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天講歷史
-
2 # 星火辰
萬戶侯什麼地位?“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做為丞相,不過八千戶。大家比較熟悉的三國時代,因為戰爭瘟疫等原因導致人口銳減,能夠實際上千戶的都是很大的侯。
一、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可能是成形於西周初的分封諸侯
按照史籍的說法,很早之前就有分封,至少西周初年的時候,有些諸侯是從殷商保留下來的。侯爵已經是很高的爵位了,後來最強大秦國,最初不過是個附庸,連男爵都不是,楚國通常被認為出自蠻夷,他自稱子爵,也不知真實與否。但不管他們爵位有多高,當時是小國寡民,他們最初的封地實際上非常小,根本沒法對比後來的萬戶侯。後來,我們見到那麼強大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實際是經過無數次兼併戰爭後的結果了。
二、戰國時代,強大的戰國七雄分封他的臣子時已經非常闊綽,因為這時候的七雄非常強大,好些都擁有現在一省或數省大小的地盤了
最誇張可能是秦國相國呂不韋,被封予洛陽附近10萬戶,倘若一戶出兵一人,呂不韋不是就可以有兵十萬嗎?要知道戰國末年,趙國出兵40萬,已經是他的極限,而秦國的極限估計也就在80萬到一百萬左右。十萬戶如果每戶強出兩人,那又是什麼概念。
但呂不韋是個特例,因為他掌控了秦國的國政,但他最終也沒用到這十萬戶,被秦王嬴政處置了。
三、萬戶侯比較流行的說法,應該是西漢建立後,漢文帝對李廣說:你生不逢時,若出生在高帝年間,你的萬戶侯得來不費勁
而事實上呢,李廣終身連個侯爵也沒得到,別說萬戶侯了。
李廣不能封侯,不是他能力的問題,是運氣的問題,但即便他運氣好,恐怕也很難上萬戶。畢竟漢武帝時期,雖然人口增長不少,但漢武帝封侯是偏心的,衛青、霍去病的榮寵,既有戰功的原因,更有很多漢武帝私人情感的原因。
劉邦時代的蕭何,只有八千戶,那還是劉邦看在蕭何當年資助他的份上,額外加恩的。一方面可以反映當時的確人口耗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萬戶侯那就是一個王朝裡數一數二的人。
西漢初年,有超出萬戶侯的一些例外,譬如說韓信、英布、彭越,都是諸侯王,萬戶侯沒法比。可最後,他們都沒逃過劉邦和呂后的屠刀。曹參封戶最多,那是因為他除了韓信等人以外,戰功最大,蕭何不上戰場的,享受安全的同時,總不能和曹參比封地戶數。至於張良,那是因為張良與劉邦是半師半友的關係,張良最初並非劉邦之臣,而是當時群雄之一韓王的臣子。
四、別以為後來的朝代人口增加了,萬戶侯就多了,事實上到後來,萬戶侯都不怎麼提了,成為了傳說
這是因為隨著皇權的越發強大,臣子被貶到了更低的位置。明朝養了一大堆朱家兒孫,皇莊成堆,卻沒聽說對大臣如何優待。即便是在唐朝,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但功臣的封戶好多隻是虛數,用實際上的幾百戶就冒充千戶了。
三國的封戶基本按照漢朝的制度,但封得很少,兩千戶以上基本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了。
至於侯爵們的財產,他們肯定是不缺錢的?那也不見得。至少東漢明帝時期,有功臣的兒子,願意放棄自己的封地來換朝廷的實錢的。結果這個傢伙被明帝認為丟臉,封地給收了,錢也沒給。事實上,這些侯爵們其實花銷也大,若是不會經營,也難說不會陷入經濟困境。
-
3 # 蒼穹展翅
當初的萬戶候應該相當於一個縣的首富,估計應該相當於現在的縣財政部長或副縣長之職。按現在撤村並鎮也少不了市委副職!
-
4 # 愛靈異的小彪彪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在這首由唐代大詩人李賀所作的詩篇中,讚頌了漢唐時代昂揚向上的一種社會價值觀,凡男子漢大丈夫接應從軍報國,殺敵立功,並且為自己博取到至高的爵位,換取後世的美名,這個爵位的名字就叫做“萬戶侯”。
先秦時代,作為天下共主的夏商周三朝的最高統治者都稱為“王”,又被世人稱為“天子”,意思是這三代君主們之所以能夠執掌國柄,是上天的授命,對天下萬民來說,天意絕不可違,所以三代的政權具有天然合法性。
從三代開始,為了獎勵開國的功臣,開疆的宿將,以及治國的能員幹吏,讓這些人世代成為保證國家安全的屏藩,創立了爵位制,並且細分為五個等級,逐漸成了後世所說“五等諸侯”。
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將五等爵位制的起源和初衷做了極其精闢獨到的論述:
“五等之制,始於黃唐,郡縣之治,創於秦漢,得失成敗,備在典謨,是以其詳可得而言。
夫王者知帝業至重,天下至廣。廣不可以偏制,重不可以獨任;任重必於借力,制廣終乎因人。故設官分職,所以輕其任也;並建伍長,所以弘其制也。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親疏之宜,使萬國相維,以成盤石之固;宗庶雜居,而定維城之業。
是以分天下以厚樂,則己得與之同憂;饗天下以豐利,而已得以之共害。利博而恩篤,樂遠則憂深,故諸侯享食士之實,萬國受傳世之祚。”
後來經過了夏商千年演化,西周建國後,五等爵位制才基本上定型了,按照西周國家制度的制定者和奠基人周公姬旦主持編訂的“周禮”,將千年以來的爵制與宗法、分封等制度互相補充,爵位成為政治權力的標誌。
據《孟子·萬章下》記載周朝爵位,自天子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年代稍晚的《禮記·王制》中說: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五等爵位至此正式確立,從西周初年大規模分封功臣宗室,各個大小諸侯國的君主們以及周王朝朝廷裡的重臣們都是有爵位有待遇的勳貴。
