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調雨順151446913
-
2 # 良心農產品
想多了。農產品價格是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現在農產品供大於求,在短期內可能沒有很大的改善,再加之現在國家糧最低收購價調整,估計未來幾年內農產品的價格不會很景氣,在低谷上下波動。
-
3 # 晨哥說蜂蜜
距離年底越來越近,馬上就要進入2020年了,對於即將到來的下一個年頭,很多朋友內心都充滿了期待,畢竟2020年意味著是下一個十年的開始,意義非同尋常。而且翻開日曆才發現,和普通的年份相比,2020年確實有很大的不同,從農曆上來看,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
正常年份一般只有一個立春節氣,但是2020年的開頭一個月和最後一個月都趕上了立春,明年的正月十一是立春,臘月二十二又是下一個立春,所以2020年又是我們口中的雙春年。在農民看來,光是從每年立春的早晚都能大致預測到年景的好壞,雙春年的情況就更為特殊了,那麼這樣的年份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關於雙春年,農村流傳著很多與之相關的俗語,其中有一種說法叫做“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從字面上來看,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一年裡有兩個立春節氣,那麼就算沒有厚被子過冬,照樣會覺得暖烘烘的,這樣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根據農民的觀察,如果一年裡有兩個立冬,這一年冬天裡的平均氣溫確實要比正常年份高一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暖冬。
種過地的農民朋友都知道,暖冬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冬季的氣溫太高或者降水量太少,都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不僅會導致農作物缺水,而且在開春之後,也更容易爆發大規模的病蟲害,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這都是不利於農業生產的。而且很多農民已經推算出了明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難不成明年的年景真的不好,那麼到時候的糧食會變貴嗎?
-
4 # 鄉村張福旺
2020年是雙春年,所謂“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難道明年糧食會很貴嗎?
俗話說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2020年即將到來,翻看日曆才發現2020年居然有兩個立春節氣,分別在2020年農曆正月十一跟臘月二十二,即一個年初一個年尾,一年中有兩個立春,一般情況下,正常年份一年只有一個立春,但2020年卻有兩個立春,這是好還是壞?有什麼說法嗎?
雙春年的形成是由於閏年的出現所造成,2020年將是閏四月,這也就導致了我們在一個自然年中遇到了兩次立春節氣。對於雙春年,農村也有很多說法和一些講究,比如說:“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意思是說,如果在某一年中遇到兩個立春,那麼在這一年結婚是非常吉利的,意指成雙成對,幸福美滿。相反,要是碰上沒有立春的農曆年,則被稱之為無春年,即“寡婦年”,寓意不吉利,即結婚不太好!
有人說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 。農業的生產是各方面綜合運用的結果,比如天氣、溫度、降水、肥水管理、品種、土壤等因素。但是在過去,農民種地是靠天吃飯的,如果降水量不足可以直接導致農作物因乾旱程度加劇產量減少,這就是所提到的“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 ”的說法。意指年景不好,糧食會特別貴!
冬,暖冬對農作物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天氣會直接影響到病蟲害的爆發,正常來說,冬天氣溫低對於地下冬藏的病蟲卵來說是個低溫殺菌的過程,活不過冬天的害蟲第二年春天就不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可是天氣暖和就不一樣了,對害蟲的生長一點威脅都沒有,病蟲害多發自然就影響農作物的產量,這樣一來就會出現“豆子貴如金”了!
一年兩個立春是好兆頭,雙春就是雙喜,但如果也能更加風調雨順的話,那就更完美了!
