赤壁遇到疾疫撤軍,劉備勢力得以壯大。劉璋於是問應該讓何人出使劉備,張松於是舉薦法正。法正一開始辭讓,後來不得已只好前往。劉備見到法正後,“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法正覺得劉備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後,遂與張松密謀協規,決定暗中戴奉劉備為主。

    劉璋重用張松,且信任張松。換來的是張松和法正沆瀣一氣坑陷劉璋!

  • 5 # 翱翔白頭翁

    三國演義的主線是分合,天下一統是我們深入骨髓的道統。劉璋偏據西蜀,既無一統天下之志,又無自保之策。西蜀遲早落入他人之手。在這種情況下,張松出賣劉璋表面看來不仁不義,背主求榮。但站在天下的角度看,他也是在為西蜀尋求新的出路。劉璋被出賣實在是必然。張松不做,其他人也會做。書中就說出了多個對劉璋不滿之人想做同樣之事。張松之事表明,一個平庸之人是不可能坐穩主子之位的,被人趕下來只是遲早的問題。

    不過張松賣主求榮的汙點,必然使他在新主子面前得不到重用。

  • 6 # 湘水微波

    張松,是個有才幹的小人,為自出人頭地而不惜賣主求榮。

    當時劉璋居蜀地任益州牧,他性格較為懦弱,為保住自己的地位一心想結盟勢力強大的一方作為保障,曹操當然就是第一人選。於是派了隨行別駕張松與曹操洽談。

    張松心懷不軌,暗中畫好益州山川地貌,關隘路橋及兵力分佈等,想投靠曹操作為為見面禮。如曹操願意與劉璋合作,他即能作為曹操派往西川的代理人,平起平坐與劉璋合作。如果曹操想居西川為己有,張松則可為曹操進兵西川作帶路黨,他並不是為劉璋謀劃結盟,完全為自己謀取地位。結果因自己持才狂妄,放蕩不羈,再加上相貌醜陋,為曹操所不喜,根本沒跟他談正事。

    其實曹操一世英明,這次卻出了昏招。張松的傲慢態度和胡言亂語讓他怒不可遏。主簿楊修知道張松是個人才,勸曹操重視,曹操哪裡肯聽,命人用亂棒打出去。曹操沒得到張松的寶圖,也沒將西川放在心上,結果把這個奪取西川的極好機會留給了劉備。

    張松投向劉備,受到劉備的禮遇,成為了劉備奪取西川的內應。張松回到益州極力勸劉璋放棄與曹操結盟,搓合與劉備建立合作關係。聯合法正勸劉璋引劉備入川,形成了後來劉備反客為主,奪取了西川。等劉璋醒悟為時已晚。張松也因行徑被其兄發現,告發後即為劉璋所殺。但大勢已去,劉備終於形成了西川漢中和荊州部分的一片區域,與曹操孫權平分天下,形成了三國。

    張松雖然有才,但為人不可取,無情無義,私交外部勢力,引狼入室賣主求榮。除了這些不良劣跡,估計家庭關係也不會很好,否則其親兄長也不會告發他。他機關算盡謀取個人地位,但無命享有,也算是一種報應。

  • 7 # 昨夜星月雷

    古人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一個在劉璋手下,又暗地背信棄義,拿川蜀地理人文資料投靠外人,侵佔自己的國家。此乃不忠不義之小人。投曹操不成,轉而投劉備,是為賣國主義的投機者。終被劉璋處死,絕不冤枉!

  • 8 # 羽扇千軍

    “亂世出英雄”,三國就是這樣一個英雄倍出的歷史時期,群英之中,大智、大勇、大忠者或集才識和人品於一體的人才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小人物的螢燭之光則往往被一代梟雄的日月之光掩蓋。

    張松就是這樣一位被掩蓋的小人物,相比於那些呼風喚雨的謀士,他在歷史上的著墨只有寥寥幾筆。

    先說說《三國演義》中對張松的刻畫。《三國演義》中張松差不多有三次重要的出場:

    第一次是漢中張魯得馬超,為防止張魯犯境,劉璋派張松以益州別駕的身份前往曹營講和。於私,張松也是想向曹操獻川蜀地圖,另尋明主。此時的張松是一個其貌不揚、恃才傲物的人物形象。他才識超群,主簿楊修給他看曹操的大作《孟德新書》,他能過目成誦,以才華征服了一向以聰明自居的楊修;他有氣節,曹操故意示之以軍威,嘲笑蜀中無人時,他發表了那番著名的罵人不帶髒字的演講:

    “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

    他有膽有識,罵過曹操後,面對曹操的屠刀毫無懼色。所幸有楊修求情,免於一死,被曹操亂棍打出。

    第二次是大家熟知的“背主求榮”形象出現。張松被曹操怠慢,灰溜溜地回川蜀,途中正擔憂自己此行無獲,回去招人嘲笑,突然就遇上了劉備派來迎客的隊伍。在劉備軍營,劉備極盡他籠絡人心的本領,與曹操形成鮮明反差,這一辱一禮之中,張松就乖乖被降伏了,向劉備獻上了川蜀地圖和裡應外合奪西蜀之計。

    第三次就是張松最後一次在歷史上現身了。之前張松勾結劉備,沒有告訴其兄張肅,後來此事敗露,張松被劉璋殺害。至於張松之事為什麼敗露?一說是張松自己行事不密,另一說是劉備方面陷害,逼劉備下決心奪劉璋基業。

    再說正史。《三國演義》其意在“擁劉反曹”,張松在曹營罵曹操不過是作者借其口罷了,可信性不足。所以放在三國真實的舞臺上,張松確實曾向劉璋建議劉備引軍入蜀。謀士良將擇明主而侍在三國裡本不是新鮮事,但是張松在心裡選擇劉備後,仍回蜀中做劉備耳目,還不惜出謀加害舊主,論情義忠智,張松之行為與許攸無異,稱不上光明磊落;論歷史貢獻,張松也無改朝換代之功勞。

    說到底,在三國裡,有才之人無不想在亂世中建立功勳,但才疏德薄智短者終究被大智大謀者利用,淪為他人爭權奪利的政治工具罷了。

  • 9 # 尬聊11哥

    張松是《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正面的“反面人物”。說其正面是因為劉備能得西川張松功不可沒,說其“反面人物”是因為其賣主求榮、忘恩負義的行徑實在為人所不齒。

    大家可能感到奇怪,為什麼糾結在張松的字上,因為“事與願違”這四個字恰好是張永年的人生寫照,其名“松”有正直高尚之意,而其人忘恩負義,背主求盟;其字“永年”有益壽延年之意,而其人橫死於刀斧之下,身首異處。

    張松身不足五尺,“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而其兄張肅按《益部耆舊雜記》語“有威儀,容貌甚偉”,因此可以想見張松從小就活在極度的自卑中,也因此其說話越來越囂張刻薄,聲音也越來越尖厲刺耳,逐漸成為一種病態心理。

    以張松的為人,獻西川的想法應該由來已久,但最終促成此事其兄張肅間接幫了不少忙。在張松被曹操亂棍打出之前,其兄張肅也曾受劉璋之命拜會過曹操,並被封為廣漢太守。

    “顏值”“情商”“才幹”是人最基本的三個要素,雖然大家都嚷嚷著“唯才是舉”,但是顏值和情商是最容易拉近彼此距離的。關羽、張飛同是萬人敵,曹操唯獨對關羽念念不忘;諸葛亮、龐士元臥龍鳳雛,龐統卻被劉備扔到耒陽縣做縣令。張松無顏值、無情商,空有過目不忘之能,又如何能打動曹操。

    張松獻西川和臥龍鳳雛謀奪西川其實在道義上都是“不正”,不能因為鄰居闇弱你就搶人家房子住。但是,放在成就帝王之業、將相之功上就無可厚非,無論是三國時代還是戰國七雄,一將功成萬骨枯,成就霸業不能婆婆媽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劉璋並未立國,三國時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征伐時代,和戰國一樣人才的流動性非常大,張松其實只不過是個想跟個大佬,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而已。張松之所以被鄙視,最大的原因更可能是“其空懷其志而行事不秘”,未能“竊國而為諸侯爾”。

  • 10 # 八零觀影

    《三國演義》裡面的張松在多數人眼裡是個賣主求榮的小人!但是縱觀當時他處的那個環境,他做出來那一系列事也是有原因的!