到了周王室東遷後的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周天子權威一再衰微,各個有實力有野心的諸侯國君們一再僭越禮制,擅自將自己的稱呼往上一個等級改動,譬如子爵改為伯爵,伯爵改為侯爵,侯爵升到了公爵,甚至有些狂妄的君主直接稱王,根本不把尚存於世的周王室放在眼中。
須知西周開國之初只有八個最高等級的“公爵”國,他們是炎帝后裔分封的姜姓焦國;黃帝后裔分封的伊姓薊國;唐堯後裔分封的祁姓祝國;虞舜後裔分封的媯姓陳國;夏禹後裔分封的姒姓杞國;商湯後裔分封的子姓宋國;周武王叔祖太伯和仲雍的後裔分封的姬姓虞國;周武王叔父虢仲虢叔分封的姬姓虢國,是不是很有意思,分封的公爵中有六位是以往朝代賢君的後裔,但令人費解的是,除了給後世留下了“杞人憂天”典故的杞國,留下“假道伐虢” 典故的虢國,以及留下“蠢豬式的仁義”笑談的宋襄公之外,似乎其他幾個國家自分封后就默默無聞,後世的絕大多數人恐怕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吧。
更加弔詭的是,華人幾乎家喻戶曉的齊國,魯國,衛國等也只是二等爵位侯爵;而戰國後期地廣五千裡的大國楚國,國君起初不過是小小的子爵;日後統一中國的大秦王朝最初不過是伯爵國,三晉韓趙魏的前身晉國最初不過也是伯爵國,周王同姓燕國最初同樣是伯爵國,而曾經威震江南的吳國和越國最初只是第四等的子爵國而已,到最後這些諸侯國君主無一例外全部僭越禮制稱“王”了。
大秦王朝統一中國後,充分認識到五等爵位制的重大弊端,也發現了利好的一面,因此將五等爵製做了大幅度變革,爵位不具備行政職能,就是不再與官職聯絡,只是一種政治榮譽,主要用來確定皇親、功臣世襲的政治名位和經濟權利。
但是陸機認為大秦王朝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徹底摒棄流傳一千多年的爵位與世祿、事權結合的制度,致使天下一旦有事,天子即皇帝無掌握重權的宗室親貴可以依仗,社稷瞬間傾覆,他在《五等諸侯論》中說:
“降及亡秦,棄道任術,懲周之失,自矜其得。尋斧始於所庇,制國昧於弱下,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共害。雖速亡趨亂,不必一道,顛沛之釁,實由孤立。
是蓋思五等之小怨,亡萬國之大德,知陵夷之可患,暗土崩之為痛也。周之不競,有自來矣。國乏令主,十有餘世。然片言勤王,諸侯必應,一朝振矜,遠國先叛,故強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其觀鼎之志,豈劉項之能窺關,勝廣之敢號澤哉!借使秦人因循其制,雖則無道,有與共亡,覆滅之禍,豈在曩日!”
秦亡漢興,親身經歷了秦末戰爭的漢高祖劉邦深知,看似無比強盛的大秦帝國倏忽而亡,沒有強大的宗室藩王作為朝廷的屏障,是秦政最大的失敗。
因此,開國之後,劉邦相繼剪除了楚漢戰爭中,為了擊敗項羽,不得不分封的七位異姓王,分別是趙王張敖,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為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韓王韓信,還有一個燕王盧綰,留下了一位國力最弱小的長沙王吳芮。
在接連剪除異姓諸侯王后,劉邦殺白馬與眾臣盟誓:
“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劉邦確立了一條鐵律,那就是劉氏皇室宗親才有資格封王,對大漢王朝有功之臣才有資格封侯,而其餘爵位公、子、男基本成為了附屬品,很少使用。
劉邦在世時分封了八位同姓王,分別是庶長子劉肥封齊王、三子劉如意封趙王、四子劉恆封代王、五子劉恢封梁王、六子劉友封淮陽王、七子劉長封淮南王、八子劉建封燕王,侄子劉濞封吳王。
劉邦又大封開國功臣,據漢書記載一共有一百四十五位之多,而其中著名的就有酇文終侯蕭何;平陽懿侯曹參;絳武侯周勃;舞陽武侯樊噲;汝陰文侯夏侯嬰;陰懿侯灌嬰;淮陰侯韓信;闢陽幽侯審食其;留文成侯張良;陽夏侯陳豨;中水莊侯呂馬童等。
而劉邦死後,皇后呂雉第一個違背盟約,大封呂氏諸王,隨即在呂雉死後,呂氏家族幾乎被滅門。
到了文帝、景帝時代,同姓諸侯王們逐漸坐大,越來越不把大漢中央朝廷放在眼中,漢景帝即位後決定大規模削藩,結果激起大漢王朝開國後第一次政治危機“七國之亂”。
在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景帝與其子漢武帝在位期間,以雷霆手段削除藩王,手段多種多樣,諸如實行“推恩令”,鼓勵諸侯王將諸子在自己的封國內再次分封;以各種藉口消減和收回封地;在封國內安插朝廷任命的官員限制諸侯王等等,最終大漢王朝徹底杜絕了這一帝國“毒瘤”,保證了國家的長治久安。
就如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中所說,漢朝為後世歷代的爵位制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開了一個好頭,也為後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教訓,他說:
“漢矯秦枉,大啟王侯,境土逾溢,不遵舊典,故賈生憂其危,晁錯痛其亂。是以諸侯?其國家之富,憑其士庶之力,勢足者反疾,土狹者逆遲,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皇祖夷於黔徒,西京病於東帝。是蓋過正之災,而非建侯之累也。
然呂氏之難,朝士外顧,宋昌策漢,必稱諸侯。逮至中葉,忌其失節,割削宗子,有名無實,天下曠然,復襲亡秦之軌矣。是以五侯作威,不忌萬國;新都襲漢,易於拾遺也。光武中興,纂隆皇統,而由遵覆車之遺轍,養喪家之宿疾,僅及數世,奸宄充斥。卒有強臣專朝,則天下風靡,一夫從衝,而城池自夷,豈不危哉!”