-
5 # 紀錄鄉土
這幾天我沒事就翻看掛在我家堂屋門口的掛曆,這本掛曆雖然比較傳統又比較普通,但是每天早上撕下一頁也就寓意著美好一天的開始,但是在我翻看的時候發現今年就是一個雙春年,要知道雙春年可是有很多講究的,尤其是對於各種農作物,就好比問題中提到的“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這句話就很形象的說明了“雙春年”對於農作物額的影響,那麼接下來我結合自己的種植糧食的經驗來進行講解。
“一年兩立春”首先咱們大家要先理解什麼是一年當中兩個立春,其實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咱們民間常說的“春節”和“立春”大家都都知道咱們得春節一共有15天,那麼也就是說從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挑燈籠的這一天算的話,這新年就結束了,但是這句話中所的“立春”就是一個二十四節氣其中一個叫“立春”,而這次立春正好在新年的十五天當中,因此才會說“一年兩立春”。
“豆子貴如金”其實這句話要和上一句聯絡在一起進行理解,開始我們講到一年兩個立春的話會對農業造成影響,因為立春較早的話也就從側面反應出今年是一個暖冬,那麼暖冬的出現也就意味著冬天的溫度比著往年要高一些,因此這個時候對於農作物,尤其是種植的小麥影響更大,因為冬天溫度高的話會影響到小麥的產量,所以這裡才會說“豆子貴如金”。
綜上所述:總而言之明年的糧食價格不會像問題當中所提到的很貴,因為糧食是一種供應量以及種植量比較大的,再一個糧食一直以來其價格都是穩定的,所以明年的糧食價格和今年都不相上下保持平均水平。
-
6 # 三六五平凡之路
昨天剛過完冬至,寒冬臘月就要來臨了,我們就要接受嚴寒天氣了。大家還是要穿多點保暖,不要生病感冒了。特別是上學的年輕人更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弄錯老話“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難道明年糧食價格很貴嗎?這句話說到農民心眼了,就是希望明年的糧食價格能夠提高點,糧食能多賣點錢。這裡面的“一年兩個春”說的是明年,也就是2020年的事。“春”不是說有兩個春天,而是說有兩個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裡面的第一個節氣。話說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這種說法靠譜嗎?靠不靠譜,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第一個立春是在2020年2月4號,農曆的正月十一,也就是農曆的2020年一月十一。接下來的立春節氣是在陽曆的2021年2月3號,農曆的2020年臘月二十二,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這樣看來,2020年一年兩個立春不是說的是陽曆的,而是說的是農曆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一個在年頭,一個在年尾,中間夾冬了。
“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從字面意思來說是農曆的2020年會過兩個立春節氣,農民種植的大豆價格很貴,賽比黃金。這樣的說法是誇張手法,但是說明這一年大豆將很少,產量極低,透過供求關係的規律來說,供不過求,大豆就會價格上漲,產量越低,價格越高。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我們日常食用的大豆油的原材料,大豆的產量的保證是保證我們大豆油脂安全的重要保證。大豆欠收,大豆油就會上漲,說的豆子貴如進就是這個道理。
-
7 # 三農小黃鴨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這句話經常被農村老人說起。這句話初看起來,感覺是農民的豆子值錢了,其實不然,恰恰說明明年糧食可能會欠收減產,導致物以稀為貴的格局。
“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的“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的開始節氣,立春的到來,意味著氣候學上的春暖花開就要開始了。那這麼說,一年只有二十四節氣,只有一個立春節氣,這怎麼多冒出來一個立春節氣呢?其實這要說,要區分我國勞動人民通常用農曆來記事與農耕作業,二二十四節氣是按照太陽公曆曆法的,通常所說的陽曆,二十四節氣是以陽曆為標準計算的。
兩個立春一個在2020年的2月4號,農曆的正月十一,另一個在2021年2月3號,農曆的臘月二十二。看到沒,農曆出現了兩個立春節氣,雖然陽曆跨了兩個年頭,這是因為農曆閏四月了,時間要晚一些。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與“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說的意思有互補作用。明年是雙立春之年,氣溫相當暖和,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氣溫升高,雨水減少,出現乾旱天氣,這樣極大的對農作物來說是很大的自然災害。大豆在前期是需水肥較多的農作物,特別是大豆結莢期的時候,更是不能缺水,乾旱導致大豆減產絕收,大豆病蟲害也嚴重,這樣大豆大面積減產絕收,豆子貴如金是有道理的。
其實這樣說,不僅是豆子貴如金,其他農作物也會受到乾旱天氣影響減產,明年真的是糧食價格貴嗎?我們拭目以待。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
8 # 達人陳可可
轉眼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2019可謂是一個大豐收的年份,不僅各種各樣的水果得到了大豐收,同時對於農民來說農作物也迎來了大豐收,很多農民對於即將到來的2020年充滿了期待,期待明年也是一個好年份,那麼2020年真的是個好年份嗎?