    他本人雖然其貌不揚,甚至有些猥瑣醜陋,但是其人還是真是有才的,單單一個過目不忘就驚呆了當時頗有才幹的楊修!

    這樣一個有才的人往往因為自己的容貌受人排擠,所以能在劉璋手下做個別駕已實數不易!好容易混出點名堂,奈何自己的頂頭上司不給力,所以他也常覺得鬱郁不得志!赤壁之戰前劉璋派張松去結交曹操,更在主簿楊修等有才之事面前顯擺了一番,奈何因為自己樣貌問題直接被曹操鄙視,受到1000點暴擊!因此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

    回來後就極力勸劉璋改交劉備。與劉備交往後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甚至被諸葛亮這樣的大才稱讚,頓時自尊心得到了極大滿足!

    也找到了存在感!對於劉備的禮遇更是感恩戴德。古代有個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他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歸屬!找到了自己的伯樂。於是一股腦兒把自己嚮往之心表露無疑!

    看到有利可圖的劉備更是展開了自己影帝般的表演,在張松要離開的時候,帶領眾將領來了個十八送!

    感動的張松涕淚交零,最終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險要,以及兵器府庫、兵力部署等等軍事機密的地圖交於劉備!

    如果說他單純的是背信棄義,賣主求榮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晚才拿出來地圖!他其實也是在找一個真正欣賞自己的人!

    至於對自己的領導的影響,其實他即使不把地圖給劉備那麼他們的益州同樣會落入曹操手中!劉璋的境遇未必就比現在好!

    所以那樣一個年代真的沒有誰是真正意義的好或者壞!至於所用的手段誰又比誰高尚呢?

  • 11 # 觸控灬未來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張松這個人很複雜。雖其貌不揚,但其才不凡,可是卻不懂做人的道理,最終難免被世人曲解

    第一,從膽氣方面談。

    曹操曾揚言,得荊州,滅劉備,取江東,擒孫權,進兵漢中,俘張魯,進取西川,殺劉璋,一統華夏,建立王霸之業。

    這些話傳到張魯的耳朵裡,張魯自知敵不過曹操,為找退身之所,決定攻打劉璋,而劉璋闇弱無能,聽說張魯準備攻打西川,急忙召文武商議對策,張松自薦獻計保西川,說服曹操興兵取漢中,以圖張魯。

    當時曹操視天下為掌中之物,藐視群雄,而張松明知曹操有意進取西川,還敢前往說服,此乃膽氣也。

    第二再說才智。

    張松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其腹隱珠璣,胸藏錦繡,博聞強記,世所罕有。

    才智方面,張松過目成誦,一目十行的本領,令楊修當場折服,要知道楊修自視才華出從,從未承認別人才華高於自己,時常炫耀其才智,能令楊修折服,張松也算第一人也。

    再者張松也是一位巧舌如簧的舌辯之士,只是其情商令人堪憂。

    曹操曾校場聚將,操演人馬,向張松炫耀道:“我視天下鼠輩為草芥,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我者生,逆我者亡,汝知之乎?”

    張松哈哈大笑予以反駁:“丞相之威,張松知道,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於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泊船避箭於渭水,此計天下無敵也。

    一番話說的曹操啞口無言,奈何張松不顧場合,於大庭廣眾之下,當場揭穿曹操丟人現眼之事,致使曹操惱羞成怒,差點殺了張松,如若不是楊修苦苦相求,只怕張松亡矣。

    第三從忠義談

    張松身為劉璋麾下一員,理應食其祿,忠其主,分其憂。

    可當其主劉璋遇到麻煩,借遊說曹操攻打張魯之意,暗自攜帶西川地形圖,不料張松被曹操輕慢,可張松卻有意獻圖,奈何言語激怒曹操,使其未能如願。其不忠也

    大凡小人無不有強烈的私慾,總要依附權貴,謀取所需,遊說是假,賣主求榮、另擇其主是真。

    只不過大凡小人其結局都很悲慘,雖說以張松的聰明才智在劉璋麾下被埋沒,但賣主求榮之事,古往今來都為世人所不屑。

    最終張松暗中幫助劉備之事被張肅告發,劉璋在一怒之下將他斬殺。

    張松持才傲物,缺乏忠誠,鼓動好友為自己謀私利。所做之事以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確實是最正確的選擇。但其做事不講究方法,全憑個人感覺去判斷,難免會令後人所評判。