自漢以後兩千年來,歷代基本上秉承這一爵位制,就是王爵只有皇室子弟才有資格獲得,文武百官如想獲得爵位只有透過為國立功,一般以軍功為主,也有開國年代的文臣因功勳卓著受封。
不論是文武官員,爵位基本上是“侯”,諸如“萬戶侯”、“關內侯”、“徹侯”等等,而公爵主要是對開國功臣而言,子爵和男爵基本上很少出現了。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心目中,除了人世間至高無上的皇帝,封侯拜將就是所有人終其一生的最高追求了,而侯爵中至高無上且能夠青史留名的就是所謂“萬戶侯”。
中國古代對“萬戶侯”一直都有很高的評價。
《戰國策·齊策》中說:
“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
《漢書李將軍列傳》中載:
“李廣初為武騎常侍,跟隨文帝,陷敵折關,格鬥猛獸,十分勇敢。文帝嘆道:“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在崇尚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漢唐盛世,尤其是在大漢王朝四百年中,由於非劉氏不得封王的限制,“萬戶侯”就成為朝廷和皇帝對裡有卓越功勳的重臣名將們最高的封賞,是無數心懷報國之志的熱血男兒們畢生追求的目標。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下達嚴旨,非漢室宗親不得封王,所以“萬戶侯”在有漢一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是榮譽與功勳的標誌,功勳顯赫如張良、蕭何、樊噲、周勃、曹參等開國元老也僅僅是“萬戶侯”而已;平滅匈奴,為大漢王朝拓疆數千裡的名將衛青、霍去病也只是受封“長平侯”和“冠軍侯”;大漢王朝傑出的外交家,“鑿空西域”第一人張騫也只是受封“博望侯”,等等。
顧名思義,就是皇帝指定一個地方,劃分一片區域,撥給為國家立有巨大功勳的臣子,對他們的功績進行表彰,此地的百姓總共超過一萬戶,這一萬戶人家向朝廷上繳的錢糧賦稅全部歸“萬戶侯”支配,作為俸祿,不必再轉繳朝廷,也勿需補償,皇帝和朝廷額外的賞賜另外計算。
可見,受封“萬戶侯”,首先一個好處就是享有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經濟特權,足以保證這位侯爺和他的家族過上衣食無憂,甚至是豪華奢侈的生活。
要論經濟實力,“萬戶侯”在歷代王朝中都屬於佔據最頂端的那一小撮貴族。
除了巨大的經濟特權外,這些侯爺們有沒有相對應的政治和軍事權力呢?
這個權力歷代皆有差異,但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隨著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日益完善,皇權越來越集中,“萬戶侯”的政治軍事權力逐漸被邊緣化,換言之,這個爵位更多地是一種榮譽職位。
在王朝統治穩定時期,在皇帝與朝廷有足夠權威時,如果皇帝和朝廷沒有給這位“萬戶侯”再另外任命官職,那他在朝廷和地方官民心目中就是一位“閒散貴族”,基本上無權干涉地方官員行使權力,只需要坐享其成,等著自己封地內的錢糧賦稅源源不斷的送進侯爺府就可以了。
而在朝廷和皇帝權威衰落時,尤其是在戰亂時,“萬戶侯”們或被皇帝授予實權管轄地方,或委以兵權出征討伐,這個時候“萬戶侯”們就顯得比朝廷其他的文武官員們更有權威了,對轄區內和軍隊裡的全體百姓官員十士卒有生殺予奪之大權,畢竟他們的爵位大多數都是因為立有卓越功勳得來的,所謂“恩封”或“蔭封”的只是極少數特例。
來解釋一下“恩封”和“蔭封”。
“恩封”就是因為皇帝的寵信,或者說會逢迎拍馬,能夠討皇帝的歡心,就被恩賜一個“萬戶侯”的爵位,不過這種侯爵一般很難子孫世襲,一般也不會真有“萬戶”的賦稅錢糧由其享用。
“蔭封”就是因為父輩立有卓越功勳,蔭及子孫,或者是父輩尚在人世,但已有“萬戶侯”爵位,就給其子孫另分封一個;或者是父輩已去世,皇帝和朝廷為了籠絡人心,也為了激勵世人建功立業,為國盡忠,特在其後輩子孫中挑選一兩位天資聰穎、品行端正的加封為“萬戶侯”,這種侯爵子孫後代能否世襲全憑皇帝一句話,一般也不會真有“萬戶”的封地,是真正的榮譽爵位。
大漢王朝開國之初所分封的功臣“列侯”一百四十五人中,僅有三人得封“萬戶侯”這個崇高的爵位,即張良、蕭何、曹參。
西漢王朝開國第一功臣張良,因立有定鼎漢室,匡扶王業的卓著功績,被劉邦封為“留文成侯”,又稱留候,封地就是留縣,故治在今江蘇沛縣,就是劉邦的家鄉,可見對張良的器重。
據史書記載,劉邦讓張良"自擇齊三萬戶",但張良說:"臣願封留侯足矣,不感當三萬戶",於是劉邦就封張良為留,食萬戶。
因此,在留縣居住的所有大漢百姓就都是張良的子民,留縣所有的土地都屬於張良,全縣的賦稅錢糧全歸張良支配,大漢朝廷和皇帝劉邦一般不過問,而且,留縣戶籍總數肯定超過了一萬戶。
但是張良在後半生基本居住在長安城和終南山中,基本上沒有去過封地留縣。
蕭何受封“酇文終侯” 賞食邑八千戶,後加封二千戶;曹參受封“平陽懿侯”,劉邦把平陽一萬零六百三十戶封給曹參作為食邑。
大漢王朝其他功臣們雖受封列侯,但大多數人基本沒有在封地長期居住過,這也是劉邦及之後的皇帝們對這些功臣們不放心,怕他們回到封地後變成不受朝廷管轄的“獨立王國”,影響政權穩定。
此後歷代王朝都仿照漢制,封“萬戶侯”者如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得隨意去封地,而封地內的錢糧賦稅則會按時送到這些侯爺們手中,生活不會受半點影響。
在歷代都可以擔任哪一級官員?