從黃曆上來看,2020年是一個“雙春年”,“雙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話是老一輩對於天氣的預測,預計著來年是個“溫暖”年,這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可能不是個好事情,從而還有另外一個俗語,那就是“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一年兩立春”這句話說的是一年裡有兩個立春,2020年無疑就是一個雙春年,2020年第一個立春是在新曆的2月4日,而第二個立春也是2021年的3月4日,因為我們都是按照陰曆過新年的,所以2021年3月4日也在陽曆中,這就是老人們口中常說的“雙春年”,那麼雙春年和單春年有什麼區別呢?雙春年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到底好不好呢?這就引入了下一句“豆子貴如金”。
“豆子貴如金”前面解釋了什麼是雙春年,雙春年和春年比起來,雙春年更暖和,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個好事,但是對於農民來說,可能就沒有這麼好,雙春年就預示著降水量少,而農作物生長本就是看天,天道好就是一個好收成,天道不好收成低才會讓農作物漲價,所以從這句俗語可以看出,2020年的農作物價格將會得到大幅度上漲,間接的提醒了農作物產量將會得到降低,對於農民來說不是一個好訊息。而且隨著溫度的上升,對於我們全人類來說是個壞事,氣溫上升預示著大氣環境正在惡化,隨著天氣的逐漸升溫,南北極的冰川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融化,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不是好事情,所以最主要的是保護環境,這才是最重要的。總結:
農民是靠天吃飯的,雖然俗語雖然能預測天氣情況,但是也不能保證完全準確,我們現在要用科學的方法來判定天氣,而且天氣升溫也不是好事,所以天氣升溫對於農民還是消費者,都不算是個好事,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靜觀其變,切勿以訛傳訛。
-
9 # 荷花32551
我們這裡說的是:一年兩頭春,黃豆貴如金。老農根據各種時節的農業彥語,判斷各種農作物的收成,農作物喜歡:乾花溼板,也就是說開花的時候要有陽光的照射,花謝已後要下點雨水溼潤豆莢,黃豆就能看到好收成。如果農作物達不到要求,豆苗再好,一個光桿杆,無收成,這種情況我見的多。至於一年兩頭春,黃豆減產,還要看開花期了。
-
10 # 使用者140041793
不用怕。外國人早以。為中國14億人。做好2020年供糧大綱。現在四海是荒田。一樣衣食無憂。食飽多的打麻將跳舞。這叫天調下來的燒餅。中國人由現在起。永遠衣食無憂。古人言。夫妻相打有日錯。田地不耕有日餓。看那一代人對現。
-
11 # 鄂東三農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難道明年糧食價格很貴嗎?一年有兩次立春,是好年景,為什麼豆子價格貴呢,這仍然是好年景造成的主要原因。那麼,好年景,難道大豆收成不好,非也!俗話說,“一年有兩春,遍地是黃金”、“一年有兩春,要飯的要翻身”、“兩春一年中,一年無閒工”等等農村俗話,說明這年份確實好,是一個豐收之年,是人人企盼的好年景。~
有人會問,明年哪有兩個立春呢?在此告訴你,明年農曆正月十一日是第一個立春節,陽曆是2月4日,明年農民臘月二十三日是第二個立春節,陽曆2月4日。明年一年真的有兩次立春節,這樣的年份,在歷史傳統上,都稱為是非常好的豐收年份。這樣的年份,不管什麼作物,只要播種下去,合理管理,到收穫的時候,一定會收到非常理想的收成。因此,農民一般在這樣好的年份,只重視糧食種植,如小麥、水稻、玉米、紅薯等等糧食作物,而輕視瓜果豆類作物,造成豆類作物種植非常少,有的農家根本只顧種植糧食,根本沒有考慮大豆的種植,結到秋收時,家家戶戶缺少大豆,花錢買都買不到,因種的人太稀少,農村根本難找到種大豆的人,而且價格非常高。農民用非常誇大的言詞說,“大豆貴如金”。~
在過去,大豆主要是用來做豆腐吃,沒有用來加工食用油的。因此,過去大豆不算是油料作物,是算副食品作物。在豐收的好年份裡,古代農民把糧食生產,看作頭等大事,只顧多多種植糧食,確保荒年的糧食安全而考量,把副食品作物放在次要的無關緊要的位置上,輕視或忽視副食品的種植,認為生活中,糧食是最主要的第一位的東西,而副食產品是次要的,可有可無的東西,不能把它放在與糧食同樣的地位。另外,大豆的畝產量非常低,在大好的年份種植低產量的大豆,不如直接種植高產量的糧食作物更划算。所以,在這麼好的年份裡,當然抓住主要的糧食不放,多生產糧食,而忽視或者放棄大豆的種植。則農村家家戶戶都不種大豆或少種大豆,造成整個農村大豆稀少,當想吃豆腐的時候,卻沒有大豆做豆腐,購買時價格昂貴,並且難於買到。所以說:“一年有兩春,豆子貴如金”。
-
12 # 蘆芽林歌