  • 1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張松這個傢伙,不客氣的說,就是有奶便是孃的貨。他本是益州牧劉璋的別駕,也就是相當四川省長的高階助理——別駕是所有助理官中地位較高者,每次出巡之際,甚至不需要和州的長官同車,另有專車,所以有別駕之名。

    所以你看,劉璋給張松的待遇,其實真的是很高了,差不多也就相當於劉備給諸葛亮的待遇了。可是張松他並不滿足,他覺得自己應該做更大的官。而要再升職,顯然在益州繼續呆下去就很難了,因此他就向劉璋建議,派人到中央去,和曹操搞搞關係。

    劉璋也同意了,就指令張松前往——結果張別駕就樂滋滋地去了,在他想來,像他這麼一個能人,到了中原一定能獲得曹操地賞識,做更大的官,拿更高的薪水,基本沒問題。

    但張松根本沒估量一下自己有幾斤幾兩,尤其是外貌條件,一個是個矮,一個是貌醜,曹操自己也不是一個高個子,長得也不咋地,可越是這樣,曹操還越是在乎外貌,甚至有讓長得氣宇軒昂的某人頂替自己見外族使者的記載。所以曹操見到張松,覺得這傢伙也太寒磣了,益州一定治理得很不好,要不然怎麼連個州長助理都長這樣呢?

    所以張松在中原,沒有得到臆想之中的成功。按理說曹操對不起你,可劉璋沒有對不起你啊?可是張松一轉身,便把益州的情報賣給了劉備。理由就是劉備看得起他——可實際上張松的智商實在不高,他怎麼不想想,劉備得了益州,他能高升嗎?難道劉備能把他的官位,抬舉在諸葛亮、龐統、馬良這些人之上?

    但張松還就是積極地出賣益州,他甚至手繪地圖,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險要,以及兵器府庫、兵力部署等等軍事機密,一一報告給劉備。所以你看,張松其實很二,他幹了一件風險很大的勾當,出賣了自己的老領導(劉璋因為他的出賣,失去了老爹留給他的益州),出賣了自己的家鄉(四川因為他的出賣,從此捲入戰亂數年,死傷無數),但收穫,其實啥也沒有,甚至維持不了原有的地位。

    張松唯一行的地方,大概就是所謂過目不忘。他看了一遍曹操寫的《孟德新書》就能全部背出來,但這種背書的本領,除了應付語文老師的默寫作業,還能有什麼價值?難道說馬超的大兵打過來,你張松上戰場背一篇課文就能把他嚇退?或者說蝗蟲來了,你背一部課文就能把蝗蟲全咒死?事實上曹操的眼光還是對的,這貨不靠譜,就是一個渣!不但長得醜,心胸還狹窄惡毒到損人不利己這種事都幹得美滋滋的。

  • 13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三國演義中的最謀私說客張松

    三國演義中的說客,也多是急難救國,挺身而出,不避斧鉞出使敵方友方敵友不明方,忠心為主唯恐辱了使命喪了尊嚴。但其中有一位例外,那便是我們的張松張別駕。

    永年兄的出場還是頗具國士風範的:“主公放心。某雖不才,憑三寸不爛之舌,使張魯不敢正眼來覷西川”“某聞許都曹操,掃蕩中原,呂布、二袁皆為所滅,近又破馬超,天下無敵矣。主公可備進獻之物,松親往許都,說曹操興兵取漢中,以圖張魯。則魯拒敵不暇,何敢復窺蜀中耶?”一番話有義有謀,既表現了自己不避辛勞,急主之所急,又展現了自己的智謀,引曹操攻張魯,上好的引友殺敵、圍魏救趙之計啊。可是且慢,看我們的張別駕是怎麼出川的呢?“松乃暗畫西川地理圖本藏之,帶從人數騎,取路赴許都”,話說他說曹操攻張魯,帶西川地圖為何?