“萬戶侯”自漢朝開始,就不再與官職掛鉤,是純粹的爵位,官職有俸祿有職權,而爵位是有享祿無職權,“享祿” 就是爵位所在封地內的錢糧賦稅。
“萬戶侯”論地位,在漢朝是除皇室之外最高一級的爵位,位在皇族受封的諸侯王下,在其餘所有朝廷百官之上。
漢朝 “萬戶侯”,食邑大者萬戶,小者也有五六百戶的情況。
“萬戶侯”食邑在歷代王朝來說都不是實際獎勵,而是榮譽,也不一定必須是一萬戶。
“萬戶侯”論榮譽自然是天下非皇族之外的臣子和萬民中最崇高的,一般都是超品或一品的官階。
“萬戶侯”如果被朝廷和皇帝委以實權,文臣可以高至“宰輔”,武將可以高至“天下兵馬大元帥”;再不濟做一個“四徵將軍”,即徵東、徵南、徵西、徵北四將軍,或者“驃騎大將軍”等等,手握數萬至十數萬乃至數十萬精兵;再低一級放到州郡也是相當於刺史、太守、郡守等“官秩兩千石”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至於再低一級的官員,歷代“萬戶侯”一般極少有此例。
歷史上因為各個朝代的封賞制度不盡而同,即便是同一朝代的各個時期,甚至一個帝王的前後階段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對於“萬戶侯”到底如何賞,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漢朝“萬戶侯”的萬戶相當於什麼呢?
一般來說,以漢朝的標準,能夠食邑五千戶以上的基本可以叫做萬戶侯了,不一定非要一萬戶才算數。
按照漢制“編戶齊民“,一戶相當於四口人,也就是說一萬戶人家,便是四萬人,在漢朝全國總人口五六千萬人,劃分為一百三十多個郡,一千一百多個縣來計算,“萬戶侯”的食邑相當於漢朝的一個縣的總人數了。
看到這裡諸位是否大吃一驚,一個“萬戶侯”身價居然會這麼高,窮盡大漢王朝的全部國力,這樣的高爵也僅僅最多隻能供養一千個而已。
由此可想而知,“萬戶侯”身價如此之高,成為“萬戶侯”的標準自然也是非常高的。
兩漢四百年,田租一直在變,如果在在漢朝被封列侯,在有幸被皇帝賞賜一萬戶的食邑,成為“萬戶侯”,按照漢制田租十五稅一,也就是說,你能得到四千一百三十三石的糧,漢制一石等於今天的兩斤七兩,折算下來便是一萬一千一百六十斤糧食。
按照漢朝的物價,三公九卿的俸祿最高不過是四千石,地方上的刺史不過也是個兩千石的年收入,“萬戶侯”的“享祿”與大漢朝廷最高品級官員的俸祿基本持平,而且略有超越,關鍵的是“萬戶侯”如果沒有實際職務,根本沒有三公九卿們忙碌,是真正的“坐吃山不空”。
此後歷代基本上遵循漢朝的制度,“萬戶侯”的待遇大同小異,變化不大。
如果將“萬戶侯”的食邑換算成今天的標準,也就是說這一萬戶人家一年上繳的錢糧賦稅稅按照現代的標準來計算,平均一家3口人。
2018年中國國家稅務局通報的個人所得稅繳納額為一萬億元,平均到十四億人口,基本上每人每年繳納七百一十四元的個稅,一個三口之家一年上繳差不多兩千一百元左右的個稅,那麼一萬戶的“萬戶侯”光是個人所得稅就可以有兩千一百萬的收入。
這還僅僅是個人所得稅,如果包括這一萬戶人家的勞務收入,商業活動的利潤,等等全部加起來,“萬戶侯”的總收入即財富總量是一個天文數字,年收入保守估計在兩千萬至五千萬之間,放到今天的時代,也是位於社會頂層的超級大富豪。
“萬戶侯”這種集經濟政治特權為一體的功勳貴族,是中國在封建社會時期,尤其是在君主專制制度下應運而生的爵位制度,目的是以顯赫的爵位,巨大的財富作為報酬,使得普天下有志報國的人們去建功立業,藉此來維護政權的長治久安,而這些封候拜將的人們也就此名垂青史,並蔭及子孫。
種萱欲遣憂,叢薄空自綠。
洗心日三省,人亦不我榖。
誰能書窗下,草玄抱幽獨。
首藐官不遷,校書漢天祿。
身當萬戶侯,鼓吹擁部曲。
解佩著犀渠,張弓插雕服。
何時李將軍,射獵出上谷。
—宋·黃庭堅《聖柬將寓於衛行乞食於齊有可憐之色再次韻感》
-
5 # 帝國烽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朝李賀的這首詩,不僅僅表現對於自己作為一介書生而不能沙場建工的遺憾和無奈,同時也流露出對於成為一個”萬戶侯”的強烈願望。因為在古代,萬戶侯太具有吸引力了,他能給自己帶來的不僅僅是聲譽,還能給自己帶來大量的財富。
萬戶侯,是侯爵的一種,位列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侯爵僅此於公爵,當然還有王爵。可是在漢朝的時候,劉邦定下白馬之約——“非劉姓者不得封王”,並且漢朝規定侯爵為第一爵,也就是不存在公爵,所以侯爵在漢朝具有極高的地位。
當然到李賀所在的唐朝,公爵就成為了帝王賞賜的主要爵位,如李靖被賞賜為衛國公,所以到唐朝的時候,“萬戶侯”已經不是指一個特定的爵位,而是泛指高官貴爵。那麼“萬戶侯”到底有多麼大的地位和財富呢?