隨著2019年步伐的遠去,2020年已即將來臨,2020年一個在政策指引下全民將脫貧致富奔小康,在一系列喜好政策全面包裹中,農民的大幸福時刻已指日可待,2020年閏四月,一年有384天,由於在正月十一立春,臘月二十二又立春,故而是一個雙春年,即老百姓說的:一年兩立春,那麼民間所傳;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又是什麼意思呢?難道2020年真是一個糧食減產,豆貴如金的年份嗎?為此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專門翻閱了有關資料,然後將這個問題總結歸納作出瞭如下概述:以前,在靠天.指望氣候如願吃飯的年代,如果逢遇一年立兩次春的節氣,那麼這一年的氣溫就會比常年暖和,而天氣變暖,又會使得地壤中大量害蟲提前結束休眠期,醒來禍害田裡莊稼,尤共是豆類作物,而造成收成減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農人正常都是按季節種植莊稼的,閏月年份氣候與節氣不能同步而出現了較大溫差,農作物受氣溫影響,不能照常按時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到成熟,也易造成欠收,但這些說法在科學發達,以科學種植為主導的今天,自然氣候條件對莊稼收成影響已微乎其微,是以這些古人留下的說法,因缺乏足夠印科學依據,業已喪失參考價值。
-
13 # 陽江小黎哥
昨天剛過完冬至,寒冬臘月就要來臨了,我們就要接受嚴寒天氣了。大家還是要穿多點保暖,不要生病感冒了。特別是上學的年輕人更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弄錯老話“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難道明年糧食價格很貴嗎?這句話說到農民心眼了,就是希望明年的糧食價格能夠提高點,糧食能多賣點錢。這裡面的“一年兩個春”說的是明年,也就是2020年的事。“春”不是說有兩個春天,而是說有兩個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裡面的第一個節氣。話說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這種說法靠譜嗎?靠不靠譜,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第一個立春是在2020年2月4號,農曆的正月十一,也就是農曆的2020年一月十一。接下來的立春節氣是在陽曆的2021年2月3號,農曆的2020年臘月二十二,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這樣看來,2020年一年兩個立春不是說的是陽曆的,而是說的是農曆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一個在年頭,一個在年尾,中間夾冬了。
“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從字面意思來說是農曆的2020年會過兩個立春節氣,農民種植的大豆價格很貴,賽比黃金。這樣的說法是誇張手法,但是說明這一年大豆將很少,產量極低,透過供求關係的規律來說,供不過求,大豆就會價格上漲,產量越低,價格越高。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我們日常食用的大豆油的原材料,大豆的產量的保證是保證我們大豆油脂安全的重要保證。大豆欠收,大豆油就會上漲,說的豆子貴如進就是這個道理。
-
14 # 大紅69
民間諺語先不說科學不科學,但,誰都知道吃飯問題在某些特別時候是比天都大的問題來看朔的話,那貴也是自然的。只是時候不到,屆時自然如洛陽紙貴般咯!
-
15 # 使用者劉品峰
諺語總歸是諺語,現在的人類科技發展能乎風換雨,過去畝產多少,現在又是多少,不要太迷戀過去那些諺語俗語,人類智惠科學改變了大自然,南水北調,就說明了一切,想多了沒有用,客觀科學地分析那些諺語,人定勝天。
-
16 # 三農堂廣訊
對於到了現在也是離2020年的腳步也是不遠了,下個月的1號就是元旦了,也是迎來了新的年度,對於今年的春節在2020年的1月25日,對於在2020年的春節來看,有兩個立春的節氣,在農村也有著兩春夾一冬的說法,正好這兩個立春的節氣是在春節的兩頭,才有了兩春夾一冬的說法,農村的老人說,一年出現兩個立春的節氣,那麼冬天就不會很寒冷,也是我們常說的“暖冬”,但是這種天氣比較適合人類,但是暖冬的出現卻是對農作物是沒有什麼好處的,老人說,像這種雙春年,可能到了春天的時候,就會遭遇“倒春寒”,那麼這種現象是非常 不好的。
對於說在春天的時候是萬物都在生長的季節,畢竟經歷了一個冬天之後,土壤就會解凍了,農作物在這個時候也是快速的生長的階段,一旦出現了倒春寒的情況後,農作物就會受到影響,對於雙春年的出現,在春天的時候除了倒春寒的出現,還可能出現雨水偏少的情況,尤其是在在農村種植的大豆,就可能遇到惡劣的天氣後,會影響收成,所以大豆減產後,價格自然也就上漲了,這個也就是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的說法了,其實對於這句話,更多的就是作為比喻,畢竟除了大豆之外,還有很多的農作物會受到影響,對於農民來說,只要遇到好的天氣才能出現豐收的景象。