    暫且不論此等行跡,先看看張松說曹操的結果。明顯,張松自恃才學,又荷西川之重,很是想和曹操眉來眼去一番的。可曹操早已不是昔時阿瞞,滅了呂布、二袁,又新破了馬超,自是傲睨得志,觀天下如在股掌間時,西川都未必入眼,何況一小小西川別駕,你張永年還指望倒履相迎的待遇嗎?先等著吧。如此等了三天,待遇是叱罵——將殺。然後便灰溜溜的連夜出城,收拾回川了。

    至此,我們剛剛的疑問有了解答,張松所暗畫西川地圖為何?且看:“松自思曰:‘吾本欲獻西川州郡與曹操,誰想如此慢人!我來時於劉璋之前,開了大口;今日怏怏空回。須被蜀中人所笑。吾聞荊州劉玄德仁義遠播久矣,不如徑由那條路回。試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見。’”

    可見,張松出川的目的非為劉璋也非為西川,乃為謀私也。通常謀私者,多為私名私利,細計較張松其人,恰恰是兩者皆要。

    先說私名。張松言語,頗為傲然自得,不惜開罪曹操,而與楊修言論之時,現才學抖機智,寸步不讓的表現自己。並且易見,其對曹操的輕慢頂撞也是因為曹操“傲賢慢士”。通俗點說,張別駕是很當自己是回事兒的,他要的是禮讓、看重。不如此是不會拿出那張袖裡地圖的,即使他的本意就是獻川。如此,我們的劉備便有了可乘之機。

    要說諸葛這人,放在現在絕對是心理學大師、公關高手。擊敵時專打七寸,聯友時絕對投其所好。這邊張松小心思裡想著“吾聞荊州劉玄德仁義遠播久矣,不如徑由那條路回。試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見”。那邊諸葛已是佈置妥當,且看這一步步遞進式的馬屁:“趙雲:‘某奉主公劉玄德之命,為大夫遠涉路途,鞍馬驅馳,特命趙雲聊奉酒食’”,“關羽:‘奉兄長將令,為大夫遠涉風塵,令關某灑掃驛庭,以待歇宿’”,最後“乃是玄德引著伏龍、鳳雛,親自來接。遙見張松,早先下馬等候”。重將們鞍前馬後,主人下馬相迎,如此這般傾國禮遇,再加上劉大臨別時的“潸然淚下”,早把這張松籠絡得眉開眼笑,恨不得剖肝瀝膽了吧。不但主動獻出地圖,還殷殷許下內應。

    如此可見,張松不止好名,這“名”之一字就是他的七寸。掐準了,大可用也。

    再說私利。

    張松出蜀,明者求援救川,暗者呢?注意:他是“暗畫”西川地理圖本藏之。也就是說,他還沒確定把西川獻給誰之時,便打定主意要獻川了,其對劉備言“某非賣主求榮”,可是怎麼看這廝就是個賣主求榮。來看為何?張別駕自言出“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稟性闇弱,不能任賢用能;加之張魯在北,時思侵犯;人心離散”,白話文翻譯一下就是:劉璋這棵樹隨時可倒,猢猻之一張松想換株靠得住的大樹,當然對不起,你劉璋的領地便先作為投誠禮物吧。劉大和曹操不同,西川對於他這僅有荊州還是賴著的“漢朝宗親”來說可是至關重要,於是一面推脫一面許下:“他日事成,必將厚報”。

    如此,在劉備這名利雙收的張松欣然回蜀,內應去也!

    值得一提的是張松的結局。張松回蜀,說動劉璋迎劉備入蜀,且聯合了法正孟達為內應,若無差錯,便只等著劉備的“厚報”,做他的開國功臣了,當然張松自恃才學,自封賢名,肱骨重臣也是要當的。可這一切都終止在其兄的“不可不首”上。我曾試圖想張肅告發張松只是為對劉璋的忠心,可是,但凡有一點兄弟之義,見此謀反之事,不說不勸,而是“連夜將書見劉璋,具言其弟張松與劉備同謀,欲獻西川”,如此可見其私心自顧不亞於其弟,張松一家盡斬於市,想來張肅一家便可以保全,可謂一母生子皆謀私,以謀私殺謀私,可謂死得其所。

    最後劉備佔得西川,張松未及得“厚報”便“先向成都血染衣”了,但三國演義裡說客最謀私之名張松是絕對當之無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cs75plus和榮威rx5哪個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