以漢朝為例,劉邦訂立天下之後,一共分封了143個侯,其中以蕭何為功勞第一,封為酇侯,食邑一萬戶,蕭何也成為了一個貨真價實的萬戶侯。僅次於蕭何的是曹參,曹參總共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分封的時候劉邦將他封為平陽懿侯曹參,食邑8千戶,可見曹參一開始還不是一個萬戶侯。
漢初蕭何是丞相,曹參後來也是丞相,他們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這裡就可以看到“萬戶侯”的分量。後來漢武帝時期,衛青可謂戰功赫赫,但是他在第三次打敗匈奴之後,食邑才只有3800戶;而到元朔五年,衛青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此時衛青被漢武帝任命為大將軍,加封食邑6000戶(漢書8700戶),此時衛青才算是一個萬戶侯。同樣的霍去病獲得“萬戶侯”的時候,他已經擔任大司馬,而漢朝的大司馬取代了太尉的位置,位列三公,丞相都比其低一等。
從蕭何、曹參等文臣,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萬戶侯”,基本也就是丞相或者三公之一,而衛青、霍去病等武將,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萬戶侯”,基本也是大將軍或者三公之一的職務。由此可見,能封為萬戶侯的人地位絕對不簡單。
“萬戶侯”不僅僅是地位非凡,同時也是富得流油。“萬戶侯”,是指所封賞的一萬戶人家的賦稅將由“萬戶侯”所得。按照漢制田租十五稅一,也就是說,你能得到一萬戶人家,十五分之一的糧食。
而漢朝的時候,全國只有1300萬人口,差不多也就300多戶;到漢武帝的時候,全國有3600萬人口,也只有1000萬戶左右(實際上根據東漢資料,一戶家庭平均有5.7個人)。這就是說漢武帝時期,漢朝一個萬戶侯的收入最少也接近國家千分之一的財政收入。
漢朝一共有一十三個州,一百多個郡,一千個縣左右,也就是說一個“萬戶侯”的收入就接近一個縣,具體上當年的情況不知道。以現在的情況看,我們一個普通的縣級市,一年的稅收收入就有12.22億元,若一個“萬戶侯”放在現在,一年收入10個億應該比較正常。
可以說一個“萬戶侯”是絕對的有錢,絕對也是當時的豪門,而最為關鍵的是,侯爵是可以傳遞給後代,只要後代沒有犯錯,那麼侯爵就會一直延續。
總體而言,“萬戶侯”雖然本身沒有實質性的官職,但是能擔任“萬戶侯”絕對有很高的地位,而“萬戶侯”的經濟能力也很強,他能到一萬戶人家,十五分之一的糧食,可謂有錢又有權。
-
6 # 王司徒軍武百科
萬戶侯不是官,它是根據功績賜予的爵位。
按照漢初的分法,它是軍功授爵制度的級別,一共分4大等級,20個層次。分為侯爵、卿爵、大夫爵、小爵等4個大等級。侯爵中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侯,軍功就頂天了。所以,萬戶侯,可以理解為:“打下個大大頂天的軍功!”
所謂“萬戶侯”,這個萬戶是食邑,即:XX地方有一萬戶人,成為侯爵的領民,負責供養這個侯爵。
所以說這是一種非常具有封建色彩的爵位制度。雖然中國的領主食邑與國外那種真的可以修城堡開軍隊的領主不一樣,但具體的區別其實只有施行方法差異,本質是相同的。漢代這個爵位制度,按說與周朝的分封制還有很大關係,最起碼稱呼相同。
不過歷史上的萬戶侯非常少,所以這也被文人墨客當做一種極大的榮耀進行藝術渲染,形容你可以獲得的無上地位。“萬戶侯”這三個字別具氣勢,又不涉及到官職,所以可以說得坦坦蕩蕩。反正普通人也搞不清楚,就當是一個好大好大的官吧,得殺出個名堂才能獲得。
《戰國策·齊策》雲:“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這就是個例子。
比較有名的故事是項羽留下的,西楚霸王在烏江邊被劉邦的漢軍圍住廝殺,劉邦下令:“殺項羽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精疲力盡的項羽選擇了自刎,讓熟人呂馬童拿走頭顱領賞。結果漢軍一擁而上,把項羽撕成了碎片,其中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獲得了劉邦的賞賜,只是萬戶侯縮了水,平分成每人一千戶。
等等,邦哥你不能這樣,10000除以5=1000?我數學不好...
我們一般聽到的萬戶侯,多是戰國、秦漢、三國魏晉時期的,到唐宋以後,一般食邑萬戶的都不是侯爵了,而是更尊貴的公爵、國公這樣的級別。
像留候、文成候張良,漢初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一個萬戶侯。還有懿候曹參,是一萬六百戶。還有呂雉時期的營陵候劉澤,他是一萬一千戶。不過這個醫生起家的將軍命不錯,他是劉邦的遠方親戚,又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之女,所以在呂雉專權的時候受封了琅琊王。後來又因為幫助漢文帝坐上寶座,受封燕王,整整一個王國的食邑,遠比萬戶侯牛叉了。
霍去病也封了侯,不過他的冠軍侯一開始還真沒到萬戶。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雲: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於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
哭了,天大的功,倒是封侯了,卻只有1600戶。不過霍去病的封賞是不斷積累的。隨著他瘋狂的賺功勳,有記載的加起來就已經超過了一萬戶。
要說財產,能達到這個地位的人,已經不在乎什麼財產了。在實物地租時代,萬戶的食邑提供的往往是糧食作物,富足的地方當然提供的稅收也會更高,所以封地與封地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直接關係到領主的收入。
不過再看看衛青、霍去病這些萬戶侯,他們的後代、家族可悲慘的很,沒多少年就被剝奪了世襲的爵位,殺的殺,死的死。萬戶侯的座位,可不是那麼好坐的。
-
7 # 歷史簡單說
我們以漢代時候為例,來說一說萬戶侯到底價值多少。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萬戶侯,封邑有萬戶人口,也就是有萬戶人家需要將自己收入的一部份交給萬戶侯,我們就拿一半來說吧,你可以想象一萬戶人家的年收入的一半,那得是多麼大的在天文數字。