-
17 # 宗元三農堂
今天是2019年12月23日,距離2020年還有一週的時間,可以說輝煌的2019即將過去,嶄新的充滿希望的2020年即將到來,從一些農村俗語當中可以看出2020年是一個好的年紀,因為在2020年有兩次的大春的機會,也就是說一年有年頭年尾兩次立春的時間。在農曆正月初十是開春立春的時間,可以說今年立春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晚一些,這說明了今年的春脖子是比較長的,有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到了2020年農曆臘月二十又是後年的立春時間,這一次立春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早一些,當然這就體現了一年出現兩立春的現象。其實一年兩年春主要是因為閏月造成的,也就是說農曆和陽曆之間的時間出現了差距,然後用潤月來補充這個時間的差距,以至於調節和平衡這個時間點。由於明年是運農曆4月,這也就使得明年出現倒春寒的機率比較大,也就是說立春以後的是冷空氣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些,對於農作物而言相對來說不是太好,特別是種植農作物的發芽率會受到倒春寒凍害的現象影響非常的大。在我們農村所說的豆子,習慣性的就是指的大豆。大豆屬於一種雙子葉植物,大豆的洗高溫的效果比較好,對於冷溫會受到凍害的現象非常嚴重。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總體上來說是比較少的,因為我國是大豆的消費大國,每年大豆的消費總量超過了1億噸,而90%以上靠進口大豆,主要是因為大豆的產量非常的低,造成了大豆的收益比較低一些,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近些年來實行大豆振興計劃給予大豆的種植戶提高種植大豆補貼,來擴充套件大豆種植的面積,緩解我國大豆依靠進口的這個瓶頸產業。明年是一年兩立春的年景,在農村就有流行著一種說法就是明年的豆子貴如金。其實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年初立春比較晚,一些在年底立春比較早一些,這使得一年當中出現低溫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對於農作物的生長週期是比較長的。特別是明年閏農曆4月,正是黃豆發芽或者是種植的關鍵時期,一旦出現長期的倒春寒的現象會使得大豆發芽以後發生凍害非常嚴重,也就是說明年出現倒春寒的機率性非常的大,造成了豆子的產量大幅度的下降也因此造成了豆子價格的大幅度的上漲。當然豆子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消費的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而且也是人們作為提供身體的營養價值以及作為美食不必缺不可缺少的糧食。特別是我國現在大豆的需求量非常的大,今年預計大豆的消費量超過了1.1億噸,而大豆目前的價格總體上比去年要好一些,平均達到了1.75元每斤最高的國產的大豆價格超過了2.5元每斤的行情。當然自然災害的現象並不僅僅是影響我國大豆的產量,也影響全世界大多數的農產品,也包括南北美洲種植大豆的主產區,域的產量也將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因為自然災害的現象是全球性的影響。總之,從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來看,根據一年出現兩立春的現象,有可能會造成糧食的,產量大幅度的增加會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但是要根據每種農作物種植的時間的早晚來確定這種農作物的產量問題,因為自然災害是不確定性的。明年是運農曆四月,也正是我國大豆或者是北半球種植大豆的關鍵的時間,一旦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將會使得大豆的種植難度增加,甚至會降低大豆的種植面積,這就影響了大陸的總產量,以至於帶動了大豆價格的上漲,畢竟大豆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種糧食,蛋白質供應的農產品。
-
18 # 藍冰然
還有一個月就過年了,2020年將迎來雙春年,大家認為明年農作物可能會遇到麻煩,因為雙春年的氣候會不利於糧食作物的生長。