漢初的爵位是二十等爵位,是沿襲秦朝的,那最後五等就大良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而高等的徹侯,因為要避漢武帝劉徹的名字,所以得改叫列侯,而列侯標準的食邑是一千戶,其實有的,也只有幾百戶,也就是說萬戶侯等於二十個列侯。
那萬戶侯是什麼個概念呢,確實不光在漢朝,還在歷朝歷代,要想封侯那是及其困難的,就像劉邦的白馬之盟裡面說的,非劉姓者不能稱王,非有軍功者不能封侯,就知道即使你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都不見得能封侯,更不用說是萬戶侯了。
像我們熟悉的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就知道李廣徵戰了一輩子,幾十年下來,還是連侯都沒有,更何況他是處於有很多機會的漢武帝時期,也就知道封侯是多麼的難了。
可以這樣說,做到三公,做到丞相,相比封侯來說,那還是要容易多的,而像萬戶侯,那就是難上加上了。那我們來看看漢朝的時候都有哪些萬戶侯吧。
蕭何,先是被封了八千戶,後來因為劉邦去咸陽的時候,別人給劉邦三百錢,他多給了兩百錢,所以再給蕭何兩千戶,加起來就是萬戶侯,再後來因為蕭何殺韓信有功,加封五千戶,可是蕭何在召平的建議下,推掉了。
曹參,諸位列侯之中,戰功第一,得到的封邑是一萬零六百三十戶。
周勃,開始是八千一百八十戶,後來因為和陳平平定諸呂,迎漢文帝有功,所以被封為萬戶侯。
也就是說,就漢初的時候,只有兩個人得到了萬戶侯,那就是蕭何與曹參,其實劉邦是想給張良在齊地任選三萬戶的,只是張良拒絕了,最後只要了與劉邦第一次見面的留縣,這個顯然沒有萬戶侯。另外,漢武帝時期的霍去病與衛青也都是萬戶侯。
-
8 # 先走再跑
萬戶侯也就是一萬戶的財政收入全部供養這個人。古人一萬戶怎麼也有三四萬人口,然後再按全華人口比例保守算現在是那會兒的十倍,也就是相當於現在三四十萬人的政府財政收入供養一個侯,再直觀點三四十萬人大概有兩個縣了。也就是兩個縣的財政收入供一個侯。當然地方不一樣財政收入不一樣,這個從古至今都如此。如果是比較富裕的縣級市那就很有錢了,如果是貧困縣可能差點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
9 # 勇戰王聊歷史
“萬戶侯”只是個爵位,不是官職。大概意思是,可以享有一萬戶人的供養。在漢朝,萬戶侯是爵位中最高的一層,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張良,曹參就被封為“萬戶侯”。
西漢最高有1200萬戶人口,東漢是923萬戶人口。因此,萬戶侯就相當於享有天下千分之一人口的“供奉”。
現在,中國有14億人口,總人口千分之一就是140萬人口。所以,漢朝的萬戶侯放到現在,就等於享有140萬人的供奉!具體到你手裡多少錢,就看這140萬人是在哪裡了。
2014年統計,石家莊市區人口大約不到200萬人。如果,這個萬戶侯放到石家莊,等於一大半的石家莊人要分一部分收入給你。按照古代徵稅標準,應該要把一半的收入都給你!
如果這140萬人都在北上廣,那恭喜你,每年你都會收到天文數字的收入!
-
10 # 薩沙
萬戶侯真的很牛。
漢代的萬戶侯,也就是將一萬戶人家的租子全部交給你支配,他們的土地也是你的,還可以支配他們進行各種勞動。
比如,如果每戶一年本來應該上交國家上千公斤糧食,現在就全部是交給你。在清代,這些糧食,至少可以賣十幾刀幾十十兩銀子,那麼一萬戶,就是幾十萬兩。
十幾萬和幾十萬兩什麼概念?
紅樓夢裡面劉姥姥說,幾十年銀子就能讓莊稼人過一年,幾十萬兩就相當於一萬戶普通農民的收入。
這還不誇張死了。
要知道,紅樓夢的賈寶玉每月零花錢不過2兩,這也足夠了。
平時在街上買些食物,不過才幾個大錢而已。
這是漢代最高等級的爵位,即便清代也是很了不起的。
而清代有3億多人,漢代最鼎盛時期人口不過6千萬。如果漢代的萬戶侯,其實等於清代的10萬戶侯了。
10萬戶,至少是幾十萬人,等於現在一個大縣城的人,全部都為你服務,養著你。
看看,你比土皇帝還囂張。
按照收入來算,恐怕中國百強企業董事長的收入,也不如你。
夠誇張了。
再說的下流點,紅樓夢裡面,老色鬼賈赦花費八百兩銀子買了1個叫做嫣紅的角色美女,做了小妾。
那麼,萬戶侯一年的收入,可以買上幾百個絕色美女做小老婆,秒殺王思聰了。
-
11 # 目西
古代萬戶侯的財產換算成現代的幣值,是不恰當的,因為現在的社會總財富是高於古代的,這樣換算過來肯定不能說明萬戶侯的實際價值。
所謂“萬戶侯”就是一萬戶人家的財政收入供養這個侯爺。
於此同時我們又知道西漢初期的賦稅政策是十五稅一,我們可以理解為一戶家庭年收入的十五分之一。而萬戶侯都是有軍功,類似於十大元帥一樣的軍功,所以他們一般是有職位收入也就是工資收入的。
這時候就讓咱們看一個例子:蕭何
領地收入
蕭何本人前前後後被封了一萬五千戶
蕭何最開始論功行賞時初封八千戶,後來排座次的時又益食二千戶,等到蕭何輔助呂后,誅殺韓信後又益食五千戶,合計萬五千戶。
根據下圖
我們可以簡單的換算成每戶每年上交給蕭何丞相一萬元(介於蕭何丞相的大恩零頭給你免了),一萬五千戶就是一萬五千萬萬=1.5億,一個半小目標哦。
工資收入
蕭何本人官職:丞相
漢制,三公號稱萬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斛等於石)。那麼年薪就是4200石,一石約30斤,也就是年薪126000斤糧食,放到現在大概就是12萬多點。
根據最新訊息,蕭何屬於帝都平均工資
財產性收入
蕭何擁有土地: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彊買民田宅數千萬。
但是蕭何丞相: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
意思大概是蕭何丞相在帝都郊區擁有大片的土地。這個收入換成現在帝都周邊的大片土地,我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如果從佔全國財政收入比來看的話能達到全國收入的千分之一,2017年中國財政性收入17萬億,那麼蕭何丞相年收入應該在170億,這是把地位平移後蕭何丞相應得的實際收入。
-
12 # 史學達人
古代的萬戶侯豈能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知道哪些戰場上豁出命去打仗的將軍,那個不是為了等事成之後,封王拜相的。
可是,到了劉邦統一天下之後,就把王的爵位給剝奪了,異姓王是不能稱王的,只有流有皇室血液的人,才有稱王的資格。
就是這一規定,使得侯爵更加的彌足珍貴了。漢代劉邦時期有名的萬戶侯有張良、蕭何、周勃、曹參等人。
所謂萬戶侯也就是帝王把一個縣或者幾個縣的地方,封給功勞比較大的臣子,這些封地上的人家,大概有一萬戶左右。
這一萬戶人在誰的封地上,他們就給誰上交口糧。
比若說張良被劉邦封為了留侯,留縣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歸張良所有了,也就是說留縣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莊家,農民留下自己應得的,剩下的就要交給張良,而不是交給劉邦。
古代最終要的錢財其實就是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口。這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財富。
這種關係若是放在今天更像是和天貓商城差不多,比如天貓商城的老闆馬雲,就是天貓這片領土上的萬戶侯(當然了在天貓上賣東西的何止千萬家),在上面經營店鋪的個體老闆們就是馬雲的子民。
個體老闆每當賣出去一樣東西的時候,都是要交點利潤給馬雲的。
你看古代的萬戶侯是不是大致相當於馬雲這麼個體量的老闆。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不過你不妨可以這麼理解。
侯也是有大有小之分的,最大的侯才被稱為萬戶侯,小的侯的話,封地也就幾百戶而已。你可不要小瞧這幾百戶的侯爵,大家知道名將李廣吧。就是那個被匈奴稱為飛將軍的李廣,他可是打了一輩子的仗,連一個幾百戶的侯爵都沒有封上的。
可想而知想弄個侯爵來噹噹真的是太難了。
還有一個就是,這個侯爵,皇帝一旦給了你。只要這個朝代不亡,你們家就可以世世代代的把侯爵的位置給傳下去了。也就是說你可以把侯爵之位傳給你的兒子,你的兒子再傳給他的兒子.......。
這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侯爵最可貴的地方,畢竟他是可以世襲的。就像錢生錢一樣,永無止境,永無聲息。
再拿今天的商人來對比侯爵,是不是弱爆了,商人一般都是富不過三代,總會有敗家子把家產給敗光。而侯爵相對來說就安全、保險多了。
可以說侯就如同無價之寶,畢竟他是不能用錢財來衡量的,就如同帝王一般。只不過他享受的東西,沒有帝王那麼寬泛,他還是受帝王來約束的。
在古代不是說你得到了這個侯爵,侯爵就不會被取消了。若是你犯了重罪,皇帝一樣是可以把你的侯爵給收回來的。
這一點也是侯爵最不好的地方,但是,只要你不犯什麼過錯。作為皇帝的一般都不會隨便拿你的侯爵來開玩笑的。
畢竟你或者你的祖上是立過戰功的,為這個國家的家裡,出生入死過。
說道這裡,你是不是也很想弄個侯爵來噹噹,最好是像馬爸爸那樣的?
-
13 # 小小看歷史
萬戶侯,我相信很多人聽過,但是我第一次聽是在三國中,那就是用在曹操身上,當初董卓進京闊亂朝綱,引來無數人的圍剿,但是於事無補。這時和董卓關係很好的曹操試圖刺殺董卓,但是沒有成功,後來逃走了,這時董卓就釋出號令說誰可以取曹操首級就封為萬戶侯。
那麼這個萬戶侯究竟是什麼?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大的財力?
首先,萬戶侯不是一種官,而是爵位,似乎坐著就有的吃的那種。這種爵位一般是用於懸賞,比如剛剛說的曹操的首級,還有當初劉邦和項羽交戰時,誰可以殺死項羽誰就可以被封為萬戶侯,一般領導者用這個來激勵下面的人,但是一般很少成功的。還有就是獎勵給那些有偉大功績的人,但是在歷史上真正算得上是萬戶侯的比較少。
萬戶侯,顧名思義,就是圈一個地方,然後這裡大概一萬戶的人都給你管,這個人就是這裡的侯爵,所有的地,房子等等都是歸萬戶侯所有,還有這裡的人都要給萬戶侯上交糧食,至於收取多少都是萬戶侯說了算的。
古代當官的都是領取俸祿的,但是很多貪官也會接受地方財主的施賄,但是不能管地方子民上交給國家的糧食,這裡所有的地都還是歸國家所有,這是地方官和萬戶侯的區別。
那麼古代來說最值錢的就是地了,可以生產糧食,所以萬戶侯幾乎有取之不盡的資源,有的厲害的財力幾乎富可敵國,但是一般都會受到天子的壓制,比如很多古代的萬戶侯到後來都是家破人亡,比如衛青,霍去病。
-
14 # 一丹流青
謝邀。這個題目很好玩。萬戶侯放到今天,大概相當於一個縣委書記或者縣級市書記的地位。財產多少則與分封地域有關,如果是分封到華東地區的話,大概年收入在50億;如果分封在西部地區的話,可能不到10億。但是即使不到10億,也比英國女王的收入高。
唐代詩人李賀曾經寫道: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可以說,當時只要是有夢想的男人,哪怕是個書生,沒有哪個不想當萬戶侯的!
為什麼古人都想當萬戶侯呢?
因為,萬戶侯既代表著貴族身份,還代表著財富,萬戶侯可以在自己封地上收取稅收。
注意了,不是收地租,是收稅!這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滾滾而來!
那麼萬戶侯相當於今天什麼地位?有多少身價呢?
我們以西漢的萬戶侯為標準來分析,西漢時期的人口,約1000多萬戶人口;而分封的萬戶侯,比如說衛青、霍去病等人,他們的封地的人口為1萬多戶。
相當於說,他們封地的人口占到了全華人口的1‰。
當代,我們最近的人口普查13億多人口。按照1‰的比例來算,萬戶侯控制的人口規模應該為130多萬人口,相當於現在一個比較大點兒的縣或者縣級市的人口。
收入多少不僅跟人口多少有關係,跟地域也有很大的關係,地域條件好,產出多,稅收多。如果交通方便,那麼商貿就多,稅收也會更多。
比如分封到今天的江蘇地區,以宜興市為例,宜興市人口為125萬人(比130多萬人口略少),稅收為51億元人民幣。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如果按照去年阿里最高市盈率64倍計算,給萬戶侯的這個封地估價,等同於一家上市公司的話,它的市值是差不多是3624億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萬戶候的身價比2017年騰訊的市值還高,比中國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的市值總和還多。估計馬化騰要憤怒了!
而如果分封到青海省的海東地區,該地區的人口為170多萬人口(比130多萬人口略多),稅收只有9.8億元人民幣。
同樣按照64倍市盈率來計算,差不多擁有一個627億元人民幣市值的上市公司。
所以說,漢代的萬戶侯如果放在今天的東部地區,那麼他的財產相當於一家3624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如果放在海東地區的話,那麼他的財產相當於一家627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
而且僅從稅收的角度來講,漢代的萬戶侯遠遠比今天的英國女王有錢的多。
為什麼說萬戶侯比英國女王有錢呢?