那麼什麼是雙春年呢?人們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節氣,立春開頭大寒結尾。明年第一個立春是農曆的正月十一,第二個立春在臘月二十二,出現了“一年兩立春”的現象。
其實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的歷法來推算的,而農民生產耕作又使用農曆,明年農曆閏四月,也就是有兩個四月,這樣就使得農曆在一年之內出現了兩次立春的情況。
一年立兩春
和“一年立兩春”對應的農村俗語還有“兩春夾一冬”,它們都是一樣的意思。而後一句俗語的全句是這樣的:“兩春夾一冬,被子暖烘烘”,這句俗語足於證明雙春年的氣候特徵,就是冬天會出現“暖冬”現象。
農作物的生長和氣候是息息相關的,氣溫上升必然會加速農作物受旱的時間,在古時候水利設施是比較落後的,農民種植的農作物大多靠天吃飯,春天又比較少雨,這樣就會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
還有就是氣溫回暖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本來是冬眠的害蟲,氣溫升高就變得活躍起來,它們啃食莊稼糟蹋果實,最終讓農民收成減少。每逢遇上兩春年,農民都會嘆上一口氣,農作物又要遭殃了。
豆子貴如金
農村俗語是老百姓在千年的生產生活中總結下來到,如果是不使用,半路就夭折了,也不會流傳如今。“豆子貴如金”其實就是政治經濟學的供求關係,農民的農作物受乾旱和病蟲害的影響,收成銳減,當然就打破了正常的供求關係,造成供不應求。這樣必然會使農作物的價格直線上升。
古人早就看穿了這一現象,所以用“物以稀為貴”來形容它。其實這句俗語中的豆子範指的是冬季生長的糧食作物,它們遇上雙春年價格都會比較昂貴,但是貴有什麼用呢?農民沒收成,到哪兒去拿糧食換黃金。
總結
這句俗語說的是古人對雙春年生產的總結,在哪個年代,人們遇到乾旱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是沒法解決的,它們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對比較弱,一切都靠天吃飯。
而現在不一樣了,國家已經給農民修繕了相當完善的水利配套設施,農民大多都使用上了滴管、噴灌,種地澆水都使用刷卡消費,乾旱已經離我們遠去。而病蟲害的防治,使用農藥就完全可以控制。當今的農民根本就懼怕雙春年,農作物也不會出現收成低的現象。
-
19 # 寧寧說的話
“豆子貴如金”這個對映到農作物上面來看是很典型的豆科類農作物,最典型的就是黃豆、大豆這兩種了,所謂“豆子貴如金”難道是“物以稀為貴”造成的嗎?因此咱們要來看看,這“一年兩立春”對於豆類農作物和其他農作物一年生長週期的生長是否有影響呢?
“一年兩立春”從本年度的時間長度和氣候是否影響到本年度秋季裡面豆子的最後產量和質量呢?產量少,質量不好的情況下在市場上面必然是會出現“豆子貴如金”的現象的。
1、“一年兩立春”,注意在2020年的農曆一整年裡面是有兩個立春的,第1個立春是在2020年2月4日,農曆的正月十一這一天裡面。第2次立春是在2021年的2月3日,農曆是在2020年的臘月廿二這一天裡面。
那麼咱們再來看看,整個2020年農曆是有是有384天的,注意有一個鼠年裡面的“閏四月”有29天時間,跨過的節氣是“小滿”、“芒種”這兩個節氣。
那麼第一個立春出現的比較晚一些,是在正月裡面了,正月中旬的第一天裡面,第二個立春比較早,是在臘月下旬裡面了。
2、“豆子貴如金”,這裡很明顯與種植大豆之後的氣候環境有密切的關係“貴如金”的原因就是因為“少、質量好的少”。
那麼從氣候來看,明年有一個閏四月,是很容易出現“倒春寒”的,所謂“清明前後,種瓜點種”,那麼2020年的清明節氣是在農曆的3月十二這一天裡面的,由於“清明”節氣距離第一個立春是最近的,再加之有“閏四月”的情況出現,所以在這樣的一個作用下就會在大豆種植後很容易出現“倒春寒”現象。
所謂“倒春寒”的發生,主要還是集中在大豆剛出苗不久之後的,並且在種植大豆之前應該整體氣候是比較乾旱的,會把這個雨水留到閏四月裡面才會有大量的下,所以明年種植大豆之前比較乾旱,種植剛出苗之後會有“倒春寒”,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大豆最終的產量與質量,“貴如金”也是必然趨勢了。
總結“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說明了種植大豆與氣候的一種密切的關係,這是關係到生長期間的管理和最終產量品質的,所以要注意種植的措施和預防“倒春寒”凍害的發生,做好防治預防工作。
回覆列表
一年打倆春,豆子貴成金。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廣大農民在實踐當中積累了不少農業俗語流傳了下來。
如果一年打倆春,豆子收成不好,豆子少了,“物以稀為貴”。一年兩個春天自然而然天氣熱,大量害蟲破土而出提前結束冬眠醒來,“禍害”農作物,尤其對大豆危害最大應響產量。產量低了,價格高了大豆就貴入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