根據英國的法律,英國政府每年給英國女王撥付4000萬英鎊。按照最新匯率,相當於是3.5億多元人民幣。
遠遠低於海東地區9.8億的稅收,更不用說低於宜興市51億元的稅收了!
所以說,漢代的萬戶侯才是真正的土豪啊!
僅從稅收的角度來說,那麼他的身價遠遠高於英國女王。
所以說,僅從身價的角度來考慮,古人做夢都想當萬戶侯啊!
-
15 # 獨插茱萸
萬戶侯是指這一萬戶的生產總值歸侯主所有,不納入國庫。按照一戶5個人頭算,就是5萬人的所有產出。在人口不是很多的古代這至少相當於一座規模的城鎮了。而又比地域劃分的獎勵來的實際,比如給你個封個喜馬拉雅山王,雖有王的稱號,但沒有生產,王只能自己堆雪人。或分個人口稠密地區的爵位,統治者又捨不得稅收或怕養虎為患。所以,百戶千戶萬戶保證了獎勵的可視話,也保證了政權的統一性。很多時候是由地方政府代收,主人從國庫領取
-
16 # 四川達州人
萬戶侯,說的就是封戶一萬的侯。
如《戰國策》:
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
宋代之前,功爵封地與戶民相關,萬戶侯就是准許享有一萬戶百姓的稅金。這些戶就叫食邑。
漢代以前,食邑百姓對應的官員差役,由封爵自己養活自己收稅。隋唐時國家管理封地,食邑全部收入剔除行政開支後交給封爵享有。宋代廢除了部曲制,不再實封戶,此後,公侯伯等貴族領取年金和享有免稅土地。
萬戶侯就是戰國至唐代的封爵待遇。
一般來說,過去一戶不足6口,一萬戶就是6萬自由民(國家編戶),不包括廢除部曲制之前的奴隸、佃戶、農奴。所以萬戶侯對應人口大約10萬左右。
今天來說,10萬人口只是幾個鎮,一個縣級機構平均是49萬人,萬戶侯則就只能算0.2個縣。
全國2844個縣級機構,2018年地方財政收入合計9.79萬億,則0.2個縣的平均收入是6.88億。每年淨收入約1億元。
換個方式說,漢朝和帝元興元年也就是公元105年的國家財政總收入大約是75億五銖錢,正式編戶人口5325萬,則萬戶侯的6萬人口折算的財政收入大約有845萬的五銖錢。剔除官員差役和運營開支,300萬五銖錢應該有 。
-
17 # 牧童笛聲31136
萬戶侯:食邑萬戶之侯。漢代侯爵最高一級,後來泛指高官貴爵。毛主席在沁園春•長沙詩中用到“糞土當年萬戶侯”,《戰國策•齊四》“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毛主席用此借比大軍閥、大官僚。放到今天比較很難有明確答案。畢竟時代不同了。
-
18 # 與夢同行WH
漢代人口六千多萬,三百萬戶左右。萬戶佔三百分之一(古時追崇多子多福,三世四世同堂,每戶人均二十口)。按現在14億人口折算,萬戶侯管轄應為四五百萬人,相當於一個地級城市。
萬戶候就是縣候,古時地域差異大,有比較富的縣候,也有窮縣的縣候,這要看皇帝怎麼封,縣候就是你可以享受一縣的部分稅糧支配,理論上一縣的百姓上繳的稅糧歸縣侯支配,但說是那樣說的,一般縣侯也要分期贈送一些皇帝,因為皇帝后宮開銷也大,如果富縣的縣侯可能還要多送一些,縣侯可以請家丁,但不能有甲兵,械兵。漢初縣侯都是勳爵,縣侯主要有三種延續,世襲,數代終襲,逐代降爵終襲或逐代降爵至一定爵位再以此世襲。縣侯下面是鄉侯,再下是亭候,比如關羽漢壽亭侯,待遇形式大致和縣侯差不多。這是財富方面的情況。職務方面有帶職侯爵,曹參,樊噲,霍去病等,還有無職侯爵,比如韓信先為齊王,降為楚王,後再降淮陰侯,因劉,呂疑韓信有反之心,後期韓信有勳無職,類似的有很多,不管怎麼這都封建王權的一種體現。
萬戶侯,就地位而言,獲封者都是非大功不得的人,按現在的地位應當相當於十大元帥一級。就所享受供奉,為當年國家生產總值的300分之一,中國2018國內生產總值為13萬億美元,300分之一,大概為400多億美元。
古代十萬人口以上的縣為縣令,十萬人口以內的為知縣。但全國大多為知縣,少數為縣令。無論是縣令還是知縣所管轄的地方均要大於現在的地盤。古代的家庭都是三代或四代同堂,每戶可七八人或十幾人,甚至更多。可見,萬戶侯實質就一個縣的人口和財收。
回覆列表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萬戶侯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也不是每個時代都有的,萬戶侯大都是以軍功卓著封賞的爵位,顧名思義所謂的萬戶侯,自然要有萬戶以上的食邑,就是這些人的稅收都是他的。
在最初的時候,萬戶侯除了獲取自己食邑的稅收之外,還可以在這些人裡面徵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萬戶侯逐漸只剩下了獲取稅收的權益,但是即便是這樣,萬戶侯德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萬戶侯所說的話,就算是當朝皇帝,也要掂量一下。
為什麼萬戶侯的地位這麼高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萬戶侯大都功勞卓著萬戶侯幾乎全都是有著大功勞的人,甚至很多都是開國功臣,比如漢初的張良曹參,僅僅是他們的功勞,就足夠奠定他們萬人之上的地位。
第二,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團隊既然已經成了萬戶侯,那就肯定會有自己的一個共同利益群體,這個利益群體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皇帝肯定不樂於見到這種事,但是這種事是無法避免的,很多時候皇帝想要辦他們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三,他們大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最後,能夠成為萬戶侯,基本上沒有無能之人,幾乎全都是人中龍鳳,有這等能力的人,也許尋遍全國都找不出來幾個人,這也是他們地位崇高的原因之一。
至於萬戶侯的地位和財富,如果非要和現在比的話,地位不太好比較,但是在財富這一方面,基本上可以秒殺現在的那些首富